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引见

인트로덕션,Introduction,引言(台)

主演:申锡镐,朴美姬,金英浩,艺智苑,奇周峯,徐永嬅,金敏喜,赵允熙,河成国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1

《引见》剧照

引见 剧照 NO.1引见 剧照 NO.2引见 剧照 NO.3引见 剧照 NO.4引见 剧照 NO.5引见 剧照 NO.6引见 剧照 NO.13引见 剧照 NO.14引见 剧照 NO.15引见 剧照 NO.16引见 剧照 NO.17引见 剧照 NO.18引见 剧照 NO.19引见 剧照 NO.20

《引见》剧情介绍

引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浩被身为医生的父亲召见,发现他正忙着给病人看病,其中一个是著名的演员,于是他不得不等待。他的女朋友Juwon搬到柏林去读书,英浩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出现在这个城市。Juwon通过母亲在一个艺术家那里找到了住处,他的美貌让她惊惧。一段时间后,英浩和他的母亲一起去吃午饭,母亲想给他介绍一个同事,正好就是英浩在父亲的诊所遇到的那个人。英浩让朋友贞秀陪他一起去,午饭后他们去了海边。英浩睡着了,梦见了Juwon。醒来后,他冒着严寒去游泳,贞秀在一旁看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见习女探归乡重回地狱幸福额度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亮请睁眼临终千言请勿靠近X加Y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爱情牧场白雪公主必须死-BLACKOUT俺不是贫困户银之匙小岛惊魂双甲路边摊蓝蝶之谜变种特工虫师续章荆棘之路最终骑士老虎的学徒意难忘强渡乌江之对岸啥人顾性命国家机密2警探奈特:侠盗仙剑四反毒风暴身为悲剧始作俑者的最强邪恶BOSS女王为民竭心尽力错位青春第一季

《引见》长篇影评

 1 ) 《引见》:电影实验文本的魔幻魅力 (重发)

洪常秀的影片里经常出现和梦有关的情节和意向。

在《懂得又如何》和《日与夜》中,梦在剧作中被明示而透露出主人公某种在现实中无法得以实现的欲望情愫。

在2010年以后的作品中,他逐渐隐去了明显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分界线,而将梦的形式效果在《北村方向》《自由之丘》《这时对,那时错》《在异国》《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江边旅馆》等影片中用各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方式反复展现。

它们往往表现为相同情节的无限循环,带着差异不断递进的重复,或者时间顺序错乱的情节的偶然组合,在简略到近乎白描的影像表现手法下,产生了出人意料具有魔幻吸引力的超现实效果。

初看《引见》,它似乎像是一连串日常对话拼凑起来的66分钟黑白画面:年轻的英浩父母离异,一天他应约来到父亲的韩医诊所,在等待的过程中和父亲的女助理展开了一段意味暧昧的聊天;在不知多长时间以后,英浩的女友来到德国柏林学习服装设计,借住在一位美貌韩国女画家的公寓,但此时思念她的英浩却跟踪而来,生活拮据的他决定向父亲借钱到柏林来陪伴女友;又过了几年,已经当了一段时间演员的英浩想退出演艺界,心急如焚的母亲找了一位著名戏剧演员在饭桌上劝他回心转意,但双方却话不投机;在海滩上,酒醉的英浩做了个梦,他碰到了已经分手两年的前女友,在梦中他想像她和一个德国人结婚,但后者却和另一个韩国女人出轨,离婚后的前女友患了严重的眼疾,放弃了学习回到韩国,孑然一身在海滩上发愣;从梦里醒来的英浩远远看着风韵犹存的母亲站在酒店阳台上眺望大海,他冲到了冰冷的海水中浑身湿透想让自己清醒过来。

几段语焉不详的对话看似散乱随意,其间的联系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们也可以注意到男主角英浩和他父亲韩东炫的行为带着一些动机不明的古怪异样:父亲明知儿子在诊室外等他,却冷淡地对他置之不理独自上楼;英浩前一刻和女友还在柔情蜜意,不一会却在诊所门口拥抱住了诊所的女助理;他刚刚和母亲在饭桌上不欢而散,转头却在海滩上对着她在酒店露台上的身影深情凝望;而在第一部分作为主要角色出现的父亲,莫名其妙地在后面三个部分里“消失”了……影片中每一段人物对话所昭示的即将到来的事件进程,在对话之后即被弃之脑后,我们好似在看一部视觉版的《寒冬夜行人》,不断展开但又被切断的情节带来的是带着断裂感的天外飞仙式梦境体验。

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江边旅馆》中,尽管我们并不知道梦境是何时开始,但洪常秀特意通过人物从梦中醒来的场景来“点出”梦境的存在。

不过《引见》却有所不同。

当我们仔细回味它的整体结构,能发现其中几个并不对位的梦境入口和出口。

在影片中,英浩曾经两次从睡梦中苏醒:一次是在父亲诊所的沙发上,在等候的时候被女助理摇醒;另一次在酒醉梦到前女友后,疲惫得在车里醒过来。

但当我们回溯影片,却只能发现一个暗示着人物入睡的镜头,但他却并不是英浩——父亲韩东炫在给戏剧演员治疗后,独自一人闷闷不乐地走上楼,坐在桌前愣神,然后趴在桌上睡着了。

睡去的是父亲,醒来的却是儿子,洪常秀在此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暗示:父亲和儿子的身份重叠。

这样的重叠在现实中不可能完成,但却可以在梦境中由做梦者主导。

父亲形象在影片后半程的隐去也有了剧作上的用意:他并没有消失,只是外形飘散而借由儿子的躯壳在影片中像魂魄附体一般存在。

洪常秀也无意让观众在逻辑上判断出到底是谁梦见了谁(或者谁在梦中变成了谁),但却借此点出了暗藏在影片中的整体梦境结构。

事件和对话在影片中的随意跳跃因而有了依托:它们变成了由做梦者忽略事件的发展进程而随机挑选出的梦境碎片,我们完全无法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无法明确知晓哪一块碎片是明确的现实,哪一块是梦中的臆想,或者人物的所言哪一句是真实想法,哪一句又是刻意的谎言。

