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都写得很好,我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就讲讲里面的两个梦吧。
惠媛在图书馆做了两个梦。
第一个梦,是翻英文书遇到那个守不住秘密的男同学。
那个男同学曾经把惠媛对他说的话告诉过别人,而这次,惠媛对他说,你会保密吗?
然后就把自己和教授的事情一股脑都告诉了他,甚至包括上床这种事。
这个梦反应了惠媛内心对地下恋情的压抑。
而看英文书是为了装逼这一段,这种话是心里想想,但是绝对不可能对外人说破的,但是在梦中,惠媛也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很看得懂,只是觉得看英文书很装逼。
梦醒了,惠媛自己也为梦里的自己羞愧,所以自嘲道:真是疯女人。
第二个梦,在梦中遇到美国教授(对应现实中的教授),教授刚离婚(对应对现实中教授的希望),教授很勇敢,主动向她表明爱意,隐隐有求婚的意思(对应现实中教授的软蛋)。
教授用英文打电话,她都听懂了,用来表明自己的英文好,自得。
教授用潜意识叫车(这当然是纯粹梦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了)。
然后和姐姐两口子爬山(对应和教授爬山),教授也来爬山,和教授吵架,分手(对应现实中和教授分手),然后碰到老头(对应现实中的老头),遇到教授哭(对应现实中教授爱哭),原谅教授(表明内心深处对教授的留恋,但是梦中充满了悲观的气氛,也对应内心对这段感情的不看好)。
第二个梦做得尤其长,所以刚看完的时候,都不知是真是幻了。
反正就是将现实的生活在梦中改头换面重新演绎了一番,加上自己的主观愿望。
直到最后镜头出现“梦中的老头和现实中见到的真像”这句,观众才从惠媛的梦中跟着醒来。
哦,对了,还有一个梦,是开始在妈妈会面的小餐馆做的。
做梦明星说她长得漂亮,喜欢她,请她来巴黎作客。
表明对自己外表的自得。
这电影挺酷的,女主角也漂亮,有意思。
以母亲要去加拿大为由引出了接下来与交往对象的再次相见等一系列的故事。
这部从海媛的第一视角出发,镜头也紧跟着海媛,不时带入几句旁白。
而其间不同人物的出现,也不停地映射着影片中男女主角二人的关系。
我之所以爱洪尚秀是因为看洪尚秀我不觉得我是在看爱情电影,他不是在讲爱情,而是更加的在说“爱情”这两个字的虚无,他通过重重的男女关系中讲出了人心里的自我欺骗、自私与空洞洞的虚无。
我很爱洪尚秀,一个镜头定在那儿,要么像照相机一样推来推去,有时硬是能把镜头拉出了存在感,很真实的同时也很有趣。
洪尚秀也很爱古建筑,电影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古建筑,庙宇,宫殿,城墙,估计他把首尔所有的历史景点都走了好几遍吧。
我也很喜欢古建筑,并不因为我对建筑了解多深,而是置身其中的氛围。
在古建的台阶上坐着喝香蕉牛奶倒是不错的选择呢。
而很好笑的一点是,经常在描述完二人之间的关系情节后,他把镜头拉到附近某个雕塑,似乎那个雕塑是这一切的见证,才是真正的一脸“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逼”。
“所以不必保留,要随心所欲地生活。
”“不是越久就越了解。
”不论是开场电影明星妈妈,还是在图书馆和佑男童鞋倾诉内心秘密,亦或者美国教授,乃至最后惠媛和姐姐及她的情人一起爬山,都以梦的形式出现,梦是现实的实现。
在我看来,整部影片,只有惠媛和妈妈相处的时光是存在与真正的现实当中。
如果导演能在惠媛的梦境段落里用色彩之类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现实加以区分的话,观众可能会更好理解。
不过话说回来了,导演没有这么做,是不是也正是导演的本意呢?
导演想要告诉我们,梦境和现实联系得那么紧密,简直是难以区分的。
亦或者说,整部电影基本上都是惠媛的梦境,叫导演如何用色彩来区分呢?
