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想是什么?
这样一个并不算新鲜的问题,在白果村的孩子们口中却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之所以说这答案不一样,并不是它有多么新潮,而是他们的每个人的梦想对大城市孩子来说就是生活日常。
剧中当卞筱悦来到白果村这间小小的学校,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她温柔的询问孩子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而她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的几个小朋友,却给出了让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答案。
他们之中,有人说“希望妈妈还健在,没有离开自己“;有人说“想要爸妈不要再出门打工,留下来陪陪自己”;还有人说“想要自己快快长大,能够早点出去挣钱”......课堂上的卞筱悦,来自大上海,从小衣食无忧,一时间对于孩子的梦想竟不知如何回应,我想,她也被孩子们这些梦想而深深触动了吧。
在生活优越的当下,当谈及梦想,还有几个人会如此?
如果你问一个生活优渥的城市小朋友,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可能会告诉你长大之后想成为想做歌手、想做科学家、想做警察......命运给了他们相对富足的生长环境,所以他们的所想所愿,大都围绕自己展开。
而留守在山村的这群孩子们,他们的梦想几乎全都围绕自己的父母或是家庭展开。
想要父母更多的陪伴、想要家庭更多的团圆、甚至想要自己快点长大,能为家里人承担一份生活压力......他们还只是一群孩子啊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早早尝到了生活的不易。
这样的梦想,怎能让人不心酸?
在这样一部聚焦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的正能量剧集里,镜头之下,不仅仅是那些包装过的真善美,还有很多我们平日里未曾关注到现实写照。
这里有山川田野的美好景色,也有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现实剪影;这里有正能量满满的乡村帮扶,也有“驻村人”的无奈工作日常展示;这里有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也有无法忽视的生活之苦......
有美好的愿景也有血淋淋的现实,交织之下,展现出了一副温暖又真实的乡村写实画。
感谢有这样一部剧的出现,让更多人能认真去了解一下,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那些仍在为了生活而不断努力的人们。
看剧到现在越来越羡慕张楠了,一是羡慕他能找到卞老师这么温柔可爱又懂事又善解人意的女朋友,二是羡慕他能遇到李世涛这么一个慧眼识珠又惜才的好领导。
你们有没有觉得李世涛对张楠的培养方式就像是“养成系”一样。
一开始空降到铜江后,通过一则轰动的新闻事件认识了张楠这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
当别人都觉得张楠给铜江惹了麻烦的时候,只有李世涛一眼看透了这是个敢想敢干的人才。
被李世涛“请”回白果村之后的张楠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一系列工作开展的都很有成效,对于乡村振兴,他其实很有想法,而这些想法之所以能得到很好地实施,还是要归功于李局长的支持。
自从张楠和驻村队几个人来到白果村开展工作之后,感觉李世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只管干,其他事我去解决”,这一句话简直太有魅力了。
他对张楠的态度就是任其发展、理性“放养”,出了问题再第一时间去兜底。
给足了张楠这个“驻村新人”工作中的安全感。
当张楠因为劝王京生的子女赡养老人而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李世涛在帮他解决;当驻村队开展振兴举措受阻的时候,也是李世涛在帮他们托底;当白果村资金、师资出问题的时候,还是李世涛在帮他们。
这样一个好领导,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
一开始是李世涛透过层层表象发现了张楠的过人之处和闪光点,也是他成功把张楠带上了驻村之路,后来工作中,李世涛也是用实际行动处处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样的“养成系”培养方式,我简直太慕了。
人人都赞千里马的勇猛迅足,却忘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
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对于张楠这匹千里马来说,李世涛是绝对的慧眼伯乐,也是绝对的良师益友。
在这样两个人的联手努力下,白果村真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得更美好。
而作为观众,我只希望现实生活里,这样的“千里马”和这样的“伯乐”都能多来点!
