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妖尬舞看着有点搞不懂了,主线不清晰。
梁朝伟的加入并没有给剧情加分。
李宇春讲的四川话我很喜欢啊,感觉挺逗的,第二个造型很好看呢。
之前一直以为胡巴还算个主角,现在已经沦为了只能卖萌的配角了。
井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很一般,感觉没投入感情似的。
百白何的演技也就那样吧,感情上比井投入一点。
我还关心梁和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结果根本没有讲到。。。。
整部电影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点的,感动的也就胡巴吹了蒲公英那一幕和见到爹娘的时候。
电影想讲的事情太多,时长太短什么也没讲解释清楚就这么结束了,略失望
本捉妖1吹都没法吹这第二部了。
1虽然也很多人都认为剧情弱,但是整体是围绕宋天荫父亲失踪和人妖如何共处两个问题展开,人物众多但是基本都和这两条主线相关,胡巴的萌也比较多样化。
然而第二部这众多的新人物基本都和主线没关系,导致电影看完后第一部留下的这两个问题一点进展都没有,唯一的点就是胡巴,但连胡巴的萌都不如第一部有特色,不管再怎么高呼萌即是正义,但单靠胡巴可撑不起口碑。
2018年,喜剧奇幻电影《捉妖记2》为了梁朝伟给两颗星吧。。。
完全是炒冷饭了,把第一部打下来的口碑都糟蹋了。。
虽然作为喜剧也许合格了,在贺岁档也算是欢笑了一下,但是剧情的质量太差了。。。
只有跳梁小丑了。。
如果这是一个贺岁短片或者叫做外传。。
我心里更能接受吧。
因为作为续集。。
剧情上根本没有进展。。
突然有种自己没有版权了。。
只能炒冷饭的感觉。。
参考《龙之谷》。
这样的电影也就是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了。。
也许没有梁朝伟,估计更少人看了吧。。
真是可怜呢。。
春哥的出境也是很欢喜的。。
这个电影也就看看人了。。
还有大鹏和柳岩。。。
(╯‵□′)╯︵┻━┻ 编不下去了。。
这个电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高富帅的胡巴。。
第一部还有点能力体现。。
这部就剩丑萌了。。
而且越看越丑。。
还有种诡异的恐怖感。。
我是胡巴的分界线---推荐指数:★★☆(4/10分),从质量上讲也就这个分数了。。
完全没有剧情的闹剧。。
不得不说,《捉妖记1》上映的时候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新颖的题材与有趣的剧情,真是老少皆宜,欢笑不断。
似乎是看到了第一部红火的票房纪录,为了不把这个简单的故事匆匆讲完,《捉妖记2》硬是生编出一个支线剧情,强塞了梁朝伟、李宇春、杨祐宁三个人。
这看得我不说是“声泪俱下”,也可以说是“悲痛万分”。
延续第一部男子生子的梗,继续相同的搞笑元素,尽管有大鹏这样的喜剧人助阵,在没有创新的前提下审美很快就进入到了疲劳的状态。
虽然李宇春的方言加上她的表演真的非常不错,但是于事无补啊!
比起上一部24.38亿的票房奇迹,这一部22.29亿的成绩排名四部影片的第三名。
其实就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我觉得这个打着聊斋的IP无论怎样拍,都会有家长跟孩子捧场,因为对于小朋友而言,主人公好看有趣,有可爱的萌宠,说普通话就行,其他的扯再多他们也看不懂。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系列的投资成本不能不能再高了,毕竟过年再没有电影看,观众也会越来越理智,不好看的他们绝对不看,更别说二刷了。
而且今年不知道是不是过年比较晚的原因,电影院的爆满情况没有去年的严重,还是我提前买的最好的位置,时间还是比较适合所以没觉得有很多人。
并且随着我近两年的观察,电影院的大人小孩,观影素质普遍提高。
无论看什么电影,基本上都十分流畅,没有人打断时的纠结。
其实按照当今的特效水平,只要不偷工减料,好好讲故事,观众都愿意买账,就害怕为了挣钱,投资方要求编剧刻意拉长剧情,让本来逻辑紧密的故事情节毁于一旦。
希望《捉妖记3》能赶紧把故事讲完开新篇,别一直拖拖拉拉地总折腾一个一小时就讲完,却拍了五部电影的故事。
捉妖记2超长预告片_腾讯视频
个人觉得比1好看。
整个故事更成熟些,内容简单又丰富。
温馨热闹又搞笑,有几处的创意不错。
胡巴和天荫夫妻俩人思念重逢的几处都哭了。
剧情有些劈叉,专注一条线深入讲也许更好,屠四谷这条线其实可以作为单独的故事来讲会更丰满。
否则相当于天荫一家和屠四谷笨笨的故事各讲了一半。
每个人的表演都很棒。
梁朝伟真的老了😔,不过还是帅的,配音找的不合适、音色不好听。
故事低幼,逻辑不可推,散乱无章,又胡凑剧情。
中间有一大段严重偏离主线,到最后导演估计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开头抓胡巴这事,就让云青画风突变变成了妖怪,来了场仓促的收尾大战。
