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为了爱,也不能欺骗所爱之人,不能用谎言骗取真爱。
我想救赎松坂砂糖力有未逮。
番剧虽无逻辑可言,但看过之后让人难受。
毕竟砂糖是花一样的女孩子,在大人的摧残下成了精神病,值得怜爱。
但也有人没有得精神病,比如旭。
翔子想救赎砂糖,却被杀死。
砂糖是被大人恶创造出来的工具,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人能救赎的了她。
盐也不能!
她只想玛莉雪莱笔下的弗莱肯斯坦一样与爱的人活下去,于是她创造了盐,救了她又害了她。
故事结尾让我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旭说:“已经没有可怕的事情了!
”可是他不知道:“盐曾经看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曾经幸福与她最爱的人一起走向幸福”
当然,作为以“黑残虐”为猎奇的通俗动画,不必要过读解读也可以。
旭讨厌大人味道。
本片未必批判什么。
但是我看出恶意,这种恶意就是成人以爱名对孩子的欺凌!
砂糖的叔母,这个角色设计明显是夸张与变形了,但是时时刻刻把爱放在嘴边,一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样子。
最后,她还为砂糖放火、而且绝不吝惜金钱。
但是她是一个精神病。
可以这么说,是这样精神病大人塑造了砂糖。
这部番两级分化在看的时候早就预料到了。
有些情节真的就是纯粹恶心人。
基本上没几个正常人,要么lt,要么小心眼,要么就超级抖m的变态。
女主杀人加诱拐,翔子死的那段真的感觉非常恶心,为数不多的正常人就这么没了。
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心里素养,看这个真的容易被恶心到。
但是这番也有好的地方。
如果你以男主视角代,你会发现这部番其实揭示了家庭暴力的残暴。
以女主视角代入,你又会看到内心残缺之人的自我弥补。
其实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可怜之人,但都堕落了。
这种人性的黑暗真的看的人又难受又有所深思。
但本番有点为黑深残故意加黑深残的感觉。
打4星是为了均衡一下整体的评分,毕竟这番也不是一无是处。
角色的性格设定让观众没有代入感,抛开剧情合理性不说,人物的爱好,追寻的“爱”,本身就和一般观众不同,所以我们的同理心会本能的排斥他们,所以,如果理性的看待这群“变态”的行为,也不至于打3星以下(这个理性不是常理性,是动机的理性)正如女主把她的挚友称为鸟一样,这和我们的对立心理是一样的:无法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般会排斥。
(也可能会憧憬,这个角度不多谈)在我看来这部番最大的问题,就是同理心没把握好。
把我们能体会的感情: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百合”给渲染出来,再根据剧情推动不断冲突,撕碎,再重组,循环到结尾,给人强烈的不适感。
就像你刚要站在一个角色的立场上,体会到了他和你相通的感受,也就是代入感,然后他再展现出来和你不同的存在本质,做出荒诞的行为,违背常理。
这跟魔法少女网站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后者可以当搞笑番(在我看来),这番严肃的不行,却又对观众不友好。
总的来说,这番的核心就是在讲 爱 ,喜欢就是正义,可爱至上,个人主义。
