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打三星,就是因为导演想法太多了,想表达的欲望过于强烈了,所以我们常讲,好的电影一定是克制的,克制导演的表达欲望,克制演员的表演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拍出好电影。
在这里,导演想表达母女之情,父子之情,同性之恋,异性之恋,越到最后反而力量越削弱,电影也就失去了他的成长性,其实每一部电影都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造化之功就在导演的手里。
另外,一个导演的好与不好,真的就是一部电影定乾坤,至少这个导演就很难再超越自己,导演的高度也就这样了。
前半段悬疑拉满,后半段煽情拉垮的类型漫改电影,基本达到及格线。
A. 前半段悬疑氛围充足末班公车,深夜站台。
夜归的男人走下汽车,第13次看到坐着的白衣女人。
她低着头,长发遮住脸,似乎在等人,又像是要完成什么事情。
男人终于克制不住好奇,找她搭话。
女生抬头,面色苍白,神情复杂,对着男人说道: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
年轻护士从睡梦中惊醒,继续自己的工作日常。
联系上晚班的男友,独自下班回家。
路遇一场车祸,同时看到也在现场的男友。
小情侣相伴回家,回到刚刚搬进来的公寓,一个形同“九龙城寨”的封闭筒子楼中。
瞬间穿越香港恐怖片,黎明拖着尸体回家,同死去的爱人吃饭,给尸体泡澡、缝补,沉浸在往日的陪伴中。
然后,在这个新搬进的公寓里,开始出现种种异象。
照明商店。
一个只卖灯泡的商店,老板冷淡漠然,神神叨叨,也不知道这生意怎么做得下去。
朱小梅母女。
美艳开朗的少妇(柳岩饰)带着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少妇情绪时好时坏,一时冷漠地提醒护士别多管闲事,一时又焦急地叫护士帮帮她女儿。
她戴上的手套从来不摘,半夜还上演了将女儿倒拖回家的恐怖场面;
江老师。
明显精神有问题的老人。
记不清自己的房号,边走边自言自语,看着打雷下雨就嚷着要去接放学的孩子,手里握着雨伞,还要一路唱着《小星星》;
神秘少女。
新搬来的房客,独自一人带着块灯牌,可是身后总有两个影子,而且房间电灯忽明忽灭,很显然还有鬼魂跟着她进入了房间;
砂石男。
身上沾满沙粒,喝着罐红牛,操着一口方言。
一会儿飘到悬窗之外问“有人吗?
”,一会儿要带着小女孩出走,一会儿又骚扰护士,充满着危险的感觉。
以及护士和男友自身,也出现了一些怪相。
比如木地板莫名出现的水渍,比如护士看见的离奇场景,满脸血痕的小女孩,多余的影子,少妇奇怪的手掌,一堆黄伞中江老师的照片,等等。
最后,护士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个地方,根本就照不出影子。
到此为止,悬疑感已被拉满。
整体来说前半部分完整和饱满,成功构建起角色和悬念,为后续解密提供了情感支撑。
接下来,就是剧透的煽情部分,不想被剧透的可以跳过。
B. 前后对应的煽情线索前面的种种异象,都是现实车祸中人生线索的一一对应。
母女情深。
对应朱小梅母女的故事,小梅救出了女儿,折断了手臂,将生之希望留给了女儿。
这条线索相对传统和平淡,难以出彩,于是煽情略显冗长;父子相处。
江大爷是被遗弃在养老院的失忆老人,已经忘记了一切,唯独记得的是以前要接儿子放学,下雨要带上雨伞,还要给背上的儿子唱“一闪一闪亮晶晶”。
可是衰老的他被儿子一家遗弃在这里,不闻不问,孤苦伶仃。
最后,儿子幡然悔悟,望着苏醒的父亲涕泪交加,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出院,继续生活。
铺陈还算真实,但无论是煽情还是转折都来得太生硬,哪有一瞬间就恢复孝心的道理?