每个人物都单薄得像个符号,只会讲笑话抖机灵的傀儡,到处装疯卖傻,片子还时不时地来个胡巴的深情眼神特写,实在审美疲劳。
故事讲了近两个小时,看似讲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讲。
人物没有什么发展,世界观也没有怎么拓充。
说是续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加长版的番外。
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春节档,《捉妖记2》势必被口碑更好的《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双双逆袭,重蹈去年《西游伏妖篇》高开低走的覆辙。
本来想看,但一看这评分就犹豫了。
架不住好奇心,人肉分析了一下(随机抽样高分和低分账户各50)对该电影打分的不同人群,发现:给该片打高分的(4颗星及以上)基本都是豆瓣小透明,也就是粉丝数未上两位数。
他们对该片的好评主要针对阖家欢乐的体验,对电影本身不那么较真儿给该片打低分的(2颗星及以下)基本都有一些声量,粉丝数上两位数,且不乏豆瓣小红人。
对影片的差评主要针对剧情的老套、舞蹈和场面的挠痒痒式幽默等,比较在意电影本身的叙述综上,喜欢的人呢图的是个气氛,醉翁之意不在酒;讨厌的人呢多少还是认真看电影的但有个疑问还需后续上爬虫和大规模数据分析,豆瓣上本来不就是小透明居多的么,二八法则呀,怎么声音反倒被淹没了呢?
如果是被带了节奏,那么是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风向有了变化的呢?
这些东西其实对电影的宣发很重要,是个值得深究的活儿
抱着以身试片的原则,昨天下午去影院看了我并不喜欢的《捉妖记2》。
全片弘扬的家庭与爱确实适合春节合家欢,票房高企也在情理之中。
但,剧情只适合低幼儿童,对于成年的我来说,实在是伐善可陈。
但全片还是有亮点,不是影帝梁朝伟,不是井柏然白百合,而是女配李宇春。
李宇春饰演的是一个追求梁朝伟的富婆,为了爱可以不管不顾,被欺骗多次也无所谓。
这样一个角色现实中很少有,演得不好就会很尴尬。
但李宇春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角色要承担的任务,不仅成了全片的笑点担当,满口的四川话更是为角色加分不少。
昨晚回到家,看到了“孟大明白”一篇文章《李宇春参加超女的那天,一定想不到她能和梁朝伟成为情侣》,她写了一些关于李宇春的事,得出的结论是,李宇春的自知能力是天赋异禀,这么多年,极少有负面新闻,成为这个大染缸的一股清流,最后她说:如果说偶像的人生有励志温暖,她会是一篇。
这篇文章写得很让人动容,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历过2005年超女时代的人,所以,今天,我就写写李宇春,于我而言,李宇春在娱乐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2005年,吸引我看第一场超女比赛的是周笔畅,广州赛区的笔笔以一首《解脱》吸粉无数,最终成为该赛区的冠军,进入总决赛。
为了了解整个比赛过程,我把其他四个赛区也看了,于是,我看到了那个穿着一身黑衣,脸庞轮廓分明,高个短发的李宇春。
李宇春在海选时的参赛曲目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但我并无太多感觉,可能对于很多男生而言,都很少会第一眼就喜欢上李宇春这样的选手。
对于整个成都赛区,张靓颖的男性粉丝明显就多于李宇春,但李宇春还是拿到了成都赛区的第一名,与周笔畅、纪敏佳、叶一茜、何洁、张靓颖、黄雅莉等十五位选手会师决赛。
随着总决赛拉开序幕,整个比赛趋近白热化,几个高人气选手的粉丝掀起了一股拉票风,弥漫全国。
而我那个时候,因为科尔沁夫老师的一句“内心纯洁的人前途无量”,成为标准的盒饭(何洁粉丝),也因为何洁,我顺带喜欢上了成都小吃团(盒饭、凉粉、玉米),我们对抗的自然是同样拥有超高人气的周笔畅,尽管,我对周笔畅并无敌意。
2005年的8月19日,总决赛四进三,何洁PK张靓颖,作为成都赛区的一份子,李宇春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最终,何洁PK失败,张靓颖晋级三强,李宇春奔溃在后台。
那一刻,她压抑许久的情感爆发,她率真坦诚的个性显露,我也在那一刻,重新认识了李宇春。
一周后的8月26日,那一晚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我守在电脑前边看PPS网络直播,边看天涯直播贴,直到最后,李宇春以3528308票成为全国总冠军,我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很奇怪的是,我明明是盒饭,何洁都淘汰了,她们三人谁得冠军不是一样吗?
