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亲情的电影总是特别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猛戳观众的泪点,犹记得这部电影整个宿舍一起看,每个都看的泣不成声。
电影讲述了以为即将告别世界的母亲,想在离开之前为自己的女儿亲手做一件婚纱,以及在这段期间母女之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母亲怕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的病情一直试图隐瞒,而女儿的乖巧懂事更加让人心疼。
电影并没有特意煽情的部分,但是作为观众自然而然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更能理解其中的不舍。
电影里的目前觉得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她做一件婚纱,虽然她永远看不到女儿穿婚纱的样子。
这件承载了满满母爱的婚纱,愿看到的人能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
这是近期看得很感人的韩国片,其实剧情很简单、结构很简单,单亲家庭、患病的母亲、早熟的孩子,事业与家庭、孩子的未来。
隐忍一直是女性的最大的魅力所在,母亲在隐忍,孩子也在隐忍,在病痛面前不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的流泪,这才是最为伤心、痛心的事情。
在我看来,隐忍的女性仿佛笼罩着慈善的光芒,仿佛汤唯,困境不埋怨、顺境不张狂,总是淡定的微笑和挥手,或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会一个人慢慢品尝那些伤口的痛楚,只是无需展示给他人看而已。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所有很爱很爱妈妈的人必看的电影,如果你没有那么爱妈妈,那也许会觉得只不过是又一部无聊的韩式催泪弹。
剧情很老套,但却很感人。
母女的亲昵关系演绎得真实细腻,总让我看到自己童年时的影子,想当年,我也是那么个圆圆胖胖又有点洁癖和孤僻的小女孩子,喜欢黏着妈妈,不要结婚生baby,想永远和妈妈在一起,一直到老。
但比起电影里的小女孩,我要不懂事得多。
和妈妈有了小矛盾,从来不会先道歉,也没有那么伶俐懂事。
但幸运的是,我的妈妈还健在,我还有时间去弥补我的不懂事,去好好的爱妈妈,去实现妈妈的愿望-对我的期望。
电影里的当然只是故事,但现实中妈妈也一般都会先我们而去。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了,会是怎么样呢?
我现在还不能想像,一想眼泪就流不止。
而现在的我却还常常说些让妈妈难过的话,做些让妈妈失望的事。
这片子不仅仅是催泪弹那么肤浅,它对爱妈妈的女孩儿们更是一堂很有意义的教育课。
因为感动而流泪不会流那么多,因为触及内心深处而感同身受的才让人泪流不止。
那一堆纸巾容纳的眼泪里包含了太多后悔、决心和对妈妈永远深深的爱。
看完后,我第一次主动和妈妈说了对不起,因为看电影前,我还才说了一堆令她伤心的话。
妈妈却说没关系,她能理解,说并没有生气。
反而令我更加难过、愧疚。
要知道说出去的话是不能收回的,就像曾经都听过的一则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钉子钉在木板上,就算日后拔下来,钉下的伤痕是无法修补的。
妈妈是用来爱的,不是我们不开心不顺心时用来钉坏脾气的木板。
好好爱妈妈,不要再伤她的心,这是我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好好履行。
两三个月前看的电影,韩国的《婚纱》,差一点泪流满面,很干净的情节,简单的故事,然后就勾勒出一个如此动人的电影来了。
简单的情节,身患绝症的母亲,懂事的女儿,以及原本因为母亲工作忙而不太和谐的母女关系。
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平淡忙碌的单亲家庭中。
影片基本上全是母女的场景。
影片中甚至连出现的成年男性与女性的个数都屈指可数。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又一次赢得了无数人的眼泪。
那种感觉,让我一下回到了十年前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感觉。
电影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平淡无奇,然而就在这平淡的中间透射出了最感人的情节。
以雨伞开头,又以雨伞结尾。
我喜欢这种有成长的结尾,不管中间的过程是如何的疼痛。
女儿有时候看起来超出年龄的成熟,比如问出舅母母亲身患绝症的事实,以及又显稚嫩的用手指试探母亲是否还活着的情节。
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在透露出一种疼痛,女儿的超出年龄的成熟与母亲长时间对女儿关心的缺失密不可分。
都为这部影片增添了很多刺痛人心的痛处。
电影本身用简单的情节唤起了无数人关于亲情的回忆,在淡淡的回忆中感受亲情的伟大。
第一给我震撼的时候是,母亲的哥哥停下车,倚着车门,在那个时候他终于忍受不住哭了出来。
我受不了女人的眼泪,但是男人的眼泪,更让我受不了。
除了那种莫大的悲痛,有哪个男人会让自己如此的流出眼泪?
