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其實簡簡單單。
起床,洗漱,吃飯,謀生,回家,睡覺,死去……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孤獨,都是人生常態。
你時候最感覺孤獨?
——當你關注,孤獨這件事的時候。
人生很快,電影讓人生慢下來。
#《日子》蔡明亮的《日子》(2020年),是一部極具實驗性質的電影,延續了導演一貫的慢節奏敘事風格,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探討孤獨、時間、身體感受與人際連結。
#故事概要《日子》的敘事非常簡約,幾乎沒有對話,整部電影以蔡明亮,擅長的長鏡頭和靜態畫面,展示兩位角色日常生活片段:角色背景:李康生飾演的小康,是一位飽受身體病痛折磨的人,他的生活緩慢且沉重,透過理療和日常動作,展現出身體與時間的對抗。
曾威豪飾演一位年輕的外國移工,他的生活雖然簡樸,但也透著一種孤獨。
主要情節:小康和威豪在一間旅館相遇,兩人共享了一段短暫的親密時光,透過身體接觸與交流,填補了各自孤獨的心靈空洞。
這一相遇之後,他們又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彼此的日子繼續獨立運行。
#電影想要表達什麼?
《日子》並沒有傳統的,敘事結構或情節起伏,蔡明亮更多地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與時間流逝,表達了以下幾個主題:孤獨與人際連結:小康和威豪分別代表不同階層、背景與年齡的人,但兩人都活在孤獨之中。
他們的相遇,成為一次短暫,而真實的人際連結,展示了人在孤獨中,渴望理解與陪伴的本能。
身體感受與療癒:小康的身體病痛,與威豪的按摩相輔相成,身體接觸成為療癒的一種方式。
這也象徵著人類的,脆弱與渴望被呵護的需求。
時間流逝與當下存在:長時間的鏡頭捕捉,平凡的日常動作,如看窗外的雨、洗菜、準備飯菜,讓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體驗時間的緩慢流逝,與生命的即時存在感。
無國界人性共通性:雖然來自不同背景與文化,兩個角色的孤獨與渴望相通,強調了人性的普遍性。
這也對現代社會中的疏離感,進行了深刻反思。
#藝術風格與特點長鏡頭與靜態構圖:蔡明亮以長時間靜止的鏡頭,讓觀眾直視日常中的細節,挑戰傳統電影敘事模式,讓人反思生活中的微小瞬間。
真實與抽象並存:《日子》保留了現實生活的質感(如角色的真實病痛),但同時也具備抽象與詩意的層次,讓觀眾自行解讀情感與象徵。
無字幕與非線性敘事:電影不提供字幕,讓觀眾完全依靠畫面,與角色的肢體語言感受情節,進一步強化視覺與情感的體驗。
#總結《日子》是一部,極為個人化的作品,它不追求娛樂性,而是邀請觀眾在電影中慢下腳步,感受生活的細微之處。
蔡明亮以獨特的電影語言,深刻地描繪了現代人,心靈的孤寂與渴望,提醒人們珍視當下,每一個瞬間的情感與連結。
日子 (2020)6.62020 / 中国台湾 / 剧情 同性 / 蔡明亮 / 李康生 亚侬弘尚希
“如果经得起消磨的时光 应该也是好日子吧”从电影院出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 柏林又飘起了雨 本来打算打车回家 但是想了想又觉得既然不赶时间了 之后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骑滑板车回家吧 于是我和同学两个人就一头扎进了柏林的冷风中 混着雨一起 穿梭在柏林昏黄的路灯里 泛着光的街道上....... 导演真的很有勇气 全片无对白 将镜头对准了生活中最细水长流的琐事 精彩的日子 或许是每天在人群中穿梭 见形形色色的人 早晚各换一个行头 成为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但也可以是 看路边大爷下一整个下午的棋 坐在阳台上发呆喝茶 坐在河边数河里的鸭子和大鹅 精致地准备一顿饭...... 