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步履不停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横山家之味(港/台),步伐不停,即使你走啊走,安静的行走,Still Walking,Even If You Walk and Walk

主演:阿部宽,夏川结衣,江原由希子,高桥和也,田中祥平,野本萤,林凌雅,寺岛进,加藤治子,树木希林,原田芳雄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8

《步履不停》剧照

步履不停 剧照 NO.1步履不停 剧照 NO.2步履不停 剧照 NO.3步履不停 剧照 NO.4步履不停 剧照 NO.5步履不停 剧照 NO.6步履不停 剧照 NO.13步履不停 剧照 NO.14步履不停 剧照 NO.15步履不停 剧照 NO.16步履不停 剧照 NO.17步履不停 剧照 NO.18步履不停 剧照 NO.19步履不停 剧照 NO.20

《步履不停》剧情介绍

步履不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 位于偏远小镇的横山一家,生活平静祥和。父亲恭平(原田芳雄 饰)是业已退休的医生,却时时牵挂小镇诊所内的事务。长子纯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次子良多(阿部宽 饰)与父亲意见相左,执意前往异地当起了绘画修复师。多年的打拼换来的却是失业,困顿的良多与带着孩子的由香里(夏川结衣 饰)结婚,相互扶持,继续生活。 又逢纯平的忌日,良多和姐姐千奈美(YOU 饰)带着家人分别赶回家中。平静的横山家再次热闹起来…… 本片荣获2009年蓝丝带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树木希林)、2008年报知电影和2009年电影旬报最佳女配角(树木希林)、2009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阿部宽)、2008年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济众院荀慧生他人即地狱啊朋友还钱荒境狂途命案百万火急异邦人:无皇刃谭野蛮人恋爱先生恋战冲绳赛琳娜第一季塞尔福里奇先生第一季落绕银河疯狂店员2医缘群居姐妹TV未放送第13话鲸骑士悲惨世界互怼特工合租屋的恋人图书馆员:圣杯的诅咒假凤虚凰第三季废柴兄弟5:泰爽常春藤刀客外传食罪人玲珑狼心

《步履不停》长篇影评

 1 ) 逝者如斯夫

我喜欢逛日本超市,吃日本菜,自然也爱看电影里日本人做家务。

旧金山日本城购物中心二楼的廉价超市里有好多有趣的玩意儿:将白水煮蛋煮成小汽车或者鱼形的模子,精致的双层饭盒,刮粘锅底饭渣的草莓状小塑料片,花式切片器,各式各样的香水动物橡皮,粘双眼皮的液体贴纸,花草香气的热汤盐,五彩缤纷的鸟兽和纸,还有奇形怪状的小挂件小摆设。

这份对待物品的琐碎与精致也是日本料理的特色之一。

简单一个午饭,也要三碟五碗的拾掇上来,热茶沏在画着鱼生图案的细瓷杯里,寿司躺在波浪卷云大方盘上,红姜绿芥末白萝卜一丝不苟搭配得当,嫩黄的渍物跟油黑海带丝的小咸菜必用深方碟,酱油碟弃物碟是浅浅的长方盏,味噌汤白米饭则要上漆碗,乌冬面呢那必须是烧得滚热的生铁小黑锅,而鳗鱼饭,不用金漆方食盒就是不像样。

哪怕窄窄一扇烤鱼,也要郑重其事的用分量十足的滚边彩釉大白方盘盛将出来,四边的空白显得中间那小小一块佳肴更为珍贵,半点马虎不得。

2008年上映由是枝裕和自编自导的《步履不停》就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讲传统日本家庭生活琐事的电影。

一大清早横山家中主母(树木希林饰)与来访的女儿千奈美(YOU 饰)就开始忙活,洗胡萝卜,削白萝卜皮,剥青豆,砸萝卜泥,切菌丝,炖肉,一样忙完还有下一样。

千奈美的丈夫及两个小孩从外面回来大喝冰麦茶,边喝边赞,然后小孩子哇哇叫着吃冰激凌。

外地的二儿子良多(阿部宽饰)和再嫁的寡妇由香里(夏川结衣饰)及由香里的儿子厚司坐火车回家探亲,而这一天刚好是15年前因搭救落水儿童而不幸去世的大哥纯平的忌日。

良多一家进门后立刻加入到厨房大合唱中,剥玉米粒炸玉米饼。

这还不够,为了这顿阖家团圆的午饭,横山老太还叫了大概170美元的寿司配餐,而且是最高级的海胆寿司。

整个厨房的气氛热烈喧嚣,锅碗堆砌,观者动容。

噗噗啪啦响的炸玉米饼的香味,恨不得透过屏幕飘进人鼻子里来。

这么热闹的一家子,唯一不和谐的声音就是退休医生的老爸横山恭平(原田芳雄饰)。

老头子的脾气又臭又硬,死好面子。

可再倔,一闻到炸玉米饼的香味便马上跑出来吃东西;尽管不合时宜的在由香里面前说带着孩子再婚难上加难,却和蔼的给厚司零用钱,并鼓励加诱惑的劝说想成为一名钢琴调音师的厚司将来当医生。

其实不止横山家的老爸,每一位横山家的人物都极为丰满,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细节让他们粗糙而细腻,坚硬又柔软,让他们俗不可耐,也让他们无比亲昵可爱。

比如老妈私下里跟女儿聊天悭吝得不行,看不上寡妇拖儿进门的由香里,却又肯把自己珍贵的和服送给她,也知道给非亲生的孙儿厚司准备牙刷毛巾。

再比如女儿千奈美虽然总是和事佬一样劝这个劝那个,可离开时和丈夫在车上聊天照样抱怨父母偏心死去的大哥。

而阿部宽饰演的良多虽然嫌老妈啰嗦麻烦,老爸不通情理不讲道理,还是会乖乖的穿上老妈“火车站小摊上”买来的便宜睡衣暗自得意,甚至在失业困顿的情况下还偷偷给母亲零花钱;却依然鲜给家里打电话,不能体会老人隐藏着的深切牵挂。

这种亲人之间的不沟通与微小的误会,往往都是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不屑解释,过后无从提起,也羞于承认自己的胸怀狭隘。

很多的不满就这样过去,很多小疙瘩悄悄的结起,许多想说的琐事终被遗忘,不知不觉间磕磕绊绊便是一生。

横山家这普普通通的一天,其实已是一生的全部缩影,欢笑与悲伤共存,满足与遗憾并行。

有没有更好的模式?

可不可以寻找一种更为完美的人生?

良多一家离开的时候横山老太要跟每个人握手告别,大家都尴尬,事后横山老头也嫌她莫名其妙。

老太太身上还围着厨房的围裙,木屐敲的水泥楼梯哒哒响,佝偻着腰板慢慢爬坡,眼都不抬的说“你就别管我手的事情了,总之到哪都会牵着你。

”数年后良多一家给父母扫墓,又看见翩然而飞的黄蝴蝶,当年母亲说给他的菜粉蝶过冬变成黄蝴蝶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就说给了女儿。

随后一个长镜沿着墓园停车场路旁的一株树冠徐徐上升,视角从良多一家的背影向天空平移,光线突的暗一下,又缓缓变明,灰蓝的天,浅浅的云,湛蓝的海,海边密咂咂的房顶与一块块间或的绿地,景色停住,时间也终于停住。

《步履不停》中横山家人共吃了三顿饭,散了两个步,说了一天的话,人与人之间交手回合数也数不清。

那么传统的日本家庭,后院花草缤纷精致,门廊地板光可鉴人,物品摆设整齐得当,酒菜汤饭一丝不苟,大小碗碟铺满整个桌子,可卫生间里的瓷砖碎片依然散落在地上,总也不得修葺。

几乎井水不犯河水似生活着的横山老头老太,为了大儿子的死十几年了也不原谅那个被救上来的可怜家伙,父子之间更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但还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夹菜,喝酒,听唱片。

导演是枝裕和的镜头稳健沉着,构图精致讲究,画面色泽清丽明净,几处配乐都温柔细腻隽永。

这样暖色调的故事,我想无论如何也不是仅仅为了诉说人生的种种微小遗憾,这生活的快一步与人生的慢一拍纠结到一起,没想到终于析出的竟然是意犹未尽的慨叹,是对生活原本的衷心留恋,是无动于衷表面下深深潜涌的爱意。

