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古天乐和刘若英,特别喜欢刘若英的气质,那种淡淡的、清爽的气质,让我很羡慕,虽然觉得影片中的古天乐有点显老,不太像大学生,不过看着小帅还是很喜欢。
(口水中……)。
虽然两位主角是很讨人喜欢,可是说实话,影片的故事性不是很强,让很多影迷都很失望,不过不知道是不是那天的情绪反常,很老套的情节,却还是让我在最后的时候,哭的一塌糊涂,可能那种可望而不可及、将得而得不到得感情,容易让人共鸣吧。
整部影片的色调偏冷、演员的演技一般、情节一般、选在年底档期,票房更一般,喜欢两位主演的影迷可以考虑。
影片中的爱情细节十分真实,那种淡淡的、欲说还羞、你推一下我动一下的佯装被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经历,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最后不是错过,就是失去,你恨这段感情,更恨自己。
http://blog.sina.com.cn/xfxhyy
――――从《20 30 40》到《生日快乐》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28/7/kavkalu,2006112813920.jpg更多的时候,女性并不愿记住自己的生日,同样,在别人的婚礼上生命会清醒认识到孤单,没有人可以逃过岁月的侵蚀,生命的成熟总是伴随着沧桑,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文字里隐匿自己的心境,当2006年台岛金马奖张艾嘉和爱徒刘若英挽着手结伴而行的一刻,我仿佛看到知性女子内心的忐忑和迷茫,岁月让人看透往事所有的细节却唯独把未来隐匿。
在张艾嘉和刘若英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早年张艾嘉在《爱的代价》里唱道: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而近20年后,刘若英在她的歌声里表达了相同的没落和心伤。
而在刘若英的歌曲《后来》里有着两句谶语式的道白: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我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影响到了她的文字《Happy Birthday》,至少这份淡淡的惆怅始终萦绕在她的世界。
在这相似在两个人的电影里逐渐汇合,这些相似的心结让她们惺惺相惜。
在华语电影里,因为制作成本的限制我们无法和好莱坞争雄,我们唯一可做的是以情动人,从金马今次最佳影片《父亲》和911之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走向看,动荡的世界局势让人选择了家庭和人情之间的相互慰藉,视觉让人记住的只能是MV式的夸张,而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主流电影消费人群是白领女性和他们的男友以及以文青自居的大学生。
所以,编剧能否打动这个人群就成为赢得观众的主因。
电影作为视像载体需要的是和受众互动才能完成,而人性、人心是111年电影永远的票房法宝。
几年前的《20 30 40》张艾嘉已经以她的年龄洞穿女性心灵的泪泉,那始终的落寞感和对于未来的不可测性始终伴随在她的文字和影像里。
在她编剧的《生日快乐》里我们同样看见她对于知性女性在当代的尴尬处境,某些情节的设计有着张艾嘉模式的影子,相聚其实是简单的事情,可是,相守和步入婚姻状态却是大多数女人犹豫再三的,当代有着太多潜在的诱惑和被诱惑,知性女性的内省和敏感其实正是阻碍她们选择的原因。
我曾经说过:爱情的意义就像义无反顾的赴死,你是否愿意被完全覆盖或者“任人宰割”。
没有奉献的爱情永远只是一时快乐的激情。
等待通向的往往是无疾而终的情感陌路,等待是让机会拱手相让给别人,可是,对于刘若英和张艾嘉来说,已经过了这样选择的年龄。
作为男性的我始终认为守望不如行动,答案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寻得新的黎明,模棱两可的等待只能换得岁月心伤。
中国人有句老话: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2004我评价《20 30 40》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张艾嘉自己讲过:我拍电影,就是从女人的观点去做,从女人的观点去看。
确实,这种隐匿在女性深处的期盼和向往港湾的迫切是男性无法完全理解的。
再强的女人需要心灵的慰籍,那镜中的张艾嘉只是对生命突发事件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始终认为向往比沾染尘埃的对视之镜更安全,虚幻的温暖真的可以伴你一生吗?
我表示怀疑?!