母亲知道自己的活着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开始想方设法的与女儿多待一些时间,允许女儿的逃学,甚至替女儿撒谎不去上课。
在一种淡淡的讲述中一次一次的刺痛人心。
有一天女儿终于跟母亲吵架了。
女儿不吃表哥“弄脏”了的食物,我理解母亲的想法,像母亲说的那样,这样以后谁会容忍你?
看到这里,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样的矛盾到底该怎样解决,可是,女儿的一句话便让矛盾烟消云散了。
女儿说,妈妈能,要是妈妈活久一点就好了……感人的地方太多了,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看电影的时候唯一要带的道具就是纸巾。
可是无论怎样,看完电影以后总让我们想起很多的东西,人性的弱点又一次暴露出来了……母亲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后才忽然转过神来想起应该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
可是其实这个时候隔阂已经产生了。
于是,便产生了,因为要赚钱所以失去了很多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又因为为了增加与家人,特别是与自己最相依为命的女儿的关系,又去用赚来的钱买游戏机……人性的弱点一次一次的暴露在人们面前。
在面对即将死去的高云时,所有的人们又心生怜悯,无论是外表冷漠内心火热还是其他的原因。
但是人性的关怀难道必须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时候才要表现出来么?
母亲是,女儿也是。
人类终究要等到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
为什么总是这样?
在看过电影哭的泪流满面后应该想想了。
我们自己在路边放置了一块大石头,好多年以后,当我们在路边发现这块石头的时候再把石头移开,竟然以为自己为社会做了莫大的善事。
我们的生命就在重复这样的过程,毫无珍惜的放走了自己本该珍惜的东西,等到发现的时候才去枉费心机的去弥补。
然后自己就把自己感动的哭了。
想起来很可笑,可是谁又能保证没有在重复这样的过程呢?
所以在我们被电影感动的泪流满面的时候,想想身边的人,不要哪天才忽然发现,自己仅仅是因为自己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就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了……
亲情永远是软肋-《婚纱》把我真真切切感动了。
剧情很普通,惯用的韩式催泪弹。
可是抵挡不住的有流泪的冲动,因为是亲情,不能亵渎。
一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有时候爱情可以说它是庸俗说它是虚假,可是亲情不可以。
一本书上看到过全世界妈妈的发音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想那是因为全世界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清明没有回家,此刻却很想回去。
看婚纱,我真的是哭了。。。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交际圈很大很大,打开qq一群群的“好友”,但你真正能牵肠挂肚的又有那几个呢?
多的是无聊时得闲聊、有难时的呼救、失意后的求安。
每当有事需要帮忙时,他人的“与我何干”的表情真是让人痛彻心扉,直至麻木,我只能笑脸自嘲道“确实,我也就是随便说说。。。
”而此刻亲人总是让人残存温馨。
突然觉得女娲好恐怖,如果真如神话所说人是由女娲大神一个个捏出来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无亲无故,岂不是每个人都注定是孤独的?
