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最近又想起这位韩剧颜霸了,从healer到今年已经足足八个年头了,颜值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哇塞,想起同一时期比他火的男明星,多多少少或胖或瘦,他好像遗忘在岁月老人的时光里,一直这么帅气。
看了下他最近几年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资源不太好。
看完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又来看看这部剧,一开头就被池昌旭的歌声吸引力,虽然记得他好像之前就说是歌剧还是舞台剧的演员。
但是没想到歌声这么棒,哇,这个业务能力,真的是绝了。
期待他能拿到好剧本,多出现在影视剧里,让观众能多饱饱眼福。
万万没想到,韩剧也开始拍起迪士尼青春歌舞剧。
你还相信魔法吗?
现实很骨感,电视剧很美好,画面也很丰富,倍速也不算无聊。
我其实也不知道,应不应该拒绝活在童话世界里,避免单纯无忧,还是学会世故圆滑现实一点更好。
面对比我年轻的,有光的眼睛,我也不知道我这些摸爬滚打的经验到底有没有价值。
冷静清醒,追求现实,力争上游短平快,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有时候真的很压抑,心累,不快乐。
目前的我,也不会纠结太多无解的问题,毕竟我的答案也是动态改变的。
人生的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在努力修炼到第三层。
我希望我还是带着希望,相信那些哪怕虚无缥缈的真善美,现世报,福气和因果轮回,神秘未知的超自然力量,知世故,不世故,多做好事,日行十善,来积累更多的好运气。
就像这部剧,因为你愿意相信魔法,才有奇迹。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网飞每个月都会全集播出一部韩剧。
从去年的《鱿鱼游戏》再到今年的《少年法庭》,不管怎么说,它们都很出圈。
在本月,它又上映了一部较为新颖题材的韩剧关于音乐剧和魔术师。
作为这部剧的主演池昌旭来说。
他的上一部作品还是2020年的《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
时隔两年,今天咱们就聊聊池昌旭主演的这部韩剧——《魔幻之音》
该剧改编自同名漫画,《梨泰院class》金成允导演执导,魔术+音乐题材的奇幻童话。
由池昌旭、崔成恩、黄寅烨主演。
女主角崔成恩出演过《怪物》。
很多喜欢黄寅烨的朋友对他在《女神降临》中饰演的男二号校霸意难平。
虽然他这次又是男二号,但他的人设非常好~
该剧讲述了一个对生活不再抱有幻想的少女尹雅伊努力应对残酷的现实。
而住在废弃主题公园的神秘魔术师李乙让她的烦恼消失,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的故事。
其实主要讲的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女主尹雅伊(崔成恩v饰)美强惨,她是数学成绩超好的天才少女。
但是她的父亲破产,在外躲债,而她被很多人追债。
家里还有妹妹的她,在上学被欺负,在打工又被老板猥亵。
好不容易放学去打工赚了五万韩元,又被身为魔术师的男主施了魔法。
女主打工的钱被“风”吹走了。
女主又不停地追着钱跑到了废弃的游乐场里。
“你相信魔术吗?
”男主一句话,将女主吓跑了。
她的五万元彻底没有了,姐妹俩连晚饭都没得吃。
衣服破了也没有钱换新的。
本来就可怜兮兮的女主再学校接连被同学欺负。
作为她的同桌男二号罗一等(黄寅烨 饰),傲娇腹黑。
他是个学霸,年级第一,家境好,超级纯情,还喜欢女主。
身为年级第一的罗一等,偏偏在数学上总是输给女主。
男二对女主的喜欢是有具体表现的。
他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给女主,一起在自习室听歌。
男二还向女主提出要不要一起约会。
女主拒绝他,还解释是因为自己的处境太糟糕没办法谈恋爱,绝不是因为讨厌他。
而作为不缺钱,只用专心学习的男二来说。
他的生活其实也很压抑,父母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
没有钱,寸步难行。
女主的五万韩元“丢”了后,她还是决定要回去。
她又走回那个废弃的游乐场,再次见到了男主。
当男主给她变出各种魔术后。
小时候不仅相信魔术,还将魔术师当做梦想,又对魔术幻灭的她,如今还会当真吗?
女主内心深处对于普通生活的渴望与现实所处环境的挣扎,导致最初所呈现的形象都是阴郁的。
魔术师与罗一等的出现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但是冰冻三尺,女主面对这些需要一步一步的迈进,遇见疑虑就会缩回。
作为魔术师的男主,他也是有故事的。
高中辍学学魔术,待在废弃的游乐场,由始至终没伤害过好人。
可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却是个疯子。
如果你的言语和行为不符合社会就会被认为“不正常”,但又是谁定义的“正常”呢?
