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女儿
女兒的女兒,女儿们的女儿,Daughter's Daughter,My Daughters’ Daughter
导演:黄熙
主演:张艾嘉,林嘉欣,刘奕儿,洪林小湛,赵文瑄,周采诗,艾琳·阿黛尔·克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4
简介:耳顺之年活得悠然自得的金艾霞(张艾嘉 饰),突被通知在纽约做人工生殖的小女儿(刘奕儿 饰)车祸身亡。在处理后事、对成功胚胎的去留做出抉择的同时,她将面对当年出生即被送养的大女儿Emma(林嘉欣 饰)。做决定的时刻;她,抑或她们,会如何选择?详细 >
“为什么我不叫金祖儿?”
角色之间的关系,太生硬了,不知道是剧本问题,还是演员问题。女儿是真的帅。李雪琴两度声音演出,是想借母女关系的段子,但台湾人爱看大陆脱口秀?所有女性角色都抽烟,还带婴儿或小孩,也是令人一脸问号。总之,挺差的。
烂俗陈旧的剧本加上各种大秀演技的表演,让人如坐针毡,各种吵架戏的设置也仿佛是为了推进剧情和为了秀表演而写。
3.5 题材很好耶,但感觉没发挥好。其实蛮恐怖的,六十多了又要面临十几岁时一样的选择,其实怎么选择都是“都惨!”
TIFF24|把代孕当作缝补母女关系的工具,把女儿遗留的课题转移给母亲。写出这种剧本的人非蠢即坏。
台湾很多影视作品都能反映出台湾一个特质,我之前也说过,就是一种类似拿着最前沿的AI工具,做的却是烧香拜佛的事。香港也有点这个味道。你说他落后吧,他很多方面很先进。你说他先进吧,三常五纲,神仙祖宗,传宗接代又深入骨髓。
看的时候其实挺不满意的,台词写得太垮了,转场也有点接不上。Q&A 环节也比较令人失望,问题水平普遍不怎么高,憨直导演的回答方式……也不知道是没想明白还是故意怼人,至少有四个问题都回以“角色这样因为我就这样”,幸亏张艾嘉老师拿着话筒给兜了底。也是因为我要到了无比亲和的张艾嘉老师的合影,实在不好意思给打个低分,就这样吧,推荐观看,至少题材是华语世界稀有的。
3.5星)(咋这么喜欢李雪琴捏用了两段她的段子)真是遥远的相似性啊,它和《好东西》都在塑造一种新的母亲,她们也许是不负责任的、自私的、滥情的、贪图自我享受的,这一部推到了更极致:在拥有了两个女儿之后,她才知道稍微知道如何做一个母亲。这是很坦诚的,标准意义上的“母亲”,也是这个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规训的手段。
黄熙到底凭什么得到了侯孝贤张艾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什么在证明他拍的东西有价值或有市场?还配用我安溥的《你怎么想》!?如果他就是台湾电影的新一代我真的吐血!!这么好的题材拍得支离破碎,前后场戏的衔接有认真考虑过吗?人物和演员如匆忙的提线木偶被甩来甩去叫你哭就哭,摄影机动来动去到底是想干什么啦?有什么意义吗?这就叫场面调度了吗?对于设定和人物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有任何深入的观察和表达吗?和当下和现在的观众有任何层面上的连接吗?没有!!!可不可以来点真的!!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了。还幻影嘞(OK最后面对这个问题没浪费林嘉欣算你还有点良心
