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鲁斯特混迹巴黎贵族圈的那些年里,这些贵人们对他的一个主要印象是:奉承。
事实如此,他需要自己被接纳进他们的小团体中。
某位伯爵今日家中举办了一场舞会或沙龙,第二天普鲁斯特来到这里,将主人的男侍拉到一旁,仔细问询昨天有哪位公爵、伯爵夫人到场,说了什么,又有哪些近来流行其间的俏皮话等等。
最后,颇为满意的马塞尔给了侍者足够多的小费,以致于作家逝世时,主人诧异地望着身旁痛哭流涕的侍者。
与此相反,普鲁斯特在其书中对这些贵族们既批判又否定。
含混地说,前者的表现正是在为后者日后写作积累现实素材,而若细细揣摩,我们或可问一句:若非如此,普鲁斯特还能怎么表现。
奉承的意思是当他人在表现时,你赞赏他,结果就使他更喜欢在你面前表现了,久了,自然的倾向就是喜欢你而当作朋友了。
奉承显然有意为之,更自然地表现是与面前的人一样表达自己。
表现(表达)自己有什么不好——听者不理解或不以为然更不想听。
不理解无需赘言,已是人交往的常态。
片中十一段对话无一不以此为基础,倒是彼此忽然理解了反而不正常,惊讶莫名,转而变得狂喜,相见恨晚了。
更深沉的说法是“士为知己者死”。
十一段场景里,所有人物很明显的一种内在情绪流露是不安,为消除这种不安,才开始闲谈。
本无聊天的欲望,然而不得不聊,谈话者说出的话亦本没有意思——例如巴黎咖啡馆的场景,一个男人约他许久不见的朋友相见,朋友来了,他只在默默地抽烟喝咖啡,朋友觉得坐立不安,于是一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但听者认真了,这样谈话就越发紧张起来。
作为观众我们自然能够感受到说者无意,不会纠缠于他(她)话里的意思,但一旦成为当事者就不行了,做不到不在意话中的“别有含义,或他指”,为什么?
这十一段对话中,谈话双方的关系各异:朋友,陌生人,初次见面,客人和侍者,同事,表姐妹,双胞胎等等。
但两类最为平常的关系不在其列:夫妻,父子(母子)。
原因在于处在这样的关系里,面对面坐着便不会有不安,也就不会有基于其上的种种表现了。
为何不安呢?
其实以上两种关系里只有夫妻关系离那种不安最远。
夫妻间彼此熟稔且甚于父子(母子)这样理应相知的血缘关系。
子女于父母面前往往收敛真实自我,只表现父母期望的样子。
夫妻间就不能,朝夕相处又同床共枕,真实的自我忍住不显露几无可能。
至少也是真实的一部分,至少,是面对面喝咖啡又不说话而彼此不会感到不安的部分。
有几段谈话中当事人说咖啡不该喝烟也该戒了,然后忍不住津津有味地喝回味无穷地抽。
咖啡因尼古丁不好,但其好的一面足以慰藉人心使不好的那面苍白无力;真不好的是爱情,但人人更趋之若鹜,至少,要趋之若鹜一遍,才好对爱情(自己)冷嘲热讽;况且爱的对象是一个人,失败,爱情的现象忽然弥漫得无穷大,如此文学艺术等等——这样看,它是好还是不好呢?
这里似乎有一个潜在的真理被设为生命的属性之一,无论以理性的名义承认与否——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健康长寿。
夫妻间相处地自然使不安无以产生,理性非理性的状态共同组成眼前、你与之朝夕相处的这个人;影片中人物的关系没有紧密到这一层。
或可直质疑所谓“紧密”:致使在他人面前只虚伪地表现理性而礼貌的一面、掩藏压抑另一面的是什么?
