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段里梁家辉盯着远处隐蔽的监视器N秒钟后说,肥仔,走!
看过盗火线的都记得罗伯特德尼罗也有此桥段。
梁家辉表现很好,已经向我们一直尊敬的表演大师们靠拢过去,但可惜剧情到此已经虎头蛇尾的一毕了,任达华在医院抢救,没办法高手决战,就只能让梁家辉自行了了断。
梁家辉的脸又比以前宽了些许,还是很精炼的成功小商人行头,饰演不动声色但怀有苦衷的反面角色已经拿捏得很合适了,但跟罗伯特德尼罗在盗火线里还是多了一点点没有根源的杀气。
我看已经很受用了给九分任达华自从跟杜琪峰混了以后脸就没消过肿,捣持的越来越大叔。
这回还有了肚子,这次因为饰演正面角色,除了很大叔以外没有太大的性格反差,跟黑社会里他演的那个角色比有点平,跟艾尔帕西诺在盗火线里比,只能再次衬托我偶像地位的至高无上了。
林雪总还是能从另一个风格发光发亮,每部片子里都在吃,这次终于吃出了事儿。
要特别提下的是任达华第一次讲笑话的那段,一个人在车里讲,一票暗哨在不同的地方,伪装成不同的角色在听,每个人都有非常轻微的反应,挺有意思。
个人觉得比《枪火》里的一帮人不苟言笑的踢纸团高级点。
很想再学习一遍《盗火线》--- 绝对的警匪片样板戏。
其实还不错啦从头到尾我都没有犯困。
剧情紧凑,节奏很好。
算优质的作品,看得也很爽。
唯一遗憾的一点是还是过于公式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上司,女主角的成长等。
尤其是狗头的“老马失蹄”有点太刻意了,完全是强行为了“女主成长”。
当然最后那个笑话是点睛之笔。
观众会跟着警队成员松了口气。
然后雨过天晴,猪女完成了任务,反派的死亡,草草收尾,算是给具有普遍的善恶观的观众一个交代,也说得过去。
我想应该在第二次任务重放弃跟踪隐形人,而专注当下任务,就可以体现女主的成长了。
这个任务直接圆满结束,而隐形人被相忘于江湖,直到多年后遇到,或直接按下不表,电影直接结束。
也是一种留白的美。
当然这样也许太过艺术,罪大恶极的恶人没有得到制裁,没有打到观众的爽点。
那也可以像狗头说的那样:“我试过跟丢了老板,断了线,点知我返到屋企,他搬咗我隔离”。
女主第二次任务选择专注当下任务,放弃跟踪隐形人后,却再下一次莫名其妙的遇到了他,在他跑路前成功跟上,弥补遗憾。
总之有很多种处理办法,编剧、导演不可能没想到。
但是最终选择了最俗套的一种,算是唯一的遗憾。
当然除了以上瑕疵之外,其他地方的处理还是非常不错的。
比如最后反派的死法也是非常的俗套,他最擅长的杀人方式是抹脖子,而自己也死于抹脖子,但警察肯定不会抹脖子,所以只能自己意外抹了自己脖子了。
算是一种宿命论,善恶到头终有报之类的。
这很俗套,但是有很妙,非常有银河味。
这是一个追踪与反追踪的故事,反派的直觉设定也很有意思。
师傅被抓坐了18年,还是减刑后,实际量刑不清楚,所以他是犯罪团伙中最谨慎的,而他也是18年前被通缉,说明当时很可能是干同一个案子,但是由于他的谨慎,他跑掉了,师傅进去了。
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因为师傅进去了,他知道不谨慎的代价,造就了他谨慎的性格和反侦察能力。
总之设定上很有意思,也能自洽。
而反派认出女主,反而不是因为执行任务时的暴露,而是真正的偶遇,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女主善于观察,但最大的弱点就是她心地太善良,但同时这一点又让她无意中记住了第二位目标。
等等等等。
总之优点还是很多的,虽然我大篇幅都在说缺点。
毕竟一部优秀的作品,最值得讲的也就是缺点了。
犹如一面白墙上的黑点,也许占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始终会占据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正如一部如此紧张的作品,当多年以后回想起,也许最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个最轻松的冷笑话。
作者:月巴氏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13.html?showComment=1391593511356#c3571579312387643627TVB花旦中我只見過徐子珊和黃智雯,其中前者仲見過兩次,都是同事跟她做訪問時我死黐住跟埋去的。
嗱,唔好問點解。
