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ssion, tha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country.--By Dixon's superiorPeople are not divided into groups of good or evil as we read from some fairy tales. Dixon in The Terminal is a villain in some ways. But he just lacks compassion and flexibility.Viktor, on the other hand, is a man full of humanity. He is a man with love, for his country, for his friends and for his lover. Not capable of speaking English, he could only know from the television that his country was at war, and the capital was crashed. When I saw the tears in his eyes, I was deeply moved. The way Dixon was trying to persuade him to hate his own country, was a little unacceptable, even for me.He is a man with dream. And his Indian friend Rugja supported him so much to sacrifice for him to realize him dream. Rugja stopped the plane to Krakoshia by holding a mop towards the plane. That seemed incredible. But people want to see that fight with the authority can win. We were happy to see that Viktor succeeded. Honesty, diligent, loyal, flexible, loving, he is a man almost perfect.
刚在看一本书,联想到之前看的这部电影。
表明下态度,我很喜欢电影里说的这个人。
十分喜欢。
关于联想到电影的书本上的句子是这样的:没有识别能力的人,才会将真才实学建立在一个空虚的头衔上。
在此之外想到两个例句,一个是某姑娘说,要你选人说你漂亮还是说你有脑子,随即这人又自问自答到我宁愿别人说我漂亮。
前者是一种无懈可击的评价,后者则是自己有能力证实的东西。
另一则是我说要给姑姑进货的小推车,写个宝马的标签贴上。
喜欢这个保加利亚人,有以下几个理由。
1.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记得自己最重要的理由和目的,不受诱惑,坚定不移。
2.没有什么能成为胁迫,引诱他违背自己善良的初衷和本性的东西。
3.置身何时何地总能不卑不亢意志坚强而卓绝的活着,哪怕是从最简单,营利很低的事情做起,也能热火朝天。
4.不会浮夸,实地操作,这个人是靠自己的手艺和本事赢得了机场建筑设计师的认可。
身处异地,他有勇气,有爱心,有实力,构建自己的美好生活,赢得在场人的喜爱。
不可置否,光环效应的影响力,可以成为十分便捷的交通工具让人一路扶摇直上。
很古老的预言故事也诉说了这一影响力的效果——狐假虎威。
虽然这样的词汇形容起来,有些严厉,但事实确是这样,人们拼命的和好的事物,成功者的形象或者姓名拉扯到自己身边,仿佛一束光照进来,自己的形象也霎时间有了变化,光鲜起来。
这提示:应该在心理采取精兵简、不依不饶,名目繁琐、条目苛刻的面对同盟者,是一种保护措施,也是一种自我强大的方式。
关注实体性的东西。
每次只说自己,不是兀自尊大,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靠自己的本事活下来。
好好的活着。
和片子本身的关系不大,片子里是一个封闭的,理想化的世界,倒是这个世界里面也有权威,权威无处不在,当这股势力在压制你的时候,应该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老头Gupta操着印度腔英语说,今天有个英雄挺身而出,“No one dies today!”,然后第二天,机场所有的地方都贴上了维克多右手的影印。
这是影片最感人的情节。
“同情心,是这个国家之所以伟大的原因”,老机场负责人意味深长地对即将接班的Frank说出了影片的核心。
或许“同情”并不是最准确的翻译,“同情”有时候意味着怜悯、同病相怜,但是影片中的同情,指的应该是真正的关心、理解、阅读彼此的灵魂。
Gupta,一个讨厌的印度老头,没有人知道,他刺伤了一个坏警察,偷渡来到美国后,整整做了23年清洁工……负责签证的黑人女孩,每天的工作只是机械地在不同的护照上打戳,红色的护照或绿色的护照;红色的戳或绿色的戳……没有人知道她也喜欢歌剧,只是买不起门票;开餐车的Enrique,一个墨西哥后裔,没有人知道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没有人知道她之所以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维克多来到之前,没有人试着去了解他们。
