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一直对此片有莫名的热爱..center stage貌似意味着全美舞者心目中的最高殿堂跟step up系列太多司空见惯的街舞尬舞戏份相比本片里神秘又显高贵的芭蕾反而更讨我喜欢关键是片中所有舞蹈演员都是科班专业尤其是加入了ABT曾经的男女首席也就是cooper的扮演者Ethan Stiefel以及演他前女友的那个美女从专业性来讲真是无懈可击了跟演员阵容相比剧情就相对偏弱些好在卖点并不在此看Ethan跳芭蕾就好似看着冰上的小普那么赏心悦目一会儿芭蕾一会儿爵士一会儿现代舞了眼花缭乱简直全才实际是据他本人说拍摄强度实在太大以至于每次拍完都有几天不能走路题外话:有这么个故事有个人想学芭蕾一前辈跟她说:你如果看见我的脚就不会想学了所以说芭蕾还真不是人跳的..而且作为一芭蕾舞者却疯狂痴迷哈雷摩托等重型机车Ethan也算另类了PS片中EVA的扮演者竟然就Avatar女主...没想到芭蕾也跳得那么好身材是真真好啊PS又PS也有Band Of Brother里的david webster
Fantastic dancing!!!专业的果然不一样当看到缎面的鞋子反射着晴朗的日光,当看到束好的发髻展现出挺拔的身姿,当看到天鹅绒的裤袜和练功服的时候我已经完全被俘获了……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几乎每一个组合都相同的结束音一声声打在我的心上。
他们的舞姿让我享受不已 I love it!I love Jody! I love Charlie!I like Morian!I espacially love Eva and Cooper!三个姑娘的选择,Morian放弃了跳舞去上了大学,Jody放弃了大学选择了跳舞,Eva一直坚持跳舞,最后的一段惊艳全场的表演让人震撼。
Jody的32圈挥鞭转让一个现在连五分钟小跳都坚持不住的人无地自容……Morian说,I want to do what I like, not what I happen to do well!何尝不是,我永远没有这个勇气……看到最后的时候,小清正好回来了,赞叹了半天Jody的转然后冒出来一句,他们老了的时候膝盖会不会很不好……Godness,原谅这个研究中医已经走火入魔的疾病缠身的中年妇女吧!
这些对于Ballet来说又算的什么呢?
跳舞是释放心灵的事情,和唱歌一样,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既然心灵都已经释放,肉体的痛苦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到Jody脱下鞋看着磨破的脚,想起自己先天畸形后天继续摧残的手和乱七八糟长满茧的脚,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当琴声响起,当全身舒展的时候……或许终究我会……回到剧里,其实情节到没有什么,尤其最后的时候,Jody在两个人中间的选择让我比较汗,虽然她选择了Charlie,不过如果是我,或许是Cooper
如果你想用一种方式表现青春的色彩和活力 除了男孩子运动女孩子织毛衣 那就是男女都会参与的跳舞 这部影片让我看完以后为之欢呼besides the story told in the film every performance is excellent especially the last graduation performance/culminating project the most difficult techniques the best music selected the perfect performance 那个有点叛逆的黑人女孩真的很酷 她的语言很是直接 最主要的她很有实力 而且一点不必marine差 她的性格她的个性 她的身材 perfect 影片是青春片的上乘之作曾经着了迷一样到处寻找中央舞台的碟片 看了第一遍以后便深深的爱上这部电影 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动 去碟片店租VCD 跟老板说我要中央舞台 结果老板以为是中央五台 去DVD店买碟 结果买了四年 也没买到这张我要的大碟 最终还是求助网络才买到的 蔡依林真的是天后级别的 据说蔡依林竟然私下里practise 鞭转 就是影片结尾那个女主最难的动作 蔡依林追求极端极致真让人佩服 影片每一个老师都是那么迷人 在芭蕾舞的世界里 几乎每个人都是神 和库克搭舞的那个女的 瘦到极致 那么大岁数还那么有魅力 最主要的影片从不吝惜每一个可以表现最好看舞蹈的机会 从爵士到现代 从芭蕾到踢踏 专业是个电影的最大的标签 这个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显示出制作团队的专业实力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号点点的小屋diandian_house,分享文字,分享人生】作者/徽外 (本号非作者,请勿豆邮)作为一部曾经大火的剧情/歌舞影片,《中央舞台》(Center Stage)最初吸引我的元素是芭蕾。
这里的芭蕾可不是《黑天鹅》里作为噱头的点缀,而是真正焦距在年轻芭蕾舞演员身上,看他们在竞争激烈的芭蕾学院,如何恣意地挥洒青春和寻找梦想(对本片八卦感兴趣的可以拉到最后,有彩蛋)。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不光是一个关于芭蕾的故事,更为如何选择事业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简单来说:当我爱的和我擅长的不能两全,我该怎么做?