女性同爱。
神秘少女和心爱的女孩一同逛街,开心跨年,顺走代表着两人名字(J & Y)的灯牌纵情奔逃。
可是心爱女孩要回家相亲,在公车上闹别扭。
撞车的那一刻,爱人保护了女孩,自己成为了无法复生的游魂,新房客最终也感受到彼此挚爱,放弃了回归人间,选择了相伴阴间。
蛮感动的一段,因为放弃生命,逆向选择同赴暗黑世界,显示出爱情的伟大力量。
毕竟是边缘话题,导演表达得很隐晦,中间多次喊“姐姐”。
比起前面两段更有催泪效果。
男女情爱。
就是护士和男友这条线索。
也即白宇航和章若楠两位主角。
据说原著漫画中矛盾更加复杂,男孩为了女孩奔赴而来,却遭遇车祸,于是男方父母将儿子受难归咎于女孩,女孩自身也愧疚到不行。
于是心念所致,也在这阴阳世界的夹层中徘徊无助。
电影中男孩是公交司机,女孩是ICU护士,与运砂货车相撞时,男孩选择献身保住更多的乘客,已经直接进了太平间,失去了领灯泡的机会。
女孩难舍难分,一遍又一遍播放着男孩最后一条语音。
始终不忍放手,于是迟迟无法走出边缘地带。
当然,最后她还是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我们终究要接纳命运给与的一切,放开苦痛和阴影,继续踏步在人生道路上。
C. 原作优劣与世界设定这样以弥留之际和阴阳夹层为世界设定的影视作品也不少,电影《冲撞》和日剧《重启人生》就是典型,算是一种套路模式。
从原作漫画延续到电影的一一对应关系颇有些意思,起码提供了按图索骥的趣味。
运砂的货车与公交车相撞,在公寓中出现的角色,都是在激烈车祸中受难的人们。
照明商店里的电灯泡,就是这些遇难者的生之希望,送出灯泡的老板,就是ICU病房的抢救主任,年轻护士的领导。
通过在生死界限的徘徊,护士看到了悲喜人间的爱恨情仇与人心的冷暖炎凉,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从男友罹难的阴影中走出来。
前半部分不仅是提供观影体验的恐怖段落,其实也是为现实部分埋下伏笔的过程。
只是,因为前面悬念拉得太满,后面的填充和煽情又不够厚实,结果带来煽情段落的无力与冗长感。
因为无论是母亲舍生忘死地救出女儿,还是被遗弃老人记挂着儿子,都是司空见惯的情感桥段,算不上多有新意的情感伏笔。
两条爱情线反而显得新颖许多,女性同爱关注少数群体,男女情侣洋溢着阳光清新的气息,都让人更能投入其中。
所以,如果在后半部分,加入更多的新颖情节,比如为母女和父子提供更为现代和丰沛的情感注脚,兴许就会更打动人心。
至于白宇帆等人演技的平淡,中间转折和“傻大胆”的生硬,就是本片显而易见的硬伤了。
姐姐推荐的电影,和姐姐一起看的。
姐姐已经看过了,大概给我讲了故事设定,是前面有点恐怖因素,但是看到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很感动的电影。
这里的人,有些可以离开,有些不可以了。
离开的女儿,带着妈妈的希望,回到了那个世界;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幸福地生活着;雨珊,不愿回去了,和护着她的姐姐一起,永远留在了这里;而沙土车司机,这场事故的culprit,放弃了回去的机会,努力帮助每个人回去,自己永远留了下来,他在赎罪,可他也是被生活逼着的苦命人;郑满,小章的男朋友,一个在危难时刻猛打方向盘将二次伤害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公交车司机,帮助心爱的女友离开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如果照明商店的存在,可以让发生意外的人们,有机会与在乎的人作最后的告别,那该多好。
“如果你身后有个鬼怎么办?
”“回头看一眼,万一认识呢?
”谁懂!!!
你害怕的鬼,是别人日思夜想想要简单的人,爆哭!
