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大中应该算顶级了,将《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寻找自己身世这一线提炼成了一部电影,虽然细节缺了很多,但主要设定基本也都有交代,就算没看过原作也不会觉得一脸懵,剧情紧凑、打戏高潮迭起。
甄子丹版的乔峰动作干净、利落、潇洒,成功从“我要打十个”升级为了我要打百个。
总之,单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但若非要和原著或剧版对此,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了,电影的时长注定了不可能那么细腻。
看完总体还是不错的,服装、打斗,还有电影的质感都很喜欢。
拍天龙必然要跟前作对比的,有两个地方有点生硬:1是被指认是契丹人的时候,从少年开始打外族,一步步走上帮主之位,举目尽是共生死的兄弟,没有愤怒、没有震惊、没有迷茫,竟然直接信了,然后着急的扎自己走人。
2是阿朱之死,一生挚爱死于自己之手,死于眼前,没有落寞、没有悔恨,甚至没有麻木。
接下来说说大斗,武功还是挺好看的,是本剧的支撑,尤其和鸠摩智的那场,但是我仔细看了,降龙十八掌没有龙,另外乔峰不会剑法,虽然很帅。
比较意外的是拍出了慕容复领军作战的情节,一直疑惑没军队不知道为啥一直想光复大燕,靠斗转星移可不行。
先说评分,总体来说可以勉强打个四分,如果不过分追求逻辑的话。
应该是比去年的《倚天屠龙记》好一些。
故事线很完整,矛盾冲突勾勒得过得去,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取景宏大,更难得的是因为部分演员有武术功底,所以打斗动作可比去年的倚天好多了。
可能唯一有点膈应的就是看史上最老年版乔峰有点出戏,毕竟宇宙丹虚岁已经60了,而原书中人家还是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汉子。
不过得益于柔光啊,美颜和磨皮,再加上有时候还有点刻意造作显得活泼的演出,所以你要是不百度一下,还看不出这是一个快六十的老头儿了。
故事从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开始,少林寺里面一个老和尚正在教小孩子武艺,熟悉原书的自然知道这是玄苦在教小时候的乔峰。
镜头再一转,几个丐帮汉子应该是刚完成一件大事正被辽人追赶,这时候已经长到十几岁的乔峰如人猿泰山般神兵天降打败了敌人,赢得了一帮汉子的交口称赞。
镜头再一转,就是一个酒店。
我们的乔峰终于长大了,他长得好像一个快六十岁的香港演员甄子丹。
此刻的他正在思索是喝洋河还是双沟的时候,一个横眉竖目的和尚领着四个手下进来了,他们还推着一个遮盖起来的小推车。
观者自然又轻易的知道这是鸠摩智抓着段誉要去苏州了。
一番嘴炮之后,鸠摩智先是派四个手下前去收拾乔峰,但显然他们不是对手。
鸠摩智亲自上阵,同样也不是对手,于是他使出绝学火云掌,双手一搓就燃起熊熊大火,再biubiubiu的往乔峰身上丢小火苗。
一个不慎,乔峰在躲火苗的时候被打飞出去三百多里,鸠摩智看着乔峰嘴角的血迹,轻蔑的笑了。
乔峰怒了,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要发飙了。
他双掌起伏如同仙鹤凌空,又如同他多年前在《龙虎门》里面使用过的招式一样,他打出了降龙十八掌。
于是,只一掌,鸠摩智差点就交代在此了。
然后丐帮的汉子又出现了,然后鸠摩智大惊失色:原来你就是乔峰,那我输的不冤。
就这样,段誉被救下来了,电影也舍不得浪费时间介绍他们怎么结义的。
我查了一下演员表,扮演段誉的演员98年出生,今年虚岁25岁,做甄子丹儿子可能都嫌小,但是人家就结拜了,你能怎么着。
丐帮过来的汉子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在没有乔峰授权的情况下,留守的长老擅自召开员工大会商讨对付乔峰。
副帮主的遗孀马夫人康敏亲自下场,联合什么白世镜等高层一起对乔峰发难。
这时候就能看出乔峰的管理欠缺了,你好歹是一个帮会的CEO,对下面都没有把控力,随便几个高层就把你架空了。
对自己身世半信半疑的乔峰有点心灰意冷,当场提出辞职。
马夫人还不自量力想要阻拦,我们的丹哥霸气的说道,我乔峰想要走,谁能拦我。
就在这一幕闹剧发生的时候,有一个白衣大脸的中年人带着三个女的在远处静静看好戏。
他是谁,他是慕容复,他又是吴樾,他已经51周岁了,他比甄子丹小上8岁。
说起来这好像是他们俩继叶问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了。
他面目阴沉,嗓音更是特意压得低沉。
接下来就是乔峰夜探少林寺,又无缘无故的碰上自己授业恩师玄苦死了,再接着他无意间救下了慕容复身边的阿朱。
