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看过电影版的《圣安娜的奇迹》,今天上来找找。
以前美国的战争片少有黑人出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黑鹰坠落》里就让黑人背黑锅——安排让黑人士兵枪杀索马里的孕妇,表明白人不屠杀黑人。
这部影片在一开始就是在交锋之前德国人挑拨离间的宣传,心理攻势。
而自始至终都是黑人价值观的思考。
所谓的奇迹,可能是抗争的奇迹。
这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电影 影片在9月26日美国公映时引起争议,IMDB上的观众评分只有5。
4,有人只给出2星,也有人给出8星以上甚至满分的评价,显示观众对该片的观感极度分歧。
同时很多意大利人强烈抗议这部影片,但导演对之不屑一顾豆瓣上的5条评论,都不看好这部影片,只能说,他们被好莱坞的大片惯坏了胃口。
至于影片讲了什么,建议你先自己看完,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帖子。
或许你会明白,到底什么,是圣安娜的奇迹。
http://bbs.epdown.com/redirect.php?tid=151931&goto=lastposthttp://www.insun.com.cn/Html/dyfxb/audience/comment/84446.html
别的不说,就说光,用的多好啊。
拿一束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屋里面,4个黑人战士,一个意大利小孩。。。。
醉了本片是一部很写意的片子,那些纠结细节逻辑的人,就多虑了。
就如同意大利雕像大卫的头为什么不和身体成比例一样,制造着有他的用意。
有宗教,有种族,有战争,有人性,有魔幻,有当代主义,有意大利小镇的文艺调调,还有美国大片的底蕴, 结构倒叙,插叙。
导演想要的很多,做到的也不错。
这样的镜头和光,国内的学院派应该很喜欢,一幅幅如同油画一般。
我最喜欢的镜头还是: 当小孩子长大之后,看到报纸,在人行道上奔跑的那个低角度广角侧拍,给我印象很深刻,可能有现在的时代感吧。
不错的片子。
推荐给大家
今天差不多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来看Miracle at St. Anna.断断续续。
本来片子拍的就是倒叙,中间还有措手不及的插叙,许多小故事连在一起,到最后发现所有的都是有关的。
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似乎只有在非本土的片子里才能看到。
今天发现这个电影纯粹是无聊,没有人推荐,之前也没有看到过相关的简介。
中途还遇到一次断网,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全看完。
看完之后在网上看影评,发现差评很多,也不是不理解吧,但是看懂的人都说,这是小众电影,没有很多好评是正常的。
是啊,那么多的种族电影,战争电影,回忆录,这个也许真的不算什么,小众就小众吧,终是有人看懂了,终是有感触了,不就够了吗,需要那么多的肯定干什么,被再多的人吹嘘的神作不也是有人看不懂吗,不是还是有人装得很懂在那卖嘴吗。
我只是知道,这部片子打动了我,就够了。
曾经被人说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别人看综艺看言情,嬉笑怒骂,我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看战争看纪录看分析,然后看得泪眼婆娑(……)。
每次看到品评历史的东西,都觉得会被打动,就像去年一个人跑到铁公祠,看着铁铉就在那哭啊哭= = 哎,这东西谁能说清楚呢。
开场,touchstone.我到现在都不清楚这个是制片公司的标志性开场还是和片子有关——不过我更倾向于是和片子有关。
有关历史,有关上帝,有关信仰,有关人性。
但是不得不说,那满屏幕的十字架震着我了。
后来出现的Hector,虽然刚开始看还是一头雾水,但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虔诚,是对国家的热爱吧——但是与此同时你不得不悲哀地想到,多少人利用了他们的忠诚,让圣洁的爱被毫不保留地糟践。
然后留在脑海里的片段就是鲁道夫被杀。
摸不着头脑,还是觉得H老了还是那么帅气啊,当过兵参加过战争就是不一样——但这却是一种悲哀。
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场,让人肃然起敬,可以很明显地和别人划分开来。
很讨厌那个记者。
自己也曾经想过成为一个记者。
但是我相信不论在哪个国家,都会时候障碍重重,不是因为对天朝有什么想法,从古至今,真相永远都扮演着丑陋的角色,没有人愿意揭开真相的面纱,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真相敬而远之。
无论是从前我们这一代没有赶上的历史事件,还是现在我们略晓一二的事情,到最后会不会有个真相,其实都不重要了——又有什么是重要的呢?