就好比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甚至都没有做过危害社会的事情。
这世上本来没有疯子,但如果不遵循社会既定的标准,就会被周围的人,慢慢逼成疯子。
即使成为了大人,也不要抛下儿时的那份纯真。
本剧故事的内核和立益都很好。
在表现手法上还是通过歌舞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
将音乐剧搬到小荧幕,音乐很甜,现实却很苦。
「难道年纪变大了,就不能相信和喜欢圣诞老人、魔术之类的东西吗?
」总之,喜欢治愈救赎剧,或者歌舞音乐剧的小伙伴可以一看~
不夸张的说,这部是今年目前看过最好的剧。
不知道制作过程中有几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参与,单从呈现来说,这部剧融合了欧美和亚洲的各种优点。
以前听说韩国音乐舞台剧的本土化不输欧美,现在看来,果然非常厉害。
作为一部音乐剧剧集,这部的配乐和唱段都是非常优美的,无论是幻境时的恢弘还是独唱时的细腻,氛围感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摩天轮看烟火和剧场里下雪的部分,如果这剧有机会以舞台剧形式在室外演出,这两个片段绝对能做到实景还原。
当然,音乐剧的本质是剧,这部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剧本。
魔术师的设定有点参照剧院魅影的存在,这种身世背景神秘、体能智力优越的角色一向是成功剧作里不可缺少的悬疑感。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故事,只要能做到有一条线吸引观众不断追问“为什么”,那这个故事已经成功了80%。
而这部里剩下的20%非但不凑数,还因为探讨性的主旨把整体立意又拔高了。
任何一个大人,再市井再现实,也偶尔会有那么一刻心生恍惚——我们所追求的,真的是生活吗?
还是习惯了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在笼子里呆久了,就变成了看守笼子的人?
每个观众的年龄阶段不一样,感动的点也不一样。
个人来说,突然泪目的是成长中的女主去安慰儿时自己的那一幕。
哪怕过得一点也不好,也还是会告诉小时候的自己不要害怕。
一方面是心知肚明更糟糕的远未到来,另一方面,可能比起所有其他人,我们其实更不想让自己失望吧。
一次次笑称如果回到过去就结束在那里算了,可是如果真的面对那时候用尽全力去坚持的自己,依靠那一份坚毅活下来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提前退场。
并不是每个今天都为了明天而活,但每一个今天都必须感激昨天的自己没有放弃。
魔术师是依赖童心存在的,他们就像真实世界里的彼得潘,哪怕见识过大人的世界,依然选择用善意的谎言赋予孩子希望。
从这点看,魔术师的身份确实非常符合不愿意被成人世界左右的男主。
作为一个经历过学业生活压力,被当作疯子、罪犯的人,历经千帆,他却心心念念劝解女主感知幸福。
比起能随手给钱支援女主的男二,这种跌到谷底还给人希望的善良才是真正的魔法。
拥有漫天星空的人愿意分享一颗流星,那是他们俯视人间的慈悲。
同样深陷泥潭的人用体温为同伴取暖,那是他们倾其所有的温柔。
对于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的魔术师,和剧院魅影一样,消失是他最好的结局。
只不过,感谢编剧的仁慈,这一次还有一个童话世界给他躲藏。
只要相信,小飞侠就能永远生活在永无乡;只要相信,魔法就是存在的。
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又平凡的人,没机会开着法拉利在沥青路面上横冲直撞,拐到泥泞小路上更不是一次简单试错。
所有的天真必须尽早收敛起来去适应糟糕大人们的规则。
要活下去,我们必须成为糟糕的大人。
于是,这部剧就变得愈发珍贵起来。
那些我们不再拥有的奢侈梦想,希望,总有人可以实现。
《安娜拉苏玛娜拉》这部音乐剧,由韩漫改编的,看过漫画的应该知道剧情什么样吧,漫画改编成电视剧本来就不好拍,再加上又是音乐剧,演员们是需要一定的音乐剧功底的,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魔幻之音,富有魔幻色彩的音乐,鼓舞人们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给予人们受伤心灵上的治愈。
了解池昌旭的粉丝们应该都知道他是音乐剧演员出身,音乐剧是需要一定的演技,歌唱能力,舞蹈相结合,比影视剧更难驾驭,也比较累,需要基础功也得很扎实,所以说小池真的很优秀啊。
这部剧就很好看,不论是歌唱还是演技都很棒,一般没有音乐剧功底的是表演不出来的,导演选他当男主是有一定原因的,池昌旭把李乙这个人物表演的生动形象,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池昌旭会爆火。