人是以对方的体温感受自己的温寒的,人是在对方的肩膀上感觉同类力量的,没有一个人足够坚强,在许多人的肢体语言里我读到的讯息是无助和迷茫。
在男性依旧主宰的世界,女性无论外在如何坚强,她的内心总是需要一个肩膀的。
具有才子才女式情怀的张艾嘉的电影总是看得到她落寞的影子,这我们甚至可以在《阿郎的故事》里看到,对于女性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她会愈来愈不确定自己的位置,伤感和年龄帮着叹息在文字里流淌,而属于大学时代的清纯便成为一波三折的咏叹。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需要记住,表白和争取永远胜于悠长的等待。
知性的疑惑在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感性的世界,就情感而言,她只有发生,爱情不是规则,不是可以被设计的先验,过多的思索只能适得其反。
《生日快乐》主题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6307914】【附录:影片资料】片名:《生日快乐》出品:银都机构、美亚电影、黑白映画联合出品内地发行:上海华宇电影有限公司监制:张艾嘉、胡恩威导演:马楚成主演:古天乐 刘若英 曾宝仪 周俊伟类型:温婉爱情剧华宇电影公司:卡夫卡•陆(KavkaLu)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下午13时12分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Happy Birthday生日快乐每年生日是我唯一可以勇敢想你的时候桌边放着两本刘若英的书《我想跟你走》和《生日快乐》,电脑里静静的传来电影原声那深情缓慢的钢琴曲。
心慢慢安静,记忆慢慢沉淀。
因为一个故事,因为一部电影,内心感伤。
很久前已看过这本《我想跟你走》,书中提到过关于小米和小南的故事,当时印象已很深刻。
某一天,路过一家街边的书店,无意中看到这本新出的《生日快乐》,书被塑料薄膜束封,虽未能看到书中的文字,但封面的一句话让我毅然决定买下。
“每年的生日,是我唯一可以,勇敢想你的日子……”后来才知道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被拍成了电影,我想电影之所以感人,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着真实的灵魂附加给电影本身。
漆黑的电影院里,一阵阵的感伤,沉侵在背景音乐的钢琴声中。
电影所流露出的感情一直很缓慢,细微。
让人有所思考的是小南身边从未停息女人的陪伴,但那么多年他心里唯一的牵挂只有小米。
每一年小米的生日,他总会送上一份祝福,一份牵挂,一份思念,一份难以用文字表达的爱。
这样的爱虽因人事的总总错失与变迁而未被成全,这样的爱虽未成为永恒,但却刻骨铭心,只会留在心底的最深处。
我想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总会有一份遗憾的爱,或多或少因为它已稍纵即逝。
这样的缺失,有着它独自的美感,静静的让它停留,不要再去触碰,不要再去追究。
留给自己一个美好的记忆,留给自己一段青涩的爱情,因为彼此真爱过已胜过一切。
或许过了很多年,很多年。
你早已与她音讯全无,你早已忘记她的容貌,你早已忘记她的温度,她的气味。
轻轻的闭上眼,你会看见你们的初次相遇,她动人的微笑,轻盈的步伐。
你曾如此深爱过这样一个女人,已无遗憾。
默默的去祝福她。
想起第一次听到刘若英的歌是《很爱很爱你》。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向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好像又听见小米和小男的合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记得你的生日,我唯一想说的是:Happy Birthday
明明爱, 却怕受到伤害; 明明爱, 却要说什么比男朋友还好的朋友.小米错过的何止是小南, 更是她自己的心.总为小南不值,那么多的守候和等待,没有结果,没有能够换回小米对这段爱情的信任. 总有一天,如果小米知道真像, 她会相信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感情, 叫做"爱". 只可惜即使发现,一切都还是太晚.
小南在厨房刷碗,嘴里还是哼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背对着小南,挂着微笑。
小米掉眼泪了,我也掉眼泪了。
只因为这场景太熟悉了,一样的五音不全,一样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样的微笑。
在众人看来,小米和小南是天生的一对,小米和小南经过十年,还是彼此深爱,只是他们的感情太不寻常了,似情人,似朋友,似至亲,究竟是什么?