是以为此一面不阳光,琐碎,甚至不正常、不可理喻,于是担心对方妄加评判;一言以蔽之,这恒常存在的一面普遍不被人理解和接受。
然而即便是夫妻这恒常的一面也无可表现殆尽,不能,也不可能。
《巴黎最后的探戈》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丈夫保罗,面对自杀身亡的妻子遗体时,悲恸欲绝地说了这一句话:“我他妈就是再当你二百年的丈夫也根本不了解你”。
他始终不明白共同生活多年的妻子为何自杀。
向人们完全表露自己的危险就是使人远离你,你也愈来愈远离众人,因此真实骇人,尼采即是一例。
所谓真实亦是相对真实:你是一个真实他是另一个真实,两个真实并行而悖:到底是两个不同个体。
“呼唤与被呼唤者很少互相应答”,那么生命的孤独是宿命而无解的了,因之独处之必需一如自由之呼吸,所以十一个场景下人的表现近乎必然。
可在爱(恋爱婚姻)中我们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表露自己,要知道孤独是宿命,但我们逃避宿命,需要孤独又逃离孤独,渴望安定又须要不安,生命的另一个属性似乎昭然若揭:永不安宁,以各种理由永不安宁。
爱是一个“借口”,“借”此“口”彼此表达真实的自我。
而以爱的名义表现真实仍在一个小氛围中,大氛围——人人或社群氛围里彼此默契又安心地表露真实要“借”什么“口”呢?
爱不可能,爱人人是理想、浪漫主义,是对人的无知——这岂不是说这样的氛围里须对人有知,将尽可能真实而繁复、不可穷尽的人性知识纳入意识背景中,几与意识形态相近了;这知识哪里来,又恰是自我每一步真实的表达感受得来,抑或文艺作品(两者互为补充)。
但即便夫妻,彼此的真实已在使对方忍耐了(因为爱)。
人人之间无能谈爱,欲望利益又成交易,影片中有一段是两位影视界男人的对话:当一方觉知或自以为另一方出于利益才表现出热情与亲昵时,他即感鄙夷与嫌弃。
爱情之间的吸引力是超功利的,纯粹是人本身的魅力,当然爱情眼中的“魅力”大多具有私人性,但魅力的含义能够超爱情而存在。
魅力是美:外表美人格美无不使人怦然心动,眼界之内豁然清新。
十一段场景中唯有一段自始至终只一位貌美的女性独自喝咖啡抽香烟,与之产生对话或试图进行交谈的是咖啡店一位男侍;最初,他例行工作地贸然为她蓄满咖啡,事实她并不需要,他破坏了之前她咖啡的浓度及色泽,为此他感到很抱歉,沮丧地走开,但接下来每当镜头从她面前拉至更广,他便步态踯躅地走进来,一手提咖啡壶,对她欲言又止,神色也犹豫紧张,语焉更是不详,如此三番五次。
能够猜度的是他想向她表达歉意,但又不仅如此,他被她的魅力攫住了而不知如何是好——想搭话而无勇气、更不知怎么表达。
外表美尚好言说,穿衣打扮即是;人格美就难了,其不仅统摄了外表美且醇厚十足,既有道德的属性又超越其上,看上去甚至与理想的德行正相反,你可以称之为“自由”,而自由是什么呢,这偏又是起腻的话题了。
转载自:http://www.wretch.cc/blog/oleander/3269256作者:魚小娜 有一種電影特別容易令人上癮。
它不能有太煽情的劇情,太沈重的結局,太過綿密的思考邏輯。
它和費洛蒙式的文藝電影不一樣,但它也有一種化學作用和無法摸透的魅力,與其婷婷裊裊地渲染你的夢境,它選擇躲藏在木桌旁的抽屜中,逮住你翻閱紙張的那一刻,然後驀地聞到一股香氣,飄來了咖啡與煙。
這種電影大抵是無法獲得多數的共鳴,它賺不了熱淚,也無法讓人感到刺激愉悅。
但是很怪的,裡頭的某種感覺很確切地觸動了你體內的神經。
而我們一起抱怨,是不是某種形而上學的東西,然後似懂非懂討論不出所以然來,所以我點了咖啡,你點了一支煙,一齊望向了窗外。
【咖啡與煙】像是一本書,它的封面是Richard Berry的Louie Louie,封底則變成了Iggy Pop的Louie Louie。
其實它更像是一本明信片畫集,每一個故事都可切割成一張張精心佈置的圖像,靜止的每一幕都讓人愛不釋手。
更具體來說,這部電影就像是十一個概念式小短劇,唯一共通的地方是幾乎每個橋段都有咖啡、煙、配上黑白格子的咖啡桌,以及從各個角落站出來「屬於或不屬於你世界的人」。
有一些景,搬演著貝克特(Beckett) 舞台上的戲碼,那是Waiting for Godot望著大樹發愣的Didi和Gogo,是Happy Days兩顆頭顱自顧自式的獨白,或是Endgame住在垃圾桶裡的Nagg和再也喚不醒的Nell。
有些景則蘊含著昆汀塔倫提諾電影的黑色幽默,看到了山謬傑克森玩著槍無所謂的影子,驚訝地發現烏瑪舒曼成為劇中女主角的原型。
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詮釋,你或許會不以為然地說,壓根都不是那回事!
