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门见山的说,《老男孩》这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严肃的事实:生活是多么的残酷,以前的我们招之则来,挥之即去的小弟现在一个牛逼哄哄了,如今我们见了面还得点头哈腰的叫一声“哥”。
生活就是这样,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以前我们的家长总是说,你看那谁谁学习多好,长大了一定有出息,又说谁谁谁那孙子一天不学无术的,你要敢像他那样我把你腿儿打断。
结果谁谁谁那孙子如今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怀抱我们曾经心爱的姑娘你还把她想。
而那谁谁现在还给人开出租呢,有天在车上偶遇寒暄了几句,临走车费没给免,还非得收那一块钱燃油附加费,还说是兄弟就别让我难做,我这给别人打工呢。
我们不禁要问,过去那些牛逼的人,现在怎么都不牛逼了,而那些曾经被我们踩在脚底的傻逼们,现在咋都一个个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古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风水向来都是轮流转的。
你以前牛逼,不代表你以后牛逼,你过去傻逼,不代表你永远傻逼。
学生年代,我们没什么可比的,只能比谁学习好,比谁文艺水平高,比谁把的马子靓。
可是这些,对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影响呢?
那时的我们,不清楚学到的东西到底以后有多少有用,也不知道谁爸是李刚,更不知道我们曾经挚爱过的文艺姑娘在故事的最后都嫁给了大款。
我们以为我们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为着称之为梦想的东西而努力,其实不知那时的我们已经在牛逼的路上渐行渐远了。
所以当以前的哥们们抱着吉他开始流浪,当以前的老大们看着大门打着麻将,当心爱的姑娘们钻进了汽车,住进了洋房,你不必感喟世事的无常,也不要抱着猪头老婆还把她想。
因为每个人都曾牛逼过,只是以前你太牛逼了,现在轮到别人牛逼了。
你这一辈算是完了,但你大可不必把你经历过的傻逼事再转嫁给你的下一代,告诉他 “你丫再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子打残你”。
如果你不想你娃重复你的悲剧,你只需在他失落、沮丧、自惭形秽的时候狠狠的在他脑门上弹一下,好好的敲醒他,鼓励他说:“傻逼!
哭啥?
老子告诉你: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牛逼的。
”
套用最后那句话的缩写版做标题,因为想说的实在太多了。
相当推荐。
42分钟,不长。
我在最后的音乐中哭了。
无关时代背景带来的色彩,我们总要历经一段类似的青春躁动期。
在社会和父母的高压下,走着平凡的路,上学、混、考试。
花大把时间学那些有的没的,聪明清纯乖巧的女生总那么受欢迎。
为喜欢的人不断磨练各种才艺筹码,后来又因为得不到在乎的人的赏识而冲动地赌气放弃,再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就开始标榜自我:你们丫算个B。
喜欢别人的时候,喜欢传很多很多字条、发很多很多短信、秀很多很多有的没的她不一定喜欢的才艺。
还会跟她说,我喜欢帕格尼尼和梵高,或者我打篮球踢足球都很棒,或者我是个rocker啊我是个dancer。
永远不想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结果、伤害了别人和自己了没有。
有的时候我们折腾别人,有的时候被人折腾。
打闹不分轻重,想不到伤害和受伤。
有的时候,我们又变成了神,本能良心地去帮助和鼓励。
仗义永远是朋友的代名词。
球赛的加油声总是很大。
为了一点以后都记不起来的小事也能打群架。
哥们有难,第一时间带着板儿砖冲过去。
或者姐们堕胎,不惜背负当时的巨额债务也要减少她受到的伤害。
姐们的眼泪,无论多无理取闹都抱着她哭,都认同她的道理,都盲目纵容她。
蠢蠢欲动的情欲,被压抑在人手相传的小黄书、小黄碟里。
每个男生都想把手伸进女生的胸罩里面。
每个女生都有着和小男友的所谓的难言之隐,和姐们谈论的时候都不好意思的够呛,总想带着拼命解释的语气。
