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了一杯柠檬水,看《扶桑花女孩》。
原本是冲着小优,以及这部电影的诸多奖项去看的。
看到很多评论都说很感动,还以为又是一部岩井俊二式的电影。
其实不然。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拍的,昭和四十年,日本东北偏远的矿村,条件落后,人们都靠采矿维生。
处在时代发展的转折时期,很多小乡村的人们意识还是落后的,他们仍旧认为“黑钻石”煤矿能够让他们维持生计,因此对于当时小部分支持夏威夷度假村建设的矿工们,人们的态度是愤怒,以及排斥。
工厂决定对矿工全体裁员引起了矿工们的愤怒,同时,作为常磐村舞蹈团的负责人吉本从矿工的女儿中征集夏威夷草裙舞表演者也遭到了大部分女孩子们的拒绝,思想保守而落后的女孩们,根本不愿扭腰扭屁股给别人看。
最后只有胸怀舞蹈梦的早苗,为了陪早苗的纪美子,已经有儿子的阿姨小初,以及被父亲送来的很高很壮的女生小百合愿意学草裙舞。
偷看老师跳舞让她们四人有了对草裙舞的认识和要好好学的决心。
对早苗来说,这是完成她的舞蹈家梦想,而对纪美子来说,草裙舞让她看到了一线希望,看到了对于当矿工命运的改变。
几天之后,由于多数矿工失业,他们的女儿们都来到舞蹈团想要加入,这是带着对草裙舞要脱衣服的误解,却也要硬着头皮为了维持生计而愿意给别人看而加入的。
老师很无奈的告诉他们,跳草裙舞不用脱。
她们的老师,平山圆美,是从东京来的舞蹈家,影片一开始并没有解释平山老师来到小乡村教这些完全没有舞蹈基础的矿工的女儿的原因,她的出场是打扮入时却醉醺醺的样子,所以其实这里已经说明这位有很多头衔的大名鼎鼎的舞蹈家,其实是迫不得已才来到这里的。
平山老师其实是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人,当纪美子的母亲得知女儿偷偷跑去学草裙舞,怒气冲天地将她拉扯回家,并且怒斥平山老师“只会脱衣服给男人看,不要教坏乡村的女孩子”,平山老师回她“正是有你们这样思想的女人,才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
而当纪美子的母亲将女孩儿拉走后,平山老师才想起来不行她凭什么这么说我我要跟她撕。
从那之后,纪美子为了跳舞和母亲争执,离家出走,没和母亲再说过一句话。
而当早苗瞒着父亲偷偷学草裙舞的事被父亲知道毒打一顿后,平山老师和纪美子冲到早苗家,看到她被打得满脸伤,把自己关在壁橱里不愿被人看到,平山老师直接冲进男浴室,跳进浴池去打早苗的父亲。
这里又让我们看到,平山老师习惯了被人所误解,但其实又很重情义。
后来纪美子问她,老师这么漂亮,为什么会无处可去呢,平山老师一笑,回答她“我在到处都很招人嫌啊”,就想开玩笑,也像自嘲,为了还母亲的债而不得已来到这里教舞蹈,在平山老师的心底里,也许这就是她难逃的命运吧。
纪美子歪着头,笑眯眯地叫她“老师”,她回应。
纪美子说,“没事”。
她笑。
在“一山一家”的磐村,也许平山老师找到了归属感。
早苗全家要搬去北海道,纪美子说“你走了,我就不跳了,原本就是为了陪你的”。
早苗对她说“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我们不如现在就绝交,我不允许你就这么轻易放弃舞蹈梦想。
”走的时候所有舞蹈团的女孩儿都来践行,唯独和早苗关系最亲密的纪美子没来,平山老师躲在一旁,不愿看她们的分别。
看到早苗临行之前,远远地对着平山老师大声说“老师,我现在觉得自己无比幸福”,然后上了车。
发动机响,老师跑过来抱住她,送给她自己的墨镜作为纪念。
每个女孩都在用力挥手告别。
车子开走,纪美子从矿山上追着车一边跑一遍挥手,早苗看到她也在努力挥着手。
两个女孩儿拼了命地喊"sana.""sana.""sana"我为什么记得这些台词,因为电影看到这里已经让人不禁动容了,想起当时学跳舞也是为了梦想,我也有这样的朋友,相互鼓励着,咬着牙压腿,咬着牙甩腰,一遍一遍练习舞蹈动作,汗水湿透衣服,连音乐都快要哑掉。
天黑,暴雨,入冬,下雪,都没有停过。
后来常磐村扶桑花女孩舞蹈团的草裙舞跳的已经有模有样,参加了很多次演出。
