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苏打去看的,前面目光一直放他身上,就觉得女主怎么能对男朋友这个样子,津奈木好可怜,后面看女主越看到了自己,不会生活不会真理,一点小事就能打击到自己,让自己绝望,继而咆哮哭泣,逃避世界,时不时还把情绪发泄给别人,看到女主因为一直睡过头而对自己感到愤怒悔恨无奈,没错就是我了,所以后期真的好心疼女主,看到男主表现得这么冷淡没有关心她我就来气,不过各有各的难处,男主也被垃圾公司压得透不过气。
不过,女主有陪她奔跑的男朋友,有收留她工作的咖啡厅和那里的人,虽然他们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女主,我明白那种明明你想要重新开始了,尽量想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却还是被看透了,他们还是会觉得你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我曾经也以为我在某个同学面前表现得还算开朗,却不曾想在她眼里我还是个阴沉的人,所以听到厕所外面咖啡厅的人在讨论女主的不正常,我是即心疼又生气又伤心。
感觉结尾结束得有点仓促,我以为会出现女主和男主一起努力共同振作起来的剧情,不过也还好啦。
看完喜欢上了女主的颜,苏打的话,这个造型....嘛,还好啦,还是帅的帅的,演员演技也很nice
两个需要被理解的人走到了一起的故事。
其实社长、朋友、前女友、对女主“最好”的咖啡店长店员们,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男女主的痛苦,抑郁症不需要被特殊对待,同时抑郁症也不等于懒,请像对待正常人一样看待抑郁症患者。
很多时候抑郁就像住在井底一样,每当我快要爬出井口,突然地上的人对着我投来异样的目光或者故作镇定却让我感受到他们觉得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的时候,我又松开手任由自己坠落。
因此当我看着宁子的时候,她就是我在屏幕上的投影,我时刻感受到下一秒会是什么反应,焦急到全身止不住的发抖,咬牙切齿,情绪差到极点时想要毁坏我曾经依赖的东西,在意别人的看法,看轻自己的存在,对想逃避的事情却抱以百分之两百的敬畏,仿佛在向他们下跪,我这样的空气怎么配得到他人的重视呢。。。
我这样的人,怎么配得到爱呢?
......就算是抑郁症患者,也奢望能得到那一点点的爱吧,而不是无法共通的施舍,所以宁子和津木奈才会相遇,不是吗?
我把能给予的所剩不多的爱给你,从你那里得到为数不多但我知道亦是全部的爱,这也就够了。
我们是比普通人对爱这种养分要求更高的掠食者,我们无法忍耐和咀嚼他人饱餐之余抛出的残羹冷炙,要同情就彻底同情,要排斥就彻底排斥,要爱我那就请给我所有的爱吧。
虽然这么看上去我们比其他人更贪婪,要有就要所有。
但是真的对不起,因为只有爱能让我生存其实我现在也分不清懒惰和抑郁的区别了....或许我正卡在哪一堵墙的中间吧。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2018)7.52018 / 日本 / 爱情 / 关根光才 / 趣里 菅田将晖
因为是虚构的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爱能让我生存这种话。
女主有狂躁症,被人看透的感觉很糟糕,她努力振作却还是被人看透,无法重回社会。
是治愈吗?
反正没有治愈到我,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疯子”的定义是在和常人有不同之处,但抛开这个定义,她做出的行为是疯了吗?
男主能理解她,于是就有了结局“即使只有一秒的互通,自己也感觉是活着了。
”我们活着什么是有意义呢?
我想,女主片头片尾的两次奔跑都很美。
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就很有意义。
值得推荐。
“为什么只是活着,就已经让我心力交瘁了?
”“真羡慕你,如果不想和我在一起,可以离开。
但我一辈子都要和自己在一起。
”“讨厌你的情绪稳定,知道那不是你的真实感受,想让你和我有一样的情绪,想让你讨厌我,就像我讨厌我自己……”(大概意思吧)
当两人相拥,互相理解的时候,哪怕只有一个瞬间,也让人好像可以活下去了。
只有爱能够让我生存。
助人者自助啊。
有个疑问:病人是不是只能和病人产生共鸣,其他人是真的没有办法理解吗?