职业规划里有个经典概念——刺猬理念,来源于Jim Collins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
这原本是用来总结那些跨越了优秀到达卓越的公司所具有的共通特点。
后来被移植到个人的职业规划领域,描述擅长(skills)、热爱(passion)和收入(income)的关系:
上图里的三个圈圈分别表示三个变量:热爱(What you really enjoy doing)、擅长(What you are good at doing)和收入(Things people get paid to do)。
我们看到:1)三个圈圈并没有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有天赋的(擅长)、感兴趣的(热爱)和能够谋生的(收入),是不同的事情。
2)三个圈圈共同重叠的部分,就是一个人比较理想的工作(简直就像灵魂伴侣有木有)。
那如果找不到呢?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两个圈圈重叠的部分。
这样会有三种情况:你擅长并且喜欢,但不挣钱,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爱好”你擅长并且收入不错,只是做起来比较无趣,很多人会作为职业的追求你热爱并且能够有高收入,可惜你并不擅长,不少情况下这就是“梦想”——可望而不可得。
生活总是要比模型复杂得多,也有意思得多。
《中央舞台》刚好通过三个女主角Maureen, Eva, Jody,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简化的双变量模型:不考虑“收入”的情况下,“擅长”和“热爱”的不同组合会产生怎样有趣的结果。
影片一开始,三个女孩在纽约最负盛名的芭蕾学校学习。
她们都渴望能在汇报演出中充分展示自己,被最顶尖的芭蕾剧团相中,从而拥有光明的职业前景。
她们每个人,在职业探索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展示了独到的勇气和智慧。
咱们一一来看过:Maureen: 擅长但不喜欢Maureen以尖子生的形象出场,别人谈到都只有艳羡的份。
Maureen也绝不辜负这种赞赏,用精湛的技术,包揽了舞蹈课堂上的各种展示,毫无悬念地被选为古典剧的女主角。
可是Maureen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热爱芭蕾,她喜欢的是,或者说需要的是,外界的光环。
一次和男友的争执中,Maureen脱口而出:“我是国家芭蕾学院最棒的演员,你呢?
你谁也不是!
”靠着外界荣耀的激励,并同时被内在低自尊所驱使,Mareen的舞蹈之路走得越来越艰难。
缺乏真正的热爱,犹如坏了发动机的汽车,只能靠人推着走,又能前进多远呢?
渐渐的,芭蕾带给Maureen的,更多的是焦虑、是压力。
她没有朋友,只有竞争对手;没有娱乐,只有目标:进顶尖芭蕾剧团。
Maureen甚至陷入了厌食症,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吐出刚刚吃下的食物。
一次崩溃后,她向男友坦白自己最大的担心:“你喜欢我,有多少是因为我是个芭蕾舞演员,有多少是因为我本人?
”促使Maureen下定决心改变的是目睹同伴排练时受伤倒下。
她震惊的发现,那一刻她不是担心害怕,而是希望倒下的是自己。
Maureen选择了急流勇退:退出汇报演出,把女主角的位置让给真正热爱芭蕾的Eva。
面对母亲的狂怒:“我不想你体会到后悔的滋味!
你知道什么叫做积错难返吗?
