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好就好在不俗, 生在这个世界就是要明白规矩。
什么自由,什么平等 都是扯淡,人类是社会动物,不符合常理的事物被排斥那是一定的。
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耶稣不能,乔丹也不能。
没人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接纳自己。
世俗的眼光永远存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的接受真实的自己。
这个电影在我看来无关同性无关LGBT,从一开始我觉得荒诞怪异,脑袋大,觉得无法接受的一个男主角,让我真的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渐渐的喜欢上他,佩服他。
无关外表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内心,这可能就是说的人格魅力。
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说明一个人在某一种程度的勇敢,在我看来,男主做事的勇敢,不怕,只是受到生命威胁,还是在勇敢的做自己,而且她有一定的智慧,口才能打动人心,让别人接受自己。
我没有他那么勇敢我真的很佩服她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我在他那个我没有他那么勇敢,我真的很佩服她,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在他的角度来看的话,我是不敢那么做的
Billy 就像一颗火种,在人心快速蔓延,凡是被波及者,皆踏上了寻找内心自己的旅程。
看过很多带有类似火种力量的电影,Billy却是最有底气的。
即便被生活伤的内心支离破碎,残缺不堪,也要kick back, kick harder. 后半段的演讲也是教科书级别的,值得有相似经历的同学朗诵全文并背诵。
可惜现实却更加残酷,即便有着Billy的梦想,却没有Billy的天赋,Billy的爹,也没有一个愿意为了你与全世界为敌的朋友。
眼光全程跟着比利转。
亚历克斯•劳瑟真的是太棒了。
《去他妈的世界》就很喜欢他。
那时候就觉得他挺适合演边缘人物。
看到这部Freak Show,我想就不是觉得他挺适合,而是他真的很适合了。
电影里最让我觉得惊艳的莫过于白色婚纱装。
不知道导演的寓意是什么,但我自己乐意把那称之为婚纱。
实在是太美了。
即便妆容厚重到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眼神不会骗人。
比利因为和人格格不入的行径被排斥,他受到歧视,内心难过而又绝望,但新的一天,他仍旧盛装出席,眼神平静又坚定炽热。
他仍旧相信那些人,以为真的换了教室上课。
遍体鳞伤的时候,嘴角流着鲜血躺在地板上的时候,比利他想的是什么呢?
他的眼神似乎从来都没有变过。
他一直是他。
“I am who I am.”
那套海妖塞壬的裙子,是他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母亲在年少的他心中就像塞壬一样美丽,可终究这一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幸福。
但好在,他从母亲那里学来了坚强。
他穿着华丽的裙装,自己成为了塞壬。
竞选返校日女王时比利穿的那套裙子,让他看起来真的像女王一般。
埃及艳后般的造型。
他没有赢得返校日女王的竞选,但他的勇敢、自信、笑容会一直被留下。
做自己,有什么错呢?
电影的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
尽管过程不太美妙,但最终比利既得到了想要的也坚持做了他自己。
而他,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都是渴望父亲喜欢,母亲温柔,朋友体贴,同学友爱的普通人罢了。
其实,你、我、他又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freak。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总是高于艺术的。
电影里的皆大欢喜,现实却不见得如此。
有些恶,真的是你想象不到的。
前两天的新闻,广西一初二学生在走廊里当众把同学从四楼扔下去了。
从视频看来,他是没有丝毫犹豫的。
被扔的人连挣扎都没有。
看到视频的时候,我想,原来人的鲜血真的可以像电影里那样飞溅出来。
我从来都自称胆大,恐怖小说、恐怖片看的也不少了,那天晚上却久久没有睡着,脑子里都是鲜血四溅的场景。
据说,被扔的那个平时在学校总是欺凌扔人的那个,扔人的那个因为长期校园霸凌受不了才有此举。
如果据说是真的,我真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件事。
校园霸凌有时候看着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像是小孩子闹脾气,我不跟你玩,偶尔还要欺负你一下一样。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恶意有多大,当恶意持续出现,再小,累积起来也足以压垮人。
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到底自己的精神与生活有多匮乏和无聊,才会以欺负人来得到快乐?