突然有一天,矿井发生坍塌事故,小百合的父亲可能遇难。
女孩儿们在化妆间里听到这个消息后无法拿出“专业态度”(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带着笑容上台跳舞),小百合哽咽,她是被父亲一手带大的孩子,却抬起头说“我想跳舞,爸爸也会希望我跳舞的。
”演出结束了,女孩儿们回到家,小百合的父亲去世,听说临终前还在念小百合的名字。
这里其实一开始我也不太了解,想想换做是我,我会遗憾死,会后悔死。
看到小百合痛哭,飞奔进门一睹父亲遗容,我真的有点难过,如果不坚持跳舞,也许还能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电影结束后我才明白,这一情节更应该放在时代背景里去看,完成这场演出,也是在完成父亲对夏威夷度假村的期许,是为了发展为了父亲和自己的梦想而做出的决定,遗憾是有的,但是终究没让父亲失望。
因为这件事,村民们要求平山老师离开常磐村。
在女孩儿们的面前,老师对村民们说,“我会离开,但是希望度假村开幕式那天,你们能去看孩子们的表演。
”她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在一点一点接近梦想啊。
纪美子收到了来自早苗的包裹,也是机缘巧合,她的母亲看到了女儿在舞蹈房里的练习。
和当初纪美子看到平山老师跳的同一段舞,一次是让纪美子下定学舞的决心,一次是让纪美子的母亲看到了女儿的付出与梦想。
小优跳的满头汗水,红色的裙摆热情似火,母亲好像忽然就明白了自己过去对夏威夷草裙舞的种种厌恶其实只是误解与偏见。
“不能让孩子的梦想死在枯树下啊。
”记得这句纪美子的母亲说的话,为了帮忙拯救快要冻死的椰子树,也让一些村民们开始支持夏威夷度假村的建设。
平山老师踏上火车,女孩儿们一路飞奔赶来站台。
看到平山老师不愿回头去看这些女孩儿们,纪美子和女孩儿们用老师教给她们的舞蹈动作向老师传达“擦去泪水……我爱你……我心爱的人”……火车开动又停了下来,平山老师最终留了下来。
一生很难遇到这样的老师,知己,挚友。
爱不用言之凿凿,而共度每一段美好的时光,彼此之间真心地陪伴才是最真实的样子。
扶桑花女孩的努力,她们的付出与回报,每一分平山老师都懂,而她只要能够在幕后看到孩子们的演出,在背后做那个严格要求她们用专业的态度对待舞蹈的老师,在她们身边理解支持与陪伴她们,在这个落后的偏远小山村里,哪怕招人嫌也会勤勤恳恳为女孩儿们的梦想而付出。
其实爱,早就存在这个故事里了。
电影里面有很多段舞蹈,第一次失败演出的,后来越来越棒的,包括最后这场,夏威夷度假村开幕式上的,唯独这场舞表演完,观众们掌声雷动,舞台上的扶桑花女孩儿们都落泪了。
这大概就是一个梦想实现的过程,只有坚持过的人才会懂。
电影最后,银幕上的文字说平山老师直到70多岁,依然在这里培养着的扶桑花女孩。
忘了从哪一部作品认识小优,《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蜂蜜与四叶草》、《花与爱丽丝》、《料理仙姬》等等,小优演过很多不同的形象,但是属于她的独特的眼神和气质就是让人一眼难忘,不能说她算是类型演员吧,但是她演过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有点小倔强,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专注起来又是全身心投入的那种。
小优笑起来眉眼都是弯弯的,哭的时候眼神特别清澈真挚,成就了这些角色,也成就了苍井优。
总之对小优的喜欢真的是说也说不完。
说实话,我是冲着苍井优才去看的这部电影,但这又是我看的苍井优的第一部作品。
之前就是因为她不施粉黛可爱纯真的笑脸喜欢上她,今天看完扶桑花才对她有了一个更具体的了解,哦,原来苍井优的声音是这样的,她的一颦一足是那么的可爱。
这是一部慢热的电影,因为它需要一个背景的铺垫,所以一开始对于煤矿工厂的拍摄让我觉得有些乏味。
直到后来老师的出现我才觉得开始有点意思了,当她出现在乡间的路上,汽车里男人们的争相拥挤竟突然使我想起中国抗战电影里日本人的嘴脸,看上去那么让人厌恶,当然我不是针对煤矿工人,呵呵,这又是题外话了。
