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奇迹,倘若你把那些概率稍大一些的当做奇迹,那么每个人都能碰上一两次。
小镇男孩昆丁的奇迹就是住在从小就暗恋的玩伴玛戈的对街。
玛戈是一个女神般的存在,一个喜欢神秘事物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女生。
直到在高中毕业的前夕,女神在一个他称之为“生命中最长的一天”的晚上爬到他窗前邀请他作为同谋展开她的针对前男友和闺蜜的午夜报复行动。
优柔寡断畏手畏脚的昆丁在报复行动中体会到了冒险的乐趣。
女神带他俯瞰夜里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城镇,并告诉他这是一个纸镇,自己像是一个纸片女孩。
冒险之夜过后,女神离家出走了。
像以前一样,留下了一点线索。
她的父母放弃了寻找。
于是昆丁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开着车走上了寻找女神的路。
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都值得一看。
没有任何人生导师的说教,读者在阅读和观影的过程里和故事的人物一起经历了一次探索和思考。
原著的情节比电影多了很多。
关于人的弦的比喻也很有意思。
文字读起来也流畅,没有过多的生词,适合做一般的读物,而且读起来会忘了时间,想一口气看完那种感觉。
冒险之夜的路上女神问他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昆丁说上大学,以后当个医生,然后结婚,30岁之前生孩子。
然后你就会感到快乐吗?
女神反问他。
正像很多时候那些我们羡慕的活得自由自在的人对我们的反问。
等我忙完这一段时间,我就去健身了。
等我有钱了,我就环游世界,等我拿到PR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那时你就快乐了吗?
在30实现那些买车买房娶妻生子设想的小伙伴,我们称之为人生赢家。
吃着别人贩卖的焦虑,着急着成长,然后好躺在这上面心安理得地做个庸人,放荡地八卦别人,放肆地增肥自己。
这几天俞敏洪因为说了句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话被喷成了筛子。
反过来说,封建社会更是长远的堕落啊,你看女性被男性塑造得畸形成什么样了,比如裹脚。
要说我们现在堕落倒不至于,但这一代要像抗战的先辈那样有男子气概,那就呵呵了,看现在流行的都是些啥玩意,是男是女都分不清。
也难怪这几年见过感觉自己是双性恋的小伙伴那么多。
这种自我混乱你要怪在女性头上,那是不对的。
你觉得是因为男人追求女人,而女人追求物质,所以整个社会就物质了。
社会不一样了。
多少人认同没钱就没办法结婚呢?
国外都很难出现一个女生会一时兴起跟一无所有的男生跑去登记结婚这种事情,何况国内物质生活这么充裕。
穷人不要结婚,谈恋爱就好了。
万一生个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教育的投入可不是开玩笑的。
人艰不拆。
活不明白的人,总是那么贪得无厌,想要好名声,又想要荣华富贵,又想要和最喜欢的人在一起,还要长得好看又有才华,这世上有多少人能那么幸运呢。
我在一篇电影评论里面写,逃离当下的生活,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
我们跑出来,或多或少也是厌倦国内这样的氛围。
我把这一瞬间,延长了好多年。
总有些人发些“原来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的话,其实你知道这压根不是常态。
旅行那么难得,就像蛋糕上点缀的樱桃,整个蛋糕都是樱桃了那不如直接吃樱桃算了。
吃多了还会拉肚子。
有些人过着你羡慕的生活,但不代表这些人就过得怎么样好,也不代表这是你想要的生活,生而为人,各有各烦恼,各有各追求。
很多时候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知道真实的是什么样的。
别人看到的是光鲜亮丽的朋友圈,内心千疮百孔,灵魂七零八落,别人未必看得到。
经常有小伙伴来找我聊天,诉说自己当下的困境,有的想继续读书,有的想PR,我要是读书了就怎么样,我要是拥有他们那些条件我就能怎么样,实际上是什么样?
读书了之后呢,读完又找不到专业的工作,然后去打咖啡啊,去工地搬砖啊,去柜台做销售做客服啊,这些打心里不认同的在国内压根看不上的工作,读这么多年书就是为了去做本来不用读这么多书就能做的工作。
多少人为了移民而读书,土澳的政策跟肛门一样,说缩就缩,继续读书续命吧,再读个NAATI凑分数,不行再去北领地,去塔斯,走州担,去偏远地区工作。
然后呢?
