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插画版的源氏物语,对里面复杂(秽乱)的人际关系印象深刻,光源氏计划什么的,也是打开了新世界。
但是更深刻的是插图。
我不记得是画的哪个女人了,只知道光源氏在同她夜里幽会,据说长的十分美丽。
结果翻开第二页,一张女鬼插图映入眼帘。
一直拖到身后好几米远的黑发,一身不知道套了多少层的衣服层层曼开,一张又白又圆又扁的脸上只能看见一张血红的樱桃小嘴。
吓得我差点把书扔了。
电影画风很诡异也很美丽,但是觉得很空洞,就像是脸谱般的把每一个人走一遍,许多情节没头没尾的。
尤其是中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打扮很现代的女歌手在唱歌,我开始把她当成旁观的女鬼,可是画风实在太格格不入了,只想捂眼睛。
不过要把这么巨大内容的原著拍顺了,也是不容易。
所以我只能假装看不到出来唱歌的现代女鬼。
剧情有两条线,一条紫式部,一条光源氏。
紫式部的演员我不太喜欢,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微笑,再给彰子小姐讲光源氏的故事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还好故事很快进入了光源氏。
源氏因为长得十分好看,如光华般耀眼,所以被称为光源氏。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魏晋时期的王谢两家的公子们,估计就和琅琊王七的名头类似吧。
一听就知道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女王出来的时候,我不禁在心里想,啊,他的确是光。
不亏是宝冢的男役top,不管是声音、举止还是神态,都十分男性化,但是又和旁边的男人不同,带着清贵风雅的气质。
不论是跳舞、弹琴、闻香、骑马、蹴鞠、上朝还是调情,都衬托的周围的男人如泥土一般暗淡又肮脏。
就连他去幽会,晚上披着外衣遮住脸从走廊悄悄的走掉,我都觉得背影和别人不一样。
就好像幽会就突然变成了一件雅致的事情。
就连他被捉奸,从右大臣手里拿回腰带时说的一句这是在下的腰带,我都觉得他笑起来又可爱又风流。
和继母发生不伦关系,听闻这是最后一次时脸上委屈巴巴的神情,我看着也是真难过。
闻到和继母一样的香味,就抱着香炉在雨里流泪,我都想过去给他擦掉脸上的雨和泪。
睡醒了之后发现夜里的美人居然有个难看的鼻子,瞪圆的眼睛也可爱。
太多了...可能这种就是做什么都会被原谅的脸吧。
以及被女王演绎的气质,那种不论是在行多么淫秽的事情,都依然举止风度不减,温柔又霸气的气质。
他望向每一个女人的时候,都觉得此刻美好,如同胧月夜所站的藤花架,如同明石姬弹琴的水中阁楼。
后面他和紫儿的戏份很多,可是我没什么太大感觉,一是紫儿的演员颧骨太高了,在一众美人中显得逊色,尤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风格,看起来有点突兀。
而且光源氏的两场三场难过的戏,两场是为了继母,一场是为了紫儿。
可是只有为了继母的那两场,我和他一起感到了难过。
后面他越来越从容熟练,尤其是建立了春夏秋冬四院来安置所有美人时,就像终于收齐了喜欢的画,养好了池里的锦鲤,悠然自得。
就再没见他为谁像夜袭那天晚上那样难过过。
明明是个乱伦偷情还喜欢养成系的变态渣男,偏偏被女王演绎的光风霁月,耀华满眼。
看完之后,余韵很深,又去搜了天海的资料,看了她在宝冢的表演,只后悔没能和女王生在一个时代,没能亲眼看现场。
东映为了纪念成立50周年,特地拍摄了电影《千年之恋.ぃがさ源氏物语》。
并且动用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看过影片最后的字幕你就会了解,除了明星和电影公司以外,还有许多文化部门也参与其中。
虽然影片已经做了改编并且只截取了原作中很少的部分,但影片仍然长达143分钟(包含字幕)。
它是从作者紫式部的生活说起,然后用作者叙述和戏中戏的方式来表现《源氏物语》,比例大约为3:7,由日本的国宝女星吉永小百合出演紫式部。
虽然她的年龄成为了障碍,使某些部分多少有点缺陷(因为实在不能拍近景,而且角度也有限),但是从气质上说,她无疑是最佳人选。
和中国的《红楼》一样,这次由女优反串男主人公源氏。
从个人角度说,我对天海佑希的扮相和表演都给高分!
