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这一部电影是冲着古天乐去的,没有想到他为什么会接这样的电影,无语了,男主角晕了又晕,没有一点情节要素,很差,而那个应采儿演的《追爱》还是可以的,可是比起这一部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哎,只能给一个星。
我只能说他们演的这部电影是给小朋友看的,我看可能是制片方给的价钱好就接了这部吧
最近突然爱上了豆瓣,在这个谁也不知道的圈子里,我想要找回温暖过我很多年的美好回忆,今天,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和哥哥在一起看这部片子,时年才读初中,当时为了逞强,强忍眼泪愣是没有哭,伴随着成长,印象深刻。
最后一次重温这部片是研究生阶段了,然而对于烂熟于心的台词,对于今日望去有点花痴有点白目有点大众的桥段却仍然大泪滂沱,在寝室哭哭笑笑。
不知道是记忆承载了它还是它承载了我的成长。
然而有一点我深信,这部片影响了我的爱情观,从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应采儿,第一次深究古天乐的黑皮肤,第一次喜欢上了女生并不清脆甜美的声音,第一次因为应采儿而更喜欢陈小春,更深深的觉得爱情就该简简单单。
爱的本意应该是蕴含着包容的,很难去形容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但是爱情中,应该有丁叮生日从山谷回来带着面具不抱怨的隐忍;也应该有“你是喜欢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你是喜欢先穿衣服还是先穿裤子?
你是爱我多一点呢还是爱别的女人多一点的?
”的可爱与怀疑。
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灵碰撞,爱更是滴滴点点的相处之道。
在这个很多人在高楼群立的一角感慨生之并不容易的城市里,我希望我的爱情,永远能有这样单纯与不计较;隐忍与爱慕持之以恒的画面。
最近又迷恋上古仔的电影,于是翻回去重温先前的经典。
这部电影看下来,对比2009年的几部叫座影片,真的感觉古的成长,今非昔比啊。
这时候的古,仍然是类似于花瓶的状态,因为帅所以帅。
也许导演想表现一种青春和激情把,整个故事弄得乱七八糟,除了古和采儿还差强人意,其他人很明显感到“演”的痕迹。
故事也有些离谱,古初次遇见叮时候怎么能知道她喜欢茉莉花啊?
最后终于清醒过来的古在爱玲的碑前恍然大悟的时候,我差点崩溃……太雷了吧?
爱玲死于北京吗?
听起来应该是香港,那牙医从哪里召集了各路英雄重演当日情景呢?
阿当野孩子吗?
差点挂掉居然也只有个牙医在身边?
还真是命大呢。
在医院昏迷了将近一个月,怎么不早作手术?
这手术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立即好人一个。
可能是我老了,呵呵,真的觉得很白痴啊,这个电影。
国语的古的配音很怪异……很别扭!
阿当’s cake,其实拥有这样一个小店,拥有一段朴实的情感,人生已堪称无怨无悔。
古天乐的戏剧天分展露无疑,应采儿的声音再甜美点就好了。
印象比较深的台词有,阿当说他觉得女性身怀六甲穿着孕妇装的样子最美。。。
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很想试一下这种茉莉花味的饼干究竟是怎样的。
现在自己学会了烘焙,更是义无反顾。
这么想吃,大概是受了电影的感动吧,到真正品尝的那一刻或许只是觉得不过如此。
但是当时的那份心情是不会改变的,我依然想制出那种完美的带茉莉花味的饼干……
其实,很讨厌香港商业电影。
好好的帅哥古天乐,非要把自己弄成神经兮兮,插科打诨,状似花痴;好好的美女应采儿,非得把自己弄成大笑姑婆,粗鲁且没品位。
《我的失忆男友》的前半部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这也是一部关于失忆的电影。
影片前面45分钟大肆张扬着港片所特有的荒唐、神经和夸张,男女主角泡面式的恋情、乏着可陈的整盅桥段、声嘶力竭的对话、舞台剧式的腔音以及迟医生的插科打诨,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男主角反反复复突发的“选择针对性失忆症”像一块遮羞布,弥补和掩盖着情节的荒诞与脱节,胡闹的故事编排会使你的无聊情绪加速膨胀,甚至会激发你产生退出影院的冲动。
如果你撑下去了,恭喜你,影片的后半部绝对是一种奖励。
病房高潮一幕一直令我印象深刻:男主角阿当昏迷着,女主角丁叮守候在他身旁,轻读着《丁叮备忘录》,追忆着两人曾经无间的甜蜜往事,情难自控,泪如泉涌。
相爱却无法相守,命运的捉弄和冷酷的现实无情地摧残着丁叮的心理防线。
丁叮对阿当的依恋,从她模糊的泪眼中明晰可见。
伴随着小提琴哀怨的音符,呼应着低婉深情的歌声,一段有关爱情、生命的真实道白,升华在了我们每一个心存真爱人的心底。
此时此刻,我们在丁叮眼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殇情的往事,而更像是一缕冰冷的秋雨,淋透了你我平凡而脆弱的生命。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记得那句感动我的台词,“你吃面,我喝汤” ,然后两个人傻乎乎地相视而笑,共同捧着一碗热乎乎地面,一个吃面,一个喝汤,现在想起那个画面,心中依然莫名温暖。
之前不怎么喜欢看爱情片,不是不喜欢这种题材,而是好片子很少。
看了失忆男友后,很开心,那些温馨、浪漫、神秘、幽默的情愫一股脑的涌了上来。
不禁想起了《野蛮女友》和《K歌情人》给我带来的快乐!