原来面对着不可遏制的时间的水流,不完美是筛,少了那些遗憾,记忆便不肯长久;缺了问题,连存在本身都变得不够真实。

在一次次细微的刺痛中,大大小小的缺憾过后,我们在平淡一生里终于学会的,那才是爱。

 2 )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

有人说,有的导演一生只拍一种电影。

是枝裕和就是这样的导演。

无论是《如父如子》还是《海街日记》,再或者是今天想介绍给大家的《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故事里总包含着两个不变的元素:家庭和亲子。

佳作之所以为佳作,就是因为它并不只是展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是枝裕和是温柔的,也是残忍的,他的故事里总是带着人世间不可抗的离散和苦难,却又会在最后用平淡的镜头告诉你,幸福本身就是要踏过生活中的泥潭。

是枝裕和一向擅长用琐碎的日常互动,以及平淡的镜头来营造空间中微妙的气氛。

在观影时,你会觉得这段对话好像在自己和妈妈之间也发生过,或者是,厨房里的老婆婆忙碌的身影和自己奶奶是如此相像。

在是枝裕和的故事里,你总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但是,正因为这种利用这种氛围让观众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的风格,令导演意图表达的东西难以用图片与文字的形式传递。

我建议,也很希望你,在阅读完文章以后,真正去看一下《步履不停》这部电影,真正走进是枝裕和的故事。

故事发生于小镇上的横山一家。

电影开头便是老婆婆和家中的大女儿在为家庭聚餐准备食材。

当女儿打算去叫父亲出去买牛奶时,老婆婆拦住她说,他不会去买的,爷爷不愿意让邻居看见他拿着购物袋的样子。

老爷爷是位已经退休的医生,却因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时时牵挂小镇诊所内的事务,他偏执地希望大家依旧叫他“医生”。

与此同时,由阿部宽饰演的儿子亮太带着妻子和小男孩赶回家。

亮太对于此次家庭聚会并不热情,早已计划好回程的时间。

在老婆婆对女儿发牢骚的话中,我们得知原来亮太的妻子是一个丧偶的寡妇,孩子是她与前夫所生。

小男孩安静内向,对亮太直呼大名,叫他阿亮。

在回家路上,亮太对妻子说,自己是次子。

他上面有一个哥哥。

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故事逐渐揭晓横山家的长子一直没有出现的原因。

亮太一家到达。

婆婆的接待热情却又带着疏离。

大女儿的孩子问亮太的继子,你亲生爸爸死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呀?

小男孩回答,不记得,我太小了。

老婆婆在炸玉米天妇罗时,回忆起大儿子淳平在很小的时候曾经机灵地说,我们不需要自己买玉米,邻居会送玉米过来。

大家一起回想起大儿子淳平,笑声连连,但笑声之下有着一丝隐隐的哀伤。

吃饭的时候,爷爷与聊天的众人唱反调,说寡妇带着孩子不好再嫁。

爷爷对于次子亮太一家的反感和不接受,让气氛十分尴尬。

此外,爷爷同样不认同亮太的绘画修复师职业。

一直被父亲打压的亮太不客气地回敬道:“我挣的钱足够维持一个寡妇的生活。

女人们为了躲避楼下尴尬的气氛,到楼上看旧照片。

姐姐翻到亮太小时写的作文。

对继承父亲医院表现得毫无兴趣的亮太,居然曾经在小时的作文中写过“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亮太撞见姐姐在读自己的作文,生气地把作文拿走撕掉。

长子的遗照摆在桌案上,大家在前面跑来跑去,准备照全家福。

爷爷赌气地不和他们拍照。

老婆婆捧起长子的遗像,站在了中间。

在老婆婆回忆的叙述里,谜底终于揭晓,原来家中一直深受婆婆和爷爷器重的大儿子是因为15年前救人而被淹死。

老婆婆说,淳平走的那个晚上,正在擦鞋子,突然临时起意想去海滩。

如果她当时说了一句什么,或许他就不会去海滩,就不会因为救人而死,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老婆婆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双干净的鞋子的样子。

老婆婆感叹道:他为什么要救那个人,那个人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提到已经不存在的长子淳平,所有人的言辞都谨慎又小心翼翼。

是枝裕和把这种“不是滋味”的氛围拿捏得极好。

斯人已逝,而死者却仿佛变成了一根贯穿所有人灵魂的鱼刺。

爷爷偷偷把小男孩叫到房间,给了他零花钱。

爷爷虽然在表面不接受次子亮太和亮太的婚姻,但他的内心对于小孩子还是充满了关爱。

小男孩吃冰淇淋的时候被冰到,一直板着面孔的爷爷在这时却温和地说,没关系,你可以吐掉。

小男孩没有吐掉,而是皱着眉头倔强地咽下去了。

爷爷问,你以后想做什么,小男孩说,钢琴调音师。

爷爷问,为什么,小男孩说,因为我喜欢我的音乐老师。

爷爷说,我小时候我的爸爸生病,所以我想成为医生,但等我成为医生,我的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

听到他们谈话的亮太生气地说,他不会成为医生的。

爷爷说,我反正也等不了20年了。

但爷爷的内心还是期望有人,有人能继承自己的医生职业,延续自己的梦想。

婆婆带着他们去给长子扫墓。

在扫墓时,婆婆给墓碑上舀了一瓢水,喃喃地说,天气很热,这样会凉快一点吧。

扫完墓回家的路上,婆婆与亮太说起黄蝴蝶的传说,“有人说蝴蝶在冬天幸存下来,第二年会变成黄色。

”这个传说让婆婆认为,黄色的蝴蝶代表着亡者的灵魂,这让她想到已逝的大儿子,所以她每次见到黄色的蝴蝶,都会很伤感。

当年被长子救下的小孩已经长大,成为了一个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的胖子。

他在恩人的家属面前显得局促而拘谨,因为天气炎热而满头大汗。

爷爷背对着众人独自坐着,说道,这样没用的人,我儿子为什么要救他。

亮太一家留下吃晚饭,在晚饭时,爷爷说到事业对于男人的重要性,老婆婆说,然而你连儿子死的时候都没能在场。

在饭菜的香气背后,有老人丧子后,无法消失的,隐隐的痛。

晚上聊天时,老婆婆和亮太说起了一名相扑运动员,却无论如何想不起他的名字。

亮太对母亲说,我们不要叫那个获救的人来了吧,他看到我们好像很痛苦。

笑意从婆婆脸上消失。

她说,每年都邀请他来,他就不会在多年后忘记淳平的死。

因为如果连可憎恨的对象都没有,我感到更痛苦,所以每年一次叫他来家里。

如果他不痛苦,那痛苦的就是我们。

洗澡前,亮太突然对父亲说,大家一直拿来说笑的,那句很聪明的关于玉米的言论,不是哥哥说的,而是我。

他就这样与死去的哥哥争抢旧时光里的一句玩笑话。

亮太知道,在父母心中,自己永远无法取代长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他在辩白时是这样在意,却又如此徒劳。

突然,有一只黄色的蝴蝶飞了进来。

老婆婆坚信着黄色的蝴蝶是已逝长子的化身,近乎疯魔地追着那只黄色的蝴蝶,嘴里念叨着儿子的名字。

老人不顾一切追逐蝴蝶的背影,令人鼻酸。

这一刻,她终究只是一个思念儿子的平凡母亲。

在她的心里,她永远不接受心爱的儿子这样弃她而去。

突然,邻居打来电话说身体不适。

爷爷很着急,却只能无奈地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医生了,还是叫救护车吧。

急救人员赶来的时候,爷爷想上前帮忙,却被救护人员认为是“无关人等”拦在了一旁。

曾经小镇上颇有名望的医生,在此时此刻是一个滑稽又狼狈的老人,这一切令人格外心酸。

睡觉前,妈妈对小男孩说,你的爸爸虽然死去了,但却没有真的离开,他在你的身体里,他是你的一部分。

小男孩问,那阿亮呢。

妈妈说,阿亮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缓慢地,坚定地,成为你的一部分。

深夜,小男孩自己走到院子里,在黑暗中坚定地说,我想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钢琴调音师,如果这不可能,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小男孩在旁人面前云淡风轻地说不记得爸爸的死,并且告诉爷爷他想成为调音师的原因是因为喜欢音乐老师。

但其实他清楚地记得爸爸,并且独自在夜里坚定地说,想成为调音师,是因为想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

与此同时,亮太在房间里拼起被自己撕掉的作文。

表面上坚决不想继承父亲医生事业的亮太,在深夜粘贴好小时发誓要“成为医生”的作文。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最终都没能变成理想的大人?

