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几度出现狼,但看完整部片都没明白其含义所在,幸亏友人指点迷津!
友人口述如下:狐狸爸爸说怕狼,其实不是怕,是憧憬,憧憬狼那种自由而孤独洒脱的日子,狐狸也曾模仿过狼,释放自己的野性,所以才有那么多故事,但是狐狸爸爸毕竟有家庭,他要收敛自己的野性,但是他又多么的爱自由和冒险。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家庭,他答应狐狸妈妈再也不冒险,他也决心要做到,最后一次看到狼的时候很感动,很想跟着狼跑,最后还是眼泪在眼里打了个转,没留下来。
跟狼挥手再见。
从此之后狐狸爸爸再也不怕狼了在所有动物都直立站,穿衣服的年代,只有狼还光着身子四足站,表明了狼永不妥协的态度 听毕恍然大悟!
真是了不起的电影!
音乐,色彩,电影风格都很特别。
只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甚解,狐狸爸爸在妻子怀孕落入陷阱的时候就做出了承诺不再偷东西,但安定下来之后却又忍不换了树屋,去偷三个农村主,差点害死了全家和所有居住在附近地下的动物。
经济学上有很多假设和前提,比如人都是理性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但是这些假设无法解释狐狸爸爸的行为。
在我看来,狐狸爸爸改行当记者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用提心吊胆,安静闲适,按照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假设,狐狸爸爸肯定不能再操老本行。
但是,天生骨子和血液里携带的某些东西另狐狸爸爸买了黑色的专业面罩,制定了“大师计划”,越过电网等一系列阻碍,去偷东西。
我想,在这个过程里,他一定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满足了他某些天性,只是这种行为将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我无从评判狐狸爸爸的行为是好还是不好,但是我知道,我的惯性思维让我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思考,所以一开始难以理解狐狸爸爸,但是,一个行为的出发点,有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从经济学上无法理解的,从社会行为角度或许就可以理解。
还有一点,是影片最后出现的狼,他没有像电影里其他的动物一样穿着衣服,用后腿像人一样走路,狼用四肢走路,不会英语和拉丁语,黑色的毛皮凌乱,体格瘦削而有力量,像野性的一阵轻灵的风,我记得狐狸爸爸看到它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喃喃道:多么美丽的生物。
是的,狐狸爸爸有家庭,有孩子,有一切理性行为的规范,他不能再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偷东西,这是他温暖家庭生活和理性人的代价。
电影一如既往地贯穿着韦斯特有的黑色幽默,隐喻与讽刺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森林被毁,河流干涸,连动物们都忘却了自己作为野生动物的本能和野性,为了生存学起人类的样子来。
看似滑稽可笑,可究其原因又让人心痛。
狐狸爸爸的两次落泪
第一次是在老鼠死去时,是对它的怜悯。
老鼠的形象是本片最大的讽刺,它摈弃了自己的自然本性,站在人类的“道德”面,一心守护着主人的利益,包括搏斗时把真正的狐狸儿子抓进袋子,也是遵循主人的想法。
然而这样的它,死后也不过是下水道、垃圾堆中死老鼠的一个。
它临死前道出了狐狸侄子的关押地,是幡然醒悟也是对自身的赎罪,其实它终其一生所求不过是那美味的cider,用违反自然本性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死前却只有来自狐狸爸爸的尊重。
也因为此,狐狸放弃了此前投降的想法,因为它醒悟人类自私的本质,他们根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第二次是灰狼的出现。
从电影开头狐狸爸爸就一直在说“我恐惧狼”,就是为了最后做铺垫。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那些野生动物几近灭绝,对狼的恐惧也仿佛变成了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它们几乎变成了像传说般古老神秘的存在。
当狐狸爸爸问他你从哪里来时,它默然不语,也许是家园早已被毁,也许是早已遗忘,又或许是他是最后一匹最古老的狼,是历史的遗留,和现代社会化的狐狸已经语言不通了。
所以他高高举起手臂,为他加油,行为永远比语言来的更为有力。