但我们却可以由此勾勒出构成两个重叠身份复杂内心活动的事实性和情绪性因素。

也许我们首先明白的是父子之间的怨恨心结所在:父亲韩东炫在和妻子离婚后,与儿子英浩的关系十分疏远。

尤其是在金钱上,吝啬的父亲并不愿意给儿子经济上的支持。

这样的亲情和利益关系纠葛在一起,表现为儿子前往诊所等候向父亲张口借钱前的一段尴尬时刻,二人各自表现出的郁闷心态:韩东炫在影片一开场即坐在楼上的办公桌前发毒誓,即使把家产都捐给孤儿,也不愿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儿子则惴惴不安又心怀怨恨的在接待室的沙发上等待,想着父亲会用怎样的借口搪塞自己。

洪常秀剧作上的天才过人之处在于,他并未把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开始就透露在银幕上,而是让内心对立的二人在身份重叠进入梦境后,用碎片化臆想的方式将心理矛盾外化出来。

在此,梦的主导者身份究竟是谁(父亲还是儿子)变得不重要了,他们的“合体”通过同样的“梦境材料”各自寻找着自己的内心心理支撑。

站在父亲的角度,不学无术的儿子要钱的目的仅仅是去跨洋泡妞,于是他幻想着三心二意的儿子站在诊所门口和女助理暧昧,又买机票去德国和女朋友幽会,女友另嫁他人后,他却被恋爱消磨了意志,连演员的职业也不想干了。

最没出息的是,为了挽回内心的失落,这个儿子居然在车里做了一个梦(梦中梦嵌套结构),幻想甩掉他的女友过着悲惨的人生(离婚又患病),只能在海滩上坐着发呆——在内心嘲讽儿子做白日梦的父亲丝毫没意识到这正是他自己白日作梦的一部分。

但站在儿子的角度,这梦中发生的一切正是因为没从父亲那里借到钱的后果:爱情和事业双双鸡飞蛋打——不但女友因为异地而离去,自己也被这段感情搅得心烦意乱,只能放弃工作,在海滩上发白日梦幻想前女友遭殃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有意思的是,我们完全不知道借钱的实际行动到底发生了没有——洪常秀刻意跳过了这一段情节交代,直接进入了二人梦中的臆想。

也许站在父亲的角度,他梦到的是自己的钱被儿子拿走以后无谓挥霍的后果;而从儿子的视角,他在梦里预料到没有这些钱将会让他在未来生活里无比失意沮丧。

洪尚秀在此发挥出了超越通常剧作程式的高超实验性写作技巧:他精心设计了看似琐碎的片段细节,让所有人物的对话和行为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多义性,同时赋予了梦中的“父亲/儿子”组合体某种魔幻般的薛定谔态;事件和话语的含义完全取决于我们在观看时所采取的瞬间直觉倾向,故事的表述走向变成了在父亲和儿子之间视角切换的心理和情感嬗变。

这种人物内心的莫名双重含义欲望悸动甚至表现在了一些看似无关的细节上,比如儿子在诊所门口对女助理的拥抱究竟是儿时性幻想的外露还是父亲“附体”儿子以后对她的意淫?

再比如,儿子在海滩上对母亲的凝望,究竟是一种失去父亲后的恋母式依恋,还是父亲借由儿子的眼睛表达对母亲的暗暗怀恋?

所有的细节都有两个完全对立的理解方向,但它们又神奇地被剧作设定融为一体。

冥冥中,观众似乎具有了某种横跨两个意识的类上帝视角,在深入不同人物内心的同时体会到他们暗藏着的细微又驳杂的微妙心理异动。

我们会经常看到电影评论将洪常秀和侯麦相比较,但其实这样的双重含义所透露出的人内心被欲望、怨恨和情感所驱使而呈现出的瞬间量子悸动态,其实已经十分贴近布努埃尔在《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自由的幻影》《朦胧的欲望》中所表现出的人类荒诞兽性冲动意识。

洪常秀出身于实验电影圈,但当我们审视他二十年来的电影风格时,会发现他的影片在视觉上的处理变得越来越简略直白。

《引见》的拍摄使用的是一台无法更换镜头的小型佳能4K摄像机,除了独特的“变焦剪辑”方式外,我们几乎看不到他采用任何特殊的镜头和场面调度手段来呈现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没有用花哨的视效表现虚幻的梦境。

在视觉形式极度简化抽象的同时,他却在如《北村方向》《你自己和你所有》《在异国》《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这样的影片中发展出超出常规的剧作模式,用实验化的文本替代了实验化的视觉去填充影片的框架。

他走向了实验电影另一个前人从未涉足的方向:舍弃视觉元素的表面构造和组合,依托精心构筑的文本支撑起的人物和对话,将观众带入无限的思维漩涡之中。

正如我们在《引见》中看到的,洪常秀在直白主题(父与子之间的金钱亲情关系)基础上,用充满暗示的碎片化细节构筑起具有拼贴效应的剧作晶体,它虽然不连贯,却像棱镜一样不断向四处折射观众审视的目光,形成了炫目又充满实验性的文本“光学效应”。

而它的内在核心,正如片名所示,是一种“引见”,即一个灵魂以另一个灵魂为载体,借用梦的形式,被引入到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从而让不同的含义逐渐浮现。

主题和导演手法也因此在这部影片中都退居次要,洪常秀真正想展示的,是电影实验性文本所产生的魔幻思维性魅力。

PS. 从一些精心设计的细节也可以看出洪常秀意图创造出的独特梦境氛围。

比如,影片从韩国跳到德国,但黑白影像却故意避开了一切带着欧洲特征的建筑物和人物形象,在人物对话反复明示他们身处德国的同时,几乎没有差别的背景环境让观看者产生了某种困惑不解的恍惚视觉错位感。

再比如,在海滩上出现的前女友周缘暗示抢走她德国丈夫的就是同住的韩国美貌女画家,但当英浩从车里踉踉跄跄爬出来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他做的梦,根据前面剧情,他并不知道这样一位女画家的存在,那他又如何能在自己的梦境中提到这个人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从车里走出来的英浩还是身处梦中,这一切都是那个父亲/儿子的重叠意识在迷离的梦境中臆想出来的。

 2 ) 韩国洪尚秀这样拍闷片的导演能活成国宝,再反观我的国,倍感凄凉。

前几天搜索了一下洪尚秀有没有新片。

好家伙,2021年还没过完,这家伙推出两部新片了,一部《引见》,一部《在你面前》。

前者找到了资源,昨天躺床看了。

后者至今还没找到资源。

《引见》才65分钟。

这家伙拍片越来越简洁了。

说实话,看了第一遍,有些蒙圈。

感觉太无聊了。

就是几个人不断在闲聊。

无聊到让人没法进入。

看完准备打个二星的,豆瓣上看了下评论,惊诧,豆瓣上的大神对此片的实验性文本魔力给予解析,并且此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搞什么鬼?