第二天清晨,亮太一家启程回家。

刚刚上了巴士,亮太就如释重负地说,新年可以不用再来了。

与此同时,老婆婆和爷爷走在回去的路上。

爷爷带着期待说,他们下次来,应该就是新年了吧。

在巴士上,亮太突然想起了晚上与母亲一起拼命想却也没有想起来的相扑运动员。

他懊恼地回过头去,然而车已经启动,开远。

他感叹道,我为什么总是慢一拍。

老婆婆与爷爷一步一步走上台阶,亮太的画外音响起:

这一切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就像亮太上了巴士之后才懊恼地想起相扑运动员的名字。

“我总是慢了一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影片最后,已经与妻子生育了自己的孩子的亮太,在多年后带着一家人去给哥哥扫墓。

他像母亲当年做的一样,舀起一瓢水淋在哥哥的墓碑上,说,天气很热,这样会凉快一些。

回去的路上,他与女儿说起当年母亲讲给他的,幸存的黄蝴蝶的故事。

女儿问,这是谁告诉你的呢?

亮太怎么也想不起来,他说,是呀,是谁告诉我的呢,我有点记不住了。

是枝裕和的镜头平淡而细腻。

他的故事中充满了不得已的离散、生与死的相隔、长不成理想大人的小孩,和充满了遗憾的大人。

故事中,父母与孩子的隔阂,似乎在慢慢的消解,然而总是慢了一拍。

直到看见父亲被急救人员推开时落寞的神情,亮太才明白医生这个职业对于父亲的重要意义。

父亲去世之前,亮太一直倔强地说“我不会成为医生,我也不会让我的儿子成为医生的。

”他最后没能来得及与父亲看一场球赛,也没能来得及告诉母亲那个相扑运动员的名字。

是枝裕和的经典构图——道路上,两对母子,一前一后。

影片最后,亮太与女儿说起母亲和自己讲过的,熬过冬天的蝴蝶会变成黄色。

此时的亮太,与当年的母亲一样,将对死者的思念寄托于黄蝴蝶的传说。

只可惜,当年的他不理解母亲的执念与哀痛,黄蝴蝶飞进来的那一晚,打开了门窗,让蝴蝶飞走了。

与带着渺茫希望与自我安慰的黄蝴蝶传说一样,亲子代际之间的温暖也会带着无法避免的伤痛不停传递下去,只是或许会慢了一拍。

总是要等到孩子已经长成了充满遗憾和伤痕的大人,父母才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没有给孩子恰当的爱;同样,也总是要等到父母或老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才想起,原来在曾经的那么多时候,我们可以多给他们一点理解,或是多陪陪他们。

但可是,无论是爱人,亲人,或是机缘巧合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都会如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啊。

缓慢的,坚定的,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所以,要抓紧时间爱身边的人,不要等他们离开我们才说我们爱他。

因为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

「我们每天都在闭着眼跳下悬崖,但这里是一片柔软的土地。

」 点了喜欢?

不如顺便关注下我们,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全都给你给你(๑•ᴗ•๑)

 3 ) “越亲近,越互相伤害”——步履不停的思考生命的本质

“所谓主角,是指即便没有出现在画面上,但仍然支配着整部电影的人。

但到底支配着什么呢?

就是台词动作、情感,有时还包括剪辑。

总而言之,电影主角就是与镜头这一侧的导演呼吸频率同步的人。

”(p.133,是枝裕和)影片通过围绕家人拜祭大儿子而在两日之内产生的生活琐事来映射人生缩影。

自始自终,大儿子没有作为一个实体角色出现在荧幕上,却成为串联整个剧情的核心人物。

“越亲近,越互相伤害。

”这一母题贯穿影片始终,无论是小到炸玉米天妇罗、大到大海对人类的吞噬等所有情节,无不表达这一主心点。

离炸玉米越近,越容易被油溅伤到皮肤;越亲近大海,葬身于大海的危险越高。

延承是枝氏最招牌的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充满戏剧性的生活流艺术表达方式,影片传达出不管日月轮梭人始终无法完全避免大自然和亲近关系带来伤害的生活共鸣。

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大儿子意外离世纵然对整个家庭尤其原生父母是件无法磨灭的惊涛骇浪大事,可事情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不会因为人情无奈和愤怒而重拾大儿子的生命。

生活总需要继续,日子还得往前走,步履不停。

比如在片中1小时40分钟处尽管母亲叮嘱去往海边的一家人注意安全,尽管母亲紧张着家人的安危,影片却在此时响起淡然宁静的音乐。

尽管人物随着这一日生活流发生的各类琐事充斥着各种情绪,但“哀怨也仍需淡然处之”的基调贯穿影片始终,以纯粹生活的视点还原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

不仅仅体现在配乐上,也体现在构图、机位、布景、调度等层面上。

此片依旧以长镜头与固定镜头为基础,多次出现安哲罗普洛斯式一点透视固定镜头段落。

同时加入其它各种视觉处理手段,如当老母亲看到蝴蝶仿佛灵魂附体时,影片使用手持摇晃的影像来模拟恍惚的精神状态。

因此影片虽然整体意在塑造真实的生活质感,却不失对虚幻、灵魂、生死和记忆的探索,制造出人物老母亲混乱的心境与边缘状态。

可见,导演似乎做出了一个开放式的艺术子题呈现:一方面有白发人送黑发人极度悲哀的寓意;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导演对生命终点为何处产生的疑问。

关于这一点与《下一站,天国》似乎有了契合之处,并与之同样掺杂文学气质和哲思。

对于这个问题的追溯,主要因为是枝裕和不仅是一个纪录片出身的导演,文学系毕业的他在影片中总是诠释一种文学性境味。

尽管在艺术片的道路途中同时一直不断拓宽自己的其它戏路: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科幻片等类型片的涉猎,但影片总能展示出一贯的个人化风格:即在真实生活质感上对生与死的思索。

早在处女作《幻之光》时,便初步显露出这种影像风格和思想。

在预算及其拮据的情形下,《幻之光》拍摄完成,是枝裕和在第一时间将这部影片放给了自己仰慕的侯孝贤。

侯孝贤看过之后建议他将影片投往威尼斯电影节,惊喜的收到了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机会,首部长片已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铺平了他之后的道路。

但在多年之后,是枝裕和并不愿意承认《幻之光》是自己的处女作。

不是因为影片质量问题,而是因为从《幻之光》可见许多影史上名导的痕迹,不仅仅是做出重要指导的侯孝贤,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永恒和一日》、《雾中风景》)、维克多·埃里斯(《蜂巢幽灵》、《南方》)等欧洲导演的风格也在《幻之光》中有迹可循。

“太像一个热爱电影的学生的毕业论文了”,是是枝裕和自己对于《幻之光》的评价。

于是在《幻之光》之后,是枝裕和致力于探索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

接下来的两部长片作品《下一站,天国》(1998)、《距离》(2001)都是偏实验色彩的电影。

由于《距离》受到电影运动“道格玛95”的影响,DV、实景拍摄等成为《距离》标志性的影像特征。

在《距离》中,抛弃了在《幻之光》中颇受好评的固定机位长镜头,选择了视听风格上更加粗粝的手持镜头。

“人比故事更重要。

”这一观点开始深刻的在是枝裕和心中烙下,成为其奉行的金科玉律。

而到了《步履不停》,导演再次回归固定长镜头,形成以固定长镜头为主、晃动手持镜头为辅的影像风格。

可视为对之前影片风格的一次大总结。

“电影和电视不是为了表达自我,而是交流。

”是枝裕和继续马不停蹄的用影片与世界对话生命的本质。

导演创作此片的初衷是为了用电影悼念母亲,母亲的步伐并没有从导演的世界里走开。

因此,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虽然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片段与细节的铺陈尽量还原生活真实,却不止于此,而是同时纳入一丝希望的景象。