他给予了他们所需要的“同情”,阅读着他们心底一个个的故事。
然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Enrique收获了美妙的姻缘;Amelia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正视了属于她的命运;Gupta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勇气,唐吉坷德般冲向飞机,他发现自己在这个机场已经呆够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春园”中卖唱的歌女,年复一年表演水上芭蕾的女孩,也许一个过路人的淡淡的“同情”,就能改变他的一生。
即便她们象Amelia那样继续着原来的人生,也会带着不一样的心情,走下去吧。
影片最后,收到拦截命令的机场警察们,一字排开,挡在维克多前面,当我以为警察将阻止维克多入境时,带头的警察脱下了他的外套,披在了维克多的肩上,“外面很冷,你用的着它”。
Frank下了愚蠢的命令,因为他忘了,机场的警察也是有色人种,薪水微薄,维克多的“同情”同样感染了他们。
他其实并不想从“美国”拿走太多东西,只要一张老爵士乐手的签名,他父亲生前收集了56张,还差一张,仅次而已。
靠,太主流了。
基本看个人物出场就能把结局猜个七七八八了,只是演员演得还不错,代入感比较强,否则我恐怕看不到20分钟就关片子删文件了。
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励志片。
伪《阿甘正传》。
永远有两个格格不入的人。
英雄永远出身卑微,但心地单纯,善良,热心。
讨人喜欢。
BOSS永远身份显贵,但骄傲自大,跋扈。
让人生厌。
初始人员分为两方。
英雄方,BOSS方。
双方PK。
BOSS的手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英雄的手下是一帮杂牌军。
但是英雄有着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他甚至不用做什么,只需要甩几句狠话,抛两个媚眼。
BOSS方的人员就会不断受到英雄的感召,纷纷弃甲曳兵,弃暗投明。
在他们摇摆不定的时候,BOSS有时还会推波助澜,帮助自己手下集体驶向光明的彼岸。
但BOSS不会这么容易就失败,否则电影撑不了120分钟。
他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挠英雄的前进,但他一次也不会成功。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最忠诚的小弟背叛了他。
于是BOSS一蹶不振。
英雄同学功德圆满,抱得美人归。
对了,这里面一定还会有个美女。
绝代风华,举世无双。
给英雄的辉煌成就添砖加瓦。
她和英雄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
后来很扯地偶遇了,又很扯地数次偶遇。
最后英雄给她的一次烛光晚宴,胜过了BOSS送她的十万美金。
美女永远是爱罗曼蒂克不爱美刀。
好像她永远不会缺钱花还可以打扮得风情万种。
P.S.一下,里面有一段,一群中国人要去迪斯尼乐园,签证处,警察A曰:“你见过中国人去迪斯尼乐园不带照相机的吗?
”警察B心领神会立刻扑上去抓人。
——恩,意味深长吧。
前些日子采访一位飞特,离开时他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幸福终到站》,并连声嘱咐我一定要认真看才能体会电影中的那些感动。
时隔一月日子稍微清闲了些,终于有时间静下心好好来看这部电影。
我承认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可看完电影之后,却感觉这个名字多少有些不和题。
从一个语言不同的异乡者到9个月后离开时全机场人都被他征服。
他从不自哀自怨,更不会在惆怅抱怨绝望中等待。
虽然遇到了清洁工人的戏耍、机场主人的阻扰,我们的主人公就像儒家中的贤着一样 不温不火,一件一件的事情做下来。
他抓不住自己的命运的方向,在事物变化的每个过程中,人都是渺小的,就像机场来来往往的人群众中,每个人永远都是一个模糊的焦点。
一场莫名其妙的变故,国家发生了政变,他的身份不再受到承认,突然间他变成一个无国籍的人,他滞留了下来,也再不能踏出机场半步。
面对这实料未及的一切,他无奈、心酸、痛苦、却不得不接受,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
没有人能帮助他,机场从这一刻起成了他唯一的人生世界。
机场的每一次航班的降落与起飞也预示着每一次的离别与回归,欢乐与哀伤就像是人生的每一次悲喜,每一个中转站亦或是终点站。
飞机或许可以晚点,但是该走总会走该来的也总会来,时间可以改变但是生活本该有的方向却不会改变。
我们的男主角不是一个绝望的人,也不是一个情愿孤独的人,他尝试着去适应生活带来的每一次变化,也努力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包括看似不可能的爱情。
他把自己定位在休息室的67号卡座,就像是自己找到固定的坐标一样。
他在机场形形色色的人中间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也感受他们生活。