孤狼象征着曾经活跃在这个世界的古老的动物们,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狐狸的拟人化造型则代表了现代化文明,它在喊出“我对狼有恐惧”后,留下泪水,则是导演想向我们表达,哪怕随着时代发展,人也不应该失去对自然的崇高敬畏,人类理应和那些美好的动物们共享这一个地球。
那泪水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来自于对美好的感动。
爸爸回过头对孩子们说“祝他好运吧”,则是导演的另一个寄托,成人的世界充斥着利欲熏心,肮脏不堪,但是孩子还是可以被教育,他们代表着希望。
影片最后,看似是动物们的胜利,其实不过是他们在家园被捣毁后的又一次妥协。
超市里目光所及之处均为人造食品,也在预示着生态被破坏后,天然食品将不复存在。
当他们共同举杯仅仅是为了生存时,喜剧的背后则是令人沉痛的现实,耐人寻味。
影片中还有好几处细节暗示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狐狸舅舅的肺结核,海狸宝宝的扁桃体炎,这些熟悉的病名仿佛也在嘲笑着人类同时也在自食恶果。
我不喜欢开始偷盗后的3/4,于是我们只聊前1/4。
狐狸妈妈要走捷径,狐狸爸爸说有景色的小路漂亮得多,狐狸妈妈说那我们就走小路吧。
多么随和又顺从又有开发潜质的女人。
狐狸爸爸说好,但这条路也很快。
以此打消了狐狸妈妈的顾虑。
然后快跑几步,摘下几朵路边的野花,绅士一般行礼,送给狐狸妈妈。
生活中的夫妻如果能有如此情景,他俩一定是咬合不错的一对齿轮。
PS: 狐狸妈妈的胸部实在让我喷饭。
狐狸再穿上衣服再有胸部,也是狐狸。
为了打消狐狸妈妈的消极思想,不忘夸奖狐狸妈妈今天晚上很漂亮,而且艳光四射。
可见,没有孩子的婚姻生活,二人世界还是能保持较为愉快的。
而偷鸡后被笼子罩住,完全是因为男人的自负和好事。
有时候还是要“听老婆话跟党走”的。
其实狐狸妈妈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怀孕了,却隐瞒了真相,说医生什么也没说。
可能本来想留到合适时候给狐狸爸爸惊喜的。
结果只好在笼子里被迫说出,以刺激狐狸爸爸赶紧想个办法保全一家人。
而狐狸爸爸的表情,OMG,这是什么表情啊,“uh, we’ll have a child.”然后咧开嘴,呲起上下牙,装作一副高兴的假表情。
男人只有在这种又增加家庭责任,又紧急危难的时候,才肯给女人一些缓和矛盾的承诺,暂且放下自我去做一些该做的事情。
早餐时,狐狸妈妈穿着的围裙上有很多画笔和剪刀,我还在奇怪,家庭主妇的新装备?
原来是个绘画爱好者。
最棒的欠揍对话:“我病了。
”“你没有病。
”“我发烧了。
”“你没有发烧。
”“我还去吗?
”“快点,不然你要迟到了。
”有个开朗的爸和聪明的妈,孩子会幸福很多,家庭气氛也会轻松愉快。
狐狸爸爸不想在洞里住,原因是“这让我感觉我们好穷”。
反而女人更理智和现实,承受能力更强,她只是平静地回答:“我们确实很穷。
”(这确实不是感觉不感觉的事情。
)“不过我们过得幸福。
” 狐狸妈妈还说。
而男人呢?
“一般般。
”看吧,婚前作死的是女人,婚后搞破坏的都是男人。
一些看起来无私的举动,其实动机往往还是出于自私。
这是马斯洛说的,不是我。
狐狸妈妈仍然平静地在画暴风雨,与搬家前一样,而狐狸爸爸则会因为有个房子搬出了地下,就感觉不那么穷了。
活在内心和外部到底哪个重要?
正是离那三个农场更近,才是爸爸真正决定搬去树屋的原因。
这又是马斯洛所说的,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狐狸爸爸在搬了新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之后,也开始思考“who am I ?”了。
他需要一轮新的自我实现。
挖掘内心的本能,去做自己喜爱又擅长的事情,并想把它作为一个终生事业。
这就是狐狸爸爸所谓的“追求人生的真谛”。
请注意:在这里,狐狸不是狐狸,狐狸早已成了精。
我不喜欢开始偷盗后的后3/4,于是我们只聊前1/4。
这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动画,感觉包含了很多元素,自由,生存,动物保护,民主,励志,成长,亲情,爱情,以至于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解读。
但当狐狸爸爸看到那只狼的时候,高高的向上伸出手臂,确实非常感动,就像是《勇敢的心》里喊出的那句“Freedom”偷东西是不对的,这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对于狐狸爸爸来说,偷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是狐狸的根本,而这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却被现实做压抑着,Wild Animal应该有本来的样子,当他看到那只帅气的狼的时候,也许充满了羡慕和共鸣吧,因为从骨子里他们是一样的!
