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拍法,大道至简,实则就讲故事,弯都不带转一下的,圆形时空化为平铺直叙,但也是巨细地提供了一个线性框架的导读。
越往后,影像和文字碰撞出的火花越耀眼。
电视剧放大了人物的形象以及小镇的面貌,尤其阿尔卡蒂奥,妥妥的穿大人衣的小傻子。
活在故事里的人,影像化后还是那么得遥远,可生活的细节,事态的演变,年岁的变迁却又是这般相近,一个人就这样离得远远地望着。
时间、空间、记忆同一时刻倒向死亡的水滩。
没事吃把泥土,没事炼炼小金鱼,没事翻翻羊皮卷。
过于集体化和过于个人化最终的归宿都会是狼狈不堪,而其中的平衡需要的便是感性至上。
连着看了几期探寻没落村庄的视频,环境绝美,那样子就像是刚刚建立起来的马孔多。
没有政治立场,没有士兵,可以随意粉刷自家的墙面。
时间停止,永恒开启。
平静生活没几年,便布满了哀伤与孤独。
她在维持生计,他在捣鼓发明,祂们在捣鼓发明维持生计,祂们在维持生计捣鼓发明。
一个家族的羊皮卷听起来终归是沉重的。
文中将容易混淆的人名以自拟昵称代替:第一代的阿尔卡蒂奥——老何塞第二代的阿尔卡蒂奥——二代目卡第二代的奥雷里亚诺——上校第二代的蕾梅黛丝——白月光蕾第三代的阿尔卡蒂奥——三代目卡第四代的蕾梅黛丝-美人儿蕾磨蹭一周,终于把网飞的《百年孤独》看完,一天一集,强度甚轻。
江湖素有约定俗成的观点说《百年孤独》是最难影视化的名著,有传言说是马尔克斯本人一直扣着不让拍,点名表示只有黑泽明能拍出应有效果。
因此自打网飞官宣该项目起,就让我分外关注。
像这样的IP具有天然的受众群,影视化之后承受争议也无法避免,正因为难改编,网上许多书迷表达了对影视化版本的抗拒,我的看法相反——原著自然有文字的意蕴之美,但美人儿蕾梅黛丝飞升瞬间、下了四年多雨的马孔多、乌尔苏拉鞭挞三代目卡的片段、阿玛兰妲临死前当摆渡人收信件的桥段,当然还有上校行刑时刻……
上校行刑时刻呈现得还不错我是真的想看会有怎样的影像呈现啊!
甚至尺度大的话,我还想看看二代目卡的大捷豹,究竟有多大。
他们没让观众看他的大捷豹书迷们剧粉们,我这就开始大放厥词了。
>>>改编影视版本在呈现那段载入史册的开头前,还预先呈现了布恩迪亚家族宿命感的结局——破败的家、羊皮卷上的密码,还有难产而死的她和正在被蚂蚁吃掉的他。
这一度让我以为这八集将囊括整本书,心有惴惴。
还好,目前的影视版本,讲述的原著内容刚刚过半,主要围绕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展开;最后一集,第四代的美人儿蕾梅黛丝以及双胞胎阿尔卡蒂奥第二、奥雷里亚诺第二刚刚登场,暂且亮了个相。
而且告一段落选择的节点还蛮不错的:上校行刑,再次呈现摸冰块的下午首尾呼应一波;
老何塞、二代目卡之死,标志着马孔多“没有超过三十岁,也没人死去的乐土”融入世俗后终究阶段性落幕;
上校进攻马孔多,让乌尔苏拉结尾时说出“最终还是生了个怪物”,对谶语的回应。
与很多影评说的“复刻原著”观点不同,个人认为《百年孤独》影视化初体验改编幅度不小、影视化想法不少。
比如三代目卡和桑塔索菲亚成家生育的时间点前置不少。
不过,这些顺序问题末节略去不表。
三代目卡娶老婆比他爹还早或者说,前三集的确带着镣铐束手束脚,还用上大段旁白叙事来念课文,唯恐改一下就被挨骂;但第四集过后,情况有所不同。
IMDb上,海外观众对分集的评分也是前两集口碑平平,第三集开始逐集走高。
其中,第五集个人尤为喜欢,片头白月光蕾来生理期的描绘唯美极了。
书中白月光蕾对青春期到来的惊恐浅浅着墨,影视版本以这个点为饵,点名该集主题——白月光蕾成年啦,要和上校完婚啦,她的悲剧结局也要来啦。
片尾当她误服鸦片酊造成失血,与这个片头又呼应上了。
影视版本还有条更明显的冲突线: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政治主张贯穿全剧,甚至大篇幅是在营造这种冲突。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像是“拉丁美《红楼梦》”影视化成了“拉丁美《走向共和》”“拉丁美《觉醒年代》”。
包括原著视角一直在马孔多镇上,鲜有外部视角,而剧中呈现了上校在外打仗的具体场景。
原著中对上校多年的打仗经验,是一段话就总结完的▽
反正我是不太吃这套,但从海外观众对那两集的评分来看,主旋律桥段似乎在哪里都很受用。
可以预见,第二季的主线将是重点围绕对抗香蕉公司展开,先是反对封建势力,再是反对帝国主义嘛,咱也熟。
>>>“魔幻”场景原著粉对于《百年孤独》影视化的关注点,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魔幻”场景的呈现上:它会怎样“魔幻”,又不让观众感觉脱离现实。
①梅师傅和普鲁邓希奥的灵魂,呈现得中规中矩吧,剧中有一段用类似并置摄影的手法说明了老何塞能与亡灵沟通而他人并不能看到灵魂,但也很克制,所以不确定会不会对新入坑的观众造成理解门槛。
②全镇被失眠症所染,这段场景还融入了蛮多趣味性的元素和配乐,最终的呈现符合了我脑海中的想象。
失眠症传染全镇初期
梅师傅解救马孔多,居民陷入昏睡③二代目卡之死,那条一直流向乌尔苏拉的血线;
老何塞下葬后,马孔多镇上飘着故事的小黄花,画面都不错。
当然,这些场景在文字间的确有只可意会的魅力,但仅讨论目前的呈现,并没有太多需要诟病之处。
诶,那场黄花雨,我今天推开房间窗门看小区的景象也有点相似feel呢。
④剧中添加了一处疑似原创的“魔幻”场景:丽贝卡在等候婚期期间,夜夜自慰引起家里地震。
欲海之花丽贝卡!
