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年度最爱之一,轻轻柔柔的梦核感好甜美……道别时一边说着“走啦”,背后蓦然闯入几个扛着花圈的人,我一惊……这是第一个让我起鸡皮疙瘩的镜头,欢快的步伐和轻快的语调,“走啦”,背后闯入的却是丧服和巨大的花圈😱两个频道在这电光火石之间瞬间切换,让我有种晕乎乎的感觉呜呜呜,告白和告别,非要这么会剪辑吗……桌边水杯是第一个我很丝滑就懂了导演想表达什么的镜头。
放在桌沿的水杯,像吊着一颗心不上不下,还没能说出口的话语坠在喉咙里,颤颤巍巍,谨慎,不安,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最后这杯不安的水被对面的手稳妥地拿起又放下,仿佛躁动的心也被安抚了,结尾的“我也和你一样”早有伏笔独自一人坐公交车的镜头让我第一次想起简介里世越号的隐喻。
是公交车上的广播提醒了我,是空荡荡的车厢,是车外游走的夕阳下的树林,是孤单,空寂,无助,是无言地望着窗外,是陆地上的密闭船舱……还有好多好多镜头都好喜欢……青绿迷幻的树林里对着镜子拍照,背着红书包的两个小女孩手里小镜子晃过来的白色光斑,夜晚操场上突然出现的白狗,打开鸟笼只发现了半个咬过的红苹果,在家里后院绕墙根走时要拨开一大丛黄色的雏菊,包着保鲜膜的伤口,躺在嫩绿草地上柔软的脸颊,不断的“我爱你”之后终于才变成了“我很快回来”……甜美,非常甜美,悲伤,非常悲伤💧
晚上看了梦之歌,心里无数次大哭停不下来,完全被各种情绪和回忆吞掉了。
修学旅行前一天,你发现暗恋的女生想要亲吻别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和你一起旅行,看起来你是她众多朋友之一,她好像是直女,又好像喜欢别的男生,现在又因为狗狗去世了很伤心,而你只想着你自己,啊为什么不能好好表白呢,心情全都在物理课上写在信里给她听。
啊要是能一起修学旅行就好了,这样我们还能一起度过中学最后一段日子,一起躺在海滩上晒太阳,然后我会说我爱你啊我爱你。
我爱你啊,我去去就来。
这段故事简直是我高中时代的翻版,每天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莫名的不安和开心起来,然后又因为陌生的电话和只言片语暗淡下去。
高中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如果你在出事故的东航上,在死前会想说什么呢?
我在作文里跟爸爸妈妈交代了很多事情,包括我的房间我的东西怎么处理,但是最后一段留给当时最爱的人,最后一段是我爱你,请不要忘记我,我马上就回来,不要走,等等我吧。
后来老师让我把作文读出来,好像没到最后一段下课铃就响了,学生们渐渐散去,我慢慢走出去。
另外,金夏恩真的是梦中情妹啊。
先说不太好的点,感觉看过的为数不多的韩国电影都有这个弊病。
就是在节奏的把握上,前半部分还是有些拖沓。
刚开始看到女高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一天,很直白的误会和别扭,甚至有点越界。
世美初期的举动令人满脸疑惑,如果还不开始后面的情节我真的开始骂娘了。
但发展到后来,踩着世美酸涩的心,会慢慢了解偏执行为发生的缘由。
想要表白的那天,发现对方的日记本里有一个陌生的代号,还写着“想要吻她”,一瞬间不知道对方的心是否和自己站在同一边。
也可以(仅指我自己可以)理解世美一直央求夏恩一起去mt,站在在想表白的边界线上,模糊的眷恋和爱将要达到顶峰,一杯满溢的水,如何收回?
刚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世美老是莽撞、为什么要那样对多惠。
后来想想我也做过这种事,不成熟的占有欲,是少女的一部分,它不完美,甚至愚蠢得让人厌烦,却编织成青春的遗憾。
遗憾这种东西,价值因人而异,有人无法接受,觉得本可以避免;有人当成至宝,守候一辈子。
躺在草丛中的躯体、转换成一张张不同的熟悉的脸,迷路的流浪犬,失去寄托的少女,曾并肩的公交车上播放着冰冷的死亡讯息。
想要说出口的表白,落在鼻尖上的轻盈的吻,一起沉入海底。
我们死在了学会爱的第二天。
其实我可以理解一些评论讲的。
但可能是在之前读了金作者写的两本关于世越号的书,看了相关的纪录片,每次都在想那些年轻的面庞如果还能再见,会诉说什么遗憾呢?