没有人催促 不担心deadline 看起来真的很无聊 但是细想 也算自在 哪怕短暂 小时候我喜欢看奶奶做饭 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 奶奶也懒得理我 切菜时刀剁在案板上的声音 水热好后咕嘟咕嘟的声音 还有奶奶搓猫耳朵(一种面食)时的样子 这些个画面留在我心里 偶尔记起真的很满足 偶有闲暇可供消磨 月华如霜 似风似水 一眼看到了树深这部电影给了我这种感觉 我觉得挺感谢的 但是有些画面和情节 我还是.......get不到 没那么喜欢 觉得没有必要 刻意得很 声音塑造了空间 但是吧 有的时候演员动作大了 感觉麦就爆了 在电影院里 吓我一跳😂😂😂
喵喵看來是不露臉了 像鴕鳥那樣把頭埋在沙裡 然後 有一群人圍向我 叫我別找喵喵麻煩了 他不過就是普通人 跟我們這的所有人都一樣 如果有犯錯 也不過是普通的錯 不痛不癢的 更有人說 我們都是喵喵 你抓吧 好像在演電影一樣 人們保護了好人喵喵 逃過了壞人蔡明亮的魔爪如果今天又有一個叫汪汪的 在豆瓣或百度 對我幹了同喵喵一樣的事 也就是公開輸送我尚未發行的電影樣帶 不巧也讓我逮個正著 我要求汪汪露個臉 起碼跟我道個歉什麽的 又一群人圍著我 別找汪汪 他也都跟我們一樣 不過就是普通人 不然 我們都是汪汪有人警告我 別點名喵喵 如果有汪汪的話 也別點 傳一條私訊 要求對方刪除連結就算了 否則你會得罪很多人 你的影迷也都會跑掉 我說不 任何一條非法的連結 又衍生出多少連結 永遠都清不完了 一部還沒發行的電影 有著樣片的印記 就這樣在網路上被賤踏了 我不止要找出元兇 也要找出輸送者 他們一個個也都是幫兇 起碼要讓他們知道 他們造成別人多大的損失 犯了罪 就該負法律的責任不解的是 我追兇擒賊 為何會得罪一群人呢 總算讓我搞懂了 原來 喵喵不止是一個人 而是很多很多 都叫喵喵睡前 同事傳了黑梦骑士在豆瓣的留言給我 我難得認真仔細看了兩遍 讀到了哀傷與誠懇 我想回應這位朋友《日子》此刻所受的遭遇真的令我傷心 打擊很大 幾乎令我失望透了 很不想再拍了 如果你真喜歡我的作品 你對我還有尊重 勿看盜版請耐心等待 有那麽一天 在某個戲院看《日子》那才是真的看了 記住 是我的影迷 就別讓人瞧不起 謝謝你要我原諒你 我原諒了 蔡明亮 2020.4.14
这是一部关于“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片子经典的不在少数《春光乍泄》、《蓝宇》、《断背山》等等都是津津乐道的佳作,但是这一部应该会是一部在业内会引起争议的影片,并不是不好而是个人态度过分大于对于商业的考量,但肯定也会有一部分观者能从这部看似有些拖沓且平淡的剧情里感受到那份暗涌的热情,那份似火且奔放的情感。
其实“蔡明亮”导演一直以来就是一位个人主义及个人色彩绝对浓烈的导演,就好像上帝在创造他的时候标注“文艺”的那瓶配料因为一个尿颤而多放了好多,以至于生成的产物在自我认知的文艺氛围里“横行霸道”,以至于输出的作品特色是那么“蛮不讲理”,当然这两个打引号的成语并不是本身的意思,只要你看过他的作品就知道其中的含义,每一个画面的拍摄不管是构图还是时长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安排,每段镜头即使就一种状态也必须呈现到“自以为是”的那么久才能够完全表达内心的态度,并且有一个声音一直贯穿始终“你要是能看懂,你肯定觉得我牛;你要是因为看不懂而骂我,那肯定是你傻,啥都不是!
”虽然这样不顾及市场的创作态度略显自私,但是电影这个光影艺术的世界里还真的很需要这样的人物,或许那是不被理解的才华,或许那是一致公认的疯魔,但不管怎么评价,他做了,而且做得东西通过时间的锤炼确实是一种贡献,你可以选择不喜欢,但是你绝对没有权利去毁灭。
就像这部电影的片名与情节,“日子”就是如此寡淡到乏味的平凡,激情这种东西永远是难以取舍的点缀,不过就算无为一生处之无过得之无果,所有的遭遇也是值得怀念的经历,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推敲且专属于个人的宝藏,无一例外!
当然,那些将酸甜苦辣揉碎后调制出的痛也是每个人必须品尝且久食的因果,无一幸免!
