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一篇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周和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立桥上说:鲦鱼跳出水面,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反驳: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庄子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一 蝶梦庄周 庄周曾为漆园吏,一日冥想,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若有思,写下:“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的名句来纪念那种逍遥愉悦。
庄周既可梦蝴蝶,亦可梦鱼,故知鱼乐而不足为奇。
又有清人张潮《幽梦影》评价: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通意是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世俗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因为庄子与蝴蝶终究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不知庄周为蝶还是蝶为庄周的物我两忘,万物归融的境界却是庄子崇尚和追求的。
故事便从蝴蝶梦为庄周这说起。
电影里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少女弥迦出生在车臣,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赋予她没有意识的神奇设定。
既无意识,即无烦恼,与蝴蝶无异,逍遥快活。
然而当她被俄罗斯军队被发现,并带出村庄充当军妓之后,她的结局便早已注定。
外部世界的刺激让她产生了意识,开始清醒地认识世界。
蝴蝶梦为庄周,也就从混沌的懵懂快乐中剥离,被迫进入到清醒的现实,这就是弥迦的不幸。
有人说弥迦痛恨这个世界,她的意识诞生在无尽痛苦之上,她有理由憎恨整个世界,将曾经遭受的一次次痛苦和绝望倾泻给世人。
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弥迦的行为也都被解释为反社会人格,因为在正常人看来,她的存在意义构建于此,即我们自诩的“知鱼乐也知鱼苦。
”但弥迦是否真正如我们常人思考呢,不得而知?
二 作茧自缚 我们总说乌托邦不可实现,是因为这个体系忽略了一些社会矛盾,希冀通过人的极度自律和高尚情操来维持。
牺牲个人的局部自由换来整个社会体系完美运作,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重要支点。
然而个人自由意愿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之间存在矛盾,这样就需要意识来压抑部分情绪,从而达到某种协调,这是自然进化的规律,也是人类寻求生存的妥协。
意识在人类情感调节和行为抉择充当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举例说明: 一、过马路时,有一辆车从远处飞驰而来,人会本能地躲避,因为意识先于大脑发出指令,告知危险,控制肌肉做出反馈。
这就是意识的积极作用。
二、在重要场合,你很激动,兴奋地想大喊大叫,放飞自我。
然而现场众多领导长辈列席,你的破格行为有违世俗,迫于压力,你会努力克制兴奋情绪,将之调节为平复状态。
这就是意识的压制作用。
人有欲望,却想要像蝴蝶那样自由自在,但意识时刻压制着我们烂漫的情绪,小心翼翼地运作我们的系统,好让这副躯体日久绵长地存活。
前者保护人类生存,后者规范人类行为。
当然两者时刻在较量,对目的价值轻重进行权衡,即电影中所说的人是双曲贴现下的欲望集合体。
在电影中,女主角图安父亲将这种作用机制极端放大:为身体健康,摄入合理卡路里,健康芯片会时刻监控,并提醒某些食物不能碰,某些行为不能做。
像于大爷那样抽烟喝酒烫头都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
当然上述两个举例,有一类人是例外,那就是小孩。
他们会无意识地做出符合自由意志的行为(在成人看来不可理喻无法理解)亦或是忽略即将而来的危险。
似乎意识反馈链接并不能在小孩身上完全协同。
故而在电影中多次提到,健康芯片的完全植入需要静待小孩完全发育后才能安装完成。
在芯片最初被创造植入的那段日子里,很多小孩产生了轻生念头,给图安父亲带来困扰。
因为这不是生理上的排斥,而是来自意识的反抗。
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主导着人的行为,外部芯片的侵入绕不开它的防御壁垒。
直到弥迦这个强制设定的出现,通过仿生弥迦这族人大脑的作用机制,图安父亲成功设计出一个程序用来消弭这种障碍(为后文埋下伏笔)。
从此之后,大家都开始变得谦恭有礼,谨言慎行,一举一动都与社会信用挂钩,一切都被监控,只为保障社会稳定与安详繁荣。
人类将自己放入安全的桶中,为健康放弃很多逾越规矩的坏习惯。
这种的刻意放大束缚了动物本性,这在随心所欲的图安眼里,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人想要永久获得快乐,就必须先从蝴蝶做起?