在美艳阴柔和阳刚之气的把握上,她做的非常的好,以至于在一些情欲的镜头里,也没有太大的破绽,至少没有影响我的感觉。
当然男性观众会是什么反应我就不知道了。
继母藤壶的扮演者肯定在日剧里看过,但想不起来,日本片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是在cast里不把角色和演员的名字对起来!
所以虽然包装上有一串女星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她是谁。
但是很漂亮,和我心目中的藤壶非常接近。
受不了的是,竟然由常盘贵子来演我最喜欢的源氏理想的妻子紫姬!
最高贵最风华绝代才艺无双的紫姬竟然是这个30多岁的关西的八婆来演,无论她表现如何,我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我很喜欢的另一个人物明石姬的戏分非常少,并且显的很懦弱。
连她的脸也没有拍清楚。
着实让我失望,尽管她出场时用的那段水下戏很有突破,是本片的一大创举。
除了这两点,我对整部影片是非常满意的,无论从角色,表演,服装,道具,场景等等都充分表现了平安朝的奢华和魅力,把日本的古典文化精华大大宣扬了一番,同时也展示了电影的梦幻力量,它真是一个奇迹,把千多年前宣纸上漂亮的手书草体文,变成了银幕上绚丽的美景!
除去这些,片子的一些细节和改编也很耐人寻味。
用现代特技表现了书里神怪的部分,是我很诧异的。
六条妃子因为妒忌而灵魂出壳,害死了源氏第一个妻子葵姬。
这在我以为是原作里最不可信和可取的内容,但是影片却作了重点的表现!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神怪信仰的体现?
此外,松田圣子扮演的女鬼作为吟唱者在片子里有几段MTV似的表演,又不知寓意何在?
不过,很美,是真的。
对于真实的紫式部我无法了解,但是影片将她描写为一个有很强独立自主精神的女子,即使在今天,也不是每个现代女性的精神内核具有如此的独立性。
这大约就是现代文化的影响吧。
另外,紫姬在最后,对于源氏对爱情的不忠诚提出了当面的抗议,这在原著中是不可想象的。
紫式部也只是在作者叙述的部分里代替紫姬表示了不满和痛苦,并且也是很含蓄的。
而紫姬本人在源氏面前永远是完美的楷模,永远没有流露出半点的不满。
对现代观众而言,这是也许是无法接受的吧,所以做了这样的改动。
对紫姬而言,整个《源氏物语》所描写的故事,大约是残酷物语吧。
大喜之后是大悲。
我想今天的悲与泣是为昨日的他们。
看过真田斗真版本,当时看了后,迷恋过其表象,却从未看清过里面的内涵。
然而这个版本,让我爱上了源氏物语。
紫儿。
紫儿的表情在瞬间变化,但是她微笑,当然愿意。
养育远比生育更加意义重大。
紫儿微笑着,怜惜地拥抱住了源氏与石明姬的女儿。
紫儿微笑着,还是不说了。
转身,又转身,鼓起勇气呐喊,男人所谓的爱,只是爱抚!
