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Clint Eastwood這部佳作之外,在豆瓣上有很多關於美軍的電影甚至是美國警察醫生消防員的題材電影的評論裡面,都會有一種聲音把其形容為「主旋律」,當然在這三個字前後還必須加上一點諷刺貶義之詞來讓自己看起來那麼不平凡,藉此我就簡單解構一下這些劣等人口中的所謂主旋律是什麼。
這個世界如果每件事都要用知識分子的類似臨床術語來討論的話,那基本上我可以肯定人們必須要拋棄常識,因為知識分子終其一生都沒明白這個世界有一句話叫「不辨自明」。
而許多劣等人沒讀幾兩書就跟著知識分子鸚鵡學舌說什麼「主旋律」這類詞彙,他們真的理解什麼叫主旋律?
当一部電影的美帝主角疾惡如仇痛擊反派,那個反派可能是俄國人、中东人也可能是亞裔,甚至是美國本土的白人,你要貶低他为主旋律的時候就如同在貶低真善美,電影裡標榜美國的基督教精神或愛國精神也是主旋律必須打低分,那是否證明這些人的本質就是無定向喪心病狂的劣等人呢?
再講得通俗一點,一個社會的所謂主旋律其實就是大多數人都認同甚至會身體力行去做的,例如異性戀、結婚、生育這些無論任何膚色種族都會做的,但知識分子為了標新立異就把異性戀標榜為主旋律然後自己就偏要去吹捧同性戀才顯得自己夠進步夠覺醒,我就好奇他們什麼時候會開始把吃飯睡覺都標榜為主旋律?
然而他們最近還真做了吃肉有罪的議題了,還標榜女人生育也是某種原罪,然後豆瓣上那些依靠模仿白左知識分子的覺醒文青也跟著起哄說LGBTQ、BLM和女權了,這類劣等人沒意識到這些agenda無論最終在西方社會得出什麼對與錯的結論也好,也就只有西方白左有資格談論,why?
因為即使某天白左說人類吃飯睡覺是原罪而開始鼓勵人們不吃飯不睡覺時,西方無論在醫療保健還是科技革新上都有可能真的能夠付出高昂成本讓人類不吃不拉不睡依然生存,而第三世界那些跟風的劣等知識分子跟著模仿就如同自爆。
由于对男主和狙击手的偏爱,我北美放映第一天就杀到影院去看。
影院爆满的盛况让我很是诧异,心想没人愿意Christmas eve看战争片,就好像中国人贺岁档图个乐呵一样。
电影多少免不了一些典型的英雄情节的套路,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他的故事也许觉得这又是一部美国征兵的宣传片。
电影放映中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硬汉的幽默和柔情也是美国战争片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让我对男主有点感觉外,没什么特别的感情。
电影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Chris是一位德州土生土长的牛仔,生前就住在达拉斯。
这个电影是根据他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
看过电影后特意去网上拔了一些Chris Kyle生前的采访,Chris本人的魅力其实给这个角色加分不少,他话语中透露的随性和谦虚很吸引人。
采访中他说:我生活中随和,工作中好斗。
完全是两个人,需要不停切换。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出书时,他说:如果我不写别人就要替我写了,我还是自己写吧,纪念我的兄弟们。
书中他感谢了很多帮助过他的人,电影为了突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基本都忽略了,我相信这不是Chris出书的本意。
说到他在伊拉克射中两公里外的另一个狙击手的壮举,他是这样说的: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较量,我用了比他精密的多的仪器和枪支。
采访中记者总是提起他在战争中射杀了将近200个敌人的事情,很显然这不是对现代军人应有的尊重。
Chris说我不后悔我杀的每一个人, 因为他们威胁了我战友的生命,我的任务就是让战友们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越少越好。
他妻子在他去世后的一次演讲中说:人们总是提到他在战争中杀了多少人,而Chris真正想知道的是他救了多少人。
与智取威虎山同期上映,我想说中国真的没有现代的战争英雄了吗?
与其说这是一部好的电影,不如说是一个”powerful story about a powerful man for a powerful purpose“
电影《美国狙击手》:最后近入大家视野的黑马,现象背后的背景是什么?
