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
Le Ravissement,The Rapture
导演:伊里斯·卡尔特巴克
主演:阿弗西娅·埃尔奇,亚历克西斯·曼蒂,尼娜·梅尔瑞斯,尤尼斯·布西夫,拉德米拉·卡拉巴提克,杜斯克·巴德贾,安娜·布拉戈耶维奇,格雷高尔·戴德洛, 马蒂厄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塞尔维亚语年份:2023
简介:莉迪亚(Lydia),一个对工作非常投入的助产士,正处于失恋的状态。与此同时,她最好的朋友萨洛梅(Salomé)告诉她自己怀孕了,并要求她来接手自己的怀孕生产。一天,莉迪亚抱着朋友的婴儿时碰到了一夜情对象米洛斯(Milos),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开始了谎言......详细 >
本片主要在讲什么样的故事就不提了,女主角和她朋友的友爱非常动人啊。剧本一路往下,异性恋婚姻和对男人的爱慕明显是浮在表面的,不过是一把抓着女人写下去,但两位主人母在最后那一刻的对峙彻底脱轨,被剥夺的爱再次回到她们身上,同属为女性的复杂,她们惊奇的感情思想是一个字写不尽的
法国电影人最善于捕捉这种细腻微妙的心理情绪变化,刚开始做出这种迷之操作的时候非常不理解,但是到后来女主被捕的时候有一瞬间能感同身受她的孤独,同样的故事国内如果翻拍一定招致骂声一片,因为这种片子很难写,也很难演,也没什么商业可言,这样的片子只能在欧洲生长,大部分平淡如水,等待90分钟的铺垫,然后给你一记重锤。
和《你值得爱情》非常相似的孤独感,一度以为是阿弗西娅自己导的。
作为导演长片首作着实惊艳。这个剧本拍摄成长片的难度系数蛮大的,因为通篇存在道德问题,但没有道德绑架,稍有不慎就会把女主角处理成一个货真价实的变态。成年人的世界里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难以单纯,用一个谎言来掩盖另一个谎言,用一个事实去击垮另一个事实,直至覆水难收,令人倒吸一口凉气。女主角的妆造和神态都非常iconic,总是勉强打起精神的疲态和仿佛永远填不满的孤单落寞(难怪被选做影评人周官方海报)。几处镜头处理的很是巧妙,但是温馨的结局略感画蛇添足。
2.5⭐
无知疯狂幼稚女人的幼稚谎言
好喜欢,法国电影早已能够成熟地拍出人的精神状态了
看到最后越来越熟悉,但真的想不起在哪看过了。喜欢对朋友在母职中纠结无助的表达,以及两位女性之间的情感,这是女编剧导演才能写出的段落和感觉,“Lydia觉得她和Salome是用一根管子相连的,每当她不开心的时候,Salome就开心,好像她们两人共享一剂幸福”。除此之外公式化的元素拼贴感太重。女主怎么老演类似的电影,《波尔多囚犯》也很像。微妙的是从女主视角展开,但用男主旁白?是把控距离感吗。
女主居然孤獨到飢不擇食找禿頭男人和偷孩子,劇情不如換成偷狗。
共鸣不了,不惜一切代价留下一个人,冒着犯罪的风险就为了跟一夜情度过一天?
2024 BJIFF #76th Cannes#影评人周 一步错步步错 空虚与渴求
红色大衣是Lydia孤独的隐藏,也是她欲望的象征。白天忙着接生照顾妈妈,晚上流离在街头形单影只。她与Salome是“我不想让她失望”的羁绊,她与Milos是泡沫世界里一家三口的狂喜。悲伤绝望间出现的片刻温暖是Lydia拼命想要抓住的微光,在自扫门前雪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哪个不是Lydia呢…
可以
年少伤痕,长大缺爱,新导演处女作可以接受了,女主有点阿佳妮的影子
整体的呈现还是值得称赞,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女性的困境与追寻的迷茫有很好的展示,无解的困境和内心的煎熬很好的传递给观众,但剧情还是稍显刻意。
今年我的all we imagine as light。暗处的人把明处的人想象成光 明处的人试图复盘这种想象 “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驱使她在光天化日下做出这样的事”。吊诡的是 他们不在同一个地方 从来就没有“我们”。一旦他想通这点 开始在她身上找答案 他会发现她太孤独了 只作为一束光存在的他可以是任何人。所以这个结尾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哪怕是虚假的幻想 它如此善良珍贵)
3.5 还是不太理解动机,可能想表达当下男女感情淡薄得只能靠生育去维持,包括与闺蜜的双生性
她撒谎称验孕棒是阴性,编理由说耳环落在了男人家,当习惯用谎言去掩盖自己的孤独,就只能用谎言去填满这份空虚。画廊里的长发姑娘为了换回战争中的男友,跟神用长发做了交易,却因短发而被抛弃。她相信与闺蜜共享幸福与不幸的天平,用接生与她共享生育的痛苦,却注定要用一头长发换回一根断掉的脐带。
通过耳鸣式的音效反应出导演心中的焦虑,这种耳鸣声频繁出现,幻觉下超现实画面搭配的刺耳的声效,恐怖音效的使用等,影片在很多地方采用的后配的音,但是感觉配的效果非常好,完全没有违和感,尤其是寄送者讲述故事时的女性的男性配音。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