最后那一枚被拾起的平安符,会有人记得他。
留下的人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留恋的爱人、亲人,离开的人,去寻找自己爱的人,勇敢活下去。
珍惜身边人,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作为一个姜草漫画的忠诚粉丝,我对这部电影改编是五味杂陈的,作品能改编成电影版当然是极好的,希望大家都来多关注姜草的作品——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追逐时间》——但改成这样,难免会给人一个错觉,那就是姜草的漫画质量就和电影差不多。
姜草的漫画叙事风格是非常典型的【群像并置叙事】,其基本模式就是,看起来是在同一个主题下完成的不同角色的故事,但随着不同角色的叙述角度的反复切换,将这些不同线索顺利串联起来。
这种创作方式在驾笼真太郎的《超传脑》和保罗·哈吉斯的《撞车》里都有体现。
具体的理论展开可以看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研究》,基本上那本书把这个【并置叙事】的来龙去脉都讲得特别清晰,这里就不赘述了。
群像并置叙事可以说在叙事创作中是非常难操作的类型,比非线性叙事和不可靠叙事还要难操作,它要求你的前后伏笔埋线非常成功,也要求你在不同角色切换之间的互动足够多,要不然就可能变成同一主题下的各说各话了,一个比较反面的例子就是陈思诚当年的《北京爱情故事》。
当然走成了类似“串珠式”风格的创作就落入俗套了,就像散文写作那样,要想“形散神聚”,就必须去找一根明显的红线来将不同的内容缝合起来,有同一动线的(比如《西游记》),有同一空间的(比如《十二怒汉》),有同一主题的(比如《云图》)。
姜草的漫画《照明商店》就是一个操作得比较正面的例子,在这个基础上还进行了一种名为“温馨+恐怖”的风格调和,于是观众一方面会被惊悚气氛所吓到,另一方面又会被温馨感情所浪漫到,尤其是还加上一些“戏中戏”的叙事方式,你都很难分辨到底是真实事件还是故事里讲述的嵌套叙事。
《照明商店》漫画一开始是从公交车站男生下车开始讲起,然后故事讲一半,就进入照明商店的空间。
这个故事又讲一半,就进入小巷,基本上前10话都是铺设不同空间和空间中的角色,然后再将这些角色的互动串联起来。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小男孩志雄和姐姐善海在小巷中间的相逢,一个走不出小巷,一个离不开房间。
当然里面所有角色都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情(不仅是去照明商店拿灯泡)有过相逢,就像智英和贤珠也是有过一面之缘。
这是漫画的精髓,正是因为群像并置,观众才能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穿梭,并且慢慢拼凑出一个有关公交车车祸的事情。
然后观众逐渐知道了,这是生死两届的模糊照应,也可以用肖似蒙太奇来形容。
包括照明商店为什么会出现,也拥有了多重可解释的隐喻空间,可以认为就是医院本身,灯泡既是灵魂也是手术室的灯。
但是电影,就改好了一半,但另一半没有改对。
先说改好的一半。
在维持恐怖的部分,电影尽量做到了叙事嵌套,开头还是一样的,一个成年男子下车之后和陌生女子同路,去住宿之后女子离开了,离开之后店家发现被缝制好的男子。
结尾彩蛋也是呼应这个点,原来是已经过世的女朋友不断给予他生的力量。
这个故事也变成了真实现实和鬼怪讲述的叙事跨层,是被护士许念说出来的,也是被医护主任看到的。
同时修改了原故事看似没有参与到这个群像并置循环叙事里的公交车司机,把这个角色给了白宇帆饰演的郑满。
这点改动就非常好,成功衔接了护士线和公交车线——这样让故事变得更加紧凑了一些。
在漫画《照明商店》里那个耳朵埋进沙子的角色其实就是游离在公交车车祸案件之外的,这个人物也被重新糅合起来了。
同时电影还增加了更多的叙事套层风格,后面出现了催眠、跨越阴阳、讲故事、异构体等各种不同方式将故事的真实与虚构感边界做得更加模糊。
而没改好的一半就比较麻烦了。
首先就是群像并置叙事的消失。
姜草故事的核心就是这个群像并置叙事,必须要在不同环节里交换各种叙述者的视角,才能最大限度营造恐怖被解谜的的时间,并且慢慢放出故事的设定,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放出来。
在电影明显是围绕许念和郑满这两位的核心进行讲述,这就导致其他视角缺失之后,故事前半截虽然也很恐怖,但合理性就不断被削弱了,尤其是那个回字楼的入住。
要知道在漫画里,空间其实是切换得很频繁的:民宿、公交车站、巷子、教室、电梯、大楼、残破房间——空间的多就是因为群像多才导致的,群像减少之后,自然电影里也就只剩下两个空间:回字楼和照明商店了。
空间的减少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后面在解谜反转的时候,小梅姐(柳岩扮演的那个角色)与郑满竟然是认识的,并且目的都是一致的。
要知道在漫画里,就是因为是群像并置叙事,每个角色之间的动机都有所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带来故事的复调性。
而在设定解谜方面就算是暴露得太早了,商店老板和医护主任是同一个人开始,大家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在解谜之后,就开始用几乎是半小时的时长进行情感铺垫催泪了。
不是说催泪不行,而是说在催泪的时候画风直转,就变成了一个纯温馨作品了。
这就让人觉得和前面半截差别有点大,在漫画里,即便故事快要完结,也会维持一定的恐怖感,在第30话里,就有智英又去到人间,也有友熙一直在人间徘徊的样子。
而电影几乎完全没有改动的就是两位女性感情线,我也是非常难得,能在中国的大银幕上看到这种少数群体爱情,雨珊和嘉怡确实最后也是感动到了,更别说孙美林这一头的帅T发型,我都有些心动。
但不得不承认,《照明商店》的票房非常喜人,这才播出一周,这么小成本的电影,就已经快攀到1.5亿元了,简直是羡煞旁人呀。
姜草今年6月的《我爱你!
