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这个词,说起来太苦太痛,仿佛预示着不祥,让人不安,人们是不会轻易谈起它,更不会轻易把它安在自己身上的。
只是它,如蛆附骨,挥散不去,离它越近,越难抬头凝视,隔着年岁,反而可以细细打量它、雕琢它了。
故而这部看似文艺小清新的电影,给上世纪80年代末的越南农村添加了太多的高光和滤镜,苦难隐隐约约地藏匿其中,并不想给人过多的苦涩之感,可它,终究还是苦的。
我想影片中的黄花是有某种寓意的,在死亡、疯魔、灾难中,它是一朵一朵盛开在人们叹息里的哀悼之花,寂寂地藏在草丛下。
风吹草低,黄花现,一朵又一朵,星星点点地连成海,才恍然,它疆域的广阔。
片中那朵被特写的缓慢掉落的花,脆弱无助,孤零零的。
后来我想起汶川地震那年,在网上看了太多的惨痛,而眼泪,在一幅以黑衣为背景、苍老的手持一朵灿烂黄菊的照片前崩溃,花开得恣肆,就像曾经盛放过而如今已逝的故事,如此宁静又刺目。
可谁又能避得开它呢?
有失去至亲的人觉得命运不公,于是上苍让他去寻没有亲人逝去的人家要点芝麻,他跑了很多地方,敲开了无数的门,可是,找不到能给他芝麻的人。
没有人会一直处于苦难之中喘息不得,可也没有人幸运到未曾尝过它的滋味,它总会过去,也总会到来,避无可避,像影片中邻家的灾痛,突发的洪水,意外的伤害,孩子们处于这难言的境遇中都是哀伤到不能自已的,幸而还有那些亲情、爱情的丝丝温情。
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多灾多难的双水村,《许三观卖血记》里的一家人,《牛棚杂忆》中年老又被祸的季羡林,想起在我成长的塔沟十三队,小小聚落,一二十户人家便有一二十种不同的伤痛,同样有着《绿地黄花》里所有的那些疯狂的人、痴呆的人、病痛的人。
可以选择无视那随在左右的阴影吗?
至少我还没有强大到那样的地步,它们又岂是说一说“坚强起来”“想办法化解”就可以消解得掉的?
从前,有一片绿草地,一朵一朵的花悄悄开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是它们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也许是我们自己无意的选择,初见惊心,痛苦不已。
只是,别忘记了呀,阳光能照耀到青草地,也能拂过斑驳如繁星的黄花,还有清风、雨露,还有蝶和蜂,还有笑着的孩童,还有闻香的路人。
它确是哀愁又孤独的,不被人喜,易被忽视,花瓣是一片一片的伤痕,枝叶是墨绿的暗影,可谁也不能将它从大地上尽数除去。
虽然它是苦难的代表,偶尔的,回望轻轻摇曳在草丛中的它,想到它跟自己一样顽强又平凡,或许也不那么憎恶它了。
无际的绿地上,无尽的黄花,它暗示不了全部的际遇,盯着它太久,会错过些更美好的事物,而阳光终会眷顾它,不是么?
2015年越南金莲花奖 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剧情片获奖影片。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一部小清新之艺类电影,风光如画的意境,叹为观止,让人向往而美好。
这是一个贫穷的越南中部山区,贫穷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被开发和污染的程度很低,山区有牛群,也有广阔的草地供哥弟两奔跑着放风筝。
情窦初开的少年爱慕,磕磕碰碰的兄弟情谊,没有任何虚假和做作,朴实的兄弟情感,温暖平凡让人感动。
影片外加一点童话和寓言元素,让单纯美好而伤感的情绪弥漫全片,看完后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简单不做作的镜头 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 悠扬的背景音乐 让这部电影像一碗青菜小汤一样 喝下去只觉得舒心。
这是一部以贫穷的越南乡村为背景的清新之艺类电影在镜下的越南有着现代化城市天壤之别的风貌印像。
在导演的镜头下的一切都唯美到令人窒息,情窦初开的少年爱慕,磕磕碰碰的兄弟情谊,没有任何虚假和做作,朴实的兄弟情感,温暖平凡让人感动。
影片外加一点童话和寓言元素,让单纯美好而伤感的情绪弥漫全片,看完后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风光如画的意境,叹为观止,让人向往而美好!