开始的纪美子是反感这个态度恶劣的老师的,但因为那天早上在窗外看见老师的舞姿才服了老师,甘心跟着老师吃苦训练。
然后一段有关四个人的舞蹈训练就这样开始了,那些微小平淡的细节让人忍俊不禁。
由于村里的人世代以煤矿为生,他们无法接受煤矿工厂裁员的事实,因此对于所谓的夏威夷度假村计划相当反感。
这又使我想起马太效应,穷者愈穷,不求改变使他们一心抱着煤矿为生,所以生活日益贫困。
家长的反对让平时温顺的纪美子开始顽固的反抗,她不愿意像母亲那样一辈子呆在煤矿堆里,她想做一个专业的舞者,其实看到这里我对电影本身还没有多大感觉,只是觉得故事开展的很平淡,但我还能继续看下去。
直到后来纪美子的好朋友早苗因为学跳舞被父亲痛打,老师冲进澡堂的那一幕我的心才开始跟着触动起来,对于老师冲进男人澡堂我刚开始的反应是惊讶甚至笑出声来了,但紧接着下一秒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我大概是羡慕他们有这样一个待自己如亲人朋友的老师吧。
接着越来越多的女孩参与进来,看着她们从开始生疏的舞步到后来演出的一气呵成,我的心随着她们一同跳动。
纪美子的母亲在门外看到她流畅优美的舞蹈,也开始转变态度了,就像当初纪美子看到老师跳舞一样。
然后就是扶桑花女孩们一步步迈向成功,当然这其中不乏那些博人眼泪的温情细节。
最后的夏威夷度假村开幕式上,女孩们的完美演出让人惊叹,真的很美,最后的一幕中,女孩们笑中带泪,这或许是她们对之前经历的种种的一种倾吐。
为了心中的目标与理想,我们不得不舍去和放弃一些东西,当然我们更要学会坚持,每一次成功都需要我们背地里的无限努力,即使遭遇挫折,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让那些反对我们的人侧目甚至为我们鼓掌。
我想,那些经历许多懂得成功来之不易的人更能理解扶桑花女孩们笑脸上带着的泪。
变革年代的阵痛由一群女孩来承担。
东京来的时尚老师逐渐被这纯素的孩子们融化心灵;在家人的遗像前面露微笑舞动;为国家发展丧生煤矿的遗妇最终理解女儿,为热带植物搜集矿灯;在寒冬夜晚车站上使用舞蹈语言留下了失望离开的老师;最坚强的女孩为了姊弟眼含热泪放弃梦想。
扶桑花女孩为我留下那么多不舍回忆。
最近看了一部好电影《扶桑花女孩》,影片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了日本昭和40年,福岛县的煤矿小镇打算以兴建夏威夷度假中心来拯救矿场的财务危机。
曼妙的舞姿、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少女们跟著老师努力学舞,却被保守村民指责放弃了传统和荣耀,只会穿著暴露草裙摇屁股。
在争执与对立中,他们最终舞出了未来的出路。
女权,在男性的包裹中挣脱绽放;命运,在时代的历变中坚挺傲立;梦想,在起舞的光影斑驳中追逐闪耀。
一场即将破碎的梦,一群矢志不渝的人,在“自我”与“本我”中寻求对“超我”的诠释,在梦想与现实中阐发对舞梦的追寻。
女权意识的觉醒是对旧时代的终结。
新旧时代的转化孕育着女权萌发。
男性主宰的煤矿时代已经趋于没落,大量的裁员与提前退休都是现实给予男性的一种鞭打。
当旧时代的陷落已经微乎其微,新时代的女性主动承担拯救矿村的重任,被压抑的女权意识才逐渐复苏,并将这种集体潜意识扩充到整个团体,从而获得“灵”与“肉”的全面解放。
女性力量的崛起是女权形式的外化。
片中的母亲,编舞老师都缺乏男性的支撑,用自身搭建起一层保护屏障,单薄却又不乏女性的魅力。
扶桑花女孩们是女权意识觉醒的标志,她们面临着各自的困境,但兼顾着梦想与使命的双重压持。
即将破碎的梦想,被现实排挤的痛处,将种种不幸的遭遇化作对一场场舞蹈的坚持。
残忍的现状将隐忍的女权意识在绝望中爆发,信念成为不朽的精神动力。
集体群像的建构是对群体力量的肯定。
团体模式是群像构建的基础。
作为拯救村庄的新时代舞蹈,起初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女孩仅仅作为对梦想的追求而逃避重蹈现实的痛楚。
被现实逼迫得走投无路的人试图用舞蹈弥补,一个个以舞者形象显现的个体才得以组合成团体的模式。