》也是直接卷出半个月4亿元票房的佳绩,不得不说好本子就是强,怎么改编都是厉害。
随着内地电影创造者越来越依靠偷懒式创作,从直接的抄袭到1:1挪用的“改编”在市场中也屡战屡胜,韩漫韩影成了他们制作“二创电影”的最重要的素材库,而在这其中姜草也逐渐成了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陌生人。
姜草的作品内核大多切中东亚社会中某个小切口背后的普遍性现象、情感和关系模式,他所建构的叙事几乎都是刻在东亚人DNA里的内容。
并且他的作品情绪相较于他自己所生长的韩国而言较为柔和,但是对于内地基本盘观众而言刚刚好。
再加之他的作品几乎都会在主题之外设置一个或科幻或奇幻的高概念,商业性有所保证,以上三点使得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影视化改编的不二之选。
今年一年内有三部由姜草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上线,分别是《我爱你》,《超异能族》和《照明商店》,毫无疑问,《照明商店》不仅是其中最差的一部,并且离中游水准的《我爱你》还差之千里。
其实《照明商店》的题材虽然不算十分新颖或有石破天惊之效果,但是对于简中地区而言仍然算是一个相对陌生和极少被书写的话题。
所谓“你所恐惧的每一只鬼魂都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人”。
首先鬼怪题材一直碍于审查因素是内地作者极难碰触到的,对于鬼怪世界的书写自然就是极少的,此类型更是没有任何出众的角色塑造。
其次,如今都说“性别互换,转发过万”,其本质揭露的是群众对于原本思维定式中已经被接受的双方身份忽然被调转后会折射出更加尖锐的议题,“人鬼互换”也是相同,因为此刻在观影和阅读的你只可能是人(希望吧),人和“鬼”这两个“物种”之间有着天然的隔膜,鬼的世界和情思也不可能为人所知,可是鬼又是人的生命下一个阶段的状态,所以站在鬼的视角凝视人间,带入的同样是人类世界的情感和思维模式。
这个选题本质上和读一封逝者的遗书是相同的,只不过将这封信立体化为一只鬼魂的所言所行,坦白点说是非常四两拨千斤,非常讨巧的创作方向。
可即便是如此,《照明商店》依然被完成的非常差,原因就要回到我此前提到的创作偷懒问题上。
我很悲哀的发觉当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或者说搬运者正在完成从残疾到瘫痪的重大转型,他们像一滩全身上下只有颈部可以灵活运动的烂肉,趴在地板上狠狠舔舐前人脚下的碎屑。
他们的大多是创作甚至连拾人牙慧都算不上,因为再创作的成分几乎为零,将其他作者数年前的成果当成这个时代的至宝,并且为能捡到这个“大便宜”欣喜若狂。
本片的第一层偷懒在于基础设定上的偷懒,作为一部高概念电影,带领观众走进故事的首先是概念本身的设计,在此之后观众很快就会开始斟酌其中的逻辑性。
本片最核心的故事发生地公寓和照明商店,分别对位病房和刘奕君扮演的科室主任办公室。
最核心的戏剧动作,病患们“求灯”和刘奕君“送灯”,代表着病人和医生为了拯救一条生命的“双向奔赴”。
这其实都是非常硬给,非常尴尬不合理的设置。
首先病人的生命能否被保住这件事,在病人上了手术台之后就已经和失去主观能动性的病人没有任何关系了,只和他的病况、伤情以及主刀医生的技术、态度有关系。
而本片完全视这些真正的现实因素与逻辑于不顾,反而着重刻画一个已经失能的伤者病患的“求生欲”。
在本片的逻辑中,只要伤者想活,找刘奕君要个灯泡就能活。
也就是“死与活”本身是不重要的,送个灯的事,“想不想”才是核心。
导演你他妈真是我姐,凭借一片之力否定了从古至今一切医疗进步的价值,“哪里难救了,一直以来都是这个技术,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求生欲涨没涨,想不想见到阳间的人”。
直播带货界有李佳琦之流是常态,医疗界有李佳琦我真的汗流浃背。
