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想象了一下,这个电影的创作灵感是在什么场合诞生的——
不一味迎合市场和观众的态度,这得是有足够底子的公司才能做到的追光的年会上,这波年轻人喝高了,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曾经偶然的灵光一闪,那些一念之后就被埋藏在脑叶的点子,那些他们想做却又不敢说出来的想法和创意,此时此刻就像光着膀子从被子里跳到床下,展现在了公司中同样光溜溜的人面前。
还有老板面前。
我想做个故事,古代贞洁烈妇救夫,我呸,渣男有啥可救的,要觉醒!
我想用毯子卷起来做个动画!
我要把鬼狐仙怪放到蒸汽机的背景里!
我要创作一个中国版的梅莉达,我要做一个中国的小黄人!
于是,这部集锦,这部展现一个公司能拥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们的宣传片就诞生了。
很多人会突然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可能是一个技术上的灵光一闪,可能是一个独特的态度理解,可能是突然而来的强烈情感。
这些灵光一闪或者情感诉求可能都很强烈。
当提出这个创意时,相信每个人都充满激情。
当这个创意要延伸成一部120分钟的电影的时候。
创作者们会发现,紧凑的故事被分散了,激情被冲淡,绝妙的创业也在冗长的剧情中出现了瑕疵、漏洞、败笔。
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做到120分钟,每一分钟都很精彩。
有些点子注定是无法一直吸引观众2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拥有一堆天才的公司不甘心,他们不想浪费这些才华、灵感、情感,他们也不愿意将这些精华埋没在时长中。
那么25分钟的短片呢?
这个时长正可以让灵感的火焰,创作的热情光芒,燃烧到最后一秒。
好的,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在一个电影里,讲述5个充满巧思、童真、情感、美景、恐惧、热爱、伟大的故事呢?
所以,这部聊斋是一个集锦,一个集合了绝妙的创意,浓烈的感情,集大成的艺术表达。
这种集锦的好处,就在于创作者们能够自始自终表达自己最浓烈,最精华的诉求和创意,而不会出现因为时长造成的平淡诚然,立意的不同无法将五个故事铸造在一根柱子上,《聊斋:兰若寺》可能会因为风格太过迥异,造成受众群体的撕裂,造成多方不讨好,造成商业上的败笔。
就算这片遭遇票房的不幸,也掩盖不了追光这群艺术家耀眼的光。
我们将目光转到故事本身上。
几乎每个小故事都有追光或者其它电影的影子。
这并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发扬光大全片五个故事可以说渐入佳境第一个故事,《崂山道士》——有很明显的照明娱乐的风格,俗气但又接地气,这片段的动画风格也是最特殊的,毛毡人偶的特效,但是除了新颖之外,对于观众的感观没有啥质的提高。
这种插科打诨的风格,很大众化,很有娱乐性,但是就像小黄人不是我的菜一样,本段也是我认为最差劲儿的一个故事,主题意义上不像后几部那么明晰,我曾以为惧内会成为对这个故事的解析,结果作者根本没想往这边走,更多的是在炫技,对画风、对构图、对场景转换、对幽默。
有些俗气了。
影片非常贴地气的为每一个小故事在结束后通过蒲松龄的嘴做了总结,有点太史公曰的意思,这块我认为大可不必,太有把观众当学生的意思。
第二个故事,《莲花公主》——风格特别像《长安三万里》和《小门神》,整体偏儿童向,小男孩拥有的稚气,和最后展现出来的侠气,莲华公主纯纯的二次元卡哇伊风。
它表达了童趣和浪漫英雄主义的结合,不过归根到底,是一个儿童片,里面展现的感情更多是友情和两小无猜。
有种皮皮鲁与鲁西西的感觉第三个故事,《聂小倩》——大家会惊呼,为啥聂小倩的故事在民国时期出现了!
