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诡才之道

鬼才之道,Dead Talents Society,Talents Society

主演:陈柏霖,张榕容,王净,姚以缇,百白,瘦瘦,罗芽里,葛凡,那维勋,叶静涵,赖雨霏,黄迪扬,林鹤轩,龙龙,昶玮,尹宣方,张承贤,赖玟君,黄豪平,吴志庆,杨达敬,洪藜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诡才之道》剧照

诡才之道 剧照 NO.1诡才之道 剧照 NO.2诡才之道 剧照 NO.3诡才之道 剧照 NO.4诡才之道 剧照 NO.5诡才之道 剧照 NO.6诡才之道 剧照 NO.13诡才之道 剧照 NO.14诡才之道 剧照 NO.15诡才之道 剧照 NO.16诡才之道 剧照 NO.17诡才之道 剧照 NO.18诡才之道 剧照 NO.19诡才之道 剧照 NO.20

《诡才之道》剧情介绍

诡才之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所有人都只关心闹鬼吓不吓人,却没人关心鬼闹得累不累。在著名闹鬼圣地“旺来温泉大饭店”414号房里,过气女鬼天后「凯萨琳」(张榕容 饰)和三流阴间经纪人「Makoto」(陈柏霖 饰)正在为培养菜鸟新鬼「同学」(王净 饰)发愁。做人难,做鬼也不易,要脱「鬼」而出、吓出「冥」堂、「鬼」尽皆知,人模「鬼」样的三位必须携手合作,吓出风格、吓出水平,打造新的都市传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高空求生初来乍到第一季白衣校花与大长腿之特工娇妻别问我是谁恋爱吧!千户大人罪犯联盟第三季我的事说来话长~2025春~皇室家族辣妹刺客麻烦中的女人非常市长倔人吕尚斌我的巴比伦恋人绝密战境超感神探第六季告白巴比伦之子冲浪学校湘江1934·向死而生一条叫招财的鱼悬案密码4:64号病历社畜再培训先导计划佳偶自天成蛮战第二季托赫的舞蹈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重回1993之纵横人生哆啦A梦:大雄的人鱼大海战大力出奇迹奥丽芙·基特里奇

《诡才之道》长篇影评

 1 ) 听说在人间是社畜的话,往生也会变成鬼畜!

《鬼才知道》以一个极经典的演艺圈故事开场,曾经创造过都市传说的“鬼后”凯萨琳被自己一手带出的人气渐旺的新人洁西卡所盖过风头,面临过气的命运。

可见即使是凶神恶煞的厉鬼也无法摆脱残酷激烈的职业竞争,在阴间依然延续着尔虞我诈的生存较量。

王净饰演的同学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有“含着金汤匙死掉”的鲁蛇鬼因为家人的意外而即将消失,不得不参加海选争取留下的机会,因为背景太过平常而惨遭奚落,误打误撞地被阴间经纪人招入麾下,当上了过气女鬼的见习小生,苦练吓人功力。

二人间的冲突构成本片戏剧张力的焦点。

无才的迷惘和落后的焦虑,两位主角的人设似乎正应和了当下的两种典型的情绪:在优绩主义竞争中败下阵来的普通人甘当庸庸碌碌的“孤魂野鬼”,靠着吃家里人的贡品勉强度日;而真正出人头地的,“努力被看见”的人通过日复一日的苦功终于成就了一番自己引以为豪的事业,却要时刻担心后来者居上,被时代所遗忘。

创作者借凯萨琳之口道出了:“只有当你被看见,他人才会觉得你是有才能的”,这不仅是鬼界演艺业的残酷真相,更是每一个平凡个体所面临的普遍处境,社会乐此不疲地追逐每一个用完即弃的成功案例,在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普通人的迷茫和失落常常被忽视,“平凡”的价值和美德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来自他人的注视不可避免地。

影片最后所有人一起奔跑的场景正是对这样的成功学的有力回击,每个人都完成了对于过去自己的和解,即便是不被任何人所注视,“我”在场就足矣。

影片一开始并没有交待主要角色的死因,要留到最后才被揭晓,这自然是为戏剧高潮的铺陈而服务:生前一直誓要追赶姐姐却一事无成的同学,竟让奖状柜给砸死了,死前还一直紧握着爸爸伪造的奖状——她生前唯一的“成就”;经纪人Makoto有些无厘头地死在了电视选秀节目上台表演前的最后一刻,两次颇有些象征性意味的死亡概括了角色各自黑色喜剧一般的命运。

两人的交心也制造了本片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共鸣时刻。

“鬼才努力被看到”,努力了却也于事无补。

很有趣的一点是,鬼在消失的时候,身上会出现类似电视的噪点,以及电视关闭的电流声,实际上,从都市传说怪谈、被诅咒的影片,到电视综艺节目、视频网站到经纪人Makoto的古早MTV,创作者时刻强调媒介的在场和更替。

洁西卡利用网络视频获得了比前辈更高的传播度和点阅数,迅速积累超高人气的同时把凯萨琳挤下神坛,最终却也难敌Z世代短平快的网络直播。

或许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鬼故事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也渐渐失去了传播的土壤,我们不再像互联网早期的论坛时代那样,对于这些怪奇故事怀有好奇和求知欲。

诅咒视频会因为快进而瞬间失掉骇人效果,精心设计钻研情节和布景还不如喷洒一身血浆更有传播度。

没有人再听鬼故事了。

再说回到影片的设定上,厉鬼以在阳间吓人为事业来自皮克斯的《怪兽电力公司》;被生前的亲友遗忘则会“魂飞魄散”显然是借鉴了迪士尼的《寻梦环游记》;主人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以解除自身的危机则有太多作品的先例了。

将恐怖、喜剧、家庭等众多元素和议题熔于一炉且完成度尚可本就不易,在嬉笑怒骂之余也同样能做到温情治愈,而在这些类型电影固有的程式之外,《鬼才知道》所做出的在地化创新也让人眼前一亮,例如在中元节开办的年会、红衣女鬼和巧妙等极具东方色彩的神鬼元素等等,也巧妙地借助了台湾本地传统风俗来丰富故事框架和人物设定,另一个成功的案例自然是《鬼家人》中对于冥婚的展现。

总而言之是一部相当有趣的片子。

 2 ) 【2025/02/25】『女性當鬼也要這麼拼嗎?』

「好狠啊!