退一万步讲,真正把遇难者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怎么也得是消防员、护士和主治医生吧,再怎么说也轮不到刘奕君这么个只会背着手在病房转来转去,说几句废话文学指点江山的官僚抢功。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章若楠扮演的护士还要作为观众带入的主视角进入鬼怪世界,并且由于她身上还背负着一个男友丧命的反转,所以无法作为施救者出现在主线故事中,而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叙事诡计罔顾现实逻辑。
其次是在人物塑造层面的偷懒,我想99%的观众在听到卡车司机问章若楠“有没有看到,一个老头,两个女的,一对母女”时就已经能意识到故事后续要如何发展,以及第三幕要如何煽情和升华了。
本片的几条支线中的人物关系分别是父子、母女和姐妹/闺蜜/恋人(看你愿意相信是哪个),都是人类社会中最最最基础的亲密关系,都是小学生一年级作文里的热门选材,塑造效果的上限本身就非常低,再加上导演的水平和态度极其有限,最终的成片还不如小学生作文来的深刻。
对母女关系的刻画又是母亲假装抛弃和疏远,但实际用心良苦,分别时刻母亲谆谆教诲,女儿一步三回头。
对父子的刻画又是失忆失智父亲凭对儿子的思念千里寻子,儿子忙于工作使得父亲错付,最终团圆相拥儿子誓要当个大孝子。
对于情侣关系的刻画又是女方“鸡男友”导致纯爱战神为爱意外酿成悲剧。
以及最尬的疑似姐妹疑似les的孙千孙美林,当做姐妹关系看待,顺遂生活保护反骨妹妹的姐姐人设很俗套,当做情侣看待,对于同婚同爱的矛盾书写还停留在不得不相亲很可笑。
没有一对关系是富有张力,甚至是有哪怕一点无法预测的,无聊显然不足以形容观感灾难的第三幕,更多的让人生出的是对于导演受教育程度的疑惑。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貌似本片中“二孙”的情感关系还引起了很多对于les题材感兴趣的观众的狂欢,我只能说各位如果不是在无知的情况下错付了,那还是吃点好的吧。
导演这样拍可不是什么照顾同温层观众,可不是为什么为了打破审查的桎梏,更无作为简中院线片同爱第一枪的英勇无畏。
只是单纯放弃了思考创作摆烂,照搬了姜草漫画的原设罢了。
因为她为了通过审查刻意遮蔽两人情侣关系本质的方式其实既笨拙又直女,并且非常希望观众不察觉这段关系的暧昧性与多义性的——把情侣引导成亲姐妹。
我们也在内地院线见过《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经过风暴》和《盛夏未来》,其中都涉及了对于人物同性性取向的情节,而且都并不是次要人物关系。
而这些作品都是在没有任何原著和“懂哥分析”的情况下观众可以在自己的独立观影过程中轻松get的,这才是真正的主创有将这段关系迫不及待的告知观众的做法与作品。
至于《照明商店》,导演大概率觉得两位女性的爱情关系是对于她作品上院线过审查的绊脚石、拖油瓶,巴不得一个人也别发现,一个帖子都别讨论,赶紧欲盖弥彰遮藏起来。
最后看完全片虽然睡意中带着一丝愤怒,但是彩蛋着实是把我给逗笑了。
开头章若楠同事讲的鬼故事里腹部缝针的男子居然也是这家医院的病患,笑死,那搞了半天你们这帮护士就成了那个故事里阴森恐怖的红衣女了呗。
那序幕里那两位姐妹一个尖叫一个尖笑的滑不滑稽啊,这下小丑成自己了。
其他的不讨论,她俩的part是真的好看。
不是友情!
是直白的爱情!
是危险时,不顾自己护着她的爱情。
是想她活着用尽一切手段的爱情。
是想和她在一起放弃生命的爱情。
吵架不代表爱!
分开坐不代表不爱!
整个故事没有一句爱,可是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个决定都在表达对彼此的爱意。
在这个世界她们停了心率,在另一个世界她们开往了幸福。
她叫她姐姐,她叫她崽崽,这个爱情真是太酷了!!!!!!!!!!!!!!