QJ
第二部蔡明亮。
喜欢的人应该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应该觉得很无聊吧。
整部电影除了三个追身的运镜之外,全部都是定格镜头。
没有对白,故事线非常弱。
全部都是情绪的宣泄。
孤独。
每个镜头持续的时间足够长,长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可以回忆出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拍了什么。
观众与其说观众是观众,不如说是观察者。
站在摇滚区,近距离观察康跟Non的生活。
Non洗菜的时候,也不觉得无聊,反倒觉得有趣。
康跟Non一直是一个人,一个人做菜、一个人艾灸、一个人吃饭。
城市的喧嚣把孤独感无限的放大。
两个人都面无表情,默默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情欲的宣泄也无法化解孤独。
直到康拿出了卓别林《舞台春秋》的八音盒。
音乐太美妙了,两个人都静静的坐着,享受着片刻的安详、宁静与欢乐。
无论来往车辆多么的吵闹,看着他们在一起吃饭,就觉得安宁。
然后回到原来的生活:一个人做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睡觉。
回归空旷的孤独。
结尾很美,城市再喧嚣,也有点点温暖。
原文出自:《电影手册》792期-2022年11月刊原文标题:Le plaisir et les jours原文作者:Hugues Perrot译文首发:公众号“远洋孤岛”
译文如下:在电影史上有很多演员/导演的组合,但只有一个将演员/导演的模式推到了极致,那就是《日子》所勾勒出的:蔡明亮和李康生。
李康生出演了蔡明亮的所有电影,从他的电视作品(例如1989年的《海角天涯》和1991年的《小孩》)一直到最新的电影。
这种组合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无论其广度还是深度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看到。
因为在蔡明亮每部电影中,李康生不仅是蔡明亮的另一个自我,还是让他能拍摄自己青春与衰老的虚构身体;这个身体在他眼前逐渐老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并接受它。
蔡明亮在李康生眼中寻找的是对时间的放逐和可能的克服。
两年前在柏林主竞赛上首映,并且同年9月在Arte上播出,现在《日子》终于上映,它只讲了一件事:一个身体被时间的长河所笼罩,那是导演对演员的凝视,一个人深入另一个人的内心,来寻找对抗时间流逝的良药。
电影开头,康(即李康生)站在玻璃窗另一侧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景象。
从一开始,他就被置于世界之外的一片寂静之中,沦为一个忧郁的观察者,在蔡明亮每部电影中都是如此。
而他对世界的凝视与导演对他的凝视交织在一起:透过看着你观察世界,试图从你脸上捕捉期望和失望,我能看得更清楚吗?
《日子》的剧情是一个沉默和痛苦的身体走向一个充满音乐和生机的身体。
影片跟随了康的一天,从他的针灸治疗到他漫长的午觉,以及一个稍后揭示是按摩师的年轻人Non,他也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
《日子》将电影引向这两个孤立源头相聚的过程,当它们相互交汇时,就如同两条小溪汇聚成一条大河。
这是电影接近尾声的一个按摩场景,将作为这一汇聚的交点。
在美丽而催眠的停滞中,我们看到年轻按摩师热情地为李康生的身体涂抹药膏。
场景很长且是固定镜头,空旷的酒店房发出咝咝声与油涂抹在皮肤上的声音,在画面中心散发出奇怪的紧张感。
按摩师起初是专业的手势,但慢慢地变成了快感的手势,就像扔到床边那条简单的内裤所暗示的那样。
按摩师最终让康达到了高潮【masturber Kang】,康脸上表现出愉悦与痛苦交织的表情。
一会后,两个人坐在床边,肩并肩听着康送给按摩师的音乐盒中传出的小调。
这一场景不仅代表着蔡明亮电影中特有的隐晦情欲主题,更是凝结了《日子》和导演所有电影的核心:重新聚合那些曾分离之物。
最后,我们明白这次拥抱只是短暂的,不会有任何具体结果,两个男人再次分开继续各自的生活。
然而,电影结束后留下的感觉却是身体的愈合,通过超越痛苦和孤独来同自己重聚。