很惊喜通过这样一部剧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村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我想应该也有很多同龄人都有同样的感触。
之前在我的印象中,说到“回乡发展”或是“驻村”这样的关键词,我联想的画面总是苦兮兮的。
就是那种吃不好、穿不暖、环境也并不乐观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偏见”也直接带偏了我对乡村题材的喜爱度。
但是看了这部剧,乡村生活其实也可以很充实,充满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美好。
一开始张楠和驻村小队一行人来到白果村的时候,确实需要重新适应一下乡村独有的环境——旱厕,并不算安逸舒适的办公环境、“烟火味”十足的宿舍和“食堂”、车都开不进来的乡村土路......每一点都是需要他们努力接受、积极克服。
但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他们同样可以收获在城市里得不到的“乡村馈赠”。
比如说他们在这里吃到的各种各样独属于乡村的美味,比如说他们可以在开完会后一起吃香喷喷的烤红薯,比如说他们每天推开办公室大门就可以看到茂密青山,闻到清新空气......这些都是在城市里感受不到的。
尤其是当卞老师来到白果村之后,乡村的美好就又平添了几分。
张楠会给卞老师准备早餐,每天一束鲜花,准备可口的饭菜。
就像筱悦自己说的那样——“每天都有健康的野菜吃,每天都有鲜花看”这样的乡村生活,也别有一番美好!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磨合,驻村小队和白果村也已经相互接纳,开启了欢乐模式。
在林青青的“日常vlog”里面,大家都褪去了初来白果村时身上所带的稚气与浮躁,转而换上了满脸沉稳坚定的笑容。
感觉经过白果村一段乡村生活的磨练后,大家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种蜕变,令人欣慰,也令人心暖。
这群善良可爱的年轻人,给这片山野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而田野里的乡村生活也同样回馈于他们都市里难见到的简单与美好。
白果村版“向往的生活”,看得我都有点羡慕了
弹幕很少,每个观看的人都在认真看,我也农村出来的,家里之前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精准扶贫那几年在外地上大学,但是国家也在补助着我,补助着家里,感受很深。
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剧情处理的好,贴近现实不作做,演员们的演技都超好,尤其是曹骏饰演的张楠,让人很感动,没什么说的了,真的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那些为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的干部们的付出,借用习大大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感谢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们🙏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再好的老师、再多的钱,也比不上父母更多的陪伴。
白果村的生活越过越好了,但精神层面缺失的东西也逐渐显现出来。
最新剧情里,看到慧慧离家出走,在车站拒绝回家的戏份,让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在大家都努力“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出门谋生活赚钱养家的时候,其实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又有几个家长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呢......说这话,没有谴责任何人的意思,深知作为父母为了生活大家各有各的不易,但是有时候父母陪伴的缺失,真的是多少钱都难以弥补回来的。
剧中的慧慧,因为妈妈外出打工缺少对自己的陪伴,而产生了情绪,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还因为成绩的下降受责备。
在白果村,这样的孩子又岂止这一个?
放眼全国,在这么多鲜少被关注到的山村里,留守在家日日盼父母归来的孩子,又岂在少数?
