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对过去的恐怖回忆,以及对未来的畅想,这个姑娘依然闪闪发亮,虽然话有点多,但是看走向,这样的人特别容易感染人,给马取名字,跟樱花树道别,一路上嘴巴叨叨个不停,虽然知道男农场主有点尴尬,但依然没有阻止她,她内心的窃喜与期待,很有意思,继续追……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谈不上好看的姑娘,依然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所以容貌焦虑真的没有必要。
安妮的想象力真的绝了!
她一讲话就好多词往外蹦....安妮跟她朋友喝醉酒那段也太搞笑了吧...收养安妮的那对兄妹真的好好...安妮的想象力真的绝了!
她一讲话就好多词往外蹦....安妮跟她朋友喝醉酒那段也太搞笑了吧...收养安妮的那对兄妹真的好好...安妮的想象力真的绝了!
她一讲话就好多词往外蹦....安妮跟她朋友喝醉酒那段也太搞笑了吧...收养安妮的那对兄妹真的好好...
看完第一集我就忍不住想来谈谈,首先故事情节还是很还原的,环境主人公形象什么的也很贴合,但就是情节发展得也太快了点,作为原著党真的会感觉很突兀有点牵强。
我从11岁开始迷《绿山墙的安妮》全译版,看了无数遍,喜欢到曾认认真真地在纸上列过全书时间线就是为了更清楚一点全书脉络。
这里第一集的内容在书里大概有近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在剧里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才过了两三天,所以初看真的感觉不习惯。
当然考虑到制作成本,是应该适当改编缩短,所以也能理解。
不过还是和我看书之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想象中黛安娜应该更漂亮,马修应该更胆小腼腆,马瑞拉没有那么老,安妮的头发更多点(๑°3°๑)另外安妮小时候并没有被这样霸凌过啊……
小学时看过《绿屋的安妮》,特别喜欢,记得是在黄金书屋买的,星期六,去二姑家,在他们家楼上一口气看了快一半。
如果不是真的喜欢,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呢?
我还记得插图里长大了当了老师的安妮,落落大方,有一丝落日余晖照在她身上。
今天突然想到应该有电影吧,搜了一下原来有这部剧。
一集还没看完迫不及待写影评了。
真的好棒!
画面就很治愈,还原了乡村的美景。
那个说名字希望Ann加e发音的情节我还历历在目。
我想我小时候那么喜欢安妮,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和她有点像的原因,红头发,有些雀斑,给喜欢的风景取名字,幻想自己是个公主,希望长大可以漂亮,希望自己特别,希望自己聪明… 安妮的性格可圈可点的太多了。
勤劳勇敢,乐观善良,小时候受过那么多欺辱她还是喜欢花朵、诗词;一直拥有期待;觉得自己不能被领养了,她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做家务争取表现自己;被别人嘲笑红头发雀斑瘦弱,当即反驳,毫不示弱。
二十多岁的我看到这里也对她的勇气感到敬佩;她意识到这样会使家人丢面子后就主动道歉,并仍然说明嘲笑别人外貌是不对的。
小小年纪就能拥有这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真的很不容易。
值得的话,这部剧以后可能会反复看了。
看第一季的时候是那种看见人就想安利的心情,这部赋予了美好的自由爱与勇敢的剧集,画面即美好又很治愈,在这个滚烫夏日带给我的一丝小美好,我看时很是懊悔假如童年时期就读到安妮系列的作品,可能自己的三观和思想会确定得更快一些,也许会被小安妮所影响从而更加自信和勇敢,不说剧里安插的其它部分并没有那么治愈的部分,单是谈论安妮鲜明的性格就让自己那么激动雀跃,喜欢安妮的笑容,也喜欢她的高谈大论,对于女性的自由与平等,对于自己的勇敢追求,即使偶尔也会自卑自弃,对于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喜欢,也能看到她的那些小小缺点,但是,假如一个人没有缺点,那试问她要如何成为一个更好,如何成长呢!
很遗憾没有第四季了,虽然感觉第三季的结尾还好扭转得很美满,让我感觉最后一家人坐在绿茵茵的树下看安妮母亲的生前笔记时,那种幸福和感动,总之,仍旧是一部很值得追的剧,后面会去看完安妮系列的书,怎能不看呢!