电影里的很多台词都非常的经典和有意义,真的很值得一看。
画面简洁迅速又丰富,复古的风格非常让人欢喜。
每次看到动画都会想到国产的现状,不得不说还是差太多了,唉,无论是内容深度,故事情节,制作水平都相差的太悬殊了。
而像这样题材的东西更肯定是会被封杀的,唉。
獾是对的农场主们不抓到我不会罢休我不该跟你当面撒谎我不该从重操旧业我不该又开始私下去偷鸡我不该这样激怒农场主们羞辱他们 在太岁头上动土这样做我很快乐 但我不该做而现在只有一条出路可能如果我自动现身 让他们杀了我做成标本 挂在壁炉前Badger's right.These farmers aren't gonna quit until they catch me.I shouldn't have lied to your face.I shouldn't have fallen off the wagonand started secretly stealing chickens on the sly.I shouldn't have pushed these farmers so far and tried to embarrass themand cuss with their heads.I enjoyed it, but I shouldn't have done it.And now there's only one way out.Maybe if I hand myself over and let them kill me,stuff me, and hang me over their mantelpiece.你不会这么做的You'll do no such thing.亲爱的 也许他们这样就会放过其他人Darling, maybe they'll let everyone else live.为什么你让我们落入如此境地?
狐狐Oh, why did you have to get us into this, Foxy?我不知道 但我有大概的理论我想我想要别人都认为我是最伟大的 响当当了不起的狐狸先生如果他们没被震惊 炫目甚至没被我激怒我都会觉得自己不好狐狸本性就喜欢追求冒险 猎杀猎物 是超聪明的猎食者而这正是我擅长的 我想 到头来 我只是...I don't know, but I have a possible theory.I think I have this thing where I need everybody to thinkI'm the greatest the quote-unquote fantastic Mr. Fox.And if they aren't completely knocked-out and dazzled,and kind of intimidated by me, thenI don't feel good about myself.Foxes traditionally like to court danger, hunt prey,and outsmart predators. And that's what I'm actually good at!I think, at the end of the day, I'm just...我了解我们是野生动物I know.We're wild animals.我猜我们一直都是I guess we always were.——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台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根据罗尔德·达尔的经典童话改编的一部动画电影。
影片由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乔治克鲁尼、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人配音。
电影讲述了狐狸爸爸如何和三个坏农场主斗智斗勇,找到好吃的养活一家人的故事。
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不少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生生不息的动物天性:有了家庭不得不要承担相应的社会家庭责任,但内心仍向往着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
有人说透过电影看见了中产阶级的劣根性:再羡慕孤狼的原始生猛,那也只是暂时,狐狸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已有的家庭,抛弃不了躺在手心的安逸。
也有人提出在动物与人类的战斗里,若影若现着反人类反社会的影子。
然而,在原著中,这些主题似乎都踪迹难寻。
罗尔德·达尔的故事创作于1970年,是一部不到5000字的短篇儿童小说。
故事的整体走向与电影基本一致,但正是那些沿着故事主干蔓延而生的枝节,奠定了韦斯安德森不仅仅于把电影献给儿童的野心与布局,最后开出了色彩纷呈的花儿。
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些另辟蹊径的主要分支:1. 居住地址原著中狐狸一家本就住在大树下的洞里,而电影中,狐狸们却是从狐狸洞搬到大树里风景宜人的起居室。
地理位置的一致,保证后续故事得以朝原来的方向展开,但同时又扩展了内容,草灰蛇线地深化了狐狸的动机。
一开始狐狸爸爸想搬家的原因是:住在洞里显得好穷。
直到看到了待售大树对面的三个农场庄园,才暗示出搬家的另一层原因:渴望冒险,顺应本性召唤。
2. 家庭成员电影里,家庭成员从原来的狐狸夫妻、4个狐狸孩子变成了狐狸夫妻、1个狐狸儿子艾什、表兄克里斯托弗森和树屋管理员负鼠。
这样的设定更改是值得思索的。
如果说电影里的主要人(动)物最好都能表现出一定的性格特征,或推进情节走向或深化故事内容,那么将4个狐狸孩子变为3个不同身份但又与狐狸一家联系紧密的小伙伴,显然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拉开人(动)物间的差异·,并被观众记住。
狐狸儿子渴望成为运动员却能力不足,倒是狐狸表兄跳水、棒球、瑜伽、把妹样样优秀,刚到狐狸家就赢得了身边人的认可。
这样两个小辈的对比一下就鲜明了,它俩后续无论是发生冲突或合作都会引起新的期待。
【转念一想,要是“两小只”都设定为狐狸儿子呢?
首先,同一家庭出身,性格冲突、爱好各异,这就还需要源头上的养成解释;其次,对比不会如此集中。
如果跳水时弟弟早就知道哥哥很厉害,它还会得意地跳吗;如果重击棒运动上,教练早就知道哥哥运动比较厉害,它还会给弟弟机会吗?