35分44秒:2012年3月21日、35分44秒:2012年3月27日、51分18秒:2012年4月3日,这是三个重要的时间点,惠媛用记日记的形式帮助我们观众区分梦境与现实。
姐姐和她的情人的关系,正反映了惠媛和教授的关系,只不过姐姐和她的情人看起来比起惠媛和教授开心的多,也让惠媛羡慕得多。
电影里类似这样的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反衬还有很多,以至于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成功的出色的好电影。
见到海媛的每一个人,都夸她真漂亮。
原来洪尚秀的电影里,除了有金敏喜,还曾有过郑恩彩。
海媛和妈妈见面的餐馆是《北村方向》里的那间多情。
Jane Birkin对海媛说,你真的很像我的女儿,你的脸和眼睛。
海媛对妈妈说,妈妈,您以为在学校能学到演技吗?
从《在异国》,《任务清单》,到《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用梦来玩结构,洪尚秀真是越做越顺手,越做越妙了。
又看了遍,理一下几个点:1. 核心事件女的和这个似断未断的男朋友再次见面,男的因为一些事情(女的分手后和一个男的好过)而离去。
2. 这个女的的情感状态的铺垫她母亲要离开她去加拿大。
但这段基本是白开水的,无力的,好在也不是片子重点。
3. 这对男女的关系实质反复呈现一开始的操场上,和学生们在酒馆里,图书馆的梦境,和姐姐姐夫交锋后的对话。
这些全是放在人群里的,与外界发生关系的,都是讲的一个事情,即他们的关系,是非道德的。
男的的态度是掩盖,女的的态度是面对。
4. 梦是该女子对压抑的现实的一种释放她在图书馆里坦白地说出了她的所有状态(对应的是前面烧烤屋喝的酒)。
然后大量的梦和现实的一些错位的对应。
也没有走到太不可思议的地步,游走在现实与非现实的边缘。
并不准备让观众一下认出是梦境。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姐姐和姐夫,姐姐是她对哥哥的投射,姐夫是她对导演老师的另一种投射。
总之,片子把很多元素都串起来,感觉很有机。
5. 好大叔/大叔、书店、烟头、景区的泡面、姐姐神秘担当。
其中这个大叔形象很有效,有可能是因为这像一个缺席的父亲的投射?
或者一个不是那么神经质,与导演老师形成对比的友好男人的投射?
或者是上帝的投射?
(意念控制对应全能;给酒喝对应仁慈,还有那些雕塑。
这样想可能更能解释创作思路)。
影片最后的独白有点让我想到猪堕井那天的结尾,即一个本来无足轻重的路人成为影片的落脚点。
这有一种无法解释的美感。
可能的原因是,如果说故事的底色是现实的话,洪尚秀在最后做的就是,让故事让位于现实,像一座故事雪山上融化的、流向河流的雪水。
***一些想法:早期洪尚秀的片子,带有人物欲望目标,有阻力,符合一般的故事核心。
这一部不太一样。
主角是一个女子,她没有明确的目标。
往虚里讲,可能她要的是释放,纠缠的现实是她的阻力。
梦里她实现了释放。
但这个还是很虚,也不一定是实际上观众的心理。
可能它甚至有点像历险性质的,即我们和主角一样,躲躲藏藏,也不想被外部的别人拆穿,最后无法再躲,由于内部的不统一,崩掉了。
只是这一部分的体量有点小。
片子花了很多时间在做梦和现实的变奏。
很多场景,比如书店这个地方,它的构思的出发点,不是情节性,不是人物性,而是为了梦服务的。
而梦表现了该女子最深潜的想法。
梦的内容也完全符合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即诚诚实实、简简单单地活着,以及对人生的矛盾与复杂的无奈。
另外,因为这个片子讲的是这个女子的想法,其中也涉及到了大量的自省/自反,调性一致,属于锦上添花。