讽刺了当今社会中绝大数人的世界观……笑
果然。
高高在上指责砂糖病态有罪的是他们,辜负砂糖的等待的也是他们。
他们嫌弃砂糖沉重的感情,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在他们眼里的“奇怪”“扭曲”的人避而远之,还偏偏喜欢施舍些好听的话以为这样自己就是一个好人。
他们双眼一闭假装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痛苦挣扎,把阻碍她们轻装上阵潇洒人生的眼泪统统捏着鼻子塞进“不正常”的垃圾袋里打包焚烧: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之所以作品是一个悲剧,是因为主角是“不正常”的,作品本身也是“不正常”的,这样一来“正常”的他们就可以在“正常”的世界里继续进行“正常”的娱乐和消费了。
当砂糖和魔鬼签订契约的时候,天使在什么地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很多情节都荒谬到让我发笑,比如少年会被女上司侵犯,比如为人师表的衣冠禽兽其实是抖M,再比如他们看到幼女都会变成顺从欲望的怪物……其一可能是,这个番像其他任何流行文本一样虚构出来了一个“没有父权制的现实”,毕竟在真实世界女人往往不会变成“捕猎者”。
而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之中,只要是成年人都是“捕猎者”,只要是成年人都怀抱着自己的“卑劣私欲”向更加纯洁真挚的个体索取。
诚然,无论是老师还是三星少年,他们表达“欲望”的饥渴表情都做了夸张处理,社会常俗被弱化了,这里被高亮处理的只是“人的欲望和感情”。
但我想我理解松坂砂糖,我理解她的缺陷和偏执。
曾经她像叔母一样,把对他人的一切行为的顺从和容纳当做是爱。
但松坂砂糖也敏锐地发现他人投射过来的情感混杂了私心私欲,是向她索取的同时弃她如敝履。
“肮脏苦涩,好苦好苦。
”比如画师男孩喜欢她自觉缺陷的样子却不能容忍她自觉完整的幸福表情,是男人自以为是的救风尘情节。
砂糖被刺痛后构建出来的对盐的爱,像是一种对赤子之心的贪恋。
缺乏母爱的孩童全身心地忘我地关注着她,这样真挚的感情自然就变成了她向往的全部。
砂糖女孩企图建立坚固的堡垒永久地沉醉其中。
但恕我直言,我觉得她的感情是爱却不够从容。
她紧紧地抓住“救赎”不愿松手,却忽略了孩童会长大,盐在被她紧紧关注的同时,也失去了其他的自由。
盐全身心地信任着砂糖,所以宽容她将自己锁在屋子里,每晚等待晚归的她,顺应她的话(或许砂糖的话也契合着她曾经的家庭创伤)认为外部世界全都很可怕。
盐在被砂糖爱着的同时也欣然地放弃着成长。
不过在这个故事里,成长似乎是次要的,而且很可怕,因为会成长为污秽的大人。
所以我在看番的时候也忍不住发出了和砂糖的心愿一样的感叹:“孩童永远不要长大吧,让时光停留在这一刻”。
(因为哪怕就现实世界而言,成长也是一个逐渐从童话里走出来面对现实的过程,是从柔弱的孩子长大到足够强韧,可以从容面对世界上其他复杂灰色。
)所以我也总觉得砂糖在拒绝长大。
如果说我理解砂糖哪一点,我理解她对个人判断的傲慢笃定。
她在执着认为自己对神户盐是爱情的同时享受着自己被爱情牵扯的被动,但是,我总觉得她的爱情并不是被动的。
砂糖女孩主动地把爱的绳索交给了她人,然后享受着在那个主动追逐或者说同时也是被牵扯的过程中自己赋予自己的巨大能量,比如用来远离疯癫的至亲为自己寓言的命运悲剧的能量,或者比如远离被肆意索取的苦涩心情的能量——至少这样的主动让她感觉到自己“在有能力做着些什么”。
让我觉得这是她在和神户盐相处过程之中,除了幼女那颗“赤子之心”之外,她最需要的东西。
……是很狡猾很傲慢又很粗心的砂糖女孩啊!