她哭泣,在树木中穿梭,扑进紫式部的怀中,像孩子一样哭泣。
一部真正好的书,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故事的走向与人物的性情、命运。
紫式部无力改变,只能给她一个依靠,任她放声大哭,她不复端庄,只是一个心碎的平凡女人。
她对源氏说,因为鱼可怜,于是放了它们。
就像春夏秋冬四个院落的女人,即使衣着光鲜亮丽,但只有在山间清泉里,在故乡,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是紫式部笔下的紫儿,那个幼年时便被源氏带离故乡的女孩,被源氏调教成他最钟意的样子。
紫式部拒绝了道长的爱意,说,请让我回到故乡。
但是。
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遇。
更大可能是,不再相见。
变成两个毫不相关的人,分隔两地,各自过各自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事、物,也许在一个月圆夜,想起过去,然后揪心疼痛。
紫式部站在海岸边,望着远方的小舟,那个和自己的丈夫外表一模一样的男人在垂钓,在饮酒。
镜头定格在她的脸上,那张早已青春不再的脸庞,泪,缓缓流淌。
不用过分悲伤的乐来渲染,不必漫天飘落的樱花,只需要你站在那里,看着她,苦涩便已悄然爬上心头。
那是她不可触及到爱情。
时光肆意流淌,带走的是青春,还有属于他们的快乐、爱情。
道长死时,高僧念诵经文,贤惠的妻子伴在身侧。
但是他惶恐死亡,因为曾犯下的罪孽,会是他进入地狱。
最后,死不瞑目。
源氏老去,变成了丑陋的模样。
苍老,衰弱,心里想着逝去的爱人及爱情。
英俊的少年最后也会老态龙钟,也会痛失所爱。
这便是时光。
可是啊,时光荏苒,依旧念念不忘。
平安历史剧很少,印象中的大河大概不到四分之一是平安朝的,归根结底还是服装费用消耗太大,所以东映这部电影,虽然有吉永小百合,但硬伤之处颇多,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比较尊重原著的,除了对玉曼的自由发挥让人觉得很恶心,其他都还好了。
衣服上就非常有趣了,基本上每人都有一套和自己称呼相符合的衣服。
比如紫上又叫樺桜之君,于是她就有一套樺桜色(表薄色底二蓝)的十二单。
藤壶首次出场的表著也是表薄色里萌黄的藤色。
至于那些女御们的穿着,我能认出来的躑躅和紅梅の匂两种袭色目,大概也是这两种比较好认。
年幼的美少女们的确非常适合紅梅为主的衣服。
水桥贵己的古装扮相实在是美不胜收。
女官们大多着唐衣,纹样也基本以向蝶和熊野速玉为主。
吉永请求归宁的时候那一套浓红向蝶相当赞。
说了这么多,以前也只是对这些袭色目有非常模糊的字典上的色彩学概念,但这部电影让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活起来了,所以我看的非常高兴。
但,胧月夜的几套衣服完全看不出来任何门道,我想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应当有些说法的...
《美得不寒而栗》作者:洁尘 2002.11.8紫式部《源氏物语》第七回“红叶贺”中有一段关于主人公光源氏舞蹈的描述:“……高高的红叶林阴下,四十名乐人绕成圆阵。
嘹亮的笛声响彻云霄,美不可言。
和着松风之声,宛如深山中狂飙的咆哮。
红叶缤纷,随风飞舞。
《青海波》舞人源氏中将的辉煌姿态出现于其间,美丽之极,令人惊恐!