尽管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似乎漠然于生活的变化,但是依旧还是有人在找寻归宿。
他一直在等待着。
等待自己国家战争的结束,等待自己能够顺利地推开那扇大门走进纽约,等待属于自己的爱情,等待,始终等待。
没有人告诉他终点在哪里,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但是他选择接受,选择将自己的人生义无反顾地用在别人讨厌的漫无止境的等待上。
但是他成功了。
他成功地得到了他人的景仰,成功地创造了自己在机场的另一片天地。
电影虽然被贴上“轻喜剧”的标签,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更像是一部励志片。
一个他乡人,独自到另一个世界,不禁让我想到几天前自己,凌晨十二点拖着硕大的行李包走出机场,彻头彻尾的狼狈——不过,这样似乎是我们这种人共同的写照。
被医生量体温,然后寻找回城的机场大巴,一切历历在目,回头想竟然是辛酸。
好在我比他要幸运,我能想象的出一个人突然之间没有了家,没有了归属。
那种猛升的绝望真得能使人泪连。
而那些打着人道主义的伪人在此刻更是彰显原形。
看到他半夜拿起刷子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刷着墙壁,我的努力让我为之感动。
从小到大无数人对我说,做事情不要急躁,不要求回报看眼前。
起初我很少相信,固执的认为事情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是实时的。
可当等我为自己的观念碰的头破血流并且一事无成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青春开始撤退了……边告诫弟弟妹妹年少的时候不要急躁,不要看眼前,传承还在继续,只是错误依然故我。
等待,是的电影中似乎每个人都在等待,但是他们为等待的事情付出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男主角在接受等待的同时更要努力结束等待,毕竟等待就是为了结束。
等待中,生活仍旧在发生,回忆也时时在作祟,提醒我们曾有过的生活。
但不管是痛苦或是甜蜜,没有人能够选择默然,只能选择适应,毕竟中转过后,还要往前走。
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等待。
我们在车站等待公交车的到来,在车上等待绿灯放行,在交通高峰时段等到堵塞的交通畅通;我们等待一个更好的工作机遇,等待一段缘分,等待一份承诺……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等待,就让等待的过程变得精彩。
凌晨五点半看完这部电影,窗外天已经蒙蒙亮。
《幸福终点站》,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等一下,这不是《拯救大兵瑞恩》的阵容吗……片名是有够口水的,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一直忽略掉这部片的,另一个译名叫做是《爱你无国界》,靠,主演必须是twins、谢霆锋之流才配得起这片名吧虽然每天都在给别人放电影,自己却是几乎快半年没静下心看过一部完整的片子了,每天就追着看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这种我只要负责傻笑就好的综艺节目逗自己玩。
今晚是康熙都来完了睡意还没来,就想随便在迅雷上找一部电影催催一下睡意,无聊沉闷无所谓正好当枕边片儿。
结果一看就看到了天亮……汤哥是来自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杜撰出来的小国家的旅美游客,趁着他躺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中打盹的时候,祖国遭遇军事叛变主权易手,小汤哥一下飞机就成了无国籍人士,在纽约飞机场被及时的拒签了。
小汤哥当时的状况和他之前在《孤岛余生》里一样尴尬,出不了飞机场,也回不了国。
小汤哥使出他在《孤岛余生》中鲁宾逊般的创造力和小强般的生命力,在机场里用你十辈子也想不出来的办法存活了9个月(是9个月吧……赶快写完睡觉去了,就不去查证啦),非但如此,还成了机场里的雷锋、情圣和赌神,拥有一座废登机口改装成的豪宅,一份很有前途的装修工作,一座金碧辉煌的喷不了水的喷泉和一众死忠的fans团等,如果再给他半年的时间,我绝对相信他可以在纽约机场里为他的祖国复辟。
说实在的,这部片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它和台湾的综艺节目很像,“梗”(大陆叫包袱)超多超好笑,而它没有成为经典的原因大概也正是因为落入这种了大众喜剧片的套路。
但套路是套路,好笑还是非常好笑的。
不然综艺节目怎么那么多人看啊。
看完片子后我马上就上豆瓣找了影评来看,清一色都在说片子阐述的是“等待”,人生就是等待,一票人的等待之类的……好吧,我承认,我对这个主题并不感冒。
感动到我的是小汤哥成为机场地勤之王的阳光历程。
如果你突然间没了国籍被困在异国他乡的一个机场里,语言不通,进退两难,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被炒了鱿鱼,银行账户清零,手机卡里连个打电话叫家里支援的费用都没有,你会怎么办?
