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南通人,看这部电影实在是亲切,里面的台词好多是南通方言,地点全部都是小时候待过的,我老家唐闸的,奶奶现如今还住在天生港,天生港电厂就在奶奶家旁边,从唐闸去天生港会经过五接桥,从唐闸进城会经过十里坊,有太多太多的共鸣了,包括电影一开头保剑锋出演,他就是正儿八经的唐闸人,电影真是用心了,评分却如此低…
浪费真故事,浪费好演员,浪费钱,浪费观众时间……这拍的什么玩意儿?!
居然还拿了这么多奖?
评分也不低!
太扯了!
想泄个愤,还被告知要写140字才给发,我去~~看这样的破电影真的是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
其一,我是奔着题材去看的。
其二,我是奔着演员阵容去看的。
我也是真的不忍心吐槽抗战题材的片子,可是....首先,平实的标题,人人皆是主角的设置,让我对它饶有期待。
本以为它可以成为《色戒》《金陵十三钗》那样的经典,但貌似,我是高估它了,而且是大大地高估了。
导演把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
看了介绍觉得,这一部电影的抗日题材跟以往的题材貌似不太一样。
因为以往抗战题材得片子都是大团战模式的,表现市井小人物的影片比较少。
本以为这场“柔弱的抗争”会很有力量,抱着稍许期待,我才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刚开始,那些市井乡邻相互斗嘴,相互挤轧的场景还是让人觉得满接地气的,也是抱着期待想看看接下来人物的历程是如何转变的。
一幕幕的看下去,一个个的失望接踪而至。
马伊琍、姚晨,都是打酱油的。
姚晨至始至终就没出过那个小铺。
马伊琍在剧里没有任何关键性的作用,就是刚开始斗嘴的时候叨叨了那么几句市井台词,后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作用。
城楼上认领尸体那一段,鬼子下令说谁敢来领尸体就扫射谁,大家一起往前走,不惧怕鬼子的机枪,你说这是民族精神我可以理解。
但鬼子莫名其妙的扭头走掉,随后又没下文了,是什么鬼?
鬼子看到姑娘肯定是成批量的带走,而且是越多越好,还会跟你个市井小民讨价还价?
好吧,这些我都忍了,安慰一下自己,也许是这部电影筹备时间比较短,也许是演员都很大牌档期都比较满,剧情节点设置的才显得格外仓促。
但是接下来的桥段简直是让我欲哭无泪。
周冬雨帮了新四军,之后又莫名其妙的跳了濠河,死的糊里糊涂。
汉奸老公带着伪军去抓人,结果四个人都是间谍,这些街坊邻居是怎么混进宪兵队的?
几十年的街坊邻居站在他身边他居然不认识,还让人反过头来一枪把子把他打河里去了?
剧情不紧凑,逻辑不严密,这些都可以原谅。
但是拜托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历史啊?
你是否知晓鬼子的徒手拼刺在二战时期世界上都是稳坐第一的吗?
别说几个老娘们,就是国军的王牌军,徒手拼刺也没几个是小鬼子的对手。
被个老娘们拿个生锈的叉子就给插死了?
那个满洲国来的“日本女人”你确定是川岛芳子的人设?
跟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村妇女打架,打架打不过农村妇女我就忍了,最后一枪把自己给崩了是什么鬼?
结尾更是狗血,本来最后的决战鬼子一共10来个人不到,我方为鬼子设置了埋伏,结果却落得一个“全军覆没”。
我方以老娘们为主力,一个个全都站起来扔手榴弹,手榴弹没扔出去,憋了八屈的全让机枪给突突死了。
请问导演你是故意的吗?
这部电影沦为了“抗日神剧”,编剧不管责任在不在你,我都想替你大哭一场。
本来很好的一个立意被拍成了“夹生饭”,虎头蛇尾。
编剧和导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挺好一盘棋,楞是叫你们给下输了!
真是一把好牌让导演打个稀巴烂,不煽情不会演戏,草草收场,影评也只能草草收场,在我心里只值两星。
被西瓜视频马伊琍出场片段吸引了过来,结果很有点失望,可惜了这些演技派了。
佟大为的英雄人物死的好不值得啊,他不出来也许家人都不用死呢?!
周冬雨为啥跳河呢,一走了之就好啦。
三颗星其中两颗是为了支持主旋律。
马伊琍戏不多挺出彩,我以为是卧底,可惜啥也不是。
何赛飞的角色简直杀鸡焉用牛刀!
男人们更不用说了。
感觉这部剧回到了潘冬子时代的叙事风格。
不过也好,不烧脑,适合轻松的周末。
请来了很多名演员助力,阵容强大,但是编剧和导演很烂。
看起来很像南通市和保氏家族有出资的宣传作品。
不过编剧再认真点就好了。
抄袭《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一出,是欺负南通宣传部门没看过历史电影吗?
那音乐配的,真是玷污英雄!