幸亏自然法则让我们代代繁衍,有了那痛苦的十月怀胎,也就有了那根牢不可断的血缘纽带时时围绕你抵御孤独。
母亲,对于这个称呼我不知道该加一个何样的定语。
少时是“严厉的”“古板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而此时的我却是“慈爱的”“伟大的”“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而且有一点点“可怜的”,,,她在老去,这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她渐渐不能弯曲的腿,她愈来愈苍白的头发。。。
我不忍心再陈述这些残酷的事实。
当医生推开堵着病房门的晓珞时,她的痛苦,她的眼泪让身为人子的我再也把持不在了。
幼小的心灵也许还不谙世事,但人性的根髓是没有年龄之分的,看着她红肿的双眼,颤耸的双肩,我突然想象着我在未来某一天母亲离去时自己会是怎么样。
舍不得的是你,离不开的是你,但抓不住的也是你,,,年龄的催促让我无能为力。
有的时候突然觉得我离开您的身边,远在他乡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着现在愈来愈年老的您,我都觉得自己好残忍,,,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我双腿,但我相信您给我们双腿不是为了让我们远走他乡,离您而去,而是想让我们围着您绕,,,妈,我想你了。。。
文/娜娜小姐 妈妈:妈妈想把一切好的都给你,永远陪着你…… 女儿:妈妈深切的爱会永远陪着我,我会好好的…… 题为《婚纱》,讲述的却不是它通常所象征的爱情;同有重疾,却不像其他韩国定影平庸俗套。
韩国又一催泪电影,值得一看。
*原创作者:娜娜小姐。
禁止转载,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读书_电影_旅行_摄影_ 豆瓣:娜娜小姐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平凡却不简单,小女孩的演技绝了,内心的情感表现的很充分很到位,是表达母女情的好电影!
另外,表达父子情的好电影《I am Sam》,亦如此精彩催泪。
建议大家都看。
还有一篇写给80后的小短文,外地打拼的你,这辈子还能和父母见几面?
粘贴如下。
我妈妈26岁生下我,24年以前的24年,妈妈每天都能看到我,现在我24岁了,已经四个月没有回家看妈妈。
而妈妈50岁了。
我想,妈妈如果可以活100岁,那么,妈妈还可以活50岁,那我如果再这样四个月回家看她一次,我这一生,妈妈这一生,就只有150次机会见面了。
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我永远不会敢和妈妈讲的。
如果她知道的话,她会多么伤心啊!
她会多么伤心啊!!
每次数学考试前,我总会总祈祷我不要算错,只有这道题,我希望我是算错的。
我希望我是算错的。
真的。。
每次到了法定节假日,我总是会以各种理由请假回家,同事们告诉我加班每天会有80块钱,我来回3天还要搭上200多的路费,不划算,可是,我热衷于做这种不公平的交易,因为家里我还有个爸爸和妈妈。
朋友,如果你爸爸对你很温和,请珍惜。
如果你爸爸对你很凶,没有关系,因为我的爸爸就是很凶的,可是, 随着我的长大,父亲会日渐温顺的。
我爷爷非常和蔼但我妈妈说我爷爷以前是很凶的,然后我又亲眼看着很凶的外公老年遭了病后变得和蔼了,很凶的爸爸日渐年衰日渐温和,我明白了一个很痛心的事实。
人越老就越没有力气,也不想要再发脾气了。
所以只有老人才用和蔼这个词。
这就是和蔼的意思。
我怀念着那些梦中般发亮的光芒,梦见爸爸用汽车载着我,驰过工厂,大片楼房厂房发着温柔的光芒,汽车声惊起了一群人的差异,爸爸温柔地笑着对我说:他们在羡慕你。
爸爸温柔地对我笑着,我突然看到爸爸的黑发中,白发越长越多,越长越多,我刚要伸手去拔,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我又哭了。
此刻我想起了我的父母......