」「人死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管別人怎麼看你了。

」「都當鬼了。

怎麼比當人好累啊。

可愛。

死後的鬼魂也瘋狂。

會比賽誰嚇人更厲害,還會比賽是什麼樣的鬼能拿下當年的金鬼獎,於是屬於都市傳奇紅衣小女鬼、安娜兒背出現,很好笑。

同學致敬的魔鬼嘉麗還蠻驚喜的,但是看到潔西卡致敬今敏的造型,更是驚艷,她確實超級好看。

為了不被消失比賽誰能嚇人這樣的設定很是天馬行空,但是一想到《coco》的主題,想到電影裡「不能被忘記」這樣的主題,還是看得超級感動,最後大家喊著「好狠啊」去追陳韻如弟弟的那場戲,又好笑又感動,然後笑著笑著,眼淚就狂飆了。

我喜歡男鬼們吐槽為什麼只有女鬼要這樣去比,他們普通中年好看的男性就不需要這樣的話語,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男性導演借男演員之口,說出了為什麼女性(即使是女鬼)要這麼累這樣的話。

就像同學一開始在公園那場戲,追逐著的廁所女鬼身上臭臭的,然後說「我不想當女鬼。

當女鬼很辛苦」的那樣,為什麼所有的辛苦,都要女性承擔。

於是想起來了之前戴錦華教授分析恐怖電影裡的「女鬼」「惡女」形象是,就直接發問:為什麼恐怖片裡女鬼多?

是啊,為什麼這些爛形象,就要是女鬼?

於是是那樣喜歡片中這些女鬼們,有自己的脾氣,有自己不想說的苦衷,然後在死後的這個世界裡,依然很卷、很拚,於是作為女鬼的她們一點兒也不可怕,反而那麼可可愛愛的奇奇怪怪著。

 3 ) 鬼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设定脑洞大开,题材新鲜有趣,主线是同学逐梦鬼艺圈找到新鬼我,内核拆分为寻真我被看见的个人成长和水深残酷的鬼娱界潜规则两个维度,套了一层人鬼两界互相叠合的外壳,本质上反映了东亚家庭与职场的高压运作。

《诡才之道》把喜剧与恐怖两个类型极端放到天秤上,恐怖一边稍高,喜剧一方更重。

把活人里的常规笑料放到冥界更加“地狱”,更令人捧腹,关键在于剧本将传统鬼怪都市传说与现代娱乐圈名梗丝滑融合,使包袱抖得流畅自然,剧组也都是先天整活圣体,鬼TV伪人界颁奖直播、陈柏霖片尾淘气的《爱的视线》都是好活,全场笑声不断。

恐怖桥段有突闪的jump scare,也有骇人的形体妆造,但大多是辅佐笑料捧出,作用不在吓人。

电影世界观开得其实很大,很多设定还不够完善,但不影响观感,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系列拍成连续剧,期待续作!

诡才之道 (2024)7.62024 / 中国台湾 / 喜剧 恐怖 / 徐汉强 / 陈柏霖 张榕容

 4 ) 鬼才之道——《诡才之道》

特地选了午夜去看这部披着恐怖电影外皮的喜剧片,效果还意外的不错,一个人坐在偌大的电影院里看《诡才之道》的午夜场绝对是最正确的解法之一。

平心而论,《诡才之道》的剧情其实做的比较一般,无论是最后的大决战的处理还是整体的世界观编排都是存在缺陷的,这也让电影仅仅只能落入轻喜剧的范畴,而不能像大鹏的《年会不能停》一样引人深思。

但恰到好处的喜剧元素和恐怖元素,以及借鬼说人、借鬼喻人的叙事手法都可圈可点,为这部电影狠狠的加了一波大分,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福祸相依了。

在恐怖元素上,《诡才之道》奉行着绝不糊弄、认真对待的态度,不因为其喜剧内核就抛弃了恐怖氛围的渲染,不管是被诅咒的房间还是闹鬼视频,都完美的按照都市传说的风格拍得极为灵异,经常是前一个镜头还是闹鬼团队在相互调笑,后一个镜头就进入状态开始jump scare了,制作团队显然深谙吓人之道,效果甩了国内一众科学恐怖片好几条街。

而在喜剧部分中,《诡才之道》又整体体现出一种收放自如的从容感来。

包袱抖的恰到好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虽然可能不是每个笑话我们内地观众都能弄懂,但至少在肢体语言上大家是存在共识的。

可惜的地方在于,电影剧本的故事构思在中后期实在太平庸,借鬼说人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可以深深的讽刺和深化电影的主题。

但在结局里,这个“魂飞魄散”的世界秩序并没有改变,长官依然可以随意决定命运,两位女鬼也并没有和解,这就让鬼社会的复杂性无从谈起。

就如同上文所说,《诡才之道》也只能在轻喜剧的范畴里停滞不前。

但至少这是一部值回票价的电影,如果在闲暇时间图个乐呵,那选这部总比同期的那几部9.几分虚高,原因你我都清楚的电影要欢快的多。

 5 ) 就算死后要当社畜鬼,也好过必须仰赖活人的思念才能不消失——终于出了我不喜欢《寻梦环游记》的一口气啊

首先不剧透故事地说一下题材,但其实电影观感也算是某种“剧透”。

看电影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本片到底讲的啥、是什么类型,纯粹是之前听一耳朵本片在台湾上映口碑不错,就直接买票看了。