7/10.女性的生育选择困境。影片设置了复杂的背景,未婚生女,单亲家庭,二女儿和她的同性爱人死亡后留下的受精胚胎,代孕问题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心人物的母亲女主不知该如何处理胚胎。除了赵文瑄,片中没有其他男演员了,所以,影片实际上讲的是片中的女人们处理不好和男人的关系我觉得,一代又一代的叛逆基因被遗传下来了。影片的剧情比较沉闷,更像舞台剧,把我都看睡着了。其实张艾嘉和林嘉欣演的都很好,只是情节太平淡了。张艾嘉的角色年龄是64岁,但其实她已经71了,真不像。巧了,今天是母亲节。
好看,都去看
真正的无产阶级没有多元化选项和与之相配的多重性困惑,大概只有处在灵肉分离状态「偶尔不自私」的小资产阶级和「被骗后」跌落回小资产阶级处在崩溃边缘状态的伪中产才会面临「是《丑陋的继姐》还是不是/爱《瓦利斯岛的歌谣》还是不爱/生《追幸福的人》还是不生/回《苍山》还是不回/要《我谈的那场恋爱》还是不要」这样《十字街头》式的道路抉择。从23年《春行》的角度看,那段从18年就开始「漏水」的水管应该是修不好了。幸或不幸,在「禁烟」区域内,医院《屋顶上的女人》紧急启动了「冷却」程序——从24年《女儿的女儿》视角看,母亲的病房「外棺」确实不错,而女儿意外撞到「鹿」后的车「内逝」也还行。无论是《美国女孩》打「CP」针报喜,还是《强尼凯克》打电话报丧——25年「母亲节」的宣传语已是:说啥都没用,少气你妈比啥都强。
#HKAFF# PE 映后
遗憾电影对“代孕”是持积极态度的。唯一值得圈点的是张艾嘉前期的反母职(但最后还是妥协了)。
要不是有张艾嘉这样一众演员真的完全看不下去,台词写的啰嗦又信息量不足,每段对话都有些刻意的有始有终没有留白,演员的表演也太过顺着情绪很表象。运镜也很奇怪,还不如多用客观视角去展现故事,每次推进到脸上又没有情绪和台词的递进。至于大量的对话聊天场景也是设置的毫无头绪,以至于转场显得很不有机
张艾嘉和林嘉欣的表演值得5星
李雪琴声音出演
除却开场1/4故作混乱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接入外都算发挥很好。与《祝你幸福》微撞了题,但聚焦到三代女性身上就是有种奇妙的凝聚力,变得非常紧凑、直击要害。撇开lgbtq正确,撇开对dy的审查,仍然会被最后送走女儿时在想什么的回答戳得鲜血淋漓。这样真实的一个回答,以及对两个女儿这样失衡的一种偏心对待,完全是揭露,一种人性底层的欲与恶。对照看来她对母职的反刍完全就是一种善和责任了。其实这无关于什么女性进步之说,只不过是在想不想 做不做的四象限里游移罢了。另外想说,张艾嘉的表演太神奇了,怎么会有这么神神叨叨的表演,让你觉得快要“这演过了吧”的时候精准收束在“妈呀”。
#24金馬很好看欸!一個64歲的女人面臨著16歲同樣的選擇難題,這一次依然艱難。最好的地方就是媽媽沒有被刻畫成一個溫柔、無私、任勞任怨的偉大母親的形象,她暴躁、自私、軟弱,想要肆意的自由,可是依然是一個偉大的女人。這部片子講的,是一個女人如何面對先天具有的子宮拋給她生命的難題的故事。反觀強尼一直想說「年紀大了,想要家的溫暖了」,真是夠好笑。女主的六十多歲跳舞練拳,男的這麼大年紀了還想找個女人靠著,men。
不想女儿生孩子的母亲和想要成为母亲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她们彼此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母亲吃够了苦所以拼命阻止女儿入城,城外的女儿却想着成为母亲那样的人而吃尽苦头。影片最妙的是大女儿纽约陪伴的时光全是母亲的幻想,母亲将对离世的二女儿的思念与对遗弃的大女儿的愧疚,全都在与幻想的大女儿的对话中和盘托出,就像那句“为什么又是女儿”台词一样,对啊,为什么是女儿,为什么是母亲,为什么是女人?#HK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