没有什么华丽的技巧 没有什么刻意的构图 就像拍摄记录片一样用简单的镜头将人类一些最美好、最本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哥倆之间的兄弟情 少年的情窦初开 父女两的亲情 都让人感到非常快乐、舒服前部分的某些剧情本以为看看就过了 没想到到后面竟是一个个伏笔 大人编鬼故事骗小孩不要靠近死树根 是因为里面住着“精神不正常”的父女俩 少年的两句情诗 成为了少女悄悄的道别简单不做作的镜头 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 悠扬的背景音乐 让这部电影像一碗青菜小汤一样 喝下去只觉得舒心
童年如一首诗,开篇的意境美如画,画中的孩子就是自然生长的诗人,用原生态的诗句,描绘着我们总爱徜徉在那片理想世界里的乡愁。
地里有云在生活吗越南乡间的稻田里,也会飘出一片洁白的云吧。
晴空下的山川让碧绿一泻千里,河流的线条像被油画渲染过的柔和,翠色欲滴的稻田从山庄流入云际再开出稚嫩的小黄花在风中摇曳。
叫人惊叹,也能酝酿出些许的感伤,阿韶打开了那本《最美情诗》书页之间夹着一朵小花,那一页是他们留给对方最诚挚的告白。
年纪尚小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他只想和她待在一起,她很早就喜欢跟他玩。
我会给手指吹风喜欢把手浸泡在纯净的河水里,然后高高扬起朝向天空。
手指的缝隙与和风亲密接触,再触摸你的手掌,数一数你手上有几个斗。
阿韶借此拉着小敏的手,她紧张的收了回去。
童年如一首诗,开篇的意境美如画,画中的孩子就是自然生长的诗人,用原生态的诗句描绘着我们总爱徜徉在那片理想世界里的乡愁。
童话和寓言,公主和黄花,都是他们为之拼尽全力的整个世界,小伊在路上摆满黄花为了迎接驸马的到来,他为了自己心爱的公主奋力奔跑。
蟾蜍红薯,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一天他的“谷苟”消失了,就像心碎了一样,就像失去了全世界一样的痛苦。
那个时候不懂什么叫长大,只知道向前奔跑是因为有一个人在眼前,有一只风筝想去追,有一场雨流淌着那一刻内心的疼痛。
花瓣是一片一片的伤痕我喜欢弟弟小祥至纯至善的可爱。
哥哥使用诈降的“计谋”打伤了弟弟的头部时他却问“血流的多不多。
”他一直很佩服哥哥,倘若他上战场杀敌一定能成为大将军。
哥哥因为嫉妒弟弟和小敏玩的如此开心,抄起大棍狠狠的抽打弟弟的后背,他疼得厉害的时候告诉哥哥说:“别跟爸说是你打的我。
”弟弟痛苦的时刻始终都在为大哥着想,哪怕他总是受伤,可是那些伤口都会被时光抹去忘了疼痛。
最后还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出勇敢的花来,阳光终究会眷顾这个内心单纯善良的小男孩。
枝叶是墨绿的暗影下雨天,端盆来接着房顶漏下来的雨水,暴雨过后,在屋子里放出亲手做好的帆船让它远航。
午后,在窗户外围观一台小小电视机。
那时候的幻想,那时候的乐趣,离我们很远很远的童年,其实就隔着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但是它也隔着永远。
我还记得有过这样的夏天,躺在老家瓦房下的竹床上,后背贴着竹身的清凉,奶奶打着老槲扇一阵阵的风掠过我的手臂,后院的门开着,知了的叫声是那个夏天我听过的最响亮的声音。
下雨天,哥哥总是能准确找到漏雨的角落放上盆接水,我喜欢听雨水滴在空盆里的声音,一点一滴的“轰鸣”与屋檐垂下的滴答声竞相歌唱。
我会把脚丫伸出屋檐,让水滴落在我的脚背上打断它的节奏,影响它稳定的发挥,如果说脚底也湿了,在屋檐底下的青苔上滑溜一跤该不会是“兴尽悲来”。