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
小南是个花心帅哥,小米活在童年的阴影,带着丝丝自卑和忧伤,始终不肯面对这份爱情。
所以对小米说:“我们做那种比好朋友还好的朋友,因为情人是会分开的,而朋友可以永久。
”与我曾经的想法如出一辙,爱情本就没有天长地久,只有做朋友,才可以永远在他身边看着他。
小米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永恒定律”,她只有两个愿望:去维也纳读音乐,喜欢的人永远不离开。
我不知道小米选择这样的方式对待这份感情究竟对不对,她一直在等待小南变得不花心的那一天,她心里渴望爱情和婚姻,只是害怕。
在婚纱店前驻足,小米以为她盼望的时刻到来了。
所以,当她接到小南的语音留言,说他要结婚了,小米为自己建筑的那么多年的永恒世界毁灭了。
小米笑着说:“我再也不用为你的幸福负责了。
”继而落泪,继而痛苦,继而抹掉泪水,开车回家。
小米说:“他这次晚了42小时才对我说生日快乐,下次他再这样我就不原谅他。
”小弟笑着说:“你永远都不会不原谅小南的。
”是啊,我们总是那么容易学会原谅和遗忘。
这么多年,小南身边的女人换了又换,心里却始终住着小米,每年的6月7日都会说一声:生日快乐。
小米始终孑然一身,不接受任何男人的爱意,等待小南,却又若即若离。
婆婆去世了,爸爸老去了,灰沙发变成了鲜红色,这样的折腾,为了什么呢?
这个结局,奶茶写的太忧伤了,是我不喜欢的,但却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成全小米和小南的爱情成为永恒,是这个故事最动人之处。
小南曾经对小米说:“你会后悔的哦。
”如果小米知道这样的结局,她是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我真的希望她永远都不知道小南有多么爱她,永远都在生日那天等待小南的电邮。
这样纯美而暧昧的感情,是不是就是小米要的永远?
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小米宁愿小南还是那个花心但健康的男人,即使得不到,爱人能够活在这个世上,一年只有一次的联络,也是幸福的。
电影院里,好多人听到古天乐走调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看到刘若英在空旷的广场上一圈一圈的兜车子都捧腹不止。
奶茶抽搐着脸部的肌肉,趴在方向盘上失声痛哭,我想,只有真切爱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份切肤的疼痛。
一年的孤单,只为换来一天的祝福。
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快乐的。
当他需要的给不了,最后能够做的,只是转头,毫不犹豫的静静离开,给他一个可以快乐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永远。
我们的人生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人,那个每年生日都送上祝福的人,那个知道你咖啡要加三勺糖的人,那个宠溺着你肆无忌惮的坏习惯的人。
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在停电的夜晚给他简讯却说“我不害怕”的时刻,在回过身却找不到那个熟悉的人时脑海一片空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和他在一起的时刻,那个想哭却要拼命忍住泪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刻。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小米,不论你表现的多么勇敢多么无畏,心里的小米还是会害怕受伤害,不论那个他对你多么好,心里的那个小米还是会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爱你,身边是不是真的只有你一个。
我们都有过那个其实在心里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以为随时回头就能看见就可以依靠的人,可是我们最后还是失去了那个人。
这份感情没有谁对谁错。
我们都是有缺口的人。
只希望,在可以拥有的时候,我们都能珍惜,让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能开心的笑,也许就够了。
一直想看刘若英的《生日快乐》,但之前听到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karen说难看死了,美芽说看不懂。
还是固执地去看了,觉得很好。
是刘若英一贯的风格,那种淡淡的哀伤却可以带给你有快要窒息的错觉。
故事讲述的是小米(居然和我的名字一样)和小南的错失的爱情。
从故事开始小米生日时,两人都为了给对方惊喜而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奔去对方学校,却无奈相互错过的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悲剧结局。