不需要大惊小怪,追光可是一个把《青蛇劫起》放到废土风的科幻背景里,让哪吒开机车摩托的惯犯了。
哪吒重生上映的时候,的确是吃了一惊,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从本篇开始,故事叙事开始成人向,又到了我最喜欢,也是追光人最喜欢讲述的主题——爱,刻骨铭心的爱和恨。
聂小倩的人鬼恋比较传统,也是追光惯用的叙事方式,不过在浓重的情感之外,民国风情确实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宁采臣从长袍纶巾,变成了戴上了眼镜穿上中山装,从书生气变成了怀揣救国梦的医学生(有点鲁迅的味道),当聂小倩从霓裳羽衣变成了修身旗袍时,我们会感慨,新的设定更让人物跟接近我们得价值观,而人物的魅力丝毫没有削弱——聂小倩穿啥都好看此时,最有意思的一个潜台词也在本篇里出现了。
当燕赤霞扔下桃木剑,用驳壳枪把姥姥赶跑的时候,他怒骂了一句——啥破玩意,都打不中,什么劳什子。
对于现代文明的不满,放到创作者的脑回路中,也许是他暗骂了一句——还是卿本佳人的套路好。
第四个故事《画皮》——绝对是叙事上的惊喜,是全片唯一一个跳出追光传统的篇章
本篇的整体色调也是五个故事里最灰暗的,也代表了女主陈氏的心境如果单纯按照原著的方向机器复述,那么在现代人看来,一个渣男的故事没啥值得正眼看的,一个渣男偷情被开膛破肚那是他应得的,还要让他老婆受尽磨难把他就回来——我呸!
于是导演在本篇开了女性觉醒的大招,在不大动聊斋原貌的前提下,加入了当今观众的价值观。
陈渣男的原配夫人陈氏的刻画绝了,从一早的家务,到遭遇丈夫的冷暴力,对曾经新婚燕尔的怀念。
直接可以映射到现代社会里家庭女性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当她一边经受着感情的背叛一边按照原著的故事还要救自己的渣男老公,我们会发现她一边因为伦理道德的要求,必须做一个贞洁烈妇,同时内心又对于自身的遭遇和自己的行为感到疑惑,本篇最后一句话,出自陈氏之口,也说出了此刻观众的心声——恶心!
展现了多种叙事和主题后,追光用自己最擅长的的情,做了一个集大成者般最强的收尾——第五个《鲁公女》。
这篇故事一开头,当我看到,鲁瑛骑马一跃而起,射出利箭的画面时,我不禁脱口而出:梅莉达公主(勇敢传说),你咋托生到山东了?!
迪士尼公主系列里唯一一个养女本篇坚持了传统构架,不同于前几篇或是时代上给于新意,或是两性问题上给出新解读,它是用最经典、最传统的追光的核心精神,创作了一个最追光的故事,展现了一段丝毫不输于《白蛇浮生》的生离死别和金子般的爱情。
在最后,张于旦背着鲁瑛跃出地府的那一段,其精彩程度堪比《青蛇劫起》里最后白蛇不断转世寻找青蛇的段落。
《聊斋:兰若寺》在面世之初,当提及由5个小故事组成是,我想到,这也是成败的关键,如果它能把这5个小故事融会贯通,缠绕在一个条主线里,最后将它们收束到一个结尾,那么这部电影必然是一部佳作。
而最后呈现的,则是以创意为出发点的集锦,这种呈现的结果说实话是有些让我失望的,我一直觉得追光编剧的功力从白蛇系列开始是经得起考验的。
写在最后,笔者认为经过本片之后,追光的格局感觉又高了一些,并不是说它的票房期待或者说捞金的手段有多老辣,而是在走市场为王的路线的同时,不忘纵容创作者的灵光华现,这种不束缚作者手脚的态度,对于一个大公司可算是难能可贵。
喜欢的顺序是45321,画面自不必说,追光的画面一直顶级,这次终于好好打磨了剧情,每个故事都与所在的朝代背景结合,12童年向,345讲情,都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故事,重要的是老树开新花,恐怖的地方幽冥诡谲,轻松的地方诙谐幽默,感人的地方动人心弦,节奏把握的很好。
《崂山道士》简单的一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不要贪心,好高骛远,故事上没什么创意,主要是画面表现手法采用毛毡,人物场景生动活泼《莲花公主》充满童趣的一场大冒险,把解救蜂巢幻想成英雄救美,配合盛唐的恢宏场景,极具浪漫《聂小倩》民国人鬼情,把原故事与时代背景结合,乱世中人性的恶与鬼魂的善,谴责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小倩从鬼化人也正了暗喻了采臣行医救死扶伤拯救国家的时代精神,最后上升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倒大可不必……《画皮》明代夫妻情,妻子在经历了丈夫背叛后思想的觉醒。
视角多次给到妻子的面部,从一开始的怀疑隐忍,再到鬼被处决时的怜悯(鬼也只是不过想找个家,与她自己的处境有何不同),到救丈夫时的坚定,再到最后听着丈夫辩解时的嫌弃,含蓄内敛,压抑的情感在最后的两个字中爆发。
