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讨厌听到的词语就是“还行”,豆瓣评价里也有还行这一个选项。
还行,就是勉强让人接受,有少许令人不满意,但是迫于面子等问题又不好直言很差,所以在嘴边挤出两个字,还行。
当无法直接评价一个事物的好坏时,这事物已经失去了意义。
我们真的需要寻找人生的意义么,大多数人的生活轨道难道不是人生意义。
我在网上买东西时,总是选购买人数最多的,大多数人的智慧选择出来的,肯定不会错。
一个废柴大叔努力实现梦想的温暖搞笑的励志故事。
堤真一还是演逗逼比较合我胃口,把一个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颓废汉演的不怎么惹人讨厌也是本事。
山田孝之真是个自带故事的人,他一出场我就老以为他是隐匿于市井的无名杀手。
果不其然,在哪儿打工最后都要干一架然后辞职。
影片唯一遗憾就是给他的交代太少,一直想对这人的身份一窥究竟最后就这么戛然而止有点不过瘾。
因为很喜欢导演福田雄一的《明乌》,但这部明显不如明乌的故事结构清晰完整,要交代的很多没有交代清楚,万年酱油的室毅和佛祖每次都是这么惊鸿一瞥挠人痒痒,着实看的有点意犹未尽。
废柴静雄帮了金发小子然后带小子去看棒球然后叫“赞助人”来请吃饭,席间真是脑补BL剧情20页:赞助人就是默默爱着废柴几十年嘛,表面温柔的关怀小子就业问题,但心下当然是占有欲之交锋啦。
饭后酒醉的静雄挂在小子身上回家去,躺倒在了地板上小子就坐在他身旁一边抽烟……哎哟哟不行了我已经一边脑补H(当然是年下攻)一边笑到满地打滚了~~~
雖然堤真一單人飾演四角關係的喜感逗極了,但我其實不太懂這個電影究竟是該歸類為喜劇,悲劇,還是其他的甚麼?
當一個閃電請辭的四十二歲上班族,誇口要當漫畫家卻連火柴人都畫不好時,他該如何朝夢想前進?
這種框架要演得勵志太容易,故事卻處處黏貼殘忍的現實縮影,白黑都各沾一鍋。
從喜劇面來看:中年大叔努力畫畫,雖然畫技不行,但感動了編劇。
他多次交稿的誠意還因此讓編輯感動到辭去出版職去追求夢想。
上班族的朋友也間接被這種改變的動力鼓舞而轉行開麵包店,自己當老闆。
最後,儘管換了編輯就等同重頭開始,但大叔的夢想沒有斷絕,家人也支持。
Happy Ending從日本最王道的小清新收尾,只是焦點從青春發散的小伙子變成中年邋遢的上班族。
從悲劇面來看:中年大叔努力畫畫,略屢遭退稿。
編輯被這種蠢人蠢事促生危機感,連忙趁年輕時追夢以免像如此。
上班族的朋友看不下去,陰錯陽差下開了店,幸災樂禍看主角繼續出醜。
最後,編輯換人又再度被打槍的大叔只能繼續投稿,家庭收入吃緊,女兒下海風俗業賺取緊急的開支來默默支持父親的夢。
Bad Ending無庸置疑的黑色諷刺,不切實際的中年轉行不過是想到逃避現實的繭居生活藉口,還拖累了年輕有為的兒女下海失去未來,悲情無界。
同個故事,兩種角度,似乎都可以切入得當。
導演兼編劇的福田雄一似乎也在喜劇與悲劇中擺盪,全片一會兒是樂觀到賣夢的麵包店開張,一會兒卻又轉折出女兒下海的展開,黑白交雜,我抓不著實際上的基調。
結局中,提真一與女兒散步,他首次擺出父親的地位,希望女兒婷只下海的打工,而他承諾會讓家庭回復正常。
假若下一幕,提真一穿上西裝,緩緩走向新公司的岡位,重回上班行列,那或許這會是成為個有點南柯一夢的,現代中年夢碎記的寓言。
不過並沒有。
在結局我們得知,大叔還是在繼續畫著漫畫投稿。
家中沒人有收入,該如何是好?