最后感谢池演员能带来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加油希望未来能表演出更多优秀的角色❤️
昨天看完了,为池昌旭多打一星。
好悲哀的一部剧。
无论说了再多“摆脱社会建构的规则”,最终也只能告诉观众,这一切都只是一出舞台剧。
没有魔法,没有新的社会秩序,没有沉冤昭雪。
可是就像剧里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相信这一切呢。
魔法的力量源自人们的相信。
这又从福柯回到了尼采的强力意志吗。
看的时候就觉得在“福柯”意义上这部剧和宇宙探索编辑部很像。
看完了觉得在“尼采”意义上也很像。
总觉得这两位思想家触及的问题是当代最普遍的疑问。
因此在各种影视剧都能见到。
那些复仇的电视剧,这些挑战“疯子”定义的电视剧。
我们面临存在危机,重压之下无法探索自我又企图顶着疯子的头衔打破规则并重定义这顶帽子。
帽子,魔术师的帽子,原来也能视作一个象征吗。
我昨天在日记里面写,无论怎样我应该不会长成讨厌的大人吧。
可是当我怀疑这部剧除开最后舞台剧部分的所有,我原来早就成了不相信魔法的大人。
btw 安娜拉苏玛娜拉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小池念这句话好苏呜呜
不太够四星,是好看的,但结尾有点迷……导演到底想怎样?是想说要相信梦想 or 相信梦想就会被当成神经病?想起跨文化交际课的教授曾说,她怀孕时已经40+岁,高龄产妇胎儿出问题的几率较高……一般中国人都比较忌讳讨论这个话题,而她老公却说:“没关系,残障之所以被称为残障只是因为他们是少数人,只是因为这个世界是根据「健全人」的构造而建筑的,因而造成了「残障人」的不便。
相反,如果造物主把多数人造成「残障人」的模样,那么相应地,世界就会是更适合「残障人」生活的世界,而「健全人」就各种不便了。
”所以,不要轻易judge,不要轻易下定义贴标签,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去年看到过一项数据,说国内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达到了24.6%,韩剧《少年法庭》里也提到过本国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高居不下的问题。
由此无端地想感叹,在东亚,长成一个大人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又或者说有多少人,已经在生理上长大了,却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大人。
该怎么去定义合格呢?
衣冠楚楚的检察官会为了洗掉儿子身上的污点去冤枉一个无辜的少女,看似温厚善良的店长其实是言行猥琐的咸猪手。
他们一个曾经是儿子心目中想要成为的偶像,一个是让窘迫的女主发出“我之前不知道,‘大人’这个词这么酷”的感叹的好人。
一定要长成这样道貌岸然的样子,才算是合格的大人吗?
起初看这个故事会以为没什么新意,父亲欠债逃亡、母亲出走,一个人打几份工的贫寒灰姑娘,和含着金汤匙出生,成绩永远名列前茅的上流富二代,是无数部韩国校园剧里的经典组合。
但幸好,它无关爱情。
尹雅伊和罗一等拥有完完全全不同的现实处境,但当你从第一视角去看,能感受到两人身上相似的、具象化的痛苦,像魔术师说的,孩子们只是大人们手中“上了发条的玩具”,所有苦心孤诣的栽培和管教,不过是为了把他们的自由意志、想象力修剪整齐,由此长成世俗标准下成功的大人。
所以尹雅伊一面用打工对抗贫穷造成的低自尊,一面拼命学习,想按部就班考上大学,实现阶级的跃迁;罗一等上无数的补习班,拿无数次第一名,是为了将来能获得跟父亲一样体面的工作,守住自己的阶级,他们都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闪光的大人。
当师长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屈服,当父母说出“为了光明的未来,你要懂得放弃想做的事和喜欢的东西”,他们第一次对所谓光鲜的成人世界产生了怀疑。
尹雅伊对长大的期待从“等撑过这段艰难时期之后,我也能蜕变成这样的大人吗”,变成了“我想要变成大人,不能再让这些不明事理的大人随意左右我的人生,所以我企盼自己快快变成……和他们一样糟糕的大人”,长大不再是胜利,而变成了一种诅咒。
魔术师李乙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堕落”成不被主流所容的社会边缘人。
罗一等说:“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疯子,但如果不遵守社会既定的标准,就会被周围的人,慢慢逼成疯子”。
李乙的经历(进局子、进精神病院),也都一一映射着这个社会自诩正常的成年人对于离经叛道者的中伤——一个成年还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一个沉湎于所谓魔术、居无定所的人,一个没有正经工作、没有稳定社会关系的人,注定是一个 “不正常的人”。