正可谓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鲁公女》转生轮回情,回到追光舒适区,这种男女跨越障碍的爱情故事可太熟了,白蛇那么多部没白沉淀,黄泉路,奈何桥,孟婆汤的场景做的很棒,阴阳两隔,来世再见
先说整体观感:又看了一遍长安三万里。
看长安三万里的门槛是小学语文水平,看兰若寺大概需要初中语文水平,私以为是编剧的极限了。
怕大家忘了先帮大家回忆一下长安三万里我们亲爱的追光干了什么。
为了把那几首古诗串起来,编了个狗屁不通的高适李白的爱情故事,为了碟醋包了顿饺子。
到了兰若寺,编剧有点烧脑了,聊斋的故事怎么串起来好难哦,于是乎摆烂说咱们来拍单元剧吧。
最后发现整个结构散架了,自作聪明的在每个故事里加个水井,加个兰若寺地点当线索。
友情提示编剧一下,我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确实是这么教的。
再来逐一点评这五个故事。
第一个崂山道士,作画很炫技了,算是加分项。
其他的照着原故事基本一字不差编的(我记不清是初中课本还是高中课本学的了)。
第二个莲花公主,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了。
一开始我没想明白为啥要把人物设定成小孩,看完后面几个明白了是要跟后面那些炫压抑书生区分开。
故事的内核设定成了童心与幻想,算是有效改编。
但就是强行加个春江花月夜让我ptsd犯了。
知道你们编剧会背这首诗了,满意了吧。
第三个聂小倩,编剧给设定成了民国背景。
我不确定编剧是否想隐喻战乱是恶鬼,迫使情人分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还算是不错的隐喻。
整体故事算是平庸的恶,大部分跟影版倩女幽魂差别不多,只不过给了个he的结局。
最让我不理解的是开头小倩进宁采臣屋露出肩带的操作真的有必要吗,你电影不还是主要想给小孩子看吗,这真的适合小孩子吗?
第四个画皮想讲夫妻的若即若离。
故事大概就是聊斋原文的妻子版视角扩写。
我倒觉得把这个故事设定到现代或者民国会更有讲头,可以试着探讨婚姻的义务和婚而不爱的压抑。
或者加一个妻子最后弃丈夫而去的结局,表达一些女性主义。
可惜编剧换不得。
最后一个鲁公女是可改编性最强的,也是最显出编剧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接受好的故事。
编剧那似乎有个什么he指标,如果一个故事不he就浑身发痒。
这个故事好好写完全足够单独成篇的,追光你们当时编青蛇的扩写能力呢去哪了呢。
救别人还是成全自己这种电车问题,编剧不烧脑整了两条鱼让主角来救??
担心年华老去耽误所爱之人前程,编剧直接一颗aptx4869喂给男主??
两人相见不相识,女主直接超雄不听不听上吊自杀??
在黄泉里男主拉起鼠掉的女主就跑,莫名其妙就给女主拉回了阳间??
所以男主之前让女主投胎是为了啥,直接卡bug赖着不投胎不就结束了吗。
让我写可能会写一个两个人死生错过的be故事,留一个死去的瑛儿总会遇到一个愿意为他奉献的书生的开环结局。
结局那个彩蛋更是神中神,乐子中的乐子,后面座位的大姐直接没忍住开始大声骂追光,给电影院所有人都逗乐了。
编半天没达到爱死机里那个狐妖和男孩故事的皮毛,编剧的首要任务还是好好学习初中语文证明自己有通过初升高语文考试的能力。
6.5分,拼盘故事参斥不齐的质量撑不起两个半小时的观感,特别是串场低幼化的笑料让人很难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崂山道士>的全毛毡美术很有新意,上一次看到还是阿凡提的故事,<莲花公主>很有童心,但是六一儿童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在成人频道放两个花园宝宝一样的故事真的好吗,我就不吐槽蛇这么闲为什么要去袭击蜜蜂了,也不吐槽真的可能中二小孩看到蛇可能真的带支笔就敢上了,这两个故事与其它的篇章调性相差太大了,冲着恐怖奇幻故事去的人可能开场一个小时就已经想走了,<聂小倩>的故事放在民国确实创新了,还给了一个HE,还一定程度上致敬了倩女幽魂里乱世背景的感觉,但内核依旧很空洞,<画皮>有了黑暗童话的感觉,从王生的老婆视角出发,点破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令人作呕的人造皮囊,能感觉出主创是想讨论一些女性和婚姻话题的,篇幅有限终究没有深入,<鲁公女>有白蛇大电影的质感,情感烘托的不错,但整一些BG的烂俗套路就很难理解,2025年了还有人觉得差了20岁就不能在一起,恋爱脑上头不听解释就要重新投胎?
