“他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这个我们管不了,但我知道谁能管”《双鱼陨石》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尽管在一些方面制作粗糙,没有卖钱的明星大腕,没有经验丰富的制作班底,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营销,最重要的是没有钱。
除了几个主角之外,其他演员演技略显僵硬,最令人诟病的还是片中不足五毛的沙尘暴特效。
但是,瑕不掩瑜,好的故事能够化解上述的尴尬,让观众全身心得投入到剧情之中。
大的故事是观众眼中的故事,养生馆小老板王唯被“空降”一个“爹”(王得志),这个爹和20年前失踪的爹的长相经历都一模一样,然而容颜并未老去。
小的故事是空降爹王得志讲述的四个人去罗骨泊科考发现“双鱼陨石”的故事。
当然小的故事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小的故事套在了大的故事之中,两个时空交叉剪辑最终汇聚在这个小养生馆的客厅。
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观众们已经接收到了每个人物的信息,四个人物也基本都立得住脚。
为了陪女友为了矿的工厂老板的儿子陈甘泉,一心想做科研的杨教授,充满冒险精神的女孩赵青,和兢兢业业开车的王得志。
在这里,影片的基调还算轻松,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他们的补给似乎还足够,可以往西走出无人区。
一首断断续续的歌触发了赵青的冒险情节,遇上沙尘暴,车子抛锚,关键节点出现。
在沙漠中出现潜艇,这事就开始离谱了。
温热的咖啡,正在工作的留声机,这艘上世纪服役的潜艇里的时间似乎被冻结了,而原因,就是一块神秘的陨石。
在这里,每个人的欲望初漏端倪。
王得志的愿望最朴素,他要进潜艇找修车工具,他要出去;陈甘泉发现的陨石,他想要据为己有牟利;赵青对于陨石目前还是惊喜的,想要研究;杨教授一心一意想要为国家做贡献,表示要先研究陨石。
陨石能复制人这一神秘现象是在杨教授研究陨石的第二天早起发现的。
两个教授中的其中一个被陈甘泉杀害,陈甘泉摸了陨石之后的复制体非常暴力,以至于二人刀枪相对只留下了一人。
四人围坐在这两具尸体边上决定再复制一个人用以研究“复制”的特性。
这里有一个很戳人的设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致敬,还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当大家都紧张等待复制体出现时,导演将观众视角引到了沙漠的另一处,当我们都觉得沙漠伸出的手是杨教授复制体时,他却是误陷流沙的陈甘泉。
一出调虎离山,回到基地的三人看到了两个杨教授。
为什么说复制欲望呢?
复制陈甘泉,是两个人互相搏杀,而复制杨教授,是出现了两位求知若渴的科研学家。
后续的剧情不再赘述,双鱼陨石复制出来的两个人只有一个人能活下去,不互相残杀只能共同赴死。
杨教授戏份落幕并留下血书希望三人不要拿走双鱼陨石。
昨晚的篝火是剩下三人把欲望赤裸剖白的交代,陈甘泉要财,赵青要名,王得志要回家陪王唯过生日。
陈甘泉为财触碰陨石,两个陈甘泉互相搏杀,陈甘泉误吞陨石碎片,欲望不仅被复制还无限趋于膨胀,然而贪念带来的永生不过是共沉沦。
赵青拿机关枪扫射无穷尽的金钱欲望时,留声机又传来《莉莉玛莲》的轻快音乐,此刻构成的声画对立关系异常耐人寻味。
解决掉“永生”的陈甘泉,出于对“名”的渴求,赵青也触碰陨石被复制了。
不同的是,赵青完全是灯枯油尽耗死的。
王德安过不去心里的坎,他做不到杀死一个活生生的人。
于是,小故事的画上了第一个句号。
当120警笛响起的时候,我以为会是国产悬疑电影标准结局。
还好,故事不会草草收场,双鱼陨石无疑也复制了王德安的欲望,那就是回家给王唯过生日,王德安无法杀害他人,不管是之前的赵青,还是坐在他对面的自己。