导演并不对现实中的现象交代出限定性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亦幻亦真的处理拨动观众内心的情感之弦,留下思考空间。

步履不停,对逝去的亲人永远缅怀;对生活的思考永不停歇。

 4 ) 那些没赶上的事情

  ■入评理由:《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有人说这是最好的一部是枝裕和作品。

  ■片名:《步履不停》  ■导演:是枝裕和  ■主演:阿部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小津时代没能解决的家庭难题,交到了当代日本导演中最具有人文气息的是枝裕和手中。

在香港看完《步履不停》,几个朋友为它和《周围的事》哪个更出色而争论了起来。

一说是枝裕和对细节铺垫和遗憾情感的表达,已经达到了与周围万物浑然一体的高度。

一说桥口亮辅《周围的事》完全是十年一遇,水到渠成。

此类话题一旦开始,往往不存在任何服众的结论。

《步履不停》与《周围的事》虽然都是讲家庭,但一个涉及传统家庭,一个是讲现代家庭,所以小津这道魔咒会压到是枝裕和头上,而桥口亮辅却安然无恙。

同以往的是枝相比,《步履不停》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在无意间被拉近了。

这要说到导演的创作缘由,母亲过世让他不得不进行一番心境调整。

有个明显证据,无论镜头远近,《步履不停》里的海水,看上去都要比《幻之光》明亮许多。

与明亮色调的干净透彻相比,影片情感徐徐流动,最后留下了一些触动你我的遗憾。

当初可以漠不关心,只有后来才会慢慢明白。

那些赶不上的细小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遇上。

《步履不停》里的上下隔阂,好像只是由于长子之死引起。

父亲的美好期望落空,儿子陷入两边不是的自责。

换一种引发方式,这样的关系疏远同样可能在任何一个家庭存在。

影片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来交代隔阂的存在,看似无意义的日常对话里却包含了生活的玄机。

从如何烧制天妇罗到美味的鳗鱼饭,从小孩子的紫薇花到路边的蝴蝶,不起眼的关键物都会引发一些故事风波,编剧上做到了惊人的环环相扣。

住在老家的母亲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开车带她购物,事实上儿子不仅没有车,连驾照都没有。

父亲一直放不下诊所,付出一辈子心血的东西,总还是希望能有人来延续。

儿子老大不小,一方面要应对生计大事,一方面似乎还没有人生出口。

由于一家人平时很少团聚,不同角色都会考虑如何讲清楚一些事情。

比如二老对儿媳的态度会让人捉摸不透,有些牢骚不满实际上还是心有欢喜。

儿子和双亲的有限沟通,更带出了人生无奈和矛盾所在。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的面孔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至于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人,只有观众去自行判断。

另外还有小孩子的内心转变和姐姐一家的参照对比,总之《步履不停》充分利用了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做些文章。

一些善意的小谎言,比如小孩子说到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设置得特别有说服力。

影片还有许多温暖人心的地方,像交代长子死忌,送寿司的转达了妻子的好意。

儿子墓上不知道谁送的向日葵花,后来又还给了不认识的人。

儿子几次意识到父母亲老了,但就是没有做出补偿行动。

原因就在于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天一夜,他不会发觉这一天有什么特别的不寻常。

后来他在车上和妻子感慨说,来了这一趟,过年就不用来了,而路上的老人还在期盼他们很快就能再回老家。

至于《步履不停》的结局,乐观、悲观还是归于问题没有解决的生活。

事后的旁白感慨并非是枝天生悲观,而是现实生活往往如此。

在后来几年里,这个家庭并没有这次忌日的团聚而产生实质性改变。

只有等到父母亲走了,主人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没做过的一些事情——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惜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是枝裕和没有任何批评,更没有跟观众说要怎么去做,才能达成圆满。

尤其喜欢电影结尾,镜头突然摇升向上,出现了天与海的大全景。

上升过程中,天空中的云层挡住了阳光,眼前光线骤暗了一下然后重新变得光亮。

这个镜头拍摄可能是遇上的,因为出现在生活中正常不过。

只是明暗本身就包含了短暂的时间流逝,云层让光线产生了变化,时间的流动得以用另一种视觉化来呈现。

它确实太常见了,但你能在那一瞬间感受到有东西在流逝而走吗?

那趟回家的一天一夜,对主人公来说,仿佛包含了人生的全部。

【北青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626608/ 是枝裕和导演专访

 5 ) 長長的路上,總會有光

如果,人生是一條長長的路,陪我們走最長一段路的,就是家人。

一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有的十分美好,有的萬般痛苦,每一段路,也各自會有與我們並肩同行的人,伴我們度過不同的生命時刻。

而家人,很少與我們並肩同行,總是在一定的距離之外,或前或後,不在圓的核心,卻始終不曾離開圓的範圍,像是一種莫名的堅持,彷佛只要一同站在圓裡,即使保持沉默,也能給予一束淡淡的光,在我什麼都看不見的時候,陪我繼續安心向前。

我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橫山家之味』中,看見了這道隱微的淡光,也聞到了用「飯香」,「茶香」,「情香」組成的『橫山家之味』,沒有濃得化不開的氣味,只有熟悉的淡香飄在空氣中,那是一種不會特別記起,卻一直存在心底的深層味道。

每年長子祭日,全家總會相聚一堂,遠從東京返家的次子,帶著妻子和妻子與前夫生的兒子一起回去,女兒和丈夫及兩個孩子也一起回娘家,像是每個人家都會有的尋常景象,表面看來熱鬧歡愉,總有聊不盡的往事,但也有當下各自的心事。

彼此既靠近又疏離的關係,在同一個屋簷下不斷拉扯,僅僅兩天一夜的時間,所有的家人情感在不經意之間被拆解,也在無意之中得到修復。

或許,最深的牽扯總是難言,而所有的難言之「隱」,背後藏起的是連自己都不清楚的「在乎」。

【難解的父子心結:不需要「瞭解」,但可以試著「體諒」】電影中的醫生父親,有著傳統大男人的形象:沉默寡言,以自己的工作為榮,希望兒子能繼承衣缽。

可惜,原本可能當醫生的長子不幸在十年前為了救人而溺斃,而生性叛逆的次子,照自己的意願,走向藝術家之路。

父子倆幾乎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總是說不到兩句就翻臉,父親難以放下醫生架子,無法認同次子的工作,對長子的離世始終耿耿於懷。

次子卻認為任何工作都有其價值所在,對於父親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每個人十分不滿。

我想,這是許多家庭都會發生的狀況,父親難掩對兒子的失望,兒子不想複製父親走的路,卻仍介意自己無法讓父親引以為傲,也介意父母誤將他小時候的回憶記成哥哥的回憶,充滿矛盾的父子關係,有愛也有怨,也間接反應出每個人在親情中的自我與盲點。

緊張的父子關係經過日積月累,非一時半刻能化解,彼此最真切的感受始終隱而未言,又或許,家人之間需要的不是開誠佈公的「瞭解」,而是易地而處的「體諒」。

所以,當兒子看到老父無能為力救鄰居,卻又想極力幫忙的年邁背影時,他終於明白父親畢生的努力,也終於明白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不只是虛榮。

他雖成就不了父親的期待,但他至少能好好和父親說話,父子之間何須劍拔弩張?