做個在城市裡沒記認的人我睇過兩次《跟蹤》,一次是2007年上映時,一次是寫呢篇文的前一個晚上。
第二次睇的時候,好病,食咗藥頭暈暈好想瞓鼻又塞,但依然好專心地睇晒,過程中完全不含fast forward或跳chapter成份,真的是由頭睇到尾,甚至連最後的credit都撈埋。
好奇妙。
這是游乃海首部執導作品。
作為一個新導演的首作,有很多配套可以幫到件事,例如演員——如果有資深演員助陣,無疑可減低「新導演首作」這標籤通常所附加的稚嫩味。
咁當然,也視乎導演本人是否恰當地用到那班資深演員。
梁家輝——個人問題,我不是梁家輝粉絲,即不是他所有戲我都會衝去睇(奇妙在我第一部睇的梁家輝孭重飛電影是《垂簾聽政》),但有佢份做的戲我通常都有睇。
梁家輝給我感覺是既可收得好埋,也可張得好揚,《跟蹤》拿取了他這種特性:本質上他是一個窮凶極惡的悍匪,但基於實際考慮他必需時刻隱藏自己,路過見到CCTV會擰歪面,搭叮叮俾錢時只會入散銀。
但他的「凶」,在關鍵時刻會一嘢爆出來,而每一嘢爆都必定是兇到極點。
爆完,再次妥貼地收埋,演回一個在城市裡沒記認、不留下半絲痕跡的人。
任達華——個人問題,我不是任達華粉絲,即不是他所有戲我都會衝去睇,但有佢份做的90年代三級片或奇案片我通常都有睇(個人首選,《賊王》!
)。
曾幾何時的任達華,配合佢嗰個吹得好誇的髮型,在銀幕上不是張揚的心理異常者,就是張揚的舞男。
但後來,收歛了。
在《PTU》是個不苟言笑粒聲唔出的PTU,在《黑社會》是個明明前一秒仲對住你笑下一秒就抬起舊石置你於死地的黑社會。
《跟蹤》是他把自己更進一步地收埋。
作為狗仔隊阿頭,就算是因為他和同僚提供的情報而拉到大賊,press con上也不會見到他。
這是職業和身份所賦予的屬性。
這是梁家輝和任達華的對決只是中間攝了一個(由現實到虛構都是)菜鳥,徐子珊的豬女。
現實中的她,當年當尚算新人,菜鳥;虛構裡的她,啱啱加入狗仔隊,菜鳥。
電影明明可以名正言順齋拍梁家輝和任達華的跟蹤 / 反跟蹤式對決,多一個徐子珊唔多,少一個徐子珊唔少;這名菜鳥的存在,或許也是首度拍戲的游乃海的一個自我投射——這就是菜鳥對某個未知領域的一次鑽探。
如果這真是一場個人心理投射,游乃海也在展示一種內歛修為,不像某些新導演,每一刻都在張揚地嘔啲嘢你睇。
1.《跟蹤》有槍戰,但問心,統統不算好看;真正好看反而是那些在城市裡的等待、死跟、窮追、碰上——等到目標,就死跟,跟跟吓被發現,就窮追,追到某一刻點知就突然遇上——惟有作出不露兵刃的正面交鋒。
2.所以睇第二次時我竟然睇到了一份古龍小說味。
梁家輝和任達華,兩個不曾碰面(但又注定碰面)的當世低調高手,勝負,就在頃刻之間完成。
梁家輝贏的,是那一份很形而上的凶。
3.任達華有一個徒弟仔徐子珊,初涉江湖,過程中累積經驗值,由菜鳥進化成可以獨當一面;而她的獨當一面,既基於任達華這師父的循循善誘,也包括她本人的本質。
是的,高手總是擁有成為高手的本質。
4.這江湖還有一大班配角:為食的林雪、爛口但工作認真的邵美琪(即使她每次爛口都好似為了爛口,有點突兀,咁喺一個嚴肅場合有人突然爆粗就係咁突兀啦)、管唔掂班細的匪徒甲吳廷燁(我好鍾意睇佢做戲)、懶有主見唔聽大佬支笛的匪徒乙黎耀祥——還有指揮中心裡的黃素歡,亞視出身的女演員。
我連最後credit都撈埋,就是為了確定是否有佢做。
演技這回事,好深。
或者咁講吧:當TBB只管安排一些需要時刻張揚到極點的角色,給徐子珊以及一眾小生花旦時,真正懂得演戲這回事的,是會適當地張揚地收埋。
我真心希望徐子珊能有更深刻的演出(同樣,唔好問點解),而深刻演出不是那長長眼睫毛、七秒強姦、飛身逃離爆破現場,而是像那個好似冇嘢但又好有嘢的豬女。
狗头说故事太长,还是帮他讲完吧:一天,兔子到一家杂货店里,见老板,问到:“老板,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答曰:“没有,这里是杂货店,这里没得卖。
” 兔子听过之后走了。
第二天,兔子又来了这家杂货店,见老板,问到:“老板,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木然的答到:“没有,这里是杂货店,不是蔬菜店,你去蔬菜店里买哦。
” 兔子听过之后出去了。
第三天,兔子又踏进这家杂货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大吼到:“没有,这里不是蔬菜店。。。。。。
” 兔子跑了出去。
第四天,兔子又去了,问:“老板,这里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大怒:“这里没有,只有钳子。
如果你在来问,我就把你的门牙掰掉!