《双鱼陨石》用科幻悬疑讲述了一个相关人性的故事,最后落脚点落在了亲情上。
王德安对王唯的爱早有伏笔,凭借儿子的喜好,他可以认出组装过模型的潜艇,两人吃的干脆面外包装一模一样且食用方式一致。
但是王德安离开王唯在罗骨泊的二十天,是王唯没有父亲野蛮生长的二十年,时空早已错位,王德安能够留下的,只有一叠老照片和充满危险气息的双鱼陨石。
客观评价应该给三星,但多给一星,是认真对待细节和演员演技的鼓励。
国产影片里,科幻悬疑推理剧这个地带几乎完全空白。
少数国外的此类高分剧,不仅有过硬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还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完善剧情。
国内剧普遍不缺想法,但很少有充足的科学知识,在剧情的逻辑关系上更是惨不忍睹。
况且还有很多想法不能拍,因为科幻的启发就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而来的。
还要考虑广大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太深奥也不行,就像《星际穿越》上映时候,很多人刚看完就吐槽剧情没逻辑:黑洞旁边的星球上为啥水那么浅怎么还有大浪,为啥再那星球上俩小时远离黑洞的飞船上已经过了好多年。。。
影片创作团队要是听到这些疑问,非得喷血而亡不可。
本片主线逻辑是科考小组与一个陨石球的故事,从任何科学的角度看都是比较荒诞和缺乏推敲的,比如:摔在地上就可以轻易破碎的陨石,能把潜艇的铜墙铁壁砸了个大洞出来,而且土豆大小的陨石把潜艇砸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洞,而且艇内书本居然还能保存完好,潜艇的舱盖可以从外面轻易打开,复制人出来就有本体的想法,而且出来时候衣服还可以和本体稍有差别。。。
等等,都是经不起科学推理的构思。
在有些无厘头的反科学逻辑下,居然还能把剧情做的比较紧凑不拖沓,每个角色的人设也没有突然崩坏,采用男主讲故事的叙事手法演绎出了一个看起来有些荒诞又有点吸引人的故事,最后还加上了点搞笑、噩梦、父子互谅的情节,也没有丝毫违和感。
剧情的每一步推进,基本都能顺着前面的逻辑细节开展,即使是少量的五毛特效,也并没有明显的画蛇添足感觉。
这些都是本剧的难能可贵之处。
本剧离观众心目中真正的科幻悬疑还有很长路要走,但一口难吃成胖子,先从可以努力的细节做起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结尾男主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好准备再去做的呢。
是啊,先做起来,只要认真用心,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大部分情节太低智了吧。
在沙漠无人区边缘发现白骨,胸口插着刺刀,居然所有人看不出死因?
然后由女主说此人由于饥饿,先后砍下自己的胳膊、小腿吃掉,然后实在没处砍了,就自杀了!
WTF?
女主可是一心想拿诺贝尔奖的科研人员啊。
一行人在沙漠里(不是无人区)发现尸体,居然不报警,直接拔掉尸体胸口插的刺刀然后就埋掉了?
在无人区开车,电台收到一曲德国歌曲,一车人居然试图循着电台歌声找到歌声信号发射处!
导演编剧,是收音机收到的电台信号,不是外部传来的物理声波好不?!
你在陌生城市听着收音机就能找到广播电台?
牛!
听到德文歌曲和进入德国潜艇,女主居然会德文,其实也没啥稀奇的,女主就轻描淡写了一句:我选修过德语......大姐,选修德语,编剧你能不能写成女主曾经在德国留过学行不?
而且女主居然连那首二战时期的德语歌都会唱.......好吧,也许是世界名曲吧。
见到陨石,男科学家也是轻描淡写了一句:我选修过XX学......我去,真巧。
科学家在潜艇内,在只有一把小钢锯的情况下,就把陨石锯成两半做科研分析了,并且真分析出结果了!