將女兒的未來寄宿在自己一時瘋狂的漫畫夢上,是不是太過猖狂?
這收法表層自然是處處圓融,人人滿意。
但在陰鬱的現實揭穿後,仍舊保持著追夢姿態的結束背影,令人難說是警醒,更似疑惑--現實與夢想的距離,在片中模糊到我幾進遠視了。
适合 工作不开心/想辞职/想创业/迷茫 时看。
讲的是42岁的社畜,辞职从零开始画漫画的故事。
主角一家的故事其实一般,几个配角反而很有记忆点。
剧里卑躬屈膝的痣叔,被人戏耍还要挤出满脸笑容,来保住这份工作。
他笑得真的好难看。
脸上层层叠叠的褶子,满是成年人的无奈。
热血少年山田孝之,喜欢用拳头来表达对约定俗成的不满,因此常常惹事,没有稳定工作。
乖乖男高管,按照人生标准模式生活至今,因妻子离去,才开始觉醒自我意识。
编辑男妈妈,非常亚撒西!
每次都变着法子鼓励水平很差的男主。
我中途还纠结“善意的谎言”会不会比“讲出事实”更残忍。
但是!
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人生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们」互相看不起,互相甩锅的剧场小设定,也很有意思。
总之,这是一部「会想停下来思考」的电影。
在《我还没有全力以赴》里,男主角说,想到人生只有80岁的话,总会觉得伤感。
那么,假如人生有300岁的话,难道不会觉得人生马上变成玫瑰色的了吗?
一直觉得不能放松要做有用有意义的事情,从小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一起努力读书高考读大学然后找工作结婚生子,人生去了大半这样的生活,想到人生只有几十年难免偶尔会觉得时光飞逝呢。
所以,感觉心累的挤不出汁液的时候,就想像人生有300年吧,这样的人生,能够让我们好好停下来,而不是劳碌地奔走在路上,实际上却是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在寒暑假百无聊赖,在才只有二十出头的时候却已经被按部就班的生活变得疲惫不堪。
还是很羡慕能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哪。
所以,现在多努力一点,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的时候,才有说“不”的权利吧。
一个讲述中年男人四十未立的状态故事。
家里有唱红脸和唱白脸家属各一位,酒馆里有活得比自己体面正经稳定同龄和比自己迷茫空虚没精气神后辈朋友各一位。
很多人的观后感,是提前体验了中年危机,感叹生活不易,感受到喜剧无法掩饰的压抑。
我可能相对麻木一些,也没有代入感,或许因为日常已经大量观察感知中年危机。
他们可能是路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和你我有商品交易的人,为你我提供生活服务的人,你我的前辈同事,你我的长辈亲属。
我所观察到的人到中年,囿于有限的时间、精力、潜力和责任心,有人住高楼,有人挤平房,有人体面,有人落魄,但大多事业与理想错位甚至没有交集点。
有过那样的时期,我会不由自主地心生同情,担心未来,后来渐渐没有了。
后来更多的动力和热情是去理解,而不是主观同情或陷入共情的陷阱。
生活中,我是比较主动去和外界沟通的人,也常常和对我没有戒备心的陌生人对话交流,去获取一些我经验里没有的信息。
当我走近每个人,理解(非代入)他们的语言行为表达时,会感知他们的独立生命力,一种相对平等的能量。
最可怕的,或许不是看起来很失败,四十未立,碌碌无为,负不起责任,而是像影片中的年轻人那样长期处于失焦的生活状态。
显然,主角拥有很强的生命力,有时候是装的,但大多数是真的有,譬如他会作出改变的决定并且行动上坚持努力,不间断地和不同的自我博弈。
这也是我能够一直耐心看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影片情节上略仓促单薄牵强。
我比较大的触动是,被推着又一次思考"长大后,成为谁"这个问题,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思考的问题,但每次都内耗挺大的,男主内耗就特别大,天天和自己掐架。
我会好奇,事业和理想(或梦想)处于一个频道上的人,在什么年龄就知道自己长大后,要成为谁。
还有,人生300年这个想法真的不错。
人生有80年,最悲惨的时候还远远未到呢,干嘛要急着死?
