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HK“日本电影节2019:漫画之秋“观影后,一星期看完三部曲很爽,但是主办方片源只有英文字幕,很多歌句和专有名次都是音译的……文章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见谅。
)歌牌渊源和高出镜率的几首之前完全不了解歌牌,也没有看过漫画原作,但是既然改编成了电影,理应要照顾没看过漫画的大多数观众的认知水平,我觉得这一点电影基本算是做到了,尤其是安排了热爱传统文化的女配角大江奏在线解说,不仅交代了诗歌的意思还交代了相关的历史典故。
看完真的敬畏日本人对自家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花式创新。
准确的来说,“花牌情缘”属于从动漫沿用的错误译法,比较正确的一种译法应该是“歌牌情缘”,而英文名则采用了日本名“ちはやふる”(Chihayafuru)的音译。
“花牌”是日本另一种纸牌游戏“花札”(Hanafuda),朝鲜王朝后期又传到了韩国,所以韩剧里面也经常能看到这种红白黑相间的牌。
以娱乐性质为主,一般不用来竞技,和歌牌的规则也不同。
对两者区别还有疑惑的可以看看知乎上详细的回答:《日本的歌牌(歌留多)花牌是一个东西吗?
》
日韩花牌竞技歌牌(又称“歌留多”,还有一说花牌和歌牌都属于歌留多)则被称为“榻榻米上的格斗”,相信看过电影的都能体会,这可是能把女主绫濑千早累到倒头就睡的激烈运动。
看电影的时候也是,每次都被拍榻榻米的声音吓一跳……b站上看了真实的全国高中大赛团体赛和女王、名人战,选手拍地板的声音倒是没有那么响,高中赛规则还禁止空挥练习(也可能只是个例)。
而电影第1部的决胜局,男主就是靠不断的空挥练习令对手紧张误触,赢得了“命运之战”。
第17首“Chihayafuru”内容方面,歌牌上印《小仓百人一首》,由日本镰仓时代的歌人(类似于诗人)藤原定家汇编而成,当时是为了装饰京都的家族别墅“小仓山庄”的和室门而选,按时间先后顺序收录了由平安时代末期到镰仓时代初期的100位歌人每人一首作品(这不就是熟悉的“一人一首成名曲”嘛),包括男性79人(僧侣13人)和女性21人,编者藤原还是其中第97首的作者。
正如大江奏所说,这百首的和歌包含了恋爱心情、生活等广泛的主题,能让人想象“千年前”人们生活的情景。
接着介绍电影中出镜率较高,以及对角色具有特别意义的几首和歌。
第17首:ちはやぶる、神代も聞かず、竜田川、からくれないに、水くくるとは——在原业平朝臣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
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
开头关键字“Chihayafuru”和女主的名字千早(Chihaya)同音,是女主的本命牌,也是片名。
“Chihayafuru”的意思大致相当于用来起兴、表示状貌的“悠悠”。
第40首:忍ぶれど色に出にけりわが恋は物や思ふと人の问ふまで——平兼盛隐匿于心,春风满面。
吾爱可期,群人相问。
若宫女王的本命牌,开头“Shinoburedo”和诗畅(Shinobu)同音(作者起名不容易啊),不过在漫画中A级赛,女王对战千早时,在后者手受伤(被其他选手误伤)的情况下失了这张拿手牌,尽管最后还是以23枚差的绝对优势获胜。
电影第2部的个人赛则没有千早手受伤的情节。
这首歌还在柯南剧场版《唐红的恋歌》被用来表示和叶对平次的心意。
字面意思是说:相思之情形于色藏不住,被别人看了出来。
此外,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段典故……
《唐红的恋歌》第41首:恋すてふわが名はまだき立ちにけり人知れずこそ思ひそめしか——壬生忠见春闺初慕恋,但愿避人言。
谁料蜚语快,风闻满世间。
据说村上天皇时期举办的一场宫中赛歌会上,平兼盛和壬生忠见所作的和歌难分胜负,评判者藤原实赖左右为难,便偷偷观察天皇的神色,见天皇虽然不曾言明,却独自低吟此歌,于是将其定为榜首。
而在电影第3部的决胜局,真岛太一和绵谷新又重现了这两张牌的对决,胜负也如历史般重演。
同时,太一对千早的暗恋终于隐忍不住,以及新喜欢千早的流言满天飞的剧情也和两首歌相吻合,非常巧妙(至于能不能理解为太一党在电影版的获胜,留给大家自行解读)。
YouTube上京都腔和东京腔的比较视频(需翻墙),总结起来就是京都方言多以“……さん(san)”结尾,就像男主绵谷新的关西方言“……や(ya)”(方言口音都好可爱啊!