总之,这个片子表面讲的事情其实非常普通。
就是一段有道德压力的男女关系。
他们的现实困境/人物冲突没有交给现实/人物去解决,而是由梦来解决。
也就是说,它所呈现的深层含义可能是,现实是无解的,梦是那个“出路”。
惠媛是谁,惠媛并不知道,其实连洪尚秀也不清楚。
惠媛任由一个导演摆布着,她知道没有明天,但又走不出这个导演的世界,准确的是说,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她需要一次次通过碰撞来找寻自我。
惠媛是洪尚秀不清楚的自我,拿来向观众发问,而那个导演是洪尚秀现实存在的自我,所以电影呈现的其实是洪尚秀内心阴晴两面的搏斗。
存在皆虚空,但万事有因果,柳暗花明处,自有一村矗。
人类的情感象是一个秘密的后花园,人们总是绕也绕不出来,但就在生临绝境时,你就会看到一扇门向你打开,或许这是物化世界给你的一条生路,或者又是一种更深梦境的延续。
洪尚秀电影里的情感游民式人物,永远会在转角处发现一段新的恋情,但那只是个转站式的,就好比人的生命,电影中说道,人每天是在不断的向死亡走去,所以最主要是要随心所以,而死亡将注定人类行为及环境的暂时性。
酒店,旅馆,小巷,啤酒瓶子,音乐,暖场的客气,散场的争吵,忽如其来的热吻,瞬间崩塌的爱情,等等这些零乱的词眼 同时的出现在一个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中,于是乎形成了一个画面,每部电影仅仅是色彩的不同,你能对这样的导演说什么呢,你还对他要求什么,同一个主题,但每部电影都能让影痴们看的如此如醉,我只能说,此中风情心灵相通者知其大妙,而胜过人世间一切的美景。
很多人说,洪尚秀的电影是存在主义,那洪尚秀恶魔吗,不,其实他更象个小孩子,否则他就不会关起门来一个人做自己心中的画,惠媛以及那个不能给她承诺的导演,依旧不能摆脱内心的寂寞,这是为什么呢,感觉上是由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情冷漠,飘落无根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其实是由于来自内心的煎熬,对于生命未知处的询问无果,这是艺术家对于灵魂的关注,而非现实社会的物化式的思索。
洪尚秀可以从社会格局中蹦出来,而专注于自我,当今社会没多少导演能做到,因为他们对于电影的心不诚恳。
而当我们看到洪尚秀的电影,应该祈祷庆幸,因为这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
因为有旗,才能用眼睛看到风太累了,所以什么都无法承受如果不看剧透和影评,也没看过洪尚秀以前的电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会比较吃力——完全不知道电影在讲什么。
包括镜头被生硬地拉长拉短,都让人极为不适应,会觉得这导演也太水了,用相机就能拍了吧。
这部影片中会出现几次女主角趴在桌上打瞌睡的场景,看了影评才知道那是表示女主在做梦。
对于第一次看电影不留意的我来说,这部电影里哪些是她的梦,哪些是现实,还不能搞得很清楚。
好吧,要搞清楚,只有看第二遍了。
即便这次将视角纯粹的放到了女性,这几年洪尚秀的电影真是几乎一个样子,或许他永远都在拍一出戏,但你还是不得不折服于他创作剧本的能力,以及与之适合的自我风格。
这样的导演可能拿不了熊狮叶子,但却会一直拥有固定的观众群,最后亦会在电影范畴内拥有自己的固定地位。
此外简·伯金 Jane Birkin的出现也算个小惊喜。
之前看到影片简介,说是讲师生恋的,我对这种恋情并不看好,就找来影片看了一遍。
外表出众,热爱表演专业的女大学生海媛,一开始跟妈妈离别时表达她的雄心壮志和不舍,最后怎么总趴桌子上睡觉?
不上课,也不参加考试?