这能力,诺贝尔奖对你来说都是小学课程吧。
中间剧情无数槽点,真是尴尬,懒得打字了。
最后,男主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独自步行走到了无人区的边缘,正巧遇到了沙尘暴,自杀了.........啊啊啊啊啊!
厉害!
我不知道6.8分是怎么来的。
是要赶超恐怖游轮吗?
抛开剧组经费、演员表演,此剧我认为5.5分应该比较合适。
扣分项主要是一些常识、行为逻辑和一些无脑台词。
剧组没有钱不是问题,此类电影不需要过多的室外场景和特效,完全大部分可以在室内拍摄。
看看《彗星来的那一夜》是怎样控制成本的,靠着缜密的剧本,一样可以创作高分佳作。
希望网大再接再厉。
想看懂这部片子,就先要了解罗布泊(罗骨泊),彭加木(我去东边找水),以及双鱼玉佩(双鱼陨石)等背景知识。
本来对片子就无太大期许,结果惊喜连连,特别是最后父亲之所以能成功走出沙漠的桥段。
不足之处有二,其一是花费太多笔墨放在沙漠中的追追追杀杀杀,缺少对人性的探讨和科学诠释。
其二,自然是由于经费不足所造成的五毛特技。
不过总体而言,看得出电影希望认真讲述好一个故事,而且并无明显逻辑bug。
国产小成本科幻能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继续加油!
三人得知了双鱼陨石的真相后,故事开始走向极端。
陈甘泉为了得到这块陨石,先是再一次杀死了杨教授,然后复制多个自己追杀同样想得到陨石的赵青,为了活下去又不断杀死自己的复制人,最终被赵青用机关枪打死,和德国潜艇淹没在沙漠中。
赵青看到这块陨石的妙用,想要依靠这块陨石获得诺贝尔奖,于是开枪杀死一个又一个陈甘泉,在自己被复制后,她又逼迫王德志杀了复制人,但王德志始终下不了手,最后导致赵青和复制人一同死去。
而王德志对陨石却没有邪念,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回家给儿子过生日,为了有充足的体力和物资走出沙漠,他拿着那块陨石复制了自己,并选择自杀,让复制人带着自己的希望走出沙漠,回家给儿子过生日。
可是沙漠的20天却是现实中的20年,回到家后,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复制人却还是当初自己20年前的模样。
在王德志把这个故事讲完后,所有人都觉得离谱,还要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王德志为了让儿子相信,在被关进精神病院前,他再次摸了双鱼陨石复制了自己,而进入精神病院的他也选择了跳楼自杀,来保存住新的复制人。
最后,复制人把那一张张相同的父子合照,以及双鱼陨石都留给了儿子王唯,而自己则选择了回到沙漠,张开双臂被沙海吞噬。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双鱼陨石》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吸引观众,一方面是因为“双鱼陨石”可以自我复制的科幻设定够新颖,另一方面则正是电影对人性的考量,极大的获得了观众的共情。
影片中,既有对杨教授的无私的赞扬,也有对陈甘泉、赵青对金钱和名利的贪婪的批判,其中还包括王得志对儿子的情感。
可以说,《双鱼陨石》这部电影用科幻的外衣,发掘了一个探讨人性的主题,而故事的结局,正是要告诉我们,在种种欲望面前,我们该如何取舍。
标题想了半天,决定还是用这个吧。
其实该电影成本并不算小,电影里那个潜水艇一出来,我就哇了一声,经费在燃烧有木有。
聊聊电影之外的故事,关于双鱼玉佩,最早可以追溯到天涯的一个帖子,有人在818彭加木失踪的帖子里,非常详细的讲了一个自圆其说的故事。
比如彭加木为什么会独自去找水;作为一名植物学家,为什么会去罗布泊沙漠里;失踪后,为何会引起国家如此大的重视等等;还有七几年沙漠附近有神秘病毒出现,感染者会疯狂攻击周围的活物,身体内还含有轻微毒素。
在那个帖子里,发帖人说了关于双鱼玉佩的相关信息;玉佩不是雕了两条鱼就叫双鱼玉佩,而是玉佩放在鱼缸边上,会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镜像鱼,所以才叫双鱼玉佩。
后来某个关于双鱼玉佩的帖子还被一名神秘网友威胁,敢说出来就掐死发帖人,从此帖子断更,这就更加增添了双鱼玉佩的神秘感。
到底是杜撰出来的,还是恰有其事,不得而知,只希望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毕竟美国官方都发布ufo视频了,这世界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网络电影《双鱼陨石》开篇就是让人心痒痒想要知道答案的画面,悬疑感十足。
沙漠,夜晚,一堆篝火,一个男人拿着枪指着自己的头。
这个男人哽咽着说:“……冰箱下面有一个铁盒,房本在里面。
”另一个男声说:“这些我都知道。
”可是拿枪的男人边哭边说:“我是对自己说的。
”另一个男声说:“说给自己听?