不能退一步,至少能放慢腳步。

我喜歡後來父子三代一同步行至海邊的那場戲,三人一前一後走著,次子望著父親拄著拐仗的佝僂背影,眼裡突然有了溫柔。

最終,父子倆一左一右面對廣闊的大海,簡短卻帶著暖意的談話,為他們打開了長久緊閉的心扉。

原來,當心不再只裝著自己的感受,就算無法完全理解,也能試著體諒,父子之間,至少可以帶著信任,好好相待。

【睿智的母親:家的真正支柱】電影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母親。

一輩子沒出去工作過的母親,在丈夫和孩子眼中就是個標準的家庭主婦。

然而,她卻比所有人更有智慧去面對家庭中的各式風暴:長子為了救人意外身亡後,每年長子祭日,她都邀請當年獲救的孩子前來聚會,母親總是親切地和他閒話家常,他也每年重提一次被救的經過。

次子不忍每年對那孩子重提傷心事,希望母親不要再讓他來了。

母親卻冷冷地說:『十年就忘記一個人也太快了,要是沒有一個痛苦的人,痛苦的人就是我們。

』看到這裡,我深切感受到母親心裡難以平復的傷痛,原來,怨懟始終都在,遺憾讓遺忘無處生根,無所謂原不原諒,不管過了幾年?

對一個母親而言,失去孩子的痛苦永遠都在,她只能想辦法讓自己好過。

另一個難忘的畫面是一向冷靜自製的母親,在長子祭日那晚看到飛入屋裡的蝴蝶,她再也控制不住對兒子的思念之情,她一心認定那一定是長子的化身,老母親不顧一切追逐蝴蝶的背影,令人為之鼻酸。

這一刻,她終究只是一個思念兒子的平凡母親。

對夫妻關係的處理,更能看出母親的過人之處。

電影中最妙的一場戲是父母和次子一家人共進晚餐,席間,談到喜歡的音樂,父親笑說以前帶母親看音樂會,母親還睡著,言下頗有嫌棄母親粗鄙,對音樂毫無品味之意。

沒想到,母親竟要兒子去拿她收藏的音樂,剎那間,古老的演歌聲彌漫在四周,母親彷佛跌入舊時回憶,輕輕跟著哼唱,只見父親尷尬地猛爬飯,一句話也沒有。

後來,父親隔著浴室玻璃問起母親何時買了那張唱片?

母親淡淡地說:『那時帶孩子要去那個女人家,在門外聽到這首歌,我聽見你在屋裡的聲音,也就不便打擾。

第二天就在車站前買了這張唱片。

』短短的對話透露出她對丈夫當年外遇的事瞭若指掌,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反而將丈夫與情婦之間“思念的曲子”放在心中,一方面顧全了丈夫大男人的面子,卻也不著痕跡表明了她對此事的在乎,父親訝異之餘,也明白了妻子對他的深度包容。

老式夫妻的相處之道,真令我佩服!

即使是彼此最親密的人,還是會有各自的秘密,而那些不能說的秘密一旦被道破,將成為一道顯而易見的裂縫,母親選擇把裂縫隱藏起來,繼續好好生活,她成全的不止是丈夫的情感,更是一個完整的家,因為,在家庭關係中,她不但是妻子,她也是母親。

由此看來,橫山家真正的支柱其實是母親啊!

我喜歡最後老夫妻倆相偕走長長階梯的背影,注重形象的父親對於母親以突兀的握手方式和兒子三人話別,頗有微辭,母親笑著說:『你不要管我的手,你只要知道,不管什麼時候我都不會放開牽你的手。

』看似平常,卻飽含深情的一句話。

這讓我體會到,有兒孫雖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人生最大的福氣應該是年老之際,仍有一個牽著你的手,陪你走熟悉長路的老伴吧!

【長長的路上,總會有光】整部電影如實呈現了「家」的氛圍:古老的木造平房,幽暗的光線,透露一家人共同度過的悠長歲月。

廚房裡,彌漫著母親拿手的炸玉米天婦羅的氣味,熟悉的家常味,喚醒過往的回憶。

浴室裡掉落的磁磚,房裡狹小的空間,父母灰白的頭髮,佈滿皺紋的臉龐,皆訴說著孩子長大,時光漸老的事實。

走出家門,乾淨的街道,燦爛的花樹,是記憶中最忠實的景象;走了多年的長階梯,兩旁熟悉的綠意,似乎從來不曾改變,像是家人的陪伴,總是維持一定的距離,卻堅持不走開,就算只能看到背影,也不願移開視線。

就這樣一路默默相伴,像一道淡淡的光,無言也溫暖,那道光,讓你知道,自己不會一個人,這或許就是「家人」的深層意義。

看著這些不斷重複的熟悉畫面,我感受到是枝裕和導演心中對「家」的強烈眷戀,而這當中也有我的深深眷戀。

這世上任何感情都可能因時間而消逝,只有親情會一直都在,所以我想,能變成“家人”的愛情和友情,也是最有福氣的感情,淡淡的牽繫,深深的牽絆,不需要天長地久的諾言,只要安靜陪我走人生長路,用清澈的心為我照亮前路,讓我知道,即使全世界的燈都熄滅了,我心中總會有光,而那光裡,一定有你!

 6 ) 《步履不停》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

看到最后爷爷奶奶送一家三口在车站等车开始泛泪,奶奶张望了一下看到了远处开来的车,说快想想还有什么没有说,动作急促了许多,不舍的心情表现的故作轻松又克制。

又开始分别和小男孩,儿媳握手,嘱咐他们要再来拜访,最后与儿子握手的时候,儿子别扭的躲闪,镜头里公车开过来挡住了这一幕,有没有握上也不得而知。

直到上车之后,奶奶的视线也一直随着他们直到公车留下尾气,奶奶依旧摆了摆手。

奶奶希望儿子一起生活的心隐忍又温柔,可是又不得不放他们走,因为他们也要过自己同样在过自己的生活,因为人生,步履不停啊。

想起从前姥姥姥爷家住的很近,可以去很勤。

可是爷爷奶奶家在郊区,每年都是寒暑假才会去小住。

长大了以后更是只有年节才回去了,时间也不会长过一个下午。

每次离开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会急促的拿出袋子装起自己腌的甜蒜、辣椒、黄瓜、咸鸭蛋,坚持让我们带回去,生怕我们转身就走了。

尽管每次都劝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就不要做了,可换做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早已习惯了几十年把子女当做自己的重心。

“孩子们即使不在身边,至少吃到这些小咸菜会觉得舒心,至少会念叨我们几句吧”,或许在准备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咸菜的时候,他们是这样温柔又幸福的想着。

从奶奶家离开的时候他们也总会送出来,无论冬夏雨雪。

他们就站在路边就默默地望着,有时也会在车后面慢慢地踉跄地跟着,一直到车子驶出了视线以外。

大人们总是摇下车窗摆手说着:“快回去吧”。

我也总学着说:“快回去吧”,爷爷奶奶也只是“嗯嗯”答应也寸步不动。

小时候我总觉得这句“快回去吧”不过是客套。

直到长大后自己每次离家,在机场望着安检门外迟迟不肯走的爸妈,才明白这句“快回去吧”或许又藏了多少儿女的无奈。

可又能如何,人生总是步履不停啊。

后来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就又搬回了市区,现在与我叔叔同住,离我家的距离变成了十多分钟的步行。

住的更近了以后方便了许多,茶余饭后散步就过去了。

每次去时也依旧和从前一样,奶奶急促又踉跄的翻冰箱找水果给我吃,还总要求我带回家。

总能见到子女对老人来说是更幸福的事吧,可是,现在出门送我的也只剩下奶奶一人了,爷爷终究在这步履不停的生活中走累了停下了。

电影里的最后,爷爷过世以后,凉平带着奶奶希望他们夫妻生下的孙女回来祭拜,也开上了奶奶想让他载着去购物的小白车。

可凉平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的泪点也是在这一刻崩塌了。

岁月残忍的是它从不会为了谁放慢脚步,而生活又总是轮回。

人生路上总是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呢。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友分享王尔德的名言:“孩子最初爱他们的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他说孩子真难,父母也难。