多么美好!
i am poor girl,i am rich girlanne 是一个有可怜身世的孤儿,从孤儿院出来后,第一次被马修,玛丽拉送回孤儿院的时候,不愿意再回到孤儿院,选择搭牛奶工的车去车站,售卖诗歌回曾经的故乡。
害怕着,勇敢着的前行。
马修是一个少言的人,也是第一个给予anne温暖的人,anne第一次追问马修会不会把她送走,马修说玛利亚也老了。
感受到了马修爱玛丽拉,爱anne。
玛丽拉也是一个严谨略无趣的人,她让anne把换洗衣服拿下来,anne回家的时候藏起来看玛利亚给晾晒的衣服,用手把衣服捋开,anne看着玛利拉嘴角露出的微笑。
慢慢地他们互相感受到了爱。
她们组成一个家,anne激动的在家谱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每一个女孩,总有一些烦心的事情,每一个女孩,总有一些开心的事情,今日的玛丽拉,又怎么不是曾经的anne女孩们,只要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勇往直前,人生即是美好的。
我自知不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但《绿山墙的安妮》是我小升初期间最爱不释手的读物之一了。
近几年看片多是围绕着洒满阳光的英国南部庄园,丰腴圆润的少女,层层叠叠的长裙,扎满鲜花的礼帽,每一次握手礼,每一次小舞会,都彰显着小乡村的温情和英国人隐藏的小傲慢。
小小安妮亦是遵从着这个故事架构,只是这次把画面转移到了爱德华王子岛上。
不得不说,整个三季的剧情所呈现的画面符合我阅读原著时的期待和构想。
只是导演的想法早已超越了对原著的解读,当然我并不排斥对原作品的合理改编,马修和玛丽拉等主角的形象在剧版中更加丰满立体,且不说这个改编是否必要,至少整个情感架构搭建起来了。
但是,尽管我关闭了弹幕观看,也试图屏蔽掉所有不客观,安妮这个角色的塑造实在是令人费解,甚至达不到差强人意。
作者用了大量的情节,几乎是套用了安妮鲁莽,大吼,大哭,反省,成长这几部曲来体现人物的进阶历程,但我很难能从中找到书里那个虽然话唠但是温暖可爱的小安妮。
不论是第二季想要表达的同性恋,种族歧视,女权主义还是第三季的言论自由等社会热议的话题,我始终认为这部剧集给予女主的使命太大了,她已经被描绘地不再是那个眼里有着奇幻世界的绿山墙安妮,而是肩上背负着开化改变乡村人民,宣扬女性自由,人权平等的时代女战士。
只能说,这一部已经不是小小安妮,是大大安妮了。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这一版的演员都选的不错,Gilbert🆘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我在13岁的年纪就认识安妮。
我可能会像她对着摆钟玻璃上自己的镜像一样。
我会我看见她就像看见自己一样,那么亲切,那么为自己窃喜。
现在的我,长高了,从孤独变得也拥有一些朋友,可以从容地混入街上走来走去的人群,虽然不会显眼,但也至少不会遭人冷眼。
人总是会长大的。
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书本上的,社会上的。
我努力做到社会主流的一些标准,我努力迎合大多数人喜爱的模样。
因为我想让别人喜欢我,我怕让人讨厌我,我怕我没人爱了,因为我怕那时候,我也不会去爱了。
我为自己的生活设定某种风格,他们也都说,我适合这种风格。
服装商告诉我们穿这件衣服会让我们拥有他们承诺的魅力。
我随着亮屏的便捷化世界,变得适世,生的平安,和所有人一样,拥有为同一种东西高兴的反应,被成功的人说服,听从他们道理。
我还越来越聪明地暗自在意那些,那些关乎别人眼中的好,一切可以满足我虚荣心的,一切东西……装饰,外壳,人的行为…… 那天,我看见安妮,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一样的,心里是,一样怪诞的热情。
心里装得下一切炫彩的传奇,或带着雨水的悲伤故事。
我没什么朋友,可我可以为自己编造一个只属于我的,理想世界。
我看见安妮想起自己。
我笑了,我像在看自己曾经的天真与丰富的想象力,我为那个独特,充满魅力的,曾经的我,高兴。
我哭了,我哭我丢掉的真诚。
这真诚不为谁,是为我自己而哭。
我长大了,适应了社会,丢了可爱的安妮自己。
可能因为我没有红头发,我只有看不见的,通红的心和肠。
我压制,我隐藏,直到那些原来是的珍贵,彻底消失。
安妮,我不配和你一样痛快得活着。
因为,我没有勇气。
我生活在人群里。
我的背后不是大片绿的草地,不是有雾气的森林。
没有宽厚的阿姨,对我好奇的男孩。
但是终归还是怪我。
我不勇敢。
我想,如果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会不会还是那个可爱的自己。
我看着你勇敢的快乐。
我好羡慕你。
我好爱你。
安妮,我回不去13岁了。
现在的我学习你,可能不太可能改变什么了。
但我现在认识你了,就比不认识你之前变了一点点。
这几天开始二刷anne with an e了,想给大家强推一下这个剧集,这个netflix出产的剧集改编自小说"Anne of the green gables (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叫anne的小女孩被一对善良老实的兄妹the cuthbert收养后成长的故事。