导演,江平,男,江苏南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怪不得能搞定那么多名演员,怪不得导演的这么烂。
不说了,凑140字。
真替南通出资方心疼
这部电影发生在二战时期,开头是1938年三月初几日本又来了。
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时间点是在南京大屠杀结束后,日本进驻南京,而国民党早已将基地从南京迁往重庆。
在影片开始,保剑锋和另一名老戏骨的对话得知大本营已经逃离,只留下一个团来抵抗,这和南京大屠杀前大本营撤离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当日本在尝到南京大屠杀那种极致变态的杀人快感之后,在南京周边的市也继续开展烧杀抢夺的非人性行为。
到了1943年,日本已经开始以优越感的种族主义来治理那些他们所侵占的地方。
南通便是其中一个地方。
影片的前段是南通市井妇女的生活片段,方言讲的还是很接地气,也铺垫了惠姑娘(妓女)被其他妇女以身体贞洁歧视对待,以及日本人时不时上演一次捉拿新四军的戏码。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日本人将五位新四军的尸体在城门悬挂,并承诺谁认领尸体,这件事就算了(大致是这样),但其实是只要谁上前认领尸体,就开枪射杀。
而当镜头转到百姓的时候,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成年男性很少。
这是否反应了那些成年男性要么加入了抗日,要么被日本人无辜杀害,以至于那座城成为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城。
而这也为那些女人进行了一次向死而生的抗日做了对比。
在这座城有两户家庭成了抗日战争的缩影。
一户是保家,一个大户人家,男性成员参加了抗战都死在了日本人身上,而只留下一个上了年纪需要人搀扶的保奶奶,她最后在绝望中有尊严的自杀。
还有一户是子芹家,也就是这篇电影的主角,子芹的回忆录。
子芹原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她以及弟弟,在战争中也是能保留一点幸福生活下去,但是爸爸和弟弟接连被日本人所杀,只留下子芹和子芹娘。
子芹娘在接连受到了丧亲的痛苦,痛恨日本人。
就在这些痛恨日本人寄希望于新四军的女人们会后来成了炸毁200余里的竹篱笆的主力。
竹篱笆是什么?
是日军建筑出来的封锁线,防止新四军攻打那座城。
其实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女人,一个很有韵味的女人——惠姑娘——一个妓女,一句“我身体脏了,但我心不脏”,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进行抗日,此处不多赘述,如有兴趣,可前去观看电影。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虽然有一些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但总地来说,我还是觉得蛮感动的。
也许会有人说新四军保先生不应该出来救子芹爸,不然也用不上两个人都死了,但是难道要看子芹爸保自己被活活打死吗?
还有的说姚晨演的老板娘对剧情没有什么用,但我却觉得这个老板娘在默默的积攒烧掉竹篱笆的洋油。
但不得不承认,我也没有找到马伊琍那个角色的作用。
这是一部不同性情的女子,却用自己的柔性力量来进行抗争,在家国仇恨面前,国人之间的齐心协力。
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条命,在国恨当头,那些命便留给血与火中,留给下一代的未来,所以那些女人向死而生。
这是一部以女性视角拍摄的电影,每个女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但她们也有着相同的人生。
我想说一下她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她们之间有误会,有争吵。
水芹娘对惠姑娘一开始抱有很大偏见,慢慢了解下来才发现,惠姑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从一开始不理解、有偏见。
到后来慢慢被感动,真正了解她,最后让她先走。
真的很触动人心。
我们也会对别人有偏见,在别人嘴巴里认识人,可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不要用自己耳朵去认识别人,要用心。
一群女人,用自己换来许多人的宁静,换来后代的和平人生,她们是伟大的。
第一颗星是打给题材和情怀的,没办法,我就是很吃战争题材,尤其是抗日情怀,何况这部电影渲染得还很不错呢。
剩下的两颗星是给演员们的,尤其是台词,演绎得实在太有意思了。
故事确实老套,但又很真实。
十岁的小男孩就去打工赚钱养家,走在路上被鬼子打死的故事我好像听老人讲过。
凶残的画面是历史书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再现,但远没有历史那么残忍,不管是文字还是影像,都是要我们铭记历史。
影片的风格很怀旧很诗意,有些镜头甚至有些过时,看完以后才发现是第四代导演吴贻弓导演的作品,难怪呀!
《城南旧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低视角的镜头是耐人寻味的细节。
吴贻弓导演是个非常细腻的导演,《那些女人》中的角色都各具特色,也十分符合女性爱说些有的没的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棒,当然离不开演员们的功劳。
《那些女人》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每一个我以为会带领群众们走向胜利的角色,没过几分钟就gg了,品品这个节奏,就能寻思一下有多少优秀演员参演,respect !