初看没太明白,而后细想,尝试揣摩一下:意在说明丽贝卡是容易为欲望所惑,将情欲置于爱情之上的女人;地震就很好解释了——二代目卡的icon之一了。
因此,这里的闲笔还挺有意思。
综上,反正我对下一季美人儿蕾飞升和马孔多在下雨的场景充满了期待。
>>>选角、人设、演绎可问题是美人儿蕾飞升的时候,选的演员能不能到位!
第一季中亮相的美人儿蕾的童年版本和少年版本,真的不是开玩笑啊,让我满心期待碎了一地。
单是横向对比其他女性角色,也是剧中形象颜值最不出众的一位。
美人儿蕾让所有男人丢失魂魄的惊鸿一瞥东西方审美标准竟有如此大的鸿沟,我甚至怀疑主创把美人儿蕾和白月光蕾混淆了。
白月光蕾,上校好眼光在我看来,《百年孤独》影视初体验最大的问题就在选角。
由此,还带来人设、表演方面,我认为存疑的地方。
头号灾难,乌尔苏拉。
年轻时的乌尔苏拉选角尚可,很有那种坚韧、母性的感觉。
老年乌尔苏拉,几处场景看不出她作为马孔多实际话事人的威严所在。
来自上校的顶嘴
来自丽贝卡的通知
屈服于里正的命令书中对三代目卡的鞭打描写,舒了一口恶气;剧中这三代目卡一开始都敢对乌尔苏拉“重拳出击”,乌尔苏拉嘴皮子上的回击看起来也没多少力道,不知道是怎么做到让三代目卡产生敬畏的,很不让人信服。
自卫反击和主动出击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是不是演员的问题,剧中乌尔苏拉形象并不是很讨喜,总有种看到费尔南达掌家的既视感。
由此还衬得三代目卡顺眼了许多,当然,剧集疑似有美化三代目卡的成分(不包括他掌权之后的为非作歹部分)。
总之这角色的整体观感与看书时大相径庭,还我魅力女性乌尔苏拉!
另一位则是二代目卡。
他的问题主要在形象上,说好的巨人形象,哪都大尤其是堪比嫪毐的大捷豹呢?
这位肌肉男最多只能称得上健壮而已吧。
当他和上校同框时给我整笑了,还没上校高啊喂。
这种程度我觉得可以称得上穿帮镜头了。
其他人物目前看来问题不多——上校不可避免地在影视化过程中进行了主角光环式地美化和强化,就打仗的几个镜头看,帅是真帅,嗜血也真嗜血。
我存疑的点是——书中上校每次的决定,都是偏向当下的情感选择,他后来参与的战争是一次次被推动的,他政治诉求塑成的过程中可能有过彷徨和游移,不像剧中有着鲜明的政治主张。
我最喜欢的书中一段文字就是蒙卡达将军对上校的那句话: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白月光蕾的外貌形象与人物设定,很好地契合了我想象中的样子,甚至我觉得主创对她是慷慨的、有偏爱的;
庇拉尔的呈现十分饱满,塑造出了追逐爱情的幻想、母亲交出孩子时的脆弱、面对三代目卡的关爱、酒馆里为上校发声的气势,超出了我的预想。
不过就缺了她对上校说的“你适合打仗,百发百中呢”,竟然删去没呈现。
最后说下我个人对后续的期许,其实也是一点我对一位原著人物带有滤镜的理解。
在炙手可热的上校、美人儿蕾、乌尔苏拉之外,我对阿玛兰妲有着更高的期望。
阿玛兰妲少女时对丽贝卡的嫉妒之心,到后来发展成因妒火失手致白月光蕾而死;由此开始了她长达一生的内心谴责、自我判罚,肉体上进行自残,精神上压抑情感,先后拒绝曾经的心仪对象、伦理间的禁忌之恋、钟情自己一生的兄长好友,最后在孤独一生中完成了内心释然。
多么适合影视化的人物弧光啊!