这部于2014年12月25日北美小范围上映,于2015年1月16日全面上映的电影。
由于2015年1月15日入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6项提名而备受关注。
使得本片异军突起,成为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影片等六大奖项的有力角逐者,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三个重要奖项的入围,来看看电影背后的背景,如何使它成为美国主流价值和学院派的宠儿。
1、电影剧本电影改编自真实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克里斯·凯尔,在2012年出版的自传《美国狙击手》。
在该书发行之际,演员:布莱德利·库珀就前瞻性的买了下电影版权,成为该片的制片人之一。
克里斯·凯尔的自传主要讲述了,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他四次进入美伊战场,刷新了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狙击纪录。
由官方确认的成功狙击了150人以上,之前的纪录为109个。
(此处使用他出版的自传介绍中的数字,而不是各大百科和电影中的160名。
)但他在书中表示,这其实远少于他实际射杀的人数,他本人计算约为255人左右,他更是有着1920米超远距离爆头的纪录。
也有百科写1930米的,电影中望远镜显示的数字是1907。
伊拉克武装分子悬赏重金要他的项上人头,克里斯·凯尔很快在军中成为传奇人物,他在屋顶和隐蔽的位置通过致命的准确一击,避免了很多人的伤亡。
克里斯·凯尔确实有着老练的技术与非凡的战斗经历。
他也曾表示,对于一枪一命的经历,杀掉一百多甚至更多人时,他想的只是让自己的战友安全。
有人质疑他回忆录的真实性,也有人评论他的美国人都是好人,穆斯林都是坏人的粗暴价值观。
毕竟战争的对错,对于已置身其中的他来说,他能考虑的也只有生存,并且让更多战友生存,在越来越多战友伤亡后,他的愤怒与悲伤同样无处发泄,也是夹在时代与命运中的人。
电影中也曾多次展现了,当瞄准镜里出现拿着炸药的妇女和儿童时,同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凯尔,在那一刻内心的境遇。
为了挽救婚姻而退役的克里斯·凯尔,逐渐重新融入家庭生活,他与妻子育有一双儿女。
这里不得不说,现实中的凯尔夫妇,感觉比电影演员漂亮和帅气多了,也许正因为真实而美丽。
可惜的是在他出版自传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的2月份,他陪同朋友去看望另一位战友时,在射击场里被人枪杀。
当晚警方即捕获凶手,讽刺的凯尔后期一直试图帮助这些从战场上归来的有创伤性压力综合征的退伍军人们。
电影最后使用了一段真实的凯尔丧礼纪录片作为收尾,不得不说影片过后,字幕期间观众久久不曾离席,大家都默默为这位已故的军人悼念。
这部电影正式开拍于2014年暑期,邀请著名独立编剧:杰森·迪恩·霍尔,进行剧本改编。
原定于斯皮尔伯格指导,但由于档期问题,更换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名现年85岁的老导演,曾是演员,也做过政客,作品与荣誉无数,已经是终身成就奖的级别。
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为第77届奥斯卡赢家《百万宝贝》的导演。
更有影迷吐槽,本片被伍德拍成白开水也比被斯皮尔伯格拍成煽情片好。
评论界也是感叹冲着该导演地位,一定会入围学院派评委的奥斯卡。
2、电影演员布莱德利·库珀如果2013年他与詹妮弗·劳伦斯合作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2014年他参演的《美国骗局》,都没能引起你的注意,已经陪跑两年奥斯卡的布莱德利·库珀,在《宿醉》系列翻身后,能保持连续三年的学院认可的作品水平,实在是值得大家再次关注这位40岁的男演员。
近年来很多演员都会为自己买下看中的剧本故事,例如今年同样入围金球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瑞茜·威瑟斯彭主演的《涉足荒野》,也是在落选大卫·芬奇指导的《消失的爱人》女主后,自己买下了该小说电影版权,找到去年奥斯卡《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导演为自己量身打造该部作品。
不得不说好莱坞成熟的运作体制,让更多影人有着主动权。
众多评论都夸赞布莱德利·库珀献出了自己平生最出色的表演。
电影中从年轻的牛仔到入伍参军。
从初尝爱恋,到婚姻危机。
从丈夫到两个孩子的父亲。
四次进入伊拉克,从单纯正义到身负战友悲痛。
退伍后从孤独落寞,到融入生活。
为了饰演该角色布莱德利·库珀从体型到内心都做足了功课。
与其说库珀演的有多出色,不如说他演的有多平实。
狙击枪后的他,布满胡须的面容下,没有过多的情绪与悲愤。
如果今年奥斯卡如他所愿,还他最佳男主角一奖,可谓皆大欢喜,但如果依然落马,相信大家会更加期待他的新作品,究竟要把他逼到何等地步……3、电影主题首映后,而很多评论指出电影改编后的故事主题过于美式英雄化,自传本身就是一定程度上的价值观扭曲,电影更是缺失了发人深省的力量。
也有评论认为,该片作为一部传记电影,严格的时间顺序,生硬的切换主角四次进入美伊战场简单的人物生平展现,就是最好的旁观者角度,而库珀给了我们一个真实可信的角色。
相信每一部战争片,也都是一部反战片,客观的呈现发生的事情,给身置其中的人带来的影响。