这孩子明显出现厌学抑郁情绪,让人看着难受。
原来海媛和她的大学教授搞了一年多地下情,分分合合疲惫不堪,教授疑心重,不想被人发现,海媛因为被恋人看轻而疲惫不堪。
师生恋就是这样,社会地位差距大,压力就大。
教授已经成家立业,一切木已成舟,开始面临中年焦虑,衰老的问题,很明显他没做好准备,不愿承认自己青春不再,和学生们在酒馆聚会的时候,勉强自己融入大家,眼底尽是悲凉,学生觉得他没有想象中那种教授的样子,暗讽他没有给自己清晰定位。
这也是他跟海媛纠缠不清的动机。
后来和海媛约在郊外人少的南长城见面,掩人耳目,他得意的跟海媛说,要谈一场不留任何证据的恋爱,海媛显然是不开心的,海媛发现他趴长城腿抖,觉得他老了。
2人在黄昏听古典乐,像一首哀悼乐,海媛说听一首曲子胜过读一百本书,暗示对教育教师的失望和厌弃,教授同意她的说法,她高兴的吻了教授,但教授还是坚持不公开恋情,可以看出其虚伪性。
海媛处境尴尬,同学们觉得她漂亮有钱排挤她,她都没地方住,妈妈去了加拿大谋生,教授为了和衰老搏斗消耗她,现实的压抑让她在图书馆的梦境中,终于爆发,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同学和姐姐,明知道会被传开。
一位女同学催她上课,表明她对于回归课堂的渴望,后来她在有草坪的墙角蹲着,挣扎在学业梦想和暧昧不清的恋情之中,这时心理已经有抑郁倾向了。
后来她和姐姐姐夫趴迷雾缭绕的长城,迷雾表明海媛对前途的迷茫,他跟姐姐说了教授向她求爱,姐姐姐夫竟然支持她恭喜她,说明他们的婚假意识强烈,女孩子就是用来嫁人的,不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
教授来见她,要带她私奔,但他随口否认,只是说说而已,海媛说,她把他们的关系告诉姐姐姐夫了,教授炸了,要分手。
教授被困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之中,也是蛮辛苦的。
后来教授坐在长椅上看夕阳听古典乐,哭的像个孩子,他不是哭恋情和恋人的离去,而是他对自己青春不再的哀恸,心疼自己呗。
海媛看到了这一幕,对教授同情起来,教授趁此机会卖可怜,耍无赖要复合,海媛默许。
最后镜头,海媛趴在图书馆睡觉,这个镜头出现了3次,表明海媛将继续她那令人疲惫不堪的恋情,最终梦想和青春都将消耗殆尽。
就如影片开始,海媛和妈妈逛街,妈妈说抽烟的小伙子,抽多了要中毒的,小伙子把烟掐了想给海媛留个好印象,海媛离开之后,他又抽起来了。
镜头多次扑捉海媛踩别人丢到马路上的烟头,一个是尊敬母亲,二是她不喜欢这种自我毒害的行为。
可悲的是,她还是在那个社会环境中,中毒了。
各位大学生们,环境是残酷的,意志是脆弱的,你们的身边险象环生,希望大家早日走出心里的迷雾,勇敢逐梦。
今晚看了洪尚秀2013年的作品《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恶狠狠的题目,预示着电影内容的遗弃感。
单身女遇到已婚男的故事,被洪导翻过来倒过去地拍,总能拍出新意。
那么多纠葛,那么多小心思,像掰饼似的,一点点掰开,渣滓掉一地,无法收拾。
狗男女也不全是甜蜜,也会有争吵,无非是散步、喝酒、唠嗑,换个环境,就以为换了人间。
哪儿那么简单。
秘密越怕被人看到,围观群众就越明了。
对于人畜无害的小伎俩,谁会有兴趣去点破呢?
大家只关心你俩上床了没有。
在夕阳西下的山头分手,不变的只有烈风中的旗子。
长城古旧。
洪尚秀也许想到了阿布拉莫维奇那场失败的恋爱?