对于群像的建制并没有拘泥于个体的不足,而是放大到整个团体的功效。
她们的编舞,吵架,表演都是一次对于群像人物的肯定,多种人物的组合建构出更为复杂人际关系,到同时也获得团结一心的集体情感交融。
群像的塑造获得多角度的人物赏析。
各具特色的人物以集合的方式汇聚到一个舞蹈团体,她们各具形态,各有特色。
有性格内向的小百合,有身为人母的主妇,有深爱舞蹈的女孩,多个人物的性格显现不仅给予我们更多视角的人物赏析,也在潜移默化获得对于人物情感的升华,她们不再是普通的乡村女性,而是拯救村庄的专业舞者。
标志性的舞蹈动作是对情节点的作动。
舞蹈成为人物关系变化的载体。
每一次的跳舞的标志性“摔倒”都在人物关系上给予了情感上的推动。
老师的精美舞姿触动了在窗外观察的女孩,美妙的舞蹈不再是单纯的美感享受,而是成为女孩理想命运的预示,僵化的师生情感在舞蹈的催化下逐渐融合。
母女关系也在舞蹈的观赏中由决裂走向交汇,一次次冷战化为情感上的触碰,相互理解并最终收获迟来的温情。
舞蹈暗示戏剧性的情节制造。
通过多次的舞蹈展示将一群稚嫩的少女逐渐锻造成精炼的舞者,舞蹈承载着情节上的推动作用。
影片摆脱了单纯舞蹈展示,更多的给予蜕变过程显现,将一次次的情节转变寄托在群体的舞蹈之中。
美感与情节的双重并置赋予更为波动的情绪,并在最终的独舞中积蓄,沉淀,爆发出持久强烈的心灵震撼。
她们是一群执着的追梦少女,秉持着责任和梦想,将这段舞动的青春用最美的身姿诠释,将所有的泪水化作对不朽理想的追寻,直至舞梦成为现实。
和大多数日本电影一样,属于慢热型。
故事的最大好处是虽然有些荒诞,却是基于一个真实的事件。
虽然开头很慢,也很闷,却被好奇心驱使,禁不住看下去。
影片最终,出现了人物原型的照片,不免大大的感动了一把。
看这部片之前,不知道它是如此鼎鼎大名(属于2006年《电影旬报》十佳日本电影、横扫当年日本影坛多项主要奖项) 、出演阵容是如此强大,也还不知道苍井优。
只觉得松雪泰子演技出众,气场太强大了。
苍井优长相平平,演得还不错。
女孩们欢快地跳着草裙舞的场面,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记忆中。
评分:8 out of 10
爱上苍井优并非难事,只要多看两部她的电影。
最初的邂逅当然是《花与爱丽丝》,那个总是闷着头走路的,无可无不可配合着好友将小小谎言滚成一个雪球的爱丽丝,一开始总给人略嫌迟钝的印象,可是在与努力寻找第二春的母亲及其男友的不期而遇时,眼中掠过的那一抹了然,叫人顿悟,呵,原来这孩子胸中自有丘壑。
从此便再不能漠视。
再次相遇,是在《扶桑花女孩》里,可是那时,我已经不记得她的样子。
也正因此,影片一开始时,便误将那个心醉神驰地做着成为夏威夷舞娘的梦的女孩误认为是苍井优,记忆力衰退的脑袋不知反省自身老迈,却只知嘀咕“苍井优原来长这个样,怎么好象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至于以前怎么样,哪里不一样了,却压根没想得出来。
好在没几分钟镜头就转到了旁边另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女。
依然是海藻般浓密的长发,以及虽然微皱眉头,却神思无垢的表情。
记忆瞬间苏醒,一颗心突然就放宽了下来,似乎是觉得,好在她才是苍井优,苍井优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竟浑不管之前的莫名失落,全因自己眼力不好所致。
对于饰演心无杂念,安于天命的女孩子,她似乎特别拿手。
扶桑花女孩里的纪美子依然如此。
不太说话,总是静静地倾听,乖巧、顺从,却突然会执拗起来,比谁都固执。
这种无法言喻的气质,或许只能命名之“孩子气”。
或者,“女孩子气”。
她真的是个孩子,爱撒娇,会赌气,不太关心身边以外的世界,对未知的事物却又抱有好奇,偶尔蹙眉凝思,看在外人眼中却只是一副状况外的迷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懵懂的女孩子,明明晓事得比所有人都晚,可当有人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最后拥有窗外风景的,却总是她。
恼吗?