真是莫名讽刺) 三 破茧化蝶 她的痛苦来源不是在堡垒里遭受的肉体痛苦,也不是磨难之后的精神创伤,而是回归正常人之后拥有意识被压抑的情绪痛苦。
那种懵懂,恍恍惚惚的惬意是无论如何没法在一个温暖却循规蹈矩的家庭中获得的。
她也清晰地意识到嵌入身体健康芯片的存在使她离那个快乐越发遥远,为了摆脱意识的压制作用,惟有死亡可以解脱,所以她不顾一切找机会将自己人道毁灭。
当然在过程里,她遇到两个好友,图安,吉安,如同小孩喜欢把自己爱吃的糖分给喜欢的人一样,她只是单纯地想将这种喜悦传递这种给自己爱的人。
于是也就有了电影开头,她蛊惑自己的好友一同赴死的诡异桥段。
弥迦是恐慌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众多人敌视她的原因,然而对于弥迦来说,她的出发点很简单(当然以下都是个人的揣测):她从无意识的混沌里诞生,想要回到混沌里去,而图安父亲的发明创造正好帮助了她。
无论结局如何,弥迦的终点都在堡垒的房间里,那个诞生她意识的地方。
在那里,她亲手将自己意识埋葬,重归混沌的怀抱。
至于整个人类的命运抉择并不在她的手里,因为对于她来说,被格式化清零和被杀,意识都归于虚无。
至于为什么要等女主角图安的到来,个人觉得是作者一种仪式感的安排。
破茧成蝶的伟大时刻需要一个人来见证,而图安就成了这个不幸的观察者。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整个人类最终统一成一个整体,成为庄子心目中的物化境界,在高扬肃穆的哈利路亚赞歌里落下帷幕。
一人化蝶,庄周之幸也;双人化蝶,梁祝之幸也;万人化蝶,众生之哀也。
记得最早看的时候是这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当时看有些晦涩难懂。
现在看来确实还不错,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战争和人类意识灵魂而展开的。
电影中不管是女二被俄军俘虏的那段经历,还是进入日本理想国的那段经历,都是因为战争的爆发而产生的,对于有过这两段经历的女二来说肯定会和在理想国里生存的人们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她知道真正和谐的理想国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最开始她所待的部落那样才对。
对于女二来说两处都是地狱,灵魂都是被控制的,都是有很多限制的。
理想国的人们以被控制灵魂为代价换来了他们害怕的死亡,因为有了战争,所以才害怕死亡,但其实死亡也许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真正害怕的可能是痛苦才对,就像女二最开始待的部落一样,并不会害怕,而是坦然接受它,所以那时候意识也不用觉醒,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理想国。
女主因为长期出入日本和战争地区,所以她有些方面跟女二也有点像,最后女主抱着女二,说她也想要进入和谐的世界,但她知道因为战争的关系,根本回不去了,她选择了被限制了大部分自由的日本理想国,女主可能觉得女二太理想化了,甚至有点中二,但我觉得女主还是太不了解女二了,最后的觉得我的理解是女主把女二杀了,女二所说的和谐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不用被痛苦死亡而影响,坦然接受它们,就像最开始生活的部落一样。
不管是车臣那边的战争还是日本通过人脑进行控制杀死人类,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手段不一样。
人类突破意识这个界限说的是不用像日本和车臣战争而拥有的意识,如果没有战争,就也不会有意识这种东西,就也不会有痛苦和害怕死亡了。
对于女主而言女二口中所说的和谐的世界对于她开始只是个虚伪的乌托邦,但这个乌托邦是真的存在的,是没有战争前女二出生的地方,真正的理想国。
电影中间的部分女主开始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女二,她到结尾都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世界。
在电影的结尾女主不能接受有那么一段痛苦经历的女二,她只想活在自己认为的理想国里,认为上学期间那段日子的女二才是真正的女二。
死亡,痛苦,被枪杀,都是自己的权利,是摆脱控制的感受和行为。
女三到死也只是住在这个日本理想国里,她觉得女二是类似暴力的恐怖分子之类的存在。
而女主选择追随女二,想要更了解她。
女二很憎恶这个世界,她想人为得让大家回到以前的那种和谐的世界。
结局我认为肯定是有人死了。
如果是女二死了就说明女主根本不了解女二,认为女二的和谐的世界都是幻想,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是女主死了,就说明女主通过了解女二之后觉得真正和谐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她死了之后这个直接也许就会朝着女二的方向发展。
