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西方哲人曾经感概: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也没啥不同,他们一样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只不过把顺序倒过来了而已。
这部影片的内容和上面哲人的概括八九不离十。
两个各自想找乐子的未婚男女,在一酒吧邂逅,几瓶啤酒下肚,因为觉得对方并不讨厌,于是东倒西歪到了女生住处,发生了中国人所说的“一夜情”(好像美国人叫“casual sex”?)。
早晨醒来后漂亮的女生看着睡相难看长得也实在不怎样的男生暗暗大吃一惊,心里肯定在嘀咕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上了这么一个丑男。
幸好如今的西方年轻人对于这种事情都是老吃老做,认为自己吃亏而撕破脸皮的事是肯定不干的,大家都绅士淑女得很,双方客客气气一起吃了早饭后就此拜拜。
没料到男生那晚被女生催促得太急,竟然不但无证而且还无套驾驶。
三周以后,女生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
这就是影片的开头部分。
喜剧片通常嘻嘻哈哈看完以后也就不会去多想它了,最多第二天吃中饭时再和看过片子的同事回忆一遍搞笑镜头。
但是这部《一夜大肚》却让我有了想多说两句的欲望,可能这就是让这部喜剧片出类拔萃的原因吧,哈哈,自我吹嘘一下。
如何来表达那种观影后的朦胧感觉呢?
代沟么,好像不太贴切,因为影片中年轻人干的很多事情我都能理解。
这种感觉可能就像是在看中国未来的社会状况吧,虽然遥远了一点,疏离了一点,但隐隐觉得未来的中国年轻人恐怕也会这个样子生活吧(这样说恐怕有人要扔我砖头了)。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机会和西方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工作、生活一段时间,所以要了解当今西方年轻人在真实生活中究竟在干什么、想什么,倒也是颇为困难。
通过看电影来了解可能是一个比较容易的方式。
在这部影片里,我发现有这么几点特别有意思:一、美国年轻人对待性的态度。
他们似乎已经完全把性和爱情、婚姻分离开来。
性就像到酒吧喝杯酒一样,就是找个乐子而已,完事以后大家各奔东西。
二、美国年轻人对待怀孕的态度。
那位女生发现自己怀孕后,既没有哭哭啼啼,也没有大吵大闹,反倒想着把孩子生下来,也根本没有要那位男生负责的意思。
有趣的是,那位男生知道这事以后,在懊恼的同时,相当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得承担责任。
三、美国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
在那两位讨论生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很自然同居了,但就没有提到过结婚的事情。
感觉在西方现在更普遍的现象是同居,而不是结婚。
以上三点,和中国人传统上对待性,对待怀孕,对待婚姻的态度,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可能很大部分是源于文化差异,但文化其实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更为具体一点来说,这种中美之间的差别还有可能是由于中国和美国较大的生活水平差距造成的,是由于美国年轻女性更为独立和强有力的经济地位导致的,以及随之而来的更为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形成的。
之所以觉得未来中国社会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如此,这当然纯属猜测,不过主要的理由也不外乎:一,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了;二,全球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更容易和频繁了;三,中国经济水平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四,女性主义在中国逐渐抬头。
艾莉森(凯瑟琳•海格尔),20出头,漂亮性感,是个颇有前途的娱乐新闻记者,最近还得到老板赏识小小升职了一把。
班斯通(西斯•罗根 饰),游手好闲,生活杂乱无章,成天只知道和狐朋狗友厮混。
某天晚上,春风得意的艾莉森在酒吧遇见了班斯通,二人酒后乱性,发生了一夜情。
原以为酒醒之后,他们的生活就会按照以前的轨迹继续下去,谁知道艾莉森竟然怀孕了,两个自由自在生活惯了的大孩子,面临着逃避责任还是承担后果的艰难抉择。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艾莉森和班斯通决定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把孩子生下来。
他们开始像别的情侣一样,试着约会、相处,融入对方的生活,但是他们越是了解对方,对未来的生活就觉得越迷茫。
即将出生的孩子,更是他们人生的一道难题……©豆瓣
今天在Fresh element, 跟两个朋友讨论了半天, 结婚是件大事, 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承担后续的责任。
Knocked up 倒是诠释的不错, 不同的方式, 告诉了责任是什么 ...
一句话点评:本片没有让人暴笑的资本,却有资格成为“喜剧之王”?