我笑了笑並不引以為意。
來來,喝杯咖啡或抽根煙,切磋討論一下,這是一種生存的態度,我們不需要為劇情多做爭辯。
在我眼中,賈木許的確賦予了這部電影不一樣的靈魂。
自嘲式的幽默貫穿全片,無奈卻讓人發噱的對白,這些都是他在行的說故事風格。
他帶領著我瀏覽一張張明信片,看著裡頭的角色們依據眼神間的磁性創造出一股能量,或對話或凝視,或吸吐或啜飲,短暫交會後畫面再度靜止,生命延續著上一張的結尾重複,黑白戲碼在翻頁後繼續上演。
這11個小故事成為了我私人的蒐藏,有時候翻開這本書隨意挑選幾張明信片,斜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請他們開始說故事。
在我的腦海中,我已倒入了剛煮好的義大利濃縮,盯著那飄浮的油沫發呆在另外一層隔間裡。
那是與這裡平行的時空,而或許現實世界的我並不抽煙,但是在這抽屜中,黑與白已構成了另一種特殊的意義,所以我點起了形而上學的那根煙,吐起了形而上學的那些圈圈,假裝起自己的血液與呼出的氣體,漸漸凝固成一道輕淺而執著的存在。
想起片尾老人說的,I lost track of the world。
而Bill Murray出現了,我問他 are you a bug?
两年前,只有星巴克的咖啡,我喝了,是不会拉肚子的。
现在,大概只有雀巢速溶咖啡,才不会引起我肠胃不适。
如果说,咖啡与我的中国胃就是不相匹配的话,那浓茶,例如普洱之类的,我喝了的后果仍是不停地出入卫生间。
当我需要一样饮品来提神的话,我只能选择咖啡了。
至于香烟,我曾经很不喜欢烟味。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开始抽烟了——始于去年10月份我失业,并开始自谋出路而焦虑重重的时候,我发现香烟对我的焦虑感会稍有缓解。
当香烟就着咖啡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微妙的化学效应呢?
