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惊喜的。
在经历了上次《大饭店传奇》的痛苦折磨以后,一度让我对本山传媒失去了信心。
但这次的鹊刀门让我明白了本山传媒一直以来的问题出现了在哪里。
一句话概括,就是带不动。
虽然我也很喜欢文松宋小宝他们,但实际上他们的表演水平,以及对一件事情、乃至一个行为所能呈现的幽默程度比起赵本山来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止是经验的事,谁都不能否认,本山大叔有着让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喜剧人望尘莫及的幽默天赋。
我也是后知后觉才明白这一点的,因为我看了很多这次鹊刀门的幕后花絮,才发现同样一出戏,本山大叔演得就灵活、自然、搞笑,其他人就单纯是对他的拙劣模仿,再模仿也模仿不出本山大叔的感觉。
所以,即便这次的鹊刀门很成功,本山传媒的路也仍然不好走。
我真正对这部电视剧改观,是从第九集开始的,这集是真的好笑,还充满了相当多的现实性(办个事中间经历的每一个人都要拿回扣,以至于打手直接从“十二煞”变成了“三瞎”)。
而这部电视剧最显著的一个优点之一就是它在内容上所呈现出的对现实的讽刺性,本山大叔敢演,也敢说,很多台词明显就能感觉到都是他掏心窝子的话,里面有的都是最朴实、最中肯的道理,而很多情感的迸发也明显出于真心。
所以,虽然是个喜剧,但很多情节(比如西门乖宝,再比如徒弟们给西门长在过生日的时候等等等)都非常能打动人,这也引出了本剧的第二个优点,即主创团队(尤其是本山大叔)是很真诚的,以此还可以进一步引出本剧的第三个优点,就是在真诚的基础上它很用心,具体体现在它的武术设计方面,不能说有多好吧,但真挺像那么回事的,从运镜上也能看得出绝对不是随便打打或者说,随便拍拍。
最后一个优点是它的主题和立意终于不再是“假大空”,而是真正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表明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死大义面前能坚守些什么、能做到些什么,我们中华民族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靠的正是每一代人,乃至每一个人的底线、原则和初心。
切入点虽小(并非什么宏大的叙事),道理却深入人心。
(所以我们才会在不会武功的西门长在打算一个人留下来对付曹公公以拖住时间的时候感到了一丝紧张、热血、振奋和激动!
)人物设计上除了加勒比德柱我不太喜欢,其他人都还是挺不错滴!
反派智商也在线,曹公公设局的时候还真让我惊讶了一下。
公孙阿姨太“出圈”了,一开始我还看不惯,后来一首“爱海儿”终于让我get到公孙丽蓉的可爱之处了。
王小蒙确实漂亮,有趣的是这次我还额外get到了王云的“魅力”。
文松这一次给我的感觉好像没太放开,程野、田娃、宋晓峰的表现倒是和以前相差不大,都属于正常发挥,至于宋小宝就...演啥都像宋小宝【笑哭】。
最后,本山大叔将西门长海和西门长在两个角色塑造得极容易分辨,虽然是双胞胎,但一看神态便知谁是谁,对角色的理解显然非常到位。
本山大叔从生活出发,为我们呈现出了他心中的武林世界,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快乐、比如逝去已久的童年的某种感觉),而本山大叔也借此巩固了自己在喜剧界的不倒地位,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
(从来且唯一,哪怕只是我心目中的)
谈及演技,总是提及梁朝伟,香港明星。
谈及导演,总是第五代,姜文,陈凯歌。
好像赵本山老师只是个谐星而已。
赵本山老师的表演能力,是在全国10亿多观众的现场注视下完成的,话剧形式的表演,在这种极端压力下,进行如此放松状态的表演,难度你可想而知,而且一演就是将近10年的春晚压轴。
赵本山老师的导演能力,马大帅,刘老根。
马大帅是东北最好的喜剧甚至没有之一,马大帅是被严重低估的艺术作品,就因为这个马大帅永远无法得到艺术级别的称号,无法得到西方,乃至中国的全面的艺术称号,我彻底的明白什么叫艺术话语权,没办法,东北从来都没有话语权,你做的再好也没有话语权,从经济,到政治,都是个没有话语权的位置,更别提艺术了,马大帅没有得到艺术作品级别的尊重,赵本山没有得到艺术家的的称号,好像只有陈凯歌,张艺谋才配叫做艺术家一样。
从这个剧的角度来说,也许算不上,上等,主要因为赵家班的整体实力还是不够,赵本山超越整个徒弟的表演水平过多,导致很多包袱徒弟接不住,范伟,高秀敏是真的能和赵本山的表演相互弥补,互相成就的,高秀敏的表演水平很高,而且我认为要比宋丹丹的表演更自然,更贴近东北,宋丹丹的东北人是努力演出来的,但高秀敏的东北女人不是演出来的,更自然。
范伟则是被赵本山彻底调教出来的表演,本来范伟是个相声演员,范伟是最懂赵本山想要什么效果的,有一个刘老根抖音号里,放出当时范伟试镜马大帅的镜头,赵本山调教的非常细致,按理说,范伟穿个骷髅T恤,带个大金链子,范伟出来时候是比较“社会人”的感觉,但是赵本山非常敏感,他说,不对,你不是溜里溜气的地痞那种感觉,你是有点憨的那种感觉,马上范伟就知道赵本山要的是什么状态了,整个马大帅,真正读懂赵本山心里想要的感觉的就是范围,没有别人,而且至今为止,再和赵本山合作的徒弟,其实也不少了,赵四,刘能,谢广坤什么的,没有一个能超越范伟,有人说范伟演技好,后期范伟的很多戏,凡按照赵本山调教出来那种憨厚的,比如说《天下无贼》里的抢劫犯,比如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都成了整个戏甚至比主角还出色的配角而存在:“打打打劫,对打劫!