插在源氏中将冠上的红叶,尽行散落了,仿佛是比不过源氏中将的美貌而退避三舍的。
左大将便在御前庭中采些菊花,替他插在冠上。
其时日色渐暮,天公仿佛体会人意,洒下一阵极细的微雨来。
源氏中将的秀丽的姿态中,添了经霜争艳的各色菊花的美饰,今天大显身手,于舞罢退出时重又折回,另演新姿,使观者感动得不寒而栗,几疑此非人世间现象。
” (摘自丰子恺译本)《源氏物语》是我经常翻的书,算是案头书了,它们是日本文学唯美传统的源头典籍,也是顶峰作品。
像上面摘的那一段就很有代表性:因美而生恐怖。
这段之前还曾写光源氏的父亲桐壶天皇因为爱子过分的美丽优雅,心生不安,命令各处寺院诵经礼忏,替他消除魔障。
带着这样的理念来观看日本东映为50年纪念,在2002年推出的巨作《千年之恋·源氏物语》,应该说对它所能呈现的影像之美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我还是被它深深地伤害了——从影片开头后不多会儿的一幕开始:冬夜,白雪围绕着蓝黑色的水塘,一朵红梅悄然落下——我的心被这朵红梅砸出了巨响,耳朵里嗡的一声鸣叫起来,隐隐作疼。
在《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中,每一个画面都是完美的。
一千年前的日本平安王朝是唯美的盛宴,在无数的帷幔、屏风、格窗、檐廊之中,兜兜转转着一层层繁复艳丽曳地而行的衣裙、拖到脚弯处的长发、雪白的脸、鲜红的唇、细致的眼睛、幽暗中一言不响的爱抚、男人的手依女人的背部细腻的肌肤缓缓滑过,还有那清晨踩着晨露急速离去的偷情人的背影……在这一切背后,如果不是阴郁忧伤的歌,就总是像雨点一样落下的樱花花瓣,要不就是深蓝得令人寒心的夜空。
艳与寂是日本文学艺术的魂魄。
因为艳,所以寂寞深重;而人生从本质来说就是清寂二字,所以更加需要艳丽的欢情。
欢情是鸠,美味无比,饮它是痛快的,痛且快,人生好像就不那么难过了。
《千年之恋·源氏物语》的关键人物是光源氏,他的形象在书中美得出神入化,不可想象。
所以,这部电影可能在挑选这个人物的扮演者上绞尽了脑汁。
扮演者天海佑希近乎完美地再现了这个天神般人物,令人目眩。
我不知道这个天海佑希的出处,我甚至无法判断这个人的性别。
天神可能就是中性的,像男人一样的英挺,又像女人一样的柔媚。
围绕着这个新人的,是吉永小百合、高岛礼子、松田圣子、长盘贵子、竹中直人、风间彻这些人。
熟悉日本影视的人当然知道这些名字的分量。
两个多小时看下来,我有近乎虚脱的感觉。
片中结尾处,经历一生的艳情之后,光源氏彻底厌倦,只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说来我也应该厌倦,应该是视觉盛宴之后的意兴阑珊;但是,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惊惧,想起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里的一句话:“我所惧怕的事态业已开始,它甚至比原来所料想的还要糟糕:美在彼而我在此。
”
当影片开头那朵红梅打碎琉璃般清澈的水面时,被悄悄地震撼了。
宫闱中的男女私情,隔着垂帘低诉的爱慕之心,层层叠叠地被包裹在华丽的十二单中。
本只是小家碧玉似的恋情,一旦穿上了旎梦的外套,便成了月宫中的辉夜姬,高不可攀。
画面是美的,人物是美的,对酬的和歌是美的,高丽纸上绑缚的带露花枝也是美的。
哀怨女子如同物语绘卷中所绘,秀发如云似瀑,肌肤光洁似雪,等待有情人若隐若现的灯光。
可总觉缺点什么。
虽然美丽到极致的景象令人心碎,但千年前寂寞女子的传世之作依然孤独,未有解语花。
上下厚厚两卷的文稿被生生挤压成数小时,无奈无奈。
在源氏的故事线中,源氏是匆忙的,刚刚亲吻上藤花,却又转而飞向木槿。
藤壶,明石,空蝉,秋好,玉鬘......一个个本应有血有肉的人物匆匆来又匆匆去,犹如屏风上的仕女像一般薄而脆,经不起揉捏。
甚至连紫上也如细雪一样看不真切。
紫氏部的故事讲得要好得多。
有着如自己书中女子般引而不发的情感,谦卑却又高傲,纯真却又沧桑的眼神,无法言说的暗恋,这大概是我最欣慕的部分了。
道长夜敲那场戏中,紫式部回绝时所用的和歌令人玩味。
为何害怕黎明的到来?