阿朱中了一招大力金刚掌之后半死不活的,乔峰决定冒险去聚贤庄找薛神医救命。
接下来的聚贤庄大战拍的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连薛神医都忍不住了,悄摸摸的给了乔峰一刀。
眼看乔峰就要挂了,这时候一个黑衣人横空出世,观众自然又知道这是他的老爹萧远山。
再接下来乔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决心寻找凶手为父母报仇,然后他又被康敏坑了一次,误以为段正淳是带头大哥。
在找段正淳报仇的过程中,他免费看了一出阿紫要砍自己老爹的戏码,从而阿朱也知道了自己也是段正淳的女儿。
于是她二话不说,勇敢的选择代父赴死。
乔峰失手杀了阿朱后,又得知段正淳不是带头大哥,更是怒发冲冠,连夜骑马去找白世镜和马夫人。
至此,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幕后的黑手居然是—慕容复,是他导演这场戏,让乔峰活在孤单记忆里。
他要让乔峰杀死段正淳,从而引发大宋和大理的冲突。
对此,我只能说导演真是个天才。
原书中慕容博假传消息想引起宋辽冲突已经属于脑袋不太好使了,电影中居然想要制造和大理的战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就在这个时候,大脸中老年阴沉版慕容复来了,他还带着他的燕云十八骑,我觉得这样称呼没有毛病,毕竟他祖上是大燕国的。
他们二话不说,一顿乱箭射出,然后又慕容复高傲的宣布今天就是大燕复苏的日子。
对对,十几个骑兵就能复苏一个灭亡五六百年的王朝,墙都不扶就服你。
乔峰沉痛的说道,慕容复,你在中原武林兴风作浪,掀起无数的争端。
乔某早想会一会你了。
对此慕容复不屑的表示那要看阁下有多少斤两了。
趁着BGM还没有响起,乔峰就冲了出去。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小快灵的特点,先是摆平了那帮骑兵。
最后决战的时候到了,他用降龙十八掌很轻易的打败了中老年慕容复,但是慕容复也不是吃素的,没错,他使出他的斗转星移,把乔峰打个半死,并且得意的说道,世上不只有你的降龙十八掌才是天阶武功。
但是反派注定死于话多,这时候你不赶快补刀子说那些废话干什么。
躺着地上趁机休息的乔峰想到了小时候他师父说过的一句话:要放下。
于是他的小宇宙燃烧了,此刻的他真正化身宇宙丹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来个旋风快打,慕容复就这样挂了。
乔峰走了,他骑上自己心爱的白马,奔向那无拘无束的大草原。
他想家了。
你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导演大概是受漫威的启发,结尾突然出现一个如同座山雕或者灭霸一样的人物,他是吕良伟版慕容博,他先是救活了慕容复,然后又骂自己的儿子废物一个,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出息。
对此,慕容复垂泪道,我已经尽力了。
可是,大哥,你装死埋名二三十年,把儿子丢在江湖上想靠他独立复国,你要点脸吗?
慕容博显然是不要脸的,因为他说道,一切才将要开始。
我迫不及待的期盼下一部了,片名已经想好了,就叫《天龙八部之慕容博传》。
慕容博啊慕容博,不是因为你名字中有个博字,你就可以做个“无名”的,你要冲上台前啊。
丹哥一拍金庸剧,这打戏果然都跟其他同类型的作品拉开好几个档次了,至于剧情嘛,嘿嘿,在丹哥的电影里找剧情就是找不自在,何况天龙八部是老爷子写得最好同时也是最难改编的小说,连公认改编得最好的胡军版本至今还存有不少争议,很难说有哪个版本是犹如央视版四大名著的改编成为定海神针般不容置喙的经典。
说到打戏,印象中其他金庸剧没有打得这么畅快的,无论是聚贤庄一战还是最后打慕容复,实战效果彻底拉满,不知老爷子泉下有知的话会怎么看丹哥排的这几段动作戏,反正我是不能再满意的了。
就是那几段为了给神乎其神的内功加各种buff的特效还是有点出戏哈,降龙十八掌直接打出了神罗天征的既视感。。
所以我觉得与其在各种神仙打架的剧情里找以往动作戏的感觉,不如在金书中另外找一个真正符合自己动作风格的小说来进行改编,感觉雪山飞狐就很好嘛,最后乔峰和慕容复对剑就很有苗人凤和胡一刀pk的感觉,吴越和甄子丹两人都有这么好的武戏底子,不演这两个角色那是真的可惜。
吴越演胡一刀,甄子丹就演苗人凤。
剧情就以苗人凤为视角,讲述包括外传一系列相关故事,动作方面可以不用理会那些特效buff,就按照自己的风格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而剧情也因为是以苗人凤为视角而不落俗套,这样动作剧情就都有了,不比要为了费力不讨好的剧情改编和为了加特效而绞尽脑汁的动作编排的天龙八部更香么?