这是一部从细节打动我的电影,忘了有多久没看过这样一部电影了,简单平凡但是直击我心。
一事无成的42岁大叔,一脸没长大的傻样,却比大部分人勇敢。
四十不惑的年纪,大部分人都在安身立命寻求稳定,他却偏要去找自己的人生新方向,想来真是好笑,明明没有天赋才能连女儿都要问他一句“你会画画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突然想当漫画家,并且在红白游戏机,蹭饭,伪店长,伪教练中慢慢地干巴爹。
其实我都分不清到最后他是不是真的有被女儿触动,下定决心变个样,但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他还真是实在呢!
哪有那么多的热血,醉一场,哭一场,遭遇一个什么变故然后整个人突然就大换血,我反正是不信的。
我喜欢堤真一的真实,少不了的借口,慢慢消磨的时光。
每天忙忙碌碌的我们,会不会有一天在下班路上,侧过头望向镜子里自己油乎乎的脸,问一句,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80年的人生交给你,你要如何支配?
大概前二十多年大多数人拿到手里的剧本都是相似的,然后顺从地长大,融入集体,成为了一个叫做大多数的人。
无法逃避的卑微与平庸,最后感叹一句为人的悲哀,所以生濑胜久坐在这个长不大的大叔旁边,望着一个什么地方,不可抑制地说出了一句“有时候,真是羡慕你呀”,听着还真有点儿心酸。
大叔好似到最后都还是那样一副样子,但是身边人却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尽管生瀬胜久的儿子是因为不想自己爸爸变成他那个样,哈哈哈)开始变得不一样,可以说因为他,生瀬胜久,山田孝之以及小编辑都打破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开始寻求更多的可能。
其实我也想遇到这样一个人,不正经,不传统,不争气但是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带给你勇气,关于人生还有那么多种可能性,为什么一定要变成大多数人的样子?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电影里面不时点缀木吉他的旋律,回回转转伴随着许多小情绪,一点点遗憾,一点点无奈,一点点惊讶,一点点欢乐,一点点心酸,一点点感动,最后还有一点点的期待,是不是还有续集啊喂!
我还等着呢!
说好的300年呀,我要开始变身了!!
1、男主该片主要讲了男主没想好退路,直接裸职,失去工作,内心焦虑逃避,选择画漫画做为自我实现的精神寄托。
所谓的做漫画家,只是他为了逃避真实世界的借口,骨子里还是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弱无能,只能在内心一遍一遍的精神内耗,然后自我安慰,找到自洽的逻辑。
自我欺骗、现实打脸、继续自我欺骗,继续被打脸的过程。
最终在女儿扛起属于他的责任后,才幡然悔悟,选择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2、配角温柔男因为太过温柔,老婆选择和他离婚。
象这种讨好型人格,就是考虑了所有人的感受,却没有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一直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不敢做自己。
这应该是日本人害怕社死的文化背景下,现实规训出来的性格。
前妻这么快的选择回到他身边,看的人一头雾水,但我们以结果倒推动机,前妻提离婚,是为了激怒他。
想要证明他在乎她,但没想到,他爽快的同意了离婚。
而2人的那场谈话,那段小口角,让前妻明白了,他原来是非常在乎她的,这才是她选择回到他身边的最重要的原因,孩子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复合的台阶而已。
这样亲和压抑的人,容易在和最亲的人相处中,表现的太像个完美的机器人,不发脾气,没有情绪波澜。
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看似是负责任,其实是没有拿对方当自己人。
再倒推分析下,可能前妻说再婚了,也是假的,只是为了故意要刺激他的。
你不在乎失去我,也不在乎失去孩子吗?
这是前妻在跟温柔男心理较劲,这不是作,而是希望他真正的拿她当最亲密的人对待。
在这场看似“作”的过程中,是前妻在帮助他,寻找真正的自我!
3、所谓中年危机是体力不占优势,面对年轻人旺盛精力的羡慕。
是活了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发现经验不再适应现在社会的焦虑。
是不肯面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容易用假想的鸡血麻痹自己。
追逐梦想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不能是不付诸实践的空想。
我们追寻自己的自我价值时首要前提是,要保证家人吃饱肚子。
当人到中年,自我任性,是拿亲人的未来做赌注,因为人们已经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了而这,就是责任的意义。
生活苦吗?