紧接着又看了一遍。

啊,原来果然有些微妙的。

第二遍比第一遍看得仔细多了。

起码把情节的梗都关注到了。

至于大神关于此片文本魔力的解析,有一些能GET到,有一些继续蒙圈,也怀疑大神有过度解读之嫌。

总之这样一部看似波澜不惊甚至无聊至极的影片,竟然在大踏步拓展着电影的边界。

洪尚秀越来越不是在给普通观众拍片了。

这样的片,普通观众能看完并且看进去,那简直太有“艺术修养”了。

如果我不抱着研究学习的态度,别说第二遍,第一遍也不会看完的。

他是个拍片狂魔。

拍的都是普通观众看不进去的闷片。

90年代末出道以来,以基本上一年一部的速度推进着。

目前已经拍了26部长片。

这样的导演,在韩国电影界,称得上国宝级的人物。

国宝之所以诞生,首先是有支持它诞生的市场。

不是靠政府或基金养的。

当然,对电影扶持的制度环境也不可缺少。

反观我的国,倍感凄凉。

 3 ) 时空暧昧的叙事实验小品

继去年仅有一部作品《逃走的女人》问世的低产年后,韩国导演洪常秀今年又返回高产高速的创作道路上,接连有两部新作入选欧洲三大电影节。

这部黑白片《引见》短小精悍,仅一个小时左右的篇幅,却尽情玩弄叙事实验的结构,并意外拿下今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这也是洪常秀继去年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后再一次征服柏林评委。

影片由三段时空暧昧的情节组合而成,这三段情节的先后顺序令人生疑,原因是出现了不少人物入睡/醒来的镜头,令情节不断陷入真实与梦境/幻想混淆的情形。

这种用梦境表现人物潜意识的手法在洪常秀的作品里并不罕见,从早期的《夜与日》到《自由之丘》,再到近年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江边旅馆》等等。

然而,此次有别于往日清晰的界限,不再刻意拍摄人物醒来的画面(仅最后男主角和朋友两人醒来从车内走出一幕),故意扰乱时空制造出错觉和幻觉,观众一时间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发生的情节,哪些是角色的梦境或者幻想出来的情节。

黑白影像为彻底抹去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提供了简洁有效的途径,观众往往难以发现时空转变的提示,随之坠入导演精心设计好的花招里。

比如像第二段发生在柏林的故事,有意避开很多异国的建筑和风景标志,让人觉得人物身处韩国,仍然在延续第一段的情节,其真实程度令人高度怀疑,很可能是女友幻想出来的情节。

洪常秀显然已掌握了一种顺手拈来让人物随时堕入白日梦的独门绝技,堪比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努埃尔。

这种实验叙事方式使情节忽而断裂又重新接上,却流露出前后矛盾的感觉,形成逐渐远离现实的叙事语境,却暗中准确暴露出人物内心的潜意识。

比如最后男主角在海滩上重遇前女友的情节,将她想象成一个因眼疾被德国丈夫抛弃的女人(讽刺她眼光差遇人不淑?

) 与此同时,不少关键情节里出现大量的省略和留白,比如男主角究竟是什么时候和女友分手的?

他是为了去德国留学才去诊所找父亲借钱吗?

这些语焉不详的情节为观众理解这部简洁明快的影片提供了不同的出口。

影片以“引见”为题,三段故事分别出现一个引见的场面。

这种经由第三者产生交流的方式也是导演过往作品经常浮现的经典场景,在这部新片里则不断引出琐碎的话题,诸如女性独立生活、晚辈和长辈的交流用语、演员拍戏时的亲密行为与忠诚的关系等等。

而最明显的转变是核心人物不再是缪斯女神金敏喜塑造的女性,也不是往日作品里油腻自恋的中年男人,而是青年男子。

从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父母、爱情、事业,引出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处事方式,尤其是男主角发表对“拥抱”这个动作的象征意义,而三段故事又以他和不同角色的拥抱画面而告终,很难不让人有更多的联想。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洪常秀导演似乎找到打破成本限制的劣势,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

这部作品的第二段拍摄于去年他参加柏林电影节期间,导演在电影节上拍摄电影,洪常秀未必是首创,但是他在时间和资金限制的条件下,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成果,比如在戛纳拍摄的《在异国》和《克莱尔的相机》,以及同样在柏林拍摄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他并未受限于种种条件限制,却能在现成环境、拍摄周期、演员选角上发挥出惊人的灵活性,创作出一部部风格鲜明的佳作。

而他的缪斯女神金敏喜无疑给予了最大的助力,尽管在这部新片里,她出现的篇幅并不多。

 4 ) 不完美的拥抱,又怎样呢?

片子很短,三个时间的片段讲完便罢。

观影一个小时以后,片中唯一波动的片段演员前辈的怒吼“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或是欺骗的拥抱,又怎样呢,有一点点美好就好了,有什么错呢?

有什么错呢?

”,台词依然徘徊在耳我边。

那是整部电影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我觉得导演要强烈表达的内容。

【不完美的拥抱,又怎样呢?

】自己和片中年轻人很像,认为满怀真挚的爱才有价值,真心付出的亲情才具意义,虚假的拥抱和没有灵魂的给予于我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每一个拥抱都是真心的,有迹可循的。

可能现实中,真的如片中任务设定的那样,是时间,教会我们其实哪怕只有一点点装模做样的美好也可以?

年轻的人们,学着吸烟,学着走向新的生活,然后学着承担支离破碎的爱情,学着接受着遥不可及的理想,学着拥抱不完美的拥抱,毕竟【都卑鄙,都满足于谎言,都做着龌龊的事,还说那是好的,都这么生活着。

 5 ) 自处与相处

人与人,人与己,人和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何去何从?

要不要去思考?