老美很幽默。
就在昨晚,我还和朋友谈起《我爱我家》的成功,其中有不可忽略的时代因素,使得这部玩弄擦边球的情景喜剧受到广泛欢迎的事实本身,具有了一定的黑色幽默效果。
我觉得这种感觉和《意外之孕》有很多类似之处。
看过了《美国派》系列、《欧洲之旅》、《混合宿舍》之类大部分用“性”作喜剧噱头的电影,《意外之孕》实在不是一部好笑的电影。
说实话,我甚至是冲着Jason Segel在里面客串的角色才看的。
当然,能在影片当中发现久违的Joanna Kerns也是欣喜若狂的。
由于国语版的《成长的烦恼》影响太大,我甚至一开始没认出来她老人家。
还是说本片吧。
片中所有的笑料都是那么细微,没有烈度。
相比同类型的暴笑喜剧,基本上等同于挠痒痒。
而且影片似乎主要在讨论男主角的角色责任上面,女主角决定保住孩子之后,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大的情感波折。
也许女人在孩子的问题上是母性光辉照万年一样的坚定,认准不回头。
最有意味的是,女方竟然在事业和家庭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而男方...从朋友到家人,基本上没有像人样的。
说着似是而非的话,做着不着四六的事,男主角的挣扎和反思,在片中表现得很充分。
如果说是以温情取胜,片子显然没有煽情煽到位,没有缠绵悱恻,没有生离死别,感觉还不如《宛如天堂》。
但是,本片竟然是暑期档的黑马,老美有那么多人陶醉于这个恶梦加童话的故事里,或许是因为片中的状态恰恰符合当下美国主流人群的内心状态:看到孩子讨人喜欢的一面,听到孩子的声音就一身冷汗~总之,简单的故事,平常的叙事,一般的笑料,常规的镜头,这让本片没有了可以评价的支点。
所有的一切都符合好莱坞浪漫喜剧的基本模式:偶遇—相知—摩擦—矛盾—分离—改变—回归—团员。
拍摄中规中矩,没有突出的特点,没有异常的风格,标准的流水线生产。
很难想象这样的影片怎么杀出重围,成为黑马。
最终只能归结成为:要么是今年的暑期档根本没什么好片子,要么就是老美们中孩子的毒太深。
不知是基于什么原因,美国人似乎对婚姻和孩子有着天然的恐惧感,也许是自由观念太过身入人心,大家普遍都选择规避责任。
不是不去承担,而是能不承担就尽量不去承担。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责任应该如何承担,怎样过渡自己的角色转换这个主线的,男主角从开始的认识,慢慢变为主动迎合,最终内化为一种自发的需要,整个过程中自身的状态几次面临尴尬,无奈,加上亲友们不争气的表现和意见,构成了喜剧元素,而片子并没有拿孕妇或者怀孕相关的事情太过恶搞,基本上沿袭了《四十岁老处男》闷骚状态的诙谐。
演员的表演自然流畅,让人怀疑Seth Rogen是不是本色出演。
在一个我们普遍认为“性开放”的国度之中,却对身怀有孕的事情严肃得一塌糊涂;而我们这个相对保守的文明古国,生孩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我觉得这种现象本身就已经是幽默的元素了。
美国人大概是自嘲性质的,而我们看则更多了反讽的意味。
不宜多说,老美们还是很懂幽默的。
因为生活不会理会什么你的计划,发生了一些事,你就需要想办法处理,就是因为有计划外的事情,所以生活才如此美好。
一个好友推荐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就是这句话最触动我心。
"真正的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最好是养一个什么,孩子也行花草也行。
"一个独立的人,扛起独立的人应该有的责任,才能得到尊重,才是这个社会里一个有用的模块,而不是搞什么fleshofstars这种loser网站。
其实Ben的变化很大,从一开始的极低情商基。
一夜温存之后,竟然是睡懒觉,而不是起来做早餐;Alice告诉她自己要采访一个明星时,他竟然会说“Tell that guy, no body gives a shit”;初次遇到Alice的同学,竟然告诉他们,哦,我们一夜情喝醉了不带TT然后Alice怀孕了。
完全没有同理心,Alice跟他抱怨姐夫Peter的自私,他也不知道帮女友消消气,说:"确实有点不像话,夫妻之间应该多交流。
"只能sigh,这样的EQ都能得到女神的青睐。
当然,真诚与真实本来就是一个人的特质,不会说相处起来特别好,特别舒服,可是也坏不到哪里去。
在与Peter在Las Vegas的酒店里,他内心对孩子的担心开始涌动,狂欢之后,内心的不安其实是在蠢蠢欲动,直到最后,在房间里对Peter发泄,表达出在自己low EQ,careless的特质下,其实有一颗特别渴望家庭,稳定,亲情与恩爱的内心。
并且在回到“哪里来着?
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
” 之后,开始工作,租房,读育儿书。
Ben在电话里对父亲大吼:just tell me what to do! 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真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么?