就算破损了,长城仍然在那儿。
它没法验证什么。
重要与否,只在于谁曾经过那里。
没看懂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和所谓的爱情,看到的是几个固定场景下的较为简陋的拍摄
The Matrix 文艺版
目前最喜爱的洪尚秀电影
洪尚秀这部电影入围第63届柏林影展主竞赛单元,都知道洪尚秀是有个什么样的导演。这次他整体风格不变,换作女性视角入手,采用DV质感推拉镜头代替剪辑、镜头过渡,没有配乐,没有技巧,节奏缓慢得像纪录片,但每句对白都值得细品。 PS:郑恩彩长得气质真好
自私,懦弱又霸道的大学教授即想保住家庭,又不甘心失去情人和贵为导演的名誉,而面对同窗,咖啡店男子,美国教授和导演,美丽又善良的惠媛认真地体会男人们带给她的经历,并始终坚守着自我。生活是一张无形的网,你越是挣扎越是被羁绊得深,在浮躁的世俗中怀抱一颗平常心,偶尔打个盹儿做个梦也挺好。
一直对洪尚秀喜欢不起来,和他呈现的“低保真”生活缺少触点,觉得随意而刻意,从《北村方向》开始动摇,到这部《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开始喜欢他了。听见南长城上那段低保真的调情音乐,触点来了。生活不就像这低保真的音乐么,干涩疲乏,又有那么一点不可言说的荒诞美,小幻想小意外,聊胜于无。
No.1 洪尚秀的电影,就是这么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你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也不知道去怎么处理电影中出现的那些尴尬。男主角几乎都是一名导演,同时也几乎都是一样的猥琐。
姑娘侧脸好看
前半部分关于海媛美好的一切都在后半部分聚焦一款whiny man syndrome中失去意义,但如果不取一个这样网感十足的诈骗片名他会失去除了粉丝之外所有的受众
各个人物都像有病一样,好好的日子不过,纠结来纠结去
韩国独立精神导演洪尚秀新片,风格没变,剧情不能说是前几天看过的那部2011年《北村方向》的延续,但好象也有关联
可以进个人的洪常秀五佳乃至三强了。既有也算善良但软弱自私的中年男教师也有努力寻找自己不时陷入迷茫的女青年,既有常规的洪式粗暴推拉镜也有那种简单自信但就是管用就是好看的镜头(一开始女主在妈妈面前学模特走路的画面!),最尴尬(师生酒局)与最浪漫(城楼前并排坐着一起听音乐时照在脸上的阳光)并存,最精巧的结构以最漫不经心的方式呈现出来……算是洪常秀的好的东西都凑起来了吧。(那种需要在熟人面前装普通朋友装偶遇的经历真是太戳心了,哎)另外,半颗星给Jane Birkin或者说给Charlotte Gainsbourg(海媛说:“为了变成她我可以出卖灵魂!”😂)
关于爱的游荡的母题。
755 同样是怯懦、自私、虚伪、心胸狭隘、脆弱的男人内心勇敢强大宽容的女人
特别不喜欢推拉的镜头,剧情的立意和角度很多地方都很奇怪,看得人不舒服。额。。。很男权的叙述
李善均真是我最喜欢的韩国电影演员,很多时候一脸懵相挺逗人。洪尚秀的镜头淡然冷静,无论现实还是梦境都一样与人保持谨慎的距离,不深交不友好,变焦推拉。故事主要讲女主远去的亲情和无力的爱情,因为漂亮所以更加悲凉。
看点有二,一为洪尚秀个人特色“家庭DV”质感推拉镜头,二是集美貌、气质、演技于一身的新人女主郑恩彩,她的存在甚至挽救了这部几乎放弃了剪辑、镜头过渡衔接支离破碎的影片。如此一对比,前两年看的《晚秋》简直美不胜收,当时我自己竟然还给出了极致差评,如今想想真是图样啊。
我能说这部片子我是被坑的看的吗。。。剧情真心一般了,虽然拍摄手法被众人称之为该导演的特色,可是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拍摄手法真心很烂好吗。。。
6.7IMDb:6.6hr
不是为了电影,而是为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