导演贾木许03年时拍了一部名为《咖啡与香烟》的黑白电影,一部由咖啡和香烟展开的11个小故事综合起来的短片集。
说一说这11个小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Roberto坐在一家咖啡馆室外的桌子上喝咖啡,室外的墙壁斑驳,露出一块一块的墙皮。
这时,Steven过来与他攀谈。
俩人基本上没什么共同语言,全程尬聊,他们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对咖啡和香烟的热爱。
尔后,Steven说他得走了,因为他约了牙医看牙,可是他最讨厌的事就是看牙医。
这时,Roberto说他有时间,他可以替Steven去看牙医。
然后,Steven说那太好了,把牙医家地址给了Roberto,Roberto拿着纸条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难怪这个小故事名为“诡异的相识”(这是我自己的翻译),原文为“strange to meet you”。
第二个我喜欢的场景是一对龙凤胎在咖啡馆的故事,服务生过来为他们续杯,并以偷懒的方式强势加入他们的聊天,问他们俩谁是龙凤胎中比较“坏”的那一个。
后来,龙凤胎中的妹妹问哥哥是不是穿了自己的衬衫,哥哥否认那是他自己的衬衫,妹妹鄙视地拜托他要有自己的风格,别老抄袭她的。
接着,俩人不约而同地把脚翘到桌子上,妹妹问哥哥是不是穿了她的鞋,哥哥说怎么可能,这是我自己的鞋子。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加利福尼亚某家咖啡馆,两个戒了烟的男人谈论那些仍在“吞云吐雾的失败者”,并为他们感到惋惜。
最后,他们为了奖励自己戒烟成功,又吸了一根烟。
有些东西是戒不掉的,比如:咖啡和香烟。
第四个场景是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头相约在一家咖啡馆,其中一个老头拿起桌上的烟想吸,被他的好基友老头一阵数落,问他是不是不想活了,说他抽烟抽死了,只会富了制烟商、医院的医生护士和殡仪馆。
这想吸烟的老头被好基友唠叨得正烦时,他儿子推门而入找老头要零花钱,老头给了儿子6美金,末了想要一个拥抱,说用6美金买一个拥抱,儿子用手指告诉他拥抱要10美金,还没等老头子掏钱,儿子十分嫌弃地离开了。
老头再次拿起打火机,准备点烟。
好基友说,你的午饭就是咖啡和香烟吗,这也太不健康了。
想吸烟的老头子答道,你怎么跟我老婆一样唠叨,她抽起烟来整个一火车头,难道我跟你见面就是听你的唠叨的么。
这烟还没点着,儿子拿着6美金买的零食进来了......这一短片名为“致命杀手”(Those things'll kill ya)。
最后一个故事,是我最爱的一个场景。
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利用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喝着速溶咖啡,一个人说我已经感觉我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了。
并问他的好友有没有听过“I've Lost Track of The World”这首歌,然后他说他现在还能感觉到这首歌在耳朵里吟唱着,继而两位老人一起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着这首飘荡在整个大楼的歌声。
老人跟老基友说等会时间快到了你给我提个醒,我还想打个盹呢。
老基友回复他说时间快到了。
他说:知道了。
不如假装这咖啡是香槟吧,为了赞美生命,就像那些有钱的讲究人、那些高雅的人一样,即使这咖啡是廉价速溶的,我们假装它是香槟,那它就是上帝的蜂蜜啊。
谁知,老基友却说自己更喜欢这普通工人阶级的咖啡。
老人就说你啊,你就是不会享受人生之乐啊。
喝了一口咖啡后说,额,你说得对,这咖啡真他妈难喝。
然后说他要睡了。
老基友看了下时间,说你只有2分钟的时间了。
然后,老人像个婴儿一样睡着了。
咖啡因与尼古丁,它们对身体有害,但还是戒不掉。
因为“再来点咖啡?
”“抽烟吗?