另外我觉得女二的想法可能太幼稚了,因为只要有了战争,就很难回到最开始的和谐的世界,就算她通过女主她爸的研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跟最开始的和谐的世界还是完全不同的。
女主我觉得她所希望的是自由的世界,不被控制的世界,她认为每个人的意识不同,自己的认知也不同,同样的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些人来说死亡是恐怖的,但是有些人的看法又不一样,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日本理想国期间。
女二她可能是想回到自己没被玷污的时候,那个她所认为的和谐的世界。
所以女主会觉得她很自私。
同时女二也很孤独,她唯一的两个朋友,一个认为她像恐怖分子一样,一个一直在追随着她,但也根本没能了解她。
所以我认为女主想要的也是和谐的世界,就是现在这种战争和理想国同时存在的世界,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认知来判断什么是和谐的世界。
而不是被剥夺意识之后每个人都大差不差的世界。
或许存在着各种意识的,暴力和平所掺杂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
其实我觉得这部作品还是挺意识流的。
恰巧也看过虐杀器官,不过也是刚刚看完才知道是一个系列的作品。
对于这种作品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过多的词语来评价,只能说主题音乐满分,演出和画面略有欠缺。
图安一生追寻弥亚子,然而一直渴望逃离束缚获得自由的弥亚子最后居然希望回到那个无意识的harmony令我颇感意外,不过,那也正是最可悲,应该说是本剧所阐述的最悲凉的地方。
这片真的恶趣味且自以为是到了极点了,如果主创团队喜欢这样的女性那我祝你下辈子成为她。
在台词上,开明明可以说四肢、说躯干、说大脑,结果偏偏说胸部、说私处、说子宫,尤其是芯片本身并没有强调女性的生育能力,台词其心可诛。
在情感处理上,米亚赫,得了一种不跟女主亲嘴说不了话的病。
奇安,纯凑数工具人,百合play的一环。
图安,一种自由主义的《他人即地狱》。
在人设上,米亚赫极端的经历并不能让人共情她,只会让人觉得恶心。
同样这也不是让她穿着衩开到大腿根跟卫生纸一样的裙子光着脚在这个曾经的娼妓营里跑来跑去的理由。
不过这让她弯得很合理,让我们恭喜主角获得了“倾城之恋”。
其他:1.日本城建乌托邦进行时,在文化上统一不了,在审美上先统一了。
2.相比于《尸者帝国》,感觉制作经费少了很多。
3.反战,乌托邦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4.死亡讨论了不老少,疼痛这种与死亡紧密相连的触觉明明可以深入讨论结果只是简单带过。
怎么,不喜欢细糠吗?
5.肤浅的存在主义大片,自由主义与生命主义大PK,最后的反转真的让人有点哽住。
为数不多的值得讨论的点:死亡的自由与自由的死亡“朝死亡奋进的米亚赫的大脑”这个表述本来让我非常心动,满心以为人物的高光就要出现了,死亡与自由的主题在此碰撞了,米亚赫奋进的方向就是自由,结果后来发现米亚赫奋进的是全人类意识的死亡,主打一个“死道友不死贫道”。
“死亡是生命隐秘的一面”,在《色情》里,死性是死亡的平替,让人与人获得短暂的连接,而下一秒就出现了烧书和亲吻的画面,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在死亡的一瞬间达到了高潮。
烧书,在影片里显然是性行为的平替了。
世界毁灭后,重生的桎梏让人们丧失生存的力量。
本片内容过于飘忽,导演迈克尔·艾里亚斯1989年作为摄影助理参与了詹姆斯·卡梅隆的《海底深渊》的制作。
1990年在施瓦辛格主演的《宇宙威龙》中担任摄影助理。
1991年远赴日本,进入IMAGIC公司的特效制作部门工作,1993年回到纽约,参与了包括《回到未来》等多部影片的制作,主要负责CG制作,并且多次获得大奖。
1995年再次回到日本,脱离制作现场,开始从事CG软件的开发。
他参与开发的软件“TOON SHADER”后来在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被广泛应用。
返回一下,刚写的丢了。
没有看过伊藤计划的原作,所以大背景和世界设定并不了解太多。
单就此影片,感觉还不错,无论是人物形象、色彩构成、画面细腻,都有一定诚意。
喜欢就好,哪怕很少人看,我也是偶然在B站翻到了。
剥离了复杂起伏的故事,留下的是沉重的意识和爱。
雾慧图安一直在追逐着弥迦的影子,深爱着她,以为三个女孩子小时候的约定一起去死,而自己没死背叛了她,对弥迦的死耿耿于怀。
但后来发现很多线索,又找到了御冷弥迦,最后知道了八岁前的她受到了惨绝人寰的对待。
她们都想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方式。
因为爱她,又在痛苦中,杀了她。
我不确定自己理解的是否准确。
里面很多细思极恐的理念,人什么都不想,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了痛苦和疾病,被系统监控着,便捷生活的同时,是否真正的快乐?