小南的爱情难以填满小米心中对安全感的渴望,小米的爱情也没有留住小南出国求学圆梦的步伐,可笑的是当小南回国,周围朋友都以为二人会结婚的时候,小米又选择了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等待两人带着不同的成长的经历和对对方那未曾改变的爱再次相遇,小米以为两人的爱情终于到了可以开花结果的时刻,却收到小南的结婚的消息。。。。。。
就这样无数次的分离和相聚,就这样无数次的相爱和分手,最终错失了所有,唯一剩下的只得每年生日的时候从来不会迟到的祝福和问候。
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小米怀着满心欢喜期待小南的求婚,却得到小南马上结婚的消息的那一刻,幸福的笑容凝结在嘴边,慢慢转化为一种隐忍的痛,空洞的眼神看向没有未来的前方,就这样僵硬地笑着让眼泪落下来,直到完全失去控制地嚎啕大哭。。。
这是怎样一种深深的绝望,世界或许在此刻完全崩塌了吧。
两个深爱却不懂爱的人走过多少年分分合合,最终走到了路的尽头,再也无法重新来过。
不喜欢影片的结局。
小南的死显得造作而煽情,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小南对小米的爱和专一,让我们这些局外人在最后的一刻恍然大悟,然后给予小南无限的同情。
其实不然。
在我看来,就让小南结婚了就是最好的结局。
王子和公主最终过着幸福的生活固然是happy ending,但若是悲剧的爱情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这么简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两个相爱的人最后分开有多少会是因为死亡的原因?
可能更多的是双方都不能承受爱情的重量,或是随着岁月的流走,两人对爱情的不同信念吧。
小米和小南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真正向对方表达过对这份爱情如何的眷顾与神往,他们总在故作的无所谓和嘻笑玩闹之中独自享受对方带来的美好,也独自舔舐内心的伤口。
所以即使有爱,即使爱得如此深沉,有一方终因不能确定或无法丈量对方的爱而接受第三个人的爱情是不足为奇的。
毕竟在我们的现实中,生活下去比死守一份无法预测结局的爱情更为重要,而这也并不能说明不爱。
整个影片都弥漫着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似乎想以此来暗喻小南和小米的爱情:“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为什么明明相爱,到最后还是要分开,是否我们总是徘徊在心门之外。
谁知道又和你相遇在人海,命运如此安排总教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只是好像少了一个人存在,而我渐渐明白,你仍然是我不变的关怀。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到底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
小米和小南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么多年,彼此心中的那份爱或许一直都在,可两个人之间的爱却再也不可能重来。
人的一生能够容忍多少次的错失?
一次,两次,还是更多?
总是以为爱情永远会在不远处等待,总以为爱情永远在身边不会离开,可惜它即使在,也不是原来那份爱。
随着岁月发酵的爱情不可能会有最初的味道,所以请把握,请珍惜,因为没有爱可以重来。
一直是喜欢刘若英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她呢?
让我好好想想。
她最早的成名作大概是《少女小渔》,但我却是从《人间四月天》里的“张幼仪”开始喜欢她的,无论是清纯的周迅,还是妩媚的伊能静,都无法掩盖她那隐忍而内敛的光芒。
曾私下里鄙夷徐志摩有眼无珠,错过了才慢慢发现她的好,却已没脸回头。
再后来的《征婚启示》、《20、30、40》、《粉红女郎》等风格迥异的角色都可圈可点。
而黄磊的《似水年华》更是为她量身打造,演的其实就是刘若英。
奶茶曾经说过,她和黄磊之间是第四种恋情,所以这部戏不能不引人遐想。
而《生日快乐》是她的新书,也是她的新戏。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这是一个“很淡”的故事。
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浓烈的情感纠葛,是一种很舒缓的叙述方式,好象一个迟暮美人在回忆她的初恋故事。
于是画面色彩好象也被刻意冲淡,清晨的教室走廊,雨夜里的街头电话亭,东京的露天咖啡店,空旷的琴房……都像是一幅幅水墨画,又有点像带着童话色彩的漫画。
流淌在电影里的背景音乐,很多时候是也是舒缓的钢琴曲,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思》。
所有的元素有意无意地构成了唯美的基调。
这是我一直偏爱的电影风格。
可是我没有被这个故事打动,或者说我始终质疑这样的恋情的可信度。
明明彼此深爱对方却终究没能走到一起,作为观众的我们郁闷而不解。
挡在他们之间的到底是什么?