海报《照明商店》是根据韩国漫画家姜草的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漫画出版于2015年,名字充满了浓浓的漫画感,对于我这种从小看漫画长大的小孩,有着不可抵御的魔力,我决定走进电影院,看看这次,导演蔡耳朵,这个90后的女导演,将如何改编姜草的漫画,又将如何做中国本土化的再创作。
姜草的原作漫画一、气氛营造因为没有看过原作,所以电影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开头的小彩蛋是剧中人物讲的一个鬼故事,诡异气氛拉满。
当护士许念从医院的椅子上醒来的时候,闹钟显示23:30,这个在夜晚发生的故事一直沉浸在一种很黑很暗的色调中,唯一明亮的就是片中的“照明商店”了。
剧中的人物相继出现,妈妈和孩子、老爷爷、酷酷的女孩,他们都住在这个居民楼里,女主角和她的男朋友郑满住在其中一间房间里,他们正在装修他们的新家。
而这栋楼,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不断的漏水、毫无征兆的断电、比如找不到家门的江老师、拖着孩子进门的妈妈。
女主角许念越来越感觉不对劲,开始做噩梦。
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诡异不安的气氛中,连街角的“照明商店”也很奇怪,老板不做生意,只是坐在那里喝茶,表情凝重。
他不断对许念重复着“你不属于这里”。
在电影的前半段,导演很好的把控了影片的基调,氛围感营造的特别好!
无论是影片的色调还是光影,都让人瞬间进入到一个异世界,观众可以很肯定的知道,这里不是人间,这些角色可能也不是人。
导演通过雷电、雨天、灯光,场景,充分制造了悬疑神秘感。
而“照明商店”的光影又异常明亮,沐浴在金色的黄昏中,和黑暗形成强烈的反差。
观众也很肯定的知道,这里也不是人间,仿佛是天堂。
照明商店的灯二、角色塑造在这部电影中,虽然是一个群像戏,但角色塑造每个人都很成功。
先来说说柳岩饰演的妈妈和她的女儿,一个美丽的母亲独自带着一个小孩,她们看上去关系很好,但是妈妈却要把孩子送回到前夫的身边,一开始,都是按照正常的逻辑线路拍的,让观众以为她们就是一对普通的母女,直到妈妈拿出卫生巾,教一个小学生的女儿怎么用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妈妈可能有问题,她不是精神上有问题就是过于狠心,谁会在孩子都还没长大的时候就告诉她女人会来月经这回事?
她这是要抛弃自己的女儿吗?
然后特写落在她抱女儿的手上,我们又意识到,她的手是不是烧伤了,她为什么一直戴着手套?
观众的疑虑此时和女主角护士许念是一致的。
导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观众一步步走入谜团。
直到她拖着女儿的身体,直到女儿的脸上出现血迹。
这里要重点夸一夸柳岩的表演,她在里面演一个离了婚带着孩子的母亲,外表上她很时尚也很美丽,但她对女儿的感情是如此浓烈,柳岩的表演完全说服了我们,这就是一个很爱很爱女儿的妈妈,甚至可以为她付出生命的妈妈。
所以当最后她与女儿告别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梅姐和她的女儿另外几个角色,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核心,比如酷酷的女孩刘美珊和孙千饰演的刘嘉怡,虽然以姐妹相称,但明显就是爱人吧!
最后,她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永远在一起了。
还有老爷爷江老师,一直拿着一把雨伞要去接儿子,这就是他的执念啊,在他的世界里,儿子还是那个被他背着,在他背上听他唱“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小男孩。
这些小细节都描绘出一人一个小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段触及人类内心最深处的软肋。
女同能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真的很进步
江老师三、后半段的反转当观众还沉浸在前半段诡异的气氛中时,后半段的反转让人意识到,这绝不是一部“鬼片”那么简单。
原来每一个“鬼”都是你曾经深爱过的人。
妈妈因为爱着孩子,所以在异世界中,希望孩子被得救;爷爷因为思念着儿子,所以总是走不出这个异世界;酷酷的女孩因为思念姐姐,所以被困在那个房间中等待一个影子。
而那个“照明商店”的老板,一直在等着他们来拿自己的灯泡,只有拿到自己的那盏灯泡,他们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世界上的一束光,就是一个人,如果这束光熄灭了,那么,他们也就不存在了。
连那个本来人人都恨的肇事司机,也有自己的故事,他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被老板催逼的打工人,他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留在这个异世界中,就是为了把他们带到“照明商店”的老板那里,拿走自己的灯泡。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灯泡而最大的反转,却是女主角许念和她的男朋友郑满带给我的,原来郑满也在那里公交车上,他就是司机,而在事故当晚,郑满就去世了。
因为对男朋友太过思念,许念来到了“照明商店”的异世界。
我突然想起来,为什么前半段总感觉饰演郑满的演员怪怪的,原来这一切,都是导演埋下的伏笔,原来郑满也是“鬼”。
而“每一个你害怕的鬼,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人”。
当天台上下起暴雨,许念问郑满“如果我后面有鬼怎么办啊?