另外,狐狸儿子后续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压抑天性生气只会吐痰,到受到表兄启发开发了运动天赋,这个转变如果由生活在一起很久的狐狸哥哥来推进,那就可能会使人对可信度产生一定的怀疑:为何不早跟着哥哥学呢?
】至于负鼠,则是作为狐狸爸爸的随从,贯穿了狐狸爸爸整个“中年冒险计划”的始终。
它承包着笑点、算得上忠诚、不断询问狐狸爸爸关于狼的恐惧,就像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其他电影如《青春年少》里的小跟班(1998)、《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门童(2014)一样,被赋予了浓厚的韦氏电影气息。
3. 生活来源不同与书中狐狸一家一直以外出捕猎为生,电影里的狐狸爸爸因家庭责任约束,弃武从文,成为了一名专栏作家。
其他出场的动物也各有人类化的职业,如律师、厨娘、会计等,它们隐藏起其原始本能,加入了现代化社会的中产阶级队伍。
单从情节推进上看,职业设定的有无并不会影响到狐狸爸爸偷鸡、动物们挖洞和救表兄,所以这段应是属于主题深化范畴的。
狐狸爸爸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虽然是贷款),这说明狐狸一家应该是不受温饱问题困扰的。
但即便如此,狐狸爸爸仍要执行自己的中年计划,这计划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刻的动机——就是此前反复提到的天性使然。
此外,狐狸爸爸在发动集体力量救狐狸表兄时,说过的那番群情激昂的话(插图),鼓励动物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才能,也与主题遥相呼应。
4. 家庭冲突原著中是没有提到家庭冲突的,而电影中狐狸一家的冲突可分为三组:1狐狸爸爸与妈妈;2狐狸爸爸与儿子;3狐狸儿子与表兄。
1狐狸妈妈更加切实。
她希望狐狸爸爸能安分守已的做一份正式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
优越的物质条件在她眼里倒不是最重要的,无论住山洞还是树屋,她都能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而狐狸爸爸则更浪漫、有野心。
一方面他想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又按耐不住内心对自由天性的渴望。
(插图)2狐狸儿子希望能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然而除了毛色,他在身形、运动能力上都不如保持着学校重击棒纪录的狐狸爸爸。
他的能力得不到包括爸爸在内身边人的认可,这让他气愤又不甘认输。
作为父亲的狐狸爸爸在儿子教育上,也显得过于实际而不够耐心。
3表兄虽是狐狸妈妈的亲戚,但他身形修长,运动才能方面像极了狐狸爸爸。
他能够在专业跳水运动员一样保持优美的姿势入水;秒懂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重击棒游戏规则,并打出理想的成绩;甚至逃生挖洞时也比其他动物快。
这样一位受人欢迎的表兄,怎能不引起青春期熊孩子的嫉妒呢?
5. 斗争过程电影扩展了动物们与三个农场主的战斗过程:继农场主用铁锹挖洞——租挖掘机挖洞——调度全体工作人员守洞口之后,补充了“两小只”替父寻尾导致表兄被捕——农场主灌汽水进洞——狐狸爸爸决心牺牲——老鼠派送农场主决斗信——众动物合力救表兄——返程路上遇孤狼——受困地下后发现超市入口等主要情节。
这些补充情节,强化了对手智商,将正反方力量分配到相对均衡的位置,自然得提高了故事的激烈程度、加深了结局悬念。
6. 老鼠身份鼠兄从一只生活在苹果汽水酒厂房的寄生虫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受雇于农场主的苹果酒厂房保安。
这电影中的老鼠袭承了原著中自大、脱离动物队伍的形象设定,有过两次出场。
一次和书中类似,是狐狸爸爸在偷酒是偶遇的;第二次则属于电影的原创了。
老鼠受老板之托,给动物们送决斗信,同时不幸在和狐狸爸爸的比试中被电击中送了命。
这场戏,最主要的作用的确是通知动物们进行最后的决斗、把故事引向高潮。
除此之外,老鼠临死前所说的两个事,以勾勒细节的方式,充实了老鼠自身的形象:是他告知了表兄受困的位置;他还与狐狸爸爸进行了一段点题的对话。
(图片)7. 狼的出现这是书上所没有的:一匹纯黑的孤狼如磐石般四肢着地屹立在山坡上,身后是皑皑白雪寂静冰山,它目光所及的山下,狐狸爸爸也停下车来深情与它对望。
他先是尝试用英语、拉丁语与黑狼交流,可是它没有回应。
接着狐狸爸爸举起一只胳膊,握拳向它示意,于是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一幕出现了:黑狼也抬起了一只前脚,握拳,有力地挥向天空。
它没有伤害他们,而是再次回望了他们一眼,终于一头扎进森林深处。