坐在电影院,看到一开场就什么18岁以下、心脏病慎看的警告,真的咯噔了一下,因为我看不了恐怖片。

但实际上,除了开场有一点点“套路型”吓人,就是不会突然一惊一乍吓唬人,而是你知道这里会出现恐怖画面的那种吓,其他时候都是温情喜剧,我不禁没有被吓到,还因为感动还哭了好一会儿。

哦对,有一点血腥镜头,虽然血腥不是为了吓人,而是喜剧桥段的一部分。

好,下面的观后感就有剧透了,如果对这部电影感兴趣,还是直接去看吧。

————————————剧透预警分割线王净饰演的“同学”登场后,我一度想到了《寻梦环游记》。

也是因为生前的至亲的某个行为,而决定了自己死后是否还能继续存续。

因为这个设定而微微撇了撇嘴的我,怎么也没想到,之后马上要进入的“考取厉鬼证”剧情,以及这部电影到最后,居然治愈了我不喜欢高口碑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别扭。

这部电影的主线剧情其实很简单,也很“老套”:自卑的少女,因缘际会结识了几个“好鬼”,在达成某个原本以为绝对做不到的目标时,也与自己之前的人生困境达成了和解。

但“老套”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或缺点,而且这部片子用来装“旧酒”的“新瓶”,也实在有趣极了。

同学加入团队后,电影用大家合力惊吓一个社畜的情节,来展现他们的“工作”流程,以及刻画张榕容饰演的重要角色。

在经历了后续很容易猜到,也依然看得我兴致盎然的剧情后,到厉鬼聚会的情节时,编导终于点明,这些厉鬼们何尝不算“社畜”呢?

为了不消失,而努力吓人获取名声和收益,证明自己是个“能被看到的鬼”,是个有用的鬼,由此来维持某个“大公司”派发的自己能继续存续的资格。

虽然片中借由陈柏霖角色说了一句金句型台词:死后最好的就是,不用为了他人的看法而活。

(大意)可故事里也用厉鬼们戴着面具社交,努力求“死存”的状态,表明就算死了,也没办法脱离他人的看法。

一直看到这里,加上女主生前的故事——没有费云帆的笨拙“二女儿”,我对这部电影也就是3-4星。

故事主线虽然老套,但设定很有趣,导演技法虽然平庸,但演员演技很不错,尤其张榕容。

直到结尾“双女鬼对决”的高潮戏的来临。

准确点说,直到对决一塌糊涂地大失败,同学在天台大吼一声纵身一跃,气恼自己又搞砸了,追着被吓坏了的人类跑。

陈柏霖一把扯下外套,穿着女装,拉着张榕容一起去追着吓人,这一幕时,我才真正爱上了这部电影。

他们没有任何观众,不为了Kpi,更不是要证明自己是厉鬼界多厉害的大咖,只是,去追,去跑,去发泄而已。

张榕容喊着“都变成鬼了,怎么比当人还累”时,我落下眼泪。

其实前面在同学看到自己死后痛哭的爸爸后,划掉自己永远完不成的最后一个心愿;张榕容抚摸已经当了爷爷的前男友的孙辈玩耍留下的沙子;一直充当背景板的五人团队里的胖鬼打游戏时被网友说“好久不见还以为你死了”时……我就小小哭了几下。

但直到看着他们五个鬼,从画面角度谈不上任何美感地跑啊跑,我更是哇地哭了。

这一幕让我想到《雄狮少年2》的结尾,不是情节或角色情绪有什么相似,而是一种感觉的共鸣。

那个“决胜”时刻,不在万众瞩目的大舞台,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没有扬眉吐气的爽感,即使做成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奖励。

但和大家一起做成这件事本身,就足矣。

电影最后的结尾,落到“同学”这个角色一直最大的心结,也是全片最“鸡汤”的表达:放下对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执念吧。

电影的片尾我也很喜欢,在字幕都出完后,电影音效出现诡异的变化,屏幕在没有显示的老式电视机画面定格不动,坐在我周围的其他观众小声念叨:别玩这手啊…这是要干啥…我要不随时准备挡眼睛……然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像玩了那个下种子下到MV的梗哦。

最最后说一下,为什么这部电影,治愈了我对《寻梦环游记》的别扭。

寻梦我不喜欢的理由是,总觉得这部动画电影的“故事内核”歧视单身。

如果不结婚没有后代,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后代,以及再没有朋友,死后就只能凄凉度日随时消失,因为不会有任何活着的人记得你,活人的惦念价值千金,其他狗屁不是。

而《诡才之道》的故事,给出了其他解法:就算活着的人,是毁掉你人生的负心人,你也可以想念他。

就算你已经逐渐被活着的人遗忘,你也可以在鬼界通过做社畜延续“鬼”命。

就算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记得你的人,你也可以遇到你很想在一起的鬼,然后跟ta在一起。

死后的世界当然全是想象的“胡扯”,但我更喜欢这样充满各种可能的温柔。

 6 ) 鬼家人后的对岸新作:又惊又笑,又美又新

两位各具风情的大美女演绎的真喜剧真鬼片,好看有笑就算了居然还有泪(不多剧透了)《周处除三害》时隔一年后台湾电影再次在三月档震撼了我,当时看周处有多噤声屏息看诡才就有多开怀大笑,影院里爆笑声此起彼伏!