每一次,感觉自己要发光了,感觉自信心爆棚了,情境就突然会变得操蛋,总有些操蛋的细节。
然后真相就是那么的操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拽那么酷那么天下无敌。
自我最后还是被无情抛弃了。
然后突然,就这么默默地被迫长大了。
做着一份与自己想象中相去甚远的工作。
不管年薪是五千还是五千万,一定都和一开始的想象截然不同。
逐年上涨的CPI,逐年上涨的房价,恒年不变的工资。
逐年上升的升学率,伴随同样上升的失业率。
要适当装孙子,也要适当装爷爷,就是不爱装自己。
然后有一天,心中的偶像和标尺也坍塌了,现实的压力也开始咆哮了。
然后有一天,曾经一块折腾的人,开始变得不认识起来了。
然后有一天,你还是跟最初那个爱你你却不爱的人走在一起了。
然后有一天,你曾经最爱也曾经在雨中向你回头的女孩现在在别人的床上呻吟。
可是有一天,也许当我们学会了默默接受了平凡和麻木,学会了冷眼目睹生活扭曲变形、卑俗不堪的时候,却发现年少时期默默关上的幕布又渐渐拉开了。
于是当梦想照进现实,又何必管那个幕布又会在什么时候默默地关起来。
我还记得那个想当守林员的律师。
职场上指点江山的恢弘气势,职场下优质生活的优雅品味,可是她只想隐居深山,做一名守林员。
于是她终于可以做了,她也哭了。
我们在找东西的时候,总是认真地找了好久都找不到,于是放弃,开始说服自己去过还算有点小意思但是没有那个东西的生活,可是偶尔有一天它就突然自己冒出来了,于是欣喜若狂,不管它碎没碎、变得操不操蛋了。
这个时候冒出来的那个东西,和经典一样,随着岁月,变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前提是,你总需要前面那个心急如焚、不断努力找东西的过程,以致这个东西最后冒出来了,才会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更加珍惜。
前提是,你需要真正的梦想。
世事如此,爱人如此。
姜昕唱:早就决定好了,做个做梦的人。
她还唱:有阳光到达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向往。
最后的音乐: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啊到底我该如何表达他会接受我吗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注定我要浪迹天涯怎么能有牵挂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看满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来过转眼过去 多年时间多少离合悲欢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雁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渐行渐远未来在哪里平凡啊 谁给我答案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我想再谈一次穿着校服的恋爱,操蛋的、毫无技巧、肆意伤害,总要试图隐藏无法无天的性欲。
一起吃肮脏的小吃,一起淋雨然后发烧,一起放肆、不管其他。
没有人喜欢你性感,只会喜欢你学习好,喜欢你懂得欣赏他那点操蛋才华和虚无梦想,喜欢你给他带吃的,喜欢你陪他聊天陪他玩。
我想总有一天,哪怕几十年后,哪怕在我往生之后,我会仍旧懵懂的穿越迷雾,看到内心一直坚持的珍贵的向往。
我爱你,便努力离开,离开不代表不再爱。
总有一天,会有个人用我的方式牵我的手。
假如,有天意。
假如,历尽沧桑仍保持赤子。
希望我们都不放弃也不急切追求。
我们需要在折腾之后妥协,再在妥协之后不灭曙光。
总有一天,我还会听到你弹着破吉他唱那首Yellow Submarine。
这是一部怀旧+励志电影,怀旧的画面和励志的主题 先说励志,之前看过的励志电影无非是交代主人公怎么怎么惨,然后怎么怎么努力,最后取得多么大的成功。
励志之处就是告诉你像主人公这样的人都能成功,那电脑前的你一样可以。
看了这种电影的后遗症就是会给人莫名其妙的希望,然后做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制定一个自我摧残的计划。
可是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有电影中励志人物的毅力和精神呢 ?