”然后“嘭”的一声,枪响了,拿枪的男人倒在沙漠里。
随后电影以新闻形式交代了1999年的一次沙漠科考事件,沙漠的风沙掩藏了多少秘密,电影的这个背景设定具有神秘感。
接着时间就跨到了2019年,经营着一家美容院的王唯,10岁那年就失去父亲王得志。
王得志跟随一支科考队前往沙漠,失踪,搜救两个月后被宣布已死亡。
就在一个平常的夜晚,居委会大妈带着一位自称是王唯父亲的人找上门来。
这个自称王得志的人长得和当年的王得志一模一样,而且一样年轻。
王得志讲了他们一行人在沙漠里的20天的经历——是的,20天,但是世界已过去了20年。
下岗工人王得志,迫于生计,答应发小陈甘泉的提议,给科考队做司机,跟随着科学家杨成铭教授以及女大学生赵青,一行四人前往“罗骨泊”考察。
他们在返程的路上,听到一段音乐。
在没有信号的沙漠地带,怎么会接收到音乐的信号?
杨教授主张去找到音乐来源,王得志反对无效之下,只好把车往东开。
然后遇到沙尘暴,车被掀翻。
他们醒来后,车已损坏,无法启动。
在意见分歧之际,他们在沙漠里无意中发现了一艘二战时期的德国U型潜艇U552。
这艘应该出现在地球另一端的潜水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们把掩埋着潜艇的沙都拂去,露出潜艇的全貌,然后进入潜艇内部,发现了更多奇怪的事情。
音乐声是这里传出的,因为唱片机一直在运转;桌子上的咖啡还是热的,摊开的本子上是主人在写的日记。
潜艇内部的很多东西就像是刚刚还有人在,但是里面没找到有人。
陈甘泉还在潜艇内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原来是一颗陨石。
因为陨石的纹理形似双鱼,所以杨教授将它命名为“双鱼陨石”。
第二日一早,王得志和赵青去潜艇内找研究陨石而一夜未归的杨教授,发现他没在里面,只留下一张“我往东去找水源”的纸条。
就在赵青准备出发去找杨教授的时候,杨教授从远处回来了。
他说不知道自己怎么晕倒在沙漠里,而陈甘泉的奇怪反应引起众人注意。
众人逼问了陈甘泉,得知杨教授打算将陨石上交国家,而陈甘泉想将陨石据为己有。
两人发生争执时,陈甘泉失手杀了杨教授并将其埋在土堆里。
但是现在,杨教授毫发无损地回来了,连头上的伤口都没有。
“双鱼陨石”在作怪,杨教授不惜牺牲自己都要研究出个究竟。
原来,陨石可以复制人。
复制出来的人,与本体从生理上、心理上甚至记忆,都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复制体和本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复制人综合症,即呼吸急促、咳嗽,紧接着会出现出血、抽搐等症状,最终死亡。
本体和复制体,只能有一个存活。
就是这块人体接触后会被复制的陨石,引发了一行四个人的矛盾与纷争。
有这样神奇的东西,每个人对它的诉求出现了,杀念也来了。
陈甘泉一开始就毫不掩饰对这块陨石的邪念,他需要更多的财富来挽救家中破产的生意。
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复制自己,一次又一次被赵青杀掉。
赵青看起来正直善良,但是她想通过研究陨石获得诺贝尔奖,从而获得名利。
所以她加入了抢夺陨石的争斗,拿着机关枪不断扫射陈甘泉。
只有王得志从头到尾只想着怎样维修汽车,走出沙漠,回家陪儿子过生日。
但是赵青也被复制后,两个赵青的生死就掌握在了王得志手里——那把枪,在王得志手上。
两个赵青站在王得志前面,都竭力劝说王得志,轮番地说“杀了她”。
看电影时,还没来得及想王得志会杀了哪一个。
下一刻,镜头里只有王得志站着,两个赵青都是倒在地上,都死了。