当你连一个新疆大饼都吃不起的时候,你如何设法邀请心仪的辣妹陪你一起共进意大利红酒晚餐?
如果你是一个每天为了能不能上班准时打卡而烦恼的白领,突然把你扔到了青藏高原那样的驴友圣地,你是会从容的跳舞哼歌还是玩命的在稀薄的空气中搜寻手机信号给老总打电话请假?
……小汤哥的人生随着祖国主权的沦丧而得以开启另一块堪称诡异的舞台,你我的人生又得需要怎样的理由才能让它崭新如初?
是的,崭新如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疲惫与狼狈,逐渐老态又不见起色,日复一日千篇一律,无聊与无奈仿佛已成定局。
然而即便人生有多不如意,有多沉闷,也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去打破这个闷局——这样的麻木和弱小似乎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小汤哥让我看到了重新来过一遍的人生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你肯去为了一个汉堡包在机场里打杂赚钱,只要你肯为了与心爱的她共进晚餐而去做装修工人,只要你肯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在机场里睡9个月的候机椅……只要你是为了你心底真正想要真正热爱的东西去生活,脱掉白领的西装银行家的领带,你过得会比现在更加快乐。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来。
——关于这个主题,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引子,看到这里的你,我们会让你看到更多的意想不到:)
还是美国电影一如既往的价值输出。
明明主题可以更加深刻,一个人掉进了现代制度的缝隙,关于身份和存在的思考应该是很值得挖掘的。
但是荒诞和反讽只有极小一部分,却用更多笔墨描写种族和国家,贯穿全片的更是美国式的乐观精神和他们自称的人文主义关怀。
爵士乐的象征、男女主的恋爱桥段、平凡人的幽默和温情都是美国电影常用的套路。
十几年前看还可以,放在现在就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
《The Terminal》,被翻译成《幸福终点站》。
是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片子,虽然04年上映时票房并不理想,个人还是窃以为很好。
故事很简单,汤姆·汉克斯演的男主角去美国完成父亲的心愿:收集到某张照片上其时所有音乐明星中最后一位的签名。
——之前,他的父亲用了40年,收集了其他人的签名,放在一个装过花生酱的铁皮罐子里。
在美国机场,他的国家发生了政变,签证失效。
于是,可怜的小汤即不能踏进美国,也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海关的主管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只好让他呆在肯尼迪机场。
小汤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这一等,是九个月。
没有钱,没有朋友,语言不通。
这样的困境,是一个特例;却又不是。
我们的生活中,也总会遇到各种意外,却又常常是你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而小汤,没有闲着。
他凭借自己有点狡诘的智慧、真诚的善良和甚至有点顽固的坚持,在这九个月里,谈了一段浪漫的恋爱;撮合了一段美满婚姻;找到薪水不菲的工作;帮助一个同族顺利将部分违禁药品带出海关;交到一批各式各样的朋友;坚决地打击了嚣张的海关关长;……而且,他没离开机场一步。
也有过沮丧和困扰,还好,都好了起来。
发现自己语言很贫乏。
这实在是一部靠细节打动你的影片,我无法把所有的细节都罗列出来,所以,自己去看吧。
我要说的是: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无尽等待,我们要做的,就是乐观着存在。
坚持,然后是继续坚持!