此处的配乐十分神圣。
狐狸爸爸向负鼠及观众宣告了:他恐惧的不是狼本身,而是狼背后那一望无际的原始生命力与自由;是恐惧亦是诱惑和向往。
但他已经有妻子、孩子和家庭了。
8. 最后结局原著的结局终止在狐狸爸爸领导动物们偷来了三个农场主家的食物而农场主们还守原来的地方等着狐狸现身;而电影里,通过斗争过程的扩展,最后结局落在了在地下重新安家和寻找新的食物上,他们幸运地挖出一条通往超市的通道,而狐狸妈妈则怀上了第二只宝宝。
通过原著故事与电影情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主旨的迁移,“了不起”定义的变化——从适应生存、化险为夷变成了向往自由怀念天性。
狐狸爸爸依旧本领高强,只是从“为快要饿死的孩子偷几只鸡”变成了“作为一只狐狸,如果嘴里没叼只鸡,他怎么会感到快乐”。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我们很容易会怀疑偷鸡本身的正确性;尤其是韦斯安德森还要把原故事打包好的保护袋给撕掉,惊世骇俗地指着事物原本的样子让大家看。
一切界限都变得模糊了。
你没有办法去审判一只狐狸咬你家的鸡,正如同大自然里没有动物出钱去获得它们的食物,而我们人类也没有付钱给这里原来的主人就占领了大片家园。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特刊的第二期,今天我们会讲一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这是他的代表性定格动画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犬之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定格动画?
传统意义上的动画分三类——手绘、定格与电脑动画。
定格动画的角色形象通常是由黏土(木偶、剪纸)等材料、手工制作完成,逐帧拍摄(每拍完一个画面,移动一次拍摄对象),最后使之连续放映。
呈现效果上会有一种断帧的不连续感。
定格动画需要手工制作大量真实的场景和角色形象,在如今数码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显得耗时又耗力。
如果还在坚持做定格动画的工作室,真的是以“匠人”精神在对待这件事。
定格动画史上其实出过很多佳作,除了我们今天会说的《狐狸爸爸》,还有《鬼妈妈》、《犬之岛》、《魔弦传说》等。
△ 《鬼妈妈》
△ 《犬之岛》
△ 《魔弦传说》另外就是我最喜欢的《玛丽和马克思》。
△ 《玛丽与马克思》讲完了定格动画,回归今天的主题。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韦斯·安德森根据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原型童话进行改编的。
韦斯·安德森就是——他写什么、编什么、拍什么,都是韦斯·安德森。
擅长营造那些华丽又梦幻、朦胧而忧伤的场景。
一般当我们说起韦斯·强迫症·安德森的时候,总会提到他大胆的用色(粉红狂魔)、平移式的运镜手法、以及画面的对称性(强迫症)、和大量的俯拍式细节描写(恋物癖)。
△ “色彩狂魔”
△ 俯拍的细节控
△ 画面的对称性但他所有电影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不真实性—“脱离年代、脱离生活、脱离常理”。
这种不真实性是让人着迷的,毕竟谁能肯定的说,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就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呢?
《狐狸爸爸》也是这样一部基于梦幻和“不真实性”的电影,这个故事要从一家狐狸开始说起:
△ 狐狸爸爸
△ 狐狸妈妈
△ 狐狸儿子
△ 狐狸弟弟的小表哥狐狸爸爸是小镇日报的专栏作家,写些无关痛痒的文章,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总回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以及未能继续的遗憾。
△ 小镇日报的专栏作家——狐狸爸爸年轻时候他是一个身手敏捷的偷鸟/偷鸡贼(狐狸的天性),现在的他却每天早晨西装革履的坐在桌前读报,满是“中产阶级精英”的影子。
△狐狸爸爸在餐桌前读晨报 唯独吃饭时候狼吞虎咽的样子,暴露出了他作为狐狸的野性。
△ 野生动物的吃相他有一个漂亮大方,又了解包容他的妻子——狐狸妈妈。
十二年前,因为狐狸妈妈怀孕了,狐狸爸爸答应她为了一家人的平安,从此金盆洗手。
△ 狐狸爸爸和妈妈还有一个“看上去不太像自己”的儿子艾许(Ash)。
Ash有些与众不同,无论是打扮还是脑回路,被大家所不理解。
△ 狐狸家的“傻儿子”除此以外, Ash的小表哥也来家里暂住(小表哥爸爸得了双侧肺炎),小表哥不仅长得“一表狐材”,还十项全能,更加深了Ash对自己存在的怀疑。