我不理解但大受震撼,整体还是很一般,没有特别优秀的篇章,大致上都很无聊,和爱死机第四季一个水平,虽然没有抱什么期待还是很失望,下一部电影还这么敷衍我就不贡献票房了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么这么难看的电影了。
一百五十多分钟,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第一个故事崂山道士,就为了结尾的镜花水月,前面那么多的无聊情节铺垫,我真的是深刻领悟什么叫:为了一盘醋,包了顿饺子。
第二个故事的受众应该是学龄前儿童,我直接看睡了。
第三个故事我很努力让自己不要再睡了,但万万没想到,聂小倩穿越到民国战乱时期了。
创作者可能是希望“新编”,但时代更替并不等于创新。
复杂的社会背景在剧情中只是形式化存在(仅仅是阻拦宁采臣必须在酒店住下的时代背景……),人物行为动机也很成问题。
宁采臣?
依然想塑造成一个遇到美女聂小倩坐怀不乱的君子,但你一个男的大晚上的看到女孩背上有伤,提出自己给她擦是怎么回事?
什么年头医生开药还亲自帮忙上药的?
bgm这时候还搞浪漫氛围?
而聂小倩就因为这男的没对她动手动脚就动心了……我作为一个女观众大yue特yue……当一个陌生男人提出要给小姑娘背部擦药,就已经说明这男的行为不端了好吗?
正常女的都不会动心的好吗?
第四个故事,纯纯封建余孽,继承原著的糟粕不说,还将之发扬光大。
女子为了救活出车九的老公,去求道士,道士全身脏污,用身上的脏东西制作了一颗丸子,承诺女子吃下去就去救她丈夫。
女子嫌弃恶心,但为了救车九的夫君,还是吞下去了……yue……为了这么个夫君,何苦呢???
道士看她吃了,巨油腻地说:你吃了这个丸子就是我老婆了。
原著明明是「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
”」,讽刺意味十足,可到了电影里,却变成了这样一句话?
到底是哪位主创的恶趣味要这么来一句?
不会真觉得女子是可以用来随意调笑、随意嫁娶的吧?
第五个故事,开头本来还觉得这故事终于正常了,能看了,结果……我白期待了。
鲁姑娘好不容易转世为人活到16了,就等着前世的心上人张于旦来娶她,结果呢?
已经老了的张于旦怕鲁姑娘看不上他,就用口古井把自己变年轻了。
而鲁姑娘看到这个年轻的张于旦,以为是父母找人来骗她,猜测真正的张于旦死了,于是她就一个人跑回房间自尽了。
……我真的心梗了。
鲁姑娘是眼神有问题吗?
这人和你的心上人长得一模一样,你父母何处作假?
你怎么就这么冲动这么莽撞?
有人要说了,原著也这么写的。
好,让我们看看原著怎么写:女喜,自力起,窥审其状不符,零涕而返,怨父欺罔,公力白其是,女无言,但泣不止。
此时的鲁姑娘看到的张于旦是十五六岁模样的张于旦,而她认识的张于旦是三十多岁的张于旦。
所以她觉得样貌有变化,人不是那个人了。
但电影里呢?
张于旦样貌前后可有变化?
明明没变化,非让鲁姑娘说不一样?
是要全体观众跳戏到安徒生童话里皇帝的新装?