小资的真假,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来源于下意识的生活习惯。
北京胡同里的八旗子弟,流落西方的白俄贵族后裔,这些人,如果没有一个在逆境中还喋喋不休耳提面命着正统礼仪教育的好母亲,那么他或者她,跟街头市井小混混一般无二,窝囊,贪小,穷凶极恶。
由此推之,家庭教育十分之重要。
Keep the change。
不用找零了。
贫困的老男人拿三块钱买二块五的汉堡,姑娘找零钱给他,老男人慢慢推回去那枚黄色硬币。
看到这里多少中国人会笑话他啊,真矫情这么潦倒了还要装小资。
惟有我这有崇洋情结和媚外骨气的人,始终相信,这样的绅士是存在的。
船往下沉的时候,穿黑色燕尾服的男人大开一脚,把老人踹下水里,这,也是习惯使然。
《猫鼠游戏》的编剧,当然是有功力的,俗套归俗套,细节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就象豆瓣上一位朋友说的,“爆米花就爆米花,至少人家是认真炸的。
”对这部电影弹的赞的都有人说,好话坏话都已言尽,资源影评人草根观影者通通举手发言,轮不到我来说话。
在豆瓣上瞄了一眼,没有人提到这个给小费的细节,心下遗憾。
上个礼拜在家看电视,中央十套的《第十放映室》,“城市.机场”特辑,剪了这部电影三分钟片段放出来,三分钟,导演心目中的精华章节,居然就是这个找小费的细节,我很欣慰!
高山哇。。。
流水哇。。。
遇知音哇。。。
趣味相投,何其难也。
一部电影看下来,一堆没搔到痒处的评论看下来,让人恹恹地,只想扛着锄头去后花园葬花玩儿,忽然发现有人跟你一样,被其中一些细微的地方撩起了春心,就象黄蓉帮主身上花朵一样的小补丁,都被惹出了几分欢喜,几分快意,是否应该共同举箸,以之下酒。
咳咳,这第十放映室的导演有人认识吗?
找个有他在的饭局带我同去啊。。。。
拜托了。。。
我很喜欢小资,让人如沐春风的一类人,甚至有时候与“文化”“财富”可以脱节的。
我很怕伪小资,害人不浅,尤其是网络上伪装小资资太容易了。
冯唐对此有专述:“我见过几个以写青春美文出名的东北糙汉,经常在《希望》、《女友》之类的时尚杂志上发文章。
听说冬天三个星期洗一次澡,夏天两个星期洗一次澡,腋臭扑鼻,鼻毛浓重。
他们张口就是:“紫色的天空上下着玫瑰色的小雨,我从单杠上摔了下来,先看见了星星,然后就看见了你。
” ”顺便说下题外话,我发现一现象,北京的同志们总拿东北人说事儿,王朔的剧本《梦想照进现实》里面,徐静蕾的台词:“我也很崩溃有一次,碰见一男的在嘉里中心非说我是东北人。
”瞧瞧,怎么说话呢这是,我认识的几乎所有的东北人,都还蛮不错的呀。
最后,还要说一下题内话。
《幸福终点站》开篇,一堆中国旅客鸡飞狗跳地被美国人追赶,那个大反派chief正经八百地推理呢,他说,你见过中国人逛迪斯尼不带照相机的吗?
这不是正经八百地扯淡吗?
都用数码相机了,相机都揣包里了,谁还挂个大圆疙瘩在脖子上,下次我去美国如果不挂相机在脖子上,难道就是偷渡客了吗。
扯淡扯淡,放P放P。。。
太坏了。。。
无法理解桥段:1.男主爸是个追星狂魔,为了签名等40年!