”“大哥,我先劫个色!
”甚至那个黑白片,获奖那个,也基本是范伟以前赵本山时代的表演风格,才获得了表演奖,后来的完全脱离开他喜剧的表演的电视剧,都很平平,就是完成任务,但是没达到范德彪那种传神的地步,范伟在努力摆脱赵本山调教出来的喜剧天赋,在努力往艺术家方向靠拢。
所以这个剧呢,你很难看着过瘾,因为徒弟的水平还是跟赵本山差距太大,也可能他们对赵本山多少有点害怕,毕竟叫它师父,你要是周润发,天天跟赵本山开玩笑的,都岁数差不多,我估计能接住赵本山的梗。
赵本山不拍东北的乡村戏以后,东北的乡村戏已经基本绝种了,哪怕当年高秀敏的《圣水湖畔》这种虽然没有《马大帅》那么高的评价的东北农村题材剧也几乎没有了,然后现代题材的剧呢,又如此的造作,不真诚,赵本山的一个剧,都可以算上一个新的题材了,古装搞笑非情景的,中国好像没拍出来过,题材很新,当然,里面还是传统的赵本山小品的戏码,无数次出现的相亲,报恩。
小师妹是鹊刀门不可或缺的存在,她是女性柔和的代表,调和了三个师兄弟和大气四娘的阳刚,剧中的温情也透过小师妹表达得更到位。
演员演得也很好啊,不明白那些营销号尬黑小师妹的理由。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德柱,她每一次都明确拒绝,不拖泥带水,不养备胎。
但是又能表现出师兄妹间正常的关心。
很难得。
尤其是与玉郎感情,小师妹一没死缠烂打,二没仗势欺人,三没舆论牵制,就是默默地对他好,感受到他不喜欢自己,就默默退到普通师姐的位置,连父亲要给安排都没同意。
这样的小师妹值得一良人。
就像师傅说的,等缘分到了,再帮她好好办。
这样的父母恐怕也是被催婚的年轻人们最想要的吧。
而且误会嫂子跟玉郎的时候,也没有太过分的表达,小吃醋小担心很可爱。
现在身边的女孩子单身的年龄多大的都有,都是不将就、不凑合的。
她们有独立的工作、有有趣的生活,爱情只是其中一部分。
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宽容,不是只有按部就班结婚生子就是人生的唯一解。
看弹幕很多网友对本山大叔执着于“找老伴儿”这件事表示不解,我倒觉得这是挺正常一事儿。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看过《世界奇妙物语》2008秋季特别篇,横山裕演的那段。
说的就是以搞笑闻名的国家“大阪国”国民成年后,除了“结婚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仪式“结成式”,也就是专门找一个搞笑搭子喜结连理不离不弃。
对于很多东北人来说,“老伴儿”这个角色和“结成”对象就很相似,原则上也担当了逗哏/捧哏的任务,相当于融合了恋爱对象、生活伴侣、搞笑搭子,这三个角色。
这对过去在寒冷的冬季喜欢坐在家里唠闲嗑的东北人来说至关重要。
至于现在的年轻人,根据我的热心耐心悉心观察,一个群体里最受欢迎的男生女生,通常并不是最帅最美的那个,而是最有意思的最幽默那个,无论同性缘还是异性缘。
这部剧点开看一集就知道,在搞笑这方面是真的有两把刷子。
自从90年本山大叔的小品第一次上了春晚走进观众视野,他独树一帜的喜剧style就一直被广泛接受和喜爱。
他的喜剧风格好就好在接地气但一点都不俗气。
我这种一天25小时挂在网上看任何段子都觉得似曾相识,对方说上句我能接下句的人,愣是没发现一个烂梗。
而且就像写作技巧中的“少用形容词多用具体的名词动词”一样,本剧玩梗都会把笑点具体的演绎出来,就不会让人感到单薄空洞。
演员的表演也一样贴近生活,同时又用针砭时弊的讽刺毫不留情的戳破社会乱象的窗户纸。
像这样用娱乐的方式揭露问题,真的很能引起共鸣。
相信正在追此剧的网友们都能会心一笑。
比如这段“中间商赚差价”——高大毛出了一百三十两请漠河十二煞替他报仇:
妄想着“高薪养廉”的高大毛😂
然而转身就被吞了五十两😂小舅子咔嚓得挺狠😂
又又被吞了二十两
又又又被吞了一半进去😂最后雇了三个盲人兄弟。
虽说是传说中的柯镇恶后人(哈哈哈哈哈),有点子真功夫在身上,但人数和名号比起漠河十二煞也是差得有点多。
莫名想到这张图:
还有大嘴侯的这段十分精彩的、连环蹭热度环环相扣的“碰瓷儿”。
最后决定了碰如今最有名气、在武林影响力最大的“五毒教教主”的瓷儿。
空穴来风的说教主是西门长海的私生子,造谣、传谣、澄清、起诉,道歉,正炒反炒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想不火都不行。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位赫赫有名的五毒教教主,他的江湖地位竟然也是纯靠炒作。
