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执着的喜欢杨千桦的电影,和这个女人.她没有大明星的炒作头脑,也没有花瓶美人的骄人姿色,会有人讲,这个女人让人觉得空洞.也许就是看起来太简单了,所以她演过的每个角色都单薄羸弱.所以也只是标了牌的港产的平乏喜剧片的固定女主角.可是我却就是迷上了她干净平淡的面容和没心没肺的笑容.最近一次的电影是天生一对,脑子里还记得杨千桦一个人站在广告版前的背影.阿妙十年是<<每当变幻时>>的原名,也许太过直白,不再有含蓄美了.就被换了.这一次角色是一个卖鱼女阿妙,一个有梦想的卖鱼女.她有个赌徒老豆,所以被迫组摊还债.因为不甘心在菜市里过上一辈子,所以她不接受身边任何示好的菜市佬.所以她真的在10年后找到自己的未来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化妆师.可是她还是失去了.所以片头给了一个英文单词的解释" miss"很多意思的miss人生中最失意的时候错过可能是最爱的那个人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静静的想念或许不是错误却是最大的遗憾我依然是得到了惊喜的,不单单是一部的港产搞笑片.甚至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怎么笑过.这部片子用深深浅浅的记号做了一部和谐旋律片.没有让我反胃.反倒因为这部片就只是用一单单大事件,暗暗的提示着年份配合着人们以及富贵墟的命运于是暗暗的诉说着什么.诉说了10年里一晃而过的故事.阿妙在记事本上写,30岁离开菜市,还完债,找个好男人嫁掉.终究,这个愿望也和一起烧掉的笔记本们灰飞烟灭了.她离开了菜市,却没有嫁掉自己.因为等她回到富贵墟的时候,那个人身边已有妻女了.好在阿妙最后没有后悔,她甩甩头发笑着说:我没有完成我决心完成的任何一件事.但我知道,那不是错误,那只是一个过程. 谁都曾经错过,错过一趟班车,错过一场电影,错过一段感情.可是也许这都是到达终点的代价.阿妙的化妆店起名MISS.是错过也是想念.最后赘述一句,看的是港版,应该没有删剪,Miriam和陈奕迅的演技真的不错了,也许香港影坛不再能和邵氏年代高质量相提并论,也不能和无间道时期的繁盛相比.但至少,香港影人是在进步的.
故事发生在香港的九十年代末。
杨千桦饰演的阿妙志向高远,却因为老爸欠下的债务不得不以卖鱼为生。
阿妙的人生目标就是30岁之前把欠债还清,跳出菜市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找到值得托付终生的人。
陈奕迅扮演的鱼佬因为阿妙抢了自己的生意而对啊妙心存芥蒂,却在交往的过程中被阿妙近乎傻气的执着而打动。
从此,鱼佬的人生目标变成了作一个值得阿妙嫁的男人。
在阿妙30岁生日前夕,阿妙的父亲以外身亡,困扰了她十几年的债务也随父亲的逝世而烟消云散。
在与鱼佬度过30岁生日之后,阿妙不辞而别。
几年后,阿妙已变成小有名气的化妆师。
此时的香港,SARS横行,人心惶惶。
阿妙与鱼佬就在这惶恐而混乱的时代中再次相遇。
当阿妙想与鱼佬重拾旧爱时,鱼佬的手机响起,一个清脆的童声称鱼佬为爸爸。
离别时,阿妙看到了鱼佬一家温馨而幸福的笑容。
我喜欢香港式的煽情。
那是把相思的红豆炸成蒸不滥,捶不碎,响当当一碗铜豌豆。
表皮酥脆,内里仍然是一股腥红的哀愁。
而不是像韩国偶像剧或所谓的温情电影,愣是把红豆熬成一锅浆糊,喝下去能粘住人的肠胃。
当阿妙深夜在街头卖鱼粥,鱼佬不是抓住她的双手,泣涕涟涟的说:我下半辈子绝对不会再让你受这种苦;而是把双手插再口袋里,故意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你不用这么拼命吧,并买下了所有的鱼粥。
当阿妙的父亲命在垂危,他不是老泪纵横的说:“阿妙,我这辈子对不起你啊”,而是望着眼前模糊的身影,气喘吁吁的说:“阿妙,你终于可以离开菜市场了……”。
当阿妙与鱼佬久别重逢时,阿妙不是眼睛中滚下泪来,而是望着因为微窘而喋喋不休的鱼佬,忍不住笑出声来。
香港人总有一种洒脱的气质,一种玩乐的态度。