”,她很平静的说:“对我来说,芭蕾就是这样。
我希望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恰好擅长的东西。
妈妈,你没有跳舞的脚。
我没有跳舞的心 ”最后一句让我特别感动,也很为Maureen开心。
她终于拾起勇气去面对自己,承认自己之前的选择错了,因为这样的选择不会让她健康和快乐,她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去想想到底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取得。
也许经过探索,她还会发现自己放不下对芭蕾的感情,再回到这个舞台,但那时候,她的心境、态度会和现在截然不同。
至少她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真正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Eva: 擅长并喜欢所以作为被上天眷顾的幸运者,找到自己既擅长又喜欢的事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看看Eva,就知道成就总是离不开汗水的浇灌。
兴趣可以带来新奇的刺激,擅长可以带来暂时的成就感,但只有深入的钻研,才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
影片有很多细节都展示了Eva对芭蕾的热爱。
比如抽完烟后,Eva用芭蕾标准的绷直的脚(pointed feet)将烟头踩灭。
又比如因为得罪团长,她自知没有办法在汇报演出中争取展示的机会,同伴问她打算,她说:“汇报演出之前我就跳了很久的舞,而我还要继续长久得跳下去。
我不为他们而跳,我为自己。
”白天参加舞蹈训练,累得直不起腰,晚上Eva却还会独自在练功房偷偷揣摩主演Maureen的舞蹈部分,即便她只是不起眼的一个配舞。
跳跃,旋转,虽然观众只有她自己,但这就是她的全世界。
正是这样的付出,让她突然面对Maureen请她替自己出演时,能够从容抓住机会。
并且,为了心爱的芭蕾,Eva也学着对生活做出妥协。
她一直是个直来直去的女孩,率性而为,和学院舞蹈总监很不对付。
同时,Eva也是固执和自我的,不愿意为了外界改变自己。
但这次却是例外。
舞蹈老师劝导Eva说:“确实,他斤斤计较,很难相处。
但事实是,你将来会很难找到性格不是这样的舞蹈总监。
聪明的舞者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当你翩翩起舞,你就知道,你来到了自己的世界。
”这一次,Eva是真的听进去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真正的热爱和勇气。
Jody: 喜欢但不擅长和Eva一样,Jody也热爱舞蹈,但不巧的是,她并没有Eva那样好的先天条件,练功房里总是最吃力的那个。
Jody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热爱是不够的,她很难在芭蕾之路上走得远。
但又实在难以割舍对舞蹈的爱,于是她转向了表现形式更多元、更加张扬个性的现代舞。
这里,Jody迸发出了惊人的舞台表现力,整个人都像在发光哪,怎么也无法令人联想到芭蕾课上局促怯懦的她。
在即将得知国家芭蕾剧团录用结果时,出人意料,Jody拒绝了,转身接受了一个刚起步的现代舞团的录用:“过去十年, 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国家芭蕾剧团顶尖的舞者。
可是我就是我,没有完美的身形。
但我其实更喜欢这样的自己。
请不要告诉我结果。
如果你们不录取我,我不想听到这个消息;如果你们录取我,我恐怕没有勇气拒绝,然后用尽自己的黄金岁月,站在舞台的最后一排挥挥鲜花。
我想,我能做的不止如此。
”所以如果你天赋不够,但你真的很喜欢一个事物,你要去追寻它吗?
Jody的回答是yes, 但是你需要妥协。
毕竟很多领域做到顶尖不仅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赋。
好消息是,往往一个领域并不只有一样特定的工作,如果愿意做一些妥协,你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机会和选择。
比如你没办法像梅西那样擅长足球,但你特别喜欢,你可以当足球教练、足球解说,再不济,做自媒体、开知乎live讲座;你没办法拥有王菲的嗓子,但你真的热爱唱歌,你可以去做幕后、当声乐老师、办合唱团。
后记面对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和或多或少的妥协。
毕竟,当生活不顺我们意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对老天发脾气的。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知道想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会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去做就好了。