到底在干什么?

选择一直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美的地方,也是最可悲的地方。

结论就是只有管好自己,也只能管好自己。

这是一部说了很多东西,又觉得什么都没有讲的影评,可以看出洪常秀的低调与傲慢了。

一开始男主去找爸爸,但是他不叫爸爸,叫院长,然后跟门口中年护士打得火热,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交情,后面也表现了,男主曾在小时候跟这位姐姐表白过,俩人又拥抱,可是他当时是有女朋友的呀,他还对女友说,你走这么远,我好难受呀!

就是一个很可爱,又有幼稚的男生,后面他在冬天进入大海泡澡,给岸上的友人急到不行;女主的妈妈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一直追问男孩的情况,要见见,然后男主的妈妈为了给孩子谋个差使,在那里求着自己的老相好,优雅的脸上尽显妩媚,我看了之后其实是觉得有点无奈又有点好笑的。。

或许现在不行,老了以后我也会做类似举动吧。

女主到国外学习,碰到了工作室老板娘面试,然后一起工作,那人正好又是她妈妈的朋友,似乎是受到了关照,这算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正常人吧。

其他人都表现得十分幼稚又搞笑,就是把他们生活的那一面给展现出来了,各种破茧成飞蛾,也许是蝴蝶,不过感觉不像之前犹豫和想法把。

一部能让你睡个安稳觉的片子。

意味深长而又平淡,就是生活中亲人朋友真实的样子,还有自己的样子。

上影节第一部影片。。

我睡着了。。

起来接着看,还能接上,是我太聪明,还是这主线就很散乱,观众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加入?

 6 ) 拥抱与拥抱与拥抱

#ICA 极简主义黑白,整体还是延续他作品的风格,影片由诊所见父亲,柏林见女友及海边见母亲这三个与男主有关的经历构成,哪段是梦境呢?

亦或者这均是男主的梦境?

亦或者这里夹杂着别人梦境?

梦境,在我看来比较好区分是两方面,首先是视觉上过爆,摇镜头和空镜变焦的处理,给我的感觉就不是很像现实,尤其是过爆,再者就是抽烟的情节,感觉男主烟不离手的时候都是在梦境中,可能也是体现那种焦虑吧,结尾处男主酒醒后户外也是没有抽烟。

第一段故事中的一个摇镜头印象很深,下雪后的情节可能源于他父亲的梦境,毕竟讲到他父亲上楼趴到了电脑桌上,尤其是整体的过爆处理实在是有些超现实了。

所以这里的情节是男主答应女主去找父亲要钱但没有开口,遇到了演员从而开始学表演。

第二段故事,女主站在水坑前我认为还是现实,没有具体展示她睡着,但是在去“见男主”的路上还是展现了她的痛苦,而遇到男主的火爆也是非常梦幻,这段结尾处的相望也似乎体现了一种没有在一起的疏离。

这里的剧情是女主到德国幻想男主来找她并且决定要跟父亲要钱来德国留学。

第三段开场就是母亲与导演吃饭的过爆,后续出现的酒桌上的谈话,海边的偶遇的真实性其实都很低,感觉只有从车里醒酒之后才是真实,远处窗边招手的是谁呢?

“幻想中”女主也住在那个旅馆中,进入海水是否是现实又存疑,当摇镜头到海面再摇回来的时候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了。

这里的情节是男主再次遇到了导演,但幻想着女主的失败来给自己寻找出路,殊不知他似乎没有更好的出路,进入水中可能意味着梦境中女主的自杀是他自己潜意识的想法。

影片出现过三次拥抱,第一次是在诊室外男主与许久未见的父亲的秘书,第二次是在德国的街道男女主的拥抱,第三次则是在从海中上岸后男主的朋友抱着他,我认为至少在第三次的拥抱是在现实中,但不论是现实还是梦境亦或者演戏,可能都像老演员所说的吧。

角色上,都有强烈的模糊性,不光是男女主失败的经历亦或者父母那一辈人的犹豫,甚至男主给我感觉他与其他他演绎的洪尚秀的电影都有交互性,这是我第三次在洪尚秀有明显虚焦的电影中见到这位演员,第一次是《在水中》中,一个完全失焦的电影,他与他在这部作品中的朋友拍摄电影,第二部就是《江边旅馆》(本来以为是《之后》),影片中他存在于男主的诗句中,两部作品都是虚焦的,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比较清晰地看到他的脸,影片中可能也讲述了为什么虚焦…女主在海边说自己眼睛不好,这里的女主如果是梦境的话意味着可能是男主的眼睛变得不好了…也就更加可以解释得通《在水中》的视觉呈现和嵌套结构了。

视听上,除了上面提及的过爆,摇镜头和空镜变焦,电影主要还是固定镜头,尤其喜欢固定镜头下的摇镜头,这也是之前看他作品一直比较喜欢的部分,与前几部作品不同的是影片出现了明显手动的虚焦,尤其明显的是在第三段故事中男导演讲话那里,在海边遇到女主那里也有,只是没有那么明显,不知道后续是否有该男主出演的作品来补全这个虚焦的故事。

江边旅馆

在水中

逃走的女人

 7 ) 世界处处荒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人与人之间相交非常敷衍、表面,只是因为需要才会礼貌地彼此交织,而每个人真正的本质却相互孤立着。

男主父亲开场的祈祷,独处的疲惫落寞,与儿子照面时相顾无言的片刻,面对著名演员装出来的社交热情。

他在别人眼中是很成功的人,有体面职业和大笔存款。

但他向主请求让他重新活一遍,为此他愿意付出所有钱财,用心照顾贫穷的孤儿。

但他的儿子花钱处处紧张,因为他不给儿子钱用。

著名演员上楼见医生前在楼下抽烟,上去后说只是顺路来看看,所以没提前通知。

随后医生邀请他吃饭他又说刚好有事要商量。

本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这种明显的前后矛盾医生也不计较,一来演员地位高,他没资格计较,二来大家也不是很在意对方的生活。