我看完觉得难过,却也只得接受认同。

小时候父母比我们脚长手长,我们总是追着父母,等我们大了就变成了父母追着我们,我们留给他们的更多是背影。

现实无奈又残忍,时间不会停滞,而在生活里,我们只能步履不停,笃信而坚定。

 7 ) 《步履不停》揭露残酷亲情,父母不靠谱,儿子也会成为外人

《步履不停》结尾,良多带着妻儿离开,老夫妇前去送行。

回家途中,父亲说“他们新年会再来的”。

紧接着,良多在车上说,“过年我看就算了吧,一年一次就很多了”。

良多的媳妇由香里(后文简称小香)回应他,“一直让爸妈招待过意不去”。

小香的体贴是一种客套,客套中有种生分。

她也支持良多的想法,今年过年不回家。

在这段对话之后,《步履不停》有了最让人扎心的一幕,“三年后父亲去世了”,“没多久母亲也去世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子女永远还不完的债。

1.父母不靠谱良多有意疏远父母,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他是个一事无成的中年男。

其二,他的父母不靠谱。

先说第一点。

良多希望小香帮自己隐瞒失业的消息,有他报喜不报忧的孝心,也是他的自尊心使然。

他疏远父母,就是避免父母得知他是个废柴的事实。

评价一个男人是否废柴,主要有两个维度,事业和感情。

失业娶寡妇,良多的表现不光鲜。

或许有人说,良多失业,不代表他没钱。

恕我难以同意这一观点。

姐夫向良多推销汽车,母亲在一旁怂恿他买车,良多一直含糊其辞。

影片结尾处,良多开着车扫墓,说明他并不排斥汽车。

当初,他没有买车,不是因为没有驾驶证,也不是因为生活在东京不需要代步车。

真相只有一个,他无力购买汽车。

母亲看不到良多的囊中羞涩,她怂恿良多买车,也会收下良多给她的钱。

父亲明白挣钱不易,主动问良多的钱够不够花。

良多回应,足够养家。

良多在四十岁后娶了寡妇小香,可以视为他是穷人的证据。

这让良多的父母耿耿于怀。

良多甚至低声下气,主动向姐姐打听父母对这段婚姻的看法。

但凡他觉得小香是完美伴侣,他都不会这样子。

再来说说良多的父母。

母亲用“过气的模特”,“寡妇”等字眼形容小香。

她是人后八卦,良多的父亲更生猛,当面吐槽带娃的寡妇很难嫁。

这是《步履不停》最尴尬的时刻,此语一出,空气突然变得安静。

好在小香情商够高,笑着说“幸好有个好男人要我”,轻松化解尴尬。

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父亲和母亲的差别有点大。

父亲是外冷内热,母亲是外热内冷。

他们的共同点是,情商都不高。

他们始终不会妥善处理与儿子儿媳之间的关系,因为娶了小香,良多和原生家庭更疏远了。

先说良多的父亲。

儿媳向他问好,他说了句“是你啊”就匆忙离开。

良多母亲吐槽他孩子气,事实上,父亲就是个只会挣钱,不懂得表达爱的巨婴。

一家人一起吃鳗鱼套餐,他舔了舔自己的筷子,吃下淳史(小香亲儿子)的鳗鱼肝汤中的鱼肝。

嗝儿,好与众不同的关心。

尽管他态度冒失,他依旧是个热心肠的老爷爷。

他会一脸慈祥与淳史交流,希望他能成为医生。

对良多来说,当医生是一种手段强硬的父权,对淳史来讲,这是对淳史孙子身份的承认。

父亲的短板是,他做得多,说得少。

在父亲去世后,良多还说了句,“我没有和他一起去看足球赛”。

这句台词足以证明是枝裕和已经达到“徇烂之极趋于平淡”的编剧功底。

良多和父亲一起看大海时尬聊,他发现父亲已经不喜欢棒球,和他一样爱上足球了。

两人相约将来一起看足球赛。

这一次谈话也在呼应开头。

良多曾对小香说,“爸爸还以为我是个棒球迷呢”。

事实证明,良多的看法是错的。

父亲已经向良多散发出慈爱的光环,他不再是棒球迷,而是爱上良多爱的足球。

为了儿子,他改变了自己。

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向晚辈释放自己的爱,但他依旧是爱着晚辈的。

淳史也希望长大后成为医生,就是对这份爱的回应。

再说良多母亲。

客观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良多母亲不是慈祥的老太太。

全家人一起吃鳗鱼饭,母亲提议听音乐,她悠悠地说,她常听这首歌。

父亲觉察到她的小秘密被揭穿,脸上挂不住,不过再不爽也只能憋着。

母亲唱的这首歌,就是父亲当年唱给情人听的。

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他一直以来都认为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

事实上,母亲带着良多一起去了父亲和情人的住处,他们俩听到父亲在房间里唱歌。

她在第二天就去买了那首歌的CD,趁家人不在的时候听。

良多母亲,一个沉得住气的狠角色。

她是传统的家庭妇女,经济不独立,没有与另一半叫板的资本。

尽管没有经济实力,但她的家庭地位远远高于父亲。

拍全家福时,母亲稳坐C位,父亲站在一旁,内心不爽,拂袖而去。

女婿会恭维母亲家的冷饮好喝,外孙女叫“外婆家”,而不是外公家。

对此,父亲曾问女儿,为什么孩子都叫“外婆家”,而不是“外公家”。

女儿对此表示呵呵。

作为这个家庭的精神领袖,睡衣事件证明母亲不会做人。

她会给良多他们准备三副牙刷,却没有给淳史买睡衣。

对此,小香很在意。

因为她感觉到,良多母亲把淳史当客人,而不是家人。

这真不是小香多心。

事后,良多母亲送小香和服,希望两人造娃。

造娃证明了她对淳史的态度,因为淳史没有良多的遗传基因,所以他算不得家人。

我在前文就提到,良多母亲的智商不算高。

她赠给小香和服的姿态也证明了这一点。

她在小香面前吐槽亲生女儿,给她和服从来不穿,估计是偷偷卖掉。

她要把和服送给小香。

这就好比说,“女儿不懂得珍惜我的传家宝,不如给你”。

和服,原本是一件充满爱意的赠品,在她手中反而成为防止女儿卖掉的手段。

小香的脑子好使反应快,肯定会明白婆婆给她和服的终极目的——督促她和良多造娃。

在此之前,小香就发现婆婆给良多买睡衣,不给淳史买。

这一行为,无非就是向儿媳表态,“要成为我家的儿媳妇,你们必须生一个孩子”。

这种绵里藏针的态度,势必会让小香不舒服。

两人坐车返回,良多说过年不回家了,小香用委婉的态度赞同了这一计划。

两人的态度证明了,父母让这对小夫妻感到疲惫。

远离他们就是保护自己。

2.遗产之争除了婆媳矛盾,代际冲突,《步履不停》还有一条矛盾线——遗产之争。

争夺方是以千奈美为代表的女儿系,以良多为代表的儿子系。

主动热情,有规划,是女儿系的风格。

她确定好搬迁时间,向母亲提供了新的设计图,事先声明同住不同锅。

千奈美的女儿就在淳史面前提到,这里有她的房间,里面会放一张蓝色的床,钢琴也属于她。

与女儿系不同的是,儿子系的表现就非常佛系。

因为良多不打算和父母住在一起。

尽管儿子系非常佛系,但他得到父母房产的胜算远高于女儿系。

因为父母始终将良多视为第一顺位继承人。

千奈美在以母亲为主导的家庭会议上(父亲拒绝参加)主动提出,“上了年纪,和女儿住一起最好”。

千奈美打情感牌,主要原因是为了拿到父母的房产。

良多母亲觉察到女儿的小心思,当场表示,“那要看什么样的女儿”。

千奈美的情商不错,但和她老公一样,属于那种漂亮话选手。

他主动揽下修理瓷砖的活,却一直没有做。

最终还是良多修好了瓷砖。

女儿和儿子,二选一的话,他们肯定会选儿子。

这不仅仅是个重男轻女的问题,也是个权衡利弊的选择。

千奈美把父母当做自动取款机,良多却懂得回报父母。

良多到家的上午,母亲订了寿司,花费168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是994元(2021年汇率,《步履不停》在2008年公映)。