”是对我们快节奏生活的一种缓冲。
我不喜欢酸味的咖啡,即使我的咖啡师朋友告诉我,酸味才是好的咖啡豆。
我宁愿它苦一点,我也不喜欢它太甜,而失去了咖啡原本的味道。
我抽烟,没有烟瘾,只是烦闷的时候,需要它来帮我缓冲一下痛苦来临的速度。
我不喜欢太浓烈的香烟,我喜欢淡一点的,比如10块一包的爱喜。
有人曾向活了101岁的巴金请教养生长寿的秘诀。
巴金答:抽烟喝酒不锻炼。
这是一部美国导演Jim Jarmusch拍摄的短片集,片中的故事均是由咖啡和香烟带出了故事人物的关系。
整部电影的十一个故事好像再阐述何谓“矛盾”一般。
有些时候是存在人物之间的,有些时候是存在于观影者对影片的判断和影片本身走向之间的。
第一个故事惊人的莫名其妙,两位好像只知道彼此姓名的人一个近乎神经质一个近乎木讷,同时出现在一个咖啡桌旁;一人疯狂的用抖动的手不断将咖啡送到嘴边,一个被动的反应着眼前出现的所有状况。
奇怪的是当被动者说起厌烦去看将要见到的牙医而对面的人表示出不反感看牙医的态度时,被动者却主动提出将看牙医的凭据转赠于此人。
此后的10个短片无不反映出了各式的矛盾,如(故事2,此后直接以数字表示故事号)互相不对付的兄妹在音乐品味上一致对外;(3)两位乐手理应热切的对话因一者的冷漠草草结束;(4)两位或执迷于香烟或执迷于咖啡的老兄弟相互劝诫彼此戒烟戒咖啡;(5)一位优雅的丽人不断被可能是钟情于自己的服务生打扰看枪械图册;(6)一人想与许久不见的朋友叙旧却被误以为有事相求;(7)感叹着相见恨少的表亲却只剩血缘的联系;(8)一个热衷于特斯拉研究的小伙子被基本漠不关心于此的女伴指出仪器的错误;(9)当红演员漠视本可能与自己是表亲的热情老演员,直到发现此人与著名导演是好友;(10)注重健康的武当说唱团体的成员分别指出一道严肃一道调侃的喉咙治疗方案,因为某些原因当服务员的比尔穆雷认真的采用了调侃的方案;(11)向往上层生活的老中产面对安于现状的同伴提出以咖啡为香槟的畅想。
导演用咖啡桌(故事9中以红茶代替咖啡)和香烟为工具,诉说起了人类那不够幽默的自我保护意识。
而每个故事中又遍含着对好莱坞文化的调侃。
说实在的,以上的故事都很适合改编为一个中国式的小品。
点击收听朗读听说啊,烟跟咖啡一块儿来,会让大脑过度兴奋,对动脉造成严重损伤。
可我们偏偏就是烟跟咖啡的一代。
您等等啊,也不该把一代人都拖下水。
就说我吧,我那动脉早就嘎嘣脆了,可我就是离不开我的铁瓷,尼古丁和咖啡因。
我一摸吉他就犯困,可为了晚上去伺候那帮孙子,我还是得有点精神头啊。
跑了仨酒吧,给客人唱那些个小曲儿,五十块钱,打发谁呢。
底下那帮孙子该吃吃,该喝喝。
你大爷的,我特么走错片场了还是怎么的啊,我杵那台上跟个二愣子似的。
甭说远咯,就今儿晚上,我约了一哥们,叫汤唯,他是我一发小介绍的。
这人跟我一样,有闲工夫就玩玩摇滚,还出过唱片,好像叫啥《有一群怀揣梦想的胡同串子相信在汤大爷的带领下会创造摇滚的奇迹》。
评论界管这叫新现实主义与新表现主义的结合,新婊主义。
这可真够邪性的,保不齐比我还牛逼。
我且候着他好一会儿了。
“不好意思啊,久等了。
刚才在堵车的路上给人家接生呢。
”“豁,您是白大褂儿啊?
”“妇产科的。
”好么,我心想,咱可谈不到一块儿去。
第一,我们不是一个阶层的;第二,他要有这么稳稳当当有头有脸的活,哪会像我一样玩摇滚啊,估计也就是瞎折腾。
我麻溜儿地要了两杯美式,接着掏出了我二十一包的中南海,压压惊。
他一坐下就看到我的烟,眼里闪过一丝光。
“哥们儿怎么称呼?
”“伊波,伊丽莎白的伊,波多野结衣的波。
”“这名儿也忒俗气,您还别不爱听。
瞧我改的这名儿,女相男身。
”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原名汤威,滚蛋乐队前鼓手。
“不是……您……您就是那个《骨头痒痒》的歌手?
