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后的演讲中提到,有冲突的地方,带去和谐。
在有谬误的地方,宣扬真理。
在有疑虑的地方,传递信念。
在有失望的地方,唤起希望。
1984年到1985年发生矿工罢工事件。
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大规模封闭矿坑,煤矿工人被迫大规模罢工,提出“”煤炭不是救济金‘’口号。
1989年4月15日,在英国谢菲尔德市希尔斯堡体育场举行的利物浦队对阵诺丁汉森林队的足总杯半决赛中,由于球场结构问题和组织秩序混乱,在比赛开始后尚有5000名利物浦球迷未能入场,由于警方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人群失控,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伤亡,96人丧生,200多人受伤。
2007年布莱尔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离任。
他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本剧内容有很大关系。
这个世界真的大,于是啥子人都有。
Emma是绝对主角,但在她为Kevin翻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分属不同阶级,站在不同立场,为了各自的利益,各人演各人的故事。
女主翻案过程中遭遇的阻碍不仅来自反派,也来自她所保护的弱者们的善良、懦弱和自私。
比如Kevin接受Linda母亲不开棺验尸的请求,比如寄居她家的Miriam无视她三番四次的叮嘱,私自和恐怖主义嫌疑份子通话。
女主从不情绪化。
无论是反派又使出了什么肮脏手段,猪队友又做出了什么蠢事,她永远理性应对,从不会失去控制。
从不情绪化不意味着没有情绪。
女主也会流泪。
当她坐在垂危老父的病床边,当她接到领养小孩申请被驳回的电话,她哭了。
但我们不会觉得她不坚强。
她无所畏惧,于是无懈可击。
她一往无前,像一把锋利的尖刀。
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勇敢而理性的人吗?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我们才希望有。
《无所畏惧》是一个律政剧,有傻痴的当事人铺垫,有律政剧一贯的律师正义,悬疑的探案情节,甚至还铺垫了一个宏大的政治阴谋。
从律政片的类型来说,这部剧并没有什么新鲜的特色。
且不说各种办案的简单设定,唯一的悬念都是靠着政治阴谋撑起来的。
比起不久前的纸牌屋和政局边缘,就更加显得平庸了。
问题在于时机。
这部片子坚持的就是程序正义,无论对恐怖分子,对杀人犯,对美国高层,在法律面前,只有真相高高在上。
主角emma是个左派,年轻时反政府,反战争,如今也不结婚,不生孩子,典型的左派的生活,但后来呢?
她竟然要领养孩子,要推出律师圈,要做个妈妈,又有点右派回归的感觉。
政治新星的一番表白,没有换来她审慎的权衡,对小人物命运的爱惜,让他选择断送一个国家未来领袖的命运。
这又有点左派。
这和他对待贾医生yosef是一样的,一旦得知他是真的恐怖分子,emma就退出了,还报了警,为什么?
难道伊拉克战争不是罪魁祸首?
但是,遵守国家反恐法,维护人道主义,是她的基本价值观。
所以,emma的角色就是要超越左右之争,突出法律的程序正义。
无论是左右的政治,先把人的基本法律权利给保护好,做个守法的公民。
在当下民粹主义风起云涌的时候,法律被暴力取代,程序被义愤掩盖的时候,这部剧的出现,真的非常及时。
这一部剧,反了恐怖主义,反了伊拉克战争,反了政治权贵的傲慢,反了底层民众的群氓,该反的都反了,不就是成功吗?