她甚至没有考虑盐需不需要上学等等其他普通儿童的社会功能……好吧可能在她的潜意识里“世界不包含这些”也有可能……总之,她为了自己的感情紧紧抓住了神户盐。
直到最后坠楼时刻将自己的身体垫到盐身体下面,松坂砂糖才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她虽然主动地掌控着爱,但是她对自己追求的爱也怀有自我毁灭的至高觉悟。
走到生命尽头,松坂砂糖求仁得仁。
另外,这里面我也喜欢翔子,她是健全的普通女孩,以朋友的身份走在砂糖的身边。
她对砂糖的感情是“有什么困难请和我说我陪你渡过”,企图把砂糖的人生拽到世界的光明处。
也正是这样光明的感情对砂糖的一意孤行造成了干扰,似乎在告诉砂糖“你也可以自然而然生发健康的关系,你所以为的不是你生命的全部”。
所以在她死后砂糖才更加阴郁更加无法回头,毕竟她亲手葬送了这一份光明。
说到这里,我其实喜欢松坂砂糖这个“迷人的恶役角色”,她既有充足的角色背景也有她对她残缺过去的回应和觉察,她的偏执也有迹可循,情绪饱满。
所以哪怕这个剧的剧情有它的逻辑荒谬和情绪幼稚之处。
节奏也缓慢飘忽,但我仍然理解了松坂。
动画终于进展到关键性的第七话(对应漫画17话),预告里念出了第五卷封底的“この世にあるの?
傲慢じゃない愛なんて。
”在第一次看完17话的时候,我以为这句话说的是翔子,后来看了官方的设定集,里面提到到“没法洗白砂糖的行为但努力地寻找这么一句‘至少想肯定她动机’”,才明白这句话说的是砂糖。
而我以为,这句话既是说翔子,也是在说砂糖。
回顾砂糖与翔子的关系:乖乖女翔子对自己的家感到厌烦,她有父母略带严厉的关爱,有稳定的、正常的成长环境,衣食无忧,被保护得很好。
而这样在家里在学校扮演乖乖女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没有任何变数,让她产生了心被束缚的感觉——直到她遇见砂糖。
她找到了释放自我的方法:将欲望投射于不那么正当的求偶社交活动中,以此来寻找缺失的关爱(更自由、更不带目的性的关爱)。
她和寻求着“那个唯一的人”的砂糖一起在放学后的茫茫人海里猎艳,而砂糖的这个想法与她“想要邂逅自己白马王子”的想法类似,令她有种找到同类的安心感。
但“类似”也只是类似,她们的动机或许截然相反。
松阪砂糖可算是“爱”的狂信徒,她口中的爱成为一种信仰,像教徒哪怕没有见过神迹也盲目相信着神存在那样相信“爱”的存在,并持之以恒从未绝望地去寻找它。
她需要爱可能只因为她从未见过能够令她信服、能够触动她的“爱”;她在扭曲的环境中长大,自然而然要去寻找缺乏的东西。
翔子则不一样,她的求爱是一种逃避,一种对“寻常”的厌倦,靠浪漫的“白马王子”幻想,医治自己的不甘,来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人生。
她的行为更接近于我们的经历,动机也更容易被理解。
青春期的迷茫和叛逆嘛,谁没有过呢?
砂糖和翔子很容易就被区分开来。
观众更容易认同翔子是一个“普通人”,而砂糖是这个强调扭曲和阴暗的故事里负责“不正常”的那一方。
因此翔子意图对砂糖所做的“纠正”就十分容易被观众们同情和理解了。
翔子关心她的好朋友砂糖,当她听到他人(三星)的风言风语,很快就联想到砂糖的异常,于是追根究底地探究砂糖对她隐瞒的事情。
对她来说,连坦诚相待都做不到,根本不算是真正的朋友——这份友谊肯定会变得塑料、变得无聊。
(非常标准的日式展开,打消隐藏自己真心的朋友的顾虑,心意相通,然后携手走向更好的未来。
)她并不想这种事发生,于是以真情实感的嘴炮换来了砂糖的交代——实际上是试探(并非欺骗,我原本也是这样理解,在官方设定集里作者也有提到)。
砂糖带她去见叔母,遗憾的是,翔子并未如她自己想象那般,能够全然接受砂糖——她迟疑了,犹豫了,移开了视线。
对她来说,这只是一次“半途而废的勇气”造成的失败;可是对砂糖来说呢?