电影的重要反转在这里出现,没想到王得志把赵青和她的复制体都杀了。
因为他要走出沙漠,要回去见儿子,而当时的物资已经很少了。
王得志把所有的物资归拢后,独自在沙漠里行走。
当弹尽粮绝时,他不得不向陨石伸出了手,选择复制自己。
人被复制后,复制体也会有人身上所带的东西,所以王得志就可以不断地拥有矿泉水和干脆面,同时也有身上带着的与儿子的合照。
每次,两个王得志生死对决后,活着的王得志都会把那张照片带上。
所以,同一张照片最后有了一叠。
多少张照片,就意味着王得志复制了自己多少次,也是死了多少次。
最终来找儿子的王得志,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复制体?
感觉电影开头那一幕,举着枪的是真实的王得志,因为他边说边哭,就是在进行着无奈的自杀,而另一个声音则平静无波。
虽然复制体与本体拥有一样的生理特征和记忆,但是情感似乎并不如本体丰富。
电影里有一幕不敢看,王唯在家里突然看到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吓了一跳。
之后自己与自己展开了殊死一搏,多么可怕。
电影末尾,王得志独自走去沙漠,张开双臂,任沙尘暴淹没了他。
而儿子王唯,抱着自己所有的身家财产,把手伸去了陨石······
《双鱼陨石》这部电影集合科幻与悬疑的色彩,加上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彭加木失踪之谜”事件,算是全程无尿点。
彭加木,中国科学院著名的植物学专家。
1980年的5月份,他带领一支队伍前往有着“生命禁区”之称的罗布泊做科考。
在沙漠等待救援时,彭加木决定自己先去东边找水源,就留下了一张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的纸条,之后失踪。
关于他的离奇失踪,坊间有一些传言,比如“双鱼玉佩”的故事。
据说彭加木一行人在罗布泊发现了一块双鱼玉佩,这个玉佩有着神秘的力量,只要接触就可以对人和其他生命体进行“镜像复制”,也就是复制出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
而电影《双鱼陨石》的诸多设定都自带神秘事件的噱头,如电影里的“罗骨泊”就是罗布泊,“双鱼陨石”对应双鱼玉佩,还有同样是教授带领人进入沙漠科考等。
此外,电影借着离奇的科幻设定,试图探讨人性的复杂。
对钱财的贪婪,对名利的渴望,是否会激发一个人的魔念,变成刽子手?
突然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还要杀了对方才能继续活着,可不可怕?
如果可以随时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将会是怎样的世界?
2020年07月02日星期四
含剧透慎入对我来说检验一部电影好坏的方法是在家里观影,是否能够让我从手机上移开视线,它做到了。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小制作电影,继国产电视剧后国产电影似乎也有了新的起色。
一行四人进入沙漠开展十天勘探活动,结果发现了异象。
双鱼陨石可谓是在沙漠里检验人品的唯一标准,教授是为大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个痴人,赵青是为了名,陈甘泉是为了利,王得志是为了爱。
有人说这部电影过于老套,相似题材的电影太多,我想说爱情作为一个古老的题材经久不衰,只有优秀的电影没有老套的题材好吗?