食物价格代表爱意。

小香在吃鳗鱼饭时,就惊叹“午餐吃寿司,晚餐是鳗鱼饭,真棒啊”。

寿司饭环节,千奈美一家的反应很有意思。

千奈美的儿女多嘴,说他们昨天吃了寿司。

此时女婿的反应是让他们闭嘴。

母亲听到后,悠悠地说一句,“我叫寿司了,不过你们刚吃过了”。

千奈美连忙说,“没关系,我还没有吃呢。

”对于母亲的盛情款待,千奈美家只有漂亮话,良多却主动掏钱,补贴母亲。

这就是千奈美和良多的不同。

母亲一直拒绝女儿系搬回来,可见她毋庸置疑的家庭地位。

这也能看出她内心的天平,儿子比女儿更重要。

事实上,良多不和父母一起住,和千奈美没关系,与父母有很大关系。

这位四十多岁的男人,始终找不到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方式。

结语:良多和母亲一起为死去的哥哥上坟。

他们看到墓前有新摘下的黄花。

母亲猜测送花人是哥哥的前妻。

良多揶揄,如果她不怕远,确实能过来送花。

她甚至会想到是芳雄——一个“害死”她们儿子,不成器的胖子。

良多母亲却想不到,给大儿子送花的,正是良多的父亲。

她能看清老公的荒唐和幼稚,却不懂得他们的生命已经紧密相连。

良多父亲去世后,母亲也很快走了。

子女对父母也有类似的情境,他们在的时候,总觉得父母是自己生活一地鸡毛的源头。

等到他们去世后,才会发现此情可待成追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们却总是慢一拍。

 8 ) 母亲

“几年前母亲病重,我去医院陪侍。

每天护士小姐来换药打针,母亲会不住地道谢。

护士走后,母亲却要苦起脸抱怨几句:‘水平真差,前几天的护士要比她好多了’。

我是从那时候开始构思这部电影的。

”2009翠贝卡电影节,是枝裕和在电影放映前介绍说。

“ 母亲”这个形象,显然是电影的直接动机,和电影中最鲜明的人物。

她可爱。

她操持老两口的生活,数着下回儿女回来的日期,和老伴斗嘴但是做他爱吃的,还说“ 不用去叫他,香味出来他马上就过来了”——老头儿果然抽着鼻子过来了。

她生动。

她和女儿准备饭菜时絮絮地指导和斗嘴;想到一个相扑手不记得名字不自觉地学他表情让儿子帮着想;儿子给她零花钱,她由衷的开心,笑成一朵菊花。

她有心眼。

对二婚的儿媳妇觉得不满意会拐弯抹角地劝她别再要孩子——以便将来儿子万一和她离婚方便。

发着呆会自己嘀咕女婿答应做的事没给做——“吃了饭,睡一觉,拍拍屁股就走了”。

但是是枝裕和说“我不想把她描述得很坏。

虽然她有时候会自私,但是母亲她就是这样的”。

母亲确实就是这样的。

多年前长子的意外去世是这个家庭挥不去的阴霾。

忌日这天,老少三代照例相聚,为了纪念,其实更算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机会。

分居各处的家庭成员,父子之间尴尬略有紧张的关系,关切但又不愿说出口的亲情,和总是慢了一步因而永远未曾实现的交流和表达,惯以细节动人的是枝裕和把感情用心填在一天里的一件件小事和一句句闲话之中,慢慢的用固定镜头和定格画面传送。

最后一个缓慢摇高的镜头,悠思无限。

 9 ) 总是慢上一拍

可能夏日漫漫的气息太过宁静,加上缺少激起观众好奇心的情节点,影片意在冲击戛纳结果未能如愿。

第二遍观看时我深陷其中,这样的家庭剧不会真正结束。

——《日本时报》Mark Schilling子女回到父母居住的老家,这部作品有意无意地带上了一层致敬小津的色彩。

平常生活中的人生无奈,情绪入口却全然不同。

——《午夜眼》Bryan Hartzheim《步履不停》 Still Walking导演:是枝裕和主演:阿部宽、夏川结衣此前的是枝裕和有过多部探讨死亡话题的佳作,他说《步履不停》不是为了讲述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的生命悲痛,而是死亡意外如何改变普通家庭。

在十五年后看来,长子的死就像丢进湖中的一颗小石子,动静不大却波澜扩散,影响及家庭内部的每个成员。

又一年的忌日到来,家庭成员难得地重新团聚。

大部分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人物在厨房客厅浴室里进进出出。

跟以往别无两样的夏天微风,不足二十四小时的日常琐碎,一些秘密在不经意间被揭开。

现实的压力、长辈的去留、儿女的忧心,说起来影片真有点了无新意。

正是这些平平无奇的周围事,一年里有黑泽清、桥口亮辅等人来进行角度各异的解读尝试。

在作者导演们看来,透过每一个小小的家庭,它们都是窥见外面风雨和社会变动的窗口。

心浮气躁之人要看进《步履不停》,无异于三伏天捂棉被。

影片的切入方式就像剧中人掰玉米粒,散落而下,一开始毫无头绪,直到制成可口美味的玉米天妇罗,才发现早先的耐心准备是物有所值。

随着故事推进,最初的人物印象往往会出现偏差。

开诊所的老父亲,他有一套自己的规矩习惯,别人干涉不得。

小孩在庭院玩闹,伤了花草他立即喝止。

别看父亲言语很少,出口经常不看场合,拍照片时心有不悦就掉头走人。

这样的父亲啊,难怪小儿子良多会愤愤不平。

不过影片在“抹黑”同时也替他洗白,和对门老太太寒暄、跟孙子聊天、事后斥责获救男子,老人也有真实可亲的一面。

维系丈夫和儿子情感的母亲,看上去是名典型传统的持家女性,然而那张唱盘的故事带出了这对老夫妻生活的另外一面,他们并非大部分时间所见的夫唱妇随,结尾的画外音更是否定了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多数日本导演习惯于改编剧本,是枝裕和与他们不同,他一直采用从文本到映像化的一条龙创作。

电影里经常出现大量生活化的对白,再从中提炼出深刻的细节。

《步履不停》的讲究之处还在于整体色调的处理,干净透彻,尽量避开了喧嚣嘈杂的可能,传达不易察觉的生活美感。

影片较多地采用了固定镜头,摄影时着重突出前后的景别差异和演员的群体演出,例外的几次明显运动包括屋内追逐蝴蝶和最后的吊臂摇升,效果出众。

良多一家三人留宿一夜,次日二老在路边相送,紧张的关系得到了缓解,所有事情似乎朝向坚定美好的未来走去。

《步履不停》没有引出幡然醒悟的痛心疾首,当良多在墓碑前重复着母亲的浇水举动,他是否相信返家的那一天也是他人生的缩影?

归途上的良多和母亲都想起了那个相扑手的名字,也只能叹句答案来得不是时候。

人生一直快他一步,而他总是慢上一拍——来不及和父母沟通,说出答案。

他没能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哪怕是暂时的。

由传统孝道和家庭观念所引发的冲突,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重复上演,试问每个人如何才能不留遗憾地走开。

图文版详解。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786099/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786258/

 10 ) 东京物语的反转剧

看过小津的《东京物语》,心里多少会拿来和这部做比较。

同样是家庭的碎碎念,同样是一对老夫妇和各自奔天涯的儿女,同样是发生在短短的一两天内的平凡故事。

是枝裕和却没有像小津那样细碎缓慢体贴,竟是棉里藏针,平凡家常都句句是刀,招招见血。

看到后来竟然有些疲惫。

退休的老夫妇住在乡下,女儿想带着女婿住回来,却被阿婆不软不硬地拒绝,理由是已经不习惯和别人住在一起。

二儿子娶了个带着孩子的寡妇,阿婆对此颇有微词,却又指望着他们能早日添丁。

老爷子为全家操劳了一生,却没有人能够继承他作为医生的产业,一肚子闷气不知道要去哪儿撒。

而围绕着这个家庭挥之不去的,却是由于救人而被淹死的长子的幽灵。

表面上一团和气的家庭聚会,气氛浓得简直化不开。

去虾肠,剥玉米,腌青豆,在镜头无微不至的观察下,这些事情看得人心醉神迷。

主妇们都在厨房话家常起油锅,男人们在风扇下看看报纸乘凉,而最投入的莫过于孩子们,在这个没人管的时间段里,在院子里疯玩疯闹快乐无边。

渐渐地,这个家庭最为痛苦的一面渐渐显露出来。

永远得不到父亲承认的次子,又由于长子的过世而承担了更多不必要的疏忽和冷漠。

及至他愤而说出:“就算哥哥还活着呢,又不知道要怎样。

” 全家聚会其乐融融的气氛突然降到冰点。

可随着妹夫一句自嘲的玩笑,大家又都哄然恢复正常,一切痛苦仿佛过都是筷子尖上的余味,廊檐下的蛛网,做不得真。

阿公一把年纪愤愤然地说:“这房子是我努力打拼来的,为什么大家都只叫它阿婆的家?