” 兔子被吓跑了。
第五天,兔子又来这家杂货店,问老板:“老板,你这里有钳子卖吗?
” 老板说:“没有” 兔子曰:“哦!
,那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当时气晕在地。
第六天,兔子进门,刚要开口说话,就被老板把门牙掰掉了。
老板阴笑着说:“看你怎么吃胡萝卜” 第七天,兔子又来了,看见老板,问:“老板,你这里有胡萝卜汁卖吗?
” 但是老板顿时气绝身亡……其实个人感觉,狗头讲的几个笑话还真挺不好笑的,,,,,,,,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天台.PS :徐子珊穿这么多衣服还真认不出来了. 邵美琪的"顶你的肺"说的还挺消魂.
Surveillance(监视) 是法文,英文的意思是“eye in the sky”,意指“跟踪”和“监视”就好比“天上的一只眼睛”,要“看”和“记下看到的一切”,不冷眼旁观,就会影响判断,过份流露感受会招致危险……刑事情报科跟踪队俗称警察“狗仔队”,这批“狗仔队”的特点是样子平凡、绝不起眼,但这正有利于跟踪和监视工作。
他们就好像“天上的眼睛”,冷眼旁观地把搜集到的线索,转变成破案关键。
看完了,感觉整体上不太像银河映像的风格开始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已经打上了银河的标签可是后半部分感觉不是很好难道银河也要追求转型了属于那种开头开的非常好可是结局有点粗制滥造的感觉
同一个故事两个人来讲,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给TVB来讲一讲吧,就是一组重案组同事办案,A卖鱼蛋,B卖报纸,C和D假扮情侣,男女主角坐在车上遥控,一番惊险,坏人被抓住了。
5分钟。
游乃海呢,揪住你的一条神经,把一个5分钟的故事,讲了1个半钟头。
才发现,他是暗战的编剧之一呢。
我是一个看片子相信自己感觉的人,自认为看过不少电影了,如果还能有影片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从头到尾看得爽得不行,那我就认定这是一部好片。
《跟踪》就是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一部影片,个人认为这是银河映像最完美的商业电影,看完影片毫不犹豫地打了100分。
该片虽然也延续了银河映像一贯的独特创意、鲜活人物和剧情悬念感张力十足的特点。
但与杜琪峰电影不同的是,游乃海没有杜琪峰为了某些意义而形成的一些刻意套路,没有故意要与观众拉开距离而把剧情和人物弄得不是那么直白,而是奉献了一部最不装蛋、最简单明了、商业娱乐效果也最强的影片。
游乃海在对杜琪峰电影的风格进行微调之后,表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故事的新鲜感十足。
虽然杜琪峰也拍过《PTU》,但论描写警察部队的专业感上来讲,《PTU》不及《跟踪》。
《跟踪》第一次在银幕上把“狗仔队”这个警队里不起眼但很重要的部门的职责和警员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绝对有让人别开生面的感觉。
“狗仔队”需要超强的记忆力、洞察力、耐心和处变不惊的冷静,还有各种跟踪和变装的技巧,更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看和记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收集到的情报有情报分析部门负责,逮捕罪犯有飞虎队,整个警队就是一个分工明确、合理运转的机器,再专业的匪徒在他们面前都只能是乌合之众了,看了这部影片再看其他警匪片里面从探案到追踪再到打斗无所不能的警察,就感到比较可笑了。