片子的喜剧感和戏剧性非常有台湾民俗特色,大家几乎都是从头笑到了尾。

不过,在笑声之外,电影更深刻贯彻了简介所说“所有人都只关心闹鬼吓不吓人,却没人关心鬼闹得累不累”的核心要意。

影片在最后一句字幕之后戛然而止,作为当代的一位打工牛马,在一阵阵疯狂与爆笑过后,不仅陷入了对自己生活的沉思。

全片无论是“物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让人感到“活人感为零”。

作为让人又惊又笑的恐怖喜剧,从题材剧情、元素融合、演员表演多方面都平衡搭配很好,轻快之余也不失触碰观众情感点的哲思。

最后,想说王净做鬼也那么让人心动;非常喜欢最后结尾的歌曲和反复出现的字幕,这是我2025目前见过最具创意的片尾之一。

 7 ) 做鬼做人,爱平凡的自己——我们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价值

2021年,导演徐汉强和编剧蔡坤霖从一个简单的灵感出发,自掏腰包百万元拍摄了段先导预告短片。

除了陈柏霖、张榕容等明星加盟演出外,这部预告最为出圈的便是它解构厉鬼的有趣设定,借鬼喻人把厉鬼争锋变成了鬼界娱乐,把拍电影和鬼吓人巧妙融为一体。

6分多钟,它便让观众牢牢记住了其所预告的电影片名——《鬼才之道》,也让人记住了片尾“总之会尽快”的潦草上映“时间”。

在想看片单中等待了三年之久,该片终于问世并在2025年惊喜登陆国内院线。

不得不说这是场让人满意的恐怖喜剧之旅,也是意外的自我疗愈故事。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人会死亡三次。

菜鸟新鬼同学已经经历了前两次——死亡和埋葬,现在的她在人世间上做一个活人看不见的孤魂野鬼,和好朋友卡蜜拉一起过着吃吃贡品、四处遛弯的闲鬼生活。

然而想做孤魂野鬼也是有要求的,鬼生前的家人要保留好其至关重要的物品,一旦物品被遗弃,鬼也就会在30天后魂飞魄散。

好巧不巧,同学生前最珍重的一张努力奖状被家人意外搞丢。

30天后,她将迎接魂飞魄散的第三次死亡。

无奈之下,同学只得硬着头皮参加厉鬼选秀。

在鬼界只要成为吓人专业户,按时为鬼委会上缴贡品,厉鬼便能一直留在人间。

虽然表现糟糕,但不着调的经纪人Makoto看上了同学,力邀她与过气鬼后凯萨琳携手再创“旺来温泉大饭店”的恐怖辉煌。

作为导演徐汉强的第二部电影长片,这部《诡才之道》更像是他创作生涯的首作。

可能部分观众不知道他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因为那是部游戏改编而来的恐怖电影,票房口碑还不错,但后来台湾制作组暴雷就懂得都懂了,那部电影同样也是饰演同学的王净的成名作。

那么离开被原作制约着元素和主题表达的改编项目,徐汉强在《诡才之道》的创作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一部真正能让他从自我出发,讲自己故事的首作。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观众能看到导演和编剧从个人生活提炼出的酸甜苦辣,和其用熟悉的电影元素来解构鬼界的设计。

前者的主题贯穿了整部电影,也是同学身上背负着的最大心结。

终其一生,同学都在寻找证明自己价值的方法。

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路子却一事无成,它们无一例外都没带给她能肯定自我的答案。

只有那张父亲打印的努力奖状,成为了她心中唯一认可自我的寄托。

但当同学要以怨念为动力展露真身时,她脑海中回忆的也是父亲。

父亲说的努力要被看见,是她心中的巨石。

如果没有被看见,我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

相信许多人都在心中有着这样的期望焦虑,这也是东亚家庭普遍的。

没成就,没达到期待,就草草否定了自己的存在。

可人的存在不该由他人的目光来决定,人也不该只有特别的存在。

同学在电影最后感受到了活着,她和朋友们抱在一起享受着那刻的快乐。

跳楼都失败的她并没有在这场惊吓夜向他人证明什么,她还是她,只是这次的惊天一跳她不再是被别人推下去的——我们价值取决于自己。

没了父亲的奖状也没拿到金鬼奖,抛开阳间阴间两个世界里他人的认可,同学现在活得幸福快乐。

她回到曾经的家告诉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没关系的。

徐汉强在这一主题上的表达,让我想到的是去年的港片《年少日记》。

怎么都考不好的有杰和什么都做不好的同学,二人的经历以及亚洲家庭的特色让很多人都深有共鸣。

两部电影的视角合在一起也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态度。

爱平凡的孩子,爱平凡的自己,不特别但却有自己的价值。

个人生活带来的情感主题外,导演电影圈的视角则帮助该片构建了一个足够有趣和讽刺的死者世界。

鬼不再是传统恐怖电影中无所不能的存在,他们和活人一起挤公交坐飞机,用各种电影拍摄技巧来达成“装神弄鬼”的惊吓效果,替身、走位、训练,但却还不如活人拍的鬼片惊骇。

贯穿始终搭建起鬼界电影圈的,是两大金鬼后凯萨琳和洁西卡的矛盾。

传统没落和新生代崛起,二人的关系是现实明星时代更替的缩影,同时也是老一辈与年轻人间的观念冲突。

当然这场娱乐风暴最重要的一笔还是凯萨琳对同学所说的:我们把自己搞成什么样子了。

做人做鬼,卷得好累。

谈完剧情,回到该片的其他部分。

首先《诡才之道》虽然是喜剧为主各种笑料不断,特别陈柏霖实在是太搞了,片尾彩蛋疯狂鬼畜,恐怖桥段并没有刻意的惊吓观众,但徐汉强的处理还是相当有趣的,像是回放和幕后的段落都有伪纪录电影的感觉,鬼片惊吓手法的解构也让这些拍片场景变得迷影起来。

同学跳楼的场景更是格外有力,那血腥程度和最后的血女好恨啊完全可以放在一部正经恐怖电影里了。

能在大银幕看到这种场景,只需要无足轻重的收尾补足,我真有《死神来了6:血脉诅咒》同步上映的幻觉了。

而几位角色的服装设计,都幻视到了《富江:无限制》和《未麻的部屋》。

这也让我有个想法,就是日版翻拍《诡才之道》会特别有趣。

毕竟日本都市传说实在是多得数不过来,女鬼都不用原创。

直接裂口女、半身女、妃姬子、隙间女、花子等等,大牌云集加上都市传说胜地的文化解构,就连该片的结局那段第一时间都让我想起来的都是白石晃士2016年《贞子大战伽椰子》。

总而言之《诡才之道》是一部符合我个人期待的恐怖电影,在大银幕上它展现了不错的恐怖视觉设计,有一定的都市传说和恐怖电影解构色彩,整个情感主题的表达也算完整。

而且王净的表演越来越好了,在综艺上被羞辱时的尴尬和委屈,把握很出色。

最后则还是,我想看裂口女评选日本鬼影学院奖 。

 8 ) 当网红的,跟鬼有什么两样?