我看到太多人在替翔子愤恨,替翔子惋惜,而攻击砂糖,说她罪不可恕。
但在不可挽回的事情发生之前,在第七话这件事里,到底有没有人在意过砂糖的感受?
一开始,是翔子自己说的,砂糖是她的挚友。
也是翔子说的,“能够触及你的事情,是我所想要的”。
对砂糖来说,这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砂糖一直清楚,翔子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所以砂糖的第一反应是“不希望连累到翔子”、“ 知道翔子在关心着我,所以不希望翔子再被牵扯进来”,她是在翔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感人嘴炮下,才决定透露自己的隐藏的一角。
怎么可能只有翔子是在意砂糖的,砂糖难道就不在意翔子吗?
我想她是同样喜欢翔子的,或许因为翔子是个“好孩子”,也或许因为那个表面类似的对于爱的渴求,更或许只是像你我喜欢某个朋友那样单纯地喜欢着某个朋友,希望她好。
这在许多细节中都能看出,就拿这件事来说——砂糖可以看着自己的舅母对警察出手而无动于衷,但当舅母对翔子施压的时候,是她挡在了舅母的面前,拉着翔子离开。
是她紧紧拽着翔子,直到翔子说“那个人好奇怪”,对她流露出恐惧的神情,她才松手。
几个小时前,砂糖还笑着对翔子表白说“我也觉得能遇到翔子太好了”,那些都不是假的啊。
砂糖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待人接物都游刃有余的?
是什么时候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与一切都保持距离的?
当大家看到她“监禁幼女”的时候,自然不会去想这些,因为从故事一开始,她就是这幅模样。
而从这件事开始,我们知道,她并非没有尝试过对人打开心扉,只不过所有人都怀疑在这种成长条件下长大的她奇怪、令人害怕。
所以她最后成了故事开头时的那个样子。
她并不是毫无感情的,并不是“病态”地只能对盐产生感情。
如果有人真心待她、信任她,她绝对不会以恶意揣测他人,无端诋毁他人的关心,把他人推开。
就这点来说,我甚至觉得,正是翔子那时移开的目光,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砂糖选择了一条坠入深渊的不归路。
再回顾一下,在揭开1208房间真相之前,观众对于砂糖有怎样的猜想?
——为了监禁她诱拐的幼女,她杀了一个人。
她缺乏“正常”的教育,缺乏“正常”的成长环境,缺乏“正常”的道德观,她是个应该进局子执行死刑绝不能轻饶的“恶魔”。
但是,为什么我们总会这样,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她?
即便跟着作者的诱导式叙述走,也无法忽略砂糖对盐的珍视,对盐的爱意和善意。
为什么就没有人愿意相信砂糖做那些事是有理由的呢?
无论是三星、翔子、旭、老师都是如此揣测砂糖的:她诱拐了盐,监禁了盐。
没有任何人想过事实恰恰相反,是砂糖救了盐。
就连声称是砂糖挚友,“最喜欢砂糖”的翔子,在看到盐和砂糖相见那一瞬幸福的笑容之后,也高声疾呼“我要把你带回光明之中”,言下之意即是砂糖所作所为都是歪门邪道。
即便她嘴上说的是为砂糖好,她也依然没有真正相信过砂糖,真正想要理解砂糖。
“砂糖,我想要和你成为真正的朋友,所以我绝对不会逃避的。
我会帮你一同分担。
所以你能够正视我吗?
我们一定能够互相理解。
”“没有用的,翔子。
因为我对翔子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
和那些男人们没有什么区别。
”“即便是这样也好,就算是恶魔,我也最喜欢砂糖你了。
所以绝对,不会再离开你了。
”“就算是恶魔”——为什么非得假设松阪砂糖是个恶魔呢?