IFC导演见面会,中间是本片导演Trudie Stylers今天周五,纽约下雨。
我本来打算去IFC看千与千寻的,结果票卖完了。
就调了最近的一部Freak Show。
结果没想到,电影结束还有导演演员见面会,果然雨天出奇迹。
这部电影仅耗时22天拍摄完成,主演Billy的男演员是《去他喵的世界》中的男主,Alex Lawther。
他眉毛弯弯的,感觉像个道人似的。
电影里,他饰演一位有异装癖的高中生。
我才发现,Alex穿女装很好看。
导演Stylers很好的表现了Alex 的美,蓝色的透彻的眼睛,白色的皮肤,他走来富豪老爸豪宅的草坪上,阳光斜打在他脸上,他就是那个少年,没有“做自己”、“不一样”、“正常装扮”的修饰词。
T恤牛仔裤的搭配所定义的“正常”是社会文化给的。
你也可以自己定义。
毕竟,你是一个个体。
独立的自己。
服装造型的drama会让我吃惊,也是一种喜剧元素,但我又有一点点心疼,为了Billy的坚持。
我以自己的角度揣测他,Billy很快乐,同时也很难过。
Billy老妈告诉他,if life kicks you, you kick higher. 在Billy小的时候,她开放的老妈就告诉他,你在面对冰冷残酷世界时的态度。
有时候,我感觉Billy被伤害到了,却不当回事。
就像他说,“你直说吧,可能我也就听到一两秒后会觉得被冒犯。
”我觉得好可爱,好心疼。
Billy正视、接受自己,他远比那些欺负他的人有勇气。
人们总对自己没有的、畏惧的、厌恶的、被压抑的东西十分敏感,以扭曲的方式对待这些秘密。
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映射和写照。
做个成年人不容易。
青少年也有他们的不容易。
忙着fit in,忙着受欢迎,忙着追逐,忙着证明,忙着伤害,忙着受伤,,忙着隐藏,忙着躲藏。
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不是意识问题。
而是,能不能正视自己,在形形色色的眼光和压力下。
就与电影海报中Billy夸张艳丽的眼影一样,他的出众,是因为对自己的坚持,而不是为博人眼球。
只是因为我喜欢、我舒服、我快乐。
同时也没有影响别人什么。
有听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成全了自己,也没影响别人成全他们自己。
这个所谓的方式,和所谓的影响,放在大环境里,会变得很复杂。
这种喜欢是否受到社会影响改变过了?
影响别人是否能有自己决定呢?
有时候,攻击别人是因为其带来的成就感。
可是,就像《模仿游戏》里讲的,Do you know why people like violence?It is because it feels good.Humans find violence deeply satisfying, but remove the satisfaction, the acts become hollow. Alen Lawther也曾出演《模仿游戏》,如果没记错,饰演图灵小时候。
电影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都在最后Billy的演讲里。
虽然知道了故事的主题,但还是听得热泪盈眶。
他说他值得。
我也觉得。
电影中还有很多对政治(川普)的抨击、对亲情(父子情、母子情)和友情正反面的表达、对人性(豪宅里的管家阿姨)的描写。
这不有笑有泪有套路又很可爱的电影,不是一场秀,而是一个开端。
故事是结束了,高中也会毕业。
但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是怪胎。
社会规划、他人眼光和生计所迫使我们伪装成平常,其中一部分渐渐被同化被淡忘,另一部分总会在有光的时候慢慢徜徉。
虽然明明是反标签的电影部分人物很标签化,但是男主非常讨喜,在我看来小伙子值得一切美好和温柔都不为过,因为他做了自己,用最华丽的方式反抗暴力,用最优雅的手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他穿着女装展现了一个优秀男人应有的胸怀、气魄、自信、担当,还有就算是在朋友和母亲双重背叛世界崩塌的那天,也依然能发现女管家“帮他切掉了面包硬边”的善良。
我想起了之前创造101,那么多人投王菊,大概有不少人喜欢她是因为她不一样,她敢于代替屏幕前的我们说出自己的欲望吧。
无怪小空翻为什么勇于维护billy,billy的存在太耀眼,他在流言和伤害面前活出了自己,鼓励每个让梦想在现实面前妥协的孩子,他化作了光,照亮了每个不敢/无法做自己的人心中那个未消失的小小怪胎。
作为回报,shadow persons为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muv说她想把孩子流掉,但是她教会了billy诚实面对自己不被自我的谎言所遮掩,她还是爱着这个孩子的吧,虽然是看在前夫抚养费的份上。
爸爸是个好爸爸,一个传统的南方富豪面对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儿子能够始终抱有耐心和爱,最后billy 在他面前出柜时那句“so what”简直泪目。
Mark是我心头好,就像别的豆油说的,一个懂艺术gay friendly还勇于为和与既有交际圈严重偏差的朋友挺身而出的橄榄球直男真的太稀有了,他一直坚持向别人宣传billy的好,虽然方式不合但是这种朋友真的太理想了。
感谢编剧没有让他和billy在一起,他们都那么好,但是注定会走上不同的路。
Mary和Florence慢慢抚平了男主身上的刺,分别在家和学校缓和了billy与父亲/同学间的关系,这不是妥协,而是宣传和思想进步,也正是因为她们,深柜小哥和拉拉队副队长(我在她分手的时候就猜到她会给男主点赞了)才会喜欢上billy,向内心的freak妥协。
糖水但是蛮可爱的 男主发际线太高了吧