”郑满回答她说“那我就留在原地看着你,你往前走!
”
许念和郑满编剧和导演完全解构了我以前对“鬼”的看法,从小到大,我最怕鬼,印象中的鬼总是各种惨状,吊死鬼、淹死鬼、撞死鬼等等,但我从来没想过,这些“鬼”原来也是人,这些“鬼”生前也有所爱之人,也有人爱着他们。
他们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是恐怖的呢?
他们可能死得并不安详,所以带有遗憾,便留在这世上,带着执念,找寻生前的爱人。
他们是我们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去除执念,帮助他们找到所爱,有一些留在阴阳之间的人,是帮助他们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灯泡,重回人间。
《照明商店》是我今年看的最惊喜的电影,导演是一个年轻导演,又是一位女性,她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充分调动情绪,用别样的手法拍摄了一部漫画改编的电影,感谢导演,感谢演员,感谢主创。
在开满鲜花的尽头,有一间“照明商店”等着我们,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灯泡,而每一个灯泡,都是我们思念的一个人。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边哭一边骂的,真的非常非常好哭。
中国有句老话说人死如灯灭,把生命比作灯是我觉得比较有创意的点,在我还没想到这句谚语的时候,其他的再也没有任何优点。
现在来说缺点,我是冲着这是女导演拍的看的,在写这个评论之前在看了一眼编剧,很好也是女的,完美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就花钱看了,但是这钱花的我很难受!
第一,在看到柳岩演的妈妈的角色和女儿交代临终遗言的时候我是非常无语的,在哭的间隙翻了白眼,一个离婚带了女儿的妈妈最后的遗言竟然是,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在垃圾堆里找男人一定要擦亮双眼,你以后也会有生命的延续,要告诉孩子“外婆”是一个大美女,在搞笑吧?
你在说什么你知道吗?
一个在车祸中妈妈为了保护女儿丧失生命的人女儿还会不会想生孩子暂且不提,你一个已经认清男人有多傻屌的人还想让你的孩子结婚生娃,这就很离谱,你难道不应该说妈妈希望你活下去,因为这个世界很大,有无限的可能,你还没有见过,一定要活下去吗?
这才是一个正常母亲应该对一个上小学的小女孩说的话好吗!
而不是那么着急让你的女儿去当lv子啊第二,社会主义姐妹情,拍不了别拍了,真的,社会主义姐妹情非常恶心,女女性缘不配存在在这片净土上,只能活在阴间,见不了阳光的她们死了就圆满了,好棒棒哦~鼓励男女性缘的存在,美化男女性缘关系,一个男的无论有什么样缺点,只要他死了就可以美化成我很爱你,我愿意全心全意为你付出,我想让你活着,你信吗编剧,我不信,男的不应该是我死了你也不想活下来陪着我吧。
第三,父子永续,男权雄霸世界,母女不能一起活着,但是父子要永永远远的存在,不能死的,死了就不能和儿子和解,家这个伪命题也会瓦解,妙啊,一个把自己爹扔在养老院不去看的子父亲快死了听到一闪一闪亮晶晶良知活了,难道不应该是赶紧拔管我要继承遗产吗,又一次美化了父子这种存在的关系,其实这部电影的内核应该叫原谅,和解,受害者原谅司机撞死他们,父原谅子,拉子原谅女友不和家人出柜,女主原谅男友的各种种缺点,因为死了,只能放下了,编剧真是自己把自己都写信了,陷入无限闭环第四,一个微电影拍成了一部两个小时的内核为原谅的只为煽情服务的东西,看的我虽然泪流满面,但是这钱花的实在是如鲠在喉啊,不吐不快啊!