是后悔自己的放纵?
抑或是害怕清晨与所恋之人的分离?
恐怕她自己也不甚明了。
压抑的情感就像暗室中生长的毒草,会慢慢地将人勒毙,更何况自己明白饮下这份爱恋之心就如同饮下毒鸩。
聪明的女子更是悲哀。
“让我走吧,我们会再次见面的......"清高卓绝,一如她的才女之名。
故事最后,紫式部回到女儿身边,在海边凝望远方的孤舟泛海之人。
我们已无法知道那夕阳中寂寞的身影是谁,亡父宣孝?
藤原道长?
或根本就是紫式部脑海中的光源之君?
电影在悬念中急急收尾,也只能如此结束。
以前常会奇怪,为何古代的一名女子会执着于书写一卷男子的寻香史,更奇怪于她的不急不躁和沉稳气魄。
答案其实就在书中。
不论是过一千年还是一百年,男人永远不会了解女人的爱情,而女人永远只能去隐忍,去接受那份碎裂。
那也许就是那缕芳魂所要倾诉的哀情。
千年之恋,千年之怨。
我想跟你有段千年之恋。
但我一无所有,只剩下对你的怀念。
-紫上记得大学的时候,就对《源氏物语》早有所闻,曾经也到图书馆借了本来看看。
只是,也许因为很少或根本没有了解过日本文化,借来的那本书,左翻翻右翻翻,硬是没有个头绪。
最后还是半途而废的归还到图书馆。
今天在阅读某本书的时候,“源氏物语”这四个字又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距离上次已不知是两年还是三年的事了。
书中花了一章篇幅说到根据那本书改编的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被几张精美的剧照给吸引住。
回到住处后,立刻搜索着看。
所以,有时候,当你错过某些东西的时候,真的不必有过多的遗憾。
如果真的是你的,属于你的,一定会有再出现的那一天。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譬如你曾经很想看一本书,可你找不到或买不到那本书,然后你遗忘了。
可是不知道多了多久,突然有那么一天,那本书不经意的,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出现在你的身边。
这时候,你突然想起:我曾经是要阅读它的。
虽然迟了那么些光阴,可终究是重遇了。
书如此、音乐如此、电影如此、人也如此。
消失的,并不是真正的消失。
是你的,一直都属于你。
一部优秀的作品,一部流传千年的作品,一部世上最早的小说。
它能传世,必然有其无法比拟的精髓在其中。
你可以看不懂,但你不可以贬低它。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日本文化没有半点了解的人,去观看这样一部电影,自然有十分迷糊的时候。
可至少,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书籍,我是怀着敬畏之心的。
电影看完后,促使我想重新去阅读那本《源氏物语》。
也许,我的看不懂又会促使我通过其他书籍去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个时代的文化。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认认真真的去品味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会给你留下很多很多。
你会跟随着顺着作品中的某条线索,去摸索那条线索的根源,然后,越多越多隐藏在线索背后的人、事、物、历史、文化、背景等渐渐的浮现在你眼前。
也许透过一部作品,你会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千年发展史。
要真正读懂这部《源氏物语》,必然要先了解那个平安时代。
光从电影的角度看,这似乎是部不完整的爱情故事。
源氏光,终其一生,遇到不同的女子,与不同的女子发生关系,可他是否有真正的爱过哪一个女子?
是那个继母吗?
还是紫上?
直到最后一幕,我才知道,当光逃亡在外时,紫上写给他的那封信:“我想跟你有段千年之恋。
但我一无所有,只剩下对你的怀念。
”剧中,似乎没有一个女子,能够幸福一生。
她们拥有的,只是他短暂的爱。
抛开爱情的这条线索,这部作品中,留下的是什么?
那个时代贵族们的糜烂生活?
那个时代女子的卑微地位?
又或是些什么?