这样一个失败者,拯救了尹雅伊和罗一等,让一个小时候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少女,一个在金钱面前连“正直”都守不住的少女,开始相信魔法,而且通过魔法,去治愈了童年的自己;一个未来的人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从来不曾停下来问一句为什么的少年,决心脱轨、叛逆一回,打架退学。
从大人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高中生被精神病蛊惑的故事,但从少年的视角来看,这完完全全是两个接近崩溃边缘的孩子被一个不合格的成年人救赎的故事。
李乙所施加的最珍贵的魔法,就是教会他们不必急着长成一个糟糕的大人。
首先说一下看完的第一感想吧,韩国人真应该好好感谢Netflix,不仅把韩剧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影响,甚至投资了一些以前根本在韩国本土不能完成的项目和实验性的项目,这里包括爆红的鱿鱼游戏,DP,当然还有这部作品-安娜拉苏玛娜拉。
安娜拉苏玛娜拉最为漫画本身的立意是值得肯定的,熔炉里那句众所周知的话-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可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没有被这个世界的规则改变吗?
不,恰恰相反,我们每一天都被这个世界的规则一步步变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改变我们本来的想法,丧失我们的梦想,放弃我们的自尊,最终变成和所有其他动物一样的每天工作的,社会这个大型机器中的一粒灰尘,而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人,你不快乐,这就是成年人经常为什么笑笑着就哭了。
但这个内心剧情过于丰富的漫画是否适合改变成音乐剧,我本身是有疑问的。
作为欧美音乐剧和音乐电影电视剧的爱好者(我是连Nashville这种泡沫音乐剧都看过3季)当然也看过一些韩国剧场音乐剧的一些片段,也包括池昌旭参演的《thrill me》《那些日子》和《新兴武官学校》,从个人角度说一下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吧。
1.编导没有理解和梳理音乐和剧情的关系音乐剧集和其他剧情类的剧集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剧集音乐就是剧情本身的一部分,音乐是可以推动剧情发展的,这里包括冲突,愤怒,悲伤。
如果音乐本身只能表达觉得内心活动和感受,不能推进剧情发展和进一步给观众展示人物性格和背景,那么这段音乐和普通的OST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印度歌舞除外,人家就是要high。
要用音乐来说故事是有难度,对音乐本身的要求极高,剧情反而不要求过于复杂,像是经典的音乐电影,人物和剧情都不复杂。
回到这部戏中,6集的篇幅看上去并不长,但音乐的占比事实上却很低,大量的音乐都是女主面对矛盾后,表达内心的情绪,这些情绪又过于雷同-悲伤和痛苦,如果剪掉女主的一半的内心音乐,这剧在中间就成剧情戏了,而且对剧情完全没有影响,剧情就显得更为无聊,没有男女爱的死去活来,没有穷人为了一夜暴富互相杀戮,只有含着金汤匙男主找不到自我的压力和女主的贫穷本身根本就支持不了剧情发展,你说悬疑,对不起,这部分我没看到。
2.音乐制作意识较美国差距较大韩国的音乐剧制作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虽然他们也意识到了,音乐电影的音乐本身就是流行音乐的一部分,但能写出好的音乐本身并不容易,很多好莱坞优秀的配乐,也没写过音乐剧,不是写不了,是要求极高,既要音乐类型丰富,又要够流行,够抓人耳朵,还要和剧情结合。
所以很多音乐电视剧就有了大量的翻唱,因为你找人写的质量,还不如已经成功的作品。
3. 电视剧集不能复制漫画的体验韩国有大量的漫画改编成电视剧,他们共同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物背景和内心挖掘不够,漫画的平面载体缺少人物深层内心的挖掘,这个只能靠脑补,这就要求编剧一定要重新架构主要人物深层的内心需求,列如女主是否有对父母的怨恨,因为家庭男主是否有被隐藏的性格懦弱和压抑,李乙为什么一定要呆着那个公园,这些编剧都要补全所有缺失的拼图,而这些都要求更多的冲突和剧情,意味如果只按照漫画的节奏,观众很容易失去兴趣。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是值得鼓励的,毕竟奉俊昊也不是第一天就能拿奥斯卡,有市场就能有人投资,有实践总会越来越好。
回到池昌旭的戏份,这部戏就6集我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说实话如果不是池昌旭参演,我可能都看不完,毕竟后面3集他的戏份有20分钟嘛?