我为什么会紧张呢?
事实上,由于我高度关注超女比赛,不仅看比赛,看论坛,更看各种周边,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些选手的个性,我已经被李宇春吸粉,上述李宇春在后台的崩溃只是确认了我的判断而已。
在将近三个月的比赛中,周笔畅是低调单纯被动的,她对未来并不确定,几乎是被推着往前走,个性塑造相对模糊;张靓颖是家庭苦难,性格敏感,舞台经验丰富,急于通过比赛再上一个台阶的,有时候想掩盖一些想法,却拙于掩饰,又被人一眼洞穿;何洁大大咧咧,内心有极为强大的一面,但过于外露的性格也容易刺伤别人……唯独李宇春,她低调不张扬,又有一点冷幽默,情商高却并不复杂,重情重义,似乎谁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在众超女中一站,明显就是核心人物。
所以,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一个不是玉米的玉米。
而我的周边,女玉米相当多,甚至包括我妈。
比赛结束后的不到一个月,9月14日的《三联生活周刊》推出封面人物,帅气的李宇春当仁不让,三联主笔王晓峰老师的几篇文章多角度还原了李宇春及玉米们过去几个月发生的故事,进一步让我加深了对李宇春的判断和印象。
这本杂志当年卖断货,我迄今还保存着这期。
事实上,当时的几乎各大杂志的封面都是李宇春,这也再次证明超女的魔力和冠军的光环,国人追捧的,永远只是第一名。
但这样的追捧对于后来的超女、快男、快女,甚至于好声音都不太适用,当各大冠军渐渐被人遗忘,唯独李宇春红到了现在。
比赛结束后,大多都有负面,而李宇春干干净净,几乎与负面绝缘。
比赛结束后,大多与天娱闹得不甚愉快,而李宇春安安心心履行合约,音乐之路未断。
比赛结束后,有的求转型,有的改造型,各自找着各自的路,星途坦荡,没有波折,如今依旧可以当做一线的,只有李宇春和张靓颖但张靓颖毕竟只在歌坛发展,而李宇春影视歌多栖:音乐专辑九张;大片若干(陈德森陈可辛的《十月围城》、王晶刘伟强的《澳门风云3》、徐克的《龙门飞甲》、许诚毅的《捉妖记2》、王家卫张嘉佳的《摆渡人》);主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上春晚、写歌曲、导演MV、登上各大时尚杂志,并为多个品牌代言……这样的成绩在娱乐圈着实亮眼。
为什么?
为什么那么红?
为什么成绩那么好?
为什么可以一心一意做自己专注的事?
为什么不仅粉丝喜欢她,各大导演、各大品牌、各大名流都喜欢她?