初看源氏物语,留下很多疑问,给我自己。
男友,大概更确切说是前男友,总说我的审美偏于病态。
喜欢俊美的男生不算过分,喜欢阳刚或者中性的美女也无可厚非,要命的是我喜欢女星反串,而且哈的一塌糊涂。
当年林青霞扮演的英气十足的东方不败一直是我的最爱,还有王祖贤,梅艳芳,杨采妮,看过她们的男装扮相后,总是固执的认为英气比娇媚更动人。
前男友说,正常男人不会有这种想法,正常女人也不会有;正常的GAY不会有,正常的……所以我应该是正常的蕾丝。
(题外话——事实是,我选择的还是男朋友,不是女朋友,所以我的那啥取向还是传统意义上正常和健康的)跑题了,再回来。
前阵子学校内网有共享影片《千年之恋·源氏物语》,最初不知是女星反串源氏光,只是觉得男一号太养眼。
不仅俊美有余,英气也是十足。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真是应了原著的话——“光华公子”,是那个朝鲜相上意欲夸赞源氏公子的美貌而取的名字。
而我也由此记住了天海祐希这个名字。
PS:天海祐希——日本著名的宝冢剧团的首席演员。
当年以面试成绩第一名考入宝冢音乐学校,而她开创的宝冢史上奇迹记录,更是至今无人打破:入团第1年就主演剧目成为宝冢史上最年青的新人主演;所谓10年男役,就是要当上首席男主角,至少要花10年时间的磨练,但她连跳3级,只用了6年4个月就当上首席男主角。
有过多次成功反串。
当年读《源氏物语》的原著时还小,脸皮还没现在这么厚。
周围的同学朋友更都是些纯情小女生,没办法,我也只好装作很纯情的一掠而过,没敢光明正大的细读。
只是多少也知道小说的内容,虽然特别好奇,但终究敌不过害羞,会脸红嘛~~现在看电影,当年的疑惑由于天海祐希的惊艳而被全然抛诸脑后。
有网友说都是女的,看的时候会有看女同电影的感觉。
我却没有。
就像在欣赏纯粹的美,丝毫不会有杂念,从这点看,应该说事实上我比当年纯情多了~~呵呵,又是题外话。
整部电影,大家都比较喜欢紫姬~菀菀类卿嘛,我其实心里对藤壶很动容,她的爱意悄无声息,滋润着青春期的光源氏,也是光源氏的白月光。
其实藤壶只比光源氏大五岁,蜡笔小新吵着说:我想要一份大姐姐的爱~所以光源氏在18岁这一年,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大姐姐的爱藤壶就是青春期光源氏所获得的大姐姐的爱,我感觉理解为母爱(怪怪的),因为光源氏三岁不曾记得母亲是怎样的,私人认为他其实就是爱着她身上温柔和宽厚,平静的气息,能让让人舒服和安心吧。
接下来,我就分析一下“大姐姐的爱”的感受吧。
事后,她对这份爱的感叹,可见是两情相悦
她又有传统的道德底线
她大光源5岁,其实藤壶也就是个姐姐。
这段作者对感情的解读很有意思。
当然,不久后,那一晚就有了孩子,作者很巧妙转折了。
这个孩子决定光源氏中年时期快乐生活…因为他做了天皇,光源氏幼年被父亲庇佑,中年被儿子庇佑…但同样他也爱的迷茫
光源氏的老爸其实知道的,但是面对最爱的两个人,默默应了,光源氏其实被父亲默默爱着。
《源氏物语》并不是讲光源氏猎艳的故事。
光一直在寻找爱,却无法拥有爱,总在拥有爱,丢失爱,最后什么都没留下。
你拥有一年四季的花朵,却终究没有一朵真正的属于自己。
其实光源氏和藤壶的感情算不上“乱伦”,藤壶只是名义“母亲”其实也就是个姐姐辈分的人物,要说有感情,只能说天皇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藤壶身份为先帝的四皇女,天皇铜壶帝为了思念,到处收集铜壶更衣(光源氏母)手办,最像的就是藤壶,于是进宫,封为女御。
铜壶帝和先皇的关系是堂兄弟,那么藤壶就可能是叔侄关系,她其实是光源氏的堂姐~所以这段感情最多算姐弟恋罢了(有空续更)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或许过往真相已湮没于历史,传闻佚录却仍在红尘流转。