那一跤滑走了我的整个夏天,后来才有了“识盈虚之有数”的觉悟,尽管这样,风一样的夏天在我的童年里出席,就已蓬荜生辉。
时间在溪流里游再动人的童话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被冲刷掉渲染上的保护色,然后回归生活本真。
八伯花了几年的时间守护女儿小伊的公主梦,主动搬离到远离乡民们树林里,不想自己打扰到别人,也不想女儿受到伤害。
阿韶不知道小敏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跟他玩,直到小敏已经离开了,弟弟能够从床上坐起来了。
不论是年少时的懵懂,还是年长后的骄傲,在哪里失去的,总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在留恋游走的岁月时,我们也会收获成长带来的一次次感动。
阿韶带着小祥去见了他日日牵挂的公主,他打开了小敏送的那本《最美情诗》看到了那一句最美的告白,“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时间,你去吧,记得别回头。
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童年时每天陪在我身边的人呢。
那一天你被摩托车带走,我还没醒来,还没来得及告别,我的世界里从此再没有你,也从没幻想过有一天不期而遇。
属于我们的童年那样的相似,长大后竟天各一方,杳无音讯。
绿地黄花里到处都是大面积明亮却不刺眼的温柔色块,各种深浅不一的绿,各种若有若无的黄,提示着这片闷热地带晴雨后,情欲之外的清新。
故事关于一对小哥俩。
哥哥阿韶安静用功,弟弟小祥顽皮聪明。
很多时候,聪明不是你用功就追得上的,所以你能看到各种轮番上演的小嫌弃、小报复,玩游戏耍赖,眼睁睁看弟弟的宠物被邻居做成盘中餐,甚至爆发到令人发指地一棍子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
阿韶好像是恨小祥的,要不然怎么能下得去这个狠手呢?
但其实我蛮理解他的。
我小时候就装过哭,害我弟被舅舅、舅妈一顿卷。
“卷”这个字在我们那方言里,比“打”恐怖一万倍,你就想象成把活人填到车轱辘下面压吧,大概就那个恐怖程度。
嗯,从小我比他成绩好,但是打不过他,那次我就装被他打过分了,其实根本不疼。
起因是为什么扭打成一块早想不起了,小哥俩反正就那点事,不打不正常。
但我还记得为什么装——人就是贪呗,不光是贪财贪色,还贪爱。
准确的说是失落,失落于有人会跟你平分什么。
最可怕的,是跟你平分这一切的人,恰好是你爱的人。
心智不成熟时,会误以为这种失落就叫恨。
但你渐渐就是能明白,这“恨”有多可笑。
武国越把阿韶和小祥间感情线索的起伏,置入到看不过来的绿色中。
茂盛青脆的甘蔗林、青郁浓密的棕榈树,绿色蔓延到天际,跟远方的山抱成一团。
我不觉得他只是在单纯地展示越南静谧的乡村景色,在我看来,绿色象征着鲜活生命力。
阿韶不敢走夜路要小祥陪伴,但小祥要给同村的哥哥送情书,不得不分开走,阿韶说:你要是不陪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祥:你不跟我玩,过几天自然会跟我和好。
有点不可思议,转念一想又畅通无比。
阿韶那一下,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急得扭头就跑去叫医生,还没等跨出房门,却被小祥叫住:哥,你别跟爸妈说是你打的,就说我爬树摔的。
没有比这更直白的少年兄弟情了。
绿色蕴涵着的生命力,不就是所谓的“成长”么。
噢对,成长的经历,大约同期于明白的过程。
在鲜活的绿色之外,其实你还能看到一股说不清楚的蓝色。