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只要是你认真生活、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
一点小八卦^_^1. 本片演员阵容超级豪华啊,不少演员本身就是专业芭蕾舞者,比如主演中就有两个是来自全美顶尖古典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团(ABT)的首席,一个ABT的独舞,还一个旧金山芭蕾舞团(对,就是谭元元任首席的那个)的群舞。
2. 荧幕后真实的生活特别有趣: 演Jody的Amanda Schull和演Eva的Zoe Saldana追随了Jody在影片中的路线:经历职业芭蕾训练(Jody就是前面提到的旧金山芭蕾舞团的群舞),但都不愿意就此埋没自己,早早转行当演员。
Zoe后来还在《阿凡达》里出演纳威公主。
3. 影片中的Eva是个热爱芭蕾很有天赋的非裔姑娘。
10余年后,美国芭蕾舞剧团(ABT)终于迎来了他们第一位非裔首席:Misty Copeland。
你可能已经在under armour的广告"I will what I want"里见过她啦。
【欢迎关注微信号点点的小屋diandian_house,分享文字,分享人生】
这部电影上映已经过去20年了,现在看仍然觉得动人,让人重燃梦想。
故事发生在美国芭蕾舞学院,从三个怀揣芭蕾舞梦的女孩子开始,Joey 、Eva、Maureen 。
三个女孩子性格迥异,天赋不同,最终,她们都必须通过学院年底的舞蹈表演考核从而进入舞团,开始自己的表演生涯。
影片开始不久,其中有一场戏印象特别的深刻,四个人在学校举办的庆典里发现进入舞台通道,闯入舞台中心,仿佛进入仙境的小精灵。
看到梦想投影在眼前,跃跃欲试,脑海里面想象着自己功成名就的美丽。
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些触动。
追逐梦想的憧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毫不费力美丽的样子。
女主Joey 并不是上天赏饭吃的舞者,作为芭蕾舞者,她没有完美的身体线条,小跨外开也不够。
能被选进学院,靠的是对舞蹈的热爱。
像她自己说的,除了跳舞,她不想做别的事情。
就像有人对你说,你不适合做某件事情,你知道,但是就是控制不住的去想做。
Maureen 是个三好学生,她自小就在学院学习长大,技巧成熟,纤长的四肢完美的比例线条。
听话懂事独来独往,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期待之下,掌控之中,为了满足众人的期待,为了保持身材,吃了食物会内疚催吐,想加入集体又格格不入。
她擅长芭蕾却不喜欢,故事里给他安排了一场恋爱,让她不断的去探索自己。
Eva是三个女主人公中自我最强烈的人,个性强烈,表面上大大咧咧,内心很敏感。
她的外在条件非常好,属于站着就可以得分的选手。
放在生活里就是那种说话没心眼,有点怼人不讨好的姑娘。
有点心高气傲,故事里屡次和总监老师杠上头的酷女孩。
有一场Joey 被总监劝退,小组组队去酒吧喝酒散心,宿醉第二天上课,Joey失误踢到Charlie ,Maureen “被摔”,Eva犯困,五人被老师罚出教室擦玻璃,嬉笑打闹的青春肆意的样子,让人满心向往。
看电影的时候有种心潮澎湃,会不断的回想小时候妈妈把我送到艺术班学习的时候,现在的我已经离开这种生活的轨道很久了,我也知道现实的生活远比影片所呈现的要残酷的多,可是怎么办?
还是会期待还是会想象,人生中是不是必须有遗憾才算完美。
影片中的男主角Cooper ,出场的时候就觉得他很帅,现实中的行业Top,拥有超强旋转的男人——Ethan Stiefel
喜欢他在百老汇Studio 自由发挥的那场舞蹈,充满生机和力量,影片中是不安打安全牌的首席,金发坏小子。
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男二,来自西雅图的Charlie ,很暖很可爱,舞技也很好,动作干脆利落。
演员本人叫Sascha Radesky 也是名职业芭蕾舞演员。
当年的fresh meat 。
影片的结尾,由总监和Cooper 所编排的古典和现代芭蕾的大对决,也是新旧观念的大对碰,总监想延续传统,Cooper 想让芭蕾更为众人所接受。
舞蹈艺术说到底也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老师对每个学生讲述的内容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学生所产生的感触又不大一致。
舞蹈也是自我意识的探索,每个人究竟能在这条路走多久,努力所能达到的境界也远远有限。
这是一次个性与传统的碰撞,一群个性鲜明的年轻人与墨守成规的老一辈的人之间的一次对话。
一群朝气蓬勃的舞蹈学生们,为了实现在舞蹈界出人头地的梦想,艰苦地进行着训练。
为了自己心爱的舞蹈艺术,他们在不懈奋斗中经历苦痛、伤悲、欢笑,还有种种两难的冲突。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用激情去演绎舞蹈。
无论是个性张扬的伊娃,敢爱敢恨的朱迪,还是追求自我的莫林,放荡不羁的库帕,都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
首先让我留下印象的是伊娃,在寝室里抽烟,第一节舞蹈课就迟到,不穿规定服装,还嚼着口香糖,让人感觉非常挑衅,导致老师茱莉亚对她的印象非常不好,也导致了她有着很好的天赋却没有得到重用。