原著中,她预感自己死亡来临时的几段描写,有顿悟、有博爱、有自傲,使其成为了我在书中最喜爱的角色。
剧中有一点我很欣喜:有不少镜头刻画了阿玛兰妲与上校的兄妹情。
是啊,她可是到死还记得哥哥死时只穿拖鞋,并预备好一双新鞋准备赴黄泉带给他的。
放心去吧,阿玛兰妲!
留我一人在这世间学习丽贝卡吧!
个人观点:摄影作为记录艺术,需遵循现实的视觉逻辑,至少要符合因果逻辑。
魔幻文学中的超现实描写常为主观意识展现,电影特效以及拍摄手法不能与之类比。
电影镜头始终是一种客观视角,若拍摄如,锅强行从桌上掉落这类违反因果逻辑的场景,且无设定与铺垫,观众会觉得失真而莫名其妙。
即便制作夸张的特效,特效工作者也得遵循光锥内的时空因果关系,以实现以假乱真之效。
(我并不是指要符合现实物理定律切记)举一个例子,信条里的逆商特效,从设定到视觉效果都是不遵循现实物理定律,但是我们观看时只会觉得以假乱真,震撼,想象力丰富。
而不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这也是因为其符合现实中视觉逻辑,还有个原因,信条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导演告诉了观众这是它的科幻设定,观众在认知里已经提前接受了电影里的物理规律,这时特效出现并不会唐突。
而魔幻文学里面既没有魔法也没有科幻,本质讲的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你说该让观众如何在潜意识里,去接受突然出现的超现实场景呢?
在没有得到权力时,奥雷连诺-布恩迪亚、阿卡迪奥都是普通人,最多前者有点预见未来的超能力,后者有点玩世不恭,但归根结底都是平凡人:不好,也不坏。
当阿卡迪奥被叔叔赋予代管马孔多军政权力后,他俨然成为小镇的土皇帝:随意杀人,征税,容不得半点批评,甚至六亲不认。
当奥雷连诺-布恩迪亚成为反叛军的上校以至于总司令后,那个初心为乡亲遭受屠杀而反抗的战士不见了,在自由党(左派)和保守党(右派)已经坐下来和谈,哥伦比亚有望走出选举舞弊、军政合一的党卫军专制时代,国家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依然要"为人民而战"、”要把权力真正还给人民“,乃至拔刀进攻自己的家乡马孔多,真正成为乌苏拉口中的那个“长着猪尾巴的怪物”。
实际上,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武力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无解。
任何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权力的政府,在得到权力后都不可能把权力还给人民,奥雷连诺明白这个道理,他争取的不过是更大的个人权力罢了。
人们常说权力是腐蚀剂,是毒药,然而它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掌握它的人有没有被限制。
不受制约的权力才是万恶之源。
解决方法有二:(1)法治。
Rule of law ,not rule by law, not rule by man,法治、不是用法来治、不是人治。
政府也必须守法(2)分散权力,让权力彼此制衡。
约翰-洛克说: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共有。
第一回吉普赛神人示异宝马孔多新村显生机第二回由爱生怖长子出走从父炼金次男入迷第三回失眠症肆虐忘人事老朋友归来解天启第四回装钢琴技师惹风波问时间老父坠谵妄第五回阻婚期无辜女丧命开杀戒孤僻男从军第六回自由派战斗频失利马孔多抵抗被瓦解第七回鬼门关上校逃一死雨花夜老父了此生第八回起义军首领挥铁腕马孔多市长吐真言第九回赫里内勒多输肝胆奥雷里亚诺止兵戈第十回旧家族繁衍呈中兴马孔多狂欢生骤变第十一回强势女阔斧改家规事业男大举修铁路第十二回马孔多迎来移民潮老上校走出金鱼坊第十三回乌尔苏拉世事洞明布恩迪亚寿终正寝第十四回寿衣方成大限已至蝴蝶绕梁情窦初开第十五回工人大罢工遭屠戮群众无意识被洗脑第十六回马孔多久雨失繁华移民潮退去显旧貌第十七回乌尔苏拉撒手人寰孪生兄弟同赴天国第十八回家族血脉零落殆尽神秘手卷解读未详第十九回庇拉尔阅尽百年事末世孙难脱桃花劫第二十回羊皮卷破解无遗算马孔多随风归太虚
之前《布里奇顿》太成功了,蛮担心Netflix走路径依赖,看前做过心里建设。
结果一口气看下来,是今年最喜欢的剧集。
比HBO做的《沙丘》剧集好太多,Netflix作为把全球电视机整合的流行文化巅峰能拿出这样的作品,也算是对《娱乐至死》的人文回应,人能超越局限,人永远有选择,文艺不死。
演员挑的很好唯一感到有些失望的一幕是何塞阿卡迪奥夜半溜到寡妇家,记得少时读书读到浑身燥热有生理反应,还以为自己变直了,后来只在看莫言时体会过同样的冲动,荧幕呈现路太短很难体现那份燥热。
其它一切都如梦似幻,尤其是英语版旁白低沉浑厚的声音太赞,从给马孔多命名,到吉普赛第三次听闻去世的噩耗,氛围能营造如此,很佩服整个创作团队的用心与才华。
吉普赛体验死亡后回来帮马孔多走出失眠症,指引用相机留下时间,让马孔多对信仰产生动摇之心,局部略显飘摇,却写了一个稳固流畅的好故事,让人佩服。
刚好最近在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以西班牙殖民拉美的开篇,让我重新体会小说家谈自己的民族史诗时有多了一份厚重。
从局部看,小说独有的能聚焦一个点让人沉浸,改编到剧集点很容易就散开,对比具体的点都略显松散,比如舞台剧一样的失眠症画面呈现。
可拢到一起,又比小说的点生动,比如乌苏拉两位女儿的成年礼,家族的顶峰,建高楼,宴宾客,曾经一起开垦建立马孔多的朋友被拦在门外,原本是逃避世俗渴望自由才踏上寻找大海的探索之路,原本是吃土就吃土炼金就炼金的自由,突然间就建起了规矩,不让人逾越,失去了原本最渴望的自由。