△ 左边是Ash,右边是“别人家的孩子”小表哥狐狸爸爸遭遇了中年危机,先是突然想要改善家庭居住环境(狐狸一般住在洞里),买了一栋显眼的树屋。
△ 原来的狐狸洞
△ 现在树屋“豪宅”这个树屋既超出了他的购买力,又是动物世界里治安最差的地区之一——与三个凶神恶煞的农场主为邻。
华特波斯基(Walt Boggis)——世界上最成功的的养鸡业者;
华特波斯基(Walt Boggis)尼森棒斯(Nate Bunce)——经营养鸭与养鹅厂;
尼森棒斯(Nate Bunce)法兰克林宾(Franklin Bean)——养火鸡、种苹果(制作苹果酒),也是当今最可怕的人。
法兰克林宾(Franklin Bean)虽然搬进了新家,但好像我们狐狸爸爸的中年危机并没有被缓解。
反而催生了他想要去找回自我的冲动。
有一天夜晚,他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望着满天星斗,问新家的管家负鼠凯利先生(Kylie):
△ 新家的阳台“Who am I ”“我是谁”“Why a fox” “我为什么是只狐狸”这段对话与其说是在问别人,倒不如说是在拷问自己。
这里狐狸爸爸提到的—“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也是整部电影所要阐述的核心:存在主义源自“自由主义”,强调个人为中心、尊重个性和自由。
宇宙是无意义的,人存在的本身也没有意义。
但通过自我塑造、追求与成就,人就可以实现自身的意义。
对于狐狸爸爸来说,现在的他就是在压抑天性。
狐狸天生喜欢冒险,猎食,挑战掠夺者。
如果没有了这些,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我满足吗?
由此他酝酿了一个偷猎计划,目标是三个农场主。
△ “干一票大的”计划非常顺利(除了在偷苹果酒的时候遭到了守卫老鼠的阻拦,有惊无险)。
但他频繁的出行和蛛丝马迹还是让狐狸妈妈发现了。
△ 妈妈发现家里的仓库堆满了鸡、火鸡等等也导致了三个农场主的打击报复,最终在家门口被偷袭失去了一根尾巴。
△ 遭到了偷袭
△ 掉了一根尾巴这只是开始,农场主们开始袭击他的树屋,导致狐狸一家只能向下挖洞逃窜,甚至影响了其他的动物们跟着一起逃窜,没有水没有食物,面临着集体死亡的危险。
在危机时刻,狐狸爸爸又想到一个好主意,趁农场主们集中精力攻击他们的时候,干脆在地下挖洞直接掏空三个农场主的农庄。
△ 新一轮计划
△ 掏空三个农庄就在他们开始大肆庆祝“开趴体”的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庆功“趴体”农场主们想出了新方法,往地洞里面灌水,把他们直接全部冲到了下水道系统。
△ 全部冲进了下水道系统而此时Ash和他的小表哥正一起在偷回狐狸尾巴的路上,计划失败后,Ash成功逃脱,但是小表哥被抓住了,变成了“人质”。
△ 变成“人质”的小表格于是狐狸一家包括其他的野生动物们决定联合起来。
△ 复仇者联盟利用自己的特长(生性淳朴才华自然天成,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 各有擅长的小动物们干倒农场主,救回小狐狸,赢回自己的生存地。
△ “大战”中电影中,一直反复在强调狐狸爸爸恐惧狼这件事。
片尾,狐狸爸爸带着儿子和凯利救回了小表哥的途中,终于遇到了一头野生的灰狼。
△ 终于遇见了一头野狼
△ 终于遇见了一头野狼片中所有的动物都会说人话,唯有这一头狼不会。
因为狼是影片里,唯一百分百遵从了自己内心,释放了兽性的那一个,也是最孤独的那一个,没有家人也没有伙伴。
我们可以理解为“最自由的自我”就是——舍弃羁绊。
“狼”一直是狐狸爸爸内心的恐惧,因为他没有办法去面对和正视自己的内心。
但在这里,他热泪盈眶的和这头孤狼挥手再见(相互的示意)。
△ 热泪盈眶的狐狸爸爸
△ 与狼挥手致意然后头也不回的奔向了自己的家庭。
韦斯·安德森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这里狐狸爸爸与野狼告别,也是他和自己的对话。
对于我们而言,终其一生,都是寻找自我的路途。
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伟大的,同样,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韦斯·安德森一直是一个很矛盾的导演:一方面脑袋里古灵精怪的东西很多,另一方面他的表达又极为克制;他既从来没拍过真正意义上的严肃/艺术电影,也没有选择和商业片导演们站在一起;他的电影里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只有一些犯错的“大小孩”对于严肃话题往往是避重就轻,即使对死亡的表达也不血腥。
作为这个时代最深具个人特色的导演之一,他总试图在其中找到平衡。
既非主流,又未迎合。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没有封闭自己。
这个世界需要社会型的作家、导演和电影,因为他们始终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面,让我们对人生始终抱有怀疑和审慎的态度。