然后是单纯的朱迪,天赋不如别人,腿部动作缺陷较大,却比谁都用功,晚上独自留在舞蹈房练习,直到脚上全是血。
在感情上她也非常单纯,只是单纯的想要和库帕在一起,傻傻的以为对方也爱着自己。
接着是天赋卓越的莫林,她一直都表现的十分优秀,从小就是芭蕾舞演员中的佼佼者。
所有老师对她的评价都非常高,看起来她几乎是已经确定可以进入国家芭蕾舞团了。
可是在卓越天赋的背后,她其实过的并不快乐,不吃容易发胖的食物,吃完饭马上要去厕所吐掉。
而且虽然她在芭蕾舞上有卓越的天赋,可是她却没有一个跳舞的心,跳舞只是她母亲的梦想,不是她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男芭蕾舞演员库帕了,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男人,年轻的他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在芭蕾界绽放的耀眼的光芒,但是与他交往多年的舞蹈演员凯瑟琳却突然嫁给了舞蹈总监乔纳森。
在大发雷霆后他转去伦敦跳了一个季度,又回到了纽约,并且担任起学生表演会的舞蹈编导。
他要编导的不只是一段芭蕾舞,而是一段超越乔纳森的,冲破世俗枷锁的,属于年轻人的芭蕾舞。
乔纳森是成熟的,理性的,如同文火般慢慢散发着光和热。
而库帕是年轻的,冲动的,他是烈火,耀眼而灼热。
他用这团火点燃了芭蕾舞界,点燃了演员们心中的中央舞台。
随着剧情发展,最后我看到了两段绝美的舞蹈。
在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长达二十五分钟的舞蹈占据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这也是整部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了。
虽然我不是舞蹈专业的人,无法点评两台演出孰优孰劣。
可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却更喜欢后一台演出。
一直觉得芭蕾是高雅艺术,遥不可及的那种!
光鲜亮丽的舞台表演,赞美声,鲜花,羡慕欣赏的眼光,可退下舞台,脱下舞鞋,露出的是一只只长满血泡的脚。
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都是默默的付出,在这背后都有着巨大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
可以没有天资,但是一定要努力!
除了努力之外,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对这件事物发自内心的热爱!
拥有一颗发自内心热爱的心,才能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需要有友情的温暖,师长的指点和爱情的滋润。
喜欢这部洋溢着青春的电影!
喜欢他们追逐梦想跳舞时的执着,喜欢他们去酒吧放松时张扬的活力,喜欢他们美好的友情和爱情,喜欢影片最后Cooper导的那段舞,很有震撼力,不像印象中传统的芭蕾舞,加入了很现代的元素。
舞!
舞!!
舞!!!
这部电影,让我走进了年轻女孩勇敢追梦的飞扬的青春。
大家都是出类拔萃的跳芭蕾舞的年轻人,进入了顶尖芭蕾舞团的招生初赛,她们来到纽约,开始追梦之旅。
在他们眼里,中央舞台是梦想,更是生命的巅峰。
影片中的三个女生,性格迥异,天赋不同,她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生。
大家都渴望站上中央,为之努力拼搏,但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却也有各自的烦恼。
被人称赞尖子生的学生Maureen擅长跳芭蕾,却没有对芭蕾的热爱,迫于母亲的压力被动地追求着进入顶尖芭蕾舞团的目标。
她为了母亲的愿望,扮演着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为了控制体重,她不得不催吐。
但她最终想明白,勇敢地对母亲说:“不!
”。
在自己没有心的芭蕾上,她选择退出,她有放下一切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浪费青春。
与之相反的Jody热爱芭蕾,却因为没有完美的身材线条和足够优秀的先天条件成为顶尖的芭蕾舞者而痛苦。
她努力练习,却不能做好,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让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
自己没有办法做好最热爱的事情,着实给人很大的打击。
但是她没有消沉,她选择去尝试新的事物,发现她在其他领域可以表现的非常出色。
幸得Cooper的赏识,他冲破世俗地将现代舞的烈火带入温和的古典芭蕾,在现代舞和古典芭蕾地激烈碰撞中,Cooper和Jody成功地点燃芭蕾舞界,收获成功。
Jody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时我们付出的努力不一定就会收获同等的回报,所以我们就要进行抉择,坚持还是妥协?