没有家庭的阻挠,没有世俗的羁绊,更没有所谓的命运的捉弄,他们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和朋友们的祝福,他们有着最自由的身份和相当优裕的生活。
挡在他们之间的,只有小米童年阴影所带来的自卑和恐惧。
心病难医,小米就像她爸爸所说的那样,“是个难搞的女人”。
小南太帅了,太受女生欢迎了,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有可以预见的光明前途。
所以尽管小南对她呵护备至,小米还是没有安全感。
她在怕什么呢?
怕她深爱的小南有一天会像她妈妈一样不辞而别,所以她做了个荒谬的决定——“让我们做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这是什么概念啊?
我爱你,但是我不会嫁给你。
我不会跟你生活在一起,但是我要你永远想着我。
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个聪明的女人,还是个愚蠢的女人。
她的聪明在于她懂得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
张爱玲曾经借《红玫瑰与白玫瑰》点破了这情爱真谛——“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她当然不愿做蚊子血和饭粘子,她要自己永远是他床前的明月光,和心口的朱砂痣。
果然,小南轮换着身边的女友,谁也代替不了小米在他心中的位置。
她的愚蠢在于她的固执让爱人凄凉而孤独地离开人世。
小南对她说过:“你一定会后悔你的决定。
”可是痴情的小南始终爱惜这个固执的女人,连后悔的机会都舍不得给她。
她要他永远苦苦守侯苦苦等待,他却要她永远幸福快乐。
很不喜欢编剧刻意隐瞒小南的死讯。
也许是因为原作者和导演(张艾嘉)都是女人。
女人始终都觉得自己是柔弱的,是需要宽容和保护的。
所以,小米依然可以活在小南还爱着她还惦记着他的快乐幻境里,依然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每年的生日祝福。
爱一个人,或许会让你觉得他的崇高你的渺小,以至于卑微得要把头都低到尘埃里。
我以为,这是怯懦的爱。
不需要承担爱的责任,只享受爱的甜蜜,我不嫁给你,但我要你永远爱着我。
我以为,这是自私的爱。
太透彻太聪明的女人都不容易快乐。
人人都想在爱里保持自己的尊严,都想在爱里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似乎太理想化了。
不要以为天下的男人都如小南一样痴情,如果那不是作者的一相情愿,也绝对是世上的稀有动物。
距离或许会产生美感和渴望,但也可能会冲淡他对你的依恋。
电话里的甜言蜜语,网络里的默契交流,远不如在他生病的时候守护在他的床头来得安慰,远不如在他下班的时候为他准备好饭菜来得贴心。
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拥有的人,上帝有理由让她永远孤单。
初四那天晚上,看了《生日快乐》。
很小的影院,很少的人。
想起来,无意之间看到这张海报,竟然会一拖再拖,没有看。
也许是,每个人都会遇见很多没有缘分的对的人,所以在影片之外,很多人也学会了将比好朋友还好的朋友这个位置留给他们,以掩饰自己对于失去他们的悲伤。
至于我,这样的一个位置,始终会为自己空出来。
在怎么样的有缘无份都不能换来10年的唏嘘。
我,自私的骄傲的,怎么会淡淡的看着你去爱着别人?
永远不会将情人节快乐变成生日快乐。
我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招惹到自己。
若得到你,自是得到了朋友,情人,家人,若失去你,便也失去了全部。
永远的气量小小的偏执的坚持。
编剧是张艾嘉,原创为刘若英的一篇散文。
奶茶在她的单身日志演唱会中说“以前的恋爱都好单纯,不会去想他是不是好丈夫,好爸爸,而现在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好丈夫,好爸爸,都是别人的”。
唏嘘。
当她们擅长讲述着各种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故事之后,当所有的听众都散场之后,她们在散乱桌椅之中,昏黄灯光之中,最中意的诗句却又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遇上你,爱上你,然后离开你,是不是让人尝一尝爱恨离愁就是生活的完整?