西班牙对拉美的殖民粗暴而野蛮,都是绑架部落首脑,奴役劳动力,折算成黄金变现离场。
因此从头到尾,从远离家乡建立马孔多,到一步一步自建围墙,再到争夺自治的权力,从被炼金吸引,到奥对小金鱼的痴迷,剧集呈现了如《大宅门》、《白鹿原》、《红楼梦》一样的变迁。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是有意跟英国殖民北美比较,拉美人民也跟美国人一样渴望独立、自由,远离家乡寻找大海的勇气丝毫不输给踏上北美的殖民者;建立马孔多的决心与对自治的渴望也丝毫不输给美国人,可最终历史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走向,看剧集时体会更甚。
乌苏拉,假如Netflix如此拍《丰乳肥臀》,同样的母亲印象,同样的以人建立起的民族史诗感。
一对违抗世俗的年轻夫妇,携亲友举家搬迁,寻大海未遂,栖于一片荒芜的沼泽,外人难寻。
从搭棚而聚,到建木房,铸石屋,再到建造出让临镇都羡慕的时尚别墅。
乌苏拉的一生,都在挣扎,她对地球是方还是圆不感兴趣,她也不让照相机拍自己,她设立了家族规矩,让其家族抵达社交顶峰。
可最终,她发现哪怕是从零开始的财富积累,哪怕是从命名开始的创建,却并不属于自己,那么到底该建其何种文化以何种形式把人凝聚起来,建立的文化才能守卫住其人群的主权。
当乌苏拉走上贵族之路,当乌苏拉跟替自己生下孙子的挚友划清界限,当马孔多变成木房、石房、别墅分级时,那道刷墙的命令就令她们毫无招架之力。
明显马尔克斯并不满足止步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惆怅,他在小说里问了拉美民族为什么此后陷入无休止的不对等与贫穷,除了西班牙殖民外,其内部文化的问题,这是小说家最伟大的地方,剧集能抓这个点做主线(sovereign vs govern),很可贵。
每个民族都有创建马孔多的故事,但最终马孔多总是陷入重复的平庸中去了(血缘能维持的凝聚力实在有限),百年孤寂,一个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百年孤独》提出的问题,十分有趣。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改编呈现的《生死疲劳》和《丰乳肥臀》,故事忘记了,却永远记得那份感觉,正是这些感觉让我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书与剧,有趣的。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里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文化不是你的朋友。
看完八集,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找书重新来读,异样感的来源慢慢显现。
整个布景的质感不对。
尘土、血流、汗水、蚊虫、爆裂到令人晕厥的阳光、肌肤相接的战栗、充满各色精巧舶来品的土耳其大街、沾染着泥土的栗子树都只存在于书里。
剧里的马孔多眨眼之间拔地而起,植物太翠绿,房屋崭新无比, 本应围绕着村庄,拥有史前巨蛋似的鹅卵石的河流也不见踪影。
很难让人相信马孔多根植在哥伦比亚大地,相反,它带有再明显不过的好莱坞影棚的质感。
人物的服饰、房屋的内饰、锅碗瓢盆都来自于现代工业化社会,并不肮脏或粗粝,也丝毫没有岁月痕迹。
书里的人物似乎都带着一种出神似的平静。
一切精神都漂浮在半空,跟随着命运的指引轻盈地流动。
甚至于死亡在宿命感之下都变得不那么伤痛。
而剧里的人物坍塌进了现实,怒目圆睁,带着紧张和严肃,用力扮演那些一半清醒一半做梦的角色。
吸引人看下去的是剧本本身的伟大。
再者就是一些忠于原著的魔幻场景的复现。
比如何塞阿尔卡蒂奥的血精准地找到乌苏拉,以及老何赛去世之后马孔多花如雨下。
这些片段激起了我作为一个读者对马孔多的乡愁。
当蒙卡达上校被缚在行刑柱上,说出"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为代价"时,亚马逊丛林蒸腾的雾气里漂浮着两个世纪的理想主义残骸。
奈飞镜头下的马孔多不再是魔幻的舞台,而是现代人照见自我迷失的棱镜,折射出每个理想主义者被执念灼伤的命运轨迹。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悲剧始于对"科学"的虔诚误读。
当他在吉普赛帐篷里看见冰块,瞳孔里燃烧的不仅是求知欲,更是整个拉美对现代性的集体焦虑。
炼金术士的坩埚、磁铁的远征、天文学观测,这些被殖民者视为"进步"符号的舶来品,在马孔多潮湿的空气中发酵成荒诞的执念。
电视剧用蒙太奇呈现他疯狂绘制星图的场景:油灯在羊皮纸上投下放大的阴影,如同整个文明对理性主义的畸形崇拜。
当他在栗树下喃喃自语"时间这个机器散架了",实则是初代移民精神图腾的崩塌——用虚妄的科技幻想对抗存在的虚无,终究让启蒙者沦为疯癫的囚徒。
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堕落则更具现代政治的讽喻意味。
剧集刻意淡化了原著魔幻色彩,用冷峻的镜头语言记录这位革命者如何被权力异化。
当他第三次签署处决令时,钢笔在羊皮纸上的摩擦声与二十年前书写情诗的羽毛笔形成刺耳的和弦。
自由党"为公正而战"的口号逐渐沦为杀戮的注脚,就像他作坊里熔化的金鱼,革命的纯粹性在权力熔炉中汽化。
导演特意保留了原著中蒙卡达被处决前的长镜头:上校瞳孔里映出故友平静的面容,这个持续十七秒的凝视,是理想主义者在道德深渊前最后的战栗。
"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为代价",这句跨越生死的箴言恰似马孔多百年风雨的休止符。
当现代观众目睹布恩迪亚家族在理想主义的泥沼中世代轮回时,我们看到的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症候?