即使是最令人伤痛的情感,也变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香港,很文艺,很小资是贬义词。
就算是被小资阶级奉为艺术电影居家必备良药的王家卫,也不喜欢被称之为艺术电影导演。
香港人喜欢用无所谓来掩饰深情,用自嘲来开解寂寞。
流行文化的精髓,全在草根阶级了。
影片的结局,阿妙拿出鱼佬很久以前送给她的钱包,却在得知鱼佬已为人父的真相后,把钱包藏在身后。
不明就里的鱼佬想去看看阿妙手里的东西,当他摸到了钱包,意识到了阿妙的深意之后,两个人都沉默不语。
阿妙悲凉的说:“听我话,不要看了。
”随后,鱼佬又恢复了往日的纨绔模样。
这是纯正的港式煽情。
小火慢热,把你的心一点点的加温,想跳脱却为时已晚。
又像是用 长指甲给你挠痒,起初很舒服,最后就有点隐隐作痛了。
还好,阿妙和鱼佬没有破镜重圆。
一流的电影永远是放映生活而不是美化生活。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你选择了A就不能拥有B。
衣服尚有销售告罄的时候,更何况是人。
人与人之间永远不能人生若只如初见。
2004年的阿妙与鱼佬,中间隔了五年的光景,在无形的岁月中,他们分别经历了出走,学徒,结婚,生子……凭往日的温柔回忆,如何唤醒你今天的情愫?
就像顾曼桢对沈世军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时光把我们推向衰老,把我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一觉醒来,回忆像被子里的余温渐渐散去,那我也不用如此留恋。
可是对于不属于我的幸福,总是心存妄想,对于只存在于记忆里的模糊影像,总忍不住一窥究竟。
鱼佬和阿妙说再见后,内心会不会起波澜,影片没有交代。
我们只是看见阿妙把自己的美容店起名叫MISS 一位MISS,因为MISS而MISS。
提起主演陈奕迅和杨千嬅,喜欢他们的歌迷总有很多话要说。
有多少人希望他们坠入爱河,结为连理。
可事情的真相是:陈奕迅已身为人父,杨千嬅至今单身。
他们都是性格矛盾又及其内敛的人。
陈奕迅可以再公共场合装傻充愣,还可以唱出《不如不见》这样令人欲哭无泪的悲歌;杨千化可以再屏幕上饰演大笑姑婆,骨子里仍是《我等我在》的敏感凄婉。
这样相似的两个人,因为心灵契合而成为知己,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彼此读懂而成为恋人呢?
这是我喜欢的八卦,不是赤裸裸暴露癖一般的丑闻和背叛,而是把80%真相拿给你看,另外20%藏着掖着,让人带着主观意愿在虚妄中推敲真理。
多么令人着迷。
我猜想,阿妙不是不想要平凡的幸福。
她只不过是不甘于生命中缺少华美的色彩,她只不过是想让人生在经历激烈的冲撞后,慢慢归于平淡。
但是那份平淡,只属于她一个人,而不是属于她想与之分享的那个人。
如果阿妙不走出富贵墟,她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很喜欢鱼佬。
如果阿妙在30岁的第一天早晨决定要心甘情愿地躺在鱼佬的胸口,那么十年后她同样会为这安于现状感到后悔;如同她再次与鱼佬邂逅时看到了他身边的妻子和怀里的女儿。
这似乎是《天堂电影院》的另一种演绎:出走或者留下都不是万全之策。
不同只在于多多的决定是由老艾佛特帮他做的,而阿妙,没有人帮她。
人生要面对很多选择,遗憾的是每一次我们都只能选择走其中一条路;于是必然会因此错过另一个方向上沿途的美丽景色。
不过如阿妙所说,“一切都只是一个过程”。
或者说任何选择都将迎来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行走其间、享受个中滋味;至于结果,你无法奢望完美,甚至它们不过都是殊途同归。
所以,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尊重自己的选择。
人生就是用心体验过程,坦然面对结果。
其实这是很老套的故事和很浅显的道理。
只是面对这样的故事和道理,我们很难感到厌烦;因为在不同的时空里,我们都在亲历、都在感慨。