终究是不恼的,看着她那明净无伪的笑脸,便知道了,该是她的,便合该是她的。
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无为而治吧。
令人见之忘俗的女孩子虽然不多,却也不能算少,单说灵气迫人的,最叫我印象深刻的前三名,苍井优似乎还排不上号。
可是,这孩子的灵气却另有一层独特的韵味在,气质灵动的少女们都是清泉,澄澈清冽,只有她,更多一分悠长绵甜。
难得的是那灵气之外的纯良敦厚,时至今日,当下女星,竟似只在她一人身上得见。
于是,那些充满灵气的女孩子,让人希望时间在她们身上停顿,成为记忆中永远的少女。
可是苍井优,看着她今日如潺潺流泉,会令人期待她汇成江河,汇成湖海的时日。
题外话:虽然没有倾城倾国之姿,但这份气质,却最贴合我心中那个女子。
日本福岛县常磐,20世纪60年代以被采空的大煤田而出名。
用中国的话说,这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里的煤矿有大量本地矿工在工作,他们祖祖辈辈靠矿吃矿,如有家人在煤矿工作中因公殉职,则被视为“为国献身”。
还用中国的话说,这里一样有“矿难频发”的时候,村镇到处一片黑色尘埃,这里急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按道理说,如果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可以“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厂矿下岗职工再就业,自谋出路,积极创业”,或“带领群众走出去,构建劳务输出大县”。
幸好常磐同样蕴含丰富的温泉资源,可以发展旅游业,但导演李相日没有交代这个背景,我们这位长相颇似文兴宇先生的吉本先生带着喝得醉醺醺的舞女平山圆香来到常磐的时候,当然不会被村民们理解。
一直到穿着红色草裙装的早苗被刚刚失业而怒不可遏的父亲险些撕碎时,我们看到当地人对一个“大城市来的”、“没人要的”舞女的不信赖到达顶点。
但是,松雪泰子饰演的平山老师真是从头坚韧到尾,这个曾经当过歌舞厅领舞的女人,绝不会示弱,唯一一次例外是面对自己的那群高矮胖瘦齐全的女学生们隔窗手语,流着泪决心走下火车,留在常磐。
那个场景也使笔者忍不住流泪了。
我一直非常喜欢有歌舞的电影。
本片中两段舞姿几乎相同的独舞,分别来自松雪泰子和苍井优,演员服饰虽然简单,但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美感。
在朴素的暗色地板上,正红色的裙摆傲然飞扬,呈圆润的伞形。
舞者的手、脚、笑容和心都在舞蹈,自信的飞扬突破了守旧的生活,这是常磐这个小镇重生的一种动力。
说本片是主旋律电影,这绝对不假。
而在日本于60年代启动起飞的引擎时,片中反映的从传统采矿业市镇向发展文娱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城镇转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三丁目的夕阳》相比较,两部片子都具有很强的个人成长性。
从倔强的煤矿工人子弟到自信的舞者,苍井优饰演的纪美子表现了如花绽放的成长。
因此看到最后一段夏威夷娱乐中心开幕演出最后的独舞,看到换上盛装、戴上早苗寄赠的扶桑花头饰、准备好笑容的纪美子,面对如此阳光的舞姿,眼神随苍井优纤细的手臂、双腿划出的弧度跳跃,凝视她的笑颜与泪花,怎能不感觉到一切都是十足美好的、一切都在光芒中顽强地存在?
这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了,母女之情、兄妹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融化在两个小时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虽然情节都在预料之中,但生活就是这样,白开水中也能倒出真情暖暖。
磐城的汤本温泉夏威夷主题度假村是日本第一个温泉度假村,也是6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代表事件,下次如果再去,真想去看看。
动人的情节、美丽的背景音乐再加上苍井优、松雪泰子的出色演技,在下力荐!