更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特意上门拜访,表示希望可以联合炒作,连自己亲妈也要坑一把。
看这段的时候说实话是有点解气和释放压力的。
原来这些怪现象即使是“身在此山中”的娱乐圈人士也是心知肚明并愿意揭开遮羞布给观众赤裸裸的展示并嘲讽。
心里突然莫名有了一丝安慰和希望。
并且,本山大叔一贯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方式也很贴合现在大家下课/下班后迫切需要放松、找乐子、配饭等等的现实需求。
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人设没有雷同,抛梗接梗都超级自然,而且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节奏。
每一集的笑点非常密集又没有尴尬或莫名其妙的煽情。
台词不悬浮,始终忠于人设,不存在那些理不清楚的奇怪又错乱的逻辑、规矩和人物关系。
就是简洁明了的“一大家子人和他们愉快的小伙伴一起努力干翻敌人”的故事。
放在现在的喜剧里,算是很难能可贵了。
就是这些很日常的对话和他们的表情就能戳中我的笑点。
还有一点,本剧的笑点有很多都结合了当下流行。
比如之前火到不行的“抽盲盒“。
剧中抽的是武学秘籍的“黑盒”(我也好想抽啊!
),并且西门长在不小心抽到的是“天山童姥”,被返老还童,还被专业人贩子拐卖给高大毛了。
返老还童的西门长在vs人贩子以及侠女公孙丽蓉养的鹦鹉“Siri”(喜瑞)。
蓉儿的“Siri”一出口我的可乐也喷出口了。
凭本山大叔团队本土化个性化的魅力,在剧场艺术中留下了无数奇迹的实力、以及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鲜活力量,对这部剧一直充满期待的本po看到现在觉得果然没有失望。
坐等这部剧可以给东北喜剧再赢得一些存在感,让这些踏踏实实做喜剧的演员们可以更广泛的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意外的惊喜就是,我以为这仅仅是借个武侠之名的情景喜剧,没想到真·西门大侠出现的时候武打部分十分之精彩,武林高手的感觉气势汹汹。
甚至感觉比近年一些古装武/仙侠剧的动作还要好看一点,武术指导用心了。
查了一下导演吴迪是北体武术运动员出身,拿过世界武术锦标赛枪术冠军??
厉害了。
88年的年轻导演,前途无量啊。
我觉得本质还是东北农村片,只不过换了个古代背景。
故事主线也很弱。
明朝倭寇主要侵袭明朝东南沿海地区,辽东有女真人,明朝主要是和女真人打仗。
不过这个历史真实背景并不重要,故事的核心主线就是鹊刀门掌门对抗外敌,无暇分身门内事务,加之为了掩人耳目,让自己双胞胎哥哥冒充自己。
其实整个好笑的点就在这里了,其余贡献笑料的主要是几个徒弟和宋小宝反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桥段。
情节比较老套,剧情比较粗糙。
人物塑造还算成功。
二师兄这个人爱自作聪明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还爱“装”,大男子主义,有时候会胆小,做噩梦吓醒,不敢一个人睡,又憋着坏心眼儿,去吓唬别人,挺符合土匪头子出身,没啥文化的大老粗人设的。
大师兄是妈宝男,妻管严,懦弱无能,遇事就躲,自己没啥能力但是对权利热衷,总想着师傅死了自己就是掌门,想要孩子但一只没有,想娶漂亮的小老婆但有贼心没贼胆,后面当明星了宠妻人设崩塌也是必然。
这也是我觉得鹊刀门内日常不好看的原因。
这些人设其实在东北很常见,就是乡村爱情这种东北农村片常见的剧情和人设。
故事桥段老套,还是在以人的身体特征或缺陷作为笑点。
二师兄嘲笑叶四娘是男人的桥段就出现过三四集,很多剧情是围绕叶四娘没有女人味展开的。
或者嘲笑男人变得“娘”化了。
这种行为本质就是对女性的矮化,男子气质被削弱了、偏向女性了,那就是可以嘲笑的点,是对男性特征的慕强。
人设塑造虽然成功,但人物成长没有弧光,从开头到结局,徒弟们一直是争夺掌门、争夺小师妹、作妖使坏,到了结局几个人被毒烟困在房间德柱还是不忘嘲讽叶四娘,大师兄还是懦弱无能,撞在门柱上能撞晕,从头到尾没有变化。
你可以说喜剧片我只要他好笑就完了,不追求什么深刻内涵。