从科技乌托邦到政治激进主义,人类总在重蹈"将工具理性奉为终极真理"的覆辙。
就像剧中反复出现的镜子迷宫,每个理想都是无限反射的虚像,当我们追逐某个镜像直至疯狂,就会忘记最初照镜时想要修饰的,不过是人性的瑕疵。
奈飞用现代影视语法解构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当奥雷里亚诺上校在雨夜数着自己制作的金鱼,镜头缓缓推近那些循环往复的金属光泽,我们终于明白:所有崇高的理想,若不能以人性的温度来煅烧,终将成为禁锢灵魂的冰冷镣铐。
这或许就是当代人打开《百年孤独》最恰当的姿势——在理想主义集体亢奋的年代,保持对绝对真理的警惕,在进击的征途上时常抚摸良知的温度。
看百年孤独原著很早了。
那是大学时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在图书馆借了一本翻得发黄的《百年孤独》,坐在草坪速阅了一下午。
阳光晒得头脑发烫,可大脑CPU肝冒烟了,也没有提取出一点想法。
好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啊,一定是自己理解能力不行。
后来走上社会,百年孤独这本书常年横亘在书店畅销书单榜,忍不住又手买了一本,在零零散散的几个月里,反复阅读,勾勾画画了许多金句,以为总算是入了门。
尔后数月又忘得干干净净了,过了几年再翻阅,除了记得孤独永恒来安慰单身的自己,也说不出这本书的所以然来。
不得不感叹,名著是真踏马的名著,不像是看爽文。
后来就把书束之高阁了,但大数据从来不饶我啊,朋友圈总会有关于百年孤独的信息,谈资话题里也少不了有人搬出这本书的境界来装逼,于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粗鄙,还是会时不时从碎片化的文章视频里,去提炼一下百年孤独的道理。
假装自己是一个真读懂的人。
但实际上依旧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我甚至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这个家族图谱上,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
更别说里面涉及到那些魔幻的剧情,可能是脑洞不够大,所以直到看到影视化,才渐渐理清了过来。
不得不说,这部剧拍的是真好。
抠书细节做到位,总算是把关系图谱,还有人物天赋搞明白了。
真有那么厉害,我们从开局说起。
原著的开头,一直是小说写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世界上最伟大的开篇,就是百年孤独了。
以至于后来成为了一种文学回复体,当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刻时,大家都会照着百年孤独仿写一段,多年以后,在面对XXX时,X人会想起他的老父亲带他从事XX活动的场景。
一句话就文学内味就上来了。
电视剧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然后就进入到了乱伦一家人的宿命局。
我们来简单拆分一下乱伦家族的图谱吧。
首先是大表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因为名字实在太长了,我们干脆用火影的说法,叫他初代目吧。
初代目这个人呢,属于那种百无禁忌的性格。
而且他跟表妹是真的情投意合,再加上当时两人都年轻,干柴烈火不打扑克可不行。
但家族一开始就给他们上了个诅咒,乱伦者会生出猪尾巴的孩子。
这给表妹乌苏拉(初代目妻子)吓得不轻。
惊吓归惊吓,但奈何初代目胆子大,欲望上来,什么诅咒都管不着了。
再加上那天斗鸡被人挑衅,失手杀了同村村民,那更是一个冲动上头,就强行打开了表妹的下体封印,打了扑克。
于是,诅咒契约正式生效。
但这个诅咒呢,它不是那种及时性技能,属于一触发就会立刻发生化学反应的那种。
它是持续性技能,属于超长久debuff,这个debuff是慢慢掉血,直到把这个乱伦家族全部团灭才会消除。
初代目哪知道那么多,而且初代目天生就是海贼王属性那种,骨子里各种叛逆冒险,打了扑克家族不容,就带着自己的表妹去找星辰大海了。
走了很远很远,海贼王没当上,老婆还有跟着他冒险的兄弟姐妹们实在是扛不住风险,于是初代目一狠心,就在马孔多这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城邦。
等同于火影初代建立木叶村吧。
海贼王的梦渐渐被火影的梦替代,初代目在这里开枝散叶,教化村民孩子,小日子也算是过得风生水起。
但初代目表面上做着火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当海贼王。
但最奇妙的是,最后成为了钢之炼金术师。
而这一切的变化,还得从一位长得像甘道夫的炼金术师来到了他的村庄,跟他聊了聊炼金术的法则,把初代目迷得是神魂颠倒,于是初代目老婆也不管,娃也不带,一心扑在了炼金的道路上,比踏马的吸毒还要爽。
这么看,还有点像晚年的牛顿。
可惜他没生在伦敦,不然说不定伟大科学家里,也有他初代目的身影。
结果玩到最后彻底疯批了,神志不清,寻找上帝,被家族人联合绑在了院子里的大树下,受尽风吹雨淋,初代目的人生就这么废掉啦。
但初代目的孩子人生才刚开始。
这里就要重点说说了,他的两个孩子。
每个都是天赋异禀,老二更是这本书的关键主角。
还是先从老大说起吧。
老大名字叫何塞·阿尔卡蒂奥,要记住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好在老大身上有天赋技能加持,就是他的根比平常人的大,所以我们暂且称呼老大为根大吧。
因为根大,他老妈就说诅咒还是报应到他们家了。
于是他妈就跟村里著名的神婆商量。
谁知道这神婆是个好色之徒啊(女人见色起意比男人更猛),见到根大把持不住,上来就给根大检查身体,一下子就把根大的欲望开关激活了。
于是乎,根大与神婆一通偷情,没多久就生下了私生子,我们暂且称之为三代目。
根大自从解开了肉体封印,那更加是肆无忌惮,整天沉迷在花天酒地的世界里,偶然一天,根大遇到了一个吉卜赛小妞,这些人的天性是四海为家的浪子,根大跟她搞上了,结果人就被拐跑了。
不过反过来讲,根大是继承了他爹初代目的意志,去当海贼王了。
而且根大归来之后,是环游了全世界回来,也算是帮初代目看过世界了。