乍看之下,《婚纱》这个片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爱情。
这部影片确实是讲“爱”与“情”的,但并非男女之间,而是母女之间。
这部影片的情节不算新颖:单身妈妈得了绝症,相依为命的小女儿经过蜕变、成长,懂事了很多。
但如果就这样落入窠臼,这部片子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关键在于,它把真情诉诸于细节,使人不禁落泪。
看影片的时候,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熟悉。
而种种细节又因为前后对比更为明显。
影片的开场,是一场淅沥的秋雨。
玻璃窗里,女主人公——婚纱设计师高芸,正在认真地画着一张设计图,脸上洒着一层淡淡的幸福。
高芸正在工作,蓦地,她的搭档——婚纱店店主美金子,匆忙跑来告诉她有一个客户婚纱拿错了急着去换。
高芸急忙下楼,而手机也在此刻响起——女儿(小珞)忘了带伞,需要她去接。
高芸把车开进校园,在小珞站的教学楼前停下。
她招手让小珞自己跑到车里,小珞怕会淋湿自己,站在原地不动。
高芸只好披上衣服,下车带小珞上车。
衣服下,小珞笑了。
车上,高芸用宠溺的口吻轻轻地抱怨:“早上明明已经告诉你,有80%的可能会下雨,怎么不带伞啊?
”小珞一脸别扭,淡淡道:“早上又没有下雨。
”高芸无奈。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某天的某个时刻,也许我们也曾给某人惹了这样不大不小“麻烦”,他们也曾经这样跟我们抱怨过,又被我们很“理不直气也壮”地反驳回去。
然后我们得意地笑着,幸福着。
而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像是生气,可为什么嘴角还是微微上翘着?
那时的我们,注意到了吗?
之后,故事真正地展开了。
可以说,整个故事,共有两条线索:小珞和高芸。
她们各自活动,故事便逐渐变得完满起来。
故事,并没有从高芸得知自己患病讲起。
似乎由始至终,高芸都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
初看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发现,剧中早就埋下了伏笔,譬如:她早早地开始为小珞设计婚纱,一进她哥哥家就直奔厕所(应该是去吐了),打算为哥哥买辆新车,满足小珞的愿望给她买了很多种游戏机,因为打游戏时小珞的一句“电视机太小了”就买了新电视,熬夜学做寿司,帮小珞请假带她去郊游……在高芸妈妈忌日那天,她晕倒了。
兄嫂送她到医院。
医生的一句“现在的情况很危险,不太乐观,建议住院治疗”,使所有人都了解了真相。
在回去的路上,她只说了两句话。
一句是“对不起,哥哥,我总是让你这么累。
”另一句是“小珞不知道。
”然后,她就哽咽着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整个影片中,最引人注目叶最为感人的,是她们的两次争吵。
第一次争吵,是因为小珞的洁癖——她不和别人一起吃东西,还因此和班里的同学发生冲突,高芸被老师叫到了学校。
回到家后,高芸并没有批评小珞,只是问她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吃东西。
后来说到小珞以后也要有社会生活,妈妈不可能照顾她到变成老婆婆。
小珞突然说:“没有妈妈的照顾我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
”高芸的眼眶红红的,咬了下嘴唇,忍着泪水和愤怒,问:“你知道什么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吗?
”小珞回答的倒也干脆:“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等不到妈妈我就一个人睡觉,我一直都是一个人。
我怎么不能一个人过?
”高芸一时语塞,委屈的泪水积在眼眶里,说:“那是,那是因为我比较忙啊。
”小珞继续回嘴:“那你就继续忙啊。
没有妈妈我也可以继续做得很好,你不用伤脑筋的。
”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高芸,她再也忍不住了,朝小珞吼道:“我怎么能不伤脑筋?
小珞有想买的东西……”小珞也不示弱:“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找舅妈就好了,比起妈妈,舅妈对我好多了!
直接问为什么吵架就好了,干嘛这样啊?
”高芸撂下一句“那你去跟你舅妈过好了”,就冲进卧室里了。
这样的“苦口婆心”,会不会有些耳熟?
似乎有一些些烦,有一些些罗嗦,还有那么点不近人情。
而这样的“自以为是”,哪个小孩子没有过?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父母基本都是要上班的,而家里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自以为比别人更早地明白了“自己一个人”的含义。
我们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却从未真正体味到“自己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小时候,我们常常认为很多人都比父母“好”,因为那些人只对我们好,而从不对我们发火。
我们就那么“童言无忌”地说着:“某某比我妈妈好,某某比我爸爸好……”每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有谁注意过父母眼中一闪而逝的失落?