)参考资料:百人一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E%E4%BA%BA%E4%B8%80%E9%A6%96本文的和歌翻译均以刘德润《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的版本为准:https://www.douban.com/note/348785450/《唐红的恋歌》中歌牌介绍: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6a0a410102x3c4.html
三角恋的好玩之处就在于,双鸟在手。
所以你看,如果定好了和谁在一起,那就可以完结了。
所以你看,一夫一妻制 竟然需要法律规定呢。
所以你看,法律规定了,也不好使,出轨的也还是有的。
那么,人本性是否就是如此呢。
希望人生少点套路,多点坦诚。
可是观众就是喜欢套路呀。
希望大家都有好结局,有时候贼羡慕2号的爱情,没有曲折弯弯,在感情上,猪脚根本没有光环。
这个设定不知道是哪位神仙想出来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花牌情缘》的男主是太一还是新?
”有网友神回答:歌牌。
《花牌情缘:结》千早再次确认了这个回答:我的恋人是歌牌。
热血、上进、奋斗、团结,这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
而不是早恋,堕胎,叛逆。
为了梦想全力奋斗过,这种感觉应该很不错(可惜我好像没有过)。
我们什么时候都很忙,上学是为学业而忙碌,毕业后为生机而忙碌。
什么时间段都是玩的最佳时间?
什么时间是培养爱好的最佳时间?
自然是不需要为生机奔波的学生时代。
高中时候参与各种社团,虽然很辛苦,但一定很充实。
这项技能可能不会成为未来的饭碗,但全力奋斗过,它一定为成为未来人生的助力。
“易褪花容人易老,绵绵苦雨吾身”(《小仓百人一首》第9首,小野小町)。
“朝有红颜夸世路,暮成白骨朽郊原”(藤原义孝)。
青春易逝,韶华难留。
只有奋斗过,充实过。
方不负岁月。
最后,大爱女王。
日本歌牌女王
终于把花牌情缘的最后一部电影看完了。
作为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缺点和优点都非常明显。
开始先说缺点,受到时长的限制,电影前半部分节奏把握的不好。
主角三人组的感情纠葛要讲,新人入部也要给时间丰富角色,新那边的队伍也要顾到,还有一场接一场的团体赛,个人赛。
穿插着周防,女王,老师等各个故事。
直接导致很多角色的故事线被强烈压缩。
可能剧组拍了很多,最后要做出取舍。
第一个比较遗憾的就是,两个新人,作为瑞泽高中歌牌部之后的主力,没有时间写出他们的成长史,尤其是在竞技比赛方面的。
他们的实力是如何提高的?
电影里只给出了非常浅显的表现,比如有了团队意识,或者减了指甲。
在原作动画和漫画中,我非常喜欢的就是花野的故事线,她作为一个单纯的花痴少女加入花牌部,出场很久之后都对歌牌没有兴趣,更加谈不上竞技能力的提升。
就是这样一个每个高中都可能存在的少女,没有对歌牌的热爱,没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渐渐喜欢上和大家一起参加比赛的感觉。
回想起来,原作这样的安排摆脱了恋爱漫画或者竞技漫画的俗套,给故事增添了许多现实感。
在电影中,花野的故事虽然不少,但是夹杂在各种其他主人公的矛盾冲突当中,显得不够流畅。
另一个新人,筑波更惨。
原著中,他表面自大,内心自卑,很怂的形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不光是作为角色很有趣,身在主角团里的他,和花野一样,属于非常不落俗套的设置。
所谓的不落俗套,我认为就是没有那么讨人喜欢,直白点讲就是讨人厌。
想想主角团的其他人,太一和千早不用说,奏,肉包君,桌子君,三人虽然前期可能还和主角有矛盾,有过冲突。
但是后期故事当中,一直是可靠的存在。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这样的套路也是很多漫画或者故事里有的,收编主角团之后,成为可靠的伙伴,和主角一起同心同德,共同成长。
但是筑波不一样,在故事后期,加入很久之后,他还是一直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打算。
