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幕的处理非常出色,反常规的配乐在一切祥和时响起暗示着风雨欲来的杀机。当隐私与私人空间遭受侵犯,帕特里克一家开始显露出攻击性与诡异时,电影反而采用自然声去带来沉浸的压迫紧张感。一起一伏的和谐冲突的对照,大量台词的针锋相对和人物情绪状态的聚焦,把整场恐怖事件一步步升级到最终的大崩坏。其实对我个人而言第三幕也不是问题很大,本身电影的主题就是Speak No Evil,面对不适和冒犯却被礼教规训出的顺从、服从所裹挟,从答应赴约到再留几日,被偷窥被吃霸王餐也能一起嘻嘻哈哈,这种自我的驯服和妥协在第三幕和危险一起达到高潮——Because you let me,不过第三幕的确实有些超现实的寓言化,永远不要在一步步的侵犯下妥协,糖和大棒最终落下的也只会是大棒。
有毛病吗,拍这个的意义是啥
全片最好笑的梗:丹麦人和荷兰人一起嫌弃北欧风俗的刻板,结果在不羁的荷兰人面前暴露本性,不愧地理区划的精准。这也和后面的反转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就很担心美国的翻拍,除去这层表意你还剩下什么呢,或者接一下美国内战的“两种美国人”表达吗?可以看成是邪典版的奥斯特伦德故事,北欧,中产,这两个标签都全了。对我来说最恐怖的倒不是结尾,是主角一家人睡觉时无处安放的手。
你礼貌吗?精彩!这译名到位了,简直就是拔舌预警…处刑段落竟有种悲悯铺陈开来。现代人一宗罪是处处要体面。
感觉是哈内克funny games那一卦的北欧恐怖片,毫无由来的恶一点点折磨主角和观众,让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不适,从而制造让人心里发毛的恐怖惊悚感。但是导演又没有在funny games的路子上走到底,最后用木屋里的照片揭示了主角夫妇的最终命运。PS,主角夫妇设计的过于蠢了,底线反复被践踏,being nice被反复利用,编剧这样的设定是在嘲笑观众的智商吗?
为什么不反抗?因为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反抗。我们一直被教育要服从,要礼貌,要避免冲突,不要麻烦别人,于是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直到最后大难临头,还期望我们的听话可以帮我们逢凶化吉。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很不幸,我是其中一员,所以看本片时,我如坐针毡
三星半到四星之间。影片由始至终全然没有我预想此类影片应有的模式化的疯狂和夸张化的极端,都是极尽平淡甚至是乏善可陈的平铺直叙,平淡得过于贴近真实,如同冷汗一点一点渗出,当察觉的时候已经无法走出强烈的不适和震撼。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所能够勾起的观众的“恶意”也非常值得讨论。不完美的受害者被更贴近真实存在的人的恶意伤害的时候,作为观者的你是否心生愉悦?是否大骂被害者活该、是否把自己放在了加害者的一方?从评论看来,许多“人”是如此。
主角一家真是温驯的羔羊…
傻逼遇险记
憋足了情绪,到最后集中爆发一下
荷兰人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看得真是生气,但节奏和气氛非常好,属于根本停不下来
逃出绝命屋
低血压治疗片
emmm……看完我居然想说这家人真活该啊,真的就是逆来顺受,别人说点儿啥都听着,或者也可以叫好面子?
有点温吞了,做成单纯点的虐杀片多好(看了美版回来拉四星)
好了,可以永远和小兔子在一起了
商业不足,没有紧张刺激的猫鼠斗,受害者一方反抗能力不足,凶手方也同样不够凶恶,两边都缺乏亮点,除了反主流之外,本片一无是处
看完原版瞬间理解新版为什么能引进了。两版各有所长吧,比较喜欢新版中间营造的紧迫感和对小孩友好的剧情,原版这种整体平淡的叙事推进感觉在大银幕上表现不强,但是这种被蒙着眼走向绝望的感觉好喜欢……当你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即将窒息而死了。很不错的剧情,变态夫妇这种水平才是对的,没有必要介绍太多背景故事。整体来说有种好像在讲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的感觉,没有激烈的对峙和打斗,只有平静的处决。很残忍,很无力。
有些人,大概天生就是待宰羔羊
本来以为是一部故意吓人其实是讲文化和个性差异造成的冲突的小品(如果真是如此会很有意思),结果故事发展的走向完全跟预想不一样,有点想不明白片子到底想说什么,以及像羔羊一样待宰的必然性从何而来。
前两幕的处理非常出色,反常规的配乐在一切祥和时响起暗示着风雨欲来的杀机。当隐私与私人空间遭受侵犯,帕特里克一家开始显露出攻击性与诡异时,电影反而采用自然声去带来沉浸的压迫紧张感。一起一伏的和谐冲突的对照,大量台词的针锋相对和人物情绪状态的聚焦,把整场恐怖事件一步步升级到最终的大崩坏。其实对我个人而言第三幕也不是问题很大,本身电影的主题就是Speak No Evil,面对不适和冒犯却被礼教规训出的顺从、服从所裹挟,从答应赴约到再留几日,被偷窥被吃霸王餐也能一起嘻嘻哈哈,这种自我的驯服和妥协在第三幕和危险一起达到高潮——Because you let me,不过第三幕的确实有些超现实的寓言化,永远不要在一步步的侵犯下妥协,糖和大棒最终落下的也只会是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