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无野....这部片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一群棒球运动员在更衣室度冲凉,哇春光无限....当初真是没有想到这部片甘落重本,所有男主角几乎是全裸出场...故事讲述的是香港棒球队的故事,已棒球为载体,揭示了人性最原始的欲望和感情,青春汗水挥洒在球场上,兄弟,手足,教练,爱人,情人....这部片,很鲜明的讲述了香港这个鲜明的城市,有来自台湾的交流,有大陆的餐厅老板,也有来自清华的交换生...有车房仔,有学生,还有殡仪从业员...他们不全部都是因棒球而聚集在一起,只是都同棒球有着多少个关系....原本这部片去反映一支棒球队,真人演出,真是很好的一个题材...只是我不明片中一开头就有甘激烈的镜头,是要体现青春的放肆,还是对欲望的诠释?更不明的是,在戏中对已故歌手们的怀念,感觉很唐突...在这部电影里面,感情可谓错综复杂...有一夜情,有失恋,有暗恋,有男人爱女人,有女人爱男人,有男人爱男人...几乎乜恋都有了,但是每样又讲得不清楚,导演是不是想表现当今年轻人对爱情的态度和无奈呢?在片中,子俊同性情结是由与梅子在床上做爱时时候,梅子对子俊说的那段话:"我觉得,只要是年轻漂亮的,不管他是男生也好女生也好.都很吸引,趁着年轻还可以选择的时候,为何不多做一点尝试,如果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不是更可怜吗?."在戏中,我很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那天是梁宇聪生日,同样都是香子俊的生日,在生日会上,阿聪大显肌肉...子俊的女友梅子很兴奋,在一众的要求下,阿聪更想像在场的梅子展示男人的力量,不过却被子俊阻止...我真是很喜欢这个片段,比这群棒球运动员在浴室冲凉的那个片段更来得过瘾...我不懂棒球,看了成部戏我都没能看出棒球队规则,不过我发觉阿聪的棒球衫很正....阿聪短头发的样都很正,我中意...这部戏想表现的东西太野啦....棒球,青春,爱情,欲望,生命,友情,家庭...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无野..不要将这部片当成一部棒球纪录片,更不要将这部片当成一部三级片...因为他只是记录了这个年代的青春.
说《无野之城》欠严谨,焦点分散,甚至说它无厘头都没所谓,然而这部电影却看得过。
影片中九个5呎11吋的男演员(球员)都体格魁梧、长得好看,在片中不时冲凉,而他们还裸睡、裸跑、裸泳,正面全裸亦表现得大方、自然,可说是在香港电影中前所未见。
这部电影不卖座无疑不幸,但如果少了很多人对那些裸体镜头说三道四,也是好事。
他们第一次在镜头前表演,与艺人林苑、董敏莉等配搭演出,出奇的和谐。
他们日后在娱乐圈发展,亦可能有机会。
看此片他们的处男演出,会有历史意义。
此片电影配乐由爵士乐结他手包以正负责,而片中用上张国荣、陈百强、黄家驹、罗文、梅艳芳、林振强等等的歌曲,(并由演员自己演唱),显示片中人物和事件很受香港本土普及文化影响。
片中有清华大学交换生与来自台湾的棒球教练,他们融入香港,以普通话与广东话和其它人交谈,自然流畅,而对白直接坦白,取自社会现实,一赞。
此片情节由香港棒球队成员提供,包括年轻女性找不到男朋友,青年男女交往很快便有性活动,而同性恋行为也变得平常,这些都是今天香港现实。
不要以为此片讲棒球而却步,其实它讲的是今天香港。
导演先拍了在斯里兰卡举行的”亚洲杯”棒球大赛纪录片,才拍这部电影。
在该次比赛,港队先败给巴基斯坦,但立即击败新加坡,继而破天荒打败强敌印度尼西亚,再后更淘汰前届冠军泰国,可惜在最后却败给实力最弱的斯里阑卡,失去冠军,不能为香港体育史写上新一页。
片末由教练和球员讲旁白表达该次赛后心声,检讨了香港体育史上为人不知一个事件,为此片添加意义。