古时的善恶美丑到如今有不过是一片黄土下的森森白骨,不灭的,是人们心中如平安时代的一盏明灯——源氏公子。
提到源氏,几乎所有人都会联想到一位风度翩翩,俊美优雅的贵公子,同时也会有贵族之间的骄奢淫逸的通病。
源氏是令人嫉妒的,他虽由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却备受桐壶帝宠爱,笑笑年纪就由风韵娴雅,妩媚含羞的姿态,使得弘徽殿女御(桐壶更衣得宿敌)也对他喜爱不已。
书中一段描写源氏公子幼年时朝鲜道士对他的评价更使印证了他的一生:“照这位公子的相貌来看,应该当一国之王,登至尊之位。
然而若如此,深恐国家发生变乱,已身遭逢忧患。
若使当朝廷柱石,辅佐天下政治呢,则又与相貌不符。
”这番话下来,桐壶帝彻底打消立源氏位太子的念头,讲其降为臣籍,赐姓源氏,这便使源氏的开端。
源氏一生与女人有这不解之缘。
十二岁成人礼时与葵姬成亲,成为左大臣的女婿,从此变在仕途中斩露头角,知至与陇月夜的事被弘徽殿太后揭发被发配到须磨,那时他人生中的唯一一次挫折。
书中评价:“其实源氏公子的本性,不喜欢世间常有的那种一时冲动的色情行为;不幸而有一种癖好,偶尔发作,便违背本性,不顾遗憾无穷,而做出不应该有的行为来。
”在我心目中,源氏并非是上流社会中随处可见的花花公子,在源氏心中有一位女神。
她,桐壶帝挚爱的昭阳妃子,静静地坐在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端庄,美丽不足以形容她的美貌,一举一动都透者优雅与高贵。
源氏与她,有太多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年龄与身份是一副沉重的枷锁,禁锢者他的身,烧灼者他的心。
源氏对藤壶的爱恋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追寻她的影子。
葵姬的端庄,空蝉的冷傲,夕颜的娇媚,末摘花的柔情,紫姬的神韵及明石姬的淡雅,拼成一个完完整整的藤壶。
只是源氏直至紫姬离开后才明白,紫姬对自己来说,已不是单纯意义上一个藤壶的替代品了,从十岁开始她已陪伴自己左右,早已产生了不可分割的情感。
原来,他爱她,只是这一切明白时源氏早已不惑之年,而紫姬也是带着对源氏的恨情离开人世。
腥风血雨的平安时代,虽没有冷兵器的刀光剑影,但在政治与权利斗争激化的时代,从天而降的光华公子是人们心中的救赎。
风华绝代的贵公子驾着牛车缓慢地驶过每个平安京地角落,轻轻挑起帘帐,高高地乌纱帽下柔软地发丝在风中追逐,额前的几丝显得他更加得儒雅。
剑眉,如黑曜石般的眼睛交相呼应,唇边那抹若有若无的浅笑衬得他风神俊朗,缓缓又优雅地走下车,修长的身形衬得白色狩衣在风中作响。
源氏,一位翩翩绝代公子,如同遥远东方得启明星,照亮迷茫路途得未知,他的笑,如三月春风,似乎那么一笑而过,一切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成为过眼云烟。
他,是人们心中的救赎。
源氏不是完美的,但似乎是与身俱来的气质,尽管他依然带有奢靡淫乱的贵族之风,却总能把其化为优雅的风流韵事。
即使与自己的母后通奸,我们也会归功于源氏对藤壶的热恋;即使妻子与柏木私通生下自己名义上的继承人熏君,我们也会归功于三公主的不守妇道;即使弘徽殿太后揭发源氏与陇月夜之间的暧昧,我们也会归功于源氏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棋子。
似乎所有违背伦理道德的荒诞故事发生在源氏身上,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接纳的。
源氏,堕落并且重生着,犹如一只即将涅磐的美丽凤凰,只是缺一把希望之火,在平安京的上空盘旋不定,迂回前进,给充满混沌的平安时代添上一抹华丽的魅影!