通常我看到蓝色,就会感到孤独。
4.515年的片。
大体是小清新和文艺方向,讲述80年代越南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里兄弟两成长的故事。
没有无来由的恶,源于头是嫉妒。
哥哥到了略知情事情窦初开,但青涩懵懂,不知如何表达心意的年纪,活泼机智的弟弟看起来好像更博父母和心仪女孩的喜欢,由于嫉妒和误解才引发之后情感上的单向伤害。
弟弟真的是我见过最懂事的小孩了,真的是最没有之一,在他身上看到了活泼与善解人意最完美的融合,我完全不相信现实中真的有这么可爱的小孩子。
影片中他哭过两次,一次是得知蛤蟆被剥皮煮粥了,因为友情。
第二次是在病榻上默默得流泪,或许是为了被身体阻碍的行动自由,或许也带有对哥哥的责备。
第三次,目送小伊公主离去的身影,弟弟的脸别提多伤心了,如果小伊没有回头的话真的下一秒会哭出来吧。
小伊公主的故事,是一个伤心的故事引出的另一个伤心的故事。
另,父母方面。
喝粥时他们有所迟疑地未开口,我猜想那粥应该是用蛤蟆熬的,村民爷爷在自家抓的蛤蟆,分点粥也是正常,但父母未说破;另外,从树上摔下来的伤痕和棍子打的伤痕怎么会看不出来呢,父母也没有说破。
景别的切换,影片的色调配乐,最后ed的动画处理我也很喜欢。
两个慢镜头,分别是兄弟俩的两次奔跑,即使是小孩子也会为了所爱之人勇敢向前。
对弟弟病床前小摆件的特写镜头,哥哥的面部表情镜头,都挺好的。
虽然这部片子,叙事手法平平稳稳,大致都猜得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摄影也是挺平淡的,看似没有什么亮点,亮点还是内容本身,真实且不作,能让人感动。
此外融合了神灵童话等元素,巧妙得增添悬疑之外,也不禁令人,对孩童专属的那个干净透彻的世界,心生向往。
几个小演员演的很好,哥哥的眼睛似含柔水,是诗里“河岸上吹风的忧郁少年”,弟弟笑起来灿烂得可以融化整个世界。
说起来泰国的《天才枪手》,中国的《嘉年华》,小孩子演的那版《红楼梦》,青年及儿童演员有灵气是难得的事情,也是让戏精的诞生节目组自惭形秽的事情吧?
越裔导演镜头下的越南总是有一种对乡村,对传统的追溯,无论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漫长而连绵的雨季还是中秋节的大红灯笼,身着奥黛的姑娘。
他们有一种欧式的,学院派的对画面美感近乎完美的追求,饱满的色彩,明亮与昏黄的光影交替,别具一格的拍摄视角……全片有着温柔而恬静的主题音乐。
可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家太久了吧,记忆中的家乡或是祖辈口中的家乡永远都是自然而古朴的世外桃源。
顺便提一下陈英雄导演的《青木瓜之味》。
影片带着谜一样的异域风情,细腻的镜头下是一个安宁静谧的越南,仿佛时光在那里被冻结了。
这大概就是乡愁( nostalgia )吧。
家乡的模样像琥珀中的苍蝇(the fly in the amber)一样,不受外界纷纷扰扰世事变迁所影响,时间将其洗刷,记忆为其添上滤镜,在电影中呈现出一片与世无争的美好乐土。
那可是爱与思念的笔触啊!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从前,我们还尚年幼,不知道什么叫清贫,只知道下大雨家里就会漏水,吃不饱就玩过家家,自己淘东西吃,自己做玩具玩;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只想对你好,想和你待一起,把从大人那听来的情诗念给你听;不知道什么叫似水华年,只记得在这片绿地黄花之间,摇曳的是我们的快乐、伤心、嫉妒、愤怒、悔恨和感动!!