我们凭什么这样“肆无忌惮”?
只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不会真正“离开”我们的人吗?
卧室里,高芸并没有在生小珞的气,她捂着自己的嘴,一再责备自己“该对她再好一点的……”“应该做得好一点的……”她捂着胸口,却揉不散心里的剧痛,泪,终于夺眶而出。
她只是在不断地责备自己,像个受伤的孩子。
可是,她很快把泪抹掉,因为小珞还在外面啊,怎么可以让她一个人在外面?
毕竟,她还是个孩子啊……高芸从房间里走出,小珞还在写作业,。
她没有回头,只是自言自语似的说:“妈妈,对不起。
变老婆婆前都跟妈妈一起过。
”应该微笑还是落泪呢?
每当我惹父母生气,看着他们转身离开的背影,我总会在心里担心他们进屋后会怎样数落我、怎样对我失望,甚至担心他们会不会因此从此不喜欢我。
可是,听到高芸那句“该对她再好一点的……应该做得好一点的……”的时候,我明白,我错了。
是啊,这,就是父母啊——不管我们怎样伤害他们,他们总会觉得是自己错得多些。
渐渐地,心,也像高芸的眉似的,紧紧皱在了一起。
但小珞很聪明,与她朝夕相处的妈妈的变化,她怎么会毫无感知?
她的猜想,在舅妈那里得到了证实。
她请舅妈帮她保密,自己也装作完全没有发觉的样子。
可是屏幕外的我们,会发现小珞变得乖了好多:她学着自己梳头,然后去上学;她主动陪妈妈加班,就算很困了也不自己回家;她自己提出翘课跟妈妈呆在家玩一天,还答应代妈妈挨老师的骂……可是,“懂事”的背后总是太多的辛酸:在走出家,关上门之后,她低声呜咽,怕让妈妈听见,却又无法压抑那种悲伤;妈妈劝她去睡觉,她不小心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不要,闭上眼睛,就看不到妈妈了”;和妈妈玩得累了,在沙发上睡了,梦中发现妈妈不见了而惊醒,发现妈妈就在身后安静地睡着,她小心翼翼地检查妈妈是否还有呼吸……这样的“乖巧”,着实令人心疼。
可日子似乎总没有这么平静。
小珞和妈妈又发生了冲突,原因,依然是小珞的洁癖问题。
这次,小珞和民宇哥哥(小珞舅舅家的儿子)吵了起来。
高芸问小珞知不知道错。
小珞说她没有错。
高芸急了,说:“你要一直这样吗?
谁能容忍你这些?
谁?!
”小珞先是沉默,片刻后,说:“妈妈!
”高芸一愣。
小珞接着说:“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
全都不要了!
没有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现在就已经开始想念妈妈了。
妈妈,不要死,和我一起过。
”高芸把小珞搂入怀中,不断跟她道歉。
两个人都哭成了泪人。
我们,似乎很少想过:谁能容忍我们所以的坏脾气?
谁能原谅我们每一次的任性?
谁能忽视我们一切的不完美?
除了父母,还有谁?
那句“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多么理所应当,却说得人眼圈红红的。
不知道现在的小珞有没有在后悔:后悔当初自己怕被雨淋,虽然是很短的路,也非要让妈妈冒雨下车来接自己;后悔当初妈妈要跟自己亲亲的时候,嫌妈妈腻;后悔妈妈问自己,妈妈和游戏机谁更好的时候,不假思索地说“游戏机好”;后悔,从没对妈妈说过那一句“我爱你”……不知道现在看影片的其他人有没有像我一样后悔:后悔当初对父母的忽视,后悔自己一直以来的自己为是,后悔从未真正地像他们疼爱我们那样地疼爱他们,哪怕是一天……高芸还是住院了,小珞每天去陪她。
有天晚上,高芸听到了这样一段广播:“下面是张晓珞小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我亲爱的妈妈,能做妈妈的女儿我真的很开心。
虽然不会做饭,每天因为工作都没能好好地陪我玩,但我还是最爱妈妈。
你是知道的吧,妈妈?