但这样想,从创作上就矮一格,注定无法成为经典的。
现在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本山大叔带着《鹊刀门》回归,搞笑中带着些许讽刺,主打一个轻松解压。
让我们开心快乐就够了,情节虽简单,但环环相扣不拖拉,哪来那么多高级人挑毛病,这种类型你不喜欢就别看,不是不让说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哈姆雷特,本来也是正常,非得显摆自己高人一等的那个出,又是💩了,又哪不适了,出门右拐不送。
舞的起名剑,轮的起厨具我一直认为,有生之年很难再看到像《武外》(2006)一样经典的情景喜剧,《龙门》(2013)的狗尾续貂更是将我仅存的一点憧憬消磨殆尽。
其实《鹊刀门》(2023)在正式播出之前我就知道这部戏,有很多网友在网传该剧的海报并表示如何地期待。
然而,我的内心可以说毫无波澜。
毕竟近二十年情景喜剧乏善可陈,更重要的是有些表演架构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
我想象过不止一次,就算周先生真的复出拍戏,依旧是九十年代他那种“天才式”的表演,我还会像当年那样爆笑吗?
无独有偶,就算老赵真的回归春W,哪怕重现当年他“小品W”的风采,我还会像当年那样捧腹吗?
毕竟时代变了,他们变了,我也变了。
也许正是因为对情景喜剧不再抱有任何期许,《鹊刀门》反而给了我最大的惊喜!
事实证明,赵的表演体系,就算过气也依旧受用!
笑点密集且不会让人觉得尴尬,这一点难能可贵。
当然,《鹊刀门》这部剧跟赵的小品一样,想必更合北方人的胃口。
在我来到南方发展以后,我才知晓原来小年还分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原来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异真的很大。
例如剧中西门长海(赵饰)手上拿着糖三角(jiǎ),以三个角作比教导自己的三个徒弟要团结友爱,如果对东北的面食不了解很难第一时间产生代入感;以及“回龙教的教主天天啥也不干就知道睡觉”这种台词,如果对东北方言“回笼觉”不了解,这种“谐音梗”的包袱在你这里就不会响!
第十集令人闻风丧胆的五毒教教主,我原以为他的登场至少也是《武外》里的上官云顿的排面,结果是一个始料不及的小反转。
第十四集,面对东Y忍者的分身术,西门长海现身救场同样以“分身术”还治其人之身!
让我感受到了从演员表演到剧本打磨,该剧主创对观众表现出的诚意。
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一部电视剧只看了个开头,就愿意为它写一篇影评。
因为这部剧于我而言,只要每集的笑点能保持目前的水准,我便知足了。
最后聊聊演员,就不得不提到赵家班的另外两部同样4.8的:《三枪》(2009)和《大笑》(2010)。
如果说能拍出《旋风小子》《新乌龙院》这些经典喜剧的Z导,后期却拍了《大笑》这种L片是一种退步,那么拍了《三枪》的Z导可谓是一种?
然而,当年这两部电影的绝对男主角小S阳,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出现在《鹊刀门》(2023)的演员表中,男主角换成了赵家班相对颜值出众的文松?
除了文松,还有晓峰,小宝等这些都是当年的大电影里轮不到其露脸的存在,真可谓是物是人非。
然而,此次在《鹊刀门》里扮演大师兄的程野,是少有的无论是当年的两部大电影还是如今这部《鹊刀门》都一直陪在“师傅”身边不离不弃的那一个“徒弟”!
也许正是因为程野的“不显山不露水”,反而成为戏里戏外让我最刮目相看的那一个!
继“天山童姥”爆笑之后,“滴血认亲”又一爆笑来袭!
王金龙(西门小宝)还真是真是越长越像老赵了,程野的哭戏更是精湛!
当晓峰那句,“明白了!
这是没当上少掌门失望了”此话一出,鹊刀门的职场文化跃然纸上。
扮演王云的演员,这次也顺眼多了!
老赵是57年出生,他和54年出生的雪健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很容易让观众对他们产生一种年龄上的错觉。
其实他俩和大哥、发哥、道明、国立、宝国、优子都是同龄人,濮存昕比雪健还大一岁,比老赵大四岁!
只是雪健老师受咽喉病所累,老赵更是没有年轻过,导致这二人成为观众心目中超越自身年龄的老艺术家。
第15/16两集持续输出东北酒文化,就问你怕不怕!