——《扶桑花女孩》或当下金融危机搞得人心惶惶,看电影似乎也没了心情。
就像汶川地震时,每天守在电视机旁,任何电影都失去了吸引。
如果有谁说自己可以不受干扰看电影,我肯定会怀疑他的生活态度。
也会有人争辩,至少我可以躲在电影里过春秋,纵情光影,沉迷艺术,做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逍遥派。
只是一时的麻醉,好比黄粱一梦,醒来后只会更加揪心。
毕竟,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情浮躁,世情动荡,无从逃避,也无从解脱。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自从狄更斯这么说过,很多人也跟着这么说。
看过《扶桑花女孩》后,在它程式化、但恰到好处的感动和励志背后,我得到了一点异样的感受,否则我不会想要为它写点什么。
在我探究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时,当下的境况自然而然地与电影中的情境连接起来。
近几年日本电影热衷于表现昭和时代,尤其是二战后的一段时间日本人艰苦度日、走向复苏的生活,抛开其中隐约规避战争罪恶这一点不谈,其追忆、怀念甚至是向往的意味非常明显。
像《永远的三丁木的夕阳》《母亲》这样的轰动作大概都是这样。
为何如今生活优渥的日本人会向往他们之中年长者直接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时代?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当下生活时是否也会拥有一份这样的情怀?
还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过往在经历时间的淬沥后都会成为美好的记忆,伤痛永远是伤痛,比如战争,比如文革。
我看到的《扶桑花女孩》,在描述曾经的“激情岁月”时,没有一味地缅怀和美化,怀旧虽不可避免,但电影关注的还是昭和四十年的“当下”,公元1966年,日本经济腾飞的前一刻。
新旧经济的更迭,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电影中的采煤小镇濒临倒闭,对于镇上的居民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毁掉生活的出路。
这真是一个不能再坏的时代。
然而电影中的女孩们,却以敢于担当的态度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段最好的时光。
是的,在电影程式化的情节设置之外,这个,更让我感动。
这不是单纯的煽情和励志可以达到的。
女孩们为了养家糊口去跳草裙舞,获得了艺术与成功的快感,这都不重要。
透过这些苦难中的执着,或是对命运的抗争,我忽然发现,人在当下,其实是很难与命运角力的,甚至无从认清生活的真相,我们唯有随波逐流。
这逐流又分两种,一种是逆势逐流,这种人服从命运的支配,甘愿滑向生活的谷底,然后抱怨或是隐忍;一种是顺势逐流,这种人顺应命运的法则,但有胆接受未知的变化,反正也不会再坏到哪里,虽然也并不做反抗,但总归承载着一股向上的劲头。
这劲头有时是天赋,有时是天命,学不得,一学便是抗争了,前景便会难测。
似乎这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在随波逐流的生命里,顺势或逆势便成了分野普通人生命轨迹的潜在原则。
所以与其抱怨生活,做改变的反对派,不如试着亲热生活,找到与生活同调后欲罢不能的感觉。
这感觉落实到《扶桑花女孩》或当下,其实标题的一句话足以表达:在最坏的时代找最好的时光。
写到这有点汗颜,要聊电影的,却完全成了自话自说。
还好想要表达的就这些了,不妨再说说电影。
《扶桑花女孩》是那种从电影语言上看精致到无以复加的片子,每一个笑点、煽情点、催泪点都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不造作、很纯粹。
任何人看了都会跟着感动、欣慰,然后慢慢了然于无。
这看似一份精明的算计,但我觉得需要很大的智慧,就好比高度程式化的京剧,唱念做打分毫无差,故事也都是老生常谈,但懂戏的听来依然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和心情。
当商业电影,尤其是温情、感动、励志类小品成为一种精准的套路以后,能在其中适度跳脱、彰显不俗,才见导演的功力。
从这一点上看,由日籍韩裔导演李相日推出的《扶桑花女孩》是近年来日本电影难得的精品之作,它在2006年获奖无数,并成为旬报年选的第一名。
它一点都不俗气,程式里透着风度,让人在温情之外感受到新意。
不能免俗要说一下苍井优。
一个看似清淡平庸的女孩,内在里却有着强大的气场。
长相一点都不重要,在漂亮到一定程度的所有女优中;气质似乎也不重要,不管你是清纯少女还是百变女郎。
看苍井优,其实要看她的品质感。
她是轻盈的,单纯的,在很多女优那里,这很容易导向肤浅;她是从容的,有气度的,在有的女优那里,这难免成为沉重。
她中和了这两种走向,成就一种完美。
有人把她视为原节子、高峰秀子、田中娟代、吉永小百合等“国民级”女优的接班人,至少从潜质上看是有道理的。
在《花与爱丽丝》中她还无法跳脱岩井俊二营造的恍惚气氛,在《虫师》中则干脆沦为应景的花瓶,但她的气场没有变,依然让人无法忽视。
虽然前景无从预测,但从她身上散发出的品质感来看,多少更能让人放心。
看了《扶桑花少女》,整个电影是一个旧旧的调子。
喜欢它因为苍井优……外表像植物一样宁静。
内心像大海一样汹涌。
感动于喜美子和早苗的友谊。
集体照的时候,喜美子在早苗耳边轻轻地说:谢谢你拉我学跳舞。
轻的她没有听到……后来,早苗因为父亲失业被迫远走他乡。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少女,躲在壁橱里哭着说:是我不好,我爸爸今天被工厂解雇……泪奔。。
为什么,失意要一个无辜的孩子来承担?