任达华在剧中也屡屡提醒徐子珊注意职责的本分,其他的工作有其他部门在做。
整部影片营造出的专业感那是相当的到位,想起多年前成龙的《重案组》,里面也有跟踪罪犯的情节,但和本片相比,专业性无疑就差到姥姥家去了。
《跟踪》里的狗仔队警员在整部影片中不仅没有任何打斗和枪战戏,就连拿枪的镜头在没出现过,同样也是为了突出他们的专业性,同理,有不少人抱怨影片结尾不够精彩,其实也是为了突出狗仔队的重要,只要被他们盯住的人,就像入网的鱼儿一样,什么时候收网只是时间问题,绝不存在漏网的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束手就擒或者顽抗被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自然不会有一般警匪片火爆激烈的场面了。
本片在流畅性、紧张感、节奏感上也达到了商业片的极致,整部影片没有什么枪战和动作场面,却依然能引人入胜。
情节和人物都比较直白,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更显得人性化,行为和情感具有普通人的逻辑,没有杜琪峰电影中剧情和人物刻意营造的执拗和做作之处。
正邪分明也是有别与杜琪峰电影的地方,降低了观众理解影片难度。
杜琪峰电影对江湖人物别有偏爱,总是对他们不合法理的行为做出种种美化,《大事件》里虽然警匪分明,但恐怕谁都不会对任贤齐、尤勇扮演的匪的一方有任何恨意,反而会对他们的毙命生出不少惋惜之情。
而在《跟踪》中,对梁家辉虽然也有一些人在江湖的无奈之感的描写,但绝不会让观众对他有任何同情,影片更多地刻画了他的多疑、狡诈、狠辣的性格,尤其是对任达华的那一刺,更是把他钉死在“坏蛋”的柱子上。
而任达华就是一个完美的忠厚、慈祥、敬业又充满幽默感的好师长形象,对下属无微不至的关怀、舍生忘死的工作态度,都让观众对他投以极大的好感和关切度。
最后梁家辉死任达华生的结局,相信不少人心中都会生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老话。
戏份不多但异常闪亮的女性角色一直是杜琪峰电影的一大特色,例如《暗花》里面的邵美琪、《暗战》里的蒙嘉慧,《柔道龙虎门》里的应采儿,这些人大部分都名气不大,而且之前并不以演技见长,但一进入到杜琪峰的影片中,往往就被挖掘出表演方面的潜力,从而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看来真是没有糟演员只有烂导演,只要导演调教得当,石头也会冒金光的。
而《跟踪》更是把这种女性角色提高到头号主演的地位。
徐子珊作为无线新晋艺人一直没多大动静,除了港姐头衔,与黎明的绯闻恐怕成为人们了解她的最大途径,笔者曾经在任贤齐、范冰冰主演《合约情人》的开机仪式上见过她,一脸的浓妆让人看不出任何特点。
游乃海敢于用她当女主角,无疑有着比杜琪峰更大的魄力。
而徐子珊确实不负众望,把狗仔队新人何家宝这个角色从青涩稚嫩到成熟老练的转变演绎得恰如其份,片中素颜的妆扮比笔者看到的浓妆打扮显得更为自然美丽,可爱憨厚中不失机智冷静,更有银河映像影片中人物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柔中带刚,使这个角色相当鲜活生动,讨人喜欢,导演又给了她足够的戏份和表现空间,说她在影片中的风头完全盖过了梁家辉和任达华这两位老戏骨也不过分。
本片对人物的刻画集中在徐子珊、梁家辉和任达华三人身上,也有别于杜琪峰的许多影片中人物线索过于复杂的特点,简单明了也是一部商业片拥有更广泛的观众群所不可或缺的。
重点放在这三个人身上并不是说完全放弃对其他的人刻画,通过一些细节,片中的一些配角依然能够十分鲜活。
就拿邵美琪饰演的狗仔队主管来说,跟踪到林雪那兴奋地一拍桌子、下属不听指挥的暴躁以及批评下属有理有据的说辞,都体现出这个职业女性的特点,笔者特别注意到她的戒指是戴在食指上,是不是也在暗示她是个没有结婚的工作狂呢?