这武林盟主,差点当瞎了。
金庸的江湖很大。
从华山到昆仑山,从蒙古到大理。
漠北江南,中原西域,万里江山,任我驰骋。
本山大叔的江湖很小。
从棋盘山到长白山,从通辽到四平。
基本就是辽吉蒙交界那一片,离本山大叔老家铁岭没多远。
我们普通人的活动范围也大致如此吧,偶尔出个远门,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抗倭大义更像是这部剧的背景板,一个让故事发生的动机。
而师徒几人和蠢反派高大毛的日常才是这部剧的中心。
除了让我们会心一笑之外,又觉得温暖,从屏幕里能闻到人间一股烟火味儿,在如今这个浮华的时代是多么难得。
我想我们的古装剧里,帝王将相国仇家恨,这些“大”拍得足够多足够好了,可是把“小”拍得好拍得精彩的着实不多。
其实主线有点微弱,抗倭这条线完全是真正的西门长海在进行,但西门长海剧情并不多,所以以西门长在为主角的主线就会显得大多数是七零八碎的日常。
但是我反而觉得挺不错的,江湖之大,众人皆是过客,一集一个事件这样的稀碎日常反而算内娱古风武侠剧中的异类——没有美若天仙小师妹,只有一个婴儿肥还会质问“se跟你俩是一对啊咋那么不要脸呢”的小师妹,没有英俊潇洒多金武力值爆表的少侠,只有一个夹在婆媳之间受气的大脑袋瓜大师兄,一个脚臭又自恋的二师兄,还有一个帅倒是帅但是对爱情不感兴趣的小师弟。
其实这都说不上内娱,辽宁民间艺术团出品的剧只能说是自娱自乐型,根本不被大众认为是所谓的内娱电视剧,连流量都没有算什么内娱?
喜剧班子自娱自乐而已。
但我反而觉得正因为是草班出身,鹊刀门传奇才能塑造出少见的“普通人物”,而不是精致无比的“演戏”。
没那么精美的服装(破破烂烂像是开线),西门长在乱飘的白发,破点洞的窗户和串的干蘑菇苞米,反而显真,像是真的生活在此。
演技在线,演员们塞了绝对够数的细节进去,所以绝对没有普通内娱电视剧那么干巴巴。
给演员一个动作大特写,傻子都感觉出来这个镜头是什么意思了,这其实就是演技不够只能靠镜头强行强化这里的“情绪提示”的代表。
但这部剧就很少有那么拙劣的情绪提示,所以代入感很不错。
一开始西门长在躲在山上草棚里自己住,拍摄了他自己做饭的场景,肩是塌的背是坨的,包括怎么怎么挑相亲对象,那时的老态都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上了年纪老厨子的感觉,但是等到他接受徒弟们还有小柔的祝福、一个人在家里醒来决定去抗倭的时候,体态其实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背挺直了一些,肩也不塌了,自然而然的传达出他受到感染后由衷的焕发精气神的感觉。
我觉得情绪的点抓的很好,一个是小柔。
她被采花贼抓走后遇到自己亲爹来救自己,引出众人再次怀疑西门长在。
但是就在赵德柱撕脸不成抓耳挠腮想着怎么验证西门长在是假的的时候,因为西门长在对她的关心,让她在明知道这个人并不是自己亲爹的情况下,仍然决定让他成为自己的爹。
没有用拙劣的镜头强化,而是自然而然的用前后小小伏笔串起来。
她从小没娘,只有一只鹅当鹅娘,唯一的爹整天奔赴在抗倭第一线,常年八辈儿见不着人,所以这个能关心自己的假爹更好,她想留住这样的爹。
即使到大结局众人都知道了西门长在不是真的师傅的时候都有点接受不了,唯有小柔为西门长在说话,因为她早就知道这不是西门长海,但这也是她爹。
我觉得这个轻轻附加的线很完整也很完美。
西门长在在第一集说我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其实缺乏和人正向交往相互依赖的感情,郝盟等人对他的情感有,但不强,唯有玉郎是真正认识的他而非西门长海,唯有长海和小柔能给他亲情,长海与长在年岁已高,刚好是小柔用热烈的亲情迎接他,带他加入大家庭。
另外我觉得很好的配角故事,是菜花婆婆和公孙丽蓉。
疯狂吃醋的公孙丽蓉狂铲一切靠近西门长海的女人,和菜花婆婆对打起来,没想到连过几招突然认出彼此都是玉女心经,再一问原来是李莫愁和小龙女的传人,于是两人勾肩搭背下山去吃酒,再出场就是两人协力前来帮助鹊刀门迎敌。