前几天看柴静的新博文,真的心里很难受。
幸好自己当初没有去学新闻,柴静也在气恼自己为什么会因为采访别人而牵扯自己的情绪。
但是必须承认,这样做出来的新闻是最打动人心的。
那么多说真话的人,会被人们记住,真的不容易。
当H激动难以自已,看他说话都觉得有一点恐惧,当初不知道这个电影对自己的分量,现在看完了,才明白,那样在心里装着这段岁月,是多大的责任。
如果要是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扛起那种感情,真的太沉了。
然后倒叙开始。
“水牛部队”出现了。
全是黑人,看吧,总是有人在卑鄙地利用赤诚之心。
一只部队站到河里,等着对岸的敌军纷乱的子弹,最后活下来的人,却正好完整地组成了一个可以有故事的队伍——这对于历史,就够了,真好。
Train冲进房子,Angelo被压在木梁底下,把Train叫做 chocolate giant ,又在Train探他呼吸的时候舔了舔Train的脸,然后天真地说,你尝起来不是巧克力味儿的啊。
嘿嘿,好温馨。
很多战争片拍的打动人心就在于在观众和杀戮之间摆上了让人心动的人性,所以,这么美。
Train真的好可爱,让我想起了大千,他一手把小男孩拎起来,后来不肯丢下孩子的时候说,我从来没有摸过白人,连和白人挨很近都没有过,这是我第一次摸到白人。
当时我觉得好辛酸。
自己和那个国家隔着白天黑夜,和那段历史之间更是遥不可及,但是听到大个子这么简单的话,却觉得历史欠这个种族太多太多,他们承受的苦难是不可能呈现的,只能留在历史里。
我真的好想像那个小孩子一样抓抓大个子的脸,好有爱。
说这个电影是小说改编的,我没有看过小说,不过觉得情节还好,细节是不大多,但是最后拍成了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片子,有人会认真去看已经不容易了。
就像我看到的一个影评说,“虽然影片是没多深地挖掘细节,但是我相信看懂影片的人此刻都意会了,其实很多事情也不需讲太明白,内心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好像所有都是一个巧合,最后恰好拼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像记忆碎片,我觉得导演一定会很得意地看到所有观众那恍然大悟的表情,哈哈哈,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
昨天看了一部国产片,但是看到一半就忍不住了。
也就没有再看下去。
我在这说这些不是要诋毁广电总局诋毁某些国产电影和导演,但是对于中国人的思维,外国人的思维真的很有意思。
我总觉得身边的人看电影都是作为一种消遣来放松的,而且很多人难以理解我看的东西,更想不通一部无聊的电影怎么何佩瑶这个神经病会用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一直回想,反复推敲,毕竟我们不是导演编剧,更何况导演很有可能是冲厕所的时候想到了一个独特的场景,编剧是睡到流口水的时候梦到了一个情节,连他们都不清楚这么做是有什么特定的原因,只是恰好在某一次拍片的时候用到了而已——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可以探究——但是我相信,肯定有人体会到了那种看完一部电影就想刨根问底,恨不得把演员的祖宗十八代都查清楚的冲动,但是但凡体会到的人都会感叹,人类是多么美丽的物种。
最后Train抱着小男孩中弹,再也动不了了,再也不能拎起小孩子,不能举起一个士兵的时候,还不忘记那个神奇的桃花女神雕像“护身符”——可以让你隐形,可以让你瞬间拥有五个人的力量——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很平淡,但是在那些战争狂人发起的自以为可以改变世界的杀戮面前,真的,没有孰轻孰重。
Dear Lord,这就是你赐予人类的美好吧。
那里的人们都虔诚地相信上帝,然而上帝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就算最后死在了枪弹中,但是他们在死前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而那些幻想的不切实际的事情呢,谁说实现了才是完美?
