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时日
The Works and Days (of Tayoko Shiojiri in the Shiotani Basin),盐谷时日(台),盐谷,Occident's March
导演:安德斯·艾德斯特罗姆,C·W·温特
主演:Tayoko Shiojiri,Hiroharu Shikata,加濑亮,Mai Edström,Kaoru Iwahana,Jun Tsunoda,本木雅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瑞典,日本,英国语言:日语,英语,瑞典语年份:2020
简介:凛冬将尽的山间村落,农事从不是轻松的活。对于上了年纪的塩尻太太而言,比体能衰退更拖着日子的,是逐日耗损的精神。塩尻太太与村里的长者相互关照,如守望那青春渺然、生机一息的稻田,以及相守一生,如今却一身病痛的丈夫。她得和时间一起注视着伴侣的衰亡、悼念村落的颓败,以及那片又将春去秋来的大地与万物的生死轮回。 导演双人组..详细 >
感觉《劳作与日子》是更合适的译名,且更适合做成五屏的影像,在美术馆中呈现,观众可进可出、游离地窥探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影片探讨了与《人生果实》相似的主题:夫妻相伴、衰老与死亡,uncut version.好几章都以黑夜开头,京都乡村的蝉鸣蛙叫、间或雨声。妻子的一天通常从田地劳作开始,然后会友聊天、生病旅行…这松散的情节线其实可以剪到两小时,polish一下对话台词,完全可以成为一部日式小清新家庭片。为什么导演反其道而行之呢?我大概看到第二章时理解了导演的用意,那些平淡的黑夜、无聊的静默、重复的风景与漫长的路,其实就是生活本身啊!Totally uncut,我们无法越过生活中的大多数无聊与无趣。于是,今日份天问:如果我们的一生是一部两小时的标准时长电影,那么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有多少是废片呢?
还算是喜欢吧。也算人生成就了… 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挺能概括的:”nothing extraordinary, but just plainly.”
恕我毫不客气地睡了醒醒了睡看完的此片。场内不少人是带着頸枕來的~我覺得和此片搭配得剛剛好。鼾聲四起~睡倒一片,花320塊錢和9個小時坐在這裡看這個片子本身就是一場行為藝術~
漫漫长日不知倦,晚来闲谈酒一杯。
之前发动态说爱我就陪我看该片,可惜当然毫无疑问最后还是一个人看完这8个小时的。声音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从自然的声音中见证岁月的变迁、世事的无常,死亡过后,静静的哀伤蔓延全片。
5个篇章只有最初与最末是完全清醒时看的,更像是坐了趟快速列车将润二的一生飞速看完。观影时不停变换坐姿,期望找到舒服但又不会困的姿势,最后以一种极其畸形的坐姿度过这八小时。想到自己将手肘拄在隔壁翻起的坐垫上,手握拳头推着脸颊,眼镜与口罩重叠,哈气喷在镜片上。那时已经歪斜的眼睛透过雾气又是另一种影片结构。#重构电影 #
树木在十年里生长,稻米在数月内成熟,万物自有其时限;香鱼去上游吃水藻,父亲在泥土下盼儿归,万物自有其流向;梦里的茄子花煮沸就能退烧,门上的玻璃窗豁口就能飞燕,万物自有其通路。计较分数的孩子很焦虑,记录琐事的女人很幸福,既然老去都很悲哀,结婚便是注定。注定死后,依然听得到尘世之音。
人,充满劳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6/10。一幅贯穿五个季节的声景图画。影片分为五章,每章开头黑场随着几行俳句的出现,一群庞大、扭动着的蝉发出刺耳的尖叫,从大自然的风吹林木蒿草,到路上车辆驶过的噪音,这些声音与村落街坊、锄地劳作的各种风景相映成趣,并指涉画外生命的存在。这时,静观影像记录着乡村的树影,房檐和路面所构成的日影,太阳落到静谧的山野之后,暮色中行走的人们;还有通过字幕讲述的魔幻故事,如二战归家的士兵与刚过世的父亲尸体交谈。叙事线索是田代子的丈夫病情恶化,期间家庭的日常和村民们依照习俗的各种往来聚会,在记录影像和叙事影像(照顾生病的丈夫、携夫共游天龙寺、操办丈夫的葬礼)交错中创造了时间的延绵,当丈夫宣布不吃早餐以赶上公共汽车,田代子反对,但丈夫坚持,然后镜头切到餐桌上的丈夫,它说明每个瞬间的影像都孕育着人物行动的多重性。
优秀的电影需要学会取舍 故意给观众留出的睡眠镜头没必要 剪到两个小时之内差不多
太特别的观影经历,一天时间跟随影像中的人走过了四季,大量的固定机位和空镜,削减到几乎没有戏剧性,故事性叙事基本都在日记旁白里,所以看的时候不用费神,可以沉浸可以遐想,甚至睡一会儿。我倒从始至终没觉得是纪录片,感觉是演员演出来的,演得非常细腻自然,只是八个小时到底有没有必要,仍然是有疑问的。
犹豫了一下,还是三星。不值得我五点起床一路折腾,但这种电影如同薛定谔的喵,你不看怎么知道。它吧,可以归纳成“带背景音和人声的动态图像小说”,甚至小说都不到程度,散文吧。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固定机位的定格画面,这小村子里里外外能固定摄像机的点大概都拍了吧😅 但单纯定格远比不上《24帧》,而用定格镜头拼成一个故事这个手法虽新,但只能用一次,不可复制啊。内容本身很普通的日系乡村生活。比起这片,我觉得我充满仪式感地跨城赶路为了一部电影在影院坐九个多小时这个行为,更加有艺术感呢。
每个部分的引言很精彩
白噪音乐园
花费了三天分段看完,第二天的那些近乎静态的图像更加得意,人间无非如是
开篇就是一群老男人的酒桌,我就感到不妙……——想起最近看的数个中年男导演的粗剪,开头如出一辙。8.17看了这么久,脖子疼到今天,还是多写写。前两幕有让我觉得想走的冲动——我从山里过来,坐在空调房看别人种地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给这些精英城市人的景观体验吧。不过后面从第三幕开始觉得有意思了一些,导演一个西方人也算如此深沉地get到了日本文化也是不容易。感觉是拍着拍着剧情片拍成了纪录片。值回票价吧。
日本乡村生活。夜晚聚会、深夜谈心、下田做工、因事出行,谈论身边的人,追忆过去的事儿,见证“事物”的生与死,见证人的生与死。8个小时的时长,全片固定镜头,似乎是处于一个观测视角,但我有看到什么吗?没有,因为它展示的是“现实“,而不是电影。(看完后知晓我与长片无缘,备受煎熬啊,“漫无止境的八小时”。)
在被作者用精巧构图与声效修饰的冗长生活中找寻一些偶发的诗意,更像是创作者与观影者通过电影进行的一场行为艺术。但是~真没必要这么长。。。“雷声惊醒了雪”,邻座的鼾声惊醒了我~若时长减半评分可加1~
和看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有同样的感觉,对生命的美的发现和赞美中不断混杂着对衰老的恐惧和厌恶,生命无论如何都不能如愿,但能在一天过去的日记结尾写一句,“今日、楽しかった。”这样的人生就足够了。
这特么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养老人生.挣钱回农村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