感谢这部电影,用平凡的一天消解了巨大悲哀的底色。
没有必要从看什么甜甜的女同性恋/吃糖来切入。
这是犹豫的、自私的、平凡的爱人们,或者说,人们,的一天。
在没有任何前情提要下看了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完爱乐之城里面有关于梦境的系列电影,然后发现人家的片单里面有这部就点开来看了。
一开始看的时候发现是自己很喜欢的梦核滤镜,还有点小惊喜,而且两个女主角的演技都非常非常的自然和娴熟,自然到我想听她们拌嘴到永远,也让我想到《过春天》里女主和她的闺蜜吵架的时候。
实在是太日常,结果看到后面告诉我,他们原来是相爱着的,我其实觉得这有点破坏氛围。
一直在等一个梦境,结果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些毛骨悚然,特别是躺在草地上面不停换脸的那个场面,就是因为我没有提前去看他的背景介绍才导致我看这部分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吓人,包括结尾的那一段,我觉得有种看《血观音》的那种不寒而栗,还是有点恐怖的,即便是我知道这个世越号的背景之后,我还是觉得有点恐怖,可能是因为深夜也可能因为死亡还是会让人觉得恐惧。
但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点是里面青葱充满绿意的画面,让人看得非常舒服,还有就是女主角的脸蛋非常非常的漂亮,很青春靓丽,非常的澄澈吧,这是属于少女的青春感。
这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追随高中生年轻而又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你能感受到如影随行的死亡元素。
导演使用了最明显的隐喻,处处都暗示着整部影片的死亡基调,就差直接告诉我们。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正有这高明至极的隐喻。
停止摆动的时钟、掉进水沟里的恐龙、被关在集装箱里的狗(隐喻沉船中无法逃生的少年们)、路过的丧葬仪式……甚至如果这些隐喻存在于夏恩或者世美的梦境中,这些梦境本身也可以是一种隐喻。
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影片在平静中不知不觉达到了矛盾冲突的最顶峰。
正是因为高中生可贵的生命力,才使生命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生命的珍贵又能进一步反衬出死亡对一个活人的毁灭。
作为一部偏文艺的片子,观众在结局真正来临之前始终被引导着进入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即使是两位女主之间悸动的感情也故意表现一种淡然宁静超然物外之感。
尤其是亭子下的互动,仿佛独立于小区之外的世外桃源。
平静的我们怎么会想到这部平凡安宁的电影即将走向死亡的毁灭深渊呢?
(虽然我在观影前就已经知道了世越号的背景,但还是不敢相信)一想到影片中出现过的每一个高中生都可能已经死在了那一场修学出行中,我就非常难受。
一部描述世美、夏恩平凡的一天的电影,阳光明媚,没有下雨,滤镜唯美。
但是第二天她们就要死去……如果可以自作主张解读一下电影的结局,我希望是开放式的。
世美并没有死,连同夏恩去墓园看望世美的场景,一并都是世美的一场噩梦。
世越号事件在电影的平行次元中并没有发生,她们都活得好好的。
这只是世美在草坪上大睡了一觉,在梦中意识到了自己对夏恩的爱,喃喃自语“我爱你”,同时因为梦到自己的死亡,明白生命可贵,值得的事情要趁早做,醒来后决心告白的故事。
是的,如果没有前面的所有死亡铺垫,我认为我的解读是说得通的,因为梦核电影,谁能够明确哪里是梦的开始,哪里是梦的结束呢?
梦之歌,整部电影都是梦。
就像来自星星的你那种套路。
即使死亡铺垫仍然深刻地提醒着我,也许(电影中)世越号事件实在地发生了。
世美失踪了。
而我感觉她活着,我感觉她在之后的救援中能成为为数不多的生还者。
你一定活着,世美。
爱能穿透一切,包括死亡。
(用典星际穿越)
☘️面对真正共情了的电影我反而说不出什么感想,只是脑海中不断地回忆起过去的自己,以及曾经不知道算不算“喜欢”的人。
说来狡猾,现在的我很难在自己的备忘录、朋友圈,甚至是日记本里找到关于对方的任何踪迹,就算有,也基本用模棱两可的情绪一笔带过。
隐藏得如此小心翼翼,其实也只不过是在劝自己不要将其定义,至少不要定义为喜欢。
哪怕经常会因为对方牵动情绪,想过和对方的未来,拥有膨胀的占有欲,我依旧维持着自我中心的叙述方式,快速刷新着记忆的存在支点,直到对方真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现实中的我们就这样,要考虑年纪、要事事斟酌,更要在现实与情感中做出果断选择,最终缄口莫言、石沉大海。
而电影是拥有笃定与勇气的乌托邦,主角可以大胆地确认自己的喜欢、写下信件或者在日记里抓狂,也可以不顾课业,共乘一辆巴士,边看夕阳边聊天。
哪怕结局再残酷,世事再无常,但至少这份喜欢是纯粹与确信的——只是想和你在一起,爱你胜过了自私。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境里我看见你的死亡,于是我开始害怕,突然想到,就在今天,一定要把这份情书交给你。
致夏恩:原本有很想对你说的话但不知该从何说起我刚刚 从睡梦中醒来有了今天必须向你表白的念头看到好东西 就想和你一起看吃到美食 就想和你一起吃希望你看完这封信 不要逃跑就好了我的心意能够传达到你那里吗?