剧中加拿大爱德华岛的景色随便截屏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我觉得,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物质匮乏,没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但是也拥有许多属于那个时代特质的很美好的我很怀念东西,比如说不论多忙每天固定的下午茶时间,从头做起的烘焙(made from scratch),一年一度的county fair,因为没有冰箱所以大家在小溪里冰牛奶,邻里之间都互相认识帮忙,大家上学会拿自己的小黑板练字等等。
所以看着这部剧也更加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和说话的方式,真的很有趣。
当然剧集最吸引我的,还是这个拥有火红色头发的,有着自己有时候有些倔强小脾气和敏感,可是又有那么热烈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的惹人疼爱的小女孩,anne。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十几岁时候的影子,那么敏感,那么执拗,那么诗意,这个世间的万物都好像被她戴上了一层火热的滤镜,一切的感情都被扩大了,都被那么深刻的感受到了。
Anne,好像引领我回到了我的十三岁,那个会和好友结下”我们永远不分离“这类海誓山盟的年纪,那个会围着火堆戴着自己编的花环歌颂友谊,跳舞祈祷的年纪,那个会和洒落的樱花树和闪闪发光的湖面打招呼的年纪。
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棒的点就是,它融入了很多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同性关系等等那个时代看起来很超前的话题,把这些话题从少年少女的角度做了很好的诠释和讨论,看着当年这么保守的一个社区变成了现在更加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声音的样子,就觉得我们人类在过去的一百年后还是有很多进步的。
包括anne小时候作为孤儿的经历带给她的一些创伤和她的resiliency(修复力),都被小演员诠释的真实又感动。
这部剧再次提醒我,不忘初心,赤子之心,希望自己永远可以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也希望自己永远不要畏惧去与别人探讨一些看起来很“远大”的话题,因为我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小小的anne, 也因为很多真正的变化,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的。
谢谢你,Anne with an E.
安妮这一系列书陪我走过了高中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我非常喜欢原著,也很期待这部新剧。
新剧与原著有很多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中仍是很好的一部剧。
看的过程中,我曾经因安妮的话痨,冲动等一些行为而感到"这安妮真不讨人喜欢",但看到玛丽拉和马修为安妮造成的混乱更多的感到心疼而不是生气时,我突然发现,我真是太愚蠢了。
"这不是她的错"玛丽拉说道。
为什么安妮如此话痨,如此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她为什么有那么多做公主的幻想,她的一切古怪不合群甚至恼人的地方,都源于她是个孤儿,她遭受到的歧视与伤害。
她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是让自己减少孤独,她为了拥有家庭,拥有友谊可以牺牲一切,我真的心疼她。
看她自言自语,与镜子里的自己成为朋友,幻想自己是个公主,看她为了得到朋友对吉尔波特发火,看到她敏感又冲动,她本不应该这样。
是的,如果她不是孤儿,没有雀斑和红发,凭着她的聪慧,她会"懂事",会乖巧,就像其他女孩一样"讨喜"甚至强得多,但她也就是个普通平凡的女孩了,她便不是安妮。
电视剧大概是为了戏剧冲突强化了这些特质并添加了许多其他剧情,但这并不改变什么。
可是,什么叫"懂事"?
原来安妮还不够懂事吗?
要怎样完美的主角才能赢得部分观众的喜爱?
除却安妮的优点,她还得"安静如老鼠",逆来顺受?
天哪,这实际吗?
我不明白讨厌安妮的人是否明白蒙哥马利在写下这个女孩的时候想通过她告诉我们什么,安妮确实不完美,在她刚来绿山墙的时候可谓毛病多多,对她吹毛求疵的人请不要站在我们的角度评判别人好吗?
我们大多数人,若经历了父母双亡,被送进孤儿院,因为与众不同因为天生的"古怪丑陋"而遭到排挤歧视,在雇主家遭受毒打辱骂,有多少人会比安妮"讨喜",恐怕我们连善良和保持热爱生活都做不到吧?
蒙哥马利懂得这一点,她让安妮在后续的书中成长更多。
安妮的"不讨喜"来的难道不可理解?