观影过程中,那种真实与残酷的进程,不断让人想起2010年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的《拆弹部队》。
也祝这部《美国狙击手》能有前者的好成绩,至于大家对美式英雄的价值观,美伊战争的立场,人性在战争中的转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不会仅仅寄于一部电影给我带来更多,我们只会因为更真实的故事,得到更多的反思。
这位去世临近一周年的美国神枪手克里斯·凯尔,无论经历了什么,有着怎样的立场,他身上发生的故事都值得我们知晓。
战时的神话,世界的正义,在黑白的已逝历史间,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
就像凯尔在自传中说的,你记得的永远都是你没能救到的战友,伤痛将永远伴随着你,直到他被同样从战场上归来却难以走出创伤的战友枪杀,无数人用生命在书写现实的残酷。
以上,作为背景资料介绍和个人中立立场评论。
欢迎讨论与闲聊。
2015年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从美国人的视角讲了伊拉克战争到了战场上,我们这名伟大的狙击手先是杀死了妇女和儿童。
然后他就这样一路杀,终于一天伊拉克的英雄回美国了。
他这次回国也有了自己孩子,但是还是想去战场上,平静的生活不能满足他,他最终又去了伊拉克战场成为民族英雄。
电影里说他有很多的战争创伤,真是不要脸。
好在是他清晨走出家门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被不知道谁的冷枪干死了。
给五星不是因为它所宣传的美国思想,而是因为它形象的刻画了了美国佬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满布剧都口口声声说保护美国,言之凿凿的说为了保护战友,更加荒诞的是冠以文明的名义去教育所谓的不文明世界,真是让人羞愧难当,真是为他们感到shame!
看到里边的美军翻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鬼子的翻译官,一个拿着狙击枪在别人的国土打死100多当地人的刽子手给别人起外号叫“屠夫”真是以一百步笑五十步,让人忍俊不禁,一帮文明人从北美不远万里飞到西亚随意的踹开居民的大门,将一家老小按到在地上,强搜家里的设施,在别人的屋里随意大喊打闹,想睡就睡,真是恬不知耻!
就是这样一个流氓、一个屠夫,还被美国所歌颂,是因为他保卫了美国?
还是他给美国抢来了石油!?
对于这些缺胳膊断腿的美国屠夫,我只想告诉你们:活该、自作自受,在家好好带孩子谁也打不断你的腿!
对于侵略者我们就应该像那个努力提起火箭筒的孩子一样血债血还!
终于开始看堆积在电脑里的一堆电影,字母A开头的《America sniper》一直在文件夹的最上端,可是由于电影的风格更偏向于纪录片,因此断断续续分了两次才看完。
影片的前1/3着重于描述男主在家乡作为牛仔的生活。
之后因为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而选择以高龄进入海豹突击队,成为一个传奇。
但是却因为多年的战争经历,导致个人和家庭受到极大的影响。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以为会是枪战片或场景宏大的战争片,因此纪实型的叙述方式真的让人有些乏味。
这也是分两次才看完的原因。
习惯这种纪录片式的风格之后,才慢慢看的进去内容。
开始以为是一部宣扬英雄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慢慢的又觉的像是一部以英雄为切入点的反战片。
再后来发现没必要执着于这电影到底是什么类别,因为越看越觉得沉重和残酷。
一方面是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是妻子的担惊受怕、丈夫责任的空白、儿女成长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但是面对这一切,男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非常坚定与认同。
对于妻子,他是愧疚的,可是这份愧疚并不会让他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对投身战争的态度。
GodCountryFamily信仰 爱情 亲情信仰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爱情需要呵护亲情需要陪伴也许有的人觉得作为妻子应该理解并支持丈夫的理想但是反而言之 女人选择婚姻 也是期待一个完整的家庭而不是日日夜夜的担心受怕和孤独二者皆有道理二者皆有苦衷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跳出来很多不分原因就叫人“体量”“支持”“识大体”的人可是抛开这些,非常非常清晰的认识到让所有人都幸福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电影中的男主角原型在2013年被人枪杀他的女儿——电影中的小女孩——脸上还会有这样的笑容吗希望吧
关于这类题材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拍摄的很棒。
慢慢的讲述,不必刻意渲染战争的惨烈,只是近距离跟随士兵的日常生活。