不讨人喜欢,但我觉得非常真实。
这也是花牌情缘故事独到的地方。
很可惜,在两个小时里,两个新人的戏份被压缩,筑波更是少得可怜。
或许可以舍掉一个角色,或者两人合并成一个,不知道会不会使得前半部分更加紧凑。
另外2个比较遗憾的就是,名人周防和女王诗畅。
这两个人作为系列作品中战斗力的天花板,没有在比赛中给主角们足够的压迫。
原作中每次千早和诗畅的对决都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因为对于强者的崇拜,也让观众们十分偏爱这两个角色,电影中的选角也是非常合适,我非常喜欢。
但是在电影中,周防主要负责给太一做老师,帮助他成长。
女王更是沦为吉祥物。
两人作为绝对强者的魅力没有得到更多的展现,也是一个遗憾。
另一个主要角色,新的故事线,也有些仓促。
他决定组织歌牌部,参加全国大赛,其中的许多细节都缺失,甚至没有展示其队员性格的情节。
还不如之前北央的队员给人印象深刻。
如果完全不讲,比赛当天直接展示其强悍,也是增加戏剧张力的一种方式。
但主创明显不是这么想的,才有了瑞泽的集体训练和新的团体集体训练的平行剪辑,但是这些场景离两个队伍的最终对决,中间还有好多好多情节。
等到真的比赛时,已经忘了之前两队的对比了。
其他由于时长有限,故事线断断续续,展示不足的角色还有很多。
但是其中原田老师的表现,我觉得很合适。
也许是演员功力的问题,原田出场不多,好几次都是观战的角色。
但是他的表演让我真的感受到作为坚持歌牌几十年的一位现役选手的风骨。
在有限的戏份里,原田老师都通过表演,给出了场景之外的信息。
所以,也许作为电影演员就是要这样,不像电视剧或者动画那样,每周几十分钟的时长让你塑造角色,你要在一个独立的场景里,演绎场景之外的内容。
总之,受电影时长限制,改编的时候,原作情节和角色如何取舍,没有完美的答案。
说完了遗憾的部分,来说一下很让人惊喜的部分。
让我最喜欢的就是电影的结尾部分。
原作漫画还在连载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
电影也采取了开放式结局,不管是千早的恋情还是名人战和女王战的结果,电影都没有给出答案。
这也是非常保险的做法,不会被人骂。
也是许多人预料之中的做法。
所以结尾的大战就不是个人战,而是高中之间的团体战。
但是团体战的戏份,由于节奏比较散的缘故,少了让人热血沸腾的紧张感。
但我很喜欢的一个亮点就是穿越千年的命运战。
新和太一,在团体战里迎来了命运战,两位同样优秀的选手,两个同样优秀的和歌。
命运似乎和千年之前的和歌之战重叠了。
电影用动画表现两个场景的对比,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最喜欢的。
漫画一开始由小奏给大家解释歌牌的意义,比赛时也有对应歌牌的含义,人物有类似的心境,场景也有相应的氛围。
作为一直贯穿作品的特色,出现的次数很多,我倒中后期反而习以为常了,甚至有的时候认为太拖沓,只想看胜负结果和人物命运。
电影的结局又提醒了我,花牌情缘一开始吸引我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它有着竞技的刺激,同时兼具细腻的情感描写。
具体来讲,歌牌在日本也不算是十分流行的文化,尤其和其他风靡世界的文化类型相比。
那花牌情缘为什么会在中国也有那么多喜爱它的观众呢?
以我个人的观察,它展现了诗歌做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拥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直接传递情感的能力。
和中国的许多诗歌一样,歌牌的主题也主要是写景抒情。
千年之前的某个时刻,某人在某地发出的咏叹通过诗歌被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现在的人们还读诗歌,还能理解诗歌,正是说明了千年以来,人们的情感没有变过,还是相通的。
个人是有寿命,有局限的,但是情感作为人类共同的所有物,不论时光如何变迁,能借着特定的形式,延续下来。
回到电影里,命运交织的场景给我的感动,远胜于胜利或团圆的结局。
在此刻,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主题,不光是青春的热血和动人的友谊,还有命运的涟漪和情感的不朽。
最后希望漫画能有一个精彩的结局!
我永远支持新!