在图安左眼刚回到日本,看到的人和食物等,有介绍和评分,来影响左右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不由想起了黑镜里面有个场景,评分系统左右着生活方方面面,为了享受更好更优质的生活,人不得不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好感度和评分。
蛮喜欢开头的一大片的向日葵🌻,图安仰着头眯着眼睛,坐在那里沐浴阳光,风吹动着红色头发,安静有范,若有所思。
很多小时候的情节,穿插在图安的回忆里,可能是太美好了,念念不忘,难以释怀吧。
2015年,百合动画电影《 和谐 | ハーモニー》挺糟糕的动画电影,完全被骗了,抱着既然点开了就要看完的心态。。
但是确实是太煎熬了。
本以为后面会有些起色。。
或许是这个电影太不对胃口了。
这么高的评分也许是一些粉丝吧,可能是小说粉丝?
倒是全3D效果倒是值得一提。
但是剧情能不能走点心。。
开头还以为会是挺不错的电影。。
但是这种叙事方式 加上无端出现的碎碎念一般的回忆杀。。
简直破坏节奏。。
全篇还是2个小时。。
真是让我坐立不安。。
(╯‵□′)╯︵┻━┻, 这简直是折磨。。
我是折磨的分界线推荐指数:★(2/10分),啪啪啪产生出来的意识。。
无病呻吟的主题。。
看的我浑身难受。
白毛意识的诞生代表了作者对于意识产生的观点吧?
同样也侧面否定了意识永恒这一观点吧?
但是在后续的尸者帝国当中从礼拜五夺取灵魂这一情节来看,作者似乎又偏向于死后灵魂永存?
否侧怎么会有夺回灵魂这么一说呢?
结合作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可能也不难理解这一观点的改变……那么说到到底,人啊还是都怕死的吧(笑)
這是個偽善的世界。
人類不應該對任何人的死都感愧疚,明明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人。
大家互相愛護,連不認識的人的死都感到悲傷。
強制性的自責自己,為何無法阻止,這樣的世界太變態太噁心了。
意志,或是有宗教稱為靈魂類,看不到摸不到。
但此刻我為了自己還能煩惱感到幸福,因為那代表我還具有意志「我」是存在的。
意志,在劇(書)裡的定義,是指多種欲望感情互相競爭產生的一種狀態。
藉由意志競爭被選上的過程,叫內心糾葛或選擇。
就像我看了某樣商品,到底買不買的內心糾葛一樣的東西。
意識等於現實,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現實,到頭來,只是被限定在意識內。
(這點感覺非常相似駭客任務)對研究腦科學家來說,能掌控意志是很吸引人的研究。
「和諧」這項技術系統,它能對人腦設定一個經過調和的意志,使人不再出現「雙曲貼現」的情況,理性主義從此不再只是假設。
但「和諧」有個嚴重副作用:當所有選擇都不會有內心糾葛,一切行動都處在清楚明瞭的狀態。
「我」此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意識會就此消滅。
上述看到某商品內心糾葛天使與惡魔,錢包的戰爭再也不會發生。
因為和諧系統已經取代了你的意志,不需要再做判斷。
再也不需要用來做決定的意志;最後就是不需要意識。
就目前的認知,有意識就是活著的證據每天醒來、有意識,就是我判斷自己還「活著」的依據《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中。
到底怎麼樣才算是「人」呢?
怎麼樣才算是「活著」呢?
當全身義體化,只剩靈魂,像素子,她算不算人?
意識只活在母體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母體給你的假象,這還算不算人?
那麼沒有意識(或我們感覺不到,或該人無法主動傳遞出意識電流)的植物人呢?
那天我失去了意識,不管我是什麼狀態,請不要再掙扎要讓我「活著」了。
“嚓”!!!