绝对是这些年最好的网红讽刺电影,用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之类套词完全不足以匹配其讽刺力道十分之一。

这么说吧,比韩国那个请了上百个真网红的综艺《激赞网红》都真实了不止一点。

名义上拍鬼,实际丝丝入扣映射网红生态。

绞尽脑汁博噱头,团队无下限拼流量,人前惊艳人后受罪。

具体到新人抢旧人风头,虚伪的世纪大和解,合拍现场公然闹掰,流量下滑惨剧连连,厌倦面具放飞自我,无不可以一一拉现实中人对号入座。

或许有人担心,拍这么赤裸,就差指名道姓,被炎上抵制怎么办?

没关系,通通换到“鬼吓人”的赛道,可以堂而皇之否认跟任何活人相关。

哪个网红被戳到肺管子来抗议——莫非你自认是鬼,拍的都是吓人玩意?

导演他娘的才是真·免责鬼才!

所以网红全世界满坑满谷,也有不少讽刺电影,甚至好莱坞也拍过讽刺直播主的伪纪录恐怖片,但这个电影却唯有台湾能产制。

因为台湾的网红生态与众不同。

地方足够小,赛道足够窄,平台足够单一。

直接导致网红互相间谁都认得谁,地理位置近很容易日常social,互相上节目feat。

老人很容易传帮带新人,群聚场合公开透明,类似“名鬼会客室”这样的谈话节目四处开频道。

哪怕出道才几月、粉丝小几万的半透明,也很容易在圈子里混个脸熟,搞一轮联动。

人多的地方恩怨多,各种蹭流量、出恶语、传谣言、观念不合、密友翻脸、绯闻丑闻,不但非常密集,而且极其容易散播到整个网红圈子,饱和发酵到无人不知。

加上台湾媒体有八卦基因,爱报忧多过报喜唯恐天下不乱,稍微风吹草动就让矛盾出圈,小网红偶尔得到大明星级别的舆论待遇也不稀奇。

此外就跟电影里(金鬼奖)一样,他们也有网红齐聚的颁奖典礼(比如专门评选youtuber的走钟奖),使得同类型下的捉对厮杀更加激烈。

于是整个台湾网红界,就成为一个按座排名、优胜劣汰、光鲜又残酷的熟人大圈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红之间的竞争也尤为内卷,流量压力自然不小。

电影里那句“出道早就可以用这么简单的招式吓人”,就是大多数20世代网红的真实心声。

人人都想上位,想风头压过同行,各种虚与委蛇、尔虞我诈,以及随之而来的职业倦怠,当然是家常便饭。

所以别看这个电影大洒血浆,荒诞离奇,骨子里的气质相当写实。

网红就是要浓妆艳抹着吃苦受罪,各种不干人事,真正活得跟鬼没两样。

以此对网红祛魅,劝退怀揣网红梦的圈外人——别想吃这碗饭了,难。

电影还请来一堆咖位不小的真网红出演,而且不是常规的跨界打酱油,是有成熟的角色设计。

比如眼肉芽演谈话节目主持,黄豪平演直播节目评论,贺珑演新闻主播,董仔演选秀主持,相当贴合这几位最拿手的职业标签,真是内行中的内行。

唯一不理解为什么还找贺珑最恨的前女友林千玉,也就是那个阳间网红超铁齿同行的短发女。

不看这电影都不知道她改名叫林千聿了,竟然弄个跟我一样的字。

还有她不是最会在镜头面前假哭吗,怎么被鬼追了半天都没有吓到哭呢!

不合理。

 9 ) 导筒×陈柏霖:如果过早设定限制,便会失去许多未知的可能性

结束了春节档的喧嚣和激战,内地院线在本月底又将迎来一部前所未有的类型之作:《诡才之道》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在上周的全国点映过后,本片在豆瓣获得了连续评分上涨,目前收获了7.7的亮眼评分。

影片构建的“冥界娱乐圈”世界充满想象力,鬼魂们为了生存需要靠吓人赚取“点击率”,拿下“厉鬼证”以免魂飞魄散,这一设定巧妙地将现实职场的内卷、流量竞争等问题进行了荒诞化的呈现。

“冥界选秀”“金鬼奖颁奖”“粉丝应援”等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更是对当代娱乐产业畸形生态的辛辣讽刺。

本片融合了恐怖与喜剧类型,创建了诙谐的鬼界世界观。

做“鬼”也要卷事业,通过“吓人”完成“鬼委会”的绩效考核,解构了恐怖叙事,形成与当下的互文,打工人看后狠狠共情。

王净饰演的废柴鬼就像无数半躺不平的普通小孩,“被看见”的渴望如同一道萦绕于心的无形诅咒。

在呈现阴阳两界生存法则的荒诞表皮之下,用当代职场镜像重构了异度空间的生存哲学——做人做鬼都精彩。

影片的节奏把控也非常精妙,惊悚桥段与喜剧元素有机结合。

跳吓(jump scare)和血浆点缀带来的惊悚效果,与无厘头笑料相互搭配,营造出“笑中带叫”的独特观影体验。

同时,《诡才之道》不仅仅是搞笑与惊悚的结合,它还深入探讨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生存焦虑。