我从以前开始就特别喜欢看日本描述社团的青春片,电影中总是会有那么一群日本高中生,为了某件事情而努力奋斗,有可能是自己的梦想,有可能是社团,就让人看着觉得很热血,青春就是这样,所以才熠熠生辉。
有一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就是因为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还太少了,所以才会有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吧,长大后的我们,被很多东西所束缚,回想起来当年那么拼命的自己可能会觉得有点可笑,但是不禁又会很怀念当年,哪怕努力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对比过后回头看看我的高中生活里除了学习还真是什么都没有。
我非常喜欢太一,太一有着各种我心目中青春片主角的样子,而且真实。
他帅气,全能,家世好,天生优人一等,他可以一边努力的打竞技花牌,一边保持全年级第一,总是让人觉得自己游刃有余的背后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切为自己也为别人,他因为喜欢千早,为了她创建了花牌部,为了她开始玩花牌,纵使感情上得不到回应。
其实太一一直很明白自己的想法,他看着不知道对新抱着什么态度什么想法只是一味执念新的千早,心里应该是五味杂陈的,可他还是选择陪在千早的身边,直到高三这个分水岭。
他开始没有办法参加社团活动,频繁的上补习班,年级排名不再是第一,听说了新和千早告白的事情,总而言之诸事不顺。
乱了思绪以后的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在干嘛,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花牌的意义,思考很多,突然觉得,啊,原来他是一个凡人,他也会有困扰迷茫和疑惑,放弃谈何容易,可凡事总是要有一个抉择的,毕竟他也不是神,分岔路总是要做出选择的,高中生涯最后一次大赛和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必须选一个。
之所以会退缩的还有一个原因确实也是因为他遇到了瓶颈,可能是因为感觉到了花牌有一条自己无法超越的线,就像自己一直卡在A级的门口进不去那样。
我很喜欢周防对他说的话,我当时没有读补习班就考上了东大,所以在我眼中你们活该,但是这样的我在这样闪闪发光的年纪里什么也没有得到,未来很重要但是青春也很重要,只有这么一次,过去的时间不会再重复无论你多么的懊恼,选择你最不会后悔和遗憾的决定,其他的事情先暂时放在一边,我觉得这个是周防给我和他的答案。
所以当决赛的时候,出场顺序中念到太一的名字的时候,暴风雨哭泣,他回来了,他,回来了!
挣扎过后的重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花牌,找到了自己最想走的路。
我也很喜欢千早,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饰演千早的广濑铃,之前对于这个演员其实我没什么想法,但是老实说,她演这个角色真的越演越好,各种到位。
我很羡慕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能够一心一意,很专注,抛弃一切杂念,因为我自己做不到,也遇不到,我长这么大,好像从来没有对什么东西特别的执着,好在千早不仅仅是单纯的执着,她还确实是比较有能力有天赋的,像这类竞技,应该都挺难,有些人坚持了很多年,没有天赋就是没有天赋,有些人有才能,但是世界这么大比你有才能的多的是你不一定能站上顶点,而女主没想这么多她可能只是觉得我喜欢,我想玩,我想成为女王,想和强者对战,可能这就是强者眼中的世界吧。
就像太一之前苦恼的问题,他和老师谈话的时候提到青春的问题,付出了那么多年的努力最后却还是没有成为名人,不会很遗憾吗?
普通的人都会因为努力得不到结果而放弃或者犹豫止步不前,更何况是他们。
但是老师说,如果他没有做这件事情他会更遗憾。
曾经看的另一部剧《先生而为师》,里面有一个学生也是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很有天赋,就一心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了,然后受到了家人的阻挠,大人们都很清楚很多事情所以总是在给予孩子们建议,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一味的阻止,怕孩子走错路,怕孩子后悔,所以最后有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给出一个时限,在这么多的阻挠下,想要专心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是非常难的,所以特别羡慕她,没有阻碍,毫不畏惧,没有任何考虑,一心一意,升学志愿就是花牌女王也是没谁了。
当看到千早把身上的绑带扯下来递给太一,看到绑带上面写的是太一的名字的时候,cp粉的内心是欢呼雀跃的!!!