此片由2004年从澳洲回归香港的云翔监制、编剧、导演(刘国昌协助),内容新(讲香港的棒球代表队队员和事迹)、观念新(棒球代表队队员亲自出镜演出,球员梁宇聪、香子俊、戴于程、曾健忠、区颖良等等的名字便是剧中人的名字;至于剧本里面的情节,全是球员自身经历,各人提供并演绎)。
影片的外景也是新鲜的,例如乘单车经过石澳村落民居、和在石澳沙滩饮咖啡乘凉,便在香港电影中少见。
这部香港电影值得看,因为有不少其它香港电影没有的新鲜地方。
(完)
首先是被这部电影及其有魄力的海报征服了,随后看到导演刘国昌,是我很喜欢的《围。
城》的导演。
他所选择的场景都是破破的,与我们想象中的香港有着很大的差距。
知道这是部体育电影后,更感兴趣,因为总觉得我们的体育电影显得非常的幼稚,而且做作。
不知道香港会怎么样。
结果让我有些意外。
因为运动的镜头实在是不多。
而且还加上了在这个时代电影中已经有些烂俗的同性恋情节。
不过电影的真实让我很震惊,而且对于电影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而给人带来的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也很不错。
几个演员本身就是香港棒球队的,他们是在自己演绎自己的故事。
但一开始我真的不相信。
看到俊背着吉他自弹自唱的样子,我觉得这分明就是一个演员,那面容、那身材、那气质……但很可惜他不是。
聪给我的感觉很像《戏王之王》里面的詹瑞文,而且自始至终也没看到他到底哪里傲气……只是自始至终都比较的自我,但这好像是每个老大必备的气质啊……再说回来。
看了很多评论,有喜欢的,更多的是不喜欢的。
不喜欢的有几种,一是因为整部影片以体育为主题,却始终游离于运动之外;二是因为过多的纠缠于同性恋的问题不能自拔;三是大家搞不懂为什么要弄一堆歌星的名字出来,而同样的方式还用在了Kevin的身上。
当然也有喜欢的,也有单纯的为了男体而观看的……我喜欢它。
因为电影自始至终在讲的是一种生活的问题。
即使香港人都不知道香港有支棒球队,甚至有人不相信这个事件是真实的,因为他认为香港不可能有棒球队。
工作、学习、训练。
这让我想到了做奥运志愿者是的一段采访。
央视记者问一个香港运动员,你前半程是第一,为什么最后得了最后一名?
运动员说,我体力不太好吧,前几天一直在补课,要期末考试,都没怎么练力量。
棒球也可以成为活下去的理由?
没人会想到这样一个无人关注的东西竟然如此重要。
工作、学习,再训练。
他们是为了什么?
人到了这里,就变得简单了。
不需要过多的交涉,看到不爽就打一架。
在这里,你不需要把自己变得绅士,因为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漂白”自己的。
似乎不可以简单的说他是纪录片或者故事片。
这种模糊的东西,现在有很多。
他们忠实的记录了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一段生活,但同时又加上了很多意向,加上了很多对社会的解读。
《三峡好人》《耳朵大有福》不都是这样的吗?
电影本身不是为了表现那些并不怎么精彩的比赛(我对棒球没什么兴趣)的,他们要记录的是这支球队,而不是一届或几届杯赛。
至于同性恋的问题,确实有些泛滥。
很多在曾经微不足道的友谊最终都被扩大为爱情,并且以最直白的方式展现出来。
不过,电影中的人并不是一个同性恋,或者说,他是因为受到了某种启发而变成同性恋的。
之中启发来自比他还开放的大陆女朋友,来自行为放荡不羁的室友,来自同伴一些不经意的关照。
其实暧昧的感觉不就是恋人之下、朋友之上吗?
而这些元素,由于在社会中被反复提起,所以给人造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两个总是在一起的男人就是Gay,两个穿一样衣服的男人是Gay,那个借个肩膀的就是Gay……在这个世界,Gay的定义被无限扩大化,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中,Gay成为了一种主流?