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放在研发导弹上面估计都有所成就了,但是他选择在等待上面。
我觉得这个爸爸有点失败,还交代儿子继承追星遗愿,我很难理解了,你喜欢这个爵士舞是你的事,关你儿子啥事?
你儿子非得来!?
当然男主不承诺他爸,这个故事没法开始,但是这个开始就很莫名其妙。
2.为什么非要留在飞机场,可以看到几个背景和疑惑点:①他是一个人,没老婆没儿女,没老爸老妈,所以毫无牵挂!
可是!!
你没朋友吗?
没亲人吗?
兄弟姐妹呢????
国家突然没有了?
难道出国前没有相关新闻?
国家出现了问题,不该选择吗?
要么回去参加帮忙,要么选择庇护,告诉别人你想离开自己的国家!
②这个电影把机场头头搞的像坏人,然后男主像英雄!!
我就很无语了!!
明明是男主占用公共资源!
没看到镜头吗?
他一个人霸占一个卫生间,别人都掉头就走!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占用社会资源,作为机场直接负责人不该头疼吗?
而且他给男主出了主意,你可以选择放弃国家,或者回去。
男主办傻,他听的懂英文了,他只是想自私的两全其美,又不放弃国籍又想去纽约。
③最后面都帮助他偷渡是怎么回事?
真的?
这难道有人相信这个逻辑吗?
因为他反抗了机场头头,所以,他是英雄??
他完全没做什么有用的贡献好吧。
不是占用厕所洗漱,就是把在建设中的地方当自己的家,还做了表白墙?
喂!!
这是公共场所。
然后他最轰动的事,就是帮自己邻国的人偷渡药品。
这都是扰乱公共秩序的事情。
有什么好表扬的??
而且机场头子也没说不给他药,就是要开证明,证明他爸真的需要这个药,我觉得这条制度完全是救他爸的命,总有人喜欢乱买药,然后乱吃。
可!
男主帮他躲过检查。
为什么要当做一件好事???
当然最后头头生气要打他确实有点不对!!!
可以任何一个人坐在那个人的位置都非常烦躁好吧!
你试想来了一个人,然后这个人可以成为难民得到庇护,但是不能送回去,也不能放进来。
所以只剩下,让他待在你的地盘,或者他申请庇护,你所有的事都准备好,给他了餐券,让他想一下,他没想,然后你要求他选择庇护,他没选,反正他就赖着你的地盘,占用厕所,占用装修地,随便扯坏你得电路设备,然后还在装修地安置了新家,然后还在你的地盘找到了工作,然后工资比你还高!!
最重要你请他帮忙,谈好条件,他只要翻译,你就给他解决他要出入境的问题,你的目的是给领导看个好秩序。
结果!!
翻译帮人,改了说法,是鬼都看得出来这药不是给动物吃的,结果这个人不承认,翻译也不承认,你还被领导看到凶神恶煞的一面!
请问,是你!
你不觉得这个人讨厌??!
此片唯一欣赏的就是男主的厚脸皮和小强精神,真的,他的精神放在正经事上,不是追星。
不是扰乱飞机场秩序。
我觉得他会大有所为!
我也很难理解女主,一个明知道对方有老婆的小三,而且把自己说成慈母,还说:我竟然还为他们着想。
拜托,是你拆散的!
你这种行为不叫为人,而是绿茶!!
你不还是想让对方来陪你!!
然后!!
你撑着那个渣男没空,你不和男主也蛮开心!!
最后为了拿到签名还真是委屈又回到渣男身边,拜托,你忘记开始想让对方陪的表情了吗?
你也是喜欢的好吧说的好像为了男主一样!
可你最后和渣男走在一起也没感觉你多么不舍得男主呀!!!
厚脸皮公共设施毁灭者配千年圣母老绿茶!
真心绝对的配!!!!