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就是给出了这个答案。
让你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过去,看到自己的未来,反思现在的你该做些什么。
电影前35分钟的铺垫为了最后5分钟高潮的爆发,最后的五分钟又汇成了导演的一句话“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再说怀旧,不知道从何时开始80后的我们开始变的怀旧。
当00后已经成为了早恋主力、90后mm全面占据了黄色网站的自拍版面时,留给我们80后的已不再是可以肆意挥霍的青春,而是无比残酷的现实 ...... 电影中充斥80后的怀旧回忆 - michael的太空步 、不清晰的黑白电视机 、搪瓷水缸 、 随身听 、好几天没洗的中分学生头, 就连影片的色调也是淡淡的黄色,就像过去的老照片。
那时的我们也和电影中一样,有个不大不小的梦想, 有个暗恋中的女孩,有一票玩的好的哥们。
现在的我们,梦想已经被现实生活的压力所替代,让我们魂牵梦绕不再是女孩而是房价,曾经的哥们又有多少早已陌路.......还好电影给了我们答案:““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当青春慢慢逝去时,当韩美眉已经做了大款uncle wang的老婆时 ,当我们再也不能肆意的挥霍时间时,请从岁月的断层中刨出你的梦想,牢牢抓住他,然后永远不不再松手。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upload/blog/file/2010/11/201011992640835267.mp3老男孩——筷子兄弟那是我日夜思念 深深爱着的人呐到底我该如何表达 她会接受我吗也许永远都不会跟她说出那句话注定我要浪迹天涯 怎么能有牵挂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 春天啊你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 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来过转眼过去 多年世间 多少离合悲欢曾经志在四方少年 羡慕南飞的雁各自奔前程的身影 匆匆渐行渐远未来在哪里平凡 啊谁给我答案那时陪伴我的人哪 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 现在是什么模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着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这里的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 我有过梦想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 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 曾经来过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着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这里的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如果有明天 祝福你亲爱的
筷子兄弟 世界突然开始加速,我们早早开始回忆《北京青年报》2010年11月7日11月5日,东城区猜火车电影餐吧,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被粉丝像簇拥明星大腕一样包围,忙着签海报、满足合影要求。
现在的他们,吃个饭也会被食客认出,停在路边打电话,都会有人指着他们说:“看,筷子兄弟!
”变化仅仅发生在一周内。
10月28日,电影《老男孩》通过网络首映,然后迅速走红,一部充满幽默元素的电影,让很多70后、80后落泪看完。
不少粉丝也承认,这是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两个男孩,中学时为了追校花,一个练吉他,一个练舞蹈,长大后却分别成了婚庆主持和理发师。
生活中不如意的他们,选择参加一场选秀比赛实现年少时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的青少年,如今刚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正处在为事业打拼的黄金年龄,这些人却早早地陷入了回忆中,露出沧桑心态。
“并不是年少的生活多美,是我们把它想像得很美。
”肖央说。
与之对比的,是现实生活中强烈的失落感。
这一代人正处在大转折时代,被推向社会时面临着比父辈更动荡的环境,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这时候回头看看最初的梦想,已离自己越来越远。
每个人看完《老男孩》,好像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说的最多的是感动,有人宣称看了23遍“影片上线的时候,我跟肖央说,200万点击量是一个坎儿。
”筷子兄弟的朋友和合作伙伴王珂说。
《老男孩》剪辑完毕,王珂的媳妇先看哭了。
紧接着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内部放映,观众们站起来鼓掌。
影片主创们开始有些信心了,但第一天上线,到零点时分,点击量只有30万,略让人失望。
一天之后,点击量猛冲到200万。
王珂觉得,网络上的东西,也许会慢慢冷静下来,点击量300万到头了。
话刚落下,300万点击量也到了,留言上万。
“我开始还试图在微博上推这部影片,找我的朋友宁财神、陆川他们帮忙,宁财神他们看了都说觉得不错。
”王珂说。
到后来他发现,不少朋友发给他链接,说:“这片儿太好了,推荐你看看!
”王珂打开一看,正是《老男孩》。
钓鱼的论坛、手机论坛、摄影论坛、电子游戏论坛……各种专业、小众的论坛中,都有人转载推荐《老男孩》,而且留言特别多。
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感动,不少人称自己流泪看完。
影片最后字幕“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也被大家转来转去。