小伙伴说,我搞基啊,不能让家人知道,所以要留下来。
我觉得这个倒是情有可原。
你看,我们的社会对待同性恋不是更为苛刻吗?
甚至要到永远逃离的地步。
电影的最后小镇男孩终于找到了他的女神,而女神来到纸镇不只是想逃离,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和思考。
他明白了,女神不是什么奇迹,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而他自己的冒险,是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是在他自己未继续的人生,是自己认同的生活。
晚上我竟梦见了我的少年时代,躁动的午后,雨将下未下,沉闷的空气,教室里积灰的吊扇,废弃的无人教室,人影散乱的操场,荒草丛生的角落,人声鼎沸的校园……仿佛一切都在等待那雨落下的一瞬,世界重回于宁静。
那是我的青春,定格的某一个moment,它将永远是那番青涩模样,像挂在墙上老旧的素描。
青春仿佛是一个醒来之后还记得很久的梦。
就像paper town,存在于我的生命地图里,每次翻阅,它一直在那里,然而我再也无法企及。
Alin20 NOV 2018奥克兰
很喜欢margo追求自在生活的勇气,更爱Q敢于走出追求爱情的那一步,可能我是缺少那样的勇气的。。
其实我也如Q一样,有一个心中的女神,因为未能接近,也因为她很优秀,至今爱慕,如同Q对margo一样,我也不愿去破坏这样的感情,我愿意一直把她当做奇迹,当做一个完美的人,尽管我知道she is just a girl.
【轻微剧透】【迷妹の碎碎念】【卡抽真棒!
】【求老天赐我一个Nat Wolff】从还未踏入“青春”,到现在自己站在“青春”的尾巴上——青春片好像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
毕竟 谁不喜欢看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带着对一切的好奇与不屑,探索世界,探索彼此(...)呢?
从前的编剧们也还循规蹈矩,剧情无非是学校里那些简简单单的暗恋与撕b嘛。
随着观众的喜好越来越多样,各种非典型青春片一个个涌了上来:从重口味的春假,血肉之躯,不善之举,到披着反乌托邦外壳的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
当然还有 星运里的错(与《纸镇》原著出自同一作者John Green),一反青春电影之常态,恋爱谈着谈着,男主,竟然死了。
......觉得就是曾经的一片净土,好莱坞青春片,如今也被生活所迫转起了型......所以,当一遍一遍的刷着纸镇各个版本的预告片时,我想,这应该是好久不见的好莱坞青春电影了吧!
男主Quentin从小暗恋邻居Margo,她性感而疯狂。
Margo和学校里最帅的男生约会,姐妹团也全是金发碧眼大胸长腿。
他们开着红色敞篷去学校,是所有人都羡慕的cool kids。
结局不是很容易猜吗,Q和Margo一定会在一起啊。
就像王子与灰姑娘一样,不过性别反过来而已。
但我还是太天真了。
没这么简单的。
最后的结局让我觉得这部青春片值得五星,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追寻爱情的故事。
不是公主与青蛙,也不是灰姑娘与王子。
男女主角想要追寻的东西,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本性”。
就像Margo说的:“You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you find yourself.” 哪怕是踏上寻找Margo之路的Q,他要寻找的,其实是那个和Margo在一起时的自己。
想不到还有谁比Cara Delevingne更适合演Margo。
还有谁配的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疯狂与美丽?
Cara拿下了这个角色,无疑给她的演艺事业开了个好头(真的要放弃modeling了啊啊><)。
连Nat也说,“我恐怕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听说过Cara Delevingne的人。
但试镜那天她走进来,我当下就觉得,这个女孩就应该是Margo!
尽管那时我并不认识Cara。
”Nat自己。
天。
他出演的每一部电影都能用最温柔的方式惊艳到我.....哪怕是演《帕罗奥图》里那个瘦弱的小痞子,他的眼也是星辰与大海。
Nat的路越走越顺(即将上映的《实习生》,与安妮海瑟薇,罗伯特德尼罗合作),我一边希望他快红,同时 又不想太多的人喜欢他...真是矛盾...哦还有,纸镇的片尾曲是Nat Wolff自己的歌.....总之,真的很精彩。
大大超出预期。
希望国内也可以上映!
【但希望你们都不要爱上Nat Wolff!