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
男孩的异装癖在表现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男孩青春期在父母离异之后的心理变化。
所以拍摄更多的是细节。
是在曲终人散之后倔强的红了眼,是在备受争议之后穿上了白裙。
而表现校园欺凌的时间点也恰到好处。
在向老师救援无果后的,想起了母亲的那天,白衣飘飘地垂在身后,被匿名的黑衣组织推推搡搡,欺凌总是变本加厉。
我不知道他们会接受我到什么程度。
但如果你是一朵盛开在煤矿里的菊花,不合时宜,无人问津,那放慢脚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虐待。
影片给人一种很细腻的情感,你是那种大开大合的感觉。
记得男孩也拍过sing street.当时将父母的争吵声做成音乐那一段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觉得小伙子挺有才华的。
男孩在这里表现的也很出色。
异装癖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打压。
越是被打压,就越是完善自己,就越是隐藏情绪。
当时就是在预告片里面,看到男孩扮演的玛莉莲梦露,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果然男孩那种未折断的傲骨,与女孩那种酥软感相结合,挺有创意的。
男孩的母亲好像是shameless的Gallagher一家人里的母亲。
我不太确定,就是两人的风韵有点像。
微笑给人的感觉,言行举止都带着monica的味道。
但是在这里有点胖呢,脸蛋细看又觉得不太像。
本来以为是救赎的故事。
但不因为别人而委屈自己。
男孩性格挺鲜明的。
一次kick的比一次高。
从穿白衣戴眼镜,到最后的读书笔记。
不断穿插着童年回忆。
童年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异装癖,也带来了如何坚持异装癖的强大心理。
kick higher。
看到热评有人说故事情节老套的,大概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连素菜都吃不惯了。
一看就是四倍速看完的。
都21世纪了,很少有什么新颖的故事情节,多的是故事基调与情感。
如果看过《去他妈的世界》,你一定在心里"偷偷的"想过:假如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我会……
世界很大,很忙,根本无暇顾及到每一个人,更不要说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角落。
能看到"秘密"的那个人,只有自己,能感受到秘密的那个人,只有角落里的"怪胎"。
在如今这个新时代,很多词语都有了新的定义:侠客、奇葩和怪胎等等,不再单纯是原有的理解层面,就拿"怪胎"来说,它代表的是不合群的人,行为举止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人,孤僻夸张的人……但这些人真的是"怪"吗?
"怪"总被我们用来形容外形上夸张可怕,和现实格格不入的人或事物,假如这些深藏在内心,就不怪了吗?
究竟是谁给了我们权利和标准,去衡量"怪"和"不怪"?
电影中的主人公,符合以上所有的"怪胎特质",可他却成功迎来了认可、接受和尊重,显然他没有错,"怪胎"在他的诠释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自由和做自己。
一、抛开压抑学会抒发和片中其他角色一样压抑自我,是一种行为日常,只是方式不同,各有特色,我们可以轻易的在片中找到自己的模板和标签,甚至我们就是那群"隐形人"。
压抑自己内心对于自由的真切向往,做父母期待的事、朋友认可的决定、老师喜欢的学生等等,但却丢了自己。
当然这些并不是说,"反叛和抗争"是绝对正确的,意思是:负面情绪和软弱是一种快速传染的病毒,而自由和做自己就像是解药,它需要试验,更需要勇气去证明。
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美人鱼"、"蓝色泡泡",主人公的台词大致是这样:我在学校里按照你说的做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做回我自己,用我原有的样子。
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在"演戏",只有当我们独处的时候,才做回自己的样子,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二、夸张耀眼是为了让自由有底气因为被束缚,让我们学会了一种生存技巧叫"含蓄",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再明确目标,直冲向前,而是反反复复,次次试探。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自由显得格外夸张和耀眼,甚至引来攻击和排挤,但也正是如此,更让争取自由变得有底气,因为难能可贵,所以路途艰苦。
三、没有情感的自由苍白无力
电影中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例子,她自由前卫却虚度光阴,奔放勇敢却沉迷享乐,这不是自由,是自我放弃。
真正的自由是有血有肉的,像是一个脆弱却丰富的中年女人,要摸索、试探,更要坦诚、热忱。
倘若只有苍白,自由的毫无力气,又有什么意义?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用力",力是情感的输出,没有输出怎么回报,更何谈自由?