不理解的人,只是同碧的母亲一样,不懂得设身处地,讲着平等却没有同情。
玛丽拉说"她从未有人管教,这不是她的错"孤儿安妮,有着这样遭遇的安妮,照样活泼热情,善良,热爱生活,我心疼她,也感谢玛丽拉与马修收养了她。
感谢安妮,陪我走过那段时光,我也非常高兴能看到书中的爱德华王子岛能够以真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
剧挺好的,演员们的演技也无消多说,很喜欢。
前面几集真的是从头哭到尾,觉得这个女孩经历这么苦的日子还能如此真诚乐观的对待生活让人十分感动。但后面对人物的塑造就好奇怪,在一季里面想展现太多的故事,结尾也停在一个尴尬的地方,没什么看第二季的欲望了。
意外的带感!求推荐儿童做主角的电视剧。
实在太喜欢这部剧了看完又买了书。安妮书中的人设更招人喜欢。是一个好孩子
如果85版是9分,此版2分,一分给marila,一分给露西蒙哥马利。anne被演成一个极其讨人厌的话痨teenager。剧情改编一塌糊涂。
绿山墙的安妮,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改编不是不行,但是用力过度导致人物塑造一塌糊涂。原著是一个虽然身世悲惨但是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希望的不懈追求而成长起来的小女孩,重点显然是在后者。这部剧太注重放大她的悲惨了,又没有处理好新增剧情里人物的行为逻辑,这导致出现了:一向饱受霸凌的孤儿却天天高傲地把“How dare you”挂在嘴边斥责年长或平辈的人,一生心地善良的妇人因为东西失窃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孤儿赶走。你可以改,但你不能没有逻辑啊。诚然,剧中有许多讨论女性主义的部分很亮眼。但是吉尔伯特在原著里是安妮最讨厌的男孩,这里直接摇身一变救世主了,这不是跟你想增加的部分相违背吗?安妮从来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你却把她塑造成一个既孤傲又等待男人拯救的角色。看不下去了,不要毁了我心中的安妮。
国外小说的小姑娘都这么作么。。。
安妮呀!好像回到了小学刚认识绿山墙安妮的时候,当时真的好激动,仿佛找到跨时空的孪生姐妹
美丽迷人的风景总能治愈内心的伤口。一部让人看完觉得温暖的剧集,但有时候又觉得Anne不像吃苦长大的孩子,反而是一种被精神富养的女孩,不知道读书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如果有,从现在要求自己和丫头一起阅读吧
天啊每一集都让我看哭了最后一集真的从头到尾哭成狗啊,眼睛都哭肿了…我实在受不了好人多舛的故事…
Canada 150献礼。人设编剧编得太崩了,完全和原著搭不上,小演员感觉用力过猛。不过PEI风景绝佳是没错的。
初看时 觉得anne 好吵啊 碎碎念的不停。可这才是她的内动力吧 。
本身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但影视剧塑造里的女主有点聒噪而有点sb……一切都有点假假的端着,和我心中的安妮出入较大,尤其是后半段(开始还勉强能接受)。剧情也是没很大趣味,扯来扯去的。ps:景色很美。
不好看,当年的美好感觉都没了,又看了一遍原著,发现问题不是我长大了,是编剧导演乱改。就是找一个人从头到尾读一遍绿山墙的安妮都比这剧好。P.S.安妮可不是像剧中那样天天说自己能干活其实什么活也没干过,原著中有这样的描写:她(马瑞拉)想到了回家的时候会看到熊熊升起的柴火,已经摆好茶点的桌子,而不会像安妮来绿山墙之前那样,开完救助会后只能面对冷冷的一切,便感到非常满意。
Anne选角很好,但也仅限于此。Gillbert很帅,但是太正了,没有调皮劲儿……不过也没关系,毕竟全剧都和原著没关系。我知道编剧大概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为什么要依托原著的流量呢?自己原创剧本不香吗?为什么要背刺淑芬?
能看到富有情绪,活泼又有创造力的勇敢聪明女宝anne!被生活锤打,又总能重新出发,被人们排挤,但还是以善度人,宝宝你是小天使…遇到不公平会大声反抗,有自我思考和理想,“我要成为我故事里的女主角,我非常确定爱情不会是我生命的目标。”各种女性议题太好看了!!朋友diana,女士marilla&josephine都是很好的人。(感觉和anne交朋友一定非常有趣开心,总有听不完的奇思妙想,交流不完的情感,daydream是逃离残酷生活最简单的途径,我非常懂哈哈。)
演Anne的女孩再小两三岁也好,话痨的时候就会比较可爱。Matthew和Marilla是都是心特别好的兄妹,结局时招的长工是引狼入室?
4集弃
9分。话痨Anne,想象力惊人,语言天赋满分,可惜我的英文太烂…Anne遍体鳞伤依然笑对人生,真可爱!治愈~
改编的不太好 后面几集有点失望惹 安妮也是越看越聒噪 只有阿尔伯特是真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