这便是砂糖的可悲,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可悲。
看到一位朋友说:看HSL最有趣的,是去看“看HSL的人”的嘴脸。
我很赞同。
以一遍又一遍评论“砂糖罪该万死”的三观怪为首的这些人,正是把砂糖推向深渊的稻草们最生动的投影。
知晓无人认同,所以习惯选择隐藏。
知晓无人理解,所以习惯保持距离。
所以砂糖疯狂地信仰“爱”,或许也不全然是因为她生在扭曲的家庭环境中,更因为他人对她的疏远和排斥。
她坚强地活到今天,遭遇太多次翔子对她所做的怀疑、不解、背叛,也依然相信有那样美好的东西存在。
而当她以为这样的事可能有那么一丝改变的时候,翔子给了她完全否定的答案。
她以为特别的朋友,原来和以前的那些人一样。
既然如此,那么她最终选择“只要盐一个就够了”也无可厚非。
自暴自弃,孤注一掷。
当爱变得绝对排他、绝对狭隘的时候,便是万劫不复。
这是砂糖的傲慢。
而翔子的傲慢,则是每一个旁观者对自身抱持正确想法的,最普通、最寻常的傲慢。
它不激烈,看上去没什么危害,但聚集成群,就足以把人推下悬崖。
(本来想要为糖盐的朝圣系形婚写点真情实感,没想到写出糖翔心碎2018,失策。
)
我觉得是可以给到八九分的,强烈点是足以上九分,所以我出份力。
首先是人设,哇,这种反差和设计,很香;男性角色有很大的批评,我觉得是夸张了点,但也许是受于篇幅,缩减了变得的夸张过程,可以接受;然后是情节,情节的推动也做到了有始有终,其上的人物刻画也被插叙和补叙虚实结合,衬托反衬等手法变得丰满真实吧。
内心的瓶子、砂糖少女的产间、爱的堡垒等等,其实还是有蛮多触动的,有激发我对于精神暴力与身体暴力的思考,还有对个人塑造的警醒。。。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目的应该达到了七七八八。
最后结尾的升华才是重头,我之前一直觉得虽然她们成功逃脱是我所期望的,这部作品也就这样了的感觉。
事实却是没逃过,这个小小的原因是一个点,砂糖最后护盐活下来也是一个点,更关键的是最后盐与砂糖重合了这个点,三个点层续把作品推至顶峰,“病的铁索连环砂糖生活”,我去,升华成功。。
对于有“伤”的朋友“罐子有裂痕”的朋友,九分可以吧..
[cp]看完了刚开始真的以为是治愈番,萝莉女主,甜甜的名字萌萌的音乐,然而我错了,处理“垃圾”的砂糖酱,总有一些诡异回忆的盐酱,变态女老板娘,有些恋童癖的三星,还有奇奇怪怪的叔母.......统统告诉我,我太天真了,草率了,这部番里的正常人少的可怜,除了砂糖酱还算正常,其他人。。。。。
都不简单。
盐酱生于家庭暴力之中,看起来是天使,但是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衡量,他的爱情是扭曲的,她见过恶魔,被母亲抛弃过(虽然后来解释了母亲的做法是为了保护她)所以她对爱的理解偏执到一定的变态程度,最后结尾,也表明,她会活下去但是她会带着自己和砂糖酱的份活下去 ,她可能就会是第二个砂糖。
砂糖,一直在寻找令自己感到爱的那个正确的人,其实她很幸运,当第一次托付出所以后,并没有失望,她心中的瓶子被装满了甜。
她的原生家庭交给她的爱畸形可怕,爱就是承受一切。
若换一个家庭,她可能也会和小鸟一样,叛逆,可爱,甜蜜。
三星,我觉得他挺可怜,被社会中的奇妙的人类,也就是大人,染成了黑色,寻找救赎而不得。
旭,他最后选错了,也算是自私,自认为为了盐好,可是把盐逼上绝路的也是他,不过作为哥哥真的很伟大了,解救盐和母亲,自己承担一切,寻找妹妹从未放弃,可惜最后事与愿违。
这部番把人类的丑恶放到最大,最后我意外觉得病娇女砂糖才是最纯净的。