看了之后,发现本身就是一部网剧,而非宣传的电影转网络。
虽然是网剧,但是作品整体的水准非常之高,大大超乎预想。
影片的叙事节奏很快,一点不拖泥带水,情节编排、场景、人物形象、语言、剪辑都看得出来是经过了精心设计,让人看得很是爽快。
作为武侠网剧,动作戏肯定才是重点,特别是中途甑子丹对阵各大武林门派的那场打斗戏,直接就把情节推向了最高潮。
这场打斗戏,让人印象太深刻了,可以说很多年都没见过如此优秀的武侠场面了。
这场打斗戏,总的来说,就是宏大、灵动、多变、残酷而悲情,没有单纯的为了打而打,而是充分蕴造了乔峰的信仰与坚持、多情与悲情、忍与放,温柔与残酷,让打斗戏一直充满了足够的情绪张力。
打斗戏的各种桥段设计得非常巧妙与多变,大量灵动的实拍镜头配合必要的特效,完全抑制了对特效的滥用,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如此的充满质感而又不失惊艳。
囿于金庸先生出色的原著,甑子丹不用在演技上费什么力,一个粗犷、仁义、多情与酷烈等矛盾特质混合的独特武侠英雄,很自然地就立了起来。
这部作品,其实有两条线,一明一暗:明线是乔峰在追寻自己的身世真相,暗线则是他在被迫打碎自我(被迫放弃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身份)之后,在与不同人的命运交际之中,寻找真实自我,重塑世界观和内在自我的过程。
金庸先生把一个表面粗犷实则性格复杂的主人公,放到了一个极端的处境之中,借人物的情感张力和故事的悬疑,创造出了一个气质独特的武侠故事。
镜头掠过武侠的光影世界,江湖的虚伪、诡变与残酷,人的道义的主观,个人命运在时代变换中的沉浮,让人唏嘘。
契丹狼血,雁门关外,萧远山绝笔。
萧峰作为我生命中第二部所读武侠中的男主,也是金庸笔下我最喜欢的角色(与郭靖并列)。
对于金庸小说读者来说乔帮主的故事自然是百看不厌的(自挨千刀…),但这部电影删减➕小改后的叙事却是史无前例让人对萧峰的故事不敢恭维了。
我认为,把一部原本节奏完好的群像小说改编成个人传,牺牲了其他人物形象的饱满,本应该是为了让主角形象更立体的。
可这部电影却丝毫没有达到增幅主角光彩的作用,反倒是打乱了原本用以放缓剧情、加深悬念的延宕节奏,使整条故事线显得格外仓促、单薄。
加上读过原著或者看过以前版本剧的人来看,所有的悬念也都失灵了。
结局算是给了萧峰一个善终吧。
最后总结就是并不能让金庸粉眼前一亮甚至可能还会有失望,而对于第一次看天龙八部故事的观众,我认为通过这部电影是不能了解萧峰的。
甄子丹曾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但传闻人品有争议,所以现在只能算最喜欢他的打戏),不过他近年塑造的正面角色形象未免太相似了,《叶问》系列,《冰封之门》的贺英,还有那部一言难尽的《关云长》,再看这部的萧峰,虽说没有扛音响也能气场很足,但终究感觉很出戏,演什么都像一个人(当然还是比他早年精神小伙的形象好的) 其他的,主题很空泛,表达的也很飘忽;人物关系铺垫不足,情感很空洞;一些特效不太自然,叙事镜头也没什么风格;音乐还可以但只是合适,并不能给人留下印象或者后劲… 但是,但是,但是: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众多武打片中,这部的打戏是真的甩其他那些升格升到月球上、特写怼到毛细血管里的玩意儿几条街,虽然可能因为甄子丹年纪大了没年轻时那么能打了,但动作设计配合特技技术是真的久违的让人看的很爽。
所以,哪怕在前几节我写了这么多不喜欢的点,但就冲这打戏,这片子我爱看👍🏻
《乔峰传》《天山童姥》都是《天龙八部》的好同人。
正所谓: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说回正题:很有意思的一篇《天龙八部》同人作品,删繁就简,裁略得当,半部乔峰线故事放进了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不觉局促,一些原创剧情台词还颇得金庸神韵,武指是近年来看过最好的。
机缘巧合,没流量没关注的网大不怕被升堂,服化道兵可以天马行空,阿紫的双刀有那么一瞬间带我回到了九零年代。
甄子丹老矣,可整部《天龙八部》原本也就是讲英雄的末路,面对命运戏弄有心无力的气质莫名相合。
陈钰琪那病好杀医的恶女阿朱意外带感,从影10年最美的她就活在湿漉漉下雨天的瓦砾里。
刘雅瑟的登场实在称不上好看,做派明显模仿《英雄》里的如月,但身手利落的狠劲儿,还是有点意思。
大批香港老演员出山相助,两个小时真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从倪匡到徐克到张纪中,几十年来,金庸作品的上百次改编里解构从未缺席,何必非要用原著旨主义捆住创作者的手脚呢?