甚至有人宣称把影片看了23遍。
影片上线第三天,就有媒体打电话要求采访。
这时,点击量已经不再重要,王珂和筷子兄弟开始面对影片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这让他们措手不及。
“‘11度青春’之前,《老男孩》是韩国的一部戛纳获奖电影,‘11度青春’之后,《老男孩》是中国网民的一部青春记忆经典。
”这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点评之一。
《老男孩》是“11度青春”系列片中最后上映的一部。
“11度青春”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视频网站联手推出的电影项目,“这个时代的青春”主题,由十一位当下青年导演各自制作一部短剧。
导演阵容中有热播剧《中国式离婚》、《手机》的导演沈严,动画导演皮三、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女诗人尹丽川等等。
“筷子兄弟是最不靠谱的一对儿。
”肖央自嘲说。
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了,我们赶紧做点什么吧来自河北省的肖央是已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专业,之后一直没离开广告这一行,在国内外都获过奖。
比肖央年长的王太利来自山东,做着演艺经纪人的角色,平时组织一些音乐会、商务演出。
最早王太利是肖央的客户,找肖央拍了两个广告片。
2007年,喜欢音乐的王太利发给肖央一首改编的日本歌曲。
“居然有这么有意思的客户。
”肖央一琢磨,俩人干脆掏几万块钱拍了个MV,于是就有了《男艺妓回忆录》。
6分钟的短片纯粹恶搞,王太利男扮女装,妩媚出演。
两人合计,这片子不能用真名,得上个“马甲”。
吃饭的时候,两人想出筷子兄弟这个名字。
“筷子嘛,缺一不可,还很有中国特色。
”肖央说。
第一次拍摄很顺利,只是王太利男扮女装太扎眼,拍摄过程中就造成围观,让老王直呼“没脸见人”。
MV上线后,点击量数千万,哥俩也接受了些采访,体验了下做网络红人的感觉。
但这部纯恶搞片并没有更多深意,势头很快被其他网络热点盖过。
这次尝试让两人引起注意,很快有品牌愿意投资他们下一部作品。
虽然还是一部MV,但肖央开始考虑尝试讲述完整故事。
《你在哪里》讲述小区大哥和窝囊保安之间的纠结,影片镜头更酷,插入了打斗场面。
拍摄持续四天,又导又演又策划,让俩人累得够呛。
算算帐,结果又是赔钱。
这部不太红的作品过后,两人一歇两年,各忙各的。
今年4月,“11度青春”工作组找到肖央,希望他加入这一计划。
“一开始还打算拍一个MV,但对方说,必须要短片,于是用一个多礼拜写出来一个剧本。
”肖央说,自己最擅长的肯定还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但王珂说,这个故事其实在肖央心中酝酿很久了,只是考虑到预算很大,一直没有行动,而“11度青春”恰恰给了他机会。
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病逝,肖央从王太利口中得知这一消息。
“杰克逊最辉煌的时期我们在上学,我们步入社会即将迈入中年,杰克逊却去世了,真感觉象是给我们的青春画上一个句号。
”肖央说。
他告诉王太利,赶紧做点什么吧。
肖央负责剧本、导演,王太利负责音乐,两人拉着一帮朋友操练起来。
不停地剪片子时一回头,发现看片的人居然在哭步入社会,年龄渐长,但心还依恋过去,这就是《老男孩》。
在学校里,肖央扮演的肖大宝是老大似的人物,为了追校花,苦练吉他。
王太利扮演的王小帅被欺负,但模仿杰克逊舞蹈却是一绝。
俩人惺惺相惜,合作表演,在学校很受欢迎。
长大后,王小帅是理发师,肖大宝婚庆主持人,混得并不如意。
直到有一天,肖大宝曾经的小弟包小白作为选秀节目制片人出现,哥俩打算通过参加选秀实现自己的梦想……80年代的青年,不像父辈似的生活环境缺乏变化,他们生活的整个世界在加速发展,《老男孩》刻画的是在社会加速中被甩掉队的小人物,他们也有着不弃不舍的理想。
同样是80后的剪辑师徐泰曾多次跟肖央合作拍摄广告。
“看到剧本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事儿能成。
”徐泰说,“日本乐队Mr.Children有个MV讲的也是老男人实现梦想的故事,我们则要拍一个给中国人看的东西。
”为了还原当年的场景,肖央对道具极为苛刻,北冰洋汽水瓶、旧式录像机……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校园场景。
制片人之一吕福宝是天津东丽区人,他推荐了当地一个小学的旧教学楼。
“没水没电,给去鬼屋似的,夏天蚊子嗡嗡地飞,我们得重新打扫收拾。
”徐泰回忆。
男生骚扰女生、往同学的椅子上撒图钉、在教室里喷水枪、学校老大横行霸道……肖央和一些同伴开始都担心是不是太夸张了。
“就好像把七八个学校的老大都放到一个学校里来了,看上去这个学校很乱,但男生们都多少经历过其中一两件事儿。
”徐泰说,剧本不断征求大家意见,最后还是保留夸张的镜头。
“学校教育都差不多,有些朋友觉得影片里的校服就是他们当年穿的,还是很有认同感的。
”每拍完一场,徐泰就要立刻剪辑,肖央如果有新的想法,再修改。
片子越拍越长,因为害怕观众没有耐心看完,肖央不断地删减不必要的剧情,使剧情频繁起伏,最终很多漂亮的镜头只能留作花絮。
徐泰每天不停地剪啊剪,有时候突然回过头去,发现后面看片子的人居然在哭。
既然不是为了钱,就没必要拍做作的东西影片拍摄一半的时候,传来王太利父亲在老家病危的消息,王太利想把戏拍完再回家,但家里一遍遍电话催。
为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王太利放下拍摄,赶回山东老家。
剧组人员都记得,从天津撤离的当天晚上,肖央情绪十分糟糕。
“那一天拍到半夜,很疲惫,剧组又丢了一个镜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剧组这一散,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什么时候还能再聚起来,能不能完成拍摄任务,谁也不知道,所有的担子都压在肖央身上。
”徐泰说。
拍摄停了四十多天,但剧组人没散。
王太利回归后,拍的是王小帅和霹雳舞大哥飚杰克逊舞蹈的戏。
38度的气温,为了重现杰克逊经典的45度角俯身,王太利站在汽车顶上被吊威亚,几秒中的戏,拍了半天,肩都被勒红。
王太利说,这还不是最苦的。
他带着假发和礼帽,在酷热天气和大灯炙烤下跳舞,不一会儿后脑勺冒起青烟,原来假发自燃了!