每一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利,但是每一个装爱的瓶子都异常的脆弱,原生家庭,社会的一点点的磕碰就会让瓶子碎掉,留不住甜蜜,当有糖进入瓶子后又会患得患失,也会逐渐贪婪,想要更多的甜,也会更容易受伤,爱的瓶子需要两个人一起维护。
总之,就是橘里橘气,变态一堆,然后意难平,[/cp]
披着扭曲变态和冷血犯罪皮的纯爱颂歌。
盐说死的时候要做共犯的时刻是双向的爱形成的瞬间。
如果没有盐说讨厌砂糖的那段,那么盐糖的关系就是扭曲不对等的,是单向的自我满足的,缺失沟通融合的重要一环。
这之前盐糖关系是“没有我不也一样的”,没有灵魂的。
而这次盐的告白让盐糖关系完成了超越。
借由交换戒指得仪式形成了爱的共生关系。
有盐才有有灵魂的砂糖而不是空瓶子,有砂糖盐才不再是被“供奉”的天使或月亮,而是有自我选择的对等个体。
在对方的映衬下自我得以清晰地展现,不再沉沦于“人群”中。
像人成为了人那样,砂糖成为了砂糖,盐成为了盐。
自我又在爱的高度信任、需要、交互中相容,糖盐不再只是糖和盐,在最后的片段里可以看到盐里面已经有了砂糖。
但这不是EVA式的“补完”或者“民胞物与”“万物与我齐一”的天人合一,而是自我的深度发现与更新。
借由爱实现分别与齐一的同时共在。
为砂糖说的已有不少,我从盐的角度讲讲。
没有自我的天使散发的光环太过圣洁,而却少人味。
只是被世人崇拜的客体、人偶,成为不了主体、爱人者。
所以盐为了爱砂糖强调了自己的独立性,并从对砂糖的爱中找到了存在的理由,所以不惧怕被抛入世界中,就像浮萍有了锚点。
足够支撑她说出对哥哥的拒绝而选择砂糖。
这是爱的第一步自我的完整发现。
但只爱人是不够的,在砂糖充分的,绝对的,无需不安的爱中,在不会失去的被爱中,盐和砂糖相通,在唯一的爱中她们是一双人而不是两个人。
而与之相对则是M姑母的“包容众生的爱”或者说超级中央空调。
(我个人对于究极纯爱是否必须排他只能唯一还存疑)但爱的相通不意味着个体的消失,个体是爱的基础,一双人是爱达成的结果,对爱而言缺一不可。
而盐被活下来之后,既是活她盐的人生,但也同时带着糖的份一起生活下去。
就很有趣地体现了这点。
这不仅仅是互相救赎,这是爱的哲学。
最近读了点政治经济学,又想起了砂糖。
砂糖应该处于10年代,也就是日本萧条三十年的中后期。
可能零零后不太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做过题,现在又也经历了萧条,那就应该不难理解了。
上一轮市场化改革裁撤了一大堆国企,这一次贸易战要求降低产能转移产蹦又会裁撤掉很大一部分产能,我想问的是,那些失业的人怎么办?
当然还会有人问,还有更多的人连螺丝都没得打呢!
分封建国就是帝国的责任,如果你产业升级的速度跟不上价格战与洪水蔓延的速度,你就只能焦头烂额地应付治安战争。
反正一提到这类社会问题的片子,你就不能避免这几个话题:失业家里蹲家暴酗酒的废物爹,被家暴因而精神失常的妈,扭曲了爱的含义的舅妈,不知爱为何物的砂糖少女,决心独自成长的小女孩,一心维护母亲的家庭的少年,性压抑的男同学和男老师。
在黑暗时代,耶稣保护了保罗,是耶稣给了保罗信念和活着的意义,这是法利赛人的生活(委曲求全与默认了忍气吞声去社会化的生活)所不能给予的,也确定了她革命的任务。
砂糖死在了盐面前,从此带着砂糖的那份爱的意义活下去,就成了盐的一个使命。
日本有佛教超越和常识理性的加持,就算作为东亚写起这种上帝之死堕落救赎崇高的宗教叙事也一点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你觉得魔怔,现在是2025年,关税纠纷与萧条的第n个年头,你现在还觉得魔怔吗?