苦!
苦就对了!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人人都活的不容易!
每一个为家人生计奔波的人,都活的渺小而强大。
愿意承担属于自己那份责任的人,即使在从事最不起眼的工作,都是平凡世界中,真正的勇士!
毕竟只有自私的人,才会不管不顾,只想到自己。
电影的结尾,为了观影感受,已经脱离了现实,强行拔高,故意励志了。
真实的生活中,人到中年,不计后果裸辞,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将会被毒打的很惨。
以上,时刻拥有危机感,远离赌徒心态,深谋远虑,才是一个中年人真正应该具备的智慧!
很早就下了这一部电影,《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的片名让我一次次的在浏览文件夹选电影看的时候,带着一丝逃避的精神让鼠标跳过。
这多像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麻痹自己时,百试不爽的借口。
直到昨天家里停电,冬夜凌寒,万籁俱寂,我才下定决心看这部一看片名就很励志的电影。
不出意外,电影的主角静雄是一个辞职在家啃老画漫画的四十二岁猥琐大叔。
看他那个散漫的满口理想主义的样子,我一边不相信他会成为漫画家,一边又隐隐期待着他是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的。
毕竟这是在电影里啊。
可我几乎等到了结尾,这个大叔还没正式出道。
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
也许这就是日本电影的风格,一切都是淡淡的。
没有好莱坞的特效,也没有宝莱坞的歌舞,没有国产片的狗血励志。
就像初夏的小树林,有淡淡的青草味,以及微微的虫鸣声。
主角的生活是平淡的,正常的不再正常的生活,他只不过是比他那个做工薪族的发小多了一点辞职的勇气,多了一点相信自己会实现梦想的呆气,外加一点坚持。
除此之外,他依旧像我们这些人一样,会找很多借口,会迷茫,会不知所措。
电影看完的时候,觉得意犹未尽,总想着为什么没有把大叔出道之后的事拍出来呢?
想了想,也许就是不把故事说完,大叔的未来才有万千可能吧。
总之,是一部值得多回味的电影。
只是我还没有更好的文笔来写这一篇影评。
真是温柔呢……
明明是如此艰难残酷的生活,竟然拍的这么恶趣味和无厘头,不打鸡血,屡败屡战的废柴励志题材真是深得我心!不过这个关于梦想的命题有些牵强,最有趣的地方还是细节,在亲情和人性上的处理,还有人设的性格特点都要压过一直强调的热血和坚持。结尾太可爱,笑中带泪,人生无悔。
这样的废柴人生啊 说是笑笑就好 也太理想了。还有 开闭是被捧得多高 宅姐一分钟左右的戏 也能在配角那写得这么靠前。
这种小有意思的电影。
40岁的人生虽然重来不了,但40岁的梦想是还是可以重新来过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
madao
全中。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
结尾不是很好吧。中年危机。各种危机
看出共鸣了。。。40岁开始追求梦想,好励志,但是更辛酸。第一次看到堤真一演这么废材的屌丝大叔
冷幽默之作,那些笑点很难让你捧腹大笑,却能让你会心一笑。日活100周年纪念作品。日活曾经是日本最有活力的电影公司,近年作品却不多,有点可惜了。
泥马,是不是想暗示没有梦想的人是看不懂的啊,还是想明示全力以赴了,成就了别人,炮灰了自己??不懂。。
温暖大叔,性格好的人适合生活,性格偏执的人才会成功。
山田孝之已经很可以了。
山田孝之帅哭
这片让我再次感慨:看来看去,还是喜欢日影多一点
平庸到无法忍受
你只是还没全力以赴,所以你所遭遇的生活窘境和所谓的创作瓶颈也是因为你还没有全力以赴。为什么一定要把最暖人的部分塞在片尾字幕,早一点好好讲故事不好么?
影片3星,演员表演加一星。特别是生瀬胜久这条线,比主线还有意思,而他的演技整体拉升整个水准,真是好演员。桥本爱就适合这种发型还别笑最好看。山田孝子这条线除开展现夜店大叔以外整体有点空,立不住。漫画社村上这个角色也很有趣,拒绝和最后的辞职都不错。最后这片子居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励志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