演员说家里有好事情时医生也懒得多问。

只是在疲惫的生活里假装热情地把相处的时间糊弄过去而已,独处时才是自己。

男主不情不愿过来应付父亲,结果在沙发上等了又等,也没有等到。

父子关系很僵硬。

男主和医生助理看起来关系很好,但其实也只是表面关系,聊天时完全无话可聊,可两个人站在一起又不能不说话,否则气氛太尴尬。

统共也没交流几句,一句“你瘦了”换着说了三遍就离谱。

第二段里的画家是个离了婚的少与人交往的独居人士。

女主让画家无需说敬语,画家笑着说你也不用说敬语了,总说敬语很麻烦。

但之后又一直和女主说敬语。

画家和女主妈妈抽烟,说女主想住多久都可以,和她聊聊天也很好,只是客套话。

东亚人尤其擅长这种客套话。

在草地上画家、女主和女主母亲交流时,母亲对女儿管束很严,画家不好站队,在两个人中间和稀泥。

有画家在面前,母亲对女儿的态度也下意识放缓了一些。

大家都很客气很随和。

很疏离。

第三段是洪尚秀最擅长的酒桌戏,私以为也是全片最好的一段戏。

四人之间关系微妙,演员权势最大,只有母亲能用柔软手段稍微与他周旋。

母亲关心儿子又给儿子压力。

两个小辈核心在男主身上,男主的朋友一入桌就被两个长辈有意地争对和忽略。

位置安排也在照应彼此间的关系。

演员虽然独坐一边但完全压过对面三个人,朋友被挂在四人桌外面。

一人独坐一边面对多人的情况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也出现过,但那完全是另一种意思了,表达了女主孤独无助。

演员权势大,不准人喝醉又一直灌酒,训斥男主后和母亲道歉也毫无诚意,只是面子工程总要做些。

这就像他明明是有目的来找男主父亲却说是路过一样。

男主在车上做梦,梦到分手的女友。

梦里女友生活地很不幸,他温温柔柔和女友说话,还说会想办法帮她治病。

朋友把男主叫醒,男主神情遥远但对梦境只字不提,只是自己下了一趟海。

看到男主从梦境中醒来的神情,非常感慨:人与人就是这样相交的啊。

世界真荒谬,真正重要的东西难以分享,在言语间流浪的都非必要。

是一部完完全全像生活一样的电影,感觉就是随手从生活中截取了几个片段,很多事都没头没尾用不着交代清楚,观众是在看别人的生活也是在看自己的生活,因为人与人其实都相似。

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关心别人生活的人有多少呢?

大家都只看着自己而已。

我挺喜欢洪尚秀这种切断时间线的方式。

依稀记得一句话说最好的作家从人物生活中随便截取十分钟来描写也能完全展示人物。

我觉得洪尚秀做到了。

洪尚秀的电影一般都探讨人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对话与镜头设计看起来非常随意,但其实都精心设计,人与人之间位置距离方位的安排都有讲究,包括人的下意识小动作。

比如画家与人相处时的小动作都比较疏离防备。

再以人际关系举例。

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不同磁场,力量的强弱与感情强弱。

可以明显察觉到男主与父亲母亲女友朋友演员以及医生助手相处时都有不同的力量感情关系,这些必须前后协调一致观众细想起来才不觉得违和。

饭桌是最好展现人物关系的场所之一,再加点酒或许可剥开社交外壳激发人物真实的内心。

虽然洪尚秀以尴尬出名,但我觉得社交的孤独与世界的荒谬或许是更深沉的东西。

洪尚秀很少拍热闹的东西,就算是一堆人聚餐,也一定会有尴尬的关系和事件。

他电影的意义总是在缝隙中流露出来,因为他喜欢探讨生活与自我,而生活与自我的意义本就是从缝隙中流露的。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缺乏缝隙,他就不会思考也不会明白生活与自我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唯一让我觉得并非从缝隙中流露意义的镜头是男女主拥抱后有关爱情的对视。

这样的爱情确实是普通人生活中无关缝隙的事物。

大部分导演的电影主题也并非从缝隙中流露,因为他们探讨的东西无关缝隙:爱情政治社会梦想等等。

 8 ) 引见

因为工作看了三遍,第一遍感受到时间流逝。

第二遍嘲讽人和人之间的假客气,和自以为是的重要。

第三遍,意识到引见背后藏着的人际交往局部真心外的假意,和面对大海时,那些刻意维持的堡垒被海水瞬间推倒的坦诚与寒意。

或许故事可以理解为,女生要去国外学艺术,她妈妈把她引见给了德国画家老同学。

男生不想异地,结合拜访父亲时,偶然遇见了话剧天才的经历,编出“他说我长得帅,适合当演员”的故事,然后让父母协助自己去国外学艺术。

以及最后,男女分手,男生放弃表演,母亲又引见男生去见话剧演员,而男生却把自己的朋友带去,帮他引见。

引见中人脉的需求是真诚的,而目的和说辞却各有不同的虚假。

但是也给出了答案。

“神啊,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不会这样过一生。

”以及,“拥抱就是有意义”。

我觉得很妙的场景是3中,演员,妈妈,儿子,和儿子的朋友。

四个人之间微妙的尴尬。

演员有种被利用的恼怒。

妈妈有些不得不的假客气。

朋友是不想走却留不下来融不入的尴尬。

只有儿子,有一种从头到尾的坦诚。

他抽烟,坦诚交代曾对年长女性的爱慕,不想异地就飞去找她的冲动,毫不掩饰对父亲的一丝丝反感,最后也是他在海水里感受寒意。

所以,我为我曾经对洪导因为不理解所以不喜欢的态度道歉。

这种人际交往中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复杂的态度,他能毫不费劲地展露。

关于无尽中也是一些散落的片段,但是少了一丢丢这么深刻的见解。

他的电影是观察人的,且不仅仅是墙壁上的苍蝇。

 9 ) 出神

必须写在正文前用以强调的是,电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去观看,这也是我在短评中表示愤怒的原因,到底是否有必要把完整的电影拆解来证明它的优劣。