火柴棒在黑夜中燃烧,发出微弱的亮光。
这时,只有一双明眸带着水火不容的特性,借着火光闪烁出如澄清水面的光点。
接下来,便是她手中的焦油,那秾丽的黑色光泽,顺着指尖滑落在一本本令思绪翻飞的硬纸书上。
多么的有意思,听说有人曾深深沉沦于故事情节的书本中,在几个常用字词的组合中,想到遥远的未来。
他们裹挟着这般未有亲身体验过的经验之谈,在此时此刻,做出一连串实则复杂名为简单的判断。
她要烧掉那些让她成长,删减掉编写她灵魂密码的程序,只因那是剩下唯一可用来取暖,烧水的物品。
而当两指尖捏住那柴火棍,黑炭头如火燧石点亮了一方天地之时。
她又得来了短暂的温暖,并被它整个的攫取而去,浮浮沉沉地徜徉在思想的幻想里。
怎么,她要得到的热,竟一下子轻而易举,一下子不需要这番大费周章。
于是,她又有了,像是饱饱睡上一觉的人如梦初醒般,对现实再一次做出评判。
第一次,有那么一个她变成了伟大的哲学家,对着火焰痴痴地着迷,对着那即将昙花一现的小火柴棍看得入神。
我想起了我永远会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孤独而不孤单地同一些死物对话,并时常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安排好行程规划。
“口渴、肚饿、困倦”会全都是条件反射的一类可堪琢磨的议程。
同时,却不是一项鲁莽和危机生命时刻那样迫不得已的冲动。
也许我还能坚持一会,很有勇气地同早晨八点,中午十二点,下午十七点这些时刻做斗争,并冒着已然被胃酸腐蚀的肠道的风险去勘探出更多的道路。
于是,在如上的三种选择方案中,便又多了几种。
这些新来到的风向标拒绝平庸,需要你更进一步强有力地挖掘。
也许将是你被埋葬的坟茔土包,也许是摔个半死不活的悬崖,也许是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阳光大道。
那样的不和谐及充满着未知。
火焰成功的用它独有的特性赢取了转瞬的生命,随后化作一缕白烟,她没能抽掉的那几本还没看过的,堆放在杂书底层的书籍。
这时候,却变得毫无必要。
什么是更远和更好的一个境况。
论麻烦,要小心翼翼地擦干净封面上的焦油和无痕迹地处理掉那些之后容易触景生情的黑褐色污渍,在严寒的霜冻大地之上,寻找裸露晒热的岩石来烫干。
比起付之一炬是多么经不起选择。
所以,她便下意识地放弃了那种选择。
我的第二道思绪是,在任何眼前的既得利益上,也可谓说是,任何一个被刻意抬高的人、物、景,都会在当时当下的自己和其他人那里得到莫须有的价值。
房价的经济泡沫,领导的厚黑,某位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名为道歉实则狡辩的哽咽言辞,孰真孰假呢?
也难怪,这些年“打脸”的事情时有发生。
太中二
没啥创新,反乌托邦作品思想真特么思想贫乏。这个故事肯定没有经历过后现代思潮的洗礼
玄乎了点
我不能接受這大量CG全程旁白看不如聽的電影= =b 要不是在電影院看的估計早就棄片了。本來因為不可抗力harmony改在虐殺器官前面上映已經打亂了時間線覺得遺憾,看完倒是覺得如果伊藤計劃以這樣的片子結尾我更不能接受╮(╯_╰)╭
画面精致,却不如《恶童》具有视觉冲击,影片主题过多的依靠对白,而非借用镜头呈现,故事格局太大,略显虎头蛇尾,不过7.2的评分依然偏低~
不知道病中的伊藤计划是以怎样的心情塑造了这个全员强制健康的赝品乌托邦。看完这部剧场版,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史铁生说人的名字是欲望。“再见了,我”“再见了,灵魂”“已经不会再见面了吧。”
人类补完计划终于完成了。
恐怖分子太没溜了,一开始像是说要解放人类的意识,到了片尾变成了要抹掉全人类的意识,什么鬼……
智障一样的逻辑,映衬着自从日本经济崩溃之后的绝望的年轻人的现状。
不敢相信是2015年的电影,无论是角色关系还是主题都不如十几年前的同类型电影
【补】歌挺好听的,故事设定挺有意思,只是剧情还是中二,开展部分没能跳出那个圈子,偏中规中矩,三星半
两个小时想清楚的讲明白这么庞大的概念是不是太贪心了。为了和谐不管是极致的自由与极致的控制都是做不到了,和谐不是一种状态他是目所能及缺永远不会到达的地方。
之前是同志,这次是拉拉,下次是什么呢?
百合线有些喧宾夺主,其他都很好。PS:其实,百合这个东西,我也是吃的。哇咔咔。
补标,就记得当时大兵很恶心
高超的动画水准!
本片对于场景的描写是非常细致的,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一拍二一拍三,并且也采用2D与3D混用的方式进行拍摄,故事的结局倒是有些意外的有趣。“反乌托邦?你错了,这明明就是个爱情故事!”
中村孝你在想什么??百合都磕不动
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控制自己身体的人真的还能算是活着吗?仅仅从别人那里吸收来的思想真的可以不经思考就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以此为旨付诸行动吗?
有趣,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