你们爱cara就好了 行吗
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用Paper Town的字面意思,在对某地正式命名之前的“空白”称呼;针对个人,年轻就是如此纸张般的空白和迷茫。
经小说改编,所以感觉文艺气息颇为浓郁,只是模式上,前半部的惊悚片加上后半部的公路片,不伦不类。
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往往通过旁白来铺垫,没什么难以理解,也缺乏技巧和匠心。
在我看来,很是平淡。
电影看到一半多的时候,尤其是关于毕业舞会的情节,我竟然想到了那部《美国派》,看来美国电影一旦太正经了,还是有点令人不适的。
另,女主角扮演者的名模身份,对于大多追求时尚的女性而言,是个绝佳的商业卖点,毕竟女人的钱就是好赚。
然而,T型台上的气质和演员完全没有契合之处,后者更有内涵和深度,换个有演技的年轻人,从影片角度可能更合适。
只是,这部电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娱乐性,都乏善可陈。
6.5/10 要說的話,這不是一部「垃圾片」,但也不能稱之為「優秀的電影」。
依我看原因如下: 片長不到兩小時,可能因為這樣的關係,劇情整個就是比趕火車還趕,所以對角色啦、劇情的更深層含義都沒有太多的著墨,瑪歌留下的謎題也解得很快。
主角常常說一些看似很有內含、但仔細想想根本意義不明的幹話。
最後男女主角突然Kiss也很跳TONE,在前面他們倆並沒有對彼此有「愛意」的展示,卻在此時公然放閃??
大概就是如此。
(對了,最後再補一句,雖然瑪歌的戲份根本是打醬油的,但卡拉迪樂芬妮?
我可以。
)
打分:91。
每个地图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版权在自己画的地图上虚构出来一个小镇,巧合的是,人们会自发地在这里建造餐厅、旅馆、书店,青春就像一场自我发现的旅途,玛戈说,她也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你又能了解她多少呢?
对于昆汀来说,玛戈是一个神秘的女孩,是女神般的暗恋存在,而他是一个宅男学霸,他的好朋友也是中二嘴炮和天然呆萌,也许只有她能让自己做出最疯狂的事,即使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
"You're. You may not be the myth I made you out to be.You're still pretty something.""You're pretty someting yourself." What a treacherous thing it is to believe that a person is more than a person.Margo was not a miracle.She was not an adventurer.She was not something fine,precious thing.She was a girl.It took a long time to realize how wrong I was.And not just about Margo.I was wrong about a lot of things.I used to believe everyone gets a miracle.And I still do.But as it turns out......My miracle, was this.So maybe we won't all win the lottery.Or marry royalty.Or make that last second shot.That doesn't mean we won't have amazing adventures.Meet exceptional people.And make indelible memories. The trick is...To notice...Before it's too late.
多久没有那样肆无忌惮地疯狂过了?
Orlando 到 New York ,1200英里的距离,一路上只能停车四次,每次停车不超过6分钟…… 穿过平原,穿过江河,迎着晨曦,迎着晚霞,五个年轻的高中生,一边赶路,一边笑闹。
海市蜃楼也好,纸上城镇也罢,总要抵达后,才知道什么是追寻的意义。
而追寻的意义,或许就是漫漫旅途中的未抵达吧。
因为未能抵达,才会看清眼前珍惜当下。
才会明白旅行之于人类的意义,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全片唯一值得称赞的片段,大概就是Q一行五人的纸镇之旅吧。
不管初衷为何,也着实能算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旅行了。
在毕业季这个微妙的时期,谈及毕业旅行这个微妙的话题,总是有些措手不及的慌张感的。
这一步还没能踏实落下,下一步就要向前迈开了。
几年的时间弹指就过,还没来得及伤感,就已经被紧张和茫然淹没。
黄金屋没找着,颜如玉也没见到,万卷书是未完成的日程表,万里路是空落落的手账本。
虽说没有虚度光阴,也实在未能好好珍惜。
我现在的状态,倒是和Q有些相似。
不过他的茫然来自Margo,我的茫然来自于已知的未知。
我俩还有一点相似,就是那三五损友。
我很庆幸,从初中开始,就结识了足以一生相伴的朋友。
兜兜转转已经十年,期间有过争执吵闹,有过和好决裂。
一起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一起教室厕所食堂操场。
你有了喜欢的男同学,我就做那诸葛亮,凭着自己小学时期几朵桃花的底气为你出谋划策;我遇到生活上的困扰,你一秒变成老妈子,用自家那本难念的经絮絮叨叨地开解起我来。
曾经的你一脸向往地要做金融女强人职场白骨精,我挽着你夸张大喊富婆求包养;以前我图样图森破地想在新闻界闯出一片天,你握着我的手说好啊好啊以后替你打杂…… 转眼间,我们就要各自东西,很多承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嘿,是时候来一场旅行了。
简直负分差评滚粗啊,看完这电影,我再也不骂小时代了,小时代至少撕撕逼,还有高潮,这电影简直就是臭长的流水账啊,2个小时啊。
我都不知道为啥在香港影评网这电影评分那么高,第一个评论还是假的,说什么最后有反转,我憋了2个小时的尿啊,就是等反转啊,根本没有。
说说剧中人物,剧中灵魂人物就是个小心眼,报复心强的中二少女,结果竟然被片中人物认为有人格魅力,都什么品位啊。
看香港网上评论说到最后影片会说这中二少女是男主想象出来的,哪有啊!!!
