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
Ljósbrot,When the Light Breaks
导演:鲁纳·鲁纳森
主演:艾琳·哈尔,卡特拉·尼亚斯多提,米凯尔·卡贝尔,奥古斯特·维古姆,Gunnar Hrafn Kristjánsson,巴尔德尔·埃纳尔松,索尔斯坦·巴赫曼,Tómas Howser,Alex Leó Kristinsson
类型:电影地区:冰岛,荷兰,克罗地亚,法国语言:冰岛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故事发生在冰岛的一天。迪迪在隧道灾难中去世,留下了女友克拉拉和他的情人尤娜。在朋友们悼念时,尤娜和克拉拉的矛盾浮现,在一夜的悼念中,她们逐渐产生了共鸣。详细 >
表演课上的两段呈现很有意思 在回应整个电影的表达
极其简单、完成度很高、内核还是中学生阶段的电影,image很好,女主也不错,仅此而已。进电影院看不值得,不进电影院又可惜…
“他像落日,而我們在向他告別”,夕陽被浪切成一盞盞燈,海面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隧道。在這份悲痛中,Una沒有自己的位置,最終她與Klara成為了不分彼此的一個人,此刻她們愛對方便如同愛自己。儘管孤獨,在對彼此超越性的連結中安撫了各自的不甘。我愛這兩個女孩。小、細膩且動人,少一些沈悶和“清新”就好了。
4.5星~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别让死亡带来新的仇恨,而要延续下去无限的爱意,很干净有力地展示了死亡后的纯粹悲伤群像。音乐选得很对味,配合夕阳下粼粼的血波海浪,让人幻视死亡隧道延绵的灯光。ps.没认错的话,lomo胶卷用得好漂亮!喜欢红色的霓虹高光lol
细腻但无聊
喜欢青春片,青春感和北欧冷冽感扑面而来。
非常情绪化的一部作品,在我看来也很不合适作为电影长片上映,作为短片来说情绪量刚刚好,但是在戛纳电影节上八十多分钟故事几乎都是靠眼泪堆积起来的。电影除了市中心的湖和教堂之外几乎看不出冰岛的痕迹,电影展现的都是北欧少年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看了之后却感觉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唯一打动我的一点大概是年轻人们靠互相拥抱取暖,他们之间的每一次拥抱都让我觉得可以从对方身上获取力量,怪不得片名叫做When the light breaks呢。
呼应了
dcp
#10792。2024金鸡国际影展竞赛单元-艺术贡献:摄影,前2024戛纳一种关注开幕片。冰岛新浪潮果然都得有一个大危机事件……剧作实在是有点无聊,青春疼痛友情万岁以至于差一点就要滑向《小时代》了;表演还不错,中间大量的哭戏还是挺有层次的。影片最好的还是视觉,选景非常厉害,通过利用建筑空间形成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构图和视觉表达,比如众人等候消息的那个空间,以及教堂——可惜视错觉起飞那个点也就仅止于行为艺术讨论(片中这个冰岛艺术学院真的好顺拐)而没能形成剧作上的结构性要素(看看人家安公的《放大》怎么做的);包括冰岛极昼的光线也在情感戏时形成了不错的氛围(冰岛新浪潮的“风景”要素)。
起飞那段很妙
典型的青春伤痛,不过不同于欧洲其他地方,一种北欧的冷淡味太正了,多看几部北欧电影就会感觉到,他们对亲密关系,社会关系的体验与感受是更特别的。然而此片放在一众北欧电影里也显得老套了
艺术类电影🎥非常不错的,不是那种人见人爱的爆米花🍿电影,更多的是让人看了会思考🤔会有讨论的欲望那种。电影的音乐🎵非常有震撼人心灵魂的。嘎纳电影节的确会选片。
#77Cannes我们四个在不同的影院看的,大家一致认为这很青春,很疼痛
现在看啥欧洲情感关系片都感觉在讲欧洲现状及未来走向…
三的颜色but so damn beige
感觉北欧人对relationship的理解已经超脱了gender和sexual orientation,感觉这里面每个人都是nonbinary和pansexual,有种随便几个人都能搞起来的美感,短的恰到好处。
29/05/2025 M.HOME “Diddi就像落日在跟我们告别。” 如果没有片头片尾那两个极为漫长的镜头会更喜欢这部电影,长达几分钟一直重复的隧道顶灯和海面以及背景萦绕的歌声冲淡了情绪。好友离开后的第一天,我的个人经历能深切的体会到那种切肤的痛苦。电影气质如同冰岛一样,悠远与粗粝。人类需要拥抱,需要哭泣,电影里的两个片段印象深刻:Una蹦迪过程中悲难自抑和她注视窗子与Klara交叠在一起,充满美和象征性。
完美冰岛片…调色声音故事完美融合,好温柔,女主艺术生的人设太符合了,穿着、发型、性格,再到她遇到这件事的表现态度,很纯净,像那些梦中风景。北欧的阳光颜色都要淡一些,和真实的北欧颜色一摸一样。戛纳第一部觉得惊喜的……
不是我的菜,一点兴趣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