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 Scared》若没注意开头定然以为是盖里奇的新作,实际上在节奏及色调上又强过盖里奇,只是久没看盖的新作,《Running Scared》毕竟是2006的电影,如果盖里奇有新电影技术上也该赶上了。
《Running Scared》导演Wayne Kramer 貌似个新人,不了解底细,搞不好也是个mv导演出身,强过盖的部分太多,影片限制级一定跑不掉,粗口不断,血花四溅,还拖着未成年少年到处杀人,这样的电影却充满温情及人文关怀。
很矛盾的电影,貌似挂着反强暴招牌却又充斥强暴场景的三级电影。
令人惊喜的导演,赶紧下的另一部作品《The Cooler》。
《夺命枪火》。
6分。
好莱坞帅哥保罗·沃克2006年主演的作品。
脏。
特别脏,就是在我眼里所无法忍受的油腻。
一群悍匪犯罪后遗失了一把枪,保罗饰演的乔伊失职了,他不仅要负责寻回枪,还要负责找回偷走这把枪的小孩。
这个小孩当然也不是什么善茬儿,惹出一堆的事,甚至还牵扯出两个专门虐杀儿童的变态。
在寻枪过程中,各路追杀,最后乔伊吐露自己的身份是卧底警察,并且顺利通过假死换回了身份。
俗且油腻。
在现在看来,那些剧情也没多刺激,反而是主角行动太过情绪化以及理想化的情节让人产生很强的非现实感,完全无法代入电影的剧情。
首先是主角藏枪连储藏室有没有人都不检查一下,再次是在找奥格雷的时候一直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儿子是奥格雷最好的朋友这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他大可以直接给儿子说只有自己找到奥格雷才能保证奥格雷的安全,别人如果先找到了奥格雷,那奥格雷一定会死,这样的话父子俩利益相同,就不用后面的波折了。
还有女主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入两个连环杀手的家竟然安然无恙还能把杀手做掉,这个也太扯了,只要在她在屋内找男孩的时候,两个杀手给她头上来一下就直接结束了。
最后主角竟然是卧底,那他还藏个勾八的枪,直接交给警方就好了。
就个人来说,始终觉得这是一个禁枪电影,而且感觉最后男主死了更好,那么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小孩偷拿了一把手枪,而导致自己家破人亡,关心自己的人也死亡悲剧——更能体现禁枪的必要性。
这个电影百分之九十九的部分都很精彩。
但是结局我有点想不通了。
既然乔伊是警察,那他为什么要奋力追那把枪呢?
那把枪正好是黑帮杀警察的重要证据,乔伊应该希望枪落入警方手中才对呀。
如果说他追枪是为了救Olag,那Olag被找回来了他就应该放心了,还何必再去追枪?
而且全片都没有表示乔伊是卧底的情节,哪怕是暗示,最后硬要把乔伊说成是卧底警察是个好人,我觉得太牵强了,根本讲不通。
至于最后起死回生的结尾,那是相当没有道理的了,完全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存在。
本片最出彩的就是对社会邪恶一面的描绘,家暴,妓女,皮条客,黑帮之间的奸诈,诱杀儿童的变态夫妇。
嗯哼。。。
小男孩olag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社会的各种丑恶。
演的非常好
又是保罗·沃克的电影,这厮靠《速度与激情》发家以后俨然成为一线红星了,不过这两部片子里他都是貌似配角的主角(《零下八度》里面有一众狗狗,《夺命枪火》里有个抢戏的小孩奥利格)而且这个名字起得也是相当的敷衍,有N多的片子以Running Scared为名,不过内容确是天壤之比保罗·沃克是黑帮的小混混,跟老大做毒品生意时遇到了想趁火打劫的警察,双方火拼后,老大让保罗·沃克把枪处理掉,保罗·沃克藏枪的时候被儿子和儿子的朋友奥利格发现,奥利格不堪忍受继父的虐待,偷枪打伤了继父,而他的继父确是另一个黑帮头领的侄子。
于是警察以此敲诈保罗·沃克的老大,另一个黑帮也以为是保罗·沃克下的手,于是保罗·沃克要在各方面的夹击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枪并毁灭证据。
最后大团圆结局,所有坏人死光光,保罗·沃克也中枪倒地,但他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卧底,于是就活了下来,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奥利格也摆脱了他貌似凶狠实则向往牛仔的继父,连他妈妈也顺便自杀了,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住在保罗·沃克家,再也没人强迫他看牛仔电影了。
电影虽然看得有点乱(反正有不少地方我都没弄明白)不过里面还是揭示了很多美国的现实问题。
比如说黑帮的活动猖獗(你看保罗·沃克家里收藏的那一橱子证据枪,而且连俄罗斯黑帮都在美国横冲直撞),警察也贪赃枉法(不是黑吃黑就是敲诈勒索),到处是家庭暴力,妓女和皮条客,赌博和买卖枪支,还有虐待和残杀儿童的变态。
美国是很危险滴,不过大家还是很想去滴
故事非常完整情节跌宕起伏台词紧凑不冷场音乐配合严丝合缝故事有新意主线、复线,关键道具(枪),都非常突出中国片普遍缺少这个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虽然结尾是个大团圆其实每个人心里最后都不会平静没有说教,轻松的商业片,仔细回味,又有很多的哲理演员都很棒,包括俩小孩!!!