后面更不合情理了,一个凡人直接去黄泉把人抢回来了。
轻轻松松,真当地府是孟婆当家,黑白无常和阎王爷都是玩123木头人不许动的npc。
结尾荒谬到了极点,说第五个故事是电影里书生讲述,听众五体投地,问他是谁,他骄傲答:蒲松龄。
真`蒲松龄只怕会跳出来:别,别来沾边。
上映前很多人看到一个篇章,比如崂山道士就说怎么变成合家欢了,看到画皮,就人物死气沉沉。
看到小倩鲁公女又说怎么又是爱情。
这个故事系列,是层层递进的,先从崂山道士的可爱画风与乌龙结局在一片欢乐中稍微给出心不诚则不灵的道理。
莲花公主从现实与梦境两两不同又互相融合,展现小孩子眼中的世界,那么丰富多彩,很适合激发小朋友对世界万物的好奇与想象力。
之后从聂小倩篇渐入佳境,即为成年人的动画。
聂小倩篇你说改编力度不大吧,它背景放到了民国乱世,你说他改编力度大吧,剧情脉络又是随原著走,这个故事整体其实也简单,但有两处惊喜,一处便是背景,感觉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第二处惊喜是,天机不可泄露(只能说很缘起)。
虽然故事相对简单 ,但小倩你太美了你只知道吗!
美得我都被勾魂了!!
另外蒲松龄你干得好,你是最会嗑cp的。
画皮篇,这篇的故事走向大框架也是跟随原著,但视角落到陈式身上,从日常细节上看,她其实是有不卑不亢的性格在的,只是太温婉贤良,原本已经对夫妻生活渐渐透露出迷茫和困惑,直到画皮妖出现。
画皮妖跟陈氏是很明显的对照组,就像《围城》。
这篇我觉得最精华的部分有两段,一段兰若寺井边的剧情,这一段是陈氏感情真正转变的地方,从镜头带给观众的误导,到最后陈氏真正的心理,一口水井,映照出她的心理转变,第二段,则是陈氏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全篇的最后一句话,实乃点睛之笔,个人觉得这句话一出,这篇主题就立住了,陈氏的形象就立住了。
鲁公女篇,我不信看过的人会不喜欢这篇!
纯爱战士应声倒地,尸体暖暖的。
故事框架很还原原著,部分细碎的设定进行了删减,书生的塑造真的很好,看似文弱,实则还是有点离经叛道在身上的,真诚守信,义无反顾,鲁瑛帅气灵动,娇而不傲,两个人可爱又让人怜,让我知道这份爱里,两个人都没选错。
整部片子抛开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
其他3个篇章都谈到了情,正好可以看出追光在爱情方面与男男女女塑造时的想法。
很多人说怎么老拍爱情,其实国产动画电影里能有几个直白地讲爱情的,有几个能把爱情讲好的。
更何况真人影视剧这偶那偶,又谈的上啥爱情。
追光会拍爱情,会把握那个度,无论什么样的爱,总会有双向奔赴,相濡以沫,舍生取义,是两个人的十指相握。
追光不排斥爱情,也最会做痴男痴女。
缘起浮生里,小白寻许仙五百年,许仙两次拿命护住这份情。
记得,就在。
鲁公女里,送你共赴黄泉,送你投胎转世,等你归来,一个怕不再青春,一个忧年老已故,到头来又阴差阳错,却最终殊途同归,真心相爱,赤忱可改日月。
聂小倩里,相濡以沫,跨越人鬼,跨越束缚,跨越乱世。
经历重重磨难而也不放手不放弃的是痴男痴女,然而又怎么会没有貌合神离的感情?
于是在一众至真至情的爱情里追光给观众又端上来一份画皮。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当你以为追光只会拍恋爱脑的时候,他告诉你,没有感情的爱情撑不住考验,没有爱情的婚姻经不住消磨。
画皮这篇就能展现出追光在热爱爱情,相信爱情的氛围里加了一层怀疑与思考。
到底是有一个丈夫有一个家好,还是有自我选择的生活好,有了一家就能靠得住吗?
人心难测呐,那人心是恶心泥污,还是纯净炙热,到底是要去审视的。
这篇就通过画皮妖与陈氏做对照组,揭示了一个道理:婚姻就是一座围城。
追光对待爱情的态度就是真诚。
角色真诚,感情真诚,创作也真诚。
他家是真的敢拍爱情,敢拍成人间的爱情,不觉得爱情的主题就低一档,爱情是影视作品里永远存在的一个主题,在某些主题里它或许需要屈尊后位,但不代表它就不值得拿来说,不值得去拍好。
追光的每一对cp里的两方对待各自的感情都是真诚且全心的,几乎是用尽力气去爱。
或轰轰烈烈或相濡以沫。
真诚勇敢的爱情他们永远会推,而牵扯着各种利益纠纷人心难测的爱情,也会理性批判以及让角色醒悟。
爱情就是爱情,没有爱,又怎的在一起相伴一生?