---以下观点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来评述士兵和战争-他们的日常不是安安稳稳的居家过日子,像我们一样坐在家里看大片,而是每天面对杀戮和伤残死亡,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在你聊天的瞬间、在你开车的瞬间、在你都没有意识到的瞬间就可能被爆头。
回家的日子里他们也无法摆脱危机意识和恐惧感,任何一种异样的响动都会即刻触及到他们敏感脆弱的神经。
对于老兵来说,和家乡安稳如梦的日子相比异乡命悬一线的生活才更真实;和偶尔才能见到的妻儿相比朝夕相处的战友更加亲如手足。
未上过战场的人远不能理解士兵的荣耀感,即使是军葬上的鸣枪两者听来的涵义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听来是惊吓、恐惧、后者听来是尊严和致敬。
最后一场战斗中在弥漫的硝烟和滚滚沙尘中几乎已完全不可视物,震震枪声和闪动的火花、影影绰绰晃动的人影让我感觉真实而震撼。
导演将这种模糊画面持续了三分钟,真是大胆而有创新,让观众用双眼用身心感受战斗。
峥嵘岁月远去、那满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也随之消失殆尽。
归家的老兵无所适从,可耳边依然喧嚣着刺耳的枪炮声和孩子女人叫喊的声音。
克里斯没有死在奋斗的战场上,却死在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的枪下,英雄的悲哀莫过于此。
也只能让庄严肃穆的军葬向他的传奇人生致敬、给他的荣耀军旅生涯画上最后的句点。
PS:库珀演的很好,帅帅哒。
看到结尾张张照片甚是感动,特别是真人克里斯好帅好帅啊,再次感叹英雄的陨逝。
---今年奥斯卡提名的最佳影片及导演等奖项中包括万物理论、模拟游戏、狐狸捕手,美国狙击手已经是我看过的第四部传记了。
万物理论和美国狙击手都很棒,狐狸捕手其次,模拟游戏相形见拙。
故事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很真实的还原了美国军人的心理状态,兄弟情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上战场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以至于放弃安逸的生活一次又一次的返回战场,就算离开战场还是回挂念。
退伍后的军人很难适应现实平庸的生活以至于频频发生老兵自杀事件或者由于难以磨灭的记忆造成对生活的严重影响。
军人身后的家庭也是不易的。
为每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信仰是什么?
是宗教?
是欲望?
还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呢?
也许太多的说辞可以解释这个词汇。
信仰,也许就是我们现在一直在追求并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吧。
这部电影本身,是一场战争、人性的纪录片。
从我的视角看到的确实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一个为了信仰而不惜一切的人的一生。
主人公一次次奔赴战场,为了的不是杀敌、为的也不是崇高的国家情怀,他只是想要帮助、想要拯救他的兄弟、他的战友,这个使命感或者说信仰追随了他一生。
面对家人的期盼,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他无法重返战场,但是他的信仰不曾消失。
是的,及时在战场之外,他可以同样用另一种方式来拯救他的战友和兄弟。
让人痛心的是,平静的掩盖下,人性的折磨比战场更可怕。
他最终没有倒在战场,而是自己想要挽救的人的枪口。
我想,他没有遗憾,在每次返回战场时,他应该想过自己倒下的场景,那时他没有后悔。
离开战场,他继续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许看起来比战场安全的多,不过他做到了。
他始终没有妥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执着。
最近看一个新闻,一个刘银川的旅游,坚持徒步穿越。
这次他选择了羌塘、可可西里和阿尔金三个无人区。
在出发之前,他也曾想到过,如果说走不出来,所以他留下了这样的朋友圈:“此次穿越12月20之前如果还未出来,请大家再耐心等待10天,2018年1月1日也未出来,请不要再来寻找,请记得我有唯一的信念,坚持的活着!
”。
这是一种什么信念,也许会失去生命,也许会辜负身边所有人。
但是,还是要去做,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也许就是信仰,就是一种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事情。
这次他也许永远的离开了,他的人生一样是完整的。
人生本来就不是用时间丈量的。
有一种值得生命付出的事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起码在做自己,作为这个星球上一个独立的生物体,在用自己来感受世界。
信仰,多么美好的事情
这么多装逼影评,白瞎了好片子。
伊斯特伍德这种水平的导演拍片子难道还为了票房煽情?
弄些花里胡哨的特技?
要不要再给你个3D+200倍的子弹时间啊?
这个片子的狙击手牛逼,并不在于特技和杀了多少人,而是在于他不像其他软绵绵的小鸡电影里的狙击手侩子手,动不动就自我反悔,恐惧,害怕报应。
他是刚刚硬硬的牛仔,我杀人,没杀错,按照程序杀,我的杀是为了保卫,我不怕,不悔,面见上帝也丝毫不惧!