倒叙玩的挺巧妙的,片头让人以为是小孩中枪,帅哥赶着送他去医院。
结尾呼应才知道是帅哥中枪了,一路狂飙也不是去医院,而是为了完成对他老婆的一个承诺和一句“我爱你”。
大家质疑的结局我也觉得很自然,帅哥是个卧底,安排一场假葬礼,才能获得新的身份和新的生活。
也有点暗喻埋葬过去12年卧底黑帮生涯的意味。
这个片子在豆瓣和PPS上评分都不算高,但是我打9分。
有剧情,有帅哥,漂亮的剪辑,条理清晰的叙事,动不动溅人满脸血的近距离爆头,甚至高密度的三字经,这些元素已经足够塞满一部两个小时的商业片了,稍欠火候的导演,会把片子拍的手忙脚乱。
该片导演的功力却在此之外——突然觉得自己很碎烦,懒得说了,退朝。
刚才看了一下影评,大家似乎都对影片里反映的美国社会的忧患没有给予重视:1、警察无法无天:上来就有警察抢黑帮,另一帮警察搞勒索,说“我就是法律”,然后是餐厅里的警察跟厨师唧唧歪歪的估计也在商量些见不得人的事。
2、人心不古:枪支泛滥,黑帮横行,贫民区的涂鸦和脏乱,妓女满天飞,变态家庭。
3、家庭暴力,家长爆粗口,孩子耳濡目染,长大点想不行蛊惑都难。
影片中还有一段很用心的台词,在车上乔伊跟俄罗斯小孩对话,说“你生在美国,你就是美国人,说我是美国人。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争先恐后要去的天堂美国,另一面竟是就是这样一个地狱,这段台词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不知道这部片子有没有小说,感觉原本的小说应该不错,整个故事真的太有意思了。
从一个邻居的小男孩将故事放大到整个城市的利益纠纷,所以单就故事性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
导演穿插了很多电影技巧,不管是倒叙,还是故事套故事,甚至各种转场,看起来都很炫酷;但就是这种炫酷会导致整个故事特别混乱,很难理得清楚;观众很容易一片迷茫,不知道说了个什么事情。
中间有一段变态夫妇,房间的装修和布景在整个电影中会让人感觉很突兀,而且看起来”华丽“,很多人觉得说这一段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我觉得导演表达了一种对立面,就是男主和小男孩反抗了父亲,而没有反抗的(像变态夫妇中的两个小孩)变成了任人宰割的样子,作为局外人的男主老婆发现这实在是太变态了,完全无法接受,从而杀了他们。
整体故事自己理一理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奈何导演不怎么会讲故事,太爱表达自我。
故事讲得及格,首先不是技巧,而是简单直接。
不过作为商业片嘛,也能理解,不炫酷拉不到投资??
美国的片子通过杀父弑母来成长这个梗真是没有新意。
动作片。
保罗·沃克、维拉·法米嘉、查兹·帕明特里、卡梅隆·布莱特、约翰尼·梅斯勒等人主演。
乔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是一个黑帮分子。
不过他的邻居家却经常暴力不断。
有一天,黑帮老大吩咐乔伊销毁一批用来杀过警察的枪支,不料却落入令居家的小孩卢瑞格之手,并射伤了经常毒打他的继父。
他的继父竟然是俄罗斯黑帮老大的侄儿。
随着警察追查那批枪支,乔伊陷入警察、黑帮老大、俄罗斯人的三面包围之中。
而家人也受到了威胁,卢瑞格和枪更是不知下落……剧情过得去,不过其特色不在这里。
特色之一在于影片在处理打斗场面时运用了多视角,还时不时让“时间凝固”,类似《黑客帝国》那种看到子弹的感觉,看起来比较过瘾。
另一个是影片的主角之一,小男孩卢瑞格的表演。
小演员出色的演绎了一个从出生开始就遭遇毒打、虐待,心如铁石,面色苍白,从未露出过笑容的孩子形象。
小孩子的演技这么不错,很难得的哦。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相当垃圾。估计是粉丝抬起来的评分。
节奏太快,跟不上
美版寻枪。
情节跌宕起伏 结局皆大欢喜
活着真好
好看、
屎一样的滤镜,自作聪明的剧本,凌乱的剪辑,毫无逻辑的镜头,令人生厌的小孩,摸不着头脑的角色,一切汇到一起,就成为了这部烂成灾难的B片
一锅大杂烩
保罗走好。。
bullshit
不觉得有多好看
啰嗦死咯
he is a fucking cop
大烂片,根本看不下去
完美的结局,我很欣慰。
完全提不起兴趣。
困了累了喝红牛
意外处理不当进展到孩童寻觅保护的问题,再到黑帮内斗和警察身份揭晓。故事的脉络经历好几次起伏。商业化的镜头组接,节奏也算在控制之中。
给力!结局一波三折,有意思!
结合很多元素,还能够交待的清楚明白,算是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