两星认可演技+小强精神。
依旧是汤姆汉克斯,依旧是阿甘的那股精神劲。凯瑟琳泽塔琼斯依旧那么美丽动人。
豆瓣打高分的不一定都是好电影,这部虽然称不上烂电影,但打分明显虚高。个人认为顶多7.5分。导演想表现人的善良、美好,糟糕的是故事设定实在太假,脱离现实,又足够做作,像一部不痛不痒的闹剧。
We are waiting for our love.外国老实人的机场养成记,片子的前半部分特别幽默,我还感觉汤姆汉克斯演出了憨豆先生的韵味,后半部分成熟了以后更多展现的是人与人之间跨越国籍的包容。在一个繁忙的机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免不了要等待,等待合适的机会,以及等待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没看完(没吸引我看到完)
汉克斯继续扮阿甘,机场题材不是很喜欢,豆瓣250大多都是励志题材喜大普奔…
貌似是唯一的美国非团圆版的爱情结局。初看过,还没仔细回味,只是觉得很遗憾。其实美好的ending人人喜欢。我们总在等待或者不得不等待,但是很多时候等待的目的是我们所模糊的。那么到底该做什么去呢?
亲爱的,有时候幸福需要等一等。
YY国度里什么都是浮云包括爱情
看完不知道电影说什么,就是觉得很治愈,斯导大打温情牌,让世界充满爱啊!就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
不喜欢这个故事,太drama了,无论是矛盾的设置还是主角的设计,有种童话的感觉,反派无论如何就是要整他,身边人一定会被感染改变……实际上我觉得这部更适合拍成电视剧,加长详细话他在九个月和身边人的互动,分散和女主的爱情线,感觉会更好。但看到7.7分的电视剧版……
流畅度是可以的,故事属实乱编了
一本正经,大义凛然。比陈凯歌还要矫情的,非斯皮尔伯格莫属。
有些不好理解,西方人常常为了一丁点小事情,如何如何,让你理解不了?其实这就是影片想要告知观众的人生的真谛,你或者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信念?为了幸福?为了找到答案么。
看得太晚以至于如今才体验到一种老派的“幸福”。当然是因为故事原型的去世才意识到根本漏看了这部片子。如今已经不太Buy电影里的情爱,还是更为现实的传奇而感到唏嘘。
与我的人生信条完全相反。过去的就过去了。等待既是浪费。等到头来是一场空你要如何安慰自己不去跳河。
European就是干活认真!工作敬业没话说。最后拖把挡飞机有点假,但也给印度人民加分了吧~怎么就不给中国人民加点分,一上来police就拿中国团开刀了。美国人玩这种片儿还是行,把各国人民损一遍。
3++。趣味性和节奏都是很棒的,但是问题很多。首先故事架构的设定就不会存在吧。设定是听不懂英语,但是实际上没障碍,光靠一点学习是不可能的吧。关口盖章的半黑人小姐姐怎么会直接接受运餐员。俄罗斯人的药那里算是硬漏洞最大的一点吧,机场人员不用问他俩,可以直接看说明书和验成分的。男主要走时受到的爱戴也太莫名其妙了。机场的工作制服外套能随便送人吗。他父亲看到一群爵士乐手的照片七天,之后就开始写信收集签名,这个设定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虽然有些片断蛮搞笑的,不过我还是想说,这是一个很扯J B蛋的一个故事,充满了导演撸管自慰的意淫。
据说本片有真人原型,那哥们困在巴黎机场,不过被催的是困了15年,而且没有凯瑟琳泽塔琼斯这样的美女赏识。
【B+】六年半前标记的想看,今天总算看掉了。故事是标准的斯式童话,从角色到情节都是虚幻而美好的,没什么可讲。比较有意思的是斯皮尔伯格对场景的利用,飞机场平常不过只是块背景布,在这部电影中竟然变成了“主角”,利用多层次的景深镜头,多变的群众演员调度极力表现机场的“繁忙复杂”感,所以维克多虽然从头到尾都困在机场,却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觉得他像是掉入了一个小小世界。老斯的水平还是必须瑞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