啊哟我操,打初中我就好这口,太牛逼了,要用梦操翻这个金钱世界,只想给你精神高潮。
”我立马把尾巴给夹上了。
半杯咖啡下肚,他突然问我:“一边喝咖啡一边抽烟的感觉是不是倍儿爽?
”那可不。
我以为他会用医学知识给我提个醒儿,结果他说:“我戒了。
不过既然戒了,来一根也无所谓。
”我恭恭敬敬地给他上了一根烟。
他边嘬着烟,边跟我聊戒烟的心得。
他说他戒了九十二回,回回都成功了。
就差八次了,这叫百折不回。
“小子,戒烟的好处大了去了,你看我,精神特别容易集中,对艺术工作者特别有帮助。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们侃了半天,觉着放松多了。
“不知道这么漂着,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兄弟,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个儿的英雄,咱摇滚的时代翻篇了,可咱们得坚持,为个啥呀?
就为把那伍德斯托克做成咱的美帝饮茶那(Made in China)。
那些大街上你侬我侬的蜜,也改不了它是屎的本质。
我可以接受我青春不再,岁月横流,但我就是不能接受失去摇滚的精神。
可笑的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人有各人的逼格。
你瞅那一水儿的伪摇滚,总觉得自己特牛逼,别人一个个都特么是傻逼,听了几首平头弗洛伊德,弄得跟世界文艺圈特熟的模样,谈起迪伦科恩跟谈他们家二大爷似的,暗地里却哭着喊着要上春晚。
弄小姑娘、当飞行员、花样滑冰,连眼都不眨,你瞧那操行。
”我觉得该说正事儿了,就谈了下我对他几首作品的想法,拍马屁为主。
他就笑了笑,没搭茬,我怀疑他压根儿就没听。
这话题就算卡在这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俩都没再说话。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今儿个我请。
”我还是憋不住。
“别介,咱哥俩别来这一套,你能有几个钱啊,该我请就得我请。
你踏踏实实读书,老老实实工作,比什么都强。
这北上广可是会吃人的。
”他翻遍了全身上下,把包底都掏了个空,脸色不对了。
“哥,还是我来付吧。
”“你看兄弟,这……这不合适啊。
这样吧,下不为例啊。
”“哥以后有啥机会别忘了兄弟我就成。
”“得嘞,回头扫一下那名片上的二维码,有事儿求着哥了就联系哥。
放心,哥忘不了你的。
”“好嘞,这是您的……您的音乐公众号吧?
我一定跟您回去好好学一学!
”“你想啥呢?
这是我的支付宝账号!
”微信公众号:EyeLoveYou电影故事5分钟颠覆一部电影
咖啡,香烟。
无疑都是人人交流沟通的料。
有料就有了生活,就有了是是非非,有了这部平淡如公路片,短小却经典的电影。
莫瑞、tom waits。
一个是贾木许的御用,一个是喜欢的醉酒范。
其他人物也可圈可点。
毕竟场景有限,拿出聊天的心情、自己的味就够了。
11部短片,简单区别总结下:1、strange to meet you:很神经质,很乐于助人。
呵呵,这个短片最搞笑。
2、双胞胎:很滑稽,很黑色幽默。
事实前两部都很轻松3、加利福尼亚某处:某人很敏感。
不欢而散4、致命之物:老哥们间,很悠闲5、瑞尼:突然一个女角,让人眼前一亮。
很癖很可爱6、没问题:很悖论、很困境7、堂姐妹:很隔阂;很多东西买不起的时候,觉得很贵。
等买得起的时候,它往往成了免费的”8、特斯拉线圈:反叛可以,先要有资本。
否则自讨没趣9、堂兄弟:很讽刺10、谵妄:很名词解释11、香槟:很温暖、很温情
自己也常常落寞在秋天的某咖啡館中喝咖啡 抽煙有些時候只一個人發呆 并不理會周圍的人有些時候有朋友一起 只是不斷的重復著無聊的對答或者有些時候只是逢場作戲 約見在咖啡館里 互相客套 虛偽的寒暄 人走后深吁口氣一種生存的狀態罷了影片中 展現的種種小故事看似沒有什么邏輯的對話 日常的生活 或沒話找話一杯咖啡 一根煙 消磨一整天的時光然后暗自離去雖然不能夠清楚的表達什么隱隱覺得獲得了某些淺薄的教訓某種意義浮在水中央 兀自生長游離在觀眾的表面更待揣摩和彷徨
11个十分有趣的尬聊场景 平淡 却都有自己浓郁的味道现在能够或者愿意与人这样一杯咖啡一支烟聊天的情景不多见了聊不下去了 “要不要来支烟?