无论是“吓人KPI”映射的职场内卷,还是“流量至上”的行业规则,都让观众在欢笑与惊悚中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结尾处主角们对“何为成功”的反思,更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情,让观众在笑泪交织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在表演方面,演员们的表现堪称出色。

陈柏霖一改往日形象,化身贱萌经纪人Makoto,通过幽默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演撑起了全片节奏;张榕容则将过气鬼后凯萨琳的优雅与冷艳以及喜剧魂完美融合,令人眼前一亮;王净饰演的社恐女鬼“同学”,从迷茫社恐到鬼界逆袭,演技细腻,极具感染力。

他们之间的互动真实自然,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点与泪点。

本期导筒也将带来本片两位核心主演陈柏霖和张榕容的独家专访,听他们畅谈《诡才之道》这部在类型融合、表演、节奏把控和深度内涵上都表现出色的电影还有哪些精彩的幕后故事,也希望观众们走进影院,亲自品味这部类型片佳作。

导筒专访陈柏霖正文:导筒:首先想请您聊聊最初是怎样接触到《诡才之道》这个项目,并决定加入的?

陈柏霖: 其实我跟导演已经是十几年的好朋友,可是从来没有跟他合作过,那时候就知道他会有一个这样的剧本跟概念,然后就跟我大概聊了一下角色故事,我觉得我也没有考虑太多,我知道是榕容也会在,然后我想说我们就来做一部就这样的作品。

导筒:您在《诡才之道》中饰演的阴间经纪人的角色性格,在去世之前和之后他有怎样的变化,您是如何理解和塑造这个角色的?

陈柏霖: 我觉得他还在人世的时候,当然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然后非常有自信的一个即将成为偶像歌手的一个人,然后当他变成鬼之后,我觉得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就把这个梦想转嫁于可能是凯萨林身上,后来他也知道这个圈子是怎么样的感觉,他就去找到了“同学”,当然一开始也只是充个人数而已,就没想到真的中了。

所以他的心态的调整其实也都是一直觉得说你要哄你要骗人,你要怎么样没关系,可是直到真的遇到“同学”之后,他又重新对整件事情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跟认识。

导筒:您认为《诡才之道》在实际拍摄中,您个人最喜欢哪一场戏?

陈柏霖:我尤为钟爱我们五人最终在雨中奔跑、身着女装,最终紧紧相拥的那场戏。

那场戏不仅展现了角色们释放自我、彼此接纳的温暖瞬间,也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尽管拍摄过程充满挑战,情绪表达要求极高,但无论是拍摄时的投入还是最终呈现的效果,都让我感到十分满意和珍视。

那场戏不仅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也是对我们团队共同努力和艺术追求的美好见证。

导筒:与张榕容,王净都有很多对手戏,与她们合作感觉如何?

陈柏霖:这是我与两位演员的首次合作,而榕容则是我相识十余年的老朋友,王净也与我认识多年。

此次能够一同工作,我感到非常开心且体验独特。

拍摄过程虽然短暂,却让我意犹未尽,渴望能够继续共同创作。

角色之间的互动与情感建立,让我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氛围,仿佛一家人般的亲密与和谐。

这种合作体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角色的理解,也让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共鸣与支持。

导筒:您如何评价《诡才之道》恐怖和喜剧融合的风格?

这次参与这样的风格作品给您带来了哪些新的启发?

陈柏霖:尽管这并非我首次涉足恐怖喜剧领域,我已参与过至少两部恐怖喜剧及一部惊悚恐怖片的拍摄,但《诡才之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核心并非单纯追求恐怖或喜剧效果,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核心价值观和主题思想。

因此,对我而言,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剧情片,而非传统的恐怖喜剧。

然而,从表演节奏的角度来看,此次的表演确实与以往有显著不同,尤其是这个角色所带来的全新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突破。

导筒:从《蓝色大门》到如今您已经参与了众多重要的华语电影作品,到如今的《诡才之道》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陈柏霖:表演艺术是一种心智状态不断弹性变化的过程,然而外在的表演状态却无法回到十几二十岁的模样。

此外,表演与个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因此它既可以是向内挖掘自我,也可以是向外展现;既可以是呈现真实的情感,也可以是塑造虚构的角色。

这种多样性使得表演充满了弹性与无限可能。

在这个时代,电影变得越来越珍贵且独特,因此珍惜每一次合作的机会,将所扮演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并传递给观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使命。

对于表演的理解,我认为永远无法完全掌握,因为每个时代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修辞手法以及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表演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进行“考古”式的探索,并保持弹性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表演在这个时代的呈现方式需要不断调整,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态度。

正因为表演永远充满变化与弹性,且深受时代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持续学习,每天都在进步。

表演的本质在于其不可预测性与时代性,这正是它永恒的魅力所在。

导筒:您出演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您是如何挑选剧本和角色的?

有什么特别想尝试的角色类型吗?

陈柏霖:在演艺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一种随缘的心态。

正如我常说的,很多事情都要看缘分。

有时候,即使你非常想拍某个剧本,它也不一定会落到你手里;即使剧本到了你手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的角色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因此,我选择顺其自然,保持开放的心态。

如果有有趣的项目,并且时间允许,我很乐意参与其中。

至于想要尝试的新角色,其实有很多。

比如最近我看了《豺狼之日》,觉得其中的杀手角色非常有趣。

虽然这是一部电视剧,但现在的电视剧制作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尝试这样的角色。

导筒:您曾凭借《我可能不会爱你》获得金钟奖最佳男主角,您如何看待奖项对演员的意义?

陈柏霖:奖项和奖金只是拍摄过程中的附带收获,是一种额外的鼓励,并非拍摄的主要追求。

对我而言,首要任务是用心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享受乐趣,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如果恰好能因作品获奖,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我也期待未来能获得更多这样的认可。

在我心中,事情的先后顺序理应如此。

导筒:您曾参与过很多两岸三地的影视作品,您觉得不同地区的影视创作环境有什么差异?