电影被刻意地标记上了1到3个章节,男主角英浩贯穿始终。

但是每一章节都会出现看似前后不太连贯的情节,而这些不连贯的切口就是解读本片的入口。

1.一个看似非常平淡却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开场,父亲在做忏悔。

之后英浩和女朋友出场,并交代英浩去了一个诊所办事。

继续平淡乏味的看诊情节,期间透露了一个与第三章最相关的情节,即英浩在诊所的这个时点并不认识那个有名的演员。

在第一章节结尾出现了第一个不连贯情节:英浩与诊所前台大姐雪中对话,内容是回忆过去还暗暗搓搓有些暧昧。

英浩主动拥抱了大姐,而男女的拥抱在他眼里是有“某种绝对价值”的。

这段情节很像是英浩在沙发上出神想起的某个往事的变奏。

2.女朋友周媛在妈妈陪同下出国留学,刚来了一天英浩竟然因为思念就追了来。

这一章节的不连贯情节就是两场英浩和周媛的对话,第一场两人看起来挺相亲相爱地准备一起吃饭,第二次英浩主动拥抱了周媛说“我不想离你那么远”两人面容稍微有些悲伤,之后英浩还许诺说自己也会来留学“可以试着向爸爸要钱”。

这样看来这两段情节并不是连续发生的,甚至于第一段英浩来找周媛就没有发生,只是周媛在路边出神的想象。

3. 第三章节没有出现角色独处出神的情节,很可能所有情节都是真实的,但是由于省略的情节太多,看起来时间跨度很长。

英浩妈妈和演员单独吃饭的对话中提及了英浩“因为老师您才当的演员”,对应了第一章节英浩并不认识这个演员,也表明第一章节和第三章节相差的时间应该不短,并且在第一章节中省略了英浩和演员的对话。

这章节不连贯情节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在英浩和朋友贞秀第一次走出餐馆抽烟后,紧接的是英浩妈妈给贞秀倒酒而英浩不在餐馆里。

之后对话的重点都在英浩不想做演员的重要原因是不想做亲密的行为。

而这个想法与第一、二章节英浩主动拥抱的行为不一致。

也表示其中缺失了一部分情节或者其中有虚假情节。

(这里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餐馆如同一个时空转换的空间,英浩和朋友出来抽烟的前后两次对话并不发生在连贯的时间。

)第二次是沙滩上遇到女朋友周媛,这是一个明显的梦境情节,也可以看作是把(相对第二章节)的多年后的结局放到这个时点来揭晓。

第三次是英浩和贞秀睡醒下车在沙滩散步却看到酒店窗口的英浩妈妈。

这段情节和餐馆喝酒聊天的情节相悖,也可以视为不是一天发生的事情。

而如果两人完全没有进到餐馆里并且早于妈妈去餐馆的时间到了沙滩,这段情节就成了“真实”的情节。

那如果按照英浩下车和贞秀说的“有话单独和你说”和之后英浩独自下海的情节,英浩是否做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告诉了贞秀并付诸行动。

这样,英浩没有再上岸,父亲在片头进行了忏悔,成为了本片最真实的情节。

如同第一章节英浩父亲在工作台上俯身睡着,我也可能在昨天看完电影睡了一觉,以上情节都是爸爸的梦,也可能都是我的梦。

概不负责。

 10 ) 引见(21年10月一刷;24年12月二刷笔记)

(一)拍摄于2021年的《引见》,是洪常秀第25部长片。

英文名Introduction。

台湾译作《引言》。

片长66分钟。

又一部短小的电影。

我始终没搞明白片名奥义何在。

我怀疑他就是随性起个名字。

当然,观众可以生发种种解读。

那是观众的事。

(二)从豆瓣标注上看,这是我观看的第二部洪常秀影片(第一部是《处女心经》),早于集中观看洪常秀所有其他影片的时间(集中观看洪常秀影片那几天,每天从早到晚躺在床上关着窗帘开着床尾的投影仪,一天四五部他的影片,规定自己有聊无聊都得看完,只有三餐饭时间下床活动一下,然后继续回到床上。

那几天我自号“电影病人”,近年最疯狂的几天电影时光)。

《引见》我在豆瓣上打了四颗星。

我现在有点疑惑当时怎么打这么高分。

现在第二遍看,我仍然得说,我好像没看懂。

然而不得不说,重温此片时,它的每一个画面,都在我潜意识里被唤醒,感到熟悉。

不是所有影片都具有这种效果。

这有点神奇。

(三)片中三段叙事,或说三个时光碎片。

第一段是年轻男主角在女友陪同下去父亲的韩医馆见父亲(女友在附近等他)。

父亲在忙。

一位老演员来就诊,父亲接待他。

只与儿子打了个招呼就忙工作去了。

儿子坐在椅子上等。

医馆女助理时而跟他寒暄一下。

显示出他多年没来见父亲。

奇怪的是,父亲给老演员做完针灸后,躲进二楼房间,向主祈祷,并趴在桌前睡着了。

他把扎着针的老演员,还有等着自己的儿子,统统扔下没管。

儿子走到外面抽烟。

中年女助理出来与他聊天。

女助理夸他长高了,变帅了,还问他,你以前说爱我,现在还爱我吗?

二人拥抱在一起。

天空下起了大雪。

二人并排站着,看着天空的雪。

第一段在这里结束。

感觉得到一种奇怪与混乱。

就如梦境一般。

这应该是梦。

但是谁的梦?

并不清楚。

这段叙事中既有父亲趴在桌前打盹的镜头,也有儿子从等待的椅子上醒来的镜头(在洪的影片中,醒来未必意味着真正醒来)。

第二段叙事通过语境了解是在柏林,但丝毫没有突显城市建筑特色,令人根本看不出是在柏林(也许就是在首尔拍的),第一段中出现过的女友与母亲一起,去见母亲的女画家朋友(金敏喜扮演的,老实说,前面镜头里她老是侧影,我都不太敢确认是她)。

女友将在母亲的朋友这里寄宿一段。

她在柏林学服装设计。

先是母女俩有一句没一句聊着。

后是三人聊天。

看完电影我没记住她们都聊了些什么。

母女站在街边仰望一棵树,感叹树上有奇怪的鸟窝。

但镜头没有展示树也没有展示鸟窝。

只展示她们惊奇的目光(在后面的镜头里专门给出了树的画面,树冠上散布着十几个鸟窝,看得出,又一个洪常秀把看到的令他惊叹的事物写入电影中的例子)。

我也不太记得金敏喜与她们一起的聊天内容。

都是些不咸不淡的日常闲扯。

甚至难以引起人的仔细关注。

然后女友收到手机信息,男友来看她了。

金敏喜看了地址后说,离这里不远。

她去见男友。

男主角以这种方式回到叙事中来。

二人站在湖边,她问,你怎么这么远也不打个电话就跑来看我,你有钱吗?