四、寄托是自我封闭的磁铁有人说过:生活一定要有寄托。
其实,这是一个十分可怕又极端的自我暗示,倘若没有寄托和依靠,人类就要灭亡了吗?
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深刻的意义和目的,更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让人赋予希望的。
寄托会让人心生惰性,更会让人脆弱到不堪一击。
如果寄托消失,那么磁铁就会启动,我们愿意甘之如饴般的自我放弃吗?
以上这些是我看完影片后,最直击内心的质问,思考后我也有了一些些答案,但依旧需要深挖和推敲。
我很爱向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再继续提问,再回答……直到我没有问题可以提出,便觉得这个事情想的透彻了。
我也可以没有抱怨的承担这件事情带来的所有后果,无论好坏。
但思考后我发现即便这么做,我还是一个弱者,而不是"怪胎"。
很多人从不渴望成为万人瞩目的queen,但却时时刻刻妄想着成为自己的"怪胎"。
碍于没有勇气推开一直厌弃的朋友,没有胆量向所有人说不,更没有气魄向所有不公宣战。
最终变成了围观者中最懦弱的那个——敢想却不敢做,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如果看完电影,你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请行动起来,成为自己的"怪胎"。
不是马上变成,而是立刻行动,让所有不可能变得可能,让所有反对任他而去,把这一票投给自己秘密角落里的怪胎。
圣经.旧约.利未记:让同性恋下地狱。
男高中生比利在返校日皇后竞选中失败(好大事哦),尽管大多数选民在内心深处都想成为他那样的幺蛾子。
该片虽幼稚,但给了我一点启示,大多数受的表现欲很强,所以变成幺蛾子,与异性争艳,争宠,最后变成基。
就凭这点启示,我该多给点分……………………………………【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故事不够新颖,探讨的主题也不够深刻,但是依然还是跟着小演员的演技嗨了一把,也许有时候无需深沉的哲论才能唤起深思,简单直接的呼喊更能激发共鸣。
两星给服化道…看了截图以为是什么神片
不喜欢这个end of fucking world的男主...
最后小姑娘的演讲我不认可呀 竟然还竞选成功了??
这片子就是个支持希婆的美国人自己主子选举失败了,意淫出"都是世界的错,他虽然得到了我的票但我还是支持你"的垃圾产物.政治天赋99的男主对上天赋0的高中生小姑娘都能失败,完全是编剧导演的上帝之手.自己主子败了难受还非要拍这么个片子让所有看到这片子的人一起膈应就真的很烦了
看来阳光小美女在爷爷死后,还是没少吃冰激凌
3.5
Alex Lawther简直太会演戏了
这居然不是英国拍的?真没想到这个小孩还能演这样的角色 可爱 而且很酷
James果然没有死,他又跑出去客串了一把狂拽炫酷屌炸天的变装基佬。完美~
孩子这发际线堪忧,30之前可能就得秃,喜欢飞人
最后比利的那段演讲挺触动人心的
为什么都在纠结同性恋呢?Freak show ,明明是再讲青少年成长和心理变化历程的啊!只是在青春片或者说成长片里加了同性元素。
非常喜欢的电影。有着《壁花少年》中的对校园边缘人的关注,有着《天鹅绒金矿》浮华魅力。我们总是那么的害怕和拒绝与我们不同的事物,就像是保守的美国红州校园里来了一位每日奇妆异服的变装皇后,第一反应是试图同化他,抹去他的棱角,规训他的思想,同化他的穿着。同化失败,便是无止尽的欺凌、暴力。但是我要时刻告诉自己,要大胆地去尝试理解与接受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事物,并且不害怕自己与众不同,坚定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下去,升起内心那个标榜怪异的旗帜。
温吞水,普普通通的校园青春电影,就是一个简单的从“与众不同”到“没什么不同”、从“差异”到“大同”的故事,名为《怪奇秀》,可呈现出来的只奇怪而没有美。
不错的校园青春成长片,小男主表现很惊艳,美中不足的是竞争对手设计得太弱太直白,make A great again什么的,选美投票结果的反转挺刻意的。Flip很可爱。
这个英国小演员很厉害演技不错的,但是剧情有些头重脚轻了!
很肤浅的讲了一下做你自己。
呃……不太喜欢,怪咖的成长日记?!看着玩玩吧……
Alex Lawther太可爱了 讲美国口音还是带着英音hhh 但是也救不了这个片,全是套路最讽刺的是全片都在反标签可是所有的人物情节都是那么的模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