他们还是死了啊,不用再继续对这个苍白的世界失望,带走了记忆,而H却活了下来,也许不仅仅是对于Peppi,对于Hector来说,也是这样的,活着比死了更需要勇气,需要勇气。
但是他们还是活了下来。
这就是勇气。
最后看着那个在指挥战争的同时阅读诗歌的德国士官,给了H一把枪,说,保护自己;看着小男孩和好朋友一起跑开;看着救援来清点死亡人数,这段回忆就要结束了吧,而这也就足够了,就算没有最后的解说,这一段回忆就已经撑起了整部电影,看懂了的话,想起这些就会微笑吧,就算曾经伤痛难过撕心裂肺,这些,在很多年以后,都是可以微笑的。
从开始大量看电影到现在,半年里看了一百部左右,影评也不记得写了多少。
很久没有写日志,都记在了纸上,遇到一部好电影真的挺幸运的,而遇到能打动自己的电影,哈哈,真的只能说,生活很美丽。
除了个别略带说教痕迹的处理有点“雷”,整个片子感觉还好。
宣传文案中把这部电影和《拯救大兵赖恩》相提并论有点夸张了,只能说故事有点像,但在战争场面的表现、细节处理手法风格以及中心思想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尽管其中有不少闪耀人性光辉之处,可是过多笔墨纠缠在种族和宗教问题上,显得心胸狭隘了点。
倒是片子结尾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安全谨慎可以防范风险,可同时也扼杀了奇迹。
我们喜欢并歌颂奇迹,可现实中却不得不在谨慎和冒险中摆荡,挣扎着寻找一条“既...又...”的路线。
长片才能够承载如此饱满的故事。
2小时40分钟的片长使我下载完4个月之后才有闲暇去看它,全程都很抓我的注意力,以至于不停地回退去品味对话。
最初下载的版本音轨中有空白和错位,忍不了就直接重新下了个。
片中有很多桥段都很有意思,沉睡者山的传说、穿插剪辑的德意美军人用不同的语言念着同样的祈祷、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屠杀引领被抓的人共述主祷文……宗教信仰的力量是深邃的。
黑人主角团两次面对“偏见”都在无声中默契地去而复返,一次是开着车半路折回去拿枪对着种族歧视的店主要回了本该有的冰淇淋,一次是回去愤然撕下贬低Uncle Sam的海报。
片中的不少台词也暗示,实际上他们对Uncle Sam也还是有很强的认同感的。
不过也想不通Renata明明喜欢的是Stamps,明明知道Stamps也喜欢自己,也知道Bishop就是玩玩而已,又为什么偏偏跟Bishop上床。
战争时期这种事简直不要太多,Axis Sally的广播词也并非空口无凭。
讽刺的是没过多久,几个人就全部死在这小山村了。
Stamps的深沉可能是导致他无法从渣男手中竞争过意中人的原因,他的情感是真挚的,“我爱上意大利了,在这里我不是黑人”“这些意大利人很虔诚,他们不会让一个黑人感到难堪”,他也是真的在思考,“All my tomorrows was based on America getting better. But what if it doesn't?” 此时,即使有女伴邀约,即使Hector劝他just enjoy the night, 他也依然独自站岗、独自思忖未来,而绝不会像Bishop那样只有下半身支配着过活。
不过,Hector此处说的tomorrow may never come真的就一语成谶,但即使如此,Bishop的死是必然,他为了上床连任务都可以抛在脑后,Stamps和Hector在追内奸时他在逍遥快活;Stamps的死和Hector的幸存却是偶然,是战争中的人生苦短,是命不由己的战乱和苦难。
不过片子倒也有几处没有讲清。
Hector虽幸存但也并不知晓即将失落的教堂屠杀惨案,虽然这样的惨案在二战的世界各处都在发生;和上校顶嘴、吟诵着意大利的诗句渴望着结束战争回到家乡怀抱的德国军官也是很立体的人物,“无论他(被点名抓捕的逃兵)做了什么,总不会比战争中的某些人更加可恶”。
而盟军这边,和长官顶嘴的Train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片中还有些别的——讨不到身旁军官的饼干、饿得“前胸贴后背”“got a hole in my stomach、吐槽上级能送来Sally的大喇叭这样的“无聊的垃圾武器”却不能送点实用的土豆汤的德军士兵;不信任前线黑人士兵给的坐标而瞎轰乱炸最终炸了自己人的白人军官;私杀俘虏和队友而逃跑的意大利游击队内奸,和“照应”落伤的Hector的德军军官,此处两个情节都促进了剧情的波折和反转,但是,导演并没有明确说明、也没有给出上述4者的后续,可能其实战争中这种境况实在是太常见了吧。
http://www.cntuw.com/simple/?t413565.html美军的黑人部队照片,里面就有电影里的美军第92师。
喜欢开始的时候那种镜头贴着地面拍摄的视觉感受===================Chocolate Giant !!呵听到这个就笑了,当时!!