称之为日本的魔幻现实主义讽刺文学又如何?
反正社会失业问题总离不开背后的一个大他者社会环境,贸易战,萧条,失业,产业转移,去工业化,空心化,新自由主义,票奴,后工运时代。
你不是1960s喜欢闹吗?
发达国家好日子过惯了是吧?
好,那么资本逐利的无国界性启动,资本会自动追逐和匹配成本最低的地方,你们就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就好了,资本无国界嘛。
新自由主义福利社会多好嘛,当然不会给你权力,只是靠科技与军事收租,然后拿福利补贴你们这些票奴废物让你们安心听话不反抗,这已经是帝国博弈的最优解了,是帝国的悲剧,也是帝国的堕落。
眼下的时代是一个一如1840s风起云涌堕落黑暗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悲剧与牺牲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资本主义失业萧条的时代,是一个呼唤马克思的时代。
总而言之,如果革命不能获得胜利,因超额利润造成的失业得不到解决,砂糖这样的扭曲了历史主体的魔怔人悲剧只会越来越多,砂糖就是你我的命运,你我只能流下无力哀叹的泪水,最后难逃被世界钉上十字架的命运。
有时候不是说对洼地感到绝望,是到现在还在内讧连个自组织能力都没用原子化费拉不堪真的让人提不起希望来,用高情商的话来说就是道路是曲折的。
问题是,都当砂糖了,都当草莽和流寇了,谁还在乎这些?
耶稣之死是保罗最深远的战斗檄文。
happy sugar life画面 节奏 声优一流,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属实有些问题,世间全变态系列,最后的剧情交代也有些问题,但真的虐到我了,感觉心脏承受不住。砂糖不算十分病娇,人设有点像我妻和小埋的结合体,对于这种剧,不考虑三观(这词本来就有问题)不带脑子一口气看完还是很爽的!!!
没想到砂糖会选择单独赴死,编剧强行让她俩逃不出大楼不会是为了这个主题升华吧......盐长大后大概就是另一个砂糖,啊,好甜~
社会化相当失败不过看完后感觉叔母也没有对砂糖做什么,无非是一直神叨叨念自己有关爱的理论
剧情有点扯,虽说剧情有点黑暗但是丝毫不觉得,反而有点搞笑,松坂砂糖也算是病娇的经典代表了
焯!为什么结局不是双双殉情啊
病娇流行时代的残余吧?实话说,太嫩了。
慕名而来
追番初衷是猎奇,看下来的确如照妖镜一般。算是值得一看吧。
不够变态,喜欢砂糖,不喜欢盐,讨厌太阳。
砂糖终于死了!大快人心!
这种作品创作出来就是作者报复社会治疗心理创伤的。男性角色全员恶人还算有点……意思?
「死的时候,请让我成为共犯。」好久没看过这么浮夸的Hentai了,个个都像L5发病。
这也…太不…幸福了
是糖还是盐,甚是苦涩……
真的好喜欢www
这砂糖太甜了,真的不敢吃(ŐдŐ๑)病娇哈人
狠狠共情砂糖…看番怎么能带脑子呢?秉承这个原则完全代入又自我感动了…
即使是kana酱与花江变态的演绎也救不了这理解不能的剧情,真是抽象大戏。
一群精神病,谁比谁有病
在肮脏的世界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彼此,无比纯粹、互相完整,踩在别人尸骸上面将血液流成蜜糖的纯爱。kswl 个人年度最佳百合番!!!!#HappySuga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