不过世界虽然看了,但根大那身体里燃烧着的欲望可从没被世界的海水给浇灭。
根大一回来,就跟自己的吃土小妹搞上了。
那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吃土小妹。
吃土小妹是初代目的养女,反正来的也是莫名其妙,关键这个养女身上也带各种神技,首先是吃土。
就是心情不好,一言不合就要吃点土放松一下。
其次就是白眼失忆症了。
这个重点说说。
因为这个技能太变态了,她差点把整个马孔多小镇的人都给团灭了。
这个技能传染性可强了,丝毫不让几年前的新冠。
怎么传染的?
吃土小妹只是舔了舔糖浆,然后做成了糖人给了小镇所有人都吃上,结果全镇的人都失忆疯批了。
眼看小镇就要团灭,最终还是初代目的好友,大法师甘道夫回来一人一口疫苗,这才把小镇救活了过来。
小妹也得到了大法师的治疗,正常了不少。
但该吃土还是要吃土啊。
而且这个小妹呢,她跟家里另外一位小妹,同喜欢一个搞艺术的男人。
艺术男喜欢吃土小妹,另外一个小妹因为得不到艺术男,就一直跟吃土小妹不对付。
但吃土小妹骨子里是个浪蹄子啊,本来跟艺术男已经确定好要结婚了,结果根大哥哥一回来,当晚就跟根大哥哥没羞没臊打扑克了,打完那叫一个神清气爽,两人第二天就搬出了初代目的家,结合成为了夫妻。
然后他们的日子,大多数都是在没羞没臊中度过的,毕竟根大有天赋,小妹也是个浪蹄子,真是天造地设啊。
但好景不长的是,两人好日子没过多久,根大在一个早上莫名其妙就被人一枪打爆了头。
死因有如下解析,其一是根大抢了别人的地,遭到了报复。
其二是根大去搭救了自己的弟弟,被人当做自由党误杀。
不管如何,根大死的莫名其妙,但也是宿命论了,乱伦家族人反正都没好下场的。
说完根大,那我们重点说说主角上校了。
上校这个人一出生就自带一个天赋点,未来感应。
相当于一个小先知了。
可惜当时没彩票,不然上校凭借着天赋,还搞什么战争啊。
而且上校这个人跟他哥哥根大性格是截然不同的。
哥哥是明骚,弟弟是闷骚。
但不论如何,核心还是骚啊。
两个人都是压不住欲火,最终都交代在了同一个女人身上,那就是神婆。
哥哥跟神婆搞出了一个私生子,弟弟也没闲着,后来也跟神婆搞上了,也搞出了一个私生子。
不得不说,神婆才是他们家族的天选儿媳,产子率拉满。
但是两兄弟没一个娶了神婆,神婆只是他们人生欲望的启蒙导师而已。
真要结婚,还是得找像模像样的。
于是上校,就找了大老远搬来的镇上的镇花作为结婚对象。
不过这婚一开始还是不好结的。
毕竟镇花他爸跟初代目,也就是上校他爸是对头,两家是一言不合就要干仗的那种。
好在上校积极从中斡旋,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上校娶了镇上最美的女人,小日子过得那也叫幸福。
但幸福是不能持久的。
毕竟乱伦家族的诅咒一直生效的,果不其然,报应很快就降到了上校妻子的身上,上校妻子的两个龙凤胎,一晚全没了。
连同妻子也一并升天了,上校痛失所爱,举目破败,于是加入了自由党军团,跟他岳父对着干。
很快上校就打响了自由第一枪,在镇上一下子名声大噪,成为了风起云涌的人物。
他的大侄子,也就是根大哥的私生子,对他也是推崇备至,跟着这位叔叔一起搞革命来。
这位大侄子就是三代目了。
三代目的人生也是悲剧,他差点就跟自己的老娘,神婆上了床。
好在神婆知道真相,于是来了个金蝉脱壳,给三代目献上了一枚优质女,三代目满心欢喜,产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是为未来的四代目。
三代目革命成功后,人就飘了。
在马孔多开始各种暴力执法,行为恶劣,最终又被保守党给掀翻了,拉到菜市口乱枪打靶,不得善终。
而此时的上校,命运也没见得多好,虽然革命搞得轰轰烈烈,但奈何装备实力差距太大,最终还是被擒获,拉到了菜市口,准备打靶。
于是就有了百年孤独神开篇场景,面对行刑队,上校想起了初代目待他看冰块的那个下午。
他的感应术又回来了,他发现自己大概率不会死。
果不其然,他的老哥根大来救了他,行刑队直接投降跟他混了,开启了自由军的第二春。
顺便还语言了初代目不久就要噶了。
初代目的妻子,上校的母亲听完大为震惊,于是解开了初代目多年的大树捆绑,把他放回到家里。
初代目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炼金实验室,一边倒腾机器,一边回想早年于甘道夫一起冒险的回忆。
然后就坐化了。
而彼时初代目的女儿,收养了二代目上校与神婆的私生子,还经常没羞没臊的睡在一起,探究彼此身体的小秘密。
二代目私生子也是经不住老姑的诱惑,一个劲催着老姑打扑克。
愤怒的老姑觉得太羞耻,就把二代目的私生子赶了出去。
二代目的私生子于是也加入了自由军,跟着老爹上校干起了革命。
马孔多经过几番政变的洗礼,渐渐安定了下来。
彼时初代目,根大,三代目,都已经领便当了。
唯有二代目上校一直在折腾,他不断地革命,最终又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朝着自己的故乡杀奔而来。
而一直希望和平安定的初代目老婆,也就是上校的老母,主动来到上校的军营,对儿子进行劝退洗脑。
可惜上校经过丧妻之痛后,早就变成了冰冷的战争机器。
他成为了权力的暴君,老母这才意识到,命运的诅咒从来没放过这家人啊,她终究还是生下了一个怪物来....第一季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应该说完成了原著三分之一的剧情,整体来讲拍得还是挺有那位,演技也大多在线,值得上豆瓣9分的好评,那么,诸位百年孤独的读者们,认可这部剧吗?