还是只是不愿走近他们?
宁子发疯的样子,确实挺美的。
我被打动了。
认识趣里是因为看过她演的《吉祥寺》、《我的家中空无一物》和《最终幻想少女》。
她每次出现都能抓住我的眼球,小小的身板似乎扛不住秋风,小小的脸蛋好像装不下五官,上吊的眼梢和突出的双唇有别样的稚气和灵气。
这次趣里独挑大梁,演一个在情绪崩溃和奄奄一息之间拉扯的女孩。
这女孩会在吃到冷掉的炸猪排生气地把筷子甩桌上然后去热饭,而不是每吃一口都煞有介事地感叹一句“好好吃”的那种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的女孩——至少这个形象是真实的。
她为很小的挫折抓狂,对声音敏感到神经质的程度,她在他人面前时常感到无地自容(在电影中所说的“感觉自己被看穿了”),她病态嗜睡的时候起个床都像用尽了力气,她破罐破摔在午夜狂奔,额头冒血或一丝不挂也无妨,她在停电的家里赤裸着起舞。
我能与女主角共情,因为这个角色鲜活。
电影即将结束,她起舞的时候,她在旋转,镜头在摇晃,我也有些醉意。
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能量黑洞,与她朝夕相处的话我大概会崩溃。
即便在她说她“重生了”的那个夜晚,面对一直默默陪伴的男朋友,她的主语,也仍是“我”,全然没有理会男朋友最近经历了什么挫折。
在面对外人时,她显得温顺恭敬;面对最为亲密的男朋友,她却可以随时嘲讽和发脾气。
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有没有这些症状。
陪伴抑郁症患的亲属们,真的辛苦了。
前排提醒,这是一篇很细碎的个人向影评。
我承认我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所打动,所以听到宁子说“话说回来,我现在特别想奔跑一场”的时候强烈的带入到了自己身上。
不去管刚撞破的头留的血顺着自动贩卖机的玻璃,不去管也许是别人背后的忽略与嘲讽,对着傻逼上司喊一句“你和你的傻逼无聊工作都给我去死吧!
”。
抑郁情绪上头又被激将的时候也能说出“我明天就去便利店面试”这种话,但其实内心想干脆抽烟喝酒去死好了,我的内心在疯狂的大喊大叫啊。
“便利店真是抑郁患者的地狱啊”,不要追问我为什么“你有为他做饭收拾房间吗赚钱吗”,我只想回你一句关我屁事啊。
于是第二天拿闹钟不停的砸着脑袋,说一句“我甚至没有走到面试那一步”“我很烂,我知道的”。
有句话是叫醒一个努力的人是梦想而不是闹钟,但是请用这句话去pua那些努力上进的人,我叫不醒,我只会在闹钟响起来的时候看着已经下午四点的时间无能的抓着脑袋。
大家活着都是有目的的,清醒的,那就拜托你抱着你的目的清醒的过每一天,不要逼问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只想奔跑一场,大喊大叫,然后睡一觉,无论第二天十几个闹钟响起来还是怎么样。
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刚刚卖完的肉馅而且牛肉正好打折,烂掉的洋葱,拿了一打鸡蛋正海别人撞到所以打破到地上,做汉堡肉没有买到的味增,找不到的手机点不了的打火机。
拜托你对我说一句“没有味增也行”啊,但我仍然在痛苦,哪怕是这句话都会让我内疚痛苦绝望的嘶吼“为什么是现在”然后倒在地上号啕大哭,我知道你给我的希望无法麻醉痛苦。
只能无能为力的用塑料袋砸地。
我连痛苦都是这么无力的。
然而津奈木的前女友还是觉得宁子是冷漠的,带着生病的冷漠,用你正常人的傲慢来说着“你这样的人真是让我和津奈木瞧不起啊”。
津奈木的前女友为了让自己维持着倚靠着正常人的正常,说着“我可是有在认认真真好好工作”。
我真的很羡慕这种自大和强制性弱敏感而带来的正常。
凭借着这种正常,所以堂而皇之的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指挥着别人的人生。
总有人会麻木的说,“抑郁症也有正常不正常之分的啊”。
提一句正常的优越感,拜托说一句,管我屁事,带着你的傲慢溺死吧。
“我,真的能好起来吗?