或许你会记住那些将梦想刻进年龄的日记本,会记住那个象征爱情一旦错过就不再的钱包;也或许你会因鱼佬俯身爬到车下去帮阿妙捡鞋的镜头而生出反感,觉得那煽情有点俗气,但你也会禁不住鼻子一酸,然后想到自己的经历。
和同学去KTV,也早已习惯了总有人要争着点唱《小镇姑娘》。
大家不过是借歌曲来YY一遍逝去的人和事。
我们因选择而拥有,也因拥有它而失去其它。
然后Miss(失去)并Miss(怀念)着。
不太懂哲学,但一直猜想着推崇存在主义的人应该很能看透并坦然接受这样的两难选择吧。
而对于更多人,不是明白一个道理之后就不再感到痛苦了;因为生活很具体,没有这么抽象。
于是我们的感叹就化成了“失去过才能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拥有”、“但凡得不到或是失去的,总是最登对”。
我们也会奢望,假如可以重新选择一次,结果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一一》里阿瑞对NJ说:“以前我怕你养不活我,现在我不怕了。
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春光乍泄》里何宝荣对黎耀辉说:“不如让我们重新开始。
” 《香草的天空》,故事的最后,她对汤姆·克鲁斯说:“Hi,睁开眼睛吧。
让我们重新开始!
”是的,我们偶尔也曾想过会听到某人对自己说:“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哼唱“韶华去,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了解了为什么很多事情过去之后,人们不再去解释;也懂得了深埋于心的秘密,不一定需要让对方知晓。
怀念过去常陶醉一半乐事 一半令人流泪梦如人生 快乐永记取悲苦深刻藏骨髓韶华去 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常见明月挂天边每当变幻时 便知时光去怀念过去常陶醉想到旧事 欢笑面上流泪梦如人生 试问谁能料石头他朝成翡翠如情侣 你我有心追随遇到半点风雨便思退常见红日照东方每当变夕阳 便知时光去P.S.鱼佬卖鱼多年悟出的一个比喻很有趣:恋人就像鱼,要得到鱼就该去买而不是去钓。
买鱼,明码标价、实实在在,有付出就有回报;钓鱼,运气好能赚,运气不好颗粒无收再加赔本。
阿妙一直想在30岁前找一个值得嫁的人.她的理想没有实现,但她终究做了她想成为的人.不再是一个菜市婆.人一瞬千念,选择了一种生存方式,就决定了未来.尽管有无数误会与错过.十年中,有得必有失.一切像杨千桦恨嫁的歌曲,流淌着辛酸,但在结尾豁然开朗.选择了一种生活,就去享受过程,以及结果,就和阿妙一样.
miss有很多种意思,我却只看见“错过”不过最后阿妙说得对,一切不过是过程,这一生,谁不错过呢?
有选择,就有错过,最重要是不后悔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没有后悔的机会,一开始没有选择,也许是我们自身力所不及,当有能力的时候,当然也很难奢望原来的人和东西还都未曾改变一直都在梦想着找到那个像prada的gucci,虽然明知道根本不存在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也很难说服自己满足于那个普通的钱包,尽管它防水,很实用年轻是最好的资本,未来仿佛总应该是美好的,长远的,怎能不去追求呢?
谁又能说那些梦想中的美好就真的不可能发生,不可能被找到呢?
生命总是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如果得到了我们最想要的,就不能再抱怨放弃的那一些,即使什么都没有得到,也许正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本来我们所得到的那一些也终将化为乌有,质本洁来还洁去,有什么遗憾的呢?
一个人的生命于宇宙中不过如恒河之沙,不值一提,但对于每一个人却是全部,是及时行乐还是步步为营?
是独善其身还是惠为他人?
“决心,计划啊,你有吗?