这部剧通过短短几个镜头,讲述留守子女的心理,也侧面展现了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性,剧里面,通过张楠等人让不识字的慧慧妈听到了慧慧的写的书信,让慧慧妈明白了孩子内心的诉求,而张楠和小伙伴们通过盖车厘子大棚、教授菌类养殖技术等等方式,解决了慧慧妈等人的就业机会,真实而又温暖。
很欣慰在这样一部剧里,不仅有乡村振兴这样的主旋律大题材,还能非常细腻的关注到存乡村生活中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小情感和小细节。
可以看得出来,主创们一定是非常认真的体验过乡村生活,才能够创作出如此走心的一部作品。
这个电视剧真的非常好看。
首先扶贫的故事拍得很接地气,不悬浮,从很多细节看得出来编剧有认真收集关于扶贫的各种素材。
比如刚开始男主发小把走出大山的男主张楠作为目标教育孩子,再到后来男主本不想回去,为了妈妈的手术费不得已接受了教育局的人才引进要求,还有某些干部刚开始为了政绩做事最后良心发现,这些情节非常真实,既符合人性又可以推进剧情,逻辑很顺畅。
除此之外,男女主之间的爱情互动也非常清新自然(很多弹幕说女孩子不会跟着男友回大山,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大部分这样)。
经过了最初的犹豫,一旦各自选择了扶贫和支教的道路,两个年轻人的眼中马上写满了坚定。
虽然两个人在推进工作中因为经验不足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他们在短暂的气馁后立刻互相鼓励,想点子帮对方解决困难。
这让我想起了曹骏和蓝盈莹,曾几何时,还是“糊咖”的他们也和剧中的张楠和筱悦一样,一起弹琴、一起为了某个目标共同奋斗……生活中的快乐他们一起分享,工作中的困难他们一起克服,是让人羡慕不已的灵魂伴侣。
尤其是剧中两人一起弹唱吉他送别刘叔的片段,看得我真是恍惚,不知道曹在那一刻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心境。
扯远了,这个剧的爱情部分着墨不多,但每个情节都非常温馨。
没有狗血的三角恋,更没有肉麻的台词,有的只是两个有共同目标的青年不遗余力地双向奔赴,加上演员真挚自然的表演,很难让人不喜欢。
真没想到自己也开始看正剧了,神奇。
要知道,二十多岁的我可是偶像剧、仙侠剧、武侠剧的粉丝,最讨厌看一些伟光正的电视剧。
原来那些自己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真的会潜移默化地净化我的灵魂,让我不自觉地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我自己都想不到的更优秀的人(自己夸自己还真有点不习惯)。
也许不能说是优秀,只是自己更懂得选择了,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
即使是看以前的东西,我也摆脱了非此即彼“二极管”思维,开始站在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人生啊,看来就是不断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拨开迷雾,看清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奇妙也。
剧中对农村很多描述都很真实,非常好的一部剧。
曹骏演技全程在线,有泪点,有欢乐,有励志,有正能量,非常值得推荐。
比其他一些闹腾的扶贫剧真的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没有狗血,没有鸡肋,所有剧情都没跳戏。
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志气扶贫多角度演绎,完美呈现了一个村官的成长和一个农村的振兴。
就是可惜不太火,在2021年中,绝对称得上好剧一词。
真的希望多看到这样的剧。
曹骏不同于娱乐圈的那些娘炮,不搞话题,不搞热度, 娱乐圈的清流,演技,颜值,人品都很正, 剧情也很紧凑,风景也很美,难得好剧, 编剧也很有功底,配角也有血有肉,大赞!
冲着曹骏去看的,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没想到画面优美,乡村额景色太治愈了,还有美食的特写,还以为是舌尖上的中国, 剧情也很紧凑,写实, 人物也都刻画的真实朴素, 副局长初看厌恶,看着看着有点搞笑,像我遇到的那些领导一样, 为了一己私人利益也是挺奇葩的, 刚追了四集有点停不下来了从不为哪个明星或者什么破事发长文, 但这次真心希望曹骏可以再次火出圈, 让这道清流汇聚成社会的正义洪流, 成为主流!!!