希望你的心也与我一样一直想你 担心着你修学旅行回来 我们一定去吃好吃的吧夏恩 感觉我非常喜欢你就是 想说这句话”好奇怪,竟然是这么简单的话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五星。
能把这些元素融合起来并且感动观众不容易。
在观看前,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只是单纯欣赏画面和女主的脸)。
把国民创伤和酷儿形象紧密结合起来是非常大胆的、挑战大众神经的做法,但导演成功了。
本片在获得百想 GucciImpactAwards 时被评价“全新诠释了世越号的意义,消除了为什么是两个女高中生的疑问。
”,同样的,也带给我惊喜。
其实这部电影应该算以世越号为主题的命题作文,抛开世越号的话,真的很单薄。
它以同性为壳,将群体性创伤藏在隐秘的、细腻而温柔的少女爱恋背后,或者说,以女性爱为隐喻,折射出那些被淹没的、已不为世人所深知的痛苦。
虽然影片有不少缺点,但情绪非常到位,完全就是看着世越号沉没的情绪写照,无论怎么解读影片中的场景是梦还是现实,都只有悲伤。
ps:世美演员演技真好,这个表演是准影后级。
首页看到推荐,遂冲来看女高拉扯。
阳光,青草,树林,树叶缝里透过的阳光,心形的镜子,死亡与梦境。
好多隐喻,好细腻的笔触,女性视角的温柔,青春期的青涩懵懂莽撞拧巴又真诚,好喜欢女孩们。
好真实又可爱的悸动,用风、阳光、时钟滴答、羽毛、草叶、不经意的接触和小心翼翼的试探拨动敏感的心。
但是脑子有点不够用了,哪里是梦,是谁的梦,那些一闪而过的明白的暗示究竟在暗示什么,死亡和爱,悸动和担忧,爱或自私。
又愉快又羞涩的阴晴不定的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我在做梦。
知道这部电影有历史背景,但看完电影才去搜。
之前对世越号惨剧没有什么印象,中间听到夏恩在公交车上的广播也并没有留意。
现在才后知后觉地感到那种空落。
一颗刚刚雀跃起来的心被拿走的感觉,胸腔里还回荡着愉悦,人却消失在冰凉海底。
很吃惊的是导演居然是男性,全程对女孩们的暧昧内心往复刻画的如此细腻,毫无恶意的目光。
@bc 1. establishing shots r so fk elegantly done;2. 看的时候反应都有些延迟 不知道哪里是梦哪里是现实 或者其实没有分别了?
这些也是sam和haeun在问的问题吧;3. 看见了一个很当代的韩国和一群很当代的teens 会谈论mbti 会用twitter消遣 放学会去买衣服吃甜品打游戏……但同时一些类似于myth/fate/ontological tragedy的“非当代”的元素被镶嵌在这个当代里 让故事本身变得离我们又近又远……最后想通了 也许这种亦远亦近亦古亦新的状态就是postmodernity吧!
4. 【死讯前置】很难不想起在新加坡看的Die Tomorrow 看到有人说把那些文字放在片尾才对 才不是!