拍落魄的肖大宝和王小帅在家里吃火锅,渐渐全剧组的人都感到浑身无力,太阳穴被针扎似的疼。
王太利赶紧叫工作人员:“开窗户!
煤气中毒了!
”最后俩人在选秀舞台上表演,王太利挥舞红绸跳舞的戏拍了26个小时,最后王太利问:“真的过了吗?
”工作人员笑称,他胡子都得刮了。
总计十六天的拍摄过程中,类似的罪大家都没少受。
“肖央总是强调要真诚,既然大家都不是为了钱,那就没有必要拍出做作的东西来。
”徐泰说。
落魄的肖大宝开着奥拓车撞了一辆奔驰,没想到车上下来的是他曾经的小弟包小白。
对方让他参加自己制作的选秀节目,捏捏肖大宝的脸,揪揪他的头发,同跟班说:“看,这就是草根的感觉。
”这种生活状态、社会地位的强烈反差,极易引起观众共鸣。
肖央也说,影片中一些情节也是他们曾经历的。
王小帅考舞蹈学院,被刷下来,坐在地下通道里哭。
肖央第一年考中央美院附中也没考上,第二年再考,他已能体会其他落榜考生的心情。
王太利说,电影里王小帅因为理发失败,被顾客砸了店,而在现实中他们也经历过因客户不满意,被拖欠费用等情况。
王太利把日本歌手大桥卓弥的《谢谢》重新填词,“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长长的歌词内容很通俗,却成为电影最终的催泪弹。
而影片13 分开始的那段无词的哼唱乐曲,才是王太利真正的原创。
整个影片里,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和舞蹈作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贯穿始终。
王太利为此,特意重新复习了年轻时的舞步。
花销远远超过预算,演员只收“十斤饺子钱”“11度青春”本计划每部短片10分钟左右,按此预算投资。
但《老男孩》最终时长42分钟,一切都按长片进行布置,花销远远超过预算。
王珂说,即使在很多团队成员不要报酬的情况下,直接投入还是达到40万元,亏了十几万。
肖央笑称,自己装修房子的钱都折在里面了。
最终的《老男孩》完全成了朋友们支撑起来的作品。
除了校花于蓓蓓来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其他演员全部是业余选手。
拍摄现场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一群穿着校服的人在机器前工作,等导演喊“准备”,大家就往现场冲,开始演出。
“很多熟人不但不要钱,还倒贴钱。
”王珂说。
剪辑徐泰就是学校里脸上贴条、打牌、对肖大宝比中指的学生。
胖同学是剧组后期制作。
询问“推个油多少钱?
”的猥琐男,被观众戏称为影片里惊鸿一瞥,实际上是道具师。
反串男本来想找天津的妖娆哥出演,最终由副导演宋金岳客串。
爱挑衅的霹雳舞大哥杜鹏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导演。
王小帅一些杰克逊舞蹈动作是名叫袁斌的男孩替身完成的,他片中一个正脸没露。
片中王小帅的胖妻子张末,则是大家平时常去的饺子馆的老板娘,她来过戏瘾,剧组的报酬是“十斤饺子钱”。
饰演选秀节目制片人包小白的韩秋池则中央戏剧学院广告导演,拍过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
因为把手机号印在名片上了,影片上映后,不少人给他打电话,还有人善意地提醒他:“你的电话号码被人用在一个电影里了,不过这电影不错,推荐你看看,叫《老男孩》。
”制作字幕的是肖央的德国朋友Peter,他特别喜欢《老男孩》,对肖央说:“有一天你成为STAR了,你还会记得住在广安门的Peter吗?