我好喜欢这种故事,有内容的主旋律剧。
今年看了扶贫的山海情,思想启蒙的觉醒年代,现在又来一部乡村振兴。
剧里的村落感觉特别真实,里面的白果村的村民,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直接由村民饰演的,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就像一开始出现的村书记,还以为他是个坏人,结果后面发现他只是错误理解了政策,只是想骗国家补助,居然自己没有贪污。
还有表叔公的故事,太真实了,儿子不愿意养父亲,听他们说得还以为真是老爹不正经,结果还是不孝的儿子,真要处理儿子的时候,父亲又会出面求情。
当然结果太美化了,真实情况不愿意养的还是不会给钱的。
真实的人类不会是非黑即白的,肯定会被各种人情世故牵扯的。
特别是农村里面的,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有好处的时候,你好我好,遇上事了,各个躲起来。
还有男主的故事线发展也很真实,从文化人受人追捧,到母亲生病借钱,亲戚各种推诿。
不愿意回老家是正常人的思维,之后也是慢慢地改变,是在一步步成长的。
我国慢慢发展起来,正是因为现实中的有一群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当然也让人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有什么新政策发布时,可能很多人会骂,其实还是为了我们好的,站着上帝视角的我们看得明白,身在其中的人触及自己利益时,肯定是各种阻挠的。
我挺喜欢曹骏的,我觉得他被扔牛粪,被骂杀人犯的儿子之后,双眼充红的那场戏演得特别好,但是平时的戏份,看起来有些怪,感觉像是特别想要表现自己,所以表情动作什么的看起来会有些夸张,不是说演得不好,就是跟其他人比起来,不够自然。
里面他的父母,我感觉演得真好,戏份不多,但是看起来真就像是一对来自农村的普通父母。
白果村小组,几个人太可爱了,整个故事因为他们,变得特别活泼,一般主旋律的故事很容易被人拍得沉闷,可这部剧不会,看起来很轻松搞笑,特别是里面夹杂的美食,特别下饭。
我现在特别想吃猪油锅巴。
很少看这种农村剧,没想到一下接连看了两部,都很错,特别真实,感觉就是自己身边的事一样,演员表演到位,都是一些实力派演员,赵亮,曹骏 等都非常不错,可惜该剧推广力度不够,电视上几乎看不到推荐, 这部剧应该上卫视,也应该让给多的人看到,山海情说的故事离我们还远,这部剧说的就是近几年的故事,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制作质量方面,剧集在摄影和剪辑上展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但在特效和场景转换上有时显得不够流畅。
硕士毕业的张楠因母亲患癌,被迫放弃了大城市很好的发展前景,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回到土生土长的白果村担任工作队队长。三年扶贫工作张楠坚毅不屈的性格为扶贫工作贡献良多,亦解开了童年心结,明白到扶贫工作的奥义。
内心会因为剧情的真实感有一些震撼,又欢乐又感动,搞煽情也很有一套。有烟火气,但没有人情味,一个牺牲了一个被开除,接二连三的调查处分停职,让人寒心。食物拍的十分诱人,曹骏的字太好看了!第5集的分手场面,安悦溪没接住戏。清明节剧情在鬼扯什么啊?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存在。第23集,姝妹笑中带泪那是相当好啊。
看了两集感觉还行。摄影真的很棒,画面很有感觉。
还好
年度最佳
妈妈打卡
张楠说:我这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说的还蛮有诗意的,虽然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这次是带着知识回去的。
比上不足
三星半。设定和剧情有可取之处,也能领会到一些编剧想体现的理念。但对村民形象的刻画是否有刻板嫌疑?我不了解黔西南的农村,不好判断。选角演技都还可以,男女主相对稍微差点,村民、小孩演得很好。
很接地气
真实、好看
直视。
虽然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这次是带着知识回去的。
安悦溪真的长得很好看,很精致;看过她演的不少剧,都比较出彩,在这部剧里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很不错。
如果只拍扶贫,你上滤镜拍成轻喜剧也没问题。但是又要说教育体制改革又要从根上解决问题,我想说突如其来开个会拿个数据报告投票表决就开始了?
开头质感还不错,这警察隔壁扫黑也该来管管了
好真实的片子.
演员演技啥的都没毛病,挺好的。 剧情剧本稍有点薄弱,整体剧情有点浮于表面,扶贫扶的太简单了。相比之下,另外一个扶贫剧,罗晋演的那个,要相对好点。不知道那边的方言,是不是演员说的那样,总之听的有点别扭,感觉说起来嘴巴很累的样子。
群像很可,剧情有点理想化了,但总是要有这些来给予人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