我在观影前对影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面吓人后面感人”。
其实我在看完之后一直没敢骂,因为,他确实是,先“吓人”后“感人”,和我很喜欢的动漫《深海》的逻辑差不多,但是我很爱深海,所以我觉的不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我的偏见。
但是我一想,《深海》的画风和音乐本来就能吸引我看下去,然后实际上,一切还是有迹可循的,观众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是梦境,就是对于后后期的大转弯,它是有足够多的铺垫的,这个铺垫不是一滩水,也不是一个手指,而是梦境中所有的人物,和影片开始小女孩所经历的船上的人是基本对应的。
但是这部电影前面就是一直故弄玄虚,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拖着女儿在外面走,那个痴呆的老爷爷为什么要让他看后面是什么,而且那一滩水直接设计成男主一直在出汗不就行了,那女孩都能有两个影子,男主一直出汗怎么了?
就是怕大家猜出来,又不是在拍悬疑片,最后弄得那么生硬。
整个看下来,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就是割裂的,前面就是各种奇奇怪怪,后面就是一个一个人物轮流讲他们的故事,逻辑也是十分的不明白,男主想要女主离开,方式是让她意识到这里不对劲,然后,这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要拿灯泡?
怎么女主一走就都知道要拿灯泡了。
最不合理的就是柳岩这个角色,那个手怎么不对劲了,是很多土吗。
然后,她好像是唯一一个知道可以去拿灯泡的,怎么早不让女儿去,我真的他们再多抱一会女儿的灯的熄了。
然后还半夜拖女儿.......。
《照明商店》片尾彩蛋郑恺饰演的眼镜男贤敏 最终想起了海陆饰演的白衣少女智英。
电影做出的改编其实是对原著漫画的致敬,因为在原著中眼镜男和白衣少女的故事才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关键!
《照明商店》改编自韩国漫画家姜草的同名漫画。
在一条又黑又暗的胡同尽头有一家人迹罕至 专门卖灯泡的照明商店,这里每天都光临一些奇怪的客人。
而亮着的灯泡和坏掉的灯泡,其实分别代表着活着和死亡。
郑凯饰演的眼镜男每天下班后乘坐末班公交车回家都会在站台上见到一个白衣少女安静的坐着。
眼镜男很好奇为什么每天同一时间都会遇到她。
久而久之,这种好奇的心态慢慢变成了一种心动。
终于,眼镜男鼓起了勇气和白衣少女搭话了!
但是此时的眼镜男还没发现,白衣少女的十只手指甲居然全部长在反面!
原来,白衣少女和眼镜男原本是一对恩爱的恋人。
白衣少女每天坐在站台就是为了等眼镜男,她希望眼镜男可以认出自己,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眼镜男和她搭话了,可惜眼镜男已经不记得她了…
眼镜男因为白衣少女,于是决定从家里搬出来住。
那天,白衣少女也是坐在这个站台的同一个位置等眼镜男,两人互相发着短信,还约好一起去看新租的房子。
但是就在这时一辆送货卡车从她面前飞驰而过,接着等了好久 眼镜男都没有回她信息,片刻过后几辆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过…
原来是男朋友眼镜男乘坐的公交车被送货卡车从侧面撞了上去。
眼镜男乘坐的位置刚好在正中间,眼镜男被拦腰撞击,濒临死亡!
其实眼镜男和白衣少女的爱情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
当眼镜男在急救室接受抢救时,眼镜男的母亲情绪失控,把儿子车祸的责任全部怪到了白衣少女身上,甚至在电话中对她说:眼镜男已经死了,都是因为你她才会死的!
白衣少女瞬间崩溃,准备上吊殉情!
但是就在这时眼镜男父亲发来信息说出真相,眼镜男其实还活着。
白衣少女使劲用指甲抠勒住自己的绳子,但是纵然十个指甲全部抠掉,也已经为时已晚!
眼镜男伤的很重,无数次病危却一次次被白衣少女拯救。
原来,在照明商店的异世界,眼镜男的身体每到晚上都会断裂。
虽然眼镜男已经不认识曾经的恋人白衣少女,但是白衣少女还是会日复一日的把他缝好。
而每一次的身体拯救其实也对应了躺在病床上的眼镜男每一次的转危为安。
互相爱着的人到最后都会认得对方!
白衣少女不明白眼镜男为什么不认识自己,于是带着他去了很多充满他们回忆的地方,白衣少女坚信总有一天 眼镜男会认出她!
当眼镜男冲着楼道里的感应灯挥了挥手,白衣少女以为眼镜男终于认出了她,在呼唤她!
但是随着灯光亮起,白衣少女明白了现实就是眼镜男不够爱自己,滴答滴答眼泪掉下来,眼镜男的脚下还多出了十只被揭下来的指甲盖…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