”《老男孩》火了。
在俩人还跟日方谈主题歌版权的时候,KTV里已经有这首歌的点播了。
网友给筷子兄弟做的网站也拉来广告了。
而筷子兄弟哥俩这次却只是赔钱赚吆喝,顶多在采访的时候,有粉丝认出他们俩,指着惊呼:“啊,筷子兄弟!
”肖央向往故事片,王太利梦想做音乐喜欢北野武、黑泽明、喜欢动画电影的肖央,心里太过于重视第一次故事片导演经历。
肖央说,以往导演广告,客户需求是第一位的,自己只是没有自由的执行者。
肖央内心,仍然向往拍摄故事片,《老男孩》是他一次挥洒自如的发挥,是接近梦想的第一步。
王太利的梦想更多还在音乐上,他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但一直向往做音乐。
“我当初的梦想是开个唱片公司,签歌手,做音乐。
”他跟记者说,但如今凄凉的唱片业,很难让他实现这一梦想。
不过,机会正在找上门。
很多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找到他们,赞扬他们。
有投资人跟他们讲故事梗概,希望他们参与影片拍摄。
有电视节目邀请。
北京电视台网络春晚也希望要求他们参加。
两人的手机不断有未接电话,约访的事宜在后面排着队。
有人提醒他们,《老男孩》拍续集会有商业价值。
肖央则保持着清醒,他有自己的计划,他要把筷子的形象拍成系列动画片,也在酝酿自己下一个电影故事。
《老男孩》火爆后,他和王太利也变成了陀螺,被各种事情牵扯精力,他希望能赶紧度过这一阶段,重新开始工作。
“我能拍的肯定还是些小人物。
”肖央说。
影片完成后,肖央给父母看,老人只问了一句:“王小帅跳舞干嘛总捂着裤裆?
”他们认为儿子喜欢,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而同龄人则把这部电影看成了精神寄托,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影片中的集体回忆。
“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幸福程度是前几代人没有的,但当我们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前几代人所没有的,比如买房,晚了3、5年,感觉可能晚了30、50年,甚至晚了一辈子,强大的压力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怀念曾经美好的时光。
”肖央说。
肖央参加同学聚会,真正感觉年轻时代的终结。
大家有做保险的、做建材的,甚至混黑社会的。
过去所说的梦想都不再提,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挣钱多少。
挣得多的炫耀,挣得少的掩饰,挣钱变成唯一追求时,人都变得扭曲了。
《老男孩》就是对这种扭曲的外界世界的抗拒。
肖央怀念的是为追女孩翻录一整盘磁带《同桌的你》的单纯时代。
“筷子兄弟不算草根,两人都有车有房,年收入较高,不像大家想像的艰苦奋斗,希望一部片子闯出名堂,但他们也经历了草根的奋斗过程。
真正的草根可能被关注,但其实缺少话语权。
”王珂说。
他将和筷子兄弟在拍片业务上继续合作,不过他认为理想和现实是两套规则,“理想服务内心,工作服务客户,两者不可能统一,真把理想当作工作,你会发现其中更加痛苦。
”文/本报记者赵卓
“绑架记忆”这个词是我从老男孩的一个短评里看到的,真是恰如其分,其实看完那片子之后我就隐隐有一种感觉:即除了结尾那个MV可圈可点,或多或少赚取了我的一些感动,其他部分是不是真有“大家”公认的那么好?
或者说,一部只有3分钟把我感动了的片子怎么会有9.1那么高的分数?