不得不说的是,剧中几乎重要角色都是女人,挑起诉讼的是Russell 夫人, 被杀的是女孩linda,被伤害的是恐怖分子的老婆attar,探案的是女律师emma,她的对手包括反恐部门领导wood,以及美国军事安全部门的小头目Heather。
一群女人,风风火火,但是真正主导权力的,却是那些背后的男人。
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会有一个阳光向上的结局,给人积极的力量。
但是也有一些电影,偏偏就要往观众心上扎。
比如《美国田园下的罪恶》、《伊甸湖》、《熔炉》;这种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电影,看过之后令人非常郁闷,久久缓不过
不过最让派爷扎心的,还是当属丹麦电影《狩猎》。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人言可畏。
舆论虽然有时可以化解一场危难;但是不客观的舆论,同样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司法公正,不仅要保证每个坏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更要保障每个好人,不被冤枉。
刚好,派爷最近就发现了一部,为好人伸冤的英剧。
同样十分扎心。
这就安利给各位婊婊——《无所畏惧》Fearless(2017)
这是ITV制作的一部英剧,一共六集。
第一集作为整个事件的铺陈,确实代入感有些弱。
但是从第二集开始,这部剧的节奏就快了许多。
剧情的架构也渐渐变得庞大;从一个刑事案件,变成了权力背后真相的探究。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律师为自己的辩护人洗刷罪名,获得清白的维权故事。
正如片名所说,女主无所畏惧。
啥都不怕。
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公开地对抗过国家机器;反对政府建设核设施的行为。
成为一名律师之后,她也一直在接手这种冤假错案,替人伸冤。
放在国内,女主就是一个典型的“公知”。
而影片中女主接手的案件,是一起发生在十四年前的谋杀案。
嫌疑人凯文,是一所学校的门卫。
他被指控性侵谋杀了一个14岁女孩。
在警察的逼供下,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家人;凯文承认了自己是凶手,尽管他是清白的。
结果这不仅带给他14年的牢狱之灾。
更有社会舆论的谴责。
他的儿子始终相信;凯文就是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拖累了整个家庭。
在监狱中,他也会时不时遭到罪犯的一通毒打。
就算在案件重新审理、保释出狱的时候;他还是会被愤怒的人群围攻。
为了还凯文清白;女主也针对案件中的疑点,展开调查。
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她却遭到了无数的阻碍。
那些对翻案有力的证人,都选择了回避或者说谎。
为了获得直接证据,女主想要把埋葬了14年的女孩尸体挖出来,重新检查。
她去找家属沟通,结果挨了一记重拳。
(女主简直是作得一手好死)为了调查证人,他的助手还被不明身份的人开车撞伤。
所有的线索都在告诉我们;这件事的背后,牵扯了很多神秘而又庞大的力量。
当地政府、警务部门、甚至是美国空军都被卷入其中。
与此同时,女主还在接手另一个案件。
当事人是一个叙利亚的医生,他被英国的警方认定为恐怖分子。
但是在没被证实之前,她依然在帮助他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甚至让医生的妻儿,住在自己家中。
可是当女主发现所谓的医生,其实是个狂热的宗教分子之后;她立即给警方开了定位,帮助警方将他抓获。
两个看似并无关联的案件,却在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被害女孩的住所,靠近美国驻英的军事基地。
事发当年,正是美国与伊拉克开战的前夕。
女主在调查中发现,女孩的死和美国空军有着密切的关联。
也正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ISIS组织才愈发地猖狂。
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恰恰推动了恐怖势力的猖獗。
这样联想起来,也是细思极恐。
女主要应对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冤案,而是一个强大的体系和势力。