但也需要韦斯·安德森这样的“大男孩”,他为我们编织的那些迷幻的、离奇古怪的梦境,创造不美好里的美好他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矛盾的生活着,既可爱又可怜。
片尾的大战中,小狐狸Ash也展现出了他的敏捷和才能,原来这个显得有些“异类”的孩子,背后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
我想很多人在面对不完美、与众不同的自己时,都会生出疑惑。
尝试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每个人都生而不同。
大多数人,都是“狐狸爸爸”,除了梦想以外,我们还有家庭,爱人,孩子。
终有一天,你会在人生的某个时间节点,和你青春时代的梦想告别。
我们仍然会被那些尚未完成的梦想打动,但时间已到,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了。
"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MBERSTUDIO和知乎专栏光影人生
自从来到英文环境,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Roald Dahl的名字就常常看到。
图书馆的英文儿童文学架子上有很多他的故事书,学校的英文阅读书单上必定有他的作品,逛书店时他的名字常常闯进眼帘。
人们熟悉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改编自他的同名儿童小说。
可惜我不喜欢《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直提不起劲去读他的书。
但,他是个英国作家,他写儿童文学,他机智,充满黑色幽默,所以迟早有一天他会引起我的兴趣。
这一天就是今天。
今天看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
狐狸先生是个话痨、前天才小偷、转行专栏作家。
内心狂野,正经历轻微中年危机。
本来,在爱妻的规劝下,他已经放弃江洋大盗生涯,老老实实写专栏养儿子,但某一日忽然心动,不顾獾律师的反对,买下一处大树下的房产。
该房产的附近,有三个大农场,分别出产肉鸡、肉鹅和苹果酒。
三个老板都不是好人。
狐狸先生忍不住技痒,瞒着太太光顾了三位邻居。
于是太平日子就过不成了,三个老板纠集人手,不把狐狸先生捉拿归案誓不罢休。
不过狐狸先生可是只了不起的狐狸,到最后谁赢呢,看了片子就知道了。
这部片是二十世纪狐狸公司出品,导演Wes Anderson,我看过他的《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并不喜欢。
然而同样是话痨,从大吉岭的若干文艺青年嘴里说出来,跟从大眼长腿的狐狸先生嘴里说出来,效果完全两样。
后者很可爱。
乔治咕噜尼的自鸣得意跟角色性格配合得天衣无缝。
跟眼下流行的三维动画不同,这部片是定格动画,佐以少量木偶。
制作群故意将定格痕迹显露出来,不重流畅,略显粗糙,一旦习惯,便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和韵味。
丝毫不影响故事的叙述,反而感觉特别的潇洒。
色彩亮丽。
音乐明快活泼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跟片子的风格高度统一。
这是该导演的特色。
故事细节不详说了,因为乐趣都在那上头,那个调皮的无法无天的派头儿,那些夸张。
那么欢天喜地地挖着地道的动物。
今天前排有一个男人,在大家都安静看戏的时候,忽然发出低沉的沉醉的笑声,大家心有灵犀,也都跟着默默笑起来。
对白有很多成年人才懂的嘲讽和幽默,但是孩子也乐不可支,她看到一群可爱搞笑的动物,拼命逃脱恶人的追捕。
欠扁对白一例:Mr. Fox: [sighs] Who am I, Kylie?狐狸先生:[叹]我是谁,凯利?
Kylie: Who how? What now?凯利(它是只负鼠):谁什么?
又怎么了?
Mr. Fox: Why a fox? Why not a horse, or a beetle, or a bald eagle? I'm saying this more as, like, existentialism, you know? Who am I? And how can a fox ever be happy without, you'll forgive the expression, a chicken in its teeth?狐狸先生:我为什么是狐狸?
不是马、甲虫或秃鹰?
我多少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说的,你知道吗?
我是谁?
而一只狐狸,如果,请原谅我的措词,如果嘴里没叼只鸡,它怎么可能快乐?
” (这不是话痨是什么?