可当我看到这个词时顿悟了:这9.1分给的不是片子,给的是自己的记忆,给的是怀念怀旧但绝没有怀疑。
什么是绑架记忆,就是把你过去的事情一件一件翻出来,无论对错,无论美丑,甚至无论好坏(拜**所赐,这个社会本就没什么羞耻感),但是重点是是务必记忆深刻。
当然这也是我最疑惑的一点,当中年人们看到忠字舞看到武斗看到天安门见红卫兵,第一反应不是羞愧不是反省,而是满怀微笑的回忆,继而说的“想当年……”。
与此同理,如果你想拍一部豆瓣9.0分以上的青春片,我可以告诉你几个要素:1英语磁带,最好有李磊露丝韩梅梅……2一个不一定好看但是绝对无数人侧目的暗恋对象3当年的流鼻涕人见可欺的孩子一定要成为财大气粗的老板,搂着当年的暗恋对象或者班花……4当年叱咤风云威风凛凛的小流氓一定要站在街边卖羊肉串或者低声下去的给人打杂……5一定要有一首主旋律歌曲,旋律务必和谐优美,歌词尤其重要,其中务必含有“啊,当年的理想没有实现……曾经的爱人现在何方……我们无法回去的青春啊”等等之类标志性煽情专用句,并穿插回忆画面,灰色的最好,褐色的也行,顺便带上现在的窘境,啃馒头吃方便面烂醉如泥或者声色犬马,听到歌曲之后虎躯一震双目放光立刻失去现实感,仿佛时光倒流到你还不完全是一个SB的时代……如果你懂一些摄影技术,如果你会用final之类的软件一些后期的调色,如果你有些镜头可以剪辑的顺畅点儿……恭喜,你立刻会出名,因为你绑架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而那个时代的人,被现实折磨,被理想嘲弄,大学的教育粗制滥造,社会的调教又阴暗无比,他们渴望着回去一个不需要面对的年龄,可是限于科技和常识,他们只能从书或者电影里找些安慰聊以意淫,匆匆那年开始起了80后怀旧的时代,至于这部电影,它更像是由一部mv扩充而来的一个商业产品,模式化,毫无新意,外表却有着温情和回忆的暖色包装,一眼看去,温馨无比,然而待时光退去,终究只是一个盗版碟的价值
受推荐后看了片子,果真是一水儿的感动,遂也做起推广,一时间友人皆唏嘘。
撇开如此煽情不表,回味影片时却发现本片除缅怀80后的青春之外,似另有深意,试分析一二。
影片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恐怕就是两位主角的同学——包小白了。
是不是很熟悉?
无论从字音还是字形,都不禁让人联想起此先的包小柏来。
同样是选秀,同样是否定票,这一成功的映射既把筷子组合最后感人泪下的歌曲与曾轶可富有灵性的音乐隐约归并于受欢迎的一类,又暗示包小柏对于yiko的评价完全出于嫉妒,后者的离开是因为黑幕,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力挺偶像。
或许仅从一个名字推出上述结论还略显武断,然而本片中的另一个人设也直指这个观点。
最支持筷子组合的是谁?
无疑是王小帅的妻子郝芳。
细观此女,无论神态形容,都与高晓松相差无几。
犹记同学少年,王小帅初入舞林时所赠的那盒磁带,更是在暗示从出道之日起,晓松老师便给予了yiko无限的关心与帮助。
影片中小帅和郝芳终结连理,将yiko迷们那期盼yiko与晓松老师惺惺相惜的愿望实体化,不必再多生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综上所述,导演用一对80后追逐梦想的故事包裹起自己对yiko无尽的喜爱,让那些在黑曾轶可的群众中占绝大多数的80后们切肤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痛苦与失落,一洗yiko在80后心中的形象。
此中真意,不可不查。
这不仅是青春,还是理想 这不是猥琐,是对理想的消解 因为青春太短暂,我们都只能拥有一瞬 因为理想太美好太严肃太沉重了,我们都不敢直视他 只能让他披上猥琐的外衣,消解得大家都看不出这曾是我们的理想了,我们才敢偷偷的远远的再看他一眼。
理想主义者永远年轻。
40多分钟的短篇,我在离下班还有一刻钟的时候看完。
现在正在发烧中,摸摸头估计得逼近40度了吧。
下班同事会陪我去吊水。
我不记得自己是否是为了理想远离家乡。
我不知道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总之我现在有点儿想家。
老妈说,你一生病,就蔫了像条虫。
我现在就是一条快被煮熟的虫。
歌真好听,我一直哭一直哭。
希望好心的同事们不要看见。
现在好想回家去,让大姑妈轻柔的把针头刺进我的血管。
让抗菌素缓慢的充斥我的每一寸血管。
这个过程我的手可能会有点儿冷,老妈,帮我把电水捂子插上。
水吊完了,我会喊,奶奶,或者爸爸,过来帮我拔一下针头,我还会有清粥,小菜,和温暖的被窝。
我流了一身的汗,我食欲激增,我的病就好了。
老妈一定会对我非常温柔,言听计从。
这也许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了。
希望今晚吊水不要太贵。
我正在攒钱。
最近因为《老男孩》的缘故,大家放佛一时之间都开始悲怆起后青春的哀鸣来,或者是“那时陪伴我的人啊,如今在何方”,又或者是“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更有甚者已经“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大把鼻涕掉进碗里,吃起来很不爽那我要说,同学,同志,我来拯救你了!