本同人的制作委实可圈可点,唯一的失败,大约直到《万水千山纵横》的旋律响起我才了然:不用《难念的经》,还想挣内娱的钱?
也就只能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陪甄子丹怀旧一下了!
😂😂😂
说到乔峰,就不得不提丐帮的降龙十八掌!
但不论从武术动作设计还是动作特效,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都不是我心中的降龙十八掌!
也许一百个人看,心中的降龙十八掌就有百种模样,但就这部影片而言,这不是我心中那个雄劲浑厚,威猛刚烈的降龙十八掌!
阿紫的扮演者刘雅瑟,我是在《智齿》这部片子中喜欢上这位演员的表演的!
但是这部片子,怎么说呢……从打戏来看,也确实卖了力气,可是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出戏!
不知道是剪辑的原因,还是演员自身问题。
有那么一两场打戏阿紫都是飞出,然后被击中破墙摔倒,镜头转过来阿紫爬起来,就这个一瞬间,我感觉阿紫的表情貌似是蒙的,就是表情和节奏对不上!
应该是剪辑的问题!
如果有空的朋友,不妨在回看阿紫的几场打戏。
这个和她在《智齿》的出色表现,差太远了!
甄子丹的功夫片一直都喜欢看,这巧了,乔峰也是我心中坦荡的大侠!
怀着很高的期待来看这部影片,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论是动作,还是改的乱七八糟的剧情,整体水平下降很多!
我心目中乔峰大侠气质一点都没体现出来,这已经够糟糕的了,更糟糕的是,后期那场和慕容耍剑武戏,实在是大大破坏了我心目中乔峰的形象!
气不打一处来!
看影片的结尾,貌似还有后续,不过就影片的表现来看,我想看后去的兴趣实在是没有!
想看的原因是我觉得敢改编《天龙八部》还是挺了不起的,为导演的勇气点赞。
改编起来的话会发现,人物的成长弧线太长,又得在一个电影里演完,不容易。
而且,大家默认天龙八部是个玄幻剧了,以前电视剧里面的形象根深蒂固。
降龙十八掌出来的龙一定是不同颜色转几圈再炸地面,人们可以飞檐走壁,气功可以打死一片,移动速度快到可以出残影。
大家对甄子丹的的印象就是1v1真实对打的武打戏。
而现在,他出现在一个一巴掌可以掀翻一群人的世界里。
我倒是好奇导演怎么改编,怎么构建出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看了一半,我终于知道那些“速看电影”的营销号们存在的意义。
有些电影,看营销号解说就好了。
我看的是网上的版本,剪辑有点问题。
乔峰往自己身上插刀的时候,电影重复了插刀那几秒,于是我看了个鬼畜版本,他插了四刀,而且在同一个位置。
我他妈笑喷。
整部电影里还有一些颇为喜感的镜头。
比如乔峰被枪插了一枪,那么大的枪头,我就不信这都没事,器官都可以爆破了吧。
比如一个少林寺长老带着一帮弟子用粤语喊一声:揾佢出来。
还有电影节奏混乱的问题太严重了。
前期一下子就到了乔峰被罢免帮主之位,还得往自己身上插刀,看到就想笑。
乔峰死全家那里甄子丹的脸戏真不行,看不出伤悲,也想笑。
这都是电影开始前18分钟的戏份,一下子就来那么猛,观众怎么受得了。
直接就是展示乔峰的人生低谷,但是观众情绪完全没到位啊。
其实电影一开始从他救阿朱那里开始就行,然后简单交代几句他前几分钟的情况,效果一模一样。
提前把他父母死去的段落拍出来的话,那后面如果要搞点煽情,还需要观众去共感的情况,就很难了。
试问,还有啥悲情比死全家还要更惨?