女友的背叛,社会的压力,长期的性压抑,少儿是的女性化培养,还有不及时的性教育……就像《蓝色大门》中对同性恋的解释,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感觉叫爱,更不懂得什么叫同性恋。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给自己找问题呢?
“过去的问题已经都解决了,未来的问题还没有发生呢。
所以,没问题啦。
为什么我们要给自己找问题呢?
”所以,同性恋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能够被现有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传媒和社会信息给我们带来的思想冲突和一种潜意识的影响。
对于同性恋,我想别泛滥就好了。
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也不是一种主流现象,不应该、也不可以成为一种主流意识。
至于字幕的问题,我觉得没什么不妥。
没有的话确实也没什么,但是电影中貌似有这样一句话:“现在的香港都变了,很多东西都没有了。
”“不明白,人们都喜欢去闹市,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不是很好吗?
”这些应该都是导演或编剧给电影所附加的东西。
这确实是记录本身之外的东西。
加上这些字幕,更多的是出于对旧香港的怀念。
而现在的人们则只能用类似外语的普通话演唱。
而Kevin虽然不是什么主要人物,却是影片中最能反映导演和编剧思想的人。
而且,在我看来,电影的第一主演或许应该是俊。
四个歌手的名字,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歌手,更是一段段令人不可思议的人生,他们的歌唱也是对于他们生活的反应。
俊,作为一个歌手,Kevin对于他和这些鼎鼎大名的个性是一样重要的。
也许是这样吧……结尾处是用字幕来告诉大家比赛结果的。
胜利对于这些队员是重要的,但是胜利其实在那次失败中就已经得到了,那是他们人生的一次光辉胜利。
最后要说,这部电影还是很有些feel的。
而且,一定要说的是,这部电影很适合中国男足观看,接受教育!
请问这片子到底在说什么呢?
或许是我浅薄,可说实话,除了裸露,我看不到什么。
就好像很多不懂艺术的人反倒容易对着一副毫无意义的所谓后现代美术作品鉴赏一样。
其实作者看到了这些人,会笑笑说:“其实我就是不小心弄洒了颜料,一群傻X。
”少点矫情吧,到底能看到什么?
雲翔(http://www.citywithoutbaseball.com/CityWithoutBaseball.html)“無野之城”編劇, 監製, 導演雲翔生於中國大陸,在文革的搖籃里,祖母的慈愛中長大。
13歲與弟弟隨雙親移居香港,因家貧開始半工讀生涯,雖有優異的會考成績亦無法繼續升學,展開20年的全職IT工作。
其間從公開大學獲得電腦學位,在跨國公司工作多年後創辦軟件實驗室並成為上市公司。
退下前線移居澳洲思考人生,東望太平洋之際醒覺到自己完成的只是周圍大多數人的夢想,而本身的心願:音樂和文學,卻未曾發揮。
40歲前回港成立獨立電影公司:藝行者,編寫及製作第一部電影:無野之城。
2004年從澳洲回港, 一個不經意的約會, 令我做了件一生中最認真的事, 也可能改寫了十幾位年青人的人生.在朋友那個電話前, 我并不知道香港有人打棒球(野球), 還有個像樣的代表隊; 他問我能否拍條記錄片, 我就到了藍田晒草灣球場.第一個訪問的香子俊, 秀氣得像日本偶像, 原來是讀時裝設計, 能彈善唱的樂隊主音. 隊長區穎良是左手將, 兄弟幫. 教練台灣來的, 外號”大帥哥”. 見到韓星模樣的捕手阿忠時, 我開始有了個想法…沿住場邊女生的喝采聲, 我找到了梁宇聰; 他回頭揚眉那一瞬, 我就知道: 任何性別和性取向, 都會被他的星目射穿---棒球投手的那一股神, 那一道氣!我拿出點積蓄, 找老媽子也湊一份, 開始寫, 籌, 拍”無野之城”.不需要找”明星”, 在哪能找到這9個5呎11吋的英俊青年? 而且他們有空陪我由黃昏”劈”起, 狂笑住互數交女友的趣史, 痛哭住訴說在泰國輸掉那場比賽的失望, 然後掄住唱最喜歡的”童話”. 天亮了, 大醉散去, 下午再回球場練球, 教球…鏡頭前, 他們坦然在更衣室打鬥, 在球場裸跑, 在海灘裸擁; 除了對令人心寒的偽善代名詞: ”形象”不感興趣, 他們還有一個熱切的期望: 讓人們了解他們的存在, 奮鬥, 挫敗, 夢想. 這一團火燒去了所有的偽裝, 盡露了純真的身軀和靈魂.不需要找導演, 劉國昌為玉成其事, 分文不收拍了再說, 老導演也有火.這是部關於失落的電影, 3年裡, 我們無悔付出, 也得到了很多.