小清新的乡土电影 秀丽的田园景色 聪明善良的弟弟
纯乡间风光片
回忆总是那么美好,又是那年夏天的懵懵懂懂,故事很扯,音乐像清迈吹过来的风,
怎么能这么好看!!越南电影,以前只知道陈英雄,现在发现真是不可小觑。景色极美,越南乡村兄弟的贫苦生活,但全片洋溢着阳光和乐观的情感。孩童视角下的嫉妒吃醋、恃强凌弱仿佛都可爱了起来,孩童蔓延的情愫也无比纯洁动人。音乐真的是太重要了,太好听!
越南式小清新,有些刻意卖惨。片尾动画很惊艳
视觉和配乐都很舒服,剧情稍弱。PS:越南话,泰语,韩语是目前所听过最难听的语言了。。。(弟弟的每一次受伤都是因为哥哥的小心眼,第一次玩扔石头,弟弟明显强过哥哥,当哥的却耍心机把弟弟给砸出血;第二次眼皮底下放任别人把弟弟的宠物抓走,不吭一声;第三次直接一棍把弟弟打得差点瘫痪。这是兄弟吗?仇人差不多吧。哥哥这种人其实还挺可怕的,平时又敏感又自卑,又怂又蠢,哪天可能发起狠来背后就给你一刀了)
越南的自然风光是可以的,有绿草的镜头都可以截图做桌面。除此之外都差强人意。拍摄手法不太喜欢,有些慢镜头给的莫名其妙,几处拍动物的镜头让人以为在看动物世界。叙事方式诡异,文艺中夹杂着惊悚,八伯出场吓出人一身冷汗。哥哥的性格也不讨喜,随手就把弟弟打瘫痪真是气到想拍桌子。但考虑到是越南出品,三星。
真善美
首都电影院,那段音乐很美,片尾的动画也很有特色!其实原本想三星,但看到旁边两个女生因为那段父亲因为女儿营造的美丽童话
从前,我们还尚年幼,不知道什么叫清贫,只知道下大雨家里就会漏水,吃不饱就玩过家家,自己淘东西吃,自己做玩具玩;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只想对你好,想和你待一起,把从大人那听来的情诗念给你听;不知道什么叫似水华年,只记得在这片绿地黄花之间,摇曳的是我们的快乐、伤心、嫉妒、愤怒、悔恨和感动
有点奇幻色彩的成长故事。风景美如画。
似乎该片的打分偏高啊,平心而论,该片的整体水平略显青涩稚嫩,小演员的表演有欠自然,镜头画面其实还不够体现出其乡间水木之美,而这种青涩稚嫩的风格,或许也是打动很多观众的原因之一吧。
底下那些评论都是认真的嘛!1:这一棒还真是夸张,这一跤也是天雷滚滚2:越南小学生也带红领巾啊3:越南是真的穷到一比真是哔了狗了 看了一部什么乱七八糟的电影啊
不太喜欢
我还是讨厌原谅片
画面唯美,情节诡异,有点淡淡的忧伤
没意思
画面极其精美,可也是基本靠画面撑起来的电影。前后两个故事有着挺深的分割感
就像片名所呈现的,我们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不仅可以看到在草地上摇曳的黄花,还可以看到越南乡村其他美丽的风景。导演武国越频繁运用航拍镜头,将山川、河流、田野、树林,一一尽情展览,尽管那里还很贫穷;他还用抒情的音乐,让情感流淌其间,也许,那里有他的乡愁。少年的初恋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清纯自然,却不知道这是爱情;这是一部儿童电影,根据阮日映同名小说改编,上世纪80年代,越南农村,12岁的男孩阿韶和7岁弟弟小祥,还有一个女孩小敏,他们的兄弟情,他们的朦胧爱,他们的甜蜜,他们的忧伤,影片以一种怀旧的方式,让我们沉浸、回味和咀嚼。
有很多山川、河流、稻田的越南乡间风景很美,淳朴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