我真的能留在这里吗?
”对宁子来说,哪怕你有着我讨厌的正常人的傲慢,但是你说出“我们不就是和家人一样吗?
”也会感动。
但是感动后,宁子分享自己关于厕所很可怕的感受,却得到的是“怎么了,喝多了吗?
”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失落感吧。
宁子努力正常,努力的想要伸出脆弱的触须想要触碰到,却得到“和她一起工作很辛苦的”的结果,明白了一切的感动的底下一层都是深渊,感动只是一层雾气而已,看得到,摸不着。
所以才会在洗手间里哭出来,说着“我果然会被大家看穿,我真的好累啊”。
因为被人逼迫所以变得脆弱的感动演变成愈演愈烈的害怕与绝望。
宁子有一种小丑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让她即使是在面对这个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人时,也会害怕,心生恐惧。
自卑到说句“我其实是不正常的抑郁症”来为自己稍微增加自信与底气。
但还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个小丑而已,崩溃的冲到家里用冷水麻痹自己。
“干脆和这个世界的主流对抗到底吧”这样想着。
拿起又扔掉剃须刀,回归正常的想法与对抗世界的想法矛盾的冲撞在一起。
津奈木捡起剃须刀给宁子有被小小的触动到,津奈子的无所谓一切的态度让宁子感受到,“你爱我,你的一切我都爱,我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你都爱着我。
”好像在说,你的不正常,在我这里,也是被我允许的正常的一种,我允许你的不正常。
宁子在收到莉奈的小礼物后就出洋相也在预料的范围内。
脱离抑郁情绪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于是宁子擦了半小时桌子,想要给自己一点小小的自信。
在嗜睡症加重的时间里,宁子会问津奈木,“为什么你每天即使很晚回来也能准时去上班呢?
”正常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不用觉得生活和工作是被逼迫的?
能够合理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又或者是什么?
我该怎么才能变得正常?
我想,宁子抑郁症的原因,大概是不愿意落进正常人和社会的陷阱里吧。
社会的潜在规则允许人们去互相伤害,所以写出害别人自杀的报道也不会难受,反而只会寻找更加能够大卖的新闻。
所谓的正常是这样可怕的。
大喊大叫的说一句我不是正常人吧!
大喊大叫的把电脑扔出窗外吧!
砸破厕所的木板去奔跑吧!
不正常又怎么样啊!
请不要逼迫我去正常的活着吧!
“我为什么就是活着也这么累啊”,我们询问着自己,却永远也得不到答案,在能够看到的永远里。
在最后的天台上,感动宁子的不止是爱,是两个人互相舔舐伤口,彼此互相注视的视线。
爱其实很没什么用的,我和你一样的脆弱,我的伤口和你一样这种事才会让人觉得被治愈。
我在你身边这种事情充斥着所有的空气,才会让人感动啊。
电影里出现了两次宁子奔跑的镜头,一次是初次跟男友相识的那个酒会后的奔跑,还有一次是宁子在咖啡酒吧砸坏马桶的奔跑,每次奔跑时电影的配乐都很有节奏,让人印象深刻,都有一种从世俗解脱、重生自由的感觉。
最后宁子全裸在家里跳舞的镜头,夜色里的灯光通过房间玻璃折射到她的脸庞和皮肤上,营造出一种迷幻暧昧缱绻的氛围。
最后的这个镜头感觉好妙。
最近的新闻特别热闹,娱乐版块不断的结婚、离婚、辟谣,社会新闻除了「你是什么垃圾」,头条内容大多让人焦虑。
玛妮在娱乐和社会新闻的间隙,还常常看到「XX承认抑郁症」、「XX因为抑郁症……」的消息。
夏天真是一个容易情绪波动的季节,开心、暴怒甚至压抑随机播放,跟天气一样忽晴忽雨,走位飘忽。