)Kylie: I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but it sounds illegal.凯利: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过听起来似乎不合法。
从资料上看,电影的故事情节似乎跟小说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它对原著的基调把握得不错。
罗尔德·达尔是个强悍而古怪精灵的家伙,显然曾是资优儿。
爹妈是挪威人,十九世纪后期移民英国。
他在英国出生。
前半生是二战空军战斗英雄,后半生才开始写书。
既写儿童文学,也写其他体裁,文笔简洁,富含黑色幽默,结尾常出人意料。
儿童文学中往往出现凶恶的成年人,据信跟他童年上寄宿学校的经历有关。
下次看到他的书,就会弄过来读一读了。
狐狸老爸做的事被发现后,妻子悲愤的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是狐狸,这是我的本性狐狸象征着很多东西,大多数人认为他是经历着中产阶级中年危机的人群的代表,我觉得,他更像一种理想本性和生活方式 :“我们嘲笑敌人,偷窃,用狡猾和智慧战胜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
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迟早某一天会被抓到,都会死。
更何况他们还有了孩子。
这就是很多人到一定年龄面对的选择,是放弃风险,选择生活,尽管会很穷,会在地下,会很寒颤,但会和家人一起 “we are poor but we are happy” 。
还是坚持理想,坚持本性,但会因你的棱角遇到各种阻力,也许还会死。
特别想提一下老鼠和狼两种意象,老鼠出场两次,比狼更让我印象深刻,老鼠象征了一种人,他们对上层生活充满向往,为此甘愿堕落做上层人们的保安,干脏活,自己也能偶尔享受享受。
最终却在下水道里无声息的死了,临死狐狸问他一生追求的是到底什么,“苹果酒”,那是上层社会 权利身份的象征,是老鼠放弃荣誉,堕落,追求的享受的东西,然而在他孤独的死去的时候,却也是他唯一拥有却未曾真正拥有的东西。
而他最终也只是“中国餐馆后面垃圾堆里的一只老鼠罢了”而且狐狸给他的最后一口也只能是泥浆。
狼那里,不管对电影有没有研究,观众多少都能看出一点象征的手法,有恐惧说,有理想说,我个人觉得,狼象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无拘无束,自由,本着本性。
这正是狐狸向往的生活,但狐狸不能这么做,他有家庭和责任,而且他也意识到挑战权贵的毁灭性的代价,尽管过程很有趣,尽管人类损失不少,但被迫住在地下的是他们,所以他无法完全的投入那种生活,但他对狼的选择心怀敬意 (注意这里只有狼是四肢走路的而且不穿衣服)明知前面是一个可能挺不过去寒冬,仍要这种本我的生活,“多么美丽的生物啊”《见字如面》里有这么一封信,父亲写给儿子,父亲年轻时候本想做摄影,但为了生活决定放一放,先挣钱。
但他“太低估了钱的力量 等我有时间安顿好一切回过头来想要重拾摄影的时候 却发现再也没有当年那个心态了”。
所以他告诉儿子,若他将来选择理想,他支持。
若选择生活,他也支持,但当他选择生活的话,“不要把意识到这一点 把这种选择当做值得骄傲 值得炫耀的事” 。
能做自己,做自己想要的事的人,是艰难的、值得尊敬的人啊
评高分的IQ低啊。lol
成年人为什么要花一个半小时看这个?
滑稽,无厘头
了不起的Wes Anderson!
1、融入了作者风格和经典电影类型元素,大块黄色调、冷幽默、绅士复古气息;2、人与动物的对抗之外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影射;3、即使西装革履的狐狸爸爸依然改变不了天性,面对未被人类同化的狼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原始的本性的力量。
知道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并不是很喜欢,当然其中不乏笑料。
虽然我不喜欢看动画片但因为是George Clooney配音的所以还是看了一部有点黑色幽默的动画片和现在流行的3D不一样这部是有点木偶剧的感觉这样反而显得画面更滑稽那只负鼠太好笑了狐狸爸爸的侄子很帅我很喜欢里面的音乐太欢乐了给三星半吧
比较平平的一部动画。。FOX居然如此机智善良团结。。难以相信??
ah…… which is my favourite wes anderson movie?? 冷幽默派,真的很可爱
Fantastic.Mr.Fox.720p.BluRay.x264-ALLiANCE
千万别学狐狸吃饭
价值观强买强卖,你说你是贼还要赞颂你的勇敢机智?
天哪相见恨晚!!Wes Anderson我简直就是为你的电影而生!
看真人时从未觉得克鲁尼如此风流倜傥,细脚伶仃狐狸造型真是太棒了。定格动画就应该有定定的不流畅感才对嘛。还有为什么小动物全是美音而人类阵营统统是英国人....
看完才知道配音阵容这么强大!那个瑜伽弟弟真是可爱~
风格非常不适应 硬着头皮看了很久
最大的优点是,保留了很强的动物性!浓浓的美式黑色幽默,低龄化的剧情被改编成这样,难能可贵。大半夜模仿Mr.Fox招牌动作“打牙”的声音结果把我妈吵醒,被骂了...减一星!
我不懂欣赏吧....
人设不行
横版过关动画 冷幽默台词 暗喻还一重又一重 糊涂看了一半折去看导演是谁囧 啊原来如此!音乐也给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