”黑白格子桌布的视觉效果/桌上茶杯茶壶香烟杂物的摆放/片头片尾的Louie Louie#Strange to meet you无限赞美贝尼尼的可爱#Twins双胞胎两人极力否认互为双胞胎 却在服务员面前表现出双胞胎的特质#Somewhere in California太喜欢Iggy Pop和Tom Waits了用吸烟庆祝戒烟成功/涉及音乐领域不同而产生的误解/最后Tom那句"He's not on here either."真是太可爱了#No problem 挺现实的忙碌的生活导致不愿在他人身上花时间 只有事才联系#CousinCate演技真是优雅与反叛兼得借花献佛/说了许多次却回头便忘记Shelly男朋友Lee的名字/故作关心的关系#Cousin?太喜欢这段了Afried拉远方关系/Steve找借口时吃螺丝/Afried明白Steve不愿意时的小表情/Steve想拿文件给Katy签名/Steve得知Afried认识大腕的态度转变/Afried的径直离开#Delirium名字梗Bill Murray"Is that the bill... for Murray?"#Champagne一句"Nikola Tesla perceived the earth as a conductor of acoustical resonance."想到Jack White的短片Toast to celebrate life
“我喜欢睡前喝,睡前我会喝很多,这样梦会更快更有趣。
我的梦会想放在Indy 500赛车上的摄像头一样,画面快得像小鞭子在耳边抽。
”出现在第一段和第十黑人hippop那段。
几乎同样的意象,似乎是贾木许自己的一个心声。
咖啡桌也是同样的格子衬布,咖啡也基本是美式清咖。
很诱人的题目,因为这个组合是自己多年的早餐形式,咖啡加烟,法力无边。
一直都无法喜欢上咖啡,不是因为它酸涩的味道无法下咽,而是始终无法读懂它的韵味。
我偶尔也会喝咖啡的,是不加糖不加奶的那种,纯纯的黑咖啡。
我有种不良的习惯,就是什么东西都想要品尝到最原始的滋味。
我知道不好,这样会很单调。
香烟,抽的,以前不怎么上瘾,现在却有点戒不掉了。
我是医生,知道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可是,就是要不断的一再重复这样的动作。
其实,有时候觉得吸烟只是一种状态,很自我的状态,无关乎行为和内涵。
其实两样东西我都不太明白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两者的关联就更是无从知晓了。
Jim Jarmusch在2003年把他分别在84、88、93年拍的短篇集在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部名为[Coffee and Cigarettes]的短篇集。
片子共有11个短篇组成,正宗黑白的色调,讲述的尽是生活的家常,几乎都是一两个镜头完成,没有机位的转换,偏执的使用长镜头,人物的动作除了吸烟、喝咖啡之外就只剩下交谈了。
看这样的短篇集,你会不自觉的养成另一个坏习惯。
你会不自觉的把一步一步的短篇拿来对比、总结、分析。
甚至可以拿出一张纸来做一些统计的工作。
虽然明星云集,但是其实片中涉及的人物并不多,每一部片子最多也就两三个人。
由于本身对咖啡和香烟的不理解,又加上片子的字幕翻译实在很烂,因此我整部片子看得是云里雾里。
只能够隐约的体会其中的韵味。
片中人物多以演员自己的真实身份出现,是导演的还是导演,是Hollywood大牌的还是大牌,是音乐人的还是音乐人。