追光动画真是是国动里难得敢于拍爱情,敢于拍成人爱情故事的,让我在大荧幕上看到诸多人物,形形色色,鲜活生动,也看到了诸多真挚情义。
我是土狗,我爱看,请多拍。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说不尽的聊斋,说到今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之所以说“面目全非”,自然是因为追光动画竟然把聊斋的故事改编得如此奇幻、如此可爱,观众如果读过聊斋的原著,就会感受到这部电影有多么和谐、多么合家欢了。
这部电影用作为主线的《井下故事》(蒲松龄、灵蟾上人、玄龟子在兰若寺的井底下比赛讲故事)把《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这五个故事巧妙地串连起来,在本质上仍然是短片合集,其中,《崂山道士》的丝绒质感的画风很新颖别致(1969年的电影《聊斋志异三集》中的《崂山道士》也拍得很有意思,与本片中的《崂山道士》可谓各有千秋),《莲花公主》在似梦非梦、亦真亦幻之中展现出了美好的童心,《聂小倩》被改编成了民国时代的故事(不过,民国时代这个对蒲松龄而言的未来时代在本片中确实有点违和,本片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聂小倩》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强行改成民国时代),《画皮》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在众多的以“画皮”为名的电影中反而是最接近原著的,《鲁公女》则让灵蟾上人和玄龟子感动得痛哭流涕,在本片的设定中,这个故事大概是讲故事比赛的最终获胜者(然而,我本人最不喜欢这个故事)。
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口味,在这五个故事中,很难说哪个故事拍得最好,也很难说哪个故事改编得最成功,但是,总体而言,这些故事都被改编得很有现代感,有时甚至过于喜剧化,观众如果能够接受这种风格的聊斋故事,就肯定不会对这部电影感到失望。
都很好,最喜欢的当属《画皮》,整个篇章带给你的那种微妙的心理恐惧感和不停回味互相摩擦,忍不住想来聊几句。
首先必须要大夸特夸视听,事实上一些动画大师作品会有明显真人电影的视听思维(比如今敏)。
《画皮》篇章最惊喜的一点,它的视听非常有“电影感”,画面完全向中国画的留白和透视关系看齐,大全景全是国画的透视关系,个别镜头颇有胡金铨的风格。
经典电影中关于“镜子”的意象在本篇章里也是被玩明白了。
再说画风,这一篇章更有古画质感,俯瞰过去,陈氏的院子,与小叔子家一墙之隔,人物关系就这样被巧妙的铺开来了。
还有画皮妖与王郎在书斋的对话,倾斜的画面构图,隔着纱,亦如看到王郎此刻歪倒的心,让人身临其境般的好像参与了陈氏与王大郎的故事,窥见了她们人性中的所求所欲所失。
讲述视角上,此版更多的给予到了陈氏关注。
比起王大郎的心猿意马到心虚、复活后的后怕,我先看到了陈氏的坚韧和反抗。
陈氏慈眉善目,眼中满含悲悯。
她听着王大郎的开脱,并没有给予原谅。
画皮妖入侵时的勇敢,奋力向前试图守卫住这个家。
画皮妖灰飞烟灭之际,她眼中并没有痛快,而是痛苦,这是两位需要庇护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可怖如画皮妖,也是求个一瓦遮身的残魂,隐忍如陈氏,也是留住一个家好避开人言可畏,谁有真正能由得了自己?
当陈氏救活丈夫,对这段婚姻、和她的处境,她受过的侮辱,不对等的关系、他人的流言忖度,她呆滞了,她将万般情绪呕了出来,化为一句——恶心。
看得我立马头皮发麻,鸡皮疙瘩直起。
也让一直以来总被被盯着美颜女妖和有妇之夫之间艳情纠葛的故事,上升到振聋发聩的现实议题。
再夸夸编剧,千言万语只用两个字概括,妙啊。
在平行时空中,我不清楚陈氏是否会勇敢出走,但我想有一些东西毅然在她心中发生改变,这就够了。
没想到中国动画这么强了,之前没听过追光工作室,是不是拍白蛇传什么的那个,因为觉得故事都太古老没看过。
这次看完姜文的你行你上,觉得票价亏,在旁边影厅看的。
这个电影算是值回我的票价了。
视效十分出色和剧情上最后一个故事我给满分。
其他的。
画皮的故事有点老套,而且对一方是不公正的。
就这个故事而言我觉得女方直接说不救我能接受。
救了,又说恶心。
只是剧情安排,不然就不能衬托出女方是好人了。
女鬼是好人,妻子是好人,就这个男的是坏蛋,坏在何处?