青春,梦想,欲望。
都是年轻人。
队长永远都乐观。
阿俊总有太多烦恼、问题。
阿聪总有太多人爱戴。
阿忠总是太自我。
梅子总是喜欢尝试新的东西。
鬼子堕落得再也回不了头。
阿平开放、敢于追求而又害怕失去。
阿俊的姐姐只是一味发白日梦。
想跳楼的女子再也找不到活着的理由。
这就是千姿百态的青春,其中的一个或者正是我们类型的代表。
每个年轻的人都有梦想,也都有欲望。
阿俊说过一句,我有玩音乐,有拍拖,有玩棒球,样样都是我的梦想。
我们都在经历或者经历过或者将要经历青春时期。
很多梦想,哪个都不想放弃。
梅子有说过一句,什么都要试一下。
或者那正是阿俊开始发觉自己是gay的开始。
人生在世,什么都要勇敢尝试一下。
对于阿俊,刚开始我觉得他挺惨的。
被女朋友飞了,新的一个却又喜欢另一个男的。
或者作者在这里埋下伏笔,为后来他是gay作铺垫。
因为他同女人交往都没有heart,因为他真正喜欢的是男人,所以他身边的女人都会离他而去。
我挺喜欢他的,或者因为和我有点像。
总是有那么多烦恼,也总不太自信。
他后面表白时,我想起了我吃我女朋友醋时的样子。
或者阿忠和阿聪本身就没有什么的,但是只是阿俊太在意,所以什么都变得那么巧合——同一杯子喝水,同一衣服。
当你爱上一个人时,很多不经意都会成为很重要的事。
阿聪最后的梦或者向我们说明着其实他喜欢女人,又或者是暗示那女子想开了。
但又或者那句:“我球场上不会想男人,更不会想女人。
”暗示着他其实是更喜欢男人。
导演也挺用心思的。
一部剧情片拍得我只想看裸男,看到了又觉得还不如直接看色情片。
导演真失败。
这片子的裸戏好象跟什么都扯不上关系,表现青春吗?
裸两下就青春了,那青春也太好表现了。
真低级。
港片里表现青春拍得好的我觉得是六楼后座。
因爲愛棒球而把這片給看了.然而.真TMD的爛.什麽東西.完全侮辱了棒球.幹嘛無端端來個裸演?MD..侮辱了我的眼球.要去洗眼了壓根這片就不應該說是關于棒球的電影是垃圾.垃圾.垃圾.侮辱了棒球的神聖.靠...丟死你.
以为是青春体育励志片,结果。。。
看过大半发现这个棒球队打球真是浪费——一夜情三角恋同性恋双性恋人鬼恋,转行啦。
就没看到他们正经训练,流血流汗,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更是前未见。
台词学生腔很重,把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再文绉绉地吐出来,小看观众了。
露点不是很有必要,除了俊裸奔的段落。
后面那些玄学的字幕,想讲得太多,太贪心,在青春爱情体育励志人生死亡哲学中总得抓个重点出来。
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大书特书的桥段,到了大银幕上就没什么大不了。
唯有让观众觉得真实,切实感到这些事情发生于真实生活,才有同情共感时的震撼。
PS.自从08年看了关于香港自行车车王黄金宝和他的教练的故事后,我觉得他们的经历改成漫画应该很有趣。
尤其是一想到当大陆的教练到香港招募运动员,结果只来了一个胖胖的推销员时,就觉得好像日本漫画:没想到……来的……是个……胖子。
无野之城!