每一场戏中,人物的关系都透漏出隐约的暧昧,老友、表姐妹、堂兄弟、双胞胎……可是关系中又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甚至形成对立。
要想看懂全片实在是难上加难,基本上它的表达都十分晦涩,很难有一清二白的时候。
但是,恰恰是通过这种晦涩的手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其想表达的统一性。
各种人际关系的统一,人们对咖啡认识的统一,对香烟看法的统一,甚至是咖啡和香烟本身存在意义上的统一。
影片让每一个短篇的情节安排都看似不同又实则相似的暧昧情愫,用看似相似又各有千秋的晦涩气息,不断的在对立和统一之间徘徊,让人感到始终无法确定的感觉。
也许,咖啡与香烟正是如此。
都有浓烈的味道,都是初尝的刺激。
入口都是微苦,回味都是微甘。
初次的不适应都会慢慢变淡,转而渐渐的不离不弃,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咖啡需要咖啡豆的研磨,香烟需要烟草的炒制。
咖啡需要开水的冲泡,香烟需要火焰的灼烧。
可是,咖啡是闻着比尝着香,而香烟相反。
咖啡是固体变成液体,香烟是固体变成气体。
咖啡随着你的嘴咽咕噜下肚,香烟却是从你的喉咙喷薄而出。
咖啡是黑色的漩涡,香烟是白色的迷雾。
其实人于咖啡、于香烟与人于人一般,都是说不清的暧昧痴缠,又讲不明的晦涩难耐。
对立与统一,暧昧与晦涩,就这样在不停的搅拌和抽吸之间混成一团。
看到了不少熟脸。这种冷片还是很适合夏天看的。
非常喜欢 另外有明显的穿帮,是故意的吗われわれは(コーヒーを飲みながら)なんて意味ないことをダベっているのだろう!
what are you fucking talking about?
不错。有几个把我逗死了,有一些真是时态讽刺,让我看了很难过,因为现实就是那样子,谁有钱了,出名了,他就会跻身上流社会,他曾经的朋友和亲戚顿时就变得无话可说。
简直就是交际花贾木许盛衰记。
咖啡香烟一齐上!本片台词太棒了,细节丰富,大家别看中文字幕,翻译得不知所云
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短片合集,拼凑成电影时长,唯第二篇黑人twins稍好,对美国流行文化不感兴趣的话,愈加索然无味
近距离观察了一下Iggy Pop,然后在下午六点半的时候就让我睡着了
我真的好讨厌话唠片……泡泡真美
抽、喝是看这部电影的必需品
不知道在干什么
看着一帮熟悉的面孔围着桌子不尴不尬的说车轱辘话……Tom Waits和Steve Coogan还是有点看点的
有些意思,典型和sterotype也就是一線之差。
玩音乐和做医生是一个路子,武当派告诉我们,“咖啡因让你变得消沉,变得易怒,使你心跳加快,产生严重的谵妄状态…而尼古丁会影响你中枢神经系统,你的呼吸系统,只要50微克就足以短时间致命”。
so intriguing hahaha。賈木許的固定鏡頭真的很讚,話癆呀。昆丁肯定有學到一些(Mr Pink)。iggy pop那個太逗了。不過為什麼賈木許這麼喜歡拍這種,怎麼說,群像片?(《列車》《地球》···)他好喜歡elvis。。Graceland
差劲,还死装死装的
我真的时时刻刻都在走神,我觉得我也快被吞没了= =
库根好可爱.....喜欢那对twins,白人来了立马抱团儿,白人一走就互撕。
咖啡与香烟是否象征着我们无法自拔的沉沦,戒不掉的因子,好比我们知道自己的缺陷,却假装那是个性或是魅力,假装自己隔离着众人,假装别人的视而不见
贾木许真失败。竟然让我回想到咖啡因。黑色幽默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