有机会再看一遍!
高中至今都一直喜欢的电影,百看不厌的那一类里,一定有这一部。
那以后,每当与前及前前或者未来男友争吵,都曾也都会想起那个叫丁叮的女孩有点大着石头歇斯底里的说我一腿踢死你。
这样的时候,总觉得电影与现实的差距,那种争吵总会换来好结局与现实中争吵总指向不好结局是完全不同的。
身边越来越多的young lady而不再有girl,于是也不再相信拿到最不受男生喜欢金银铜铁奖的女生会真的代表着与众不同还代表着可爱。
也不会相信在狂补爱情小说才补来的爱情观会跌跌撞撞的在某男身上得以实现。
但尽管这样,依然不影响我如此热爱这部片,情节设置多少有点无厘头。
我总在想,我是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情节呢,那个为爱而失忆的男主角虽然是古天乐但蹩脚的配音已经让他大打折扣,那么我想,其实我喜欢的是丁叮吧,她话说不清楚,哭起来像是嚎啕也不似一般女生梨花带雨,电影说她可爱,可是假如身边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打喷嚏喷你一脸顶着大花脸追公车,我猜多半不会有人爱她。
可是怎么在片中就那么可爱,你吃面我喝汤,彻底失忆的阿当依然保持习惯一口气喝完面汤,当时莫名的感动我无法说得清楚,现在明白,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个习惯,可以留给别人的东西珍贵的是记忆,而更加致命的却是习惯。
假如以表现手法来分,这样的电影大概是有点浪漫主义,我偏要说它现实。
阿当的记事本,我想这世上没有失忆的男人,也多半都是需要一本的。
真正的动情和风格无关,意识流还是纪录片。
或者真正打动自己的,可以是很情节大众化并且带点世俗闹剧的港剧,或者无厘头搞怪的韩剧,但无论如何我都被真正打动了,在那些意外的剧情里。
找到爱情的感觉,从我的野蛮女友,到我的失忆男友。
我的爱情味道,会何时出现。
会在卡布奇诺奶泡之中,还是黑森林纯粹甜蜜浓郁里。
只是想起那些此刻被触动的情节,忍不住猜想自己的小美好会如何如何。
一个可以和我一起闹腾的小子,一起疯一起闹。
不知道这是应采儿量身订做的电影完全释放了她的乐天性格,她的本色表演甚至盖住了在电影界已经算前辈的古天乐。
电影开片的时候,头带茉莉花圈,身背白色翅膀,却狠命骑脚踏车追赶公车的她真的像个美丽的天使;后来阿当住院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地投入到舞台剧的表演上,那梨花带雨的样子也表演地真挚感人。
忽然就喜欢上了这个叫叮当的女孩子,因为她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作前女友的替代品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拥有的魄力,“作替身又如何,只要你最后爱得人是我!
”
丁叮毕业大戏那段很喜欢,投入了极大感情的戏中戏让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泪目了。虽然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个高中生。
感觉已经二十年没看过这么弱智和爱情观落后的片了哈哈哈哈,只有古和应可以看看
看了好多好多遍呀。。。这几天应采儿结婚,想起当年她的样子来。。。爱情轻喜剧总是一个样,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失忆的男友~
应采儿从前真的好看过,这个居然先于《初恋50次》。
这名字是谁起的!明明是男的哪来的女王!
看不下去了~~~~~~~~~~~~~~~~~~~~~
古天乐怎么总演花心大萝卜啊,叮叮叮叮!
嘿嘿 很喜欢那年的应采儿跟古天乐
对古天乐就是不来电
喜剧感人起来格外得动人。另外,北京真美。
在北京城里讲粤语谈恋爱,总是有种错位的滑稽和夸张。
看了 初恋50次 想到了这部片,然后发现竟然这部片在前!当时我就震惊了。。。
这个也是不断失忆,但就没有《初恋50次》好嘛。
就记得去天坛南门放风筝了。。。
古啊。。。能换个经纪人么。。。。。你俩个笑场了多少次知道吗?现在的电影还拿不拿观众当人了?
算港片爱情戏里不错的
那时候觉得应采儿声音真浑厚,真中性,真磁性
挤在无锡地主寝室里看的DVD,全班就这一个电脑,带给我们大一生活很多乐趣
应采儿!!!觉得此片其实满CULT的。
因为在央美取的景,所以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