”阿妙终于离开了【富贵墟】,终于成为女强人,也始终没有找到值得嫁的人。
而鱼佬,阴错阳差有了自己的家室。
蓦然回首,那人却早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微笑,总归是最好的办法。
假设阿妙与鱼佬如果真的百年好合又怎样,多年后,她再看到那些光鲜橱窗里的诱惑,对生活妥协的苦涩心情和此时的微笑相比,很难说哪个更像一种遗憾。
几年前的我,一定无法接受这种遗憾,大概会说出:“所谓错过就是爱得不够”这样的话。
但是现在,我会说:“就是爱才会有遗憾”。
这一切都是一个过程。
林语堂先生说:“文化大抵是寻找食物的问题,而进步是一种使食物越来越难得到的发展。
”在学生时代,我一直是忽略生存问题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我不觉得那会成为一个问题,直到义无反顾离开家乡,才发现原来户口、收入、住房等等太多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标签,可以是生存的条件。
阿妙的好强自尊让她一面享受鱼佬的精心照顾,一面越陷得深越感到不安。
她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听来会是像prada的gucci那样可笑,也要奋勇前行。
一直随身带着的钱包,好像一个内心的安慰:至少曾被这样的爱过。
而外表粗暴内心善良的鱼佬,无论多少年后,仍会记挂着她,担心她被人骗,怕她照顾不好自己,他知道什么是值得记住的,什么是要珍惜的。
这十年光阴没有白过,他很自然的接过妻子手中的女儿,然后与她说再见。
他们不是没缘分,只是这一切会是一个过程。
一支带着露水的玫瑰和一间不用还贷的房子,我会光速选择后者,然后为自己的改变略感悲伤。
是什么让我长成了当初自己口沫笔伐的那种样子。
去单向街看和菜头的时候,柏邦妮问他为什么一直单身,他说,成家只是为了逃避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对生存意义的疑惑。
我当时没有听懂,现在或许可以理解。
父辈总是催促我们结婚,仿佛就是一种劝解,希望我们早一点和他们一样,找到坚强活下去的理由,还要费尽心力往好了活,为他人而活。
然而一旦抛开这些,“我是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这种问题简直就是浪费生命,一刻都不要去想。
这一生无论多么可悲可笑可怜可恨都无所谓了但是还是觉得非常的可悲可笑可怜可恨怎么办呢?
我没有不好,也没有很好。
我明白,这一切,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这个故事原本想讲天生一对彷似童话可爱他得到发妻的爱他的女友偏却得到理想失去爱——林夕《她成功了他没有》《她成功了他没有》,一个很感人的爱情故事。
林夕说过:“我就是女人,恨与枕边人过世。
”真的,从他简简单单的550多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让人有想法的故事。
而林夕就很擅长写这样一些简单(字数)却又复杂(内容)的故事。
不知道在林夕的眼里,杨千嬅是不是这样一个“得到理想失去爱”的女人。
不过我觉得,在杨千嬅的新片《每当变幻时》里,她就饰演这么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阿妙”。
有人说过,“妙”字的广东话发音跟“Miss”很相似。
所以阿妙就是这么一个Miss,一个错失过爱人,想念过爱人的女人,一个为了理想而失去了爱情的女人。
对于杨千嬅在《每当变幻时》的表演,我觉得我不便评价,因为我对她的钟爱总可以令我对她的评价失去客观性。
所以我只是想说一下该片的主题和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我认为《每》的主题不在变幻,而在怀恋,即人们面对世事变幻时所表现出来的怀恋。
我认为《每》是罗永昌和所有香港人的一次“集体回忆”。
《每》的英文名叫做“Hooked On You”,我觉得这并不是随意之笔,而是对片子主题的点睛之笔。
我打算把它翻译成“跟定你”,意思就是说,不论世事如何变幻,我就是要一直地跟住你,对你的感情永远不变。
就像阿妙最后拥有了自己钟爱的Mini cooper一样。
而且鱼佬坚持卖鱼这一行,也是至始至终未曾改变;甚至于政府拆迁富贵墟之时,仍然坚守在富贵墟之中。
而鸡佬夫妇最后还是要回到富贵墟度晚年。
这些都说明了片子的“怀恋”意味很浓郁。
而当阿妙离开富贵墟,创造出自己的成就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真正寻找的伴侣是鱼佬。
这不就是对于往事的怀恋吗?