里面有很多的镜头和我觉得演员处理的非常优秀的地方,比如说当看到哪里的时候,作为评审的詩暢的手指动了一下,因为就剧情和设定而言她是一个对团队战非常不屑,对这些人也非常不屑的人,但是就通过这小小的动作表现出了她收到了触动。
命运战的定格,各种推牌时候的慢镜头,人物的特写,节奏,声音,紧张的气氛渲染,都很棒。
新说,输给了他们三年的努力,是啊,输给了他们的努力,被他们的热情打败了。
团队战啊,和北央学院的命运战,用练习的声音鼓励对方的肉包和筑波两人。
真的好羡慕啊,羡慕他们的专注,羡慕他们之间的情谊。
已经挺好的了,就是虽然挺喜欢丝丝的,但还是觉得丝丝短发最好看,长发也好看,但是不是那么有透明感了。
而且可能因为太喜欢千早了,所以在我心中没有人在三次元中能把她演出来吧,她的好看是带点冷淡和锋芒的,不是只有傻乎乎的好说话的笨蛋美人的那种样子。
是那种因为有特别在乎特别喜欢的东西了,所以其他的和我有什么关系的冷淡,是那种只注视着一样东西的专注,锋利的似乎能划出血的东西。
她的灵魂是有名为“野心”的烈火在燃烧的啊。
花牌我是一直把它当作女主视角的少年热血漫来看待的。
而这些特别内在的力量,我没有在丝丝饰演的这版中看到。
还有因为选角的问题,我第一次开始特别讨厌太一,或者说其实我一直有积冤吧,只是自己都没注意到,被爱意掩盖住了吧。
总体来说,很值得一看。
1.感谢所有字幕组。
2.夹带大量个人观点。
3.求评论,求转发,求关注,求收藏,谢谢。
原著是漫画,有动画版,讲述喜欢花牌女生的青春。
这是《花牌情缘》电影真人版的第三部,也是完结之作。
除了电影还有同一批班底的网络剧。
导演:10 小泉德宏:个人喜欢他的处女作电影版《太阳之歌》(强推),后续是《花》(带你认识日本实力女演员们),然后是《花牌情缘》系列。
他的所有作品中豆瓣的最低评分是7.2……非常期待他的下一部,个人不负责猜测还是漫改。
编剧:10小泉德宏:《花牌情缘》系列都是他自己当导演和编剧,能保持作品的一致性。
演员阵容:10
年轻一代的豪华阵容,系列第一作是16年上映。
当时广濑铃(正中)18岁的,野村周平(左7)是23岁,新田真剑佑(左5)20岁,上白石萌音(右下黄衣)18岁,松冈茉优(左3)21岁,矢本悠马26岁;森永悠希20岁,清水寻也19岁,佐野勇斗18岁,优希美青17岁,清原果耶14岁。
演员的选择上年龄和长相上尽力贴合了原著。
目前 广濑铃、松冈茉优和上白石萌音 的实力本人是推崇的,其他部分演员也有出演过主演的经历,他们都是值得期待的。
摄影/视觉效果/服装:10摄影是柳田裕男先生。
004250顾问进入建筑物后的镜头跟随,房间内外气氛对比。
论摄影中自然光的运用。
论摄影中的构图。
水墨效果在影片中并不觉得突兀,真·动画大国。
影片中出现的吴服真的是各有亮点,要是没看出来请去看漫画吧。
音乐/歌曲:10音乐是横山克,随意吹???
歌曲依旧找的是大科技团泼妇(Perfume)。
《無限未来》,如果觉得曲子好听,强烈推荐去看她们的MV和演唱会,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沉溺无法自拔。
总分:50/50打出了一个满分,把关是不是太松了??
并不是如此,因为按照设定的打分机制事实就是可以给满分的。
要是觉得不放心……
对于改编作品来说,最难伺候的观众就是原著党。
所以,请放心食用。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的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奥斯特洛夫斯基电影《花牌情缘》系列描述了三个少年因花牌而结缘的故事。
花牌情缘
左:绫濑千早 中:真岛太一 右:绵谷新女主人公叫绫濑千早,而另外两个少年是她青梅竹马的男生,一个是真岛太一,一个是绵谷新。
整个故事由花牌串联起来,中间穿插了师生情、友情,更有女主人公和两位男主之间的三角恋情。
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运用花牌上的和歌(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句计31个字组成的日本诗)表达出主人公当时的心境。
整部作品融合了和歌艺术和人物情感,表现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歌牌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花牌究竟是什么,花牌是《小仓百人一首》(天智天皇到顺德天皇间杰出歌人的100首和歌作品)所衍生出的纸牌,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歌牌,花牌是另一种不带和歌的纸牌,只是因为台湾那边误译为“花牌”,就一直沿用了这个名字。
电影中的花牌叫歌留多,也就是所谓的歌牌,歌牌上记录的是小仓百人一首的内容。
小仓百人一首深受中国古代的诗歌影响,语言凝练,简短又包含丰富的感情。
但就像中国的传统诗词一样,代代流传下来,日本和歌也通过独特的方式,跨越千年,传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
那么,和歌是如何跨越千年,传承至今的呢?