这才是这部片的灵魂——我不但勇敢,而且我知道为什么勇敢。
总之,这部电影只是伊斯特伍德作为一个老牌硬右派通过狙击手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表达完了就痛快了,小白左在身后哼哼唧唧的只当狗叫。
侵略者在别人的国家射杀160多名抵抗者,真TM厉害。善恶到头终有报,不得好死!
东木爷爷还真是共和党的电影代言人。剧情起伏和配乐剪辑好像和泽西男孩没什么区别,也就加上了一点所谓的共和党人的爱国情操。八十多了一年拍两部累不累?说实话我还不如看斯皮尔伯格再拍一部战马让我掉两滴眼泪。
战争把人变成maniac的电影。和Hurt Locker相似,杀火箭筒小孩的那场相当好(与头场戏态度的鲜明对比),其余一般,缺乏不同的细节呈现而显得冗长。结局居然把最重要的战争创伤和反讽(被自己所救的marine同胞枪杀)给直接一笔带过,不应该。6.5
感谢东木的镜头,客观而平淡。也感谢没有片尾曲的设计,尽量的减少清晰渲染。只是我始终无法与男主共情,我懂得肉食者的道理,只是在这些残酷的战争面前,他在我眼里并不比那位伊拉克酋长高贵,而后者并没有平静安逸的生活,也无人纪念。
cooper为此练了很久吧
明明狙击特长可以远观助战却非要亲自下场亵玩肉搏,主人公凯尔果然如其战友所言有着强烈的“救世主情结”,更牛逼的有了情结还能知行合一照样最优,慧眼独具以肘断凶!……但此片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主人公的无所不能而近伪,也不在你怎么看待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原罪,而是即使以导演一贯的保守强硬立场和视角,这个由布拉德利库珀饰演的由伊斯特伍德风格所定义的主人公,明显缺乏唯有导演本人方能呈现的那种足以平衡柔化能力超强、信仰坚贞、情操伟大那一面的性格魅力,肢体表情冷酷自嘲,各个方面差距明显味道不纯,尤以酒吧搭讪性格美女那场戏为甚。
无聊的美国人,伊斯特伍德是一个拙劣保守的导演,Bradley Cooper就是一个浅显的演员。美国骗局演得好很可能因为那就是他。
等我开始知道他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喊他爷爷了,东木爷爷的这个片子我是真心想好好看的,但奈何明月照沟渠啊,最后我只能躲进厕所,一边洗澡一边等画面跳完最后一帧以示我对这种爷爷辈的电影人的尊敬!
二星半。拍的太无趣,不精彩,倒是充分塑造出美国大兵的二愣子形象。美国洗脑片。
没有故意煽情,也没有太多的说教,影片无非展示了911恐怖袭击带给美国人内心的震撼和那场改变世界命运的反恐战争,而导演使用的是近乎直白的叙事方式,无论是战场还是国内,子弹横飞的残酷,战争后遗症,最后的字幕,虽然是个人传记式影片,骨子里还是反战性质。
从容的老派牛仔没让人失望还好不是斯皮尔伯格,瞧瞧战马那个煽情。说什么爱国主义,说什么PTSD,一笔带过的结局其实反战味最浓【7】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
也许在受过侵略的国家出生成长,总会有一种受迫害的心理,看此片实在不是很舒服的一种体验,情不自禁地要带入这样的想像:日本鬼子在胖翻译官的带领下来到村里先杀了小张嘎子、嘎子奶奶,再杀没来得及跑掉的老钟叔,最后把罗金宝也杀害了。
战后创伤什么的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证明出兵伊拉克是有意义的,在伊斯兰国冒出来以后这片就格外应景。然后美国民众就忘了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要是萨达姆还在的话,伊斯兰国恐怕连兴起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好莱坞最后的保守派,东木执导这片再适合不过了,完完全全的复活了John Ford与John Wayne最古典而正统的西部片。全片看似平铺直叙却让人屏息凝气,库珀献上了他个人目前为止最好的表演,高潮的沙尘暴枪战扣人心弦,结尾字幕和录像素材让人热泪盈眶。美国精神不死,德州精神不死!
连我带路党都看不下去了
不杀小孩
全片梗概:傻老粗美国狙击手抛弃妻子,往返伊拉克四次,终于成功杀死了一个奥运会冠军。然而战争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他也因此死亡。
如果国产片的剪辑能够有这部影片的功力,那应该也不至于太差,太神了;配乐也不错;论父亲对儿子影响的深刻性。
感动 历史 亲情 人性 动作 狙击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