不过池昌旭对音乐剧的热爱还是值得赞赏的,起码我看到了池昌旭同学表达的欲望,而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了。
这部作品属于,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会不太容易接受的那种类型。
用音乐剧的形式拍出的短剧。
我个人特别特别喜欢。
其实很想打五分,但是确实制作上还是有一些应该提升的空间。
服化有部分也粗糙了些,给池昌旭的打光有时打的不够好,也没有磨皮。
这个人物这么理想化,可以有凄凉感,但是不该憔悴。
女主倒是很多惊喜。
剧的内核是有关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
不想长大的孩子,不是真的不想长大面对世界。
只是不想在世俗世界里,渐渐失去自我,失去自己内心的那个空间。
童心,就是我们心中最原始最纯洁的渴望。
大部分的人,在长大的过程中,终将慢慢的遗忘或是遗失自我,终将把自己的心也放在了身体所在的世界。
而女中学生和男中学生,他们一开始对魔术师的对抗和拒绝,其实就是象征他们的内心深处,世俗的自我和内心的自我的斗争。
魔术师,终于还是成功的对他们种了魔,拉入幻境,帮他们找出了深藏已久的自我和勇气。
这里字幕翻译的不是很贴切。
应该是"我希望你能像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那样,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剧中其他的大部分人物,早已失去了心灵的世界。
他们只生活在身体所在的那个唯一的世界,只相信眼前的这个世界。
他们看不到另一个世界。
他们只能判断什么是物质世界的成功。
而精神世界的幸福,他们不相信,也无法看见。
老师,父母…尤其是反派女二的存在。
她有多坏吗?
可能也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她就代表了世俗世界里最普通的恶。
我们身边每天都存在的,大大小小的恶。
美女鹦鹉不肯和女二对话,就是象征了精神世界对世俗的无语。
女二来到魔术师的家,打翻东西,乱动东西,真的很像世俗世界的那些人们,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分寸的指指点点,搞乱别人的精神世界,自以为是,没有礼貌。
你,相信魔术吗?
你相信精神有一个世界吗?
只要你相信,只有你相信,你就可以进入那个世界。
魔术师一次一次的演示出奇迹。
这些奇迹确实不能解决世俗世界里的困难。
可是,它可以带你走出困境。
以及,不是无法创造奇迹,只是有些人们,看不到奇迹。
特别喜欢这段的设置,魔术师终究不能象魔幻世界里的英雄一样,在俗世里解救出女主。
但他还是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女主的愿望。
不是吗?
虽然很狼狈,虽然是受伤。
幸好,他不能成为现实世界里的救世主,幸好,没有为我们勾画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它让我们看到,这确实不是一场虚幻的童话。
它坦率的承认,不同的世界,是不同的游戏规则。
他无法消灭现实的苦难,他只能驱走心灵的苦痛。
现实的苦和心灵的苦,谁又能轻言定义孰轻孰重。
对你来说重要,才是重要。
你相信魔术吗?
到底是魔术,还是魔法,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相信。
看到这里突然心生一种感觉,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是也可以选择活在无数个这样的瞬间。
有人曾对我说,理想主义终究战胜不了现实主义。
可是我想说,他们其实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战场。
家世优渥的学霸男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上女主这样的女孩,这并不是灰姑娘的童话。
这其实是想告诉我们,相同的人总能找到对方这个道理。
即使在物质世界里属于相差甚远的所谓阶层,但是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是站在一起的。
即使他们一时混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在何处,冥冥之中,他们也一定会找到彼此。
不按照世俗世界的条条框框努力的人,不被这个世俗世界认可。
可是总有一些人,他们的灵魂是醒着的,他们希望能选择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的幸福。
不在物质世界里做人上人又如何,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期盼。
可是这个现实世界,似乎已经容不下不期盼这个想法的存在。
幸运的是,男中学生的呼喊,被听到了。
这里应该翻译为“魔术,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使你能够发现奇迹”你相信我是一个真正的魔术师吗?