他笑着点点头说,有钱。

一对年轻的爱人,彼此深爱着,又很害羞。

二人走在街边,他停住,又点了根烟,跟她拥抱在一起。

纯情的拥抱。

第二段结束于这里。

第三段男主角的母亲出现了。

她和第一段中就医的老演员坐在餐馆里。

他们是朋友。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老演员夸过他一次,说他长得帅,可以当演员。

男主角把这话当真了,后来果真去当了演员。

但他在表演时有一个障碍,演不了拥抱和接吻的戏。

母亲希望老演员来开导一下儿子。

儿子带着一位哥们一同赴约。

老演员与男主角就拥抱与爱的关系有一番辩论。

男主角说,拥抱意味着真爱,他无法拥抱女演员,因为觉得这样对不起女友。

不是女友觉得这样不行,是他自己心里过不去。

“为什么不能拥抱呢?

不管是真心还是玩玩,那都是爱!

谁管是玩玩,演戏,还是假的!

”老演员激动得高吼起来。

男主角不适应,跟自己的哥们离开了酒桌。

他们回到停在海边的车上。

男主角在车里睡了一觉。

做了个梦。

梦到分手的女友患了眼疾,还被自己的德国男友劈腿了(插足者是位韩国女人,显然是前面金敏喜演的女画家),她坐在海边想自杀,与他偶遇。

她见到他很开心,放弃了自杀念头。

他从梦中醒来,跟哥们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还脱下外衣,跑到海水里浸泡自己。

冬天的海,他冷得打战。

哥们帮他穿好衣服,拥抱他给他取暖。

二人讨论着不远处他母亲住的宾馆。

他们往宾馆方向看着,看到母亲,在阳台上正看着他们。

电影差不多就这样结束了。

让我看了个懵逼。

我一直期待着,后面有什么样的重要包袱要抖?

只是这些平淡的日常生活画面吗?

何以要拍这些?

想表达什么?

总觉得有什么包袱待抖,以完成影片的高潮表达,显露作者的真实目的。

看《逃走的女人》时我就抱着这种期待看完前面近一个小时(《逃走的女人》片长76分钟),在最后不到20分钟里,总算抖了包袱,虽然力度很弱,但也可理解为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思考。

然而这部《引见》,到最后一分钟也没看到什么“奇峰崛起”的效果。

影像完全遵循另一套神秘逻辑。

(四)不会是导演错了。

一定是我错了。

因为这是洪常秀,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他一向机锋甚深,心思缜密,且惯于与观众玩猜谜游戏。

三段叙事,大量留白,唯一的贯穿线索是男主角。

可拼凑出一些信息:男主角与父亲关系疏远,二人都不知道如何面对对方;父母离婚。

男主角甚至可能没得到父亲的财务支持。

他爱他的女友,远道奔赴柏林,只为见到她,还提出想要留在柏林读书,跟她在一起;显然,这是没有实现的目标,可能由于距离,二人最终分了手。

男主角是一个纯情的男人,有别于以往洪常秀影片中绝大多数男人。

他当演员,却演不了亲热戏,觉得是对自己现实中爱情的背叛。

女友离开他多年之后,他以梦的方式,寻找某种心理圆满。

第三段戏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转了性向,开始亲近同性。

但这些仍不足以让我品出这部片子的关键何在。

洪拍一部片子,只是满足于展示一个年轻男人的这样几个生活碎片吗?

显然不是的。

这部我没看懂的片子在西方引起轰动。

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五)借助豆瓣上一些评论,印证了这部片是梦境与现实的超现实主义组合。

是一个魔幻的电影文本。

应该是洪常秀拍片生涯中最富实验性的一个电影文本。

他一向喜欢模糊梦与现实的边界。

但以往片中多少还会有一些画面上的提示,比如主角趴在桌上睡觉。

细心的观众可以解读出哪一段是梦境。

本片第一段中父亲与儿子分别有趴睡和醒来的镜头。

第二段中还有女友的母亲站在窗前发呆的镜头(疑似神游,醒着做梦)。

你只感觉到人物关系有梦境般的古怪与荒诞,比如第三段中因认为拥抱代表着真爱而演不了拥吻戏的男主角,在第一段与父亲的女助理抱在一起表现暧昧;再如第三段中明明母亲与老演员在餐馆里喝酒,男主角中途与哥们借故离开一阵,却在海边看到母亲在附近宾馆阳台上看着他们。

是梦,甚至还有梦中梦。

但究竟何处是梦,何处是现实,没有明显的分界。

甚至更奇诡的是,究竟是何人的梦?

有人说是父亲的梦(这就不难解释第一段中男主角与父亲的女助理抱在一起,因为这代表的是父亲的幻想),有人说是儿子的梦。

有人说本片中父亲与儿子在形象上同一化了。

儿子有时也代表着父亲。

因为是梦,所以具有种种可能。

本片的混淆、大量留白,制造出无限开放的解读空间。

因此,洪常秀用这部片制造了一段梦的材料,扔给好奇的观众去“啃”,去遐想,去无限解读。

(六)洪常秀在正式拍电影生涯之前,在美国留学多年,期间学的是视觉艺术专业,而非传统的电影专业。

甚至在接触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一片前,他只玩实验短片,都没想过要拍叙事电影。

自他问鼎电影以来,他从来都是在他的片中贯穿种种实验思维。

最典型的是落实在他的一部部影片中的各种结构实验。

用以展示传统叙事影片难以抵达的对真实的洞察。

前面大量影片的实验性,还可被界定,被分析,而《引见》,如一块生肉,流着血,难以下口。

(七)虽然看了几篇深入分析的评论,我依然觉得,《引见》是一部超出我感觉之外的影片。

我从用超技术流观念组织起的一堆松散而平淡的生活画面里,难以获取对电影领悟的快感。

它究竟带给我什么?

(八)疫情前后,洪常秀的电影出现一些新变化。

仿佛进入另外一个季节。

秋季或冬季(我希望只是秋季,因为冬季意味着即将终结)?