想起自己老是想找长辈们谈一谈,想让长辈们告诉我们自己,我们该做什么。
其实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自己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必须自己找到答案。
生活是自己的,任何尝试让别人帮我们做选择的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我们必须自己figure out。
真真切切的过自己的生活。
孩子可以生活在fantasy里面,成年人,要么你觉得自己能成大业,去搞艺术,去搞社会活动,去积累政治资本;要么,就是好好工作,好好养家。
当然了,很庆幸,在我们找到另一半之前,我们还有机会,挥霍青春。
年轻人们,扛起生活的责任吧,养些什么才好,花也好,孩子也好,这样才知道独立的意义。
我还没有独立,完全没有,希望以此为与那些挣扎在青春路上的人们一起共勉。
独立。
要拣一个电视台主播上台,完了怀了孩子还给对方机会发展做情人,进而一起养育小孩的可能性,只有在美国吧。
贾德阿帕图真是有趣,让40岁的男人寻找爱情,却让20出头的小伙子承担家庭的责任。
本片像《四十岁老处男》一样温馨,笑料稍微少了一点,但一样的好看,一样的能让我们在看后思考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起因很简单,美女遇上衰男,一夜情不小心搞大了肚子,两人都想要这个孩子,却没有任何准备。
于是,女方怕男方不负责任,男方对突如其来的羁绊觉得不自在,一切都没有按计划中的来,可也许这就是生活。
如果说“老处男”完全是从男性角度诠释对爱情的理解,那么本片则差不多各占一半视角,但总体来说还是Seth Rogen饰演的Ben的变化更大,更令人感动和欣喜。
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不带一点矫情,说不出是因为爱情多一点还是责任多一点,不知不觉地,他成了女孩子缺乏安全感时,最想见到的那个男人。
或许年轻男人都应该看看这个片子,哪怕是他们心里的童心仍未散去,说不定哪天还会背着老婆出去和朋友疯玩儿一通,但只要他们心里有那根弦就成。
女人真的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她们失去的真的更多。
很是期待即将上映的
PS:看来贾德阿帕图真的很喜欢Eric Bana,竟然在
片名乍看有点土,基本就知道是什么套路了,无非就是废材青年天降艳遇,然后不知情地当了爸爸了,对吧!
事实证明我没猜错。
这么俗的故事却被导演拍成了一部性教育片,大量的黄色段子,人体器官超合胃口。
当然不只有这么庸俗,脏的卖点,也提到了很多生活层面的事情,结婚二十年的夫妇,热情日渐消磨后宁愿出去幻想棒球比赛也不回家。
这大概是许多已婚夫妇的问题吧!
生活太过一帆风顺,已至于习惯了有你,但习惯很容易被厌倦!
也许很累,但生活这场无聊的戏码,我还想跟你演下去,妥协的幸福也是幸福啊!
钢铁直男属性的男主,真的让我太无语,每次都在需要认真时在开玩笑,当你的生活方式无法养活你爱的人,那个感觉很难受,他没有戒指求婚那段戏,看得我挺不是滋味的。
男主无疑是幸运的,最后抱得美人归,合家欢乐,放在现在估计只能泪水和遗憾交织了,所以不要在该努力的年纪太过向往自由,现实可不是看几本婴儿书就能长大。
不只是励志,它在提醒你一点东西,希望你能找到。
再次证明了有些片子还是要给点耐心,不然就错肩而过了。
此外还要相信IMDB的评分,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可是豆瓣上分数好像差了点,莫不是很多豆瓣都像某个时段的我,有些浮躁...事实上这个片子给了我两个小时的快乐时光。
一向对渲染家庭温情的片子有点腻味,可如果加上点笑料,而且不违背现实,那个酸甜苦辣的劲还是很有得一品的。
每个人都很真实,尤其很喜欢BEN的几个朋友,言行举止从来不转弯,而且乐意别人拿自已开涮。
现实里的无为青年,整天不知道捣鼓些什么,可是都这么可爱,因为他们不虚伪,一个个都这么轻松。
在他们几个都染上红眼病而不能去拉斯韦加斯,互相指责的那段,哈哈,笑歪了。
红眼病原来不是因为眼红别人得来的,而是...
也就那样
Superover的理想化!因为Paul Rudd才看,仍然完美!
nice
贾德·阿帕图总是能用烂仔喜剧的壳装一个纯爱的故事讲给你听;一个有些极端的异类的背景,几段颇有化学反应的关系,几个出彩的配角,再加上很多大牌的友情酱油,其实不过讲的是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却如此风生水起,有趣之极。
屎尿屁还真不适合我
很容易拍好玩的题材 被拍的这么无聊 也不好笑 也不励志 也不发人深省 到最后实在看不下去
美国式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女主角还演过killers的 蛮漂亮的~
看到长大的怪胎们 感觉真好
我只是很爱女主角。看27 dresses的时候就喜欢死她了。
泪中带笑的那么一部扯片~
典型先上车后补票,还好,看完电影之后突然庆幸自己混了那么多年依然清醒。
唉,没什么有特点的地方,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男主让我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无聊之极
08.7.19friends里的mike。seth这帮人。。。看到super bad里的胖子跟除seth之外的那个傻警官了。这些家伙还不停地提到各种电影。而且还找来了american idol的主持,jamese franco,斯蒂文客串。看来seth在好莱坞很吃得开呢。还有两个华裔。
最近看了几部好莱坞喜剧,发现一个共性,就是‘人贱人爱’,好莱坞这种‘贱’的精神真是反低俗的又一大旗阿~
由于文化差异,本人对这部探讨美国男女两性关系,家庭生活的喜剧片感到很沉闷。两小时的片长对我来说就是种煎熬。
有借鉴、学习
温情片 还不错 也值五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