这部电影的新意是“为了“我”能活下去,我必须死”,看过太多追求永生死的故事,这个立意其实挺另类的。
在不断被复制的情况下,你还是你吗?
这是个哲学问题,好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你已经死了,别人眼里的你还活着。
特别悲哀的莫过于,王得志自杀几十次花了二十年走出沙漠,仅仅为了陪儿子过生日的誓言,走进沙漠的是那个深爱儿子的父亲,走出沙漠的还是深爱儿子的父亲,最终只得到一句“你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对儿子来说父亲早就死了,即走向了“你死了,别人眼里的你也死了”的局面,二十年自杀循环往复只得到儿子怨恨的回复,后悔吗?
他最终留下了那个陨石,把最后的遗产留给现在并不需要“父亲”而是需要“钱”的中年儿子,自己终于走向死亡和解脱——他已经不需要存在了。
ps编剧作了一个简单的科幻设定,我觉得有利于避免过分烧脑和陷入自我矛盾。
再ps,这部电影评分真的过低,有些影评说着好好好,最终就给了2星真的大丈夫?
1945年,陨石撞击正在海洋上行驶的德国潜艇,导致了几个结果。
1、潜艇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到了1999年的中国沙漠。
2、潜艇上的一切除了人都定格在撞击那一刻,钟表停止转动,咖啡是热的,唱机在放歌,其他物品比如衣服都没有坏,潜艇上的人则全部消失。
3、科考队一行人在靠近潜艇时,车上收音机播放了潜艇上不停播放的音乐。
根据主创的解释是,潜艇周围沙尘暴围起来的范围里时空错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行人失踪后救援队找了两个月没发现那些尸体和潜艇,因为他们在潜艇周围的另一时空。
科考队进入这一时空后,开启了几次复制,本体、复制体以及复制体的复制体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为了方便,我把第一个复制体称为复制体1,第二个称为复制体2,以此类推。
富二代复制出了富二代1。
教授复制了教授1。
教授主体死亡。
富二代和富二代1死了其中一个。
教授1复制出教授2。
教授1和教授2全部死亡,大家因此知道两个只能活一个的事实。
剩下的富二代复制出了富二代2,两人打斗过程中,其中一个吞了陨石碎片开始无限复制,无限互杀,最后所有富二代被关在潜艇,沉没在流沙里。
女科研员复制出女科研员1,因为男主下不去手杀人,最后女科研员和女科研员1全部死亡。
男主不断的通过复制自己来复制携带的物品,包括食物、照片,通过牺牲一个自己的方式,最后男主N走出了潜艇时空区,来到了2019年,找到已经长大的儿子,给大家讲了半真半假的故事,然后因为大家不相信他,复制了男主N+1。
男主N跳楼自杀,男主N+1告诉了男主儿子真相后,回到沙漠里,留给男主一个双鱼陨石。
有几点不解:能撞破潜艇外壳的陨石太容易摔碎了。
为什么潜艇上的其他物品都停留在撞击那一刻,潜艇里的德国人却消失了?