陈柏霖:在我看来,拍戏其实不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本质区别。

以大陆地区的拍摄经历来说,每次参与的剧组都风格各异;在台湾拍戏同样如此,每个剧组都有独特之处。

过去在香港也是这样,尽管是香港电影,但不同剧组所带来的感受和需要适应的内容都大相径庭。

我觉得,拍摄的关键在于导演的创作思路以及故事的呈现方式,这才是需要做出调整的核心,而非取决于地域。

当然,从规模上看,中国大陆地区的剧组规模要大得多。

在大陆拍戏,工作人员数量众多,像拍摄现场配备的厕所车,在台湾就没有,台湾甚至没有给演员配备的专用车。

而泰国和欧洲拍戏时是有厕所车的,这对于女性演员来说十分重要。

相较之下,台湾的拍摄环境规模确实小一些。

导筒:您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

陈柏霖:最近我喜欢的电影,第一部当然是《诡才之道》。

此外,我最近去电影院看了《完美的日子》,这部电影比较偏文艺风格。

还有一部叫《某种物质》。

其实我什么类型的电影都会看。

另外,我也会看动漫和电视剧,虽然不算频繁,但偶尔还是会看的。

导筒:台湾地区的很多类型片都在大陆收到欢迎和关注,您也参演了很多类型片,可以谈谈你对台湾类型片的观察和看法吗?

陈柏霖:我个人非常喜欢《周处除三害》这种类型的电影,但类型片这个话题确实有点难回答,感觉有点复杂。

我觉得大陆有很多类型片,也有很多很好看的作品。

不过,两岸的电影市场可能不太一样,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在两边都受欢迎。

关于商业片的定义,我觉得很难明确,因为它的范围很广。

最后,我认为电影制作中剧本和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像《诡才之道》这样打磨多年的电影,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团队的诚意和努力。

导筒:这次的新作品在大陆公映,您觉得大陆的观众应该更多关注本片的哪些亮点?

陈柏霖:这是一部难得的惊悚喜剧电影,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的作品,我深感幸运。

我认为它受众广泛,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观影时,年轻观众能看到当下的自己,年长一些的观众能从中看到未来的人生状态,而影片中的某些情节或许也能唤起人们对父母过去生活的回忆。

所以,推荐大家走进电影院,在欢声笑语中放松身心,享受一段愉快的时光。

导筒:您对未来的演艺事业有什么规划和期待?

还想挑战哪些类型的角色?

陈柏霖:今年我尚未接演任何戏剧作品。

对我来说,接戏更多是基于缘分和感觉。

对于未来将要拍摄的剧目,我持开放态度,静候佳音,期待能有惊喜降临。

我认为,如果过早设定限制,便会失去许多未知的可能性。

因此,我希望能遇到有趣的剧本以及与角色相契合的机会。

 10 ) 《诡才之道》:废柴同学的平凡鬼生

三流厉鬼经纪人Makoto是《蓝色大门》里饰演张士豪的陈柏霖,一转眼从中学生长成了大帅哥。

本片既恐怖又搞笑,恐怖是表面,为搞笑服务,揭示的主题是不用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平凡一点也挺好。

以往的多数鬼片都以人类的视角展开,讲人怎么样撞鬼,本片则以鬼的视角展开,并将人类工作中的考核、考证、直播、评奖等事项搬移到鬼界。

人要拿业绩,不然会被开除,失去经济来源。

在片中鬼也要拿业绩,那就是吓人,被人类媒体报道或者口耳相传,没有业绩就要魂飞魄散。

业绩佳的鬼会获得鬼委会长官颁发的厉鬼证,也有机会参评最佳女鬼奖。

人活着很累,做鬼也不轻松。

连续八届鬼后凯萨琳被自己带的新鬼洁西卡挤下,厉鬼经纪人Makoto看中了废柴女鬼同学,将她引荐给凯萨琳。

凯萨琳为了重新夺回荣耀和尊严,决心扶植同学。

而同学在生前做什么都失败,她生前是被自己的荣誉柜砸死的,没有怨念,也没有恨的人。

做鬼之后同样是废柴,更面临消失的风险,这些让凯萨琳的团队很头疼,好在同学跳楼的表现意外爆红。

后来凯萨琳团队对战洁西卡团队,看看谁能吓退阳间网红超铁齿。

双方僵持不下,同学的出现反而让局势转向了凯萨琳,她更在团队中感到了温暖。

同学回到阳间的家中,温柔地对弟弟说,“不必成为特别的孩子”,传递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肯定。

彩蛋:

《诡才之道》短评

总设定很有意思,对鬼片的各种反向戏谑拆解。但剧情其实和正常片没两样,所有梗都很老,甚至很网大。王净的表现很出人意料,算是又解锁一个能拿出来讲的角色。

6分钟前
  • sam
  • 还行

做鬼做得这么辛苦,还不如魂飞魄散,一了百了。鬼的执念是人的执念,只不过换了一具不死之躯去求。没意思。没意思

9分钟前
  • 𝙎𝙩𝘼𝙣
  • 较差

废柴之歌,创意满满

10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力荐

7.0 很好的题材剧本,可惜啊,好几处情绪还没顶到高点就开始转向煽情,导致影片后半部分有点太拉垮,角色塑造也没有亮眼的。另外插科打诨的桥段过多了,编剧真的不考虑设置两处反转、悬疑或阴谋吗,取而代之的是煽情戏实在有点疑惑。同样的点映和排期,感觉复制不了《周处除三害》的热度了,祝成功吧。

13分钟前
  • 我的草莓熊
  • 还行

难得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尺度这么大,又真有鬼的鬼片!恐怖镜头很多,也挺血腥,不建议16岁以下孩子和有心脏病的观看(估计又要被一些家长举报了)。影片重构鬼界,竟然能让人睁大眼睛期待恐怖画面,在被惊吓的同时又能放声大笑。搞笑且温馨,价值观反传统,看完很想对还是宝宝的自己说:即便你很普通,不出众,也没有关系。