Purpose of Magical RealismMagical realism serves several interconnected purposes, each contributing to its distinctive role in literature and art:① Highlighting the Extraordinary in the Ordinary② Cultural Expression③ Critique of Societal and Political Realities④ Subverting Western RationalityBy blending the mystical and rational, magical realism challenges Eurocentric, linear notions of truth and reality, offering a pluralistic view that incorporates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realities.⑤ Creating Emotional Resonance The juxtaposition of magic and realism often evokes powerful emotional responses, inviting readers to connect with characters and themes on a deeper level.⑥ Exploring Existential and Metaphysical Themes Magical realism allows authors to delve into existential questions about life, death, love, and destiny in a way that realism alone might not achieve.What Happens If We Remove the Magical Factor?If the magical element is removed, magical realism typically transforms into straightforward realism. Here’s what would be lost:【Loss of Metaphoric Depth】 The magical often operates as a metaphor for complex ideas or emotions. Without it, the narrative may lose symbolic richness and layers of meaning.【Reduced Cultural and Spiritual Representation】Magical realism often integrates folklore, myths, or spiritual beliefs into its fabric. Removing magic erases these connections, leaving a less culturally resonant story.【Flattened Emotional Impact】The surreal aspects create moments of surprise, awe, or poignancy. Without them, the story may feel less engaging or evocative.【Limited Critique of Rationalism】The genre’s power lies in its ability to question rigid notions of reality. Without the magical, the story may conform to conventional, often Western, frameworks of understanding.【Simplified Narrative World】The tension between the magical and the real creates a dynamic narrative. Stripping the magical reduces the complexity and uniqueness of the world-building.【Missed Exploration of the Unseen】Magical realism enables the exploration of intangible aspects of human experience (e.g., collective memory, love, or trauma). Without magic, such exploration may become more abstract and less accessible.Illustrative Example: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In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the magical elements—flying carpets, ghosts, and rain of flowers—are integral to portraying the cyclical nature of time and the surreal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Without these magical elements, the story would lose much of its allegorical power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becoming merely a historical narrative.In summary, the magical aspect of magical realism is not just decorative—it is a vital tool for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culture and modernity, and the rational and the spiritual. Removing it undermines the genre’s essence and diminishes its ability to evoke profound truths and emotions.OpenAI. (2024). Purpose and effects of magical realism. Retrieved from ChatGPT on December 27, 2024.