画皮的故事是以前封建专偶制的时候讲给男的吓他们,让别出轨,别破坏封建财产制度用的。
攻击两人小家庭倾向,维护封建大家庭。
现在来讲给谁?
婚姻制度在年轻一代中都快解体了。
可能是讲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别结婚吧。
暂时没时间了,之后继续。
感觉像是把这五个故事喂给deepseek,然后自动生成了一个剧本。
深度思考的部分也别浪费,改改变成第六个故事,还能串个场。
《崂山道士》,基本就是按着原文扒下来的,但其实也没什么,因为上美的也是按着原文扒的。
但作为2025年的作品,月中仙子献舞拍的还没人几十年前的好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买梨的剧情是“聊斋”里另一个故事,不清楚放在这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蒲松龄本人也是对卖梨的持批判态度,但他毕竟是个清朝人,有自己的局限性,我至今依然认为人家卖梨的凭什么就非得给你呢?
《莲花公主》,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本来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结果硬生生拍成小小少年历险记。
以及那个莲花公主也太像AI生成的了,看久了都有点恐怖谷效应。
《聂小倩》,太出名了,真的不好拍,故事放到民国没问题,能自圆其说就行,但哪怕背景变了,故事的框架还是一样的,民国背景就真的只是背景。
《画皮》,和聂小倩的问题一样,知名度太高,咱就是说聊斋里故事那么多,干嘛非得可着这两只羊薅?
能明白主创是想要说一些新的东西,但是碍于篇幅限制以及编剧能力限制,再加上貌似不敢打破故事原有的框架,以至于根本没清晰的表达出想说的内容。
《鲁公女》,算是五个故事里最好的一个了,但是也仅仅是比另外四个好而已。
因为原文里有些内容确实没法拍,所以改编也是五个故事中比较大的,虽然这似乎只能进一步证明追光确实没编剧,但也同时证明了完全按着原文拍还不如没编剧呢。
又臭又长看的尿急,前俩故事过于幼稚,后面情爱故事又同质性太高,女角色像是同一个配音毫无区分度,女鬼也是清一色白幼瘦。动画居然完全比不上真人电影,封建糟粕的内涵也原封不动呈上,失败的一次改编
爱情与婚姻的至纯至爱常常被影视作品无休止放大,但情感关系是世俗化最真实的写照,蒲松龄的奇诡笔触总能残忍点破美梦,露出醒世箴言的肌理。追光动画在改编上并没有囿于窠臼,而是在保有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选材和技巧寻求平衡。《崂山道士》《莲花公主》是铺陈,羊毛毡、蝉翼的手法尝试很有新意;《聂小倩》《画皮》是起兴,经典文本的新角度二创;《鲁公女》是戏剧的高潮,引发浓烈的情感共鸣。真正的结局,则落脚于创作者蒲松龄的精神世界。五类情感的描摹,既有小篇幅的情感呼应,更在整体编排上更符合电影的结构语言,让假寐有了写实的共振。
追光动画在暑期档的惊艳之作,品质上乘、视效震撼,好看又过瘾。整部影片六段志怪故事风格各异,视觉形式大胆多变,完成度极高,堪称一场中式奇幻的视听盛宴。主线以“井下故事”为引,串联起《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篇章,契合原著短篇结构的同时,叙事节奏清晰,情绪递进自然,观影体验饱满充实。影片整体氛围充满东方惊悚意蕴,用恐怖包装情感,用怪谈映照人心。《鲁公女》最打动人心,不靠特效堆砌,而是以极致节制的情绪铺陈描绘生死之重,悲而不戚,静水深流。作为《长安三万里》同系列新作,这部不仅再现聊斋魅力,也让我们在银幕上见证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难得的看困了
鲁公女为何那么像我记忆里的97版动画小倩……拼盘是有点取巧,但作为聊斋故事科普还算OK。部分故事也算讲出新意吧,但不多,最好的一篇应该是画皮。期待个三国吧。
技术上真是无可挑剔。故事上虽然拍的是聊斋,但仍然觉得过于阴间了,尤其是那些婆婆们一出现,吓得我小心肝一紧,感觉追光自动放弃了10岁以下的观众。预测有点难过5亿,最爱《鲁公女》,女主建模神似白蛇;《聂小倩》民国风,有点子创意;《画皮》是妻子视角,工笔风很赞,但一言难尽的夫妻情真是很难评~
难看 低幼 三观不正
背景:我是直男,且中年,我对追光一直抱有期待,我喜欢《长安三万里》,我一向反对舆论场对直男癌相关议题的泛化批评。但是!这片子连我都受不了了——几个老男神仙凭什么把嫦娥弄成一个AR小人儿来跳舞助酒兴啊?好好的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故事,搞什么幼女魅惑啊?聂小倩的旗袍撕开露出肩膀,你们创作者比男观众先high了一把吧?这就是真真正正男凝了吧?鲁公女怎么就能说出“强娶我也要把我娶走”这种人神共愤的话?除此还有:蒲松龄这阳光男大和两栖动物之间的戏请全剪掉吧!崂山道士为了显得自己牛逼,就把人家卖梨小贩的梨全给散了,这事在2025年还是正义的?画皮里面夫人给做的那一篮大鱼大肉,你不吃就不吃,怎么也不交代放哪了?被女鬼吃了吗?鲁公女里的男主忽然变年轻,荒谬!女主因此而自杀,荒谬!男主因此而去黄泉追妻,荒谬!