她在出去打拼的多年里,看到的、认识的男人肯定很多,可是她却没有对他们产生爱,而是把她的爱献给了记忆中的鱼佬。
所以她就偷偷地用鱼佬的邮箱和鸡佬夫妇通邮件。
我觉得这是很多女孩子很钟爱的事情——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
因为我曾经看见过一位女生打开她男朋友的邮箱时的那种幸福表情。
不过鱼佬最终没有能和阿妙白头偕老。
而这时,阿妙手中藏起来的钱包就更加把“怀恋”说了出来。
因为这么多年了,她从一个卖鱼妹变成了一位著名的化妆师,身份地位的巨大改变却没有改变她对于钱包的依恋。
而这个钱包就是过去事情的一个暗喻吧。
说回开头讲的那个“得到理想失去爱”的女人——阿妙,我觉得有时候理想真的距离现实很远。
《她成功了他没有》中的女主角“偏爱孤身只影飞上天际摘云彩”,为的就是自己的那个所谓的理想。
可是事实上,并没有人会那么傻,去等一个为了理想放弃爱情的人。
而《每当变幻时》中的阿妙,也是为了那个“不嫁街市佬,30岁出去闯出成绩”的理想,在30岁生日的那天,离开了熟睡的鱼佬,去寻找自己的理想。
虽然鱼佬开始的时候还是不能放下对阿妙的感情,可是最后假戏真做,与一个为了拿到香港绿卡的女子结婚,真的有点命运弄人的味道了。
阿妙始终没有得到爱情,即使她的理想实现了,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
剩下的只有对往事的怀恋了。
《每当变幻时》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怀恋过去,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珍惜现在。
希望阿妙的故事不要再重演,希望不要再“得到理想失去爱”了。
附录:她成功了他没有林夕他跟女友相爱 彼此也都知道 走进教堂彷似很远路他跟女友相约 假使理想找到 彼此再想婚礼实太好跨出社会旅途 一起要为两毫加班加到呕吐 不想拖到衰老彼此理想一致 积蓄也都消耗开间唱片铺 也总算是自豪这间唱片小店 他跟女友一半 听得再多歌也不会闷开张顾客挤满 不久惹起不满 因他卖买的全是冷门他的计划满盘 打开市道窄门积蓄花去一半 彼此争拗批判股份各占一半 他的女友想退出去再去工作没成本这个故事发展讲他跟她不免彷似世上情人讲遍世上甜言可惜经过试炼不惜撕破了脸为了钱 手里没有余钱只恐很快情变即使天生一对只愿睡完明天可再见可惜他已发现只得他那理想不变他的顾客小到心底未免感慨坚守理想令钱袋有害他的女友跑去参加唱歌比赛得到冠军在承受喝彩他都看着发呆他不太擅理财终于将唱片店忍心关闭不爱找不爱的工作跟他女友的爱竟因理想不再枉过十余载他工作为两餐他分开的一半早已照耀乐坛深怕有日被弹星光不再灿烂忠心观众发难就似每晚过关就似永远上班跟他不再往还只因所有爱情可使一个偶像不养眼想得到真爱更难只想观众永久不散他早已婚不再跟这女友相爱青春理想失去不意外他听女友演唱少不免有感慨他早变了观众在喝彩即使再没往来他的眼泪快来一生彷似比赛彼此找到所爱拒绝平淡未来他的女友偏爱孤身只影飞上天际摘云彩这个故事原本想讲天生一对彷似童话可爱他得到发妻的爱他的女友偏却得到理想失去爱
聊这部片之前,其实先想到不久前看的《午夜巴塞罗那》,Penélope Cruz披头散发指着Scarlett Johansson 说:这个女人,放在眼前的幸福不要,她就是这么一个自私的女人,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满足。
男主却很和气与理解地说:这没什么,她只是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
“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永远明白自己绝对不需要什么。
”因此Scarlett Johansson 独自在码头边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离开。
不久后她回来,轻松无碍。
谁知道再给她N年时间,她回头看看会不会眷恋依然?