但是你死全家时,观众已经尝试为你共情过了,第二次就累了。
还有最后大战时,更是搞笑。
大家动手打架之前,气氛渲染很紧张了,仿佛大战一触即发,结果动手之前要喝绝交酒。
本以为乔峰会把酒洒一地,然后和大家打起来。
没想到,大家来到了莫名其妙的相互敬酒环节,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水时长的做法。
众人追杀乔峰的打斗戏,气氛上来了,虽然看着很违和,比如甄子丹用气功震退三米远的敌人,但是打斗的紧张气氛还是上来了。
结果有一幕,甄子丹用棍子拍老和尚的头,老和尚瞪大了一下眼睛看着屏幕,真的一点美学美感都没有,这一幕非常的滑稽,一般只有搞笑时才会出现的镜头,出现在了这里。
但是你又不得不跟着电影紧张的节奏走。
我仿佛找到了一部供营销号解读的烂片。
原著、电视已经看过N遍了,要不是因为甄子丹根本不想看。
丹哥发挥中规中距,没有太大亮点。
阿朱好丑!
看了看该演员的图集,颜值还可以,不知道为什么在本片中显得这么丑。
难道是我期望太高了?。。。。。。。。。。。。。。。。。。。。。。。。。。。。。。。。。。。。。。。。。。。。。。。。。。。。。。。。
六十岁的萧大侠
去年是张无忌,今年是乔峰——并且看剧情走向应该也是两部。每年从金庸小说挑一个人拍两部网大,带着一大帮香港中老年演员开工,王晶这个包工头,竟然有种春节提油带面送温暖的先进党员风范。
动作设计不如03天龙,演技浮夸,女演员太瘦,布景佳,服化佳。
还不错,夕阳手持和片尾的第一视角有意思
慕容复正名之战
甑子丹是导演,武指是日本人。爱用全景,好半天没看到刘雅瑟一样?看不完
不太行。
为甄子丹的动作戏点赞,别的不说,就这片子的动作戏是真的不错,很有小时候看香港武侠经典片的赶脚,非常好。
用心做动作戏,在文戏表演上基本摆烂,紧抓主线不放松的魔改之作,不是金庸粉丝的话就看了图个乐子
甄子丹自导自演的乔峰不错啊,怎么评分这么低?打戏不用说,过瘾,音乐配得也好,角色选得也好。王君馨的马夫人绝色,吕良伟惊鸿一现。“我只是一个穿不暖吃不饱的江湖人,我不怕业火,只要仰天无愧于心,踏地不负于民。”
镜头,色彩,动作都是一流水平了
很好看
请自备爆米花+鸡爪+快进文戏。
完全就是甄子丹的个人展览秀,将乔峰的人生走马观花的拍上一遍,没看过原著的人会发现人物非常跳,没有突出乔峰的悲剧属性,反而塑造成一个狂妄之辈,其他武林中人却像是邪魔外道,至于慕容复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腹黑男,看最后好像还要拍续集,只能说别再翻拍了。
过年乐呵一下
炸裂的武打戏。特效当道还能看到这么拳拳到肉的武侠剧很难得了。在大多数人在追求先进高级的拍摄技术,怎么用更贵的特效完成一个镜头的时候,乔峰传在认认真真的还原每一个打斗的场面。武打场面的震撼感在大银幕上看得更加清楚,感受也更加强烈。尤其里面传递的武侠精神,无愧于心很感人。
乔峰:钢铁之躯。
为了看马夫人的腿,坚持看完2小时
虽然挂名导演甄子丹,但还是王晶去年《倚天屠龙记》的流水账网大风格,全部场景靠横店和五毛影棚特效,篇幅有限却不能做到详略有序,开场乔峰大战鸠摩智就莫名其妙,杏子林之变太草率,聚贤庄之战只剩武戏能看,结尾乔峰大战慕容复,段誉虚竹沦为龙套,彩蛋萧远山和慕容博对峙,暗示会有续集,刘雅瑟完全不适合古装,基本在尬演。拍得挺好,下次就别拍了吧!
比去年的倚天垃圾二部曲高出不少,但仍然处处透露出廉价的气息,魔改没问题,但魔改没有透出新意,这就会招致原著党的反感,对未读过原著的朋友也不太友好。看结尾第二部能不能有都够呛了,香港过气明星的再就业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