可作为一个成年人,行走江湖的第一要义就是「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绪」,表情管理也是必备技能。
今天聊一部“丧气又治愈”的日本电影,年轻的主角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了跟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在沉默中灭亡,在痛苦时爆发当面对生活的“折磨”时,有的人会迎难而上,有的人则选择逃避,影片的女主角——宁子选择了后者。
宁子是一个躁郁症患者。
躁郁症虽然和抑郁症一样,都是因为情绪失控而造成的心理疾病,但两者有本质上的差别。
躁郁症是双向情感障碍,而抑郁症是单向情感障碍,躁郁症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呈现抑郁或者狂躁的状态,极端情绪随机播放。
宁子的出场便以一种极端、甚至癫狂的状态呈现:一个人站在浴室里,用刮胡刀片剃掉身上所有毛发。
不对称的眉毛,坑坑洼洼的头发……整个人都透着狂躁的气息。
可紧接着画面一转,宁子又变成了一只安静易怒的小猫,蜷缩在被子里等待着“主人”的喂养。
但更多时候,宁子会用睡觉来对抗这些负面情绪。
不工作的她,家里的杂物散落一地,一眼看过去只能用“颓废”两个字形容。
好在宁子有一个“好好男友”——津奈木。
两人在一场聚会上相识,因为聊天而产生了共鸣。
在两人同居的三年中,她长期保持着一种“休眠火山”的状态,虽不爆发,但也不免碰撞出一些小火花。
为什么把可乐拧这么紧?
为什么不戴我送的口罩?
为什么连收拾房间的时间都没有……宁子常常这样向津奈木发问,像是故意惹男友生气。
可每到这种时候,津奈木总是平静地回复她,或者道歉。
她对他尖锐,他对她容忍,像是一个怪圈,双方都没亮出底牌,或许在等着某一时刻的和解。
宁子也在尝试振作,她想要找工作,却因为起不来床,直接错过了面试。
被姐姐吐槽无所事事之后,她尝试着给津奈木做饭。
结果,肉卖完了,洋葱全是坏的,鸡蛋也因为别人撞到自己而碎了一地。
本以为这就够倒霉了,回到家准备做饭,却发现重要的调料忘记买,发信息给津奈木,对方宽慰:没有调料也可以。
宁子想抽根烟冷静一下,打火机打不着,屋里电闸也跳了。
她终于崩溃大哭,摔东西……
全是微小的生活细节,每一处镜头都轻描淡写地带过。
但正是这种一点点累积的失望与挫败感,才尤其让人感同身受。
宁子的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带动观众的所有情绪,随着时间和画面一帧一帧地流逝……让你想起曾经类似的经历,然后再一点一滴地陪你舔舐伤口。
爱,是唯一的「镇定剂」尽管情绪波动极大,有时候甚至像刺猬一样惹身边人难受。
宁子依然是一个“讨喜”的女主角。
这不仅因为她对生活的敏感让人感同身受,更在于无论任何时候,宁子都在想办法自救,努力地生活下去。
在与津奈木生活的三年里,宁子的躁郁症已经好了许多。
她不再伤害自己,也开始学着为别人着想。
为男友做饭,去便利店面试……宁子的病症慢慢出现转机,津奈木的生活却跌入谷底。
他曾是个怀有文学梦想的有志青年,却在一家八卦杂志社担任编辑。
这家杂志社常常为了钱做桃色新闻,甚至因为夸张的报道致人自杀。
少言寡语的津奈木一直努力忍耐,被磨平了棱角和激情,活得像个机器人。
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摔碎自己的电脑,辞职不干。
可就在这时候,他接到了宁子的电话——她又崩溃了。
在影片的结尾,宁子疯了一样一边奔跑,一边脱衣服,津奈木则在后面一边追赶,一边捡衣服。
这段奔跑,又丧又燃。
这对情侣,也在同一天揭下自己最后的面具。
在天台,全身赤裸的宁子背靠栏杆,声嘶力竭地对津奈木喊出自己克制了三年的心里话:你要是想离开我,就可以和我分开,可我一辈子都没法和自己分开,好羡慕你啊津奈木,你可以离开我,多好啊!