背后更涉及了许多政治和人性的黑暗面。
借用剧中女警察的话说,女主这是在玩火。
稍有不慎,就会引火上身。
这部剧用了大量摇晃的手持镜头,增加了纪实性。
刻意而为的推拉镜头,甚至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纪录片。
女主作为一名维权律师,做到了无所畏惧。
但是冤案的当事人,却很难无所畏惧。
在重新审理的过程中;女主之前所有的调查,都被强大的幕后势力一一化解。
不出面的证人以及虚假的证词,让凯文的辩驳十分无力。
于是他们不得不妥协,让凯文承认自己是过失杀人。
审判也在匆忙中,迅速结束了。
14年的牢狱生涯结束,凯文终于可以重获自由。
不过代价是,他要一辈子背负杀人犯的罪名。
儿子依然无法原谅出狱的父亲,对着父亲一通指责。
凯文一脸生无可恋,走向飞驰而来的卡车,撞成了重伤。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就算是凯文真的被洗刷了罪名,他之后的生活,也一定会笼罩在舆论的阴影中。
就像《狩猎》中,明明麦子叔已经被证明无罪。
但是影片最后,一发子弹擦着他的身体,飞了过去。
这一声枪响也意味着,没有人在意事实的真相;人们只在意自己的立场。
很多时候,真相对于围观者来说,并不重要。
让自己站在臆想的道德制高点上;肆意地挥洒着意见,跳着脚喷洒唾沫,更为重要。
热度褪去之后,人们就会忽略真相,选择遗忘。
任由新的猎奇,再次冲击着我们脆弱而又敏感的道德神经。
大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这个满是恶意的世界,活得心安理得一些。
相比之下,那些为了正义奔走的人,显得尤为勇敢。
他们为了坚持正义,揭露真相;甚至不惜以自由为代价。
因为他们,无所畏惧。
文|无可救药的文艺青年01如果哪一天你被人告知你努力多时的成果被全盘否认;如果哪一天你对着桌上成堆的作业毫无头绪;如果哪一刻你被突然出现的事情慌了手脚...这时你一定要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放弃,如果你真的没有前进的动力了,你可以看一部英剧,叫无畏。
里面有一段,我记得特别深刻。
班维尔的同事劝她:“你不要再搞这个案子了,现在社会上你自己的名声有多臭你还不知道吗。
”班维尔惨然一笑:“我不在乎。
”可是谁都看到了她手上的那份报纸,加粗放大的标题把她骂得特别难听。
02关于这部剧,豆瓣的介绍是:“艾玛·班维尔,一位以为败诉者辩护的人权律师,准备洗刷一名十四年前以谋杀校园女孩而被判刑的凯文• 拉塞尔的罪名。
”但是豆瓣没有告诉你,班威尔是个极力探求真相的律师,是个不在乎收益的律师;豆瓣也没告诉你,班维尔在接受这件案子之前的社会名声已经很不好了,只是因为她一直坚持给那些不被社会认可的人打官司;也没告诉你,她将要面对的案子已经涉及到了英美高层,涉及到了大人物的利益……03班威尔也知道,这个案子,自己很难打赢。
她的辩护人凯文各种不配合,因为害怕被千夫所指;警方不配合,各种阻挠让班维尔无法继续查找线索;同时这是一件14年前的旧闻,岁月的流逝中很多证据和证人都无法查找;连她的同事都劝她放弃。
她说我不怕,真相必须重见天日。
凯文不配合那我就劝,终于让凯文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找不到证据那就一遍一遍地翻当年的录音,从深夜到黎明。
随着案子的深入,她意识到这个案子涉及的已经超过自己掌控的范围时,她还是百折不挠。
当她的同事代表她和她的一位涉及中东问题的代理人的妻子解除雇佣关系时,代理人的妻子愤怒地破口大骂:“告诉你,班维尔这是在玩火!
”班维尔又怎会不知?
她自然明白幕后操纵者的位高权重。
可是她的职业精神告诉她,她有义务替凯文洗脱罪名。
不论代价。
04班维尔不离手的除了那沓资料还有的就是烟。
烟在整部剧里出现了很多次。
印象最深的是她自己蜷缩在飘窗上吸烟的那一幕。
天色很暗,她整个人融在阴影里。
这时的她与白天那个奔波在街头巷尾找证据的她根本就不像一个人。
才感觉到,即使她再勇敢,可是当真的没人理解她的时候,她依然很孤独。
很多事情她,她也没有能力去解决。
就像她救不出被警察带走的阿拉伯妇女,不能帮凯文平冤昭雪。
那种无力感,对自己的强烈自责,让她显得那么脆弱。
让我知道,再厉害的女强人,也并非无坚不摧。
05其实班维尔这个角色与我一开始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毕竟我觉得用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去担当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律师不是更好吗?
更突出人物的无畏啊!