资料:《源氏物语》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何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何淫逸的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地画面何特征。
作品中以弘徽殿女御(地位最高地妃子)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的政治势力,同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掉膘的皇室一派之间的较量,正是这种斗争和矛盾的反映,是主人公源氏生活的时代环境,而且决定着他一生的命运。
源氏是桐壶天皇和更衣(地位低于女御的妃子)所生的小皇子,母子深得天皇宠爱,弘徽殿出于嫉妒,更怕天皇册立源氏为皇太子,于是逼死更衣,打击源氏一派,促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
在天皇让位给弘徽殿所生的朱雀天皇后,右大臣掌政,源氏便完全失势;弘徽殿一派进而抓住源氏与右大臣之女陇月夜偷情的把柄,逼使源氏离开宫廷,把他流放到须磨,明石。
后来朝政日非,朱雀帝身罹重病,位收拾残局不顾弘徽殿的坚决反对,召源氏回京,恢复他的官爵。
冷泉天皇继位以后,知道源氏是他的生父,就倍加礼遇,后源氏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纲。
但是,贵族同志阶级内部 的斗争病没有停息,源氏与左大臣之子围绕为冷泉天皇立后一事又产生新的矛盾。
被埋葬进仿如梦境的风花雪月 待年华逝去 一个动作又重现那时欢颜笑语 仿佛又见你的脸 哭 还是笑
剧情很一般,但是天海女王在这部里面好年轻,好帅啊!!!不愧是演男役出身的,连嗓音都那么少年。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爱的荒芜,欲的鸡肋,匪夷所思的剧情,味同嚼蜡,看了1个多小时没看出想表达什么,好无聊。
啊,光源君,你这个金瓶梅里的贾宝小公子,红楼梦中的西门大官人。俊美高帅富,潘驴邓小闲。专干白富美,羡煞矮穷挫。
就为看帅T
看过不止一遍,那时候才开始看日剧,对天海的了解仅限于前宝冢男役这个头衔,只是为了领略华丽的平安时代。
2009.3.22@ Jingyuan Holiday Inn, Shanghai
天海佑希的光源氏太漂亮了 ,常盘贵子的紫夫人也美得令人心疼
= =
看到天海主演源氏吓一跳还以为是宝冢普及版。看完觉得真是比2012版好看很多叙事也清楚很多。
那个唱歌的白衣女子实在是很让人无语…… 主角选得还不错 可惜结构设计有些欠缺~
原谅我没看出有多么棒,只觉得啰嗦啰嗦,而这啰嗦里也没觉得有日式的克制和意境,就是啰嗦啰嗦啰嗦。
美则美矣,但是要浓缩一部巨著,导演吃力点儿,理解。
为什么啊,明明你是爱着我的,为什么要拒绝我呢? 第一次接触日本古典电影,很新鲜。彰子的演员太现代了,不过很好看
女王气势非凡
给五星完全为了天海女王和高岛礼子。剧情和特效就不评价了,有些地方弄得忒魔幻。说起来源氏物语也算是影响过我审美的一本书呢。
服装五星,场景五星,天海四星,其他演员三星,特技一星,音乐两星,剧情处理两星。如此综合下来,也就是个不高不低的分数了。有些处理太随意,对人物的刻画也不是特别到位。但东方不败真是好看呀!!!难道只有女的能演了么?求嫁> <……
当中那些莫名的歌舞是怎么回事。。。
天海,果然还是男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