对细节的高度关注永远是值得让人赞美银河映像的地方。
也说说许多影迷朋友们提到的影片的宿命感和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巧合之处。
笔者认为影片的英文名《eye in the sky》已经做出了充分的暗示,这不仅仅是对狗仔队工作特点的说明,还有“老天有眼”的隐喻在里面,总是出现的俯拍状态下的景物以百叶窗式的淡出镜头,也可以看作上帝在看着人间的一切。
任达华在片中也提到过这一点,还说自己曾经跟丢过一个人,后来发现这人搬进了他的隔壁。
“老天有眼”到如此份上,那么后来徐子珊偶然碰到梁家辉,任达华遇刺生还以及梁家辉撞钩毙命,都可以归结到“老天”身上,坏人作恶多端,就算不落入法网,也有老天收他,同样好人也有老天护佑,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和认知的,比起杜琪峰电影里一些刻意营造的莫名其妙的宿命感,显得更有说服力,更能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
最后,还要狂赞一下银河映像一脉相承的那种让人拍案叫绝、充满创意和智慧的小细节,这些小细节在《暗花》里是刘青云逆流行车的狂放,在《真心英雄》里是黎明和刘青云用枪打穿神棍双脚的自信,在《暗战》里是刘德华与蒙嘉慧萍水相逢的一份浪漫,在《枪火》里是兄弟几人用纸团玩足球游戏的融洽亲密。
在《跟踪》里,梁家辉领导的一伙匪徒因为意见不合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对面楼房一个脱衣服的靓女逐渐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脱到最后美女却关了灯,每个人都不禁叹了口气,一场打斗就此消弭于无形。
如此妙笔生花的黑色幽默小细节,在香港、在亚洲乃至在全世界,恐怕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难怪看到这里听到影院里有人不禁叫起好了。
看了不少影迷朋友的影评都没有提到这个小细节,所以这里特别提一下向创意无限的银河映像致敬。
总之,笔者认为《跟踪》是一部相当成熟完美的商业片,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悬念引人、节奏感强,让观众的思想不会有任何抛锚的机会,游乃海在继承杜琪峰“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把银河映像风格的影片进行了更为贴近观众的改造,闪现出属于自己的特点,堪称银河映像的一部完美商业片。
(文/列文)
《跟踪》 游乃海,曾担任过长时间银河映像的编剧,作为银河的王牌编剧,他的作品早期的有《暗花》、《非常突然》的诡异精妙、出人意表;中期有《枪火》、《再见阿郎》的冷峻浪漫、苍凉厚重;后期有《大块头有个大智慧》、《PTU》、《龙城岁月》对哲理因果的表现,以及对社会问题大局观掌握和细致入微的再现,加上复杂的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显示出了小游的不凡魅力,此次亲自披挂上阵更是不容小嘘.也许是跟久了银河老总杜琪锋的缘故,《跟踪》的风格有几分杜佬的色彩. 影片把视点放在警方的跟踪队上,这支小队很少在电影中出现,像这次这么详细还是第一回吧,新鲜感游然而生.跟踪队的精英们都是长相极为平凡,就是那种让你看一眼就会忘的.任达华这次舍弃有型的外表,扮演一个挺着个大肚子的中年男人.形象之衰的程度在他的电影里绝无仅有,当然更贴近剧中的人物.跟踪队俗称"狗崽队".带头的就是代号"狗头"的任达华.有趣的是,他们把跟踪队唤作动物园,而里面的成员都有各自的代号:狗头、猪女、鸡丁、兔子、猫猫等等.这样更方便于交流又不至于暴露身份.华哥带领的跟踪小队要对付的就是由梁家辉带领的抢劫小队,此君非常不简单,听声辩位还谈不上,但他能感觉出附近出现的警察,一手策划的抢劫行动从未失手,他都精准地把握警方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因而指挥弟兄们跑路,在兄弟间的威信是很大的.在《龙城岁月》中扮演过飞扬跋扈的大D一角,还因这一角色获得过最佳男主角的殊荣(香港金像奖).梁家辉在塑造老大这一形象上已经是游刃有余,叫人过瘾的跟踪和反跟踪之战就此上演. 有两位元老级别的演员加盟,演技方面就不用说了.至于女主角则由新人徐子珊担任.最近香港电影在扶植新人计划中是不遗余力,因为新人才是未来的市场.小徐的长相倒是很符合剧中人的形象:够平凡.女二号由另一位银河元老邵美琪担任,她在片中的角色是警局的大姐头,脾气火爆自然是不在话下,她饰演的角色大多跟"男人婆"靠上边,这次也不例外.故事到后来发展为三个人之间的跟踪大战.由于年轻的徐被精明的梁发现,生命危险,"狗头"华立刻前去营救,却中了梁的圈套,被梁刺中颈部大动脉,导致大量出血.之后就是本片最煽情的地方.任达华在讲完一个冷笑话后终于倒地.大家应该都以为他挂了,但最后还是没死(浪费我的感情).大任落到了小徐手中,原则性地不负众望,找到梁的老巢,一举歼灭了抢劫小队.梁在逃亡途中正好被悬挂的钩子刺中颈部大动脉,流血过多而死(坏人的运气就是背).着也应证了《跟踪》的英文片名《EYE IN THE SKY》(老天有眼). 虽然善于编剧,但有一点我、始终不能认同,那就是结尾处,明明梁已经逃走了,可雨一停,他还走在前面而被徐发现(走路的速度未免太慢了吧).游乃海的首部作品得到银河的力挺得以参加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前途无可限量.
