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忽至
...Y de Pronto el Amanecer,And suddenly the dawn
导演:西尔维奥·盖约齐
主演:胡利奥·晶,塞尔吉奥·埃尔南德斯,马格达莱娜·穆勒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年迈的作家潘乔·维罗索回到家乡追忆往昔、寻找写作灵感,在儿时好友重聚和回忆的双线叙事中,一群人的命运、一个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影片采用第一人称,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用如诗如画的影像和语言展现了智利的乡村,以及一代人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冲击中成长的。详细 >
有几个镜头有安哲的味道,镜头很美,但故事真的是soso,,这些自嗨的影片,共同之处都有旁白,背叛,探寻,和解,原谅。。然后配上沉年的历史事件,然后就荡气回肠了。。。,唯独观者没有代入感
这年头还有人这么拍电影,很老派的气质,像是1970年代的老片。这样的电影其实很不讨巧,一方面有着鲜明的作者色彩,一方面故事情节又有着很强的类型片技巧,讲一个老头终于有勇气回到故乡,直面内心的恐惧和遗憾,故事从头到尾使用插叙的方式,对白诗意,细节处理耐人回味,是一次很享受的观影体验。
要静下心来慢慢看的文艺片,过分诗意啦
确实太冗长了,却看得让人难过....多么现实的故事。。。
#资料馆留影#188min版,映后对谈,导演说,3个多小时的长度是为了服务剧情表达需要,只有这个长度能表达出电影的内核。文字化的叙述方式,回忆交织的镜像语言,奇妙的是,3个多小时不犯困而且渐入佳境,如同在阅读一本厚厚的乡土小说。童年,青年,然后现在的老年,老作家漫长的记忆之旅,承载的亦是智利那么多年的社会变迁。观影过程自然想起伯格曼的《野草莓》,回忆之于人生,如同镜子之于真我,在迷离光影中,你可否发现了真正的自己?ps 解开心结之后,老作家望着海边日出内心独白,堪称记忆中最美的几个电影尾声之一。
南美文学性的气质;充斥着诗意般现实主义。从三个不同时期的自己出发叙述。前后部分风格切分,前半部分儿童时期的幻梦,后半部分的现实沉重,三小时过长讲的过于杂碎,使得充满美感的分线人物有点迷乱,被海卷走的捡螺女,藏在树洞下的“精灵”,带着面纱的女巫,死在追光中的父亲…等等,但是作为回忆录真的的美的太朦胧了。
197分的电影,镜头很美很美,如诗如画,但我始终无法共情,可能还没有那么深的乡愁吧。唯一感动的地方是父亲握住太阳的瞬间,最喜欢的是尤利西斯的故事——如果注定会死亡,那么不要捂起耳朵,要大声唱歌,与其被死亡的恐惧支配余生,不如与死亡共舞。2019.6.14电影资料馆。
拖沓冗长乱糟糟的剪接,毫无美感的特写和缺乏活力的对白
迷人的自然风光。
一种追寻
选角有问题,也可能是导演的问题,年轻的潘乔应该是抗争,自由的象征,结果却呈现出一个自私的蠢货。年迈的潘乔应该是一个反思,追忆的象征,结果却呈现出装腔作势的自以为是——那本应沉重的旁白,更是增加了这种感觉。
鱼儿不会躲也不会逃
太过文学化的,古典的,悠长的三个小时,195分钟,终于结束了。太过漫长加上映后谈,从三点半到八点,有些浪费时间了
《黎明忽至》188min版。前面的画风好美,纯真中影射着黑暗。不过到后期的故事有点狗血,这么作的男主竟然作到要私奔才被心狠手辣的军官摆道?音乐很美~刚开始小船的画面想到了《回归》。
回家乡回故人生
3.5
智利版天堂电影院…
南美文化特有的魔幻味道
摄影很美 诗也不错 但后半段叙事节奏变化太大 和前半段有割裂感 仍然可以看出剧本拼凑的痕迹
太抽象了………全程想看懂但是看不懂😢 觉得这种善恶喜厌还有人物都鲜明的题材更适合编成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