我为了等这个反转,憋了两个小时的尿啊,结果告诉我这女的就是真的,这女的根本没让男主找他, 那你给男主留什么线索啊,神经病啊!!!!
整个剧就是流水账,没有高潮,中间加一些无聊的黄色小笑话,以及一些做作的一惊一乍的小片段,让后就可以在类型上挂上悬疑了,这算哪门子悬疑啊???!!!
不是看到这片子有悬疑的标签,我才不会和女朋友一起去看呢看完这电影,我再也不骂国产青春片了,至少人家有高潮,至少不是流水账,反正这种青春片主角的智商,不分国内外,都很低
我打五星,其实是因为这故事的后半段,男主角勇敢踏上寻找女主的道路,其实非常励志,让我一下子回到16岁时的那段经历。
不同的电影对于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只是碰巧我有相似的经历。
我16岁那年(1998),刚刚初中毕业上高一的暑假,我一个人跟团去了北京旅游,回家的时候乖火车卧铺,对面卧铺上就坐了三个女孩,一个比我大3岁,另一个是她亲妹妹,当时是11岁,第三个是他们的表妹,比我小1岁。
一路上跟她们三人都聊得很开心,但是我却死活没有勇气要她们三人其中一个的联系方式。
直到下了火车,才知道后悔、遗憾死了。
这跟青春荷尔蒙什么的无关,而是为自己的懦弱自责!
回到家后,凡听到火车上听过的歌,哇,那种后悔、压抑的滋味,非常的难受!
我还能不能再见到她们?
茫茫人海再次偶遇的机会几乎为0,怎么办?
我抓住了火车上聊天时得到的一些线索——只知道她们三人都在Y市,大姐姐的名字已知,妹妹不知,表妹只知道姓氏,在Y市第一中学,但由于她比我小1岁,应该是初二上初三,到暑假8月份必定补课,如果我能到该中学造访,相信有一定的机会碰到那个表妹。
于是我咬咬牙行动了,但我家所在地方离Y市足有250多公里远,没有班车直达,我只能去省城转车,还有另一个问题,我当时还不满16岁,没有身份证(以前的身份证是必须满16岁才能拿的,不像现在),就不能住宿,所以,必须一天之内从Y市返家,不要说98年的时候交通不发达,就说现在,有私家车一天250公里外(不走高速)的地方来回其实也很挺悬。
怎么办?
幸好家与Y市之间,我有一个小学死党在F市。
于是可以先用一天时间,到省城转车去F市找到这个死党,然后择机前往Y市,但F市到Y市的距离仍然相当远,有160多公里,但是这距离理论上一天来回是没问题的。
当时死党在攻《仙剑奇侠传》,我在旁看,却无心装剧情,向他说了行程后,他叮嘱我小心。
第二天,我怀着不能再忐忑的心情上了往Y市的班车,沿途风景均无心观赏,心里都在想着,如果表妹不在那中学怎么办,如果表妹其实是跟我同届不用补课的怎么办,如果学校不让我进怎么办……总之觉得这样的计划,成功的机会反机是非常渺茫,到达Y市后,已经是中午,首先买个地图,一看,原来Y市汽车站离Y市这么近,真是幸运。
然后我偷偷的走进Y市一中(当时的校园保安没现在这么严,加上我就是一学生模样),等到上课时间,就去初三(1)班,我真是瞎了狗眼,居然居然居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火车上的表妹!!