” 可仔细想来,这个家的一切重点,可不就是阿婆一人鼎力支撑么?

她负责打扫,她负责食宿,她负责请当初被长子救了如今却只是一个不长进的胖子每年在忌日这天上门却只为了惩罚他的良心,她会送和服给不怎么看得顺眼的儿媳妇笼络她,她也会放三把牙刷讨好儿子却不给外姓的孩子买睡衣表示内外有别,她可以买下当初在丈夫情人房间外听见的演歌唱片又在几十年后的不经意间轻轻点破,却又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阿婆啊阿婆,只有阿婆才是这个家庭的神,操控一切的人。

也难怪拍摄全家福的时候,阿公被挤在最边缘,左右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只能愤然离开。

这样的阿婆是太精明了些呢还是太洒脱些了呢,这样的老年人绝非昏庸乏睽混吃等死之辈阿。

小津影片中的老人隐忍善良温顺,可是枝片中的老人却生命力旺盛思维敏捷拥有主见。

到底是时代不同了吧!

结束了探望的次子一家在回程路上不无疲倦地擦着汗说:新年什么的就不用来了,这样的探访一年一次足够了吧!

而那边厢老人们孤独地爬着台阶说:他们现在走了过新年还会再来的吧!

两下对比,又显出小津式的格外凄凉。

父母最终都要老去,死亡,带着他们自己的不满足和遗憾,也带着儿女未完成的心愿,人生总难两全。

像片中那条长长的石阶,不断地走上又走下,人生的道路怕也不外如是,一代一代,春去秋来,就这样步履不停地朝前迈进,却连伤感的机会都几乎来不及拥有。

-PS: 宽叔和夏川结衣这对在“不能结婚”中磨得几乎没有脾气而又最终修成正果的官配,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平淡而殷实的婚后生活,他们两真是一对和谐的搭配阿!

阿部宽真是日系影画中一个有趣的存在,和他同身高的演员本已不多,在画面中总是由于大只而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处处受阻的尴尬神情非常有喜感。

正剧他演得,悲剧他也演得。

收起电视剧里的夸张,这部戏中的宽叔也拿捏得当,压得住场子。

在小小的浴室里的大身子骨百般不相宜的好笑,真是想不出除了他还有谁有这个喜剧天分。

《步履不停》短评

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代表作,内在与山田洋次的庶民剧有所不同。场景集中,台词密集,用一天一夜拍出一个家庭细枝末节的欢乐与哀怨,抒发普通人对生命、生活、亲情的思考。对日常的观察极其细致,编剧功力已然炉火纯青。有人说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家庭的确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也无法言尽的话题。

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这个,这个。。。真的看得一直很不在状态

11分钟前
  • daisy
  • 还行

像是一段家庭录像。欣赏不了

16分钟前
  • 276088996649
  • 较差

普通的一天就像人的一生,日影画面很干净,注重细节,非常细腻,但我受不了生活的琐碎,平淡,所以没看下去…

19分钟前
  • 多丽多丽
  • 还行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果然我还是有些get不到是枝裕和……从开头到结尾,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美的,但就像一杯寡淡的白开水,少了很多该有的味道。能感受到在主角们的对话中有许多微妙的情感在流动,可它们就那样流走了,我抓不住,于是观影变成了一场漫长的“煎熬”。另外,虽然这些电影都是在讲老生常谈的东亚式家庭代际关系,但总觉得与日本人代沟不小,好多对白都难以理解,我还是更喜欢李安那烟火气浓浓的三部曲。

23分钟前
  • Treading Water
  • 还行

就像浴室那块破碎的地板最终也没有得到修复,数十年积攒下来的所有矛盾几乎都没有得到化解。所以是枝裕和比小津和山田更抓人的其实是对生活中毫无优雅之处的直接裸露。但他总是在矛盾深化却未得解决的地方强行用长镜头和解,这一点在前半部尤其明显,出来的几个长镜抒情都不合时宜。

26分钟前
  • Octopus
  • 还行

步履不停,波澜不惊,不煽情的感动才是真正的感动。

2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太小津了,虽然度数比小津更烈些。忌日作为家庭团聚的节点,让谈论生死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而美食又以生的愉悦平衡了苦痛。亲人间的矛盾似乎永无解决又无须解决,争执不能阻挡前进和分别的步履,我们总是彼此迎接,彼此送行……想起父亲去世那几年,我也不曾敢驱走一只闯进屋里的飞蛾。

33分钟前
  • 北河沿井斯塔
  • 推荐

实在看不得阿部宽演平凡到卑微的角色,每次看他总要串戏到罗马浴场…这算不算是悲剧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继轱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后又一部实在看不下去的电影...= =..我现在弱爆了,可能过几年看比较好吧

41分钟前
  • Aiba Starry
  • 还行

想看很久的片,却分成好几段看完。爱与恨都是太奢侈的感情,大部分人与人的感情只是萍水相逢或责任使然。然而爱与恨若扎根必定是强烈而长久的,隐藏在生活琐碎的平凡表象下,像墨在河水中晕开,逐渐波澜不惊。

43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步履不停上一部《海街日记》其实还挺好的,这一部就极其无聊。这是一部平淡的繁琐的让人生无可恋的电影,电影根本不该是这个样子!感觉像是接触了一个絮絮叨叨的日本老太婆局限在狭小空间里面的一些家庭琐事真的让人感觉很无聊。居住的空间很狭窄,什么东西都挤在一起,都是一些木质结构让人感到很拉胯 看着就有些焦虑。哎,日本人实在是太不体面了,坐也是坐在地板上。睡也是睡的地板上。天花板那么低真的压抑。最怕这种豆瓣评价非常高但是却极其无聊的电影。说实话,看到最后连主题是啥都没看出来。

48分钟前
  • 沃伦·芒格
  • 很差

是枝裕和就是这样平淡的拍着一个家庭的零零碎碎种种,却有让你不由自主的陷入浓浓的家庭氛围。有是非各有所想,但是推动一切的是时间,时间让人的步履向前、让人步履不停歇,一代代人就这样生活下去。。。。。。

52分钟前
  • 大頭皮鞋
  • 还行

可能是因为我才刚看完书,对剧情有了预想,对我来说有点无聊,好困喔,感觉小说描绘的心理更吸引我,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没有读懂剧情人物的原因吧,增添了父亲会外情,以及继子对男主的肯定。生活就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堆积而成。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部电影。

54分钟前
  • 无尾猪
  • 较差

看了30分钟弃片,呵呵。《无人知晓》、《如父如子》《小偷家族》都很好。 8.8/26.61万 短评8.22万条 %91/7/2

59分钟前
  • 安心
  • 很差

一个日本家庭鸡毛蒜皮的琐事。听声音就觉得女儿千波是演《无人知晓》不负责任的母亲的那位,毕竟这个声音很有辨识度,结果确实如此。

1小时前
  • 喝茶不加牛奶
  • 较差

没有配乐显得过于单调,家庭矛盾延伸出来的剧情太小家子气,没怎么感受到导演“即使我脚步不停,但在人生之路上却总是慢了一拍”的主旨,日本电影远不如日本AV有看头。

1小时前
  • 阡陌扬尘
  • 较差

boring 睡着了两次

1小时前
  • 饭夫斯基
  • 还行

得到一个思考:得是多么不接地气的文艺人,多么不接触家庭的独立人,多么疏离亲情的孤僻人,多么不关注平凡生活的高端人,才要通过看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去“管中窥豹”,然后赞叹生活的淡淡哀愁啊!

1小时前
  • 金骄乙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