它告诉我们,即使是生命中最短暂的瞬间也足以填满我们的内心。
很多画面几乎都是静止的,比如开场李康生望着窗外,在浴缸的水中闭目养神,云雾缭绕的山上。
标志性的蔡明亮的长镜头风格。
很多空镜就像在看监控,回归生活的原本面貌。
不知道导演到底要给我们看什么,但貌似什么也都包含在镜头语言里。
路边捡来的泰国小哥哥,洗菜做饭,裸露着上身及双腿,新鲜却普通的肉体,一如年轻时的李康生。
从年轻的李康生到中年,甚至步入老年,期间包括他的中风,蔡明亮所有的电影几乎都与李康生有关。
在感叹“长情”、“专一”的同时,作为观众,我们也见证了一个男人传奇却也平凡的一生。
从最开始《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里的青涩与质朴,但《河流》、《洞》里的怪异与探索,再到《不见》、《不散》、《天边一朵云》、《你那边几点》时期的成熟与绽放,以及后来《行者》、《无无眠》、《无色》、《郊游》、《日子》中的落寞与衰退,我们看到了每一个时期李康生的变化,以及作为观察者、记录者蔡明亮的变化。
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此前各自生活的李康生和泰国小哥才有了交集。
酒店房间里,暧昧性感的情色按摩,两人从始至终没有言语交流。
泰国小哥业务很纯熟,估计以前在泰国也是马杀鸡的高手,全程服务非常到位,看得出来,李康生也很享受。
激情之后,是音乐盒里美好童真的音乐,两人坐在一起,就那么安静的听着,画面,还有我们的心,又静止了。
最绝的是临近结尾的一组镜头,李康生从睡梦中醒来,睁着眼睛,长时间的定格特写,视觉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但那呆滞与空洞,难道不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眼神?
日子,一天天的度过,波澜不惊,却处处风景。
PS:李康生做针灸、刮痧,火烧到头发;还有被马杀鸡全程赤裸身体,任另一个男人摸遍全身,当演员真不容易,身体不是身体,而是工具。
李康生从某几个角度观察,越看越像王志文。
作者:蓝雨星城
当那天问蔡导,这种自我生活历程的回顾是不是自恋?
而他答说听不懂问题时,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我理解的影片主旨:导演把两代情人召集起来,拍了一部“东宫西宫”。
我内心的刻薄和父权制的恶臭残片在安全的黑暗中获得了出口…旁边的观众开始稀稀索索地掏东西,想吃就吃吧!
还须要做一个拘谨巴巴的现代观众吗?
咬了一口的洋葱鲔鱼煎饼,散发出臭臭的香味,走出影厅,我决定好好地吃它。
蔡明亮暌违七年的新作,也是今年柏林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位的华语影片。
此片全程无对白无配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几乎达到了蔡明亮一贯风格的极致。
观看蔡明亮的电影往往是伤神的过程,蔡明亮总是利用近于静止的长镜头和无对白的人物戏,营造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社会个体的孤寂,需要观众以自身的情绪弥补影像刻意设置的大量留白,而观众一旦释放出自己的情绪,这留白便如同贪婪的黑洞,开始吸吮并反噬观众的内心,令其陷入漫无边际的情感漩涡。
这正是蔡明亮区别于他人的艺术特质,我们可以将之解读为:蔡明亮以自我意识的消解,鼓励观众以千人千面的情绪重塑极度个人化的影片体验。
而相反的,也可以说这种刻意的留白正是蔡明亮最大的自我意识,以貌似无意识的镜头和情节,暗中引导观众打开心扉、投射情绪,最终被自己的情绪所感动,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除了独树一帜的《天边一朵云》,蔡明亮的作品无一例外,这部新作尤甚,刻意保留镜头感的固定机位,凸显着人与人、人与时间的自然连接,而这种连接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日子”,过于真实、已然超越真实的故事细节,发酵着生活的诗意和浪漫,而这种诗意和浪漫并非甜腻甘美,甚至有着酸腐的味道,更近似一种禅意的表达。
在观看这部无对白无配乐的影片过程中,我一直脑补着小柯那首与影片同名的歌曲,在平凡而诗意的日子,我们记着谁?
谁又在记着我们?