有时妥协也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同样可以实现梦想。
真正幸运的人是Eva,她有对芭蕾的满腔热情,同时也很幸运的拥有足够的天赋,自己擅长的事情很喜欢。
她不会因为没有被选上主舞而消沉丧气,因为她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跳舞,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但是她在拥有天赋的同时,也不曾暗暗自喜,依旧付出加倍的努力。
也正因为她晚上在练功房揣摩主舞的舞蹈动作,才能最终成为主舞,成功进入顶尖芭蕾舞团,实现自己的梦想。
青春是用来追梦的,影片中的芭蕾舞演员,她们每个人都是付出了无限的努力,用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用汗水、泪水换得成功。
面对生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有勇气去追逐,也要有勇气去妥协。
只要是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拼尽全力去实现,就是最好的选择。
最让我感动的是Emily妈妈的话:“跳舞曾经带给我们快乐,但现在不是。
答应我,姑娘们,不要让别人使你觉得自惭形秽,上帝给你们的模样最完美。
”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我们都是最好的我们。
也有始乱终弃,也有潜规则什么的,不过这仍然是一部美好到可以给小孩子看的影片。
影片的宗旨,就像某一季Project Runway的冠军,"Meana" Irena说的那样,All good things take a lot of work and effort, and that's why they are great. 对于任何一项能为普罗大众带来愉悦与暂离现实之升华感的艺术,具备所需才能的人本来就不多;于万千种机缘中恰好从事了这一项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芭蕾,花滑,任何一项表演艺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每当有天才出现,在舞台上的一瞬,光辉就足以盖过平庸日子的晦暗,炽热就足够驱走乏味生活的干冷。
曾经想过,如果有钱到向片中那个老女人一样,做个艺术家的patron真是不错的差事;不过,更美好的位置,就是在天才们的光辉之下,做一个惊喜而满足的fan——比如说,我一直想要回到那个时代,看一看尼金斯基。
平心而论,最后一段现代舞并不是我的菜;看这部片子,反而是惊叹一下各处情节中出现的动作、津津乐道一下那些因为复杂而愈发引人入胜的technicality,更能称得上乐事。
可知道这部影片有多么难得、多么不可复制吗?
男四号的俄罗斯口音小配角、因为是自我介绍为“芭蕾dancer”而常常泡不到妞,心一横撒谎自称黑手党的,那便是长野冬奥会的花滑男单冠军、俄罗斯的国宝库里克。
女三号还是女四号黑人小女孩甫一亮相即气场非凡,后来长大了,成了《阿凡达》里面蓝洼洼的女主角,也许卡梅隆就是相中了她dancer出身、柔和协调又充满张力的动作。
更遑论饰演Cooper的那个技术奇迹,还有不要相信女一“功底不好”之类的说辞。
最后唠叨一句,艺术、体育主题的片子,一定要找最出色的专业人士出演啊,不要出“自由体操做个阿拉伯团众人就惊掉了下巴”这样的bug,当然不符合力学原理的“晴空霹雳”“25米的转身”等乌龙事件也当力避——anyway,只有“世界之王”的气场,是特技做不出来的。
2000年的美国老片,拍得很美好,让人回味,以至于我一连看了三次。
电影讲述三个出类拔萃的的跳芭蕾舞的年轻女孩,入围美国芭蕾舞团招生初赛,来到纽约,入住同一个寝室,竞争成为正式演员。
芭蕾舞女孩纤细娇好的身材,光滑高盘的头发,洋溢着青春美丽的脸庞,电影一开头就呈现处一种纯净,活力和专业的美好氛围。
主角是Judy Soya的年轻女孩, 演员是Amanda Schull, 金发美女,据说Amanda也是芭蕾舞演员,当年她出演这个电影的时候22岁,之后她继续电影生涯,但表现乏善足陈,主演过“Mao” 关于中国的芭蕾舞片, 其他大多都是配角,她在Nikita电视剧出演过Michael的前妻。
出演男一号库伯的演员是Ethan Stiefel, 男二号查理的演员是Sascha Radetsky, 两人都是极有成就的芭蕾舞演员,Ethan Stiefel 在1995年已经是纽约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
这些专业的主演,他们在电影里亲自表演了多场精彩的芭蕾舞蹈,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是要把这个歌舞片拍得专业且精致。
电影的情节与其他励志歌舞片差别不大, 主线就是女孩Judy努力拼搏的故事,Judy努力练习却不得到老师认可,灰心之时偶遇美国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库珀,两人一夜情缘后库珀却没有当真,但看中Judy的舞蹈才能让她担纲主演毕业舞蹈。
查理也属意Judy,看见她为库珀难过流泪,守在一旁宽慰激励她更好地演出,Judy很快调整心态在毕业演出大放异彩,最后Judy放弃美国芭蕾舞团参加库珀新成立的芭蕾公司成为首席女演员,但她拒绝了库珀的示好,和查理发展恋情。
女主角Judy是戏里最闪光的角色,她年轻,美丽而且单纯,偶遇男一号时候她的眼光中流露出小鹿一般出羞涩好奇的神情,这些珍贵自然的表演被摄影师一一捕捉到电影镜头里;在和库珀的一场亲热戏里,她脸上浮现年轻快乐的微笑,没有成人情欲的激动,她的表演呈现青春的特质,单纯而美好。
电影里有大量芭蕾排练和表演的片段, 芭蕾女孩轻柔的表演,男演员舒展有力的舞蹈,十分赏心悦目。
最后的舞台表演,Judy,查理和库珀的表演,加入Michael Jackson的歌曲做主旋律,把古典芭蕾极好地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不造作不牵强,高难度的旋转和跳跃,十分好看,激动人心。
和其他的歌舞片相比,例如Stet up/舞出我人生系列,高中歌舞剧等,《中央舞台》的专业和诗意是其他片子无法媲美的。
题材很主旋律,贵在演员都是专业的舞蹈从业人士,伊娃用脚尖点灭烟头帅到爆!