发出狂笑的老妖婆般的角色,痴恋纠缠不休,却仍然有武侠的气概和心胸,甚至于侠的礼仪——立刻爽朗的管菜花婆婆叫师姐,菜花婆婆也叫她师妹。
明明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只是因为多代以前的故事,而坚定的维系辈分,化干戈为玉帛,我觉得这个地方设计的真不错。
此外,我觉得镜头语言还很好的就是高大毛和轩辕梅六落魄后的剧情。
王公公满城找人试鞋,前面已经交代的清清楚楚是他们要找到鞋的主人抓起来治罪,却仍然刻画了高大毛和轩辕梅六自以为是的欺骗曹公公领奖的戏。
真是因为他们坏,而他们又被更坏的人耍,他们还自以为得了便宜笑嘻嘻,一开始便把真相告诉观众了,这样强烈的对比,更凸显高大毛他们坏的可悲坏的愚蠢,也更反面凸显了曹公公的阴险。
这个处理蛮不错的,算是双赢。
可惜没有交代结局,高大毛和梅六逃下船到底去了哪,他们又是否会去救“贤妻”轩辕金凤,并没有交代。
不知道会不会拍下一季、在下一季里交代。
当然了,客观的说,有的剧情是在嘲讽当今社会一些现象,例如炒作(说到嘲讽我反而很感慨,原本开心麻花也是做嘲讽起家的,如今登大雅之堂后就服务于官方正能量,再不做嘲讽了,这个很遗憾),粉丝疯狂追星,黑幕等,此外也有一些非常刻板化的剧情,比如郝盟他娘强行住在鹊刀门,or梅六大毛在鹊刀门接待奇葩亲戚这样的剧情。
丐帮千金出场谢幕也太快了,一集一个单元的话确实有节奏快慢不好掌控的问题。
但我觉得整体来看瑕不掩瑜,算是很“别出新意”的剧,依稀可以称得上是在内娱空白的弱项之处填补几块砖。
当然了,前提是辽宁民间艺术团他们的作品能被大众认为是内娱作品。
哦对,还有一个,张小伟演日本人太搞笑了,内心独白是日语(顺带一提剧里的日语都很正确,没瞎糊弄),结果对店小二一开口就是“zè个”,我滴妈东北腔的日本人🤣最后西门长在也点起了灯,是很俗但是很自然的首尾呼应。
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唤醒他黑漆漆的内心。
从此他也点了火苗,可以照亮自己的同时去照亮他人了。
我觉得是很不错的结局。
但还是要说,赵德柱真不要脸啊!
如果你也喜欢看东北各种题材影视剧,那么今年无疑是快乐的。
前有范伟主演的《漫长的季节》口碑大爆,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感叹于那一段时期的东北带来的无奈与哀愁。
而在这个夏天的后半段,在这个因为这个不畅的环境而变得越来越焦虑的时候,赵本山带领赵家班带来了这部《鹊刀门传奇》。
不像《漫长的季节》那样包裹在幽默之下的心酸与沉重,《鹊刀门传奇》的整体观感是轻松的,它会在每天中午更新两集,让观众的午餐时间十分欢乐。
即便这部剧的导演不是赵本山,你依旧能从中看到专属于他以往作品中的特质。
看着赵本山依旧能用陈年老梗逗得人哈哈大笑,那张本就老气的脸庞真的变老了,你会不由自主的说出那句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他依旧像面对春晚时的心态一样,是想给观众带来快乐。
这本来是身为喜剧演员的本分,但如今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真诚显得格外珍贵。
这种真诚可不仅仅局限于对快乐的追求,同时也出现在近些年来古装剧少有的很普通却很有质感的服化道上。
参演这部剧的其他赵本山弟子,在这部剧中多多少少有些突破:宋晓峰不再结巴;文松也不再以他擅长的娘娘腔示人,反而在其中的扮相让人对他有了新的印象;程野虽然时不时还能暴露出他的本职工作,但这些桥段的喜剧效果极好,同时也贡献出了很出彩的演技。
可当你每天追着看完电视剧,关掉这部电视剧回味它所给你带来的快乐的时候,你总会有一些奇怪的感觉。
这部电视剧有意思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它够劲吗?