是不是可以了所遗愿?
还是《生日快乐》,恶俗的结局,温馨的开头,挣扎的过程,都只是都爱情的反讽?
爱上你,然后我们在一起。
那些为你停留,为你流浪,为你发疯为你死,都是青少年昏了头。
世界上真的有什么善良的人类有什么苦衷非要肝肠寸断的爱情?
我还是老了,我的轰然老去,同情的是我只想快乐。
有多少爱可以从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从电影院看完<生日快乐>,小南五音不全的歌声不时的徘徊在耳边."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奶茶,一直很喜欢,无论是她的歌还是她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没有惊艳脱俗的外表,没有特别的嗓音,一切都是淡淡的,但就是这种淡淡的感觉让人所喜欢.就象喜欢一个人听那首<一辈子的孤单>.电影刚做宣传的时候,就想去看看这个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的电影是怎样一个爱情故事.而做决定去电影院看是因为看了<生日快乐>在电影频道的首映礼.在采访奶茶时,她说,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要坚强,要勇敢,那说明这个人要离开你了.这句话有人对我说过,我当时还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和奶茶一样明白这个道理.首映礼上,曾宝仪的一句无意的话让奶茶的眼泪掉了下来,当时心里有点点的痛.我想,这肯定是一部表达奶茶内心的电影,也许我可以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我要的答案.坐在电影院,安静的感受着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受着爱情.姚谦说这是一个很刘若英气息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说法.很高兴这个故事没有让我失望.奶茶说的,故事抄袭人生,人生也被故事抄袭。
电影一开头,小米在便利店买东西,然后要了一包烟,抽烟后去闻手指间的味道,我知道她想小南了,这是去闻小南的味道.这样的情形我太熟悉了,于是我知道我喜欢这个故事.当小米寻找外婆时孤独无助的站在马路上,小南从背后的拥抱让我觉得很温暖,很有安全感.当小南对他的烟友说,等小米没人要了就会娶她,我真的以为他们会走到一起,即使那么多次的分分和和,但他们那么的相爱.小米看完电影听到小南的留言,说他要结婚了,是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当时我震住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可能是这样.奶茶的表演完全表现出小米当时的心情,从愕然到气愤再到绝望.所有人都以为小南带着新婚妻子去上海了,电影的最后我们才知道这是的小米只是躺在床上一遍遍的听着小米的钢琴磁带.而每年唯一的消息只是在小米生日那一句:生日快乐.真的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是那般的不遂人愿,也许只有这样才是美丽的,残缺的才是美丽的.也许每年的生日祝福可能还会到达,也许没有人告诉小米的真相,也许她会一直期盼着重新看到小南,告诉他,她要去维也纳了.小米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是爱着她的,因为有一个永远属于她的小南,因为她有这样一个比好朋友还要好的朋友.电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但每一个小细节都是那么感人,让人感觉真实,温暖.我想每个喜欢<生日快乐>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另外一个小米,每个小米心中都有一个小南,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小南,一个永远放在心底的小南,一个永远挂念的小南,一个想永远依靠的小南.但是这个小南可能只能让你怀念,默默的怀念.生日快乐,我希望在我生日那天可以听到我想要的祝福.
小米7岁的时候她妈妈就一声不响地走了,等了这么多年,她也没回来。你知道,等啊等,小米对感情总是没什么信心……
我更喜欢写在《我想跟你走》里面,那篇十几页的故事。。
执着矫情的妹子,大概得一直活在满足于自我拧巴里了。
好闷~
很真实的爱情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米。去你妈的安全感。=结尾太俗套了。
还是书中叙述的文字更能打动人 我想跟你走...
結局未免太老套,不過是心動的生日快樂版
无奈再看一遍……
看的北京首映 托sakura的福见到奶茶跟古天乐真人
暧昧会上瘾 炮友也文艺
跟海报一样淡
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
感动的剧情,成熟的演技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米
给主演的分,古仔很帅,剧情略纠结。。。
老故事
看哭了
有点矫情。
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