《引见》里罕见地展示出父子关系(这是《江边旅馆》里有展示和探讨的主题),以及母子关系,还有母女关系。

洪常秀似乎老了,游荡不动了,开始关注社会的稳定结构——家庭。

(九)本片中三段叙事都以维持数秒的渐黑淡出画面作结。

(十)配乐,就一把吉它,偶尔拨弄几根弦,弄点旋律。

(十一)洪常秀影片中无论男男女女,年老年少,大多烟不离手。

(十二)洪常秀在冬天拍的电影里,经常突然下雪。

是韩国经常下雪吗?

(十三)在《引见》里,戏剧演员奇周峯又现身了(与《草叶集》里同为戏剧演员,但显然不同命运,这部里他是个成功的老演员)。

上韩医馆扎针,做身体理疗。

(十四)一个因感觉对不起女朋友而拍不了吻戏的男演员,洪常秀影片中的新一代人,好像从另一个星球来的。

纯情男。

爱的道德主义者。

他也是洪影片中新一代的年轻面孔。

演员叫申锡镐。

此前在洪的片中打过两次酱油。

这部片中成为男主角。

此后片中,将连接出现他的身影,他简直是新时期的刘俊相。

长着一副更清纯面孔。

更白嫩。

除更年轻男女以外,洪常秀疫情及之后影片中,也会展示更老一些的女人,比如李慧英扮演的由中年迈入老年并思考死亡问题的女性主角(此前他影片中,女性主角几乎全是年轻的,男性角色倒是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当然,于佩尔是唯一例外)。

进入秋季或冬季后,洪常秀的影片开始有更宽泛主题。

情欲不再是唯一的。

他像由一个笔直向前的窄巷,进入一片宽阔的平原。

241214

《引见》短评

#NYFF59 真的有点过于无聊了

6分钟前
  • 念辞
  • 较差

接近过曝的边缘,影像的过曝和情感的过曝。

10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力荐

一如既往的结构美

15分钟前
  • mr.left
  • 还行

“太阳真美,可惜只有我们能看见。”

20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洪老师拍坨屎,都会有一堆人来解析。

22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海水是洪常秀的针灸,试图治好观众的眼疾

24分钟前
  • Fillianore
  • 推荐

叙事结构很有巧思,无怪乎能获得柏林最佳编剧。看似漫不经心的引见、重遇与相谈,隐约留白的信息却非常多,轻盈的断片式结构,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对话,将人与人的关系拍得举重若轻。洪常秀真正拍出了梦境的日常感(与大卫·林奇、布努埃尔和费里尼迥异)一面,尽管不算好看,也不够尽兴,但细想来仍得叫绝。(8.5/10)

2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如此悲伤!

29分钟前
  • 1nL
  • 力荐

24thSIFF#居住在敞开的情感场里。洪常秀只是把电影作为入口:透过景框,在脸上看到彼此;且跳跃到其观看的对立面——彼此冲撞的水流及海洋:由此将镜头摇向空旷的中景,室外不再需要长久地凝视。倘若困倦,也可闭上眼:熟悉对话的语调后便能发现变焦。即晦暗不明的近景捕捉到的灵晕;这几张脸在人群中连续出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的雪白:此刻是永恒的幻影。

33分钟前
  • NanSLi
  • 推荐

抽烟喝酒无用男,吃饭尬聊金敏喜。这应该是洪尚秀电影里永不缺少的元素吧。本部电影金敏喜出场大概也就几分钟,倒也不能说可有可无,你好漂亮那句表白是洪导的signature。整部电影梦的解构很厉害,梦中带梦而不留痕迹。好像洪导并不在意大家看不看得懂。柏林年年给他奖确实需要勇气

37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3.5年轻人在接触并试图进入冰冷大海一样的既有社会成年人权力圈层却因自身稚嫩和价值观冲突而进入失败时彷徨无助的心理情绪。+看影评才发现叙事文本结构上的实验杂耍,这种杂耍结构的构思本身是十分缜密聪明,比起早期作品洪常秀的文本实验功力依旧在不断进化。+不过总感觉比起结构的重量级,影片的情感主题的内核情绪思想却不断在轻浮化、杂草化,每部影片所有郑重的内核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无法最终起劲,因为都会被洪式主角一以贯之的道德混沌给消解、浮化,当然洪氏拥趸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对所谓意义世界的祛魅(但不会是我),而失去所谓意义及其附带的郑重/真挚情感后影片必然在大众眼里沦为奇技淫巧的纯粹杂耍和文本积木园(没有说大众对的意思)。不管怎么说是值得研究学习的文本结构作品。

41分钟前
  • 德勒兹的倒影
  • 还行

这部真的挺无聊的,没看出啥冷幽默,连尬聊也过于平淡。如今的洪常秀电影,金敏喜含量过高的话,腻味;金敏喜含量过低的话,乏味。

4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较差

有一种看我同学拍的作业的感觉,他们也是会用黑白,因为可以遮蔽掉场景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有这么专业的表演,但场景感觉也是随便的,往往我们借哪个同学的家可以拍也就拍了,置景是要有时间有钱才做的事情,没有的话就调成黑白或者去掉更多的装饰假装更高级,有的时候很简单,就是A和B说了什么,又去做了什么,因为剧本就是一两天写好的,也不会有太多人提意见,但是交完作业老师问想法,心里还是会编出很多理由来,这些理由可能就可以成为这样的电影的评论。

48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把最佳剧本也给滨口龙介吧

51分钟前
  • 商狗
  • 很差

这。。。。。平淡出水了,返璞归真也不是这个返法😅还是僵硬的镜头没有一点美感,搞文艺的要是有了粉丝基础还真是陷进去了无法自拔。建议来拍我,连剧本都不用了。不过他电影里的年轻女性穿着风格都相当Korea。

55分钟前
  • 不想再这样
  • 较差

这部也太辛辛没了。

60分钟前
  • 杜望川
  • 较差

这部多少有点敷衍了,在干嘛?不给孩子留学费用的开脱吗?

1小时前
  • 酒神少女(播客
  • 较差

洪尚秀小作坊如果继续敷衍了事胡逼乱拍就是你们这群文青惯的

1小时前
  • Chi.
  • 还行

#24th SIFF# 破碎的拥抱

1小时前
  • 科林
  • 较差

他现在太迷这种时空并置的手法了 差不多得了

1小时前
  • Wal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