可是到了吸烟这里我就懂了。
只能怪我太年轻。
这个时候的班维尔已经三四十了,颧骨高突,脸色蜡黄。
确确实实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了。
不是有一句话吗,人长得越大胆子越小。
因为人到中年已经经历了太多,过了那些懵懵懂懂的岁月。
这个时候的班维尔已经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于她的前途来说会更好,她已经会洞悉人心,了解人情世故,分清对错,权衡利弊。
她完全可以不接手这个烂摊子。
她也可以对她的代理人弃之不顾,这样她就不会被社会的舆论骂得那么惨,她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可是班维尔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一条孤独的求真之路。
哪怕年少轻狂时经历了那么多曲折,她还是把追求真相当作自己的使命。
这才是真正的无畏。
哪怕她明白追求真理的代价,她还是选择前行。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与班维尔的无畏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她知道很多人希望她怎样,也知道如果她不怎样会怎样。
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初衷,如片名所说的:无所畏惧。
这才是无畏的正确打开方式。
女主Emma的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现实中太难做到了。
现实中的很多人都会因为遇到的阻力太大而放弃自己的坚持/信仰。
永远不要无脑地接受别人给出的解释,就算这样对当下的自己来说最容易,就算对方是所谓的权威。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调查研究和理性分析。
类似题材:美国纪录片:《制造杀人犯》(2015);美国电影:《永不妥协》(2000)。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我朝永不可能诞生这等撼彻灵魂的神剧Mock the governmentMock politiciansAnd mock everyone willingly buy into this so-called "truth and justice" which's purely made up and designed for their fears剧透Part 1 事情没那么简单昨晚连夜刷剧,一觉睡醒,神剧没辣么简单,可不是什么单纯的民众发泄愤怒而全面抹黑唱衰英国政坛,倒是对工党致以崇高的憎恨之情,集中全面火力炮轰联合米国一同发动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托尼小天才!
这就有意思了,于是dig了三条线索,和映射的事件角色,看看神剧到底是在说什么: 三条线索——1 特蕾莎·梅保守党的大选和她的硬脱欧公投2 新工党、托尼·布莱尔、伊拉克战争、20033当年BBC爆“情报门”反被党政之争玩脱,今天 ITV又想替谁说话?
主要角色隐喻——1.剧中工党英雄领袖新星Matthew Wild=托尼·布莱尔工党政权之后裔血缘2.从霍格沃茨穿越过来的敬爱的Professor邓布利多剧中角色Alastair McKinnon=大法官赫顿——伊战争爆发后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被发现割腕自杀死在树林中,正是由布莱尔政府命名大法官赫顿全面调查,卷宗结论是“系属自杀,并无外界加害迹象”,而凯利自杀前几个月在接受BBC的匿名采访中透露“(布莱尔)政府蓄意夸大了萨达姆杀伤性武器的论断,他死后,BBC证实了当时接受采访的秘密人事就是戴维·凯利。
3.剧中透漏武器情报的“那位秘密的武器专家”=戴维·凯利。
虽然剧情明说了此人物是个江湖道士,言不可信,但还原回到当年事件发生时,也就戴维·凯利刚好填坑,所以对号入座便于推导。
4.冤案受害者Kevin,a good person——千万正在受到恐怖袭击而惊恐无助的英伦民众。
先说结论吧——纯属个人瞎猜——这是一部向2003年托尼·布莱尔政府的“伊拉克门”的“致敬”大片吗?
Not just that, 这是ITV带领全英人民智商上线的神作啊!
前两条线索是dig的背景线条,后文Part2“我最喜欢的片头”里有大约轮廓,对英美夫妻分分合合的婚姻史不再多说,熟悉政史的人多,我说多错多。
那就来看第三条线索,制作此剧的ITV是什么立场——Who is putting words into the ITV's mouth?
ITV作为90年代后起之秀,在BBC公有话语垄断的天下,作为私有独立媒体发声,乍看故事背景,好像亲右恶左,一直在纯黑当年工党勾结美帝搞死萨达姆种下ISIS祸根如今让英国自食其果,剧中MI6二把手Greenwood也从一开始就无工党丝毫瓜葛,独立司法铁杆铮铮的女汉纸,还愿自打嘴巴为当年自己就凯文冤案的疏漏武断擦干净屁股,全剧最好的司法人员就她了。
貌似这一切设定都是默默给特雷莎·梅撑腰征民意刷选票等。
但细想之下,也许ITV根本不在意谁当权谁闯祸,ITV真正在意的只是英国的命运,“如何在恐袭时代保全自己这个国家”,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发现,Emma也许就是ITV的化身,她说她这回要take off gloves,不怕脏手掘尸爆真相,还要飞到米国取证狠狠法办那些杀人埋尸的龌龊政客;也许ITV对当年走了戴维斯的BBC仍怀有悲悯的敬意,她目光笃定,牵起老前辈BBC的手说,别怕!
Be fearless! (BBC总裁Davis当年手下爆戴维·凯利事件,与布莱尔政府闹翻,引咎辞职。
)part 2 说说我最喜欢的片头小Emma握着兔邦妮摇摆行走在高墙之上,脚下的高墙投影着Emma所经历过的英国政坛风云——从工党走路“不满的冬天”、到“撒切尔的新政”、从托尼布莱尔的新工党、到英国脱欧恐怖袭击重灾区等。
但我同时发现,从Emma前进的方向上这墙有两面,左右手墙面交替投影出时间线,非常有趣,刚好代表着英国两大(党)派左右倾属性,左面墙是工党做的孽,右面墙是保守党惹的祸,而摇摆在墙头冷静而洞察则是ITV对于本台观点独立,不偏左不倚右的声明,这招真高级,😄请看:
左派墙:“不满的冬天”届时工党走路;
右派墙:工党下台后撒切尔夫人上台演讲“when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When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然而也就说说而已。
左:撒切尔执政末期曾被打压击溃的工会如今想抬头,也就是左倾工党的抬头,撒切尔的新管制政策中为期两年的史上大罢工,“煤炭不是救济金”那时89年;
右:TRUTH & JUSTICE就像是被天打雷劈出一条大裂缝切断的干干净净,象征“希尔斯堡球迷踩踏事件”的行政实效,令得真相不明、正义雪藏,届时撒切尔90年代辞任下台;
小Emma越过裂缝,镜头切换面部特写,只见她一副玩火不怕事儿大的蜜汁微笑气色特别好,BGM那是给的相当到位——“I’m coming back from fire.”这里也象征“新工党”时代到来,人家叫你天才你就玩火?
左派墙:托尼卸任时演讲”put your trust in us, we shall repay that trust for you.” 你信么?
呵呵。
这时兔邦妮从Emma手中滑落,坠落的瞬间恰好划过“NOY AFRAID”那是今年3月的伦敦恐怖袭击,以及脱欧后成为恐怖袭击重灾区的英国。
右派墙:突然川普蹦出来了,他说spin the camera.暗示着应当调转镜头到那件事发生的时候——2003年。
反正我还看到了右派墙上那道人字形裂痕,颇有整堵墙塌了算了的末世悲剧感,Emma已穷途尽头,其实Emma一生都在这样的临渊而跃与face土崩瓦解之间做选择,她年轻时错过一次,面对爱人是否背叛,她被愤怒占据了本应质疑的本能,跃进父亲安全的怀抱,而那一错就错了整个一生,丧失挚爱,所以Emma知道自己这辈子永远骑墙难下,公众也知道,就算害怕也没用,可他们也同样缺乏接受真相的勇气,他们宁可永远愤怒永远热泪盈眶,等着下一个执政党对惊恐无助的他们讲演他们爱听的假话——do not be afraid & trust me。
如果这堵墙是Emma和英伦民众的信仰之墙、承载着英国的命运之墙,它已几近残垣断壁,那么当得知它是谎言和圈套所砌成的,你只有believe in no authority but your right to question the so-called facts. Be fearless.part 3 Steve暖化Emma的那段"爱的告白"精彩极了!
这段我超级喜欢,操着北爱尔兰口音(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嗜酒暖男Steve从头到尾都很可爱,也是Emma身心疲惫的最后港湾,当Emma说you are too lazy to argue,跟你在一起不行,我要卸载王者荣耀关门歇业好好做人了,所以我不要你了,你走!
”这会儿Steve趁酒意未散机智反弹“你才不是想要孩子,你的委托人就是你的孩子,你说不玩就不玩你以为我会当真?
当你在外面被骂成孙子浑身是伤滚回家时,至少还有我愿意对你说不哭哭,来抱抱。
”
对于当下英局势的揣测,有几个不确定的影射也令人玩味:特蕾莎·梅政府棋走偏锋,与比保守党还极端保守的北爱民主统一党团结,会不会彻底搞砸脱欧本来的好处?
Steve声劝Emma别想什么领养孩子的事了,实在影射我大英自己家里的人权、移民、福利等问题都够忙活的了,先顾好本分就是自己的命了,是吗?
Greenwood代表的情报部门因反恐情报软肋忍辱向米国伸手要,却不知军方和最高司法那里早已和米国同床共枕(Matthew与Heather),最后那个抓捕、自尽的镜头是否暗示与米国恩断义绝,割掉坏账才是活路?
也许ITV在这个当口制作此剧也许是在向水深火热中的全英民众揭露为无辜的他们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的罪行,和那曾经证据雪藏而听起来像是阴谋论唯一真相——No matter how badly you were fucked up by the government that you trusted and these revenge disasters their shit war brought to you, you just can not let the anger blind you, knowing what they did was worse than the terrorists, and now is the time to question their lies. It's time to quit being weak. It's time to be fearless!最终篇有一个地方没看懂:Emma到底怎么偷天换日躲开那个汽车炸弹的?
以上全瞎bibi,不喜勿喷。
个人喜爱的部分语录。
*I don't know.It's just all this carelessness and lies.It's been my life for so loog.当时一种无助感油然而生,人们需要信仰,孩子是信仰。
*I know you've been threatened, that you're scared.You fought for so long, Kevin. Don't give up now.字字戳心,我无比尊敬着深处于艰难与痛苦中,仍有哪怕一丝丝的信心和坚定前行的人们。
*Why are you so sad?No, It's work. It's going badly.But It's more you.whyareyousosad是羡慕有这样的关心。
*Banville knows the rules.She plays by the rules.So, no.其实感动的是情谊。
*We're going to make it work, Steve.You, me and the boy.And the babysitter, Kevin Russle.少有却真实的暖意。
*I got you, mate.You lucky bugger.There you go, four Hobnobs and a Jaffa Cake.Yeah.简单,干净。
*Because I can't.I said, no touching.Leave us alone.伤疤还会隐隐作痛。
《你在烦恼什么》说没有疤不糊痊愈,我怀疑但也期望。
*He's taken it really badly.As he should, the little shit.He's a kid.You're right.“他只是一个孩子”,是为自己的无能气愤和痛心。
*Where are your bloody ethics? You're a lawyer.Who just saw her innocent client walk in front of a truck.So, fuck my ethics. 礼貌是规则的一部分,真心不全是晴朗的。
影视剧里很多这样随随便便f***表达情绪,唯独这一句听进去了。
带着真心的流泪流血。
*She was 15.In case you can't do the math, I was a kid back then, too.Just turned 17.We were kids.We were in love.干净。
*I hate subterfuge.However...What is this?It was the only way we could think to get you out of the States.We're in the Chief Superintendent's debt.原则的另一种表达。
*Steve, I want this to end.--I want to change my life.I want a child.You have children.What, you?No, your clients.--You'll never give them up.Don't kid yourself.I know I'm lazy.But I'm good for you.You can relax with me, have a laugh.And I love you.--You're gonna have to work a lot harder than that to get rid of me.So if there's not a sex offender asleep in the office, I'll...I'll kip in there.看的爱情戏不多,但这是我听过还能想起的最浪漫的话。
即使电影电视多么优秀,我和它之间总有一层玻璃。
Fearless打碎了玻璃,我以为我的真实使我走下去,然后遇见它,我被它的真实打碎,明白坚实。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造梦,其实真实也可以令我喜悦。
正好这两天看到一个真实案例。
1981年,底特律的黑人男子Dwight Love在21岁时因谋杀罪处以终身监禁,1994年,他第一次见到了律师Sarah Hunter。
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Sarah Hunter终于为他打赢了这场所有人认定会输的官司,2001年Dwight Love被无罪释放。
然而,出狱后的Dwight Love再也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妻子和他离婚,日益消沉的Dwight Love染上了毒瘾。
2013年Dwight Love因严重呼吸问题住进疗养院,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又搬回了女儿家。
2014年,Dwight Love因心脏病发去世。
而Sarah Hunter在为Dwight Love四处奔波的日子里因巨大的心理压力,开始对安非他命上瘾,她的毒瘾和抑郁症不断加深,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
2006年,Sarah Hunter和丈夫离婚,在后来的十年,她无法再从事高强度的律师工作,被聘为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助理时,又因拒绝接受安非他命成瘾药物的治疗方案,再次被解雇。
2017年,Sarah Hunter自杀。
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多么可笑的一句话。
迟来的正义,再也挽救不了破碎的生活,它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人生,还有许多人的人生。
这不是人生方向的偏离,而是彻底的逆转,用尽所有力气,以为重新回来了,却发现路的尽头是更深的绝望。
也许有人怪他们不够坚强,但如果正义没有缺席,他们为什么要坚强?
冲着女主来的,一贯英剧的水准。
女主不应该只当个律师,总感觉可以直接出任CIA秘密检察官了。
如大家所说,女主光环太强,后面强大的政府力量都无法阻止女主查出真相,不愧是国土安全的编剧,框架太大,内容稍显单薄,一个女孩的谋杀案虽然牵扯出了政府高官以及美国的间谍组织,但6集内容,整体逻辑性也就无法做到严丝合缝,尤其后面2集,女主拖朋友查候选人,竟然也能让军机处毫无知觉。
也许编剧有心架构英国版的国土安全,无奈集数太短。
当然整体ok,爱女主。
看的时候还挺紧张,看完觉得逻辑丝毫不通
国内正在泛滥玛丽苏大女主剧,而我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下午一口刷完了这部真正的女主剧。但用女主剧这个词来形容本剧是多么狭隘。艾玛的人格魅力远在性别之外,真正触动灵魂,真正充满力量的fearless无法用性别来定义。
非常坚强的女主,喜欢
有人演技有问题;氛围营造不够;剧情、线索和台词略显刻意。6.5/10
挺无聊的,不够惊心动魄
美国女人只手遮天的时候就觉得有点扯,感觉把前面的铺垫都浪费了。所幸最后说的“永远保持质疑的态度”,还比较像一个愿意为弱者站出来的律师所说的fearless的话。
3.8/10,编剧不能细腻地讲述一个冤案,非要把反恐、谍战掺进剧本,似乎很丰富,但非常不入流。而且编剧是个大左派,这点很让人反感。女主角这种西方左派打着自由博爱平等的旗号,骨子里极端自私,他们根本不在乎身处独裁国家的人民过得如何,只顾在他们安全舒适的自由联盟里互相撕扯,只因为反美,就认定萨达姆没有化武,那你又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没有?只要你不喜欢,情报在你这里就什么都不是。美国推翻萨达姆独裁政权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光明的未来,这点你根本不在乎,你以为自己给阿拉伯人提供了司法服务就是博爱了。越看越讨厌这个编剧,讨厌这个剧,讨厌这个女人。
前两集超棒.然后越来越:“蛤???”结局就是“......”但是,无所畏惧背后的软弱疲惫和无奈,让人感同身受。女主真棒。
太理想化了
Me against the world,女主没有被两国政府灭了也算命大,偏偏还有一帮能查到各种机密线索的盆友,总之一路开挂就对了。到后来就有些套路了,以至于导演给出的某些镜头都可以猜出用意,剧情走向就呼之欲出了。
英国人真会神展开。
前半还可以,在预期之内,后面什么鬼,融入了这么多元素,还有反恐?本以为是律师伸张正义的,到结局更是因为内容太乱,导致最主体情节都破坏了,全是嘈点。可惜了女主的演技,自从主角劝他接受认罪到他自杀,接下来还讲个屁啊!
这落网方式也太潦草了。
人性和情感的描写满分,涉及政治部分却显得太幼稚,让整个故事掉下一个层次,可惜了。
一开始是真没想到有这样的联系,背后的局也这么大。女主角色塑造真的很厉害啊,dom的形象其实比较喜欢想多看点,不过这么迷你的剧,算了。kevin死了这个真的有点出乎意料但是又情理之中。好剧
结局好仓促,但是之前都很精彩
女人和基佬揭布莱尔伤疤的梗。还算好看吧。
Emma: I love my country. I just hate what people like you have done to it.
让一个律师干FBI的活合理吗?不合理。剧情合理吗?不合理。但是看的津津有味。可惜后半部分有点拉胯了。
演员表演太赞了,女主抽烟的表情太美啦´∀`嘴唇好性感啊≧∇≦希望自己到了女主的年纪也能那么性感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