水准之作!
没有台湾片的矫情,没有韩片的青涩,没有欧美片的史诗,有的是真实的香港,一个平静下混乱的香港。
我想说的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纪实类型的看过不少,比如前阵子很火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但那是充其可以称为伪纪实片。
而此片,几乎完全是按照真实发生的所拍摄的,在影片的最后几秒,出现这么一行字:本片纯属真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是我看电影这么多年唯一一次看到这样的结尾。
开头的一场海边异国男女追逐嬉戏,可谓是发挥了香港cult文化的极致,很是让我欣赏。
除去一些个裸露的镜头,它完全可以成为一部经典的爱情商业片,但是导演刘国昌没有这么做,他继续发挥《围城》中那虚无飘渺的人物叙述,将人物情绪巧妙地带入到观众心中,让人深思,让人难过。
不同于刘国昌87年的《童党》,如今他将写实完全融入电影,让人从头到脚的不舒服,同样是写青年人,那些夸张的血脉喷张早已尘封为过去,如今的刘国昌更像一个围观者,从围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些青年人。
无野之城中那些出现又消失的已故明星名字让我久久回味,当响起家驹的《喜欢你》的时候,我几乎落泪。
这么多年就匆匆走去,那些熟悉的人也像过客一样,匆匆离去。
那些忧伤只能深埋心底,不愿去触摸那些伤痛。
早已麻木,早已被时间束缚.....
毫无意义的裸露模糊了电影的定位
棒球手们都很展现自我啊。。。。
与青春有关,喜欢粤语电影
很多对白设计的不错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整体剧情也太平淡了吧,不过好像云翔的片子都有好多露点镜头,这个也不例外
重点其实不是棒球啊.
英皇D9:是的.有点作.再次证明帅男不值钱了.裸来裸去的十分恶心.<童话>更出现得恶心.列出香港各大去世歌星名字更作..最作的是用中国古人谚语..只有黄家驹的<喜欢你>出现时有点感觉..和那女的说"我好辛苦.."那句
我今天青春了 也许明天不寂寞
运动员的身材都很好
以为是纪录片,然后发现,矮油有剧情;以为是剧情片,最后发现改编自真实事件。好吧,中间的插曲值得三星。
取材自香港棒球代表队队员的人生经历,但其中感情线应为编导虚构,并由他们出演队中本人(片头字幕甚至打出各人位置),片名意为「没有棒球的城市」(野意指野球,即棒球)。导演云翔对青春物语和棒球运动未必有什么很独特的认识与见解,他只是简单编排了些同性情结,三角恋(令人想起《盛夏光年》)和死亡老三套(插入的罗文林振强陈百强梅艳芳黄家驹和这些角色有啥关系);但可以看出他是真花了时间和精力与这帮队员相处,各队员首次大银幕亮相就都正面全裸,如此大的牺牲可见是对他非常信任,此外主演梁宇聪戏内戏外居然都严重反同,甚至因采访失言遭遇抵制,这么能抓住演员性格和思想特质的导演实属少见。麦总提及香港足球队0-7惨败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到香港男足有一天也能在正式比赛中主客场逼平国足,甚至在友谊赛爆冷门胜出。
我是来看裸男的
一群猛男全裸露毛赏。电影本身并不怎么样,卖点也就是前一句话了。
群裸场面太多 但又太不壮观。
女主不奉献,
云翔第一部曲,BD洗版回顾下,与其拿棒球作为运动题材还不如选足球,起码香港的足球比国足好几条街,男主从直变弯比较突兀,董敏莉作为女主无论颜值和身材尚可,也只有男性所谓的大尺度,去掉也无伤大雅,内核依然是部烂片!
看到云翔的名字就已经够了!
云翔的电影首作,想要表达的太多太满,棒球、生死、爱情、欲望、男色,性向,还不忘致敬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罗文、鬼仔…有点杂乱无章,拼拼凑凑…
那个时候的云翔还没有变成现在越跑越偏的样子,起码还在认认真真的讲一个比较简单但完整的故事,虽然对男色展现的癖好已经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