不够劲。
这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起赵本山演完《火炬手》采访时发出的感叹:要不是俺俩跟那儿演就砸了。
这部《鹊刀门传奇》的电视剧,如果不是赵本山和他的赵家班成员在演,也是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效果。
赵本山可以凭借着他的喜剧天赋,让一个喜剧剧本爆发出更大的能量;他的表演天赋和他徒弟过硬的功底,可以让一个习以为常的段子变得异常搞笑。
可仔细想一下,这部剧就像一个质量参差不齐的小品联欢晚会。
一位位演员上台下台,有时会带给你惊喜,有时候又会觉得就那么回事。
到最后,就像冬天再外面隔着棉服挠痒痒,挠是挠到了,就是觉得不尽兴。
有人会觉得,就把它当小品看图一乐不就完事儿了,干嘛这么较真。
这么多年能碰见一部能坚持看下来并觉得特别好玩的电视剧不容易,而且不论服化道还是武打动作更关键的是里面的包袱都肉眼可见地做得很用心。
面对这样用心的团队,并且还是由喜剧界大拿赵本山领衔的赵家班出演,那就得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
这并不是说剧本本身不好笑,剧中很多包袱是很好的,但这仅仅局限于包袱之内。
如果把目光放到这部剧的整体来看,你会发现这部剧的结构是有很强大的修改空间。
如果做再这一部分下点功夫,再加上赵本山和赵家班一众演员的喜剧天赋,这会是一部力道很足的喜剧。
首先是部分人物特质过于扁平,尤其是小柔和叶四娘,她们的工具属性太重。
以赵德柱为首的鹊刀门成员,主要矛盾又以负面情绪居多,而结束矛盾并让人物内在成长和关系升华的桥段过少,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还没有天池帮的人有情有义。
这一点以第三十三回《温柔娘娘丸》为例,这一集的起点是源自于郝盟身为丈夫对妻子叶四娘情感上的忽视,叶四娘想要制作可以更加有女人味一些的“娘娘丸”来吸引郝盟的注意。
在制作完成的时候,因为赵德柱的胡乱干涉,无视叶四娘的劳动想要将娘娘丸据为己有,将娘娘丸丢到大酱缸里,导致郝盟、赵德柱和未出镜的长在娘化。
因为夫妻感情的问题作为起点引发这种矛盾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赵德柱因为想要让自己的小师妹变得更加有女人味一些从而能更好的“取悦”自己也是很值得深入探讨的点。
是完全可以通过性别的变换而制造更多笑料和冲突,从而让几人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而不是像剧中那样只是单纯地将“娘化”这个点当成一个简单的喜剧桥段。
而在另外一集,也就是第二十九回《采花贼现身》中,赵德柱在得知自己的师父屁股受伤后,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就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师父是采花贼,并且仅凭这一点几句话说服了大师兄郝盟。
除了这样的剧情会给观众留下鹊刀门内部并不团结的印象之外,这样的剧情是很难说服观众的,最终的观感不但会让观众觉得赵德柱这个人物有问题,还会觉得电视剧是在为了制造矛盾在制造矛盾。
究其根本,是这部剧的制作团队这部剧的看法,这同样也是观众这部剧的想法,就是它就是一场场小品组成的连续剧。
小品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立起各个人物的人设,通过一些工具性的人物制造矛盾,再由几个其他主要人物进行笑料表演。
《卖拐》里制造矛盾的人是高秀敏,而主要的笑料是凝聚在大忽悠和范厨师身上;《昨天今天明天》和《说事儿》制造矛盾的是小崔,主要笑料是凝聚在白云黑土身上;《不差钱》里矛盾制造者是毕姥爷,主要的笑料制造者是小沈阳、赵本山和丫蛋;《相亲》中制造矛盾的是海燕,主要笑料制造者是宋小宝和赵本山。
这种方式放在小品里是可行的,因为表演时间很短,主要是围绕一件事情展开一系列喜剧冲突。
但是如果放到电视剧中,即便是这种类似于单元剧的电视剧中,也需要展现各种人物的性格弧光,让观众感受到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逐步强化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在情绪,进而让观众从人物入手发掘人物更深层次的情感。
如果还是小品的那种模式,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协调。
并且这部剧最大的矛盾冲突是长在顶替长海成为一个门派的掌门,而这种矛盾并没有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整部剧以及观众的脑袋上,让人担心如果长在背戳穿了会怎么样。
它只会在需要制造它的时候被拎出来,然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个矛盾。
并且两个性格差距巨大的兄弟,掌门的性格转变与门派弟子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也并没有体现在电视剧中。
只是在第三十回中蜻蜓点水般地提了一下长在和长海对待父女关系差别,然后再最后长在的身份被戳穿之后,几位弟子对待长在的态度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薄情。