津奈木却回忆起了两人初次见面的场景:“我跟着你跑过那条路的时候,蓝色的裙摆随风飞舞,希望以后还能看到这么美的事物。
”他活得像个孤岛,因为觉得改变不了任何事,所以闭塞自己的内心。
宁子是他治愈自己「麻木」的解药:他从没见过疯狂得这么明晃晃的人,明明抑郁却又有种张扬的生命力。
安抚宁子的时候,津奈木也在她强烈的情绪中汲取力量,激活自己:不要这样,继续在杂志社忍耐下去。
宁子需要津奈木的冷静温和,津奈木则需要宁子的生命力。
他们既是「以毒攻毒」,也互为解药。
珍惜此刻的心情和自己宁子和津奈木代表着部分日本年轻人在面对压抑的社会,释放的两种极端情绪:宁子一直与自己的躁郁症对抗,津奈木虽然表面镇静,内心却已经一片荒凉。
极端的情绪,和麻木没有情绪,都是当代年轻人的典型病症。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的导演虽然出道已久,但此前只有一部短片作品《适得其所》,讲的是一个关于强迫症的故事。
处女长片又选择了躁郁症的话题,他说是因为曾经有过跟宁子类似的经历, 想借这个女孩的故事,探讨这一在日本社会被视为禁忌(taboo)的话题,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情绪问题和年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但是,一个见怪不怪,从不袒露真实情绪的人,不是太无趣了吗?
偶尔崩溃不是什么坏事情,找到你发泄的出口,就算经历了山崩地裂般的情绪失控,第二天的太阳也会照常升起。
想到为什么要截这张图了女主的脖子一直突突的跳
我哇哇大哭
很能共情女主的痛苦,厌恶厌倦自己但没有任何办法离开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时刻处在总有潮水还会到来的痛苦之中。
但还能找到这样的男朋友,无所求的坚持了解你爱你,只能感叹一句命太好了没法同情啊。
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
完全绽放自我地活着令人疲惫而又如此美丽。
一刷以为是单方面的拯救,二刷之后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津奈木会一直跟随在宁子背后奔跑。
「你要是想和我分开的话,就可以和我分开。
但是我自己却永远无法和我分开。
多好啊,可以和我分开。
」其实其他时间全部是都任性与忍耐,彼此理解只有最后的的那一刻。
但是就是那样的一瞬间,鼓起勇气把自己的一切展示出来,依旧被人爱着,被人温柔地拥抱,温暖地凝视,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有病就治真的很重要。女主演的挺好。老实说在看前面差不多四分之三的时候我都处在一个越看越别扭的感受。一直到最后宁子在天台上说了一段关于体验的话,我才想到 哦这才是她本身的世界。我只是用我的世界在理解她,所以我永远不能理解。但是男主真是神人能坚持三年,看这结局似乎还要继续下去。如果是我,我能理解但没有勇气去继续。真的不要试图去拯救别人,真的。如果你们没有经历过。
#JFF
如果我是他,一定也会离开这样一个丑陋的我。可我是我,我永远无法和自己分开…
真好啊,自我厌恶到极点的同时还能被人坚定地选择。
啊石桥静河的戏份也太少了吧,都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设……sad。唯一动人的是shuri说的那句“如果你想离开我,可以和我分开,可我,一辈子都没法和自己分开啊。”似乎就要窥见躁郁症的心理,但总是没有办法共情啊。所有的瞬间都像片尾曲歌词描写的那样绮丽幽微、游于表面,也戛然而止了。但是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苏打这张脸,也没有shuri的演技,这就是部完全没法看的废片了。很想看到更多的魅力,可是导演和编剧给的,远远不够啊。