坚定与摇摆,清楚与混沌。
即使区分到只有一颗红豆与一颗绿豆般分明的人,是否就一定会有不同的未来?
阿妙与SJ,两个都明白什么是自己不要的女人,那一次次否定和拒绝,究底是为自己争取自由,还是换回一份残忍?
珍惜二字在时间面前,是一个哑然失笑的表情。
毕竟爱情这种事没有对错可区分,不能用朱笔去圈点。
阿妙被传销骗钱,在屋顶困顿魔怔,鱼仔冲来劝她,阿妙清醒后因为畏高扑在他怀中,他的表情从恨其不争的怒,到心疼怜惜,又转到终于能将她抱在怀中的窃喜与满足。
他说:“休息下,我们休息下,休息好了我们吃宵夜,加两块喝冻饮,肚子饿不饿,要不叫碟饭,加五块炒底。
”陈奕迅的表演太神奇,让我不需醉却差点哭。
不能责怪阿妙,阿妙要摆脱的只是命运强加于她的环境和压力。
要逆天而行,还是要寻常人生,如果不是遇到一个真正能触动她心房的男人,这道选择题可以做的更简洁、干脆。
她纠结再三,最终将他定义为不能逗留的过去。
于是才会有结尾,那个被一次次失望打磨掉心中千山万水的素淡男人。
阿妙,鱼仔,萧郎自此是路人。
既要忤逆天意,就怨不得自己选的人生。
再相遇,他还是习惯性的关怀她。
而我看来那两人,却只是陌生、陌生、陌生。
当初的拥抱只是互相汲暖,虽越雷池,但灵魂却再未往前靠近一步。
这就是时间对我们开的最大玩笑,它毫不费力的就许给了我们一个未来,一切冥冥注定,我们却还误以为可以操纵它。
阿妙笑着向鱼仔一家道别。
所以故事的节奏是淡的、浓了、永远的淡下去吧,或者其他一万种可能。
什么都会变的。
再拍一个续集的话,也有可能阿妙与鱼仔又幸福的终老一生。
我们不为任何电影惆怅,我们只是借那部电影为自己惆怅。
我删过很多文,不知道哪天会否来删这一篇,有人说我变态,有人说我这样永远是轻装上阵。
我只知道,关于我的记忆,多年后回想起来只有模糊的一条解释:唔,那样啊,可能发生过吧。
模糊、混沌、遗忘。
忘掉这世上仍有时间存在,忘掉时间里依然有道残酷的选择题。
倘若一生都未遇见过鱼仔则罢,倘若真是遇到一个半个甚至假扮成鱼仔的人渣,当他对你百般呵护的时候,你是否还会鼓起勇气抱紧他?
“30岁的第一天早晨,我在一个男人的家里,在一个街市佬的家里。
我看到了一个我不想要的未来。
”当阿妙说这句独白的时候,她看到床上,还没睡醒的他面露幸福笑容。
而我却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是何等决绝。
有人说,阿妙错了,错在不懂珍惜,到头来错过了一个值得嫁的男人。
但我觉得,人类其实是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的。
就像水里面的鱼,都会拼命游向光明的世界,而奋力撇开身后污秽黑暗的一切。
人往高处走,山鸡变凤凰,绝不是过分的奢求。
出身卑微,父亲欠债,让阿妙30岁之前的时光都要在一个名叫“富贵墟”的菜市场中卖鱼度日。
每天清早她比别人更早去取货,取最新鲜的货;每天深夜她一个人在街头用卖剩的鱼肉做鱼粥,15元一碗,一个个硬币放进罐中。
她的理想,很清晰,就是要在30岁之前,还清欠债,离开菜市场,找到一个值得嫁的人。
还有,买一个理想中的钱包,款式像PRADA,牌子是GUCCI。
然而,世上并没有“像PRADA的GUCCI”,正如人生总有遗憾无法圆满。
富贵墟实际上是个穷街市,富贵墟里又藏着富贵梦。
阿妙脱离了这个“墟”,却失去了一个“岸”;得到了理想,失去了爱。
但这,怎能说是她的错?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而选择的对与错,外人无权评说。
若然当初的她满足于留在鱼佬身边,谁能保证多年之后她不会后悔?
