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言
The Testament,Haedut
导演:阿米查伊·格伦伯格
主演:Ori Pfeffer,Rivka Gur,Hagit Dasberg,Orna Rotenberg,Emanuel Cohn,奥里·雅尼夫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奥地利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7
简介:45岁的约埃尔是大屠杀研究方面的国际专家,他花了超过15年的时间努力研究纳粹在奥地利和匈牙利消灭犹太人的方法。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偶然间发现了一些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暗示他的母亲生活在假身份之下。他确信这是一个错误,但他越深入研究,就越怀疑他母亲的犹太身份。这是关于一个人愿意冒一切风险去寻找真相的故事。详细 >
比较平淡,居然能听懂几个单词
这是一部关于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的真相探索影片。超级冷门,冷到只有406人看过……
活着的另一种意义
2017年威尼斯地平线入围;每一段巨大的历史伤痛都是由个人伤疤组成的。最值得赞赏的,可能是影片对于一位历史学家“挖掘”历史过程的真实呈现;最动人的,必定是主角的妈妈当年的自述和如今的沉默。
德国犯下了滔天罪行,道歉忏悔赔偿,还动不动被拉出来鞭尸。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死不悔改。——根源出在美国的双标对待。美国如此不讲公义,怎能服众?凭什么做世界的共主?
一个笃定的人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偏差,母亲的死既是迷茫的结束也是更加坚定的开始。不是犹太人的母亲愿意被认可为犹太人并为此付出生命。她说“我想在死之前成为新娘,可我不是犹太人”,而他说“来吧,我们是天作之合”
@Spazio Oberdan: È veramente un capolavoro.
7
几乎隔绝了所有商业元素 纯粹且安静 如果觉得苍白 那去了解下历史和宗教 再来看一遍 感受下真相和真相碰撞的力量
献给那些失去了一切 而选择了生活的人
挖不到的坟,找不到的魂终于是认清自己的来处,放下苦寻的认同,踏踏实实为200位亡灵觅得遗骨,算是不枉安身立命的教授之职有点以色列老塔的味道?
可以算作一些战争相关创伤的求解之路,或者说,战争以外的附带影响远比想象的还要大一些,比较沉静而且近乎刻板的人物塑造,但不可否认,民族矛盾叠加战争创伤附带国际关系,故事里有太多的故事了。
6.18上海影城
2018.6.18 siff “In honor of who lost everything but chose life” 施害者和被害者已经和解,但历史依旧有难以发现也难以治愈的隐疾,然而真相和信仰都不是解药。
三星半。从今天起做一个打分苛刻的人
〖北影节第十二部〗对身份的迷惑推着他寻找历史的真相,过程中遇到一批即使失去一切也要选择生活的人们。不管电影拍成什么样,至少有这种核心推动,就让人可以看下去,何况片子因为“寻找”的推进天然有节奏。(想了想,如果把我放在那样的事件中,或许已经提早寻死去了,也就没有后来的事。)
SFCDX,SCF,L.
探知真相的过程中,一方面男主被自己的思维局限困住,一方面对母亲丧失信任,对失去犹太人身份的焦虑,同时转嫁焦虑给儿子。研究工作者,在真相面前的勇气和坚持!最后录像里母亲转达父亲的话,被触到。生死面前,让那些教条见鬼去吧。知识点:如果母亲不是犹太人,子女就不是犹太人,不管父亲是否是。
绝大部分靠意义本身撑起的电影,过程比较单调,表达面比较单一,但此种追寻真相不肯轻易将历史烙印失手放过的决心和行为是唯一也是最耀眼的点。关于主角身份的事情似展开未展开的处理略尴尬。
事实就是事实,只有接受和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