妈妈,你很痛吗?
妈妈,我能替你痛就好了。
妈妈,我会乖乖洗碗、打扫,也会做饭给你吃,妈妈就这样躺着就行了,妈妈和我永远在一起好吗?
妈妈,非常非常,最爱你。
”高芸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小珞,轻轻说着:“小珞啊,小珞是上天给妈妈的礼物,妈妈也是小珞的礼物吗?
我爱你,小珞。
”她在小珞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一滴泪滑落。
紧紧地搂着小珞,高芸也睡着了,再没有醒来。
就这样,妈妈离开了。
小珞,真的变成“一个人”了。
似乎是自己给自己下的“诅咒”,它变作现实。
但结果却不仅仅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睡觉”。
当你没有一个人可以等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可是,小珞远比我们想象中坚强。
影片的结尾处,又一个下雨天,又是一群小学生拥挤着走出校园,又是那个走在最后的小女孩,可是这次,她缓缓从书包里抽出了一把伞,撑着走进了雨里。
一步一步,平缓而坚定。
小珞的脸上带着微笑,很美好。
静静地影片结束了,却留给人无限思量。
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不是一点点。
看完这部影片,我很想对父母说那句:“非常非常,最爱你。
”静静地,深深地。
“没有妈妈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年仅六七岁的晓女主人公——晓珞,由于妈妈设计婚纱的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从而导致了对妈妈没有感情。
晓珞从小没有父亲,不幸的是,晓珞的妈妈高芸不幸患上了绝症,她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疼孩子,所以想用自己的余生让晓珞感觉到爱。
她努力地为晓珞付出:她每天挤出时间来陪晓珞玩;教晓珞骑单车;为晓珞做紫菜包饭;还陪晓珞过生日……这一切的一切,终于让一开始并不领情的晓珞感动了。
偶然的一次,晓珞得知妈妈在世上的时间不久了,但晓珞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每天依旧笑着面对妈妈,为了完成妈妈生前最后一个愿望——看自己表演一场芭蕾,本来放弃了学习芭蕾的晓珞在短时间内努力练习芭蕾,为妈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芭蕾。
而高芸也用自己的余生为女儿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 电影中不仅弥漫着浓浓的母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晓珞的坚强。
总之片中感人的地方太多了,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看电影的时候唯一要带的道具就是纸巾。
真心求虐,问题被高分评价给骗了,毫无哭点可言,不知道都是怎么给打的分。。。
萌妞!
小姑娘演技不错。。。
哭惨了
电影是别人介绍的,的确很感人。国民娃娃名副其实,中国就不存在同年龄段相同演技高度的小孩~额,为什么我突然想到林妙可就是一个天大的大笑话……
几乎哭得抽了过去。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令人感动的母爱。
强力催泪瓦斯,既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
啧 在这里讨论韩剧的剧情 会显得我很心狠么?
真的好感人额,小孩的哭戏演的真是好棒!!秒杀一片欧美童星尤其是迪士尼的
结尾好 而已
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 努力为她准备好一切…… 喜欢晓络的可爱任性和懂事 生命短暂 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彼此
最后那个张晓珞挣扎着不让医生进病房的情节,倒的确是蛮叫人动容的。
韩国制造,绝症是王道!
通过别宿舍小女生介绍给我们宿舍小女生再介绍给我看的 。。 我 我 我没哭 是不是 我 我 我我 我冷血
虽然太假,仍能感人
催泪~
果然这种类型的电影不适合我、完全戳不中泪点、但被小女孩的神演技深深折服。
母爱
典型韩国夸张矫情做作催泪片!剧情模式换一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