双鱼陨石怎样实现自我复制呢,为什么在复制人后有时候陨石同样被复制有时候没有呢
提到罗布泊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就不由自主的会想到彭加木教授和双鱼玉佩。
1980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彭加木教授,在罗布泊科学考察时不幸失踪,后经国家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搜寻无果,这也成为了一个影响力很大的悬案。
其后有关所谓“双鱼玉佩”的传言也是传乎其神,传说中这个“双鱼玉佩”具有复制生命体的功能,也就是针对这个“双鱼玉佩”,一部名为《双鱼陨石》的网大英勇上线。
这部小成本的网大没有明星阵容,没有特效场面,之所以敢于触碰这个敏感的题材,仰仗的是内容为王。
为了避免争议,影片把故事发生地定义为罗骨泊,片中参与科研的四位成员杨教授、赵青、王得志和陈甘泉一行四人本来在罗骨泊的科研工作还算顺利,不料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了沙尘暴。
沙尘暴过后他们发现了一艘二战时期的潜艇,在潜艇中他们又发现了神秘的陨石,也就是如片名所说的“双鱼陨石”。
这个双鱼陨石算是与前面说到的双鱼玉佩遥相呼应,四人发现双鱼陨石具有奇妙的力量,可以生命体,并且还可以开启不同的时空。
然而面对这块神奇的陨石四个人却各有盘算,杨教授一心为公想着上交国家做科研用,赵青想着借助陨石的神奇力量扬名立万,陈甘泉想着赚大钱,王得志则想着赶快回家陪儿子过生日。
都说无欲则刚,影片剧情的推进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最终也只有王德志走出了罗骨泊,虽然也搞不清楚他到底被复制了多少次,而且还从1999年穿越到了2019年后,依旧保持了1999年的面容。
这时候影片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爱上去了,也正是靠着这份父爱,王得志才最终坚持了下来。
所以抛开那些科幻的元素,人类之间的亲情和爱才是影片要表达的核心所在,归根结底整部影片的故事构思还是对于人性的考量。
【END】
以网大的标准就还挺好看的,主配角演技都在线
复制理论令人信服
开始挺无聊的,但反派吃了陨石碎片,不断复制自己追杀自己,非常毛骨悚然,男主父亲为了活着见到自己儿子,不断复制自己然后饮弹自杀,非常悲壮惨烈。。。
剧本还不如网文,显得很没有常识,沙漠结尾和电影结尾这两个设置还有点想法,如果做成真爸爸假爸爸的都市悬疑应该会更好
想法挺不错,限于投资,从表演到各个方面,全都感觉使不上劲。最后把陨石留给儿子是几个意思,当礼物还是当诅咒呢?
额…就那样吧!
到底是没抵抗住朋友圈们猛推得煽动
有想法但是太糙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好就不像个网大而能投青年电影节上艺术院线了
整个叙事结构是失衡的。前面一个多小时是非常不新鲜的都市传说——然后20分钟塞入了一大堆的科幻老梗,虽然是俗套的老梗,不过表现得还可以,亲情的地方甚至还有点值得夸奖的;但因为过于集中,每个又都很浅,而且还没消化掉一个就又冒出来一个——最后的几分钟,纯粹无脑地装逼,看得人满头黑线,什么鬼啊,如果没有这个结尾,虽然前面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可能都会打四星,但这个结尾,真的忍不住再骂一句,到底什么鬼啊。
有点儿意思,再接再厉。
有人图名,有人谋利,有人只想回家给儿子过生日…
网大里面,算不错了,终于有个像样的故事
终于有个剧情看起来还不错的网大了,4星鼓励
都差口气,摄影勉强3分,剧情基本保持在2,2.5。台词2,没什么意思
还可以,作为网大,起码剧作方面有点想法,不像其他那些网大,就是纯靠土味特效胡来。起码在剧情方面,会让你想要快进着看完结局,想知道最后到底有什么惊人的地方(虽然,也没有预想的那么惊人)。当然,还是要放在网大的范畴来比较,才会得出还可以的结论。制作方面仍是各种粗糙和随意,另外,节奏也还是有些拖沓,感觉就留哪个核心的梗,压缩成10分钟短片就行。现在看到中间还是忍不住一路倍速。
剧情很吸引人,就这样看完了。罗布泊,彭加木,复制人的传说运用的非常精妙,网大里面难得的真诚之作,结局有点感动
剧本立意不错,在国产电影中很难得,如果能打磨的精致一点会好些!还有小妞不错!还有《云襄传》中的唐笑!
蛤
真觉得编剧有想法创意新奇的人,对都市传说和玄学事件了解太少了吧。莉莉玛莲也拿过来……… 垃圾垃圾垃圾
漏洞数不胜数,但胜在拍得认真,也有喜剧效果,事实证明:只要认真拍,反智片也能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