如果要看霓虹灯+奔跑镜头我会去看regularMV,如果要看裸体舞蹈我会去看燃烧,如果要看嗜睡症大小姐肤浅的躁郁表达我会去看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这样还有恋人…上天对她够恩赐了
哇,好无聊啊。是不是燃烧带起裸舞风潮了。。为了菅田将晖而来,却都是趣里一个人的戏。
感同身受,有些事确确实实曾经发生在我身上。曾经在公司洗手间里大哭的我,穿着衣服躺在喷头下冲冷水澡的我,把及腰长发剪了个稀巴烂的我,用刮眉刀把手腕划的乱七八糟的我,莫名其妙大哭把弟弟吓哭的我,只要别人向我示好立马就心存感激的我,努力生存着我。。。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无病呻吟
2.5沉迷与“病于美”的年轻人。好的是年轻真好。
人物设定不错 但是还是有点理解无能
趣里和苏打cp感好强。
虽然前半部被趣里的颜劝退,但看下去发觉,她演出了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某一时刻的那样一个状态,所有不顺都胶着在一起的时候,不崩溃很难。“活着,都已经精疲力尽了”,“一辈子无法和自己分开”,看出眼泪,也想重新审视趣里。菅田将晖在这部戏里仿佛又看见活在《二重生活》里的那个卓也,只是还要丧上50倍。这电影不适合浑身无力、内心茫然、空空如也的人看,尤其还是在高温的夏日午后,你会分不清是感同身受并沮丧地睡去,还是真困。
标签里有一条是“这部剧毁了抑郁症” ,我想说,真羡慕这样没能共情的你。
看不下去
一开始真的觉得女主活该啊,好吃懒做,不工作,就知道乱发脾气,无理取闹,恃宠而骄,真他妈丢我们劳动人民的脸。男主的一副舔狗模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慢慢地,才知道女主患有躁郁症,她很想振作,却也无法。而让女主的人生发生转机的,竟然是女主前女友的嫉妒心。也许她看到了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是众人嘲笑下更大的绝望。女主在天台上的自我批评和无助,真的让我大受震撼。她是知道的,只是她真的没有办法。男主看到了女主身上的美,他想要了解她。最后,二人在黑夜里相拥取暖,让人泪目。当然了,还有典型的日本镜头,冷静、客观、克制。只有到了最后,才让背景音乐的喧嚣来热烈地表达。
3分。有点乱,也许是因为女一对抑郁症患者的演绎太过到位了,让人强烈不适。女一宁子(趣里饰)边缘废柴,极丧。某次和男一(菅田将晖饰)在同一个酒局,女一醉酒,其他人离开,女一发狂用头撞贩卖机流血狂奔,二人自此同住。男一在一个八卦情色杂事干活,各种压榨。女一啥都不行:不工作;不收拾;应聘睡过面试时间;躲在杂乱的居室里。好不容易在一个咖啡酒吧工作,上个厕所半小时,最后因为不自信、被别人议论(从工作来说,同事已经很友善了)而崩溃,裸奔回家。这绝对是个神经病吧!?不知道她存在有任何价值?能带给别人什么?自己有病,找个地方死去,非要祸害男一。男一图什么?啪?应该没啪吧?那图什么?真爱?被女一奔跑的姿势吸引?那为什么呢?没有逻辑啊!负面的片子不稀奇,但这个已经莫名其妙的病态了,为什么要拍这个?想说明什么?
情绪好几个小时之后都出不来,監督说寧子只有趣里演得出来真是太对了……
生きてるだけで、疲れる。打着恋爱电影的旗号,其实剧情相当的エモい了。一边看一边站在高处俯视女主,觉得寧子只是单纯逃避社会而已,但不知为何同感却特别强烈。光是活着就觉得好累啊,不如说,人为什么活着呢?全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不顾一切奔跑的场景吧,仿佛从这个人类社会中逃走一样,尽情的奔跑。然而最后还是要回到这个社会的,哪怕在和津奈木拥抱的那一瞬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这个事实,就足够了。我却还无法感受自己活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