孟老师有一个观点:艺人往往被身边的人保护的很好,于是就自以为真的很好,当面对公共舆论时,就非常不适应。
但很多艺人不会因此自省,而会反抗,这是人的本能。
能够战胜本能的人很少,但比一般艺人被保护得更好的李宇春居然对自己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这是天赋异禀。
确实如此。
娱乐圈永远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比赛或者一个契机让你走红,而未来的路都靠你自己,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前阵子的李小璐洗头事件让人记起了她良好的资源,年纪轻轻拿了金马影后,然后一路糊到了现在;杜海涛和吴昕在一个王牌节目待了十几年,如今的专业能力依旧饱受诟病,负面缠身;还珠三姐妹,林心如并不比另外两个差,近20年过去,成了最落寞的一个……而李宇春的性格让她学会了自知和自省。
人最重要的就是自知和自省,很多人随着地位和声望的变化,会越来越难听到真话,此时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知和自省,这么多年来,李宇春一直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坚持着对音乐的品味,尝试着对表演的涉足,分析着自身的利弊,反思着周围的变化,慢慢走到了现在,成为了这样的一个在大染缸的一股清流,成为了一个神奇的存在所以说,李宇春就是胜在性格,一开始因为性格吸粉,然后因为性格能够不断反思,而这样的性格又能使她在这个圈子没有攻击性,能够很好地立足。
这样的偶像少之又少,这样的明星屈指可数,我不能打包票未来的李宇春绝对会怎样,但我判断,大概率李宇春会一直这样红下去,成为一代偶像,最终成为一代神话。
至于如何自知和自省,我把我党的法宝送给大家:每年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多多自我批评……
① 我猜,好莱坞搞动画出身的许诚毅是把《捉妖记1》当成一次实验,尝试用CG动画样式来演绎真人奇幻片,当时看就觉得,很多地方明显是照着动画分镜头的路子拍的。
第一部票房登顶,实验成功,此路一走通,《捉妖记2》立刻加码。
② 续集大大加强了CG角色的戏份,各路大小善恶妖怪登场,好几段戏你来我往的追逐打斗几乎等同纯动画了。
主角摔打挨揍的残忍幽默化作卡通笑点,武打设计也全走谐趣风,既不硬也不飘,道貌岸然的名门正派很有传统特色,加上不遗余力营造市井气,整个世界观调性统一,可亲可触。
③ 白百何跟井柏然在外形上CP感不弱,一直觉得顺眼。
而梁朝伟其实跟周星驰一样,有特殊的喜剧路数,这次借用的是《东京攻略》和《大魔术师》的调性:混不吝机敏江湖人,脾气古怪外冷内热,会几手脑洞开阔的旁门左道,是很典型的亦正亦邪的港片式游侠。
④ 第一部的性别倒错梗继续展开,新增的梁朝伟和李宇春也是女“娶”男的搭配,妖怪夫妻更是体型对比鲜明,接连上演性格偏怂的男性被霸道情人压制,对于合家观众应该是有力的趣点。
⑤ 几场追打充分发挥了许导演的梦工厂修炼,而且常有今为古用、西为中用的小巧思,开篇夫妻档捉妖和梁朝伟赌场逃脱两场比高潮大战更耐看。
至于文戏估计是要照顾孩子,让我很嫌啰嗦,个人还是偏爱视觉笑料多一点。
⑥ 这个系列独创了一种妖语,也给世界观加分,但胡巴继续不开口是最明智的设定,让它有一份婴儿的稚拙,一种初生生命撞世界的纯真,一说话萌感就要打折扣了。
⑦ 续集加入《神奇动物》一样的捉妖机构,X教授同款的寻人神器,《阿凡达》一样的空中极限运动,大鹏的古代Q博士更是有些外朴内秀的小发明,比他当主角的《奇门遁甲》花样多多了。
⑧ 主线是父母寻子团圆和赌徒回头是岸,道理无非亲情需要团聚,情义胜过金钱,不同族群和平相处,我这样爱琢磨的成年人看来略浅,当然既然是春节档,不妨定位成大银幕春晚,给孩子一些潜移默化。
这部估计有个承上启下的使命,费心费力挖了许多坑,比如天师堂的正统哪儿去了,备胎发明家的后续,人妖两界如何融合,以及胡巴丰富的成长潜力。
许导演当年的《怪物史瑞克》第三部就开始乏力,而《捉妖记》照这个趋势,起码够拍五六部。
简直不能比。
第一部胡巴既能卖萌,剧情由衷的感染人,看完眼眶有点跟着掉泪。
而第二部全程尴尬烂!
以下我的说点:1.梁朝伟现在年纪大喜欢演喜剧了?
仿佛在凹周星驰的喜剧效果,但是有点尴尬。
配音就更严重出戏,以前的好感似乎在慢慢磨掉了。
2.胡巴吐个口水就知道它在干嘛了,这是神编辑啊,续集没有东西编了,当观影的都是低领娃啦3.语言十八种让你应接不暇。
妖界语言广大通神。
人妖共说妖语,人等只盯着屏幕看他胡说八道。
屠四一个赌场的好赌之才,都很妖界的人头头说到,成一家人。
什么伎俩都没学到,一个天天赌鬼转眼就眼泪汪汪舍不得离开胡巴,拼死救娃?
人性格瞬间就转变太快了,人类都学学吧4。
捉妖记是个商业名词了吧。
你他妈的全程哪里捉妖,几个镜头的小配角在捉胡巴就成捉妖,一个娃都干了什么坏事?
百分之九十镜头在找胡巴。
你怎么不改找妖记?