只有抱着“死亡”的前提去看这些女孩子and particularly sam和haeun的一天才能看到导演希望我们看到的东西;放在片尾是瞬间的shock®ret 放在片头才有长长的process of contemplation5. 关于所有representation of coming of age lesbian的部分都太痛太痛了。
所有的猜忌、试探、争执、隐瞒、吃醋、冷战……哪一条不是东亚女同在一个sexist&heteronormative society的青春期必经之路呢;what i see as secret love, u call it selfishness 这个也很痛。
当然最痛的还是——这么美的告别竟然是最后的告别了。
或者也许该庆幸——还好最后的告别是这么美的告别。
嗯,这样说完平静了很多。
想想还是好喜欢梦之歌,女高有太多的泪水,不敢说、不知道怎样说的真心话,总是怀疑总是追寻感情的浓度,追问不得就耍小性子,然后固执地掉眼泪。
看得心生躁意,又总会原谅,是因为想到自己,也是因为无处不在的死亡暗示。
起初我以为只是单纯的离别,毕竟青春总是飞快地呼啸而过,没想到竟是死别。
最喜欢的一个暗示镜头,其实近乎明示,两个女孩子互定心意后告别,大笑着挥手、倒退着走路,身后有人抬着花圈从小区门口走出来。
似乎能闻到春日夜露的潮气和淡淡的香火气,在未平的喜悦中带走了心爱的人。
前面的韩式感性略显矫情,如果没有结尾的kiss goodbye ,会觉得是看了一支漫长的kpop mv
too superficial and hypocritical .
+
披了个女同片外壳,但剧情还是又俗又狗血
了解了影片映射的真实事件背景似乎就能够理解全片选用的极致视听了,大量的镜像和隐喻只是青春悸动与失语的装点,私以为从女朋友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那里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场梦境,其后的美好到失真的部分都是阴阳两隔二人的共同入梦
3.5
除非时光倒流,否则破碎的杯子无法修补。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这部完全没有打动我……
还是那句话,男同都在做爱了你们女同还在挤眼。全片最大的矛盾点揭开的时候就这?这??就算你光影好看哇也不原谅你
拍之前不先学一下汉密尔顿吗,技术差,镜头语言也一般
2024.02.29 更新的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1.《首尔之春》,2.《机器人之梦》,3.《梦之歌》,…… → 前三部作品的中文译名刚好都有个「之」字。—— 观看【亿万同人亚译联盟韩语组】译制版本。鉴于此豆瓣条目类型无「同性」,起初感觉世美和夏恩之间像友情之上爱情之下的闺蜜情,知道「洪爸爸」是谁后再联想起「想和洪爸爸接吻,我疯了吧!!」就确定她俩之间有姬情,最后还真就亲吻了。附注:没想到本片和2019年《生日》一样涉及世越号沉船事故(曾看过相关纪录片《那天,大海》),温馨结尾因残酷现实而悲伤。& 欲速则不达,二刷的观感胜过初看。
三十分鐘就能講完的劇情怎麼能拖這麼長,而且好無聊好悶
男导演别拍女同片。如果谁让我拖着我的病腿陪她耍性子乱跑我真的会直接杀人!!sry除了最后两个人分开时几个来回告别有一点意思,其他的地方完全没有浪漫只有两个臆想中的小女孩自私的泼洒情绪。莫名其妙的,前面的人物设计和情绪铺垫不讨巧,再好看的柔镜和调色也救不回来该死的浪漫感。
熟面孔好多
碎片化的梦境拍得太过隐晦稀释掉了现实的悲剧性。少女们尚未宣之于口的爱情,终究成了遗憾
很难描述那种感觉,但是当中途得知原是世越号事件作为原型时,一瞬间惊悚、震撼、遗憾、悲凉、疼痛、希望落空。像是打开了遇害者空难前的vlog,这样似乎更容易带入。无数的悲剧暗示,在前一天的他们是如此鲜活,迎接他们的似乎是更加光明和丰富,然而当灾难发生那一刻,一切化作乌有,甚至会猜测他们究竟是以什么情绪去面对。就像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当终于下定决心收集的那一刻,却在阳光下瞬间蒸发。也像夏夜晚风,哪怕不够清凉也该带着丝丝闷热,但是却“吹得我心好痛”。
以为会是小清新的青春影片,没想到拍得一点都不悬浮。死亡如影随形,如同某种征兆,抓挠着青春期敏感脆弱的心。那样的日子,浮光掠影,失焦混乱,心事荡漾,少女们在一个美丽的谜里耗尽青春,然后死去。她们的爱,是死亡前微微发烧的灰烬。
其實也是All of Us Strangers…
隐喻拍得太晦涩的结果就是催眠
构思精妙,爱在来回反复之间破茧。可是,因为嵌入了“世越号”的背景,所以爱又无法破茧。是不由人呀,这苦涩与成长,甜蜜与沉重的相融,青春与青春的戛然而止...实在让人感叹,滋味复杂。不过,看得累眼,其实导演根本无需借助这种滤镜去渲染叙事氛围嘛。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