每次在家看完銀河(想寫杜sir)的片子,我看看窗外,都覺得香港是個神奇的地方(平時對香港是很多抱怨的),我怕看的越多遍,我就會迷幻的愛上香港,那些街道,那些茶餐廳,工業大樓,那些紅綠燈,那些路人,明明影像如同dv般晃動,但是那主角配角的光彩啊,掩都掩不住。
明明看似沒有太多表演空間,都是被劇情推動的戲,硬是被這些影帝演的自然無痕,同時又個性十足。
梁家輝那個眼神啊,林雪那個萌啊,任達華那個溫柔啊。
徐子珊前面有多笨,最後就有多討喜。
看到她被任男神真的要捏成豬女了,覺得那個幸福啊!
銀河的片子根本不用按常理出牌,因為那些橋段怎麼拍就是出彩的,就是對的。
別人先得有個十分鐘的prologue,他們家的一個prologue出來就是一個小時,管他什麼結構,精彩就行。
前後特別簡單,就是兩段戲,前半部分跟蹤林雪,是個傻傻笨笨的角色,被警方做了開頭菜;第二段是跟蹤梁家輝,是個聰明而凶狠的角色, 簡直要了領頭的命。
不用所謂的起承轉合,只要鏡頭之間的節奏對了,那種流水一般的爽感,看完好似洗了一身熱水澡。
看銀河的片子,有時會說,杜sir已經出神入化的一定境界了:不需要故事。
因為橋段本身已經夠精彩了,鏡頭剪接和表演本身已經夠精彩了。
但《跟蹤》其實是有故事的,或者說是有一個看似很簡答的意念的,但實則很深刻:師徒之間的——傳承。
就是教育。
pass it on。
細想來,挺重大的。
這就是為甚麼我說看他家的影片會愛上香港。
那些街道,你看著螢幕裡主角站在人群穿梭的街道上,城市裡的每一個生命,整個香港的安全,那種信任,背後是一個個「狗頭」,「狗頭」們用自己的耐心/經驗/甚至生命,把他們這份職業傳承下來,然後有了一個一個「豬頭」「豬女」成為「狗頭」「狗女」。
雨停了,香港又多了一個「狗女」。
那一刻,陽光燦爛,你收獲了意外的驚喜,還有感動。
杜家最牛的是,他們從不以意害詞,從一開始你就看著爽,而最後那個「傳承」的含義完全是個意外的收獲。
無論從哪一方面,都能得到滿足。
本年度目前所见最棒港产电影(如果不算《男儿本色》的话),银河影像又一巨匠游乃海,终于浮出水面。
影片剧情张力十足,情节绝无一处废弛,节奏更快过一般银河作品。
游乃海很精明,果然扬长避短、避虚就实,电影不足90分钟,倾力打造的就是紧凑的故事。
同一个剧本,换老杜拍,怕至少会长出十分钟——老杜习惯有张有弛,这一点,游乃海则稍欠火候。
肯定会有人对结局不满,对任达华、梁家辉未能十足正面角力心有不甘,但游乃海在情节处理上的取舍放弃,基本都有充足道理。
梁家辉死的略显仓促,未能呈现更辉煌高潮,在视觉娱乐上确给影片打了折扣,但那段剿匪的收场戏如果拖得过长,于故事整体就算旁逸斜出。
游乃海在编剧此片时对现实逻辑的尊重,虽然造成了影片娱乐性上的不小牺牲,但在我看来,这种沉着稳健、一鼓作气,反而成就其独特之轻捷风格,由此也可见,作为导演的游乃海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日后他定会有更精彩之导演作品。
不过,在故事的结构设置上影片也并非完全不能“动动手术”,比如,就完全可以将第二个案子重新精密编织,把绑架案扩张变强,衍生出另一条惊悚故事线,让“狗仔队”全力应对另一伙彪悍匪徒,并在这条线索的关键处,令其与梁家辉这伙的前案并轨(就像《非常突然》),集中爆发高潮。
但这样做似乎也未见高明,它固然可以增强部分剧情戏剧,却也可能让故事的编织痕迹过重——我斗胆猜测,游乃海当初也许构思过这个方案,最终还是舍弃。