15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不喜类型片夹带浮皮潦草的道德教化 娱乐性尚可 可惜升不动番重复度太高 高潮戏还要靠扯头花就没啥意思了

19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还行

不是为了王净看不下去的程度,有一些亮点但整体比较一般。。。优点是随地大小便的男的出车祸,分手的男的被分尸(

24分钟前
  • 香蕉辣么大
  • 还行

自杀预防宣传片?鬼版的爱拼才会赢?当鬼也要业精于勤,勤学苦练。都凉透了,还雌竞呢,还放不下爱马仕柏金包,和“被看见”的执念呢。最吓人是,还要开年会、业绩表彰呢,妈耶,这么苦逼,惨过做人。想想整个东亚文化里,从怀,到生,到活,到死,到埋,到投胎……这一整套流水线,都挺没意思,挺没奔头,也挺花里胡哨土逼倒灶的。当牛马都当闭环了(所以评论区也别吐槽这片子土,这套系统本身就土爆了)。“努力”,真是世上最吃人的两字。

25分钟前
  • 匡不怕
  • 推荐

看完非常喜欢,真的是前一秒还在抹眼泪下一秒又笑出眼泪,是东亚人才能领会到的那种喜和悲,毕竟做鬼还要完成KPI,死了比活着还累,就活生生是现实生活的镜像,想想都要哭出来……冷静下来想想问题还是不少的,张榕容为什么放弃414的执念,王净最后跟家人关系的处理都有铺垫不足的问题。前面的剧情像是讽刺职场,后面又变成了成长问题,最终还是皆大欢喜,大爱无疆。喜欢片尾曲以及字幕的设计,最后的彩蛋也很棒,哈哈哈哈哈。

29分钟前
  • 扑杀天使小骷髅
  • 还行

父亲深夜伪造奖状的戏码,是东亚式亲子关系的浓缩:以爱为名的奖状填满了荣誉柜,却也成为压垮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爱的表达演变为双向的情感绞杀——父母用焦虑浇筑期待,子女用愧疚吞咽失败,最终连死亡都充满荒诞感:被书柜压死,毫无英雄色彩的结局,恰是平庸者被系统碾碎时的真实写照。当女主角对着婴儿说出“不用成为特别的孩子”时,银幕内外无数被成功学绑架的灵魂都在震颤,这句台词与其说是和解,不如说是对代际创伤的悲悯救赎。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社畜变鬼畜,好累。笑点好俗,虽然我也笑了~

39分钟前
  • 等石灰石
  • 较差

故事一般,倒是用不高的成本做出了不错的视效质量,和【返校】走的差不多路子

42分钟前
  • HenriqueZZZ
  • 较差

一部有真鬼的恐怖片却不靠jump scare吓人;一部鬼吓人的喜剧片却没有任何低级庸俗笑点;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和制作团队绝对是一群鬼才;想出仅用一部手机和头尾两个镜头就让它在大陆过审的更是诡才。一部恐怖喜剧片,终于治好了我所有的精神内耗!

47分钟前
  • 活儿佛
  • 力荐

帅哥撅着屁股死在离成功只差一步的舞台414号房美女化身厉鬼,红到过气也等不来那个男人只能在中元节上线和好兄弟叙旧的游戏宅被荣誉柜砸死的废柴眼镜妹,拼命都没天赋做鬼也社畜,完不成KPI就消失,请卖力浮夸表演必杀赢不了的人,不努力的人,努力了也赢不了的人,都被抛弃,当做垃圾对待明明是喜剧鬼片,却流下悲伤的泪水一张伪造的努力奖,是人生全部的价值一句出人头地被看见,是比咒杀更恐怖的诅咒刻苦练习下腰,只换来挂断和三倍速娱乐至死流量密码才是最强灵骚万一努力到最后还是没被看见怎么办?数不清多少次独自一人去空旷的电影院,为了写出漂亮的影评看了五千部电影记不清清晨或深夜,太孤独开始幻想安全出口上的小人坐在旁边交心对谈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我看见我自己怪兽大学+摄像机不能停+阳光普照

52分钟前
  • 王俊俊
  • 力荐

笑声不断!周四看到这部电影感觉明天就周末了🥹可是不是,好恨啊

57分钟前
  • 桃桃酱
  • 推荐

不堪网暴,已删评

60分钟前
  • kaku_aoki
  • 推荐

东亚孩子的苦痛即使变成鬼也依旧如此艰难啊,人间的福没享受到多少也要在阴间继续职场社畜再教育。诸多“鬼”形态也是对于东亚鬼故事的大集合,再动以现代流行文化进行解构和娱乐化,不是全新类型的创造,但是更适合东亚宝宝体质的“鬼片”。想到这些年的“打工人叙事”逐渐成为主流,拍成鬼片简直不要太合适,毕竟在哪不都是打工人?

1小时前
  • 柯里昂妮
  • 推荐

除了设定新颖,内容其实还是炒剩饭,而且2个小时真的很难熬。。。看得我哈欠连天。。。。。唯一的亮点,观影中间,有人抽烟被发现,一个小姐姐大声喊了一句:电影院抽烟死全家!!果然,阳间不做人的烟鬼更多更缺德。

1小时前
  • lilith
  • 较差

如果是十几年前,我可能会笑

1小时前
  • 大龙女
  • 较差

你执著的男人已经成了爷爷,你惦念的奖杯柜已经被清空,你离成功的舞台只差了一步,你与阳间的牵绊只剩一个包。当你被看见才不会魂飞魄散,当你死后还是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复活是对活人最大的惊吓,消失是对厉鬼最大的惩罚。从婴儿阶段就被要求你要成功是最大的灵骚,每个放不下的执念都是活人的地狱。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