你相信我吗?
只有你相信我,我的存在对于你才有意义。
只有你相信魔术,你才能走进这个世界。
最后的信任,很重要。
最后的醒悟,你是真正的魔术师,是你让我开始相信魔术。
从这刻起,我成为了能够看到奇迹的人。
这一刻,魔术师的魔术终于成功。
浪漫的一塌糊涂。
最后一集流了很多眼泪。
而结尾的剧场返场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真的太爱舞台剧的返场,每次都会心动不已。
而把这个形式做到这部剧里,是给观众的礼物。
只能说,非常非常的感谢。
什么烂剧?本来想看看池昌旭的剧,结果被女主人设劝退了。撑到第二集,看不下去了。
只看了有男二的cut,色调好昏暗啊,镜头也晃看着头晕。结局看完补评,二点五分吧,这啥啊,代入要是男二父母真的要疯掉了,男二这也纯纯温室花朵没见过外面世界直接被带坏……………快成年人了能不能不那么幼稚
如果是像glee欢乐合唱团一样,我可以打5星
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童话剧,虽然坑没有填满,加上韩国高丁的逻辑总是让我大开眼界之外,但对我来说,它本身就值10分
喜欢最初的男二和女主
只有男二和女主的戏份吸引我 然而两个人的结局也太潦草了
又是一部被剪辑骗进来的剧。
女主家庭贫困被父母抛弃,男主家境富裕同时也背负父母过度的期许。以这样的人物设定,深入探讨青少年面临的各种难题,不论是课业压力、人际关系、对外来的迷惘,或是遭遇挫折后的自我否定,都透过主角的视角很清晰的描述与呈现。就像每个造成《魔幻之音》这些悲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不管是成绩至上的教育体制,还是活在社会的既定标准,都使得大家只能够用成就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导致问题永远无法解决的恶性循环。
日版吹替伊瀨茉莉也KENN石川界人~
我想看的是女主男二的校园恋爱故事,而不是男主女主相互救赎老套的烂剧,看到后面我才发现这是一部女生向的剧。艰难的看完了全片,目前一集不落的看过的剧中最烂的。女主可怜巴巴的样子太尴尬了。
2023年1月30日(正月初九)凌晨略觀於海甸島。
按照李乙的定义,好看的韩剧也算是一种魔术,创作者通过隐藏了自我的作品,给人带来片刻的欢愉和安慰。可惜的是这部并不好看。音乐倒是不错。
没有Netflix在韩国的投资,很难想象这样的只面向内心的音乐series会出现在韩国,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女主人设接受无能
内核不错,拍得也挺好,但看完反而觉得舞台是更适合载体
歌舞剧的设定还是挺少见的 这个简直不能太合适人均出道的hgr(拍群舞很合适)歌还挺好听 就是迪士尼味比较重 虽然剧情老套了点 女主很耐看 黄寅烨里面的造型好乖好爱!
故事用魔幻的手法描述 挺特别的 毕竟这样音乐剧形式的题材剧不是那么的多 里面的歌都很好听 六集里短暂的Magic有被治愈到 看完想到一部动画短片精神分裂症 只是偏离现实91cm罢了 却因为人类制定的框架 而不被理解(现在想想那些别人口中的疯子精神病也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制定出的标准呢)每个人只是不同罢了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 在这个庞大的制度体系里 很多人也没有觉得被关在这框架里呢 希望每个人想做什么都有人能理解你 希望你不再孤单 希望成为大人的你 也能偶尔给予他人快乐 只要我想去相信 魔法就一直存在着
六集看完,这剧情和人设都是啥呀,编剧活在十几年前吧,又老套又无聊又注水又降智又聒噪,打出悬疑标签完全不做悬疑的事,优秀类型韩剧特点一个没有,缺点一个不落,看得一脸问号。不过音乐剧部分还是可以的,加一⭐好评。其实正常音改影的2hrs足够,毫无必要的拖拉6hrs,感觉容纳了很多但都是对塑造人物和推进情节用处不大的废镜头,正经情节衔接反而十分跳跃潦草。希望之后有纯唱段cut
立意不错,歌舞剧的形式也没问题,但真的就是很难看。女角色都很拉垮,特别是女主。
片尾回归剧场实在是巨大惊喜 感谢所有愿意在长大之后认真回望儿时梦想的大人 就算这世界没答案 至少有同类存在就不会太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