喜美子要和她一起退出。
早苗说:那样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接下来的一段话是我最感动的,没有不甘,安于命运……只有共同的梦想。
早苗同大家告别,喜美子没有来,早苗很肯定地说:她最受不了这个了……然后在山坡上挥着手道别……很土的镜头,就是这样@_@很久以后,早苗寄来了包裹:两朵扶桑花喜美子的老哥托付妹妹的情景。
固执的妈妈最后说:我一直以为起早贪黑拼命干活才叫努力工作。
现在,像我的孩子那样唱着歌跳着舞让大家快乐,不也很好吗?
没内容没亮点。
超赞!最爱这种温情感人又欢快活泼的励志片,给女孩的励志片!优酱真是美呆了,演技超棒!
很像严歌苓笔下的故事。
第七分钟令人极度不适。让人下岗,告诉矿工的女儿们,现在是靠你们出卖身体的时候了
苍井优~太治愈~太有演技了~演神马像神马~
日本人这些事让人感动.跳舞,对,看到跳舞便会觉得好.
。。
为了拯救即将废弃的小镇是可以接受的,死了家人还想跳舞这种桥段接受不了,和国产剧有什么区别
最後一幕最精彩,其它都很爛。。。。
不知为何眼眶总是湿润,记录一个时代的执著与奋斗
苍井辫子造型戏份太少不够硬啊
溢出满屏的时代过后的历史主旋律式书写,涂抹了苦难,将在资源转型中将被开除工人高高举起,低低放下,用父母对下一代的期盼与改变遮盖整个这一代的牺牲,恰如公司高层面对质问虚伪的鞠躬道歉,丝毫不见过程中的困苦,有也是衬托甜水内容的地基,其实并未真正的有历史站位与群体关怀。置景与质感一股电视剧风,室内甚至敷衍到不行,仅举一例,老师离去的时候将环境设置在了破旧的房子中,而非先前居住的地方或练舞场所,衬托悲感的技法未免太低劣了些。最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应当成为歌舞片的题材,却生生的将歌舞变为一个简单的标签与噱头,不管是训练中舞姿的循序渐进看不到,表演的舞蹈最终才完整出现一次,且是必不可少的结尾,生生浪费了真实的故事。苍井优的演技也尚未达到后期的精湛程度,而导演又缺少岩井俊二调教能力,所以演技也令人失望。
让对着屏幕热泪的男子汉彻底澎湃吧!!!!!
很正常的励志片,感人也是正常的。
扯淡片。愚昧迂腐,顽固不化的妈妈看到女儿一生悬命的舞姿后就立马倒戈?too simple stms naive。一个完美的不能再完美的结局不过是又一碗倒我胃口的心灵鸡汤,唯一感动我的是给椰子树穿衣服的小伙。苍井优的浓妆真心不好看,实在不能让我硬起来,我是不是太挑剔了?哦,对了,我爱寺岛进。
日版紅高粱模特隊.......浮誇的偶像劇性質,意思不大
2009/08/02 @ home, DVD
好像是前年在CCTV6看的
日本的励志片总觉得也很俗套。。
日剧永远那样淡淡地朴素地剧情却不由自主地击中人心,不论是舞蹈,剧情,还是插曲,都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