但是那个表妹见到我非常惊惶,吓了一大跳,下课时躲在教室不出来,那我再等一节课,直到放学,结果表妹飞快地跑开,我明白的,当然是因为我太唐突了,而且大家都那么小,对不熟悉的人当然防备,我追上她,连忙说对不起,我只想知道她表姐的电话,她慌忙之下说了出来,然后跑开了。
得到大表姐的电话,我连忙到小卖部上找电话本一查,果然有这个号码,一打,相信表妹已经提前通知了她的表姐,叫她防备我。
她接了我电话后,我都忘记了说过什么,只知道她不耐烦的回答“随便你”、“随便你”……我千里迢迢到这里找她们,但得到如此冷漠的回应,但是我一点都不沮丧。
因为我努力过了,我挑战了这个渺茫的概率,我不再为自己的懦弱自责了,自从北京回家后的那种失落感内疚感一扫而空,好像从来没这般开怀过。
Not Bad,结果如何一切已经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
当然,最好的结局,是那个表妹见我千里迢迢找她们,她们很高兴和我做朋友,以后也多联系,这是Very Good的结局。
当我返回F市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死党见我真的做到了,吃惊,另我也看到死党居然趁我不在就把《仙剑》打通关了。
当然,没有最好的结局实在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这件事我了解到,不要轻易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即使后悔的事发生了,不要轻言绝望,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把Terrible变成Not Bad。
其实,Terrible、Not Bad和Very Good有什么不同?
我的答案是:只要你努力过,Terrible与Not Bad绝对是差天共地,完全不同的结局,Not Bad与Very Good其实差距就那么一点点。
说回电影的事,我看完故事中男主角的经历,感觉实在太似曾相识了。
尽管男主角生性懦弱怕事,但他真的认真过、努力过了,虽然最终没有Very Good的结局,但他的努力让他从Terrible变成了Not Bad,最重要的是,他应该不会再一辈子落下遗憾了。
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轨迹中,也有过通过努力去弥补遗憾的事、得到一个不太差劲的结果的经历,那么我认为你就算不喜欢这部电影,也会觉得这是部励志片。
Totally changed the core of this IP, It&#39;s like watching a whole different story. 😭I couldn&#39;t accept this.......
已经过了鉴赏高中生的奇妙兴趣生活的年龄了……
9.1 @ 香港金钟AMC影院
她带你领略你人生从未体验过的刺激和惊喜,这恰恰说明了你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而并不代表你已经了解她或做好准备爱她。
曾经那么喜欢的卡抽终于看了看完才发现是《星运里的错》作者,连着看了两部都是同一个原著作者太神奇了,他对于女性的刻画蛮有想法的他们都喜欢若即若离的神秘
不如叫寻找玛戈
谁的青春没有一厢情愿过 Cara蛮美的 可她一开口我就出戏了
飞机上看的,还不错
青少年的世界我真的不懂了……可能就是学会慢慢接受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的过程吧。
迷茫时期看到的青春剧。
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怎么好好的一个青春片出现了非现实元素
结局感慨的,尤其是和基友那些画面。没有大圆满的结局才是真实的人生
开头半小时的夜景真美,稍带探险感的剧情和青春童年向的氛围还不错。卡抽没露肉显身材,她朋友莱西和男主的妈倒是很性感。
我也好想找个纸镇呆着啊
我真实地喜欢Nat Wolff这个小哥~“so maybe we won&#39;t all win the lottery, or marry royalty, or make that last-second shot. but that doesn&#39;t mean we won&#39;t have amazing adventures, meet exceptional people, and make indelible memories. the trick is to notice before it&#39;s too late. ”
这种片子总是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不羁的时代,迷茫叛逆,疯完一把回到现实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很好的青春文学改编,书一定比电影更饱满
好片~~~仿佛能看到一种生命的执念,就是不断执着地去追寻,然后等真的找到就会发现结果已经并不那么重要了,并且那几个人物各自代表了社会上一种不同的人格,总之属于看完还能想比较多的那种~~~不过分类有点扯,哪儿来的悬疑。。。
所以,这是一个女神垮台的故事?
迷の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