再有,任达华后来的被刺是情势必然,但影片的处理未免手软,换作是我,当时的情形大概会是这样:茶餐厅里,梁家辉发现徐子珊跟踪自己,上前挑衅试探,因有前戏铺垫,这次徐子珊终能沉着冷静、化险为夷,但梁家辉同时也已在监视器中窥见任达华,他从后门闪身而过时,任达华就坐在门边。
任右转向徐子珊微笑点头(片中此时的气氛音乐极为紧张),梁家辉瞬间从后门返回,用刀刺向梁家辉左颈动脉,观众可以看到徐子珊和任达华的表情骤变,但事发突然,大家都来不及反应。
任达华中刀后,鲜血喷涌,梁家辉趁机溜走……《跟踪》里的情况是,梁家辉从后门溜走,任达华尾随,在过道被埋伏遇刺,这其实有些多余,且徐子珊没见到任达华被刺瞬间,未免不够凶狠,于情绪是种泄气。
包括后来任达华倒在血泊中和同事们通话,也显得稍长和过于煽情,如此下来,直到后来徐子珊奔出门去,下雨、跟丢、收伞、再次发现目标,然后找到老巢,破案,就都显得仓促和断裂。
我觉得不妨这样改:任达华被刺,他命令徐子珊丢下自己继续跟踪,徐子珊强忍悲痛出门,稍周折一番,发现梁家辉和林雪等三个余党在街头某处汇合,遂通过对讲告知同僚,O记及时跟进,然后再来一场街头枪战,节奏上肯定更快,视觉上也会更为刺激,岂不痛快?
而且这样不但不会破坏叙事逻辑,还至少补足了三个余匪的后戏——《跟踪》里林雪一伙死里逃生的悍匪后戏明显交待不足,是仓促之下不可避免的妥协。
——不过,游乃海在片中大作减法,自有他的道理,作为看客,我们于事后作加法,查缺补漏,其实不公平。
不管怎么说,游乃海这次都做到了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银河的十多年锤炼,没有白费。
《跟踪》我可以给足8分。
风格化的 警和匪 最爱类型之一
重温,加1星。这片当年感觉中规中矩,现在重看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前半部镜头和剪接都处理的很精到很利落,叙事也很紧凑很沉稳,只是后半段有点乏力感。PS:刚注意到,原来这是唯一一部由游乃海执导的片子。
正!
2008.9.12 好看
白开水
反正是银河映像的,都好。
另外一种风格或者重复的风格
銀河後繼有人啊
猪女变狗女,任达华的肚子。。。
题材不错 不过少了 老杜 精彩程度就下降了不少。。。
给两星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这种片子里出现一个弱智的女警员真是特别不靠谱,居然还出现一种类似“老天有眼”的结局,纯粹为了过大陆审批吗!这转折太不厚道,太坑人。
任达华表演得还是很出色的
时隔六年被韩国翻拍,保留了百分之九十的细节,可见游乃海的剧本有多强!
厌蠢勿入
有些新意,但还需要打磨
07八月的第一张碟。窗外风雨交加。夏天的雨,的确甚得我心。剧情张力十足,很抓人。结局以为好人会死,哪知出乎意料,变成喜剧,竟让我一下不适应。其实所谓幸福生活的一种就是有人深夜看碟,有人陪着给一只手吧。。。
邵美琪最后的勇。
徐子珊那个角色纯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看着真来气啊有没有!结尾挺狗血也挺讽刺。28分钟左右的天台群戏,偷窥人家脱衣服那场是个亮点,全片时不时运用一种全局被窥的视角,让人觉得有种时刻生活在监视中的错觉和恐惧。(另外任达华弄成那个造型有必要么!
7.0/6.9
不错的港式破案片 学会一招偷拍技巧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