如果影片仅仅停留于此,那未免流于肤浅。
1997-2007,一个女人的十年,也是一座城市从殖民地转为特别行政区的最初十年。
阿妙对猪肉佬说:“我是不会嫁给街市佬的。
”于是那个男人背上行囊北漂闯世界。
阿妙问鱼佬(Eason):“目标啊,计划啊,你有吗?
”于是鱼佬就真的开始计划买一个钱包给她。
超市兴起,她和鱼佬一起捍卫菜市场的生意,以变应变。
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他们在天台大叫“50年不变”。
传销之风骤起,她把钱一古脑儿投进去,以为可以一本万利。
千禧年的除夕夜,他在天台等了一个晚上,她在时尚界大展拳脚。
街市清拆,他被人拖出去,回头不舍地看了一眼,最后的富贵墟。
非典肆虐那年,她戴着口罩开车去机场,差点撞倒了一名要去相亲的女子,于是送她到餐厅。
那时她还不知道,这名女子将成为他的妻子。
That's life.你以为50年不变,其实变得天翻地覆。
你以为他还在等你,却发现只有你在等他。
你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钱包,却发现钱包不再是最初的钱包。
在时代的巨变浪潮中,我们的爱与理想,有谁在乎?
“我喜欢像Prada的Gucci。
”“世界上哪有这种东西。
”“确实没有,不过我也找到了我想要的那一个。
”“是什么?
给我看看!
”……“听我的,还是不要看了。
”一、他们这不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只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阿妙与鱼佬确实是太不相同的两种人。
阿妙不甘于现状,渴望离开与远方,但同时又是浅薄与极其情绪化的人(在金钱面前易失去原则;好骗;笑着笑着就哭了)。
鱼佬只愿守着眼前的土地,这是他归属感的来源。
他的人性有三层,表面是浪荡的(嫖妓,暴脾气,打架),第二层是可靠踏实的(始终拒绝靠走私暴富;一次次解救阿妙于困境),第三层是过分守旧的(唯有他始终不放弃卖鱼的老本行)。
所以结局也并不是什么遗憾的事情。
人类是狭隘的:亲情、友情是爱,凭什么只有男女之爱才配叫爱情?
这难道就是极致状态吗?
对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感情状态。
若鱼佬与阿妙几年前未曾分开,怕是只会把彼此都限制死了。
二、感动很多事情,从一面来看是遗憾,从另一面来看已是难得的幸运。
他们彼此的关怀,瞒不了旁人,也无需瞒着自己。
阿妙车祸后,两人对视的那一幕,是用了多少力气的深情哇。
眼神里有着千言万语。
以及重整富贵墟时,不得不大赞细节运用的巧妙——一个道具,就道出了两人多少故事。
鱼佬记得阿妙用过的大锅,他曾经还在楼顶不屑地看着她卖粥;他也不会忘了白鳝,它开启了他们不打不相识的故事;他不会再切断她的电源了,他只是默默记着她挂日历的位置。
旁人看来平常的这些物件,却是他们的全部。
所以啊,其实物件和语言都是密码,措辞是神秘的,暗示着经历与心里的秘密。
那些共同的经历,是谁也夺不去的美好,是不会被当今生活覆盖的底色。
鱼佬和妻子如今的相处,都透着阿妙的影子。
他也曾是没心没肺的浪子,是阿妙教会了他善良与体贴。
所以有些因果躲不过,正是这份担当,让他即使假结婚,都会真心诚意对对方好。
一个行为,错与对是难辨的。
渐渐地,只好坚持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然后承担并接受所有结果。
三、现实这个故事由Eason和杨千嬅演绎,所以格外令人唏嘘不已——因为这就像他们的故事一样。
他们同年进入唱片公司,若非杨千嬅在公司安排下必须出国进修,他们在旁人眼里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期间,Eason被人介绍与徐濠萦认识(也就是后来被人指责没品位又败家的妻子),杨千嬅几年坎坷之后,也终于成了丁太。
然而这对失散了的旧知己,至今仍是密不可分的老友,几年前种种互动一直被媒体津津乐道。