我最喜欢的是马伊琍饰演的江家孃孃,那种在富贵人家打工的保姆的形象被她演绎得生动活泼。
因为比其他人见过的世面广的沾沾自喜,因为别人羡慕眼光的喜形于色,因为要应对主人的临机应变,因为和女人吵架的嘴不饶人,在马伊琍优秀的台词功底和许多微表情的配合下,让人对这个角色是又爱又恨。
当然,其她演员都非常棒,尤其是水芹娘,“乡下女人”的哭天抢地演绎得十分生活化,仿佛就是她经历了生活带来的这一切的艰苦与磨难,造就了一个开口就是“妈妈的”但又绝不妥协的水芹妈。
电影《那些女人》塑造了一群爱说东家长李家短,看谁不顺眼就得说上几句,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却又能保持统一战线,英勇就义。
然而,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固然有她存在的必要,但是有的角色出现了,给了一定的篇幅,就该给一定的说法和结尾呀。
比如姚晨这一角色,我一直期待着她是最大boss,能够运用她智慧大脑,带领这群看上去只会讲八卦的女人们揭竿起义。
结果,她还真就是个打酱油的女掌柜,害。
整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像是看了一场话剧。
整体的节奏有些拖沓,尤其是开头,这个前情提要和后面的剧情联系并不很大,看得我差点想退出了,幸好熬到了片名出现,紧接着是女人们吵架的名场面,以及像机关枪一样的台词,这又把我拉回去了。
整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吧,冲演员看也值得呀!
《那些女人》是抗日题材电影,何赛飞、姚晨、周冬雨、胡可、殷桃、白冰、茹萍、马伊琍、佟大为、谢林彤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南通濠河边,一群不同身份、性情各异的女子,在家仇国恨面前,抛弃前嫌,不计恩怨,与日寇、汉奸斗智斗勇,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这部电影应该是我看过的有最多的知名演员的电影,连配角都是常见的演员。
2020年4月6日以水芹的女性视角,回忆讲述南通城里普通百姓英勇抗日的故事。
全片戏骨演技在线、情节真实连贯、情感动人肺腑。
在群体人物画像中,水芹娘最鲜活、最生动、最打动人心。
起初家庭美满温饱,与邻里街坊尽情插科打诨、嬉笑怒骂。
为掩护新四军躲避,与日军机智斡旋、巧妙应对。
丈夫被日军杀害后,为讨生活挑粪水、入殓尸体艰辛无奈、万般屈辱。
小儿狗子相继遇害后,为保护女儿水芹不被日军带走,忍受刺掌的摧残折磨、受尽凌辱。
最后奋起反抗,决绝拿起刺刀杀死日军,撕下日本军旗并用脚践踩,怒火中烧、满腔悲愤。
还有惠姑娘、开水西施、保奶奶、张家小姐、铜匠夫妇等为国捐躯的英雄群体。
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时也运也命也。
现世安稳幸福来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当下拥有。
不行再多的戏骨也拯救不了的尬。
《那些女人》看到了抖音上的cut找来看的,立意很好,演员很棒,主线很好。但是节奏剧情都要推敲,很多时候都有为了牺牲煽情而去送人头的嫌疑。尤其节奏很奇怪,让人看了不太舒服,还是很感谢那么多好演员的付出啦。
何赛飞和殷桃演的好 马伊利好刻意 感觉有点憋着劲的用力过猛 周冬雨也有点拉垮 其实没必要搞明星拼盘的 反倒出戏
被阵容吸引,一直也喜欢讲小镇故事的片子,殷桃太出彩了,胡可让我意外演的还挺好,唯一活下来的女主应该再找个水灵点的演员吧,不然没法代入呀,虽然剧情很老土有明显bug,但我还是湿了眼眶好几次的
结尾很。。。。而且中间很多情节很像话剧
编导不行。
大咖云集,演技都在线,剧情很雷人啊
还行
女性抗战献礼电影,可惜从剧本镜头剪辑方面没有一个地方是看得过去的,演员倒是找了各式各样的优秀演员,花了不少钱拍一个这么奇怪的电影,实在是浪费了体制的力量。
各位女演员表演都可圈可点
全是演技派,奈何故事讲得不太行……
感觉导演还沉浸在七八十年代的革命英雄电影中,拍摄手法,背景音乐,人物情感状态都还是那个年代的感觉。中枪捂着胸口做痛苦状倒地都是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何赛飞痛哭流涕,痛诉仇恨,咬牙复仇,都活脱脱是祥林嫂加江姐的附体。真是一边看一边尴尬的骂自己在看什么鬼。还有你们这些的客串的明星们,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
确实浪费演员了,主要是剧本问题,配乐也很差,剪辑是快速拼凑。
周冬雨看起来好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战争年代,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不屈的中国人。每一位,都是平凡又不平凡的英雄。致敬。
角儿也太多了!
我觉得挺好的呀!很生活很故事,一个个平凡的百姓,就在一个小镇上,没有那么多空洞的宏大的东西,何赛飞和殷桃演的真好。
全明星流水账
千万别让艺术官僚拍电影了,尴尬死了
明星汇集真是浪费。那些女人只殷桃、何赛飞还可以。就看看两眼,还看到王景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