最后找到胡巴。
三口之家都手拉手了,还怎么捉妖?
5.就问导演电影还有主次之分吗。
全程是不是胡巴主角,其他都是路人。
整部电影都没井柏然和一阳指什么事情。
就看他们在腻歪,说着想胡巴。
干着夫妻事情。
梁先生是成了大赢家,主线给他了?
一个赌徒没啥本事,见胡巴玩胡巴最后护胡巴。
夫妻双双沦为配角。
整部电影杂而乱。
主次不分,不知所云。
没有重点次点。
更不知道看点在哪里,这部反应的意义是什么?
6.作为演员是否做到对电影负责?
镜头整个都圆润的身材,观感很差!
白百合约会小鲜肉整个身材圆润的,从脸到身材。
像生了娃的产妇。
原声更是差的出戏,怎么火起来的?
7.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春节档就是让大家笑一笑也得找出拍电影的意义所在吧。
人妖共世界吗。
电影里面,各方妖孽横行街道。
人妖共走大街。
也没说出好妖坏妖的事情。
整不明白捉妖什么意思?
你让观众看了想到什么,观后感在反应一个什么理念,我想额导演也整不明白吧。
反正我看不出来。
全程就知道所有人围着胡巴。
看一个萌娃在笑在闹。
国外这样的特效电影,会把每个形象的人物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
而捉妖记整部下来,全程简单,大家都没有性格,妖孽更是无一亮点。
不知有什么意义。
只有小孩喜欢看到这样的动画萌娃在嘻嘻笑了。
暂时吐槽到这吧。。
梁朝伟如果想成为传奇他可以选择息影,但是很显然,他成不了传奇而且他缺钱。
一般一般
比西游记好……胡巴好像更可爱了 笨笨超暖 延续第一部的风格 没失望 但也没惊喜 适合一家人去看。
梁朝伟职业生涯之耻
两星半,不如第一部带给我的惊喜。这次虽然看得出来投资更大,也很努力地在煽情和卖萌,但是格局大了以后国产片在奇幻类型上的不足暴露得很明显,而且这剧情也太随便了。最大的优点我觉得是有点九十年代香港贺岁片那种肆意欢闹的感觉,应该是今年春节档最合家欢的一部了。
还可以的电影,除了结尾emmmm有点尬,适合春节档的片子,带小孩看挺好的
资本涌入,就跟刀子似的,把第一部好好的人妖世界搅得inside out。替剧组心疼,感觉很多细节丰富的场景都没继续展开故事,带流量的明星配角占了没必要的篇幅。那些段落实在可有可无。话虽如此,梁朝伟一出,救了一星。李宇春也演得很好。但这毕竟不是联欢啊!而大鹏,则是每次都起生理反感。胡巴好萌~
你还别说,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亮点还就是李宇春。
还是欢乐的,不过这种明显不把故事讲完要拍续集的手段还是故意了一点
还不错吧,不知道为啥那么多差评!个人认为还可以!
全程无尿点,情节流畅,特效棒棒哒!基本上演员都很切合。演技够味,整部片子都很惊喜,适合全家一起。
我就静静地看着大家装逼。感觉影片虽然有点低龄,但是部不错的贺岁片,讲团圆讲爱情讲美好,有演员有画面有特效。真的想问这些“逼格高”的观众,你想想这个再想想那些好莱坞动画,同样的类型片,你们这分打的差异也是挺大的。P.S.每部电影非得有个大道理你才愿意说这电影可以?
孩子被绑匪绑架索要千两白银,好心帮你付了赎金要把孩子送回来处,于是父母和绑匪联手杀了付赎金的人。
续集能用的素材不多了 不过还能看 春哥的方言基本承包了本片所有笑点 IMAX 03
失望 年度烂片 比隔壁女儿国还烂 唯一亮点 李宇春好看
片子早上才上吧?前面一堆假装看了零点场的是怎么回事。呵呵哒😊
扣的那一星⭐是xz的,抱歉了
难得国内做出个如此合家欢系列电影,虽特效依旧全国领先,360度无死角挖掘胡巴萌点。相比前作,续集已无暗黑系解读空间,剧情松散无聊。幸好请来伟仔搞怪贺岁一把。最可惜的是,妖界造境不如预期宏大,没有超越前作高度
故事不如第一部集中,但是全场一直在嘎嘎乐。而且胡巴很可爱嘞。过年应景看很快乐啊。特效真的是国产片里的第一第二。看着舒服。
虽然非常不想承认 但还是想说 全片最可爱的是...李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