“很多东西今生只可给你,保存至到永久,别人如何明白透。
”他们与业内几位老友的故事,也像影片里富贵墟众人的故事一样,充满了戏剧性。
林夕、黄伟文、梁汉文……他们的故事,足以拍一部跌宕起伏的《老友记》。
现实往往比艺术更有戏剧性。
杨千嬅听Eason的《最佳损友》听到落泪的故事,坊间流传甚广。
因为黄伟文曾在《可惜我是水瓶座》的批注上赫然写道:“其实我一直都怀疑杨小姐从来都不喜欢我为她写的歌词,那些道谢,直觉上都是客套话,但一直不太喜欢却一直采用,也许才是种更伟大的包容。
而我,真的,都尽了力了。
”黄伟文疑心杨千嬅真正喜欢的是林夕的词,便把这首歌交给Eason来唱。
然而我觉得,杨千嬅的哭不只是哭黄伟文,也是在哭她与Eason。
她与黄伟文另一个出名的故事,就是《可惜我是水瓶座》里一句“拿来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
黄伟文亲自解释过这个“长岛冰茶”的故事。
他陪她喝醉,却并不问那个使她痛哭的人是谁。
而这“水瓶座”,又牵连起陈杨的另一个故事。
2006年《志云饭局》上,主持人问起陈杨是否曾经是情侣,Eason用星座问题搪塞,杨千嬅表示不记得了,但陈志云满意的说:你的表情已告诉我你已经回答了。
现实中的纠葛就是这般复杂,一个故事嵌套着另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牵连着另一个人物,一个措辞就是寻踪觅迹的密码,一个表情就胜过了千言万语。
四、社会每个人都是被时间推着走的。
香港社会的变迁史,在影片的呈现真实而令人感慨。
富贵墟的衰落,是社会的选择。
然而重新营业的消息一传来,多少年前抛弃了它转而选择超市的那批人,多少年前在摊位前蹭吃蹭喝讨价还价的那批人,却充满依恋地回来了。
我看到这一幕的感情是复杂的,两分讽刺,八分感动。
然而正如开头所说的,这不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只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所有人,离开了富贵墟依然有很好的生活。
阿妙说:“十年来,我想做的事情没有全部完成。
在以前,我会认为这是失败。
但现在我明白,这不是失败,而且成功发现,所有的一切只是一个过程。
”人与人的关系是这样,人与环境、人与事物的关系都是这样。
没有什么万万离不开的,谁都要看向前方,大步行路,途经下一个美好的所在。
还是用Eason的一句歌词结尾罢: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总好于,那日我没有遇过某某。
哪有什么“五十年不变”。
富贵墟草根阶层们的团结精神太催泪~~阿妙,你拒绝猪肉佬和饼佬就算了,你拒绝卖鱼佬的时候我真的好心痛!一个愿意为了你慢慢地从一点一滴改变自己的人,要好好珍惜。
坑爹!!!我非常不适合看06年以後的片子。。。
就是港片,典型的港片,好像我已经厌倦了杨千嬅的这种特质,但最后的无常,好让人唏嘘,我就知道,没有彼此等待的好事,从来都是这样,当你回头,他已牵了旁人的手。20120128
励志片哦有没有
每当变幻时,不胜唏嘘。“有些人我永远不会考虑,有些事明知不会发生,就不要去计划。”
人生就是选择大冰箱、电视机、选择带花园还是带阁楼的房子;人生就是选择饼佬猪肉佬鸡佬还是鱼佬;人生其实和在菜场买菜没什么区别。名字比电影好听
套路港片。
太矫情
喜欢
三星半。阿妙的十年也是香港回归后的十年,医生和杨千嬅彼时是真有情的吧,看对方的眼神都不像是戏啊。十年之后,阿妙终于离开菜市,还没有嫁人,想找回鱼佬,却发现对方已经结婚了。是啊,人家凭什么等你?情谊在但早已物是人非了。所以miss,错过,迷失。
银河商业
每当变幻时
小市井,小理想,两人还是各有了各自的生活。没多大感觉
只为奕迅和千嬅
生活是可以选择的
好无聊啊。。
赶回归潮的窠臼之作
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看这个电影哭得好厉害 哎 为什么他们俩不能在一起呢?小千跟我说 因为miss 因为错过就是错过