===================但是只看了40Min,因为剧情吸引力不足===================总评: 剧情不是很出色的电影建议没看的不要看了===================开始的音乐(电影正式开始前的字母阶段)像幽默生活剧,刚开始像阴谋片,再后来像战争片再后来关了吧===================看到那么多人想看,却只有那么点人看了又看到就那么2,3个论坛帖子,就那么一条影评,而且简介还是英文的就突然有点使命感了不行Lofa写点什么吧至少给没看的人一个建议(虽然不专业)===================
战争+剧情+人性+信念+种族,人性的趋恶倾向在特殊环境里表露无遗,只有信念让人向善。
故事是好故事,可惜内函太多主次不分明,内容太乱没能安排好,重剪!
万能的主,生命之树在静水岸边绽放花朵,主的面庞散发出光芒,毋需烛,不用火,如同太阳,在你的国度里没有纷争。
我们祈求得到你的原谅,仁慈的父啊,今天之前我们从未看到过圣光,你的光芒统治永久,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通往你神圣宝座的道路。
我也许不是你想要的那个我,主啊,也许我不是那个我应该成为的我,主啊, 但我们是你的子民。
我们恳求您,主啊,历经痛苦艰难,与我们同行。
你同仇敌忾的子民赞颂着你的名字,以胜利的名义。
阿门。
God Almighty, The tree of life blossoms beside the shore of still waters. The face of Christ is shining, and it needs no candle, no light, nor sun. There is no suffering in your Kingdom. And we ask for your forgiveness , merciful Father, that we have not seen the light before this day, for your light reigns forever. It is a shining beacon that lights the road to your heavenly throne.I may not be the man that you want me to be, oh Lord. I may not be the man that I should have been, oh, God. But we are your people. We ask you, Lord, to walk with us in our pain and our suffering, as a nation of your children who glorify your name in victory. Amen.
故事有那么一点像《欢迎来到东莫村 》,但是电影差远了。
二战题材是把双刃剑,玩好了能成大师,玩蔫了还得倒贴自个的一世英名,很不幸, Spike Lee应该属于后者。
想说的太多,显得有些重心不稳,铺垫太长不易使观众进入情节
剧情太凌乱了。。啥都想说啥都没说清楚
冗长拖沓 完全不记得还有囧瑟夫···
瞬间跨越了
斯派克·李蛮有料的
xzd
是个好故事,只是改编的不够好,看着有些乱,而且有点长,容易让人走神.
不喜欢
马丁路德精神的延续。
值得再看一次的战争片,充满柔情和人性的光辉
战争的残酷怎么止死亡这么简单,各种矛盾参合在一起宗教人性种族个钟亲叛别离,故事里的线虽然很多但是却没有让人看不懂,角色塑造也很有趣特别是胖子黑大兵,小细节略欠缺整个故事倒还是可以;看完电影感觉原著很值得一读。那个先死的孩子来接那个小男孩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记住这一切这就是我们的童年
画虎成猫。
片中有一欠操的女人。
稍显做作
斯派克李应该是将黑人电影及反种族电影拍的最好的导演之一 不分年代部分题材的充分表现~~
定位不清...
结局稍微……
斯派克李就这水平?本来奇幻的就不好拍,你还拍的这么乱,浪费一帮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