快跑!真的是又臭又长,152分钟,看得我昏昏欲睡,如坐针毡,好几次想提前离场。剧情又尬又矫情,画风好唐好幼,一言难尽。中国动漫离不开那些名著吗?心疼IMAX票钱!退钱!
拼的还不如《我和我的家乡》系列,人家好歹还原创故事呢。动画电影没有想象力,拍了干啥,技术再好也是皮。鲁公女加一颗星,因为我之前不知道这故事
蛤蟆拉呱,王八念经,蒲松龄的一千零一夜。社会主义金光照,还能看到鬼片,也是不容易。
我猜追光其实因为《画皮》和《鲁公女》两个故事不够长,而且不吸引人。才加了几个小品凑数,并借用《倩女幽魂》里兰若寺的名气来宣传而已。最好的是画皮,夫人对女鬼产生了同命相连的怜悯,最后一句恶心,是她的觉醒,并点到为止。
烂片!史诗级大烂片,平时看电影都要看看评论再买票的,看到是追光的无脑冲了,而且忘记是哪一部追光片尾还放了兰若寺的宣传,就是一个空的秋千在荡,然后有女声在笑,当时还有点期待,结果给我看这?两张票浪费我96元就算了,两个多小时干点啥不好!追光就这个水平,口碑都没了
只有画皮值得看
少了聊斋的诡魅,多了世俗的至情,人比鬼可怕,不像聊斋,像无聊的玄幻爱情故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故事质量参差不齐。第一个故事入门级的媒介自反比故事本身有趣。第二个故事整了个大唐超人。第三个故事元电影戏法,给宁采臣、聂小倩送到民国搞了个倾国之恋,最有新意,但配上的俗套近代史隐喻(要去西北参与历史大事的大侠燕赤霞)就比较烂俗,还是情胜万物那一套。最后两个故事太保守无趣。画皮纯苦情和鲁公女纯滥情,感觉还没追光在彩蛋里预告的明年上映的三国动画有意思。
5分,基本可以锁定我今年最失望的国产动画电影了首先我想问,这片的受众是谁啊?是成人还是儿童?前两个故事小学生看了都觉得幼稚,也就幼儿园那个级别后面又连续出三个鬼故事,小孩不得吓哭吗?成人看前两个完全看不进去,小孩看后三个又觉得害怕你不能因为是在暑期档上映就硬往里面加子供向的作品吧要不你就是都是童话式的故事,要不你就都弄成人向的两不济你删了前两个故事,缩到100分钟,你就只讲后面三个故事,可以吗?这电影的问题就是前面几个故事特别无聊,后面的故事又比较短,总觉得意犹未尽其实后三个电影都可以拍成独立电影,但每一个都半个小时,真的讲不好情绪还没等宣泄出去呢你就又进下一个篇章了,又从头来了,这叫人如何能给好评呢?
老子就是要打5星
《画皮》一百昏💯一百昏💯
崂山很无聊,莲花公主挺童趣的,但和后面的故事主题不符,不如干脆删掉前两个故事好了,拼盘电影用这两个故事开头太平谈了些。鲁公女和画皮都很喜欢,聂小倩感觉只是换了时代背景并没有太多新意,都民国了还是 小情小爱,没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洪流有点可惜。总体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