一、游戏让和歌妙趣横生中国古代,古人们狂背四书五经,他们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只为考取功名,出人头地。
相比之下,日本的和歌学习要显得轻松许多,因为它用游戏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体味到其中的乐趣。
和歌过去是日本的一种宫廷游戏。
古代日本的内侍,有个很独特的要求,就是必须掌握书法、管弦、和歌三项本领。
这一观点可以在《枕草子》中得到佐证,村上天皇的妃子芳子还没有入宫的时候,其父藤原师伊曾教诲她:“首先应该学会书法。
七弦琴要弹得超过众人。
此外,必须熟记《古今集》和歌二十卷。
”
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发展出“歌合”这种游戏形式(即和歌比赛),“歌合”同相扑非常像,参加歌合的歌人分成两组,针对指定的命题,左右两组各作一首和歌,由评判者裁定后决胜负。
女性也能参与。
现在发展为红白歌会,因而从日本每年举办的红白歌会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比拼和歌优劣的盛况。
还有一种形式叫诗合,也叫斗诗,是汉诗之间的比拼,女性是不能参加的。
更有所谓的诗歌合,即汉诗、和歌两者相互竞争,也是别有趣味。
在藤原公任创作的《和汉朗咏集》中有相关描述,最早的歌合是仁和元年举办的民部卿行平家歌合。
歌合但是和歌并不是一种只限于贵族的高雅艺术,它也通过歌留多这种竞技比赛的方式,走入了普通大众的视线。
歌留多上的歌牌就是小仓百人一首中的100首和歌。
玩牌的人,要根据听到的上句,在最快时间内抢到带有下句的歌牌。
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一个人要在最快的速度抢到这张牌,必须要熟知这100首和歌且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还要出手快,是个急需体力的活计儿,所以“歌留多”也被戏称为“榻榻米上的格斗技”。
《花牌情缘》中,千早在每一场比赛过后都会累趴在地上。
打和尚除了“歌留多”,还有一种“打和尚”的抽牌游戏(日语「坊主めくり」,翻到和尚牌就要将之前拿在手中的牌全部打出重来),不识假名的小孩子也可以玩,纸牌上同样印有和歌和歌人头像,只是游戏规则不同,拿到纸牌最多的人获胜。
虽然“打和尚”不需要记住和歌,但长时间看到纸牌上的和歌,小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记住和歌内容。
老少皆宜的日本和歌,就这样以游戏的形式一直流传了下来。
二、亲民氛围的成功营造《花牌情缘》的播出,可以说在日本掀起了一阵和歌高潮,很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歌留多大赛,参赛人数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都要归功于日本的文化输出效应。
除了《花牌情缘》,我们熟知的动漫名侦探柯南也出过剧场版《唐红的恋歌》,用歌牌串联起犯罪案件,也是掀起了一阵歌牌热潮。
日本在动漫影视的宣传方面做得非常好,刺激了民众的视觉感官,另外针对民众的嗅觉、味觉,日本也下足了功夫。
京都有个小仓山庄,特别推出了一款百人一首的仙贝。
在每一块仙贝的包装袋上写着和歌和对应的歌者头像。
这又在好玩的基础上给百人一首添了新的附加价值,读之上口,食之美味。
而且这样的仙贝也可以用来游戏,抢到这张牌后,我们再默默地把仙贝吃掉,这样的歌多留是不是更有趣味呢?
更是有商家直接将百人一首印在了饼干上,做成了歌牌煎饼。
文化之美与食物之美合二为一,可谓是令人大饱眼福,又垂涎欲滴。
这样的零食就非常适合于作为伴手礼送人,但其实用和歌做礼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平安时代,贵族男女互赠礼物时常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意。
而且平安时代还流行“物名”诗,就是将事物的名称藏入和歌之中,有点类似于灯谜。
送人礼物的时候,附赠这样的物名诗别有趣味。
物名诗大家藤原辅相的《藤六集》中有这么一首诗。
雁の来る峰の朝霧晴れずのみ(かりのくる みねのあさぎり はれずのみ )思ひ尽きせぬ世の中の憂さ (おもひつき せぬよのなかの ゆううつさ)这句话意思是说,大雁飞来,可山峰上的晨雾还未散,此情此景,我的心也未曾放晴,脑海之中尽是经历过的那些人世间的苦痛。
这句诗中就藏着胡桃(くる み),即我们吃的核桃。
送人胡桃的时候附上这首歌,自有一种风雅情调。
像这样,日本和歌用独特的方式刺激感官,渗入日本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
三、情感共鸣才是文化传播之道痛之深,忆之切。
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每一次浩浩荡荡的文化传播都有着政治变革带来的阵痛。
欧洲启蒙运动宣扬的民主法制,在浩浩荡荡的政权变革中得以强化。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政权,儒家思想得以延绵千年。
是以无数人民在历史的变革中,切身体会到文化的疼痛,留存下这些文化的记忆。
《花牌情缘》中没有国破家亡的苦难,只有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感故事。
可就是这样的故事,让每一位观众成为“剧中人”,体会到和歌背后的成长心酸。
我们来看一下《花牌情缘》中的和歌片段。
大江奏和花野堇在谈论千早的三角恋情时,讲到日本史上有一场非常著名的赛歌会,在这个赛歌会上诞生了两首不分伯仲的和歌,同被收录于百人一首中。
这两首歌是同以初恋为主题,一首是平兼盛所作,另一首是壬生忠见所作。
忍ぶれど色に出でにけりわが恋はものや思ふと人の問ふまで——平兼盛译文:相思形色露,欲掩不从心。
烦恼为何故?