让人觉得这部剧不够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像很多小品一样,矛盾冲突是有了,利用矛盾制造的笑料也有了,可是矛盾解决的方式却显得十分潦草敷衍。
只要像小品一样,到最后站出一个人说一下真实情况轻松的解决矛盾皆大欢喜然后一起不是吃饺子就是送饺子或者包饺子。
小品可以这么处理,因为它是独立的故事,人们不需要关心事后的事情。
而电视剧是需要对人物做更深次的剖析。
最有代表性的是在第十二回《私生子事件》中,矛盾的点是郝盟因为阴差阳错,误认为自己是师父的私生子,以此展现出各种笑料。
虽然这一集中程野贡献出了绝佳的演技,但整个矛盾最后突然在公孙丽蓉哈哈哈大笑的解释中戛然而止,让人有一种前菜上完宴席就结束的感觉。
且不说如此复杂的事情因为一句话就完事儿是否过于潦草,在这件事结束之后,长在对公孙丽蓉的态度、郝盟对师父的态度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件事,还是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并且这种潦草的收尾一直延续到大结局,最终在整个事件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部剧就像内力尽失的令狐冲一样:他的独孤九剑招式凌厉,看了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可真正打到人身上的时候,软绵绵的毫无力道,似乎只要轻轻一拨就能打掉他手里的剑。
说了这么多缺点,全部是来自于我自己对这部剧的偏爱。
它真的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就像我看着赵本山的小品时,他看着台下的观众露出满脸褶子的笑容时,依旧是那么真诚和欢乐。
时隔多年,能在一个标准的喜剧中看到赵本山的表演,会发现他依然是国内喜剧界那座让万人仰视的大山。
他就是武侠小说中的独孤求败,草木竹石皆可为剑,他的一举一动都能精准地戳中人们的笑点,逗得人哈哈大笑。
而这一求,又是十几年的时间。
这十几年的过程中,没有人喜欢琢磨武艺沉淀自己的内功,都喜欢拿着花里胡哨的剑乱挥,好像只要有一神剑傍身,即便不会舞剑只需要摆一个姿势就能受到万人敬仰。
有人把不通剑法当成“无招胜有招”;有人真的觉得“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满世界都是造型各异的倚天与屠龙,不停地争辩谁家的倚天屠龙是正宗。
这个武林就像《鹊刀门传奇》中的武林,而就是这样的武林,才会更让人觉得独孤求败的境界有多么让人心生敬仰。
他在二十多岁就舍弃了锋利的神兵,最后随着岁月的洗练最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而在这样一个武林中,独孤求败的弟子们似乎只需要拿得动玄铁重剑,就已经能凭借这摧枯拉朽的气势,让一众武林高手汗颜。
这是整个武林的悲哀。
这群早已神功大成的高手们,他们的视线,不应该只凝聚在所指的剑尖上。
不管怎样,我笑了,他就是一部好剧。正经的武打,演技不管怎么内容却不错。
评分真就跟用户ip地理纬度成正比. 老实说剧情很平庸三俗, 有些甚至是弱智. 说超越龙门客栈甚至武林外传的, 我建议去看看脑科. 也就当小品剧看着玩图一乐的水准, 三星不能再高
尬的想钻洞
看了几集不知所云,完全就是个加长版小品
喜欢本山大叔的小品,基本会爱上这句,制作水平也比乡爱高,五星
《乡村爱情》古装版,剧本很明显是按照小品的结构写,本山双胞胎哥弟的身份错认,本山相亲和上官秀琴赎金的目的错位,小品感都很浓。但这种结构更适合像《武林外传》那样的单集单本的形式,发挥空间更大,现在这部剧一整个故事顺下来就很乏味,也就是时间太长了,包袱不够持续。东北武林确实挺有意思,部分包袱还是挺有好笑,但是等十几分钟一个笑点,还是看得有点累。#腾讯视频
还挺不错的。其实就是小品的写法,围绕着“错位”和“误会”做文章。第一集是身份互换,第二集就梦回“相亲”。有意思的是,它呈现出了一个充满反讽精神的另类江湖。赵本山还是老辣,包袱多,抖得准。整体表演都是在线的。像这样能给人带来简单的快乐的作品,如今都非常罕见了。真是既喜又悲。
哈哈哈宝刀不老
相当于东北版的《武林外传》,剧中人物都成了白展堂。……武打帅气,不但有棚拍还有很多外景。……有些地方笑点不错,但延续性不足。……有些讽刺的地方也紧跟时代,但依然没有延续性。……演员上没有明星客串,都是赵家班的班底,缺少新鲜感的刺激,特别是西门柔,不是演的不好,而是颜不能打,全剧唯一的颜值担当竟然是文松。……没什么心灵鸡汤,金句也不多,缺少直击心灵的剧情。……相较于《武林外传》相去甚远,但可以不痛不痒的让人哈哈一笑。……还达不到“下饭神器”的水准。
从营销渠道看,老集团终于用上现代推广手段了。但是要靠剧本和主角团演技传达的真实感跟乡爱没得比,更加是辱武林外传了
下饭剧
公孙丽蓉:长海,我给你写了首歌,叫《爱海》,我唱给你听!哎嗨~哎嗨~哎嗨~哟~~
乡村武林爱情
挺无聊的,没啥笑点
起猛了 是过年了不?挺松快,整得成,给老铁们提前拜个早年儿!
没觉得哪里特别有趣
看见本山爷爷我就想笑,但看上去好老了,希望健康常乐
活久见,赵本山回来了!本东北人眼里是非常好下饭的武侠喜剧,我好奇它的南方市场表现如何。赵本山重新出山就一人分饰两角,表演风格还是熟悉的配方,拍摄成本不高,但作为东北下饭喜剧刚刚好。东北人是很有赵本山情结的,从小守春晚一定要等赵本山压轴出来,他的小品演完瞬间听见楼外很多人放鞭炮,在他小品播出时放鞭而影响听对白是惹众怒的,第二天要在转播时重新看一遍。看赵老师回来,真好。
搞笑,还得是本山大叔。
03,整体真的还行,制作不糙,动作戏也不错,而且真的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