把碗筷放下,擦干净你的鼻涕,白色的未来有光明的明天在等着你!
同样的后青春,筷子兄弟给了一个无比悲惨的版本,肥胖还打呼的老婆,混得特好的同学和他身边的班花,小瓶的二锅头,来自评委,来自整个社会的老拳和一个中指。
让人想起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命比蚁便宜,我开奔驰,你挖鼻屎。
然后,当这个平均年龄三十五的理发师和婚礼司仪的组合义无反顾的要给全世界“唱个歌来听听”的时候,所有的曾经想要唱个歌给世界听听,跳个舞给世界看看的老男人如同十二黄金圣斗士一般和他们共鸣了,我只好等他们都先哭个够,然后终于等到现在,可以给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一个嘴巴子,兄弟你不要装可怜了好不好?
后青春,其实也是可以有很多的版本的,尹天仇刚才说过了,而且尹天仇有柳飘飘还有娟姐提拔,相当的不公平,所以咱们就不说了。
说说九把刀的《后青春的诗》,有同样三十岁陷入事业危机的老男人主角,还有在学校门口卖鸡排的胖子,想去NBA打球结果连员工队也进不到矮子和想开跑车结果只能卖跑车的销售等等一干惨兮兮的朋友,还结伴去参加梦中情人的婚礼。
怎样,算是惨得心有戚戚焉了吧。
但是!
这个样子根本就不到三条命都死掉要接关的程度,哭个屁啦哭!
梦想可以多有几个,大的实现不了先小的也行,想到什么能实现就赶快去做,不要等到2012才来后悔!
没有被嘲笑的勇气,就别怪青春抛弃你,别以为冷漠就可以像个大人,其实你不过是条长了腿的咸鱼!!
吉他没有发霉,紧一紧弦就可以弹,看一看鲍勃迪伦,你还年轻得很呐!
嗓子还没有哑,想唱就大声唱出来,看看小田和正,你还年轻得很呐!
要运动就别呆坐在电脑前,樱木花道也有三十岁了你猜他会怎样讲!
碰到喜欢的人就赶快跟他讲,毛毛虫也会化蝶,野百合也有春天!
打好你的背包,管你去西藏还是新疆!
通宵打游戏!
用啤酒洗个澡!
坐飞机去见见老友!
写一本难看的小说!
这些统统都是可以实现的好不好!
那些看到别人追梦就感动到哭,扭头回去就打麻将下副本的废柴,你们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大人,我就是看你们不爽啊!
梦想从来没有抛弃任何人,都是人们抛弃了梦想,青春从来不会太晚,因为青春太棒了!
所以还是苏轼说得好,“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
42分钟年华老去.
表演太夸张。故事太单薄。可最后翻唱大橋卓弥的歌还是听得好感动
比想象中少了些感染力,就片尾而言,有些太过赤裸的直击社会
没感觉。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好久没这么被电影感动过,最后歌声响起,我泪流满面 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
日语的原唱更好听 中文的有些高音段听着不自然 一听就知道是翻唱的
一个烂片,除了剽窃就是剽窃。唯一的亮点是最后那首歌,可是那歌也是翻唱的日本歌曲。
不是电影太好,而是现实中的失败太多,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点燃这个“被时代”里人内心的悲情。
把粗俗当搞笑,把肤浅当玩笑,生理上的极大不适,导演对于电影短片的理念有悖常识。两分给梦想,给为梦想起飞却在庸常中淹没的人们。
你们 你们
有梦想的人都懂的,说出了80后我们这拨人的心声
浮夸的心酸
让人不胜嘘嘘的片子 主题无敌 音乐无敌 他的才情同样来自于对荒诞的把握 对元素的运用 和对节奏的控制 要是北影出来的家伙们都有这个基准水平 中国电影何至于落到满地烂片的境地?如果以短片为标准来衡量 5星 但作为完整作品的话 还是略嫌单薄仓促 仍有提升的空间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还是少拿梦想说事儿了吧
♥煽情虽说恶俗 但是能唤起一些东西不是吗?
我擦!这一部绝对是11度青春的压轴大戏啊。
1.音乐很杂,这个放一下那个放一下 2.大部分人的声音都很鸡 3.筷子歌唱的不错,舞却跳的很委琐,特别是面部表情太矫情 4.打上马赛克的芒果台标志就像坨屎 5.最后一幕很感动 6.回首青春总是那么感伤
無論你在做什麼,永遠不要忘記你要做什麼。
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