偏招诘问人。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苦苦暗恋一名女子,试图掩饰自己的情感,可感情又怎么能藏得住呢?恋すてふわが名はまだき立ちにけり人知れずこそ思ひそめしか——壬生忠見译文:春闺初慕恋,但愿避人言。
谁料蜚语快,风闻满世间。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喜欢一个女子,可才刚开始恋爱,流言蜚语就不胫而走。
《花牌情缘》中女主和两位男主的关系便是这两首诗的真实写照,一个告白,闹得众人皆知,而另一个默默地把喜欢放在心里,默默地守护着女主。
双方的感情不相上下,那么女主究竟会选谁呢?
在最后一轮的命运战(即决定胜负的歌牌)中,这样的情感更是到了巅峰阶段。
读牌的时候,两位男主都没有迟疑,抓住了契合自己心情的一张牌,初恋的爱情和歌牌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再来看太一离开歌牌社之后,千早遍寻一张丢失卡片的场景。
ほととぎす鳴きつる方をながむればただ有明の月ぞ残れる——後徳大寺左大臣译文:清夜子规啼,声声碎耳旁。
遍寻空不见,残月晓天长。
在找到这张卡片的那一刻,千早才明白那种好友离去的苦涩感觉。
设想一下,当千年的歌牌传递到你手上的那一瞬,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歌牌的魅力就在于,玩牌时的心境融合到和歌之中,是跨越千年的深刻心灵共鸣。
因为共鸣,所以深刻。
“感”,即感觉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核心。
感觉是浅吟低唱时,你体会到的每一个字所带来的力量。
电影开篇有一个很神奇的镜头,名人周防久志还没有听到第1个字,仅根据发音的气息,就拿到了正确的歌牌。
这就是感觉的力量,和歌中的情感与人产生共鸣,才能未闻其声,先知牌面,才有了和歌的传承。
四、小结其实和歌的传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歌同中国的古文一样,因为涉及到晦涩难懂的古典语法,曾一度被打入冷宫。
但是和歌通过游戏的方式减少了枯燥感,增加了趣味性,又通过影视宣传、美食走近大众,增添了亲切感。
在长时间与和歌的接触中,日本民众体会到背后的深刻感情,就如同《花牌情缘》中的千早一样,爱上和歌,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1、《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 刘德润2、《古今和歌集全評釈》 片桐洋一
一二部应该是在b站买了之后没多久就看的迟来的凌晨把第三部看完时隔的有些太久了 突然想起来还有这部却是快要记不清中间横隔了多少岁月不是原著党 从演员到剧情 非常有青春的感觉剧里没有一个坏人无论是歌牌的场面还是几个人之间少男少女情感的纠葛 都可圈可点都会不经感叹别人家的青春 第三部明显故事更加紧凑 并且节奏更快 给人的感受也更集中 就像很多剧评说的那样 荡气回肠 这部电影真的是我开始关注macken的开始 这样的少年扮相 太惊艳了 不同于之后种种他挑战的风格 新是柔软素净的 带着软软的福井口音令人不禁微笑料想是出现在谁少年岁月里都让人永生难忘这个角色既是他的起点之后他也把“arata”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了自己的演艺生涯里 也是一段佳话看着看着突然会想到自己自己活到现在 所谓的青春岁月好像还没有能够为什么事情 全力以赴 不顾一切过一切都平平淡淡的该说说幸运还是不幸呢?
大概也正是这样 才会在凌晨 的现在羡慕 难过没有尝试过全力以赴的爱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机会 或许也是遗憾人生苦短 何妨一搏希望你不会有这样的遗憾
毫无疑问,花牌情缘3作为系列电影的最终章,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正如同片名“结”一样,人物的心结得到解开,但同时,故事仍旧没有结局,那些青春的情绪和悸动依旧没有答案。
三部电影中,刻画得最鲜明的人物应当是太一。
在花牌上,他是所有人中背负最多额外情绪的人。
曾经因为儿时的嫉妒犯下的小错,成了心中无法开释的结。
“我是被神抛弃的孩子吧”,这样的诘问和自责好像在无数次命运战的失败中得到了印证。
因为喜欢的人,所以重新开始面对花牌,却总是无法百分百地热爱,无法相信自己的能力。
幼时的伙伴能力超强又坦坦荡荡,无论是在花牌还是在爱情上,自己好像都是配角性的存在。
多辛酸,但很真实。
还好,最后遇见了名人。
“你现在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名人教会他,如何听见本来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如何听见自己的声音。
命运战中,也许决定胜利的,根本不是命运,最终,还是那个足够强大的自己。
最后赢下新时,太一伏地流泪,心结终于得以解开。
成长有时真的很难,但当艰难地熬过所有犹豫和纠结,痛苦和自卑的时刻后,终于抵达的满足和快乐会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最喜欢的画面,是太一出现在决赛现场时,千早解开自己的和服绑带递与他,画面一切,上面绣着太一的名字。
无需多言,那个人没有责怪,只是在等待,在于她最重要的时刻,无论什么形式也好,也想跟太一一起经历。
不过须臾,两个人开始绑上绑带,终于又在一起并肩,打一场恶战。
你说千早不喜欢太一吗?