许多年后,面对剧版的《百年孤独》,我将想起那个翻开了范晔译本第一页的下午。书里的马孔多,阳光和阴雨不需要拈着故作神秘的调调。依次登场的人物无需被舞台般虚假的场景衬托也具备故事感,宛如史前巨蛋的世界不用影像化也足够震撼人心。
我一直在等待或者是说容忍,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一样,人与作品的磁场也是很微妙的。在《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中,乌苏拉这个角色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支柱,选角出来之后我还是蛮失望的,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但女演员也在努力的表演,我愿意给她机会,愿意给这部作品机会,我想看它稍后的发展,开始大量的裸露戏份让我非常的不适,看书的时候完全没有不适的印象,随后如流水席般的走过场的剧情慢慢展开,书中大量人物的出现及剧情的叙述方式还是没法让我改变之前的观点,等到丽贝卡出场,开始让我的忍耐变成了厌烦,怎么可以做到每一个选角我都不喜欢,看书的时候并没有对人物有这么强烈不满的感觉,只是精彩之处就每每都停下来惊叹一会儿,作者好会写,显然剧只演出了皮没有魂。
十年前一个男孩送我一本百年孤独,不是我不够喜欢他所以没看,而是里面的名字实在太长太难记住了。所幸有电视剧可以看,故事是恢弘,画面也精致,但是不太喜欢。
无聊的改编 应该交给库斯图里卡拍
看了一集不想看了,原著的文字情感和想象力比电视剧强太多,如果我只是想从电视剧里得到和书里一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看书,更何况这种感觉这剧也没达到,基本拍得和附述书流水账差不多,保守。
挑这种硬骨头啃也是勇气可嘉,原著还原度高,几乎将所有重大事件都勾勒出来了,但缺憾也正在于此——唯见骨干,缺乏细节和想象的填充,因为百年内人物谱系委实过多,事件林林总总,若要在16集之内转圜自如、面面俱到,且能做到叙事流畅、代际承接精准,难上加难,情节的快速推进有点赶工;就第一部分成品来看虽有失望,但还能看,大宅内长镜的滑移交代人物关系、丝滑转场达成时间流逝,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原著的魔幻风格彰显不够强烈,更偏现实味,尤其是上校打仗的场景过于具实化,因而命运的无常和离奇、孤独的噬人心骨、暴力在大地印下的伤痕,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弱了,因为《百年孤独》最大的魅力在于文字赋予的无穷想象,落实到影像层面实操很难。
。。。
还好不是史前巨蛋/NetflixGPT钜献/小说赠品/文本内服/此剧外敷/多年以后,看到土豪网飞舔不肖加博二代并指派PM交活,已经记不清楚因为读到书第一段而开始学西语练大舌音记动词变位被Barranquilla的口语老师骂的那个二十年前的下午。
都是流水账,看书就嫌短,看剧却嫌长,为何会这样?
Netflix用安全务实的方式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没有选用喜欢放飞自我的知名大导演,而是用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对原著的底层叙事进行通俗化改造。这里没有魔幻现实主义,只是一个家族传奇爽剧,每个人物都有着色彩爆裂的个性冲击力。期待早日看到下半部分。
所以到底是8集还是16集?某些部分太像ppt了。三星半。
不喷
真人演不出书里的意境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马孔多的大雨将会冲刷一切。
读过原著的都清楚拍摄难度有多大,一板一眼的照着书拍也是种安全策略,虽然差点少点灵性,也算是不公不过地完成任务。
感觉我看了动物世界
烂,拍的跟个环球影城TVC似的
这有点草率吧,虽然我几乎忘了原著,但我还记得看书时的震撼
是认真用心的改编,但有《双峰》《守望尘世》《嘉年华》(马尔克斯儿子做导演那部)等作品在剧集这一媒介中所作的形式探索在前,肯定给不到满分。不认为还原原著是评价改编的第一标准,但后半段改编远高于前半段。前半段马孔多建城纪改原著非线性叙事为线性叙事看似无关紧要但破坏了原著叙述方式的时间体验,而滥用的长镜头并不能构建相当的体验。劳作在影像上被处理得过于轻巧(对比正面例子《木屐树》)马尔克斯的叙事绝不仅仅是所谓形式探索,而包纳了历史体验。后半段镜头对自然、人、事、物关系的视听呈现更加细腻,叙事上也捕捉到到了原著的那种流畅又跳脱的经验。
这一家子给我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觉看完只觉得母亲乌苏拉很伟大在精神/经济/魄力上都扛起了整个家👏🏻但是家里人没一个人能让她省心的(丈夫/俩儿子/女儿/养女/大孙子)乌苏拉的二儿媳蕾梅黛丝又美好又可怜她值得一个璀璨又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