就男主角和女二号好看
真的不能有盲目的期待,本来以为能比歌舞青春强上一个档次,可惜它让人失望了。
太无聊了
很俗套的剧情
一群帅哥美女,高中还是初中的时候看的,我个人觉得比什么歌舞青春的好多了,歌舞青春就垃圾
舞蹈不仅仅是完美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的情感和内心。
芭蕾舞真的超美阿!!!!
22.11.30.于乌镇。
说实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还好,最后朱迪那惊艳的红色拯救了一点。
我不是很了解芭蕾,但最后一场汇演真的好像百老汇芭蕾的感觉,真不错!而且感情线虽说有点点乱,但好在不抓马。我想喜欢芭蕾的应该会喜欢吧~大家都在追求自己在芭蕾上的成就!!!👍
还好而已
Ethan sriefel的舞技脱俗精湛,不愧是abt长期首席。女主角很美。我居然看到伊恩贝利了!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舞蹈的电影,也看了不少讲艺术学校生活的电影,目前为止只是最好的一部,没有之一。大概是因为演员大多是舞者出身,又或者是因为故事的确编得不错,讲的虽然也是一群人的故事,但是却不显得零散或者没有重点。最后那一段有颠覆性的舞相当赞。
"I am dancing for me." 关于爱情,梦想,事业和奋斗的电影
不是戴上芭蕾套,套上励志皮就可以做得不粗糙。
没想到这是我今年的圣诞电影,it is really a hidden gem。通俗励志的正经青春电影,最后一幕的芭蕾舞大battle看得很过瘾。三个姑娘各自代表了三种状态:尚且不自信还在寻找自己的,被迫追梦的,我行我素的。适合每个女生看。没想到桀骜不驯的黑姑娘后来成为了阿凡达女主角。
勉强两分。跟《名扬四海》相比的话,本片的气质差了很多,通篇视听像《玩尽杀绝》等teen惊悚片的质感,配色鲜艳甚至俗艳,镜头移动跟剪辑都没什么花哨,尤其那些大段的跳舞场景,这些演员应该都是专业舞者,经得起镜头的凝视,但本来就孱弱的叙事部分被这些舞蹈戏弄的更破碎了。本片几个主要角色的设定都十足套路化:被母亲催逼的优秀舞者、在学校承受爱情幻灭的后进女孩、还有那个怼天怼地的黑妹——就属这个角色最莫名其妙,就学个舞蹈,你老顶撞老师跟同学是几个意思?剧本也没赋予她一个理由,让这角色看着非常神经质。剧本主线是纽约芭蕾舞学院遴选一批学员的经过,充斥着大量学员聚会、争风吃醋这些跟主线没关系也无趣的桥段(那个老鼠干大象的笑话只剩粗俗但并不好笑)。总之本片视听庸俗,塑造人物也没什么艺术感或深度,狗血又励志的俗咖创作
作为女主的Amanda Schull反而不及Susan May Pratt和Zoe Saldana让人印象深刻。
一份事业,喜欢vs擅长的博弈?小时候看到那个最优秀的女孩在最重要的时刻退出了芭蕾事业真的挺惋惜的,虽然电影里面号称追寻自我去了,可是现实中,如果你能在某个领域达到顶尖的高度,你真的可能一点都不喜欢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