我不相信。
就这一个画面,多少信任和牵挂,已然胜过心意互剖的表白与情意切切的对话。
但她不喜欢新吗?
很难回答,这就是青春,很多做不出来的选择,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这并不是花牌系列所想重点讲述的,因此也避免了承担“三观不正”和“狗血三角”的诟病。
于花牌系列而言,三部电影所主要传达的青春中,爱恋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个人的成长,友谊的建立,和文化的传承。
所以电影中最出色和动人的画面,也往往是那些练习和群战中互相鼓励,共同拼搏的时刻,是和歌中那些穿越千年抵达现在的情愫。
也正因为此,花牌情缘才能够被称为优秀的青春片。
挺好的青春片
被最近的漫画气到肝痛的哭着来真人版找安慰。是的真人版OOC且又跟前作脱节了,我太一居然魔改到不负责任地开赛前溜了,但后半的发展真的是原本希望的漫画高三后的发展。多么希望全国大赛新输的时候,是落落大方地说自己输给了瑞泽三年的努力。多么希望新一直是磊落少年。多么希望太一能堂堂正正地正面赢一次新。多么希望太一也能坦然地说我为了你玩花牌,为了你创建花牌部,但是,我无法为你做更多了。多么希望太一能更任性自我一些。多么希望新太间能是如此坦然友好的良性竞争。在漫画人设逻辑和战力体系断崖式崩塌的当下,我一直diss的真人反倒是实现了原本的私心。爆哭。虽然还是嫌弃周平的太一,但实名磕爆周太啊贺来贤人好评!以及水彩好评!ED做得真心美
依旧是自己不能想象也不愿亲自经历的青春。笑与泪只停留在影像里,影像外全是属于自己的那三年里,不再回来的时光。赢了怎样,输了又怎样。记住的始终是一张张面孔,你还好吗,我很好,很好啊。
6.0
目前为止今年最佳。大荧幕看确实很不同,尤其很多慢镜头和无声镜头的处理,冲击感特别强。觉得结篇特别好看应该不只这个原因,几个主角都比之前丰满有特点,细节更精彩,故事比前两部要深刻,太一的成长觉醒和千早的“一直在もらう,现在要あげる”都非常戳。【想做的事要去做,想要的东西要去赢。】
完结篇加一星,真的是近些年漫改作品里完成度和感染度最高的作品了,每个人物都熠熠生辉,新加入的贺来贤人很抢镜,帅气度超过了野村周平和新田真剑佑,松冈茉优出场不多但实在有戏,最后的大战翻盘看得过瘾,真正的强者不只是自己强,还会把周围的人都变强,一个青春片不撒狗血爱情,能去讲集体的意义也是不易。
第一部的时候因为周平演技太差没看下去,没想到这一部整体进步这么大,可以说是漫改青春片巅峰了。不过漫画动画里一直坚定站太一的我到了电影里还是想站新……茉优女王最可爱了!!
两年过去 再次被慢镜头支配的恐惧 有点赶情节 还有几处画面色调不太一样 但还是好看的 最后千早解下那叫什么的带子 上面写的真岛 我没有站错CPwwww
不好看
连贺来贤人都开始演前辈了...看不懂花牌规则很容易走神
@ ANA。就还挺燃的,日本少年少女们的青春与成长真好啊。
周平也是有市场的!/虽然我觉得看了这么多部有点腻了,但是丝丝的颜值还是让我加了一星/别挂了…我就是不相信太一能赢新,说白了我就是觉得周平不够帅
三部中评分最高,但是水准其实是平均的,忍不住想拼手速的花牌其实是对和歌的一种错误演绎吧…
垃圾
青春和和歌/花牌一样有一种美而短暂的一瞬之辉。日本电影是怎么把每一个要考东大医学部的前辈都描写得这么闪闪发光的。
弱化打牌场面,加强人物羁绊,略不爽。可惜没有后续了啊,真不过瘾。
想看这个导演拍《强风吹拂》哎~
从来没看懂过花牌这个东西怎么玩。早恋和热血青春果然永远只属于那些长的好看的帅哥美女。
期待有多高,远远超越期待的惊喜就有多少。完美的青春片,从头燃到尾;完美的完结篇,前两部的人物归属以及存在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新人物有特点能被记住;配乐更恢弘,歌牌技巧和打法在前两部的基础上还有新意,让人真实地感觉到他们作为花牌选手的成长。完成度100分,真的是最喜欢的电影了!
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