你爱的人儿走了孤独的云儿飘着这又是谁在没完没了地唱着枯黄的树叶飞着寂寞的人儿看着满街的歌谣唱着随便地听听算了
五星是实实在在的。
先是无聊,然后愤怒,随之而来的惊讶,错愕和高潮……然后真他妈的浪漫。
还好电影没有停在那里,最后一颗星是给结尾的。
日子不是流动的,日子是静止的,像骡子转圈。
每天买点蔬菜和肉,蹲在厕所地上洗两遍。
或站或蹲地在仅有一张桌子的厨房煮完,端到贴着旧海报的房间里坐在床沿就着电视吃完。
然后出门摆摊。
把外观和质量都不美的女装卖给那些手牵手喝奶茶逛夜市的女孩,她们再把这些衣服堆在又小又拥挤的房间角落。
偶尔接个外快,去宾馆帮一个男人按摩。
那个男人不说话,只哼唧着,甚至睡着了。
按完后背,把他翻面,挤一些润滑油,然后使他畅快。
结束后男人把钱装在信封里。
然后请他坐下,送给他一个八音盒。
转了一圈又一圈,音乐重复了一遍又一遍,音乐的终点总和起点紧紧相连。
吃过饭后走到公交站台等车回家。
又拿起八音盒转了起来,声音却被马路上大卡车的轰鸣几次打断,最终渐渐感到没趣,收起盒子离开。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无聊而沉闷的《日子》很难让人喜欢或者羡慕。这里的无聊当然不是指环境,而是指蔡明亮当下言之无物的表达——倘若他还有所表达的话。原本要与观众发生互动的电影空间被他分割成了一个个封闭的空间。空间里的人举止僵硬而古怪,你不知那是他们本来的生活,还是被作者邀请到镜头前刻意进行的表演。就算是表演你也不清楚他们在表演什么,他们本来的生活吗?我不相信对于这些影像的任何解读,我相信对于这些视频的直觉。而我的直觉是,一个掌握拍摄特权的导演正以艺术的名义强迫我们观看处于受虐状态的人,并以此来获得对于权力丧失的补偿。无论那些人是他的演员、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恋人,男性凝视下对于男性身体的色情化,这与“N号房间”又有什么分别?对于这样的观看且供消费的空间我们不仅要愤然离场,还要对其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大学时看过一部蔡明亮的《行者》,我大受震撼。看完这部,我也大受震撼。
真的是在过日子。
李康生听雨五分钟,洗澡三分钟,看树两分钟,按摩N分钟,一起和泰国小哥听音乐盒五分钟。泰国小哥洗菜熬鱼汤拍打青木瓜十多分钟,吃饭时却只拍脸而看不到菜,这是耍流氓好吗?蔡明亮真是太任性了,我已经无聊到去数雨滴声和看李康生到底眨了多少次眼睛= =
像看《等待戈多》一样看完了。差不多29个场景
无聊、孤独
#LFF2020#
補標
情欲戏拍的很特别,其他无感
有点不适……是怎么从爱情万岁变成这样的?
李康生三个乳头看着挺恶心得,如果这样的“电影”还有影迷跪舔的,那B站上不少拍纪录片的UP主就差一个杠杆了。还呼吁什么正版,谴责什么盗版,拖完都给你脸了,浪费时间,早先蔡明亮部分电影或许还值得一看,现在基本就只剩用自己的名号,作秀了。
就像你必须要接受这世界上有不同的性取向一样,你也要接受这世界上不只有一种形式的电影。影片在纪录片和剧情片的边界上很模糊,全程突出李康生一张虚弱的脸和两个男人寂寞的身体,更像是蔡导给为他奉献了自己荧屏一生的挚友的一部“动态遗像”,也颇有蔡导看透自己同性身份,膝下无子,老来寂寞,生死凭己的担忧落寞。病痛也好,同性也好,哪怕是深陷这两种苦痛中的灵魂,也憧憬着某天在异国他乡邂逅"知音",生发出一场短暂而美妙的灵肉碰撞。毕竟,痛,并时而快乐,才是日子的真正本质呢。
力量太弱
银幕内外,李康生发呆我也发呆,李康生的发呆只是镜头艺术的语言汇编,我的发呆藏着宇宙发出的哗哗的水声。
真的是日子,也真的是不想看的日子。
我是一台对着王子戏院猪肉粥发呆的摄影机。
再度追问:电影是什么?
和白羊看的第一部电影…坐在沙发上 她躺在我身上…那天3.17号 看完我们去宜家 吃了饭…/////// 第二次和Li一块看……2022年10月15日
蔡明亮这部可以倍速看。但生活本身却